浅谈乌少岭隧道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浅谈乌少岭隧道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一、乌鞘岭隧道施工环境保护措施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钟世炼[1](2021)在《公路隧道工程施工系统韧性评价研究》文中认为

刘瑞[2](2021)在《川藏铁路特长隧道工程生态影响综合评价》文中认为川藏铁路是国家快速铁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川藏铁路的建设,能够打通四川与西藏地区交通的大动脉。然而不可忽略的是,川藏铁路沿线分布着大量的自然保护区与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系统复杂、敏感、脆弱,海拔高差起伏变化大,地质活动剧烈。为了减少或避免川藏铁路特长隧道的建设对沿途造成的生态破坏,需要对川藏铁路特长隧道工程的生态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选择切实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考虑到川藏铁路特长隧道工程周期长、规模大、沿线区域珍稀动植物分布广泛等特点,本文对特长铁路隧道各个阶段的环境影响因素逐层解析,并利用组合赋权模型来对灰色理论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了川藏铁路特长隧道工程生态影响综合评价模型,最后通过川藏铁路拉林段四座隧道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首先,本文详细剖析了特长隧道工程在勘测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运营阶段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筛选出可能对特长隧道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及其成因,构建了一套包含生物影响因素与非生物影响因素在内的共计11个准则层指标,27个方案层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对指标赋权模型与综合评价模型进行优选。由于评价指标数量多、层次复杂兼具模糊性,本文利用熵值法来对常用的主观赋权方法G2法进行修正,构建一套主客观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模型对各项指标进行组合赋权。考虑到川藏铁路特长隧道工程具有动态延迟性、层次性和高阶非线性等特点,通过熵值修正的G2对灰靶模型进行改进,最终构建出基于灰靶理论的生态影响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所构建的综合评价模型可以计算得出靶心度以及指标贡献度,靶心度用以反映特长隧道工程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指标,则可通过指标贡献度予以体现。最后,选取川藏铁路拉林段达嘎拉隧道、贡多顶隧道、岗木拉山隧道与米林隧道四座隧道展开实例验证,计算得出四座隧道的生态环境综合影响靶心度分别为0.800、0.804、0.790、0.744,除贡多顶隧道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综合影响相对较轻外,其他三座隧道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综合影响均达到中度。同时,根据对27项评价指标贡献度的计算得到对生态影响较大的指标主要有林草覆盖率、顶部植被衰亡率、石化类污染物含量、景观视距、地下水源损失率、二氧化氮含量等,需要加以重视。通过将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对比,二者基本吻合。证明本文所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解决实际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丰富和完善铁路特长隧道工程生态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为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王鹏忠[3](2021)在《青藏高原地区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文中研究指明西部地区山岭较多,铁路及公路施工建设难免要穿山越岭,而隧道施工具有对周围环境影响大、施工周期长、施工中不可控因素较多等特点,尤其面对施工环境更复杂和施工难度更大的青藏高原地区来说,隧道施工建设成为一项极具风险的建设项目。为顺利推进青藏高原地区隧道施工建设,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开展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便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本文在研究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资料对青藏高原地区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进行研究和评价,其研究内容如下:(1)为了研究隧道施工风险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在查阅国内外关于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方面的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提出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同时对风险评价的概念和原理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对比并掌握风险评价的流程和方法。(2)对隧道施工事故的发生机理进行研究,然后列表搜集和分析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类型,总结出影响隧道施工安全的主要因素,并参照《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运用风险因素核对表法对影响隧道施工的安全风险因素进行识别,结合人-机-环境-管理系统工程论,对青藏高原地区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进行筛选。最终根据青藏高原地区隧道施工特点,选取了7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建立了青藏高原地区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3)根据青藏高原地区隧道施工风险存在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通过对常用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对比,最终构建了基于五元联系数的青藏高原地区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其中,赋权方法采用基于AHP法与熵权法的组合赋权方法,最后输出模型采用置信度原则确定其风险等级。(4)为了验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适宜性及评价模型的适用性,本文选取青藏高原地区昆仑山隧道施工作为工程实例进行验证。通过计算综合联系数算式并分析各指标态势,得出昆仑山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等级总体为Ⅳ级,即较高风险状态,并分析指标集对势和偏联系数的态势,得出系统总体呈现较平稳发展状态,而内部指标表现为同中有反、反中有同的动态发展趋势。

徐胜利[4](2019)在《浅谈山区铁路隧道施工环境综合保护措施》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结合新建赤峰至京沈高铁喀左站铁路工程建平隧道施工过程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为以后的隧道施工提供借鉴。

张鹏[5](2019)在《山岭隧道突涌水灾害风险评估及防治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山岭隧道施工时常会遇到突涌水灾害,严重威胁施工安全,如何对突涌水灾害提前进行风险评估及防控是隧道工程中面临的难点问题。论文通过对隧道已发生突涌水灾害的案例分析,进行山岭隧道突涌水评估及防治措施研究。以典型山岭隧道的突涌水段为工程依托,综合利用现场调研、测试、数值模拟等多种手段,分析了突涌水的原因及机理,提出了相应的处治措施。研究成果不仅对依托隧道的突涌水防治提出了建议,还可以为同类隧道提供参考。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案例收集和现场调研,分析了30余座典型山岭隧道突涌水灾害的基本情况、形成机理及处治措施,提出了突涌水主要受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力条件的影响,并重点考虑了施工期间的施工因素对突涌水的影响。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模型作为隧道突涌水风险评估模型,选取了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力条件和施工因素作为一级指标,并采用突涌水灾害有关的16个影响因素作为二级指标,建立模糊层次模型。通过风险矩阵法确定隧道突涌水的风险等级,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影响因素的权重,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山岭隧道突涌水风险评估模型。(2)依据山岭隧道突涌水风险评估提出的突涌水风险等级,并结合隧道突涌水灾害的主要防控措施,提出了不同风险级别的突涌水防控措施建议。同时根据隧道现场突涌水量的大小和形成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处治措施建议。(3)以典型山岭隧道突涌水段为依托,对突涌水段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该段处于高风险中。通过对现场的水文地质、突涌水特点、围岩结构特征的调查,对隧道突涌水的原因及机理进行了分析,依据突涌水段的具体特征,提出了“排堵结合,限量排放”的综合处治方案。(4)针对典型山岭隧道的突涌水灾害处治措施,运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开展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研究隧道围岩在开挖和支护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支护结构的特征,通过布点监测,对比了不同工况下“径向注浆封堵”措施对监测断面的位移变化规律,采取合理的“径向注浆封堵”措施,结果显示在隧道开挖至监测断面后围岩较早地进入稳定平衡状态。

高怀泽[6](2019)在《高寒高海拔雀儿山特长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交通路网逐渐向西南地区延申与完善。西南地区具有显着的高寒、高海拔的环境地质特征,隧道工程作为交通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高寒高海拔隧道工程建设施工数量将越来越多。而高寒高海拔地区特有的低温、缺氧的环境特点会导致施工人员人体机能下降、施工机械效率降低,施工进度减缓等问题,使适用于平原地区的传统施工工法、组织管理等技术在高海拔地区不适用;同时,环境温度低也会导致隧道内混凝土施工质量下降,隧道安全稳定性降低等问题。因此,本文采用资料调研、理论分析、现场实测等方法,针对隧道施工中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深入研究。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雀儿山隧道平均海拔4200m,年平均气温为零下0.3℃,年平均积雪天数为161天,具有“高寒、缺氧”两大环境特点,属于高寒高海拔隧道工程。隧址区主要穿越的不良地质带为冰水堆积垄地质段,该段主要由砂层、漂卵石构成;同时,隧地区地下水发育,局部呈股状水。基于隧道环境地质特点,给出了隧道施工首选工法-预留核心土三台阶七步法以及三种补充预案施工工法,分别为三台阶七步法、三台阶上台阶中隔壁法以及四台阶分步开挖法。(2)分别提出了雀儿山隧道施工工法中超前地质预报、超前加固支护、初期支护施工、防排水施工、二次衬砌施工以及监控量测等施工技术环节的施工方案、技术控制要点及指标。(3)针对提出的雀儿山特长公路隧道的施工工法,分别制定施工人员、机械、材料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以及提出了施工工期保证措施,形成了高寒高海拔隧道施工组织技术。最后,根据雀儿山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数据,验证了上述研究成果的正确合理性。

徐胜利[7](2019)在《浅谈复杂山区严寒地带铁路隧道施工环境保护措施》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结合新建赤峰至京沈高铁喀左站铁路工程建平隧道施工过程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为以后的隧道施工提供借鉴。

王莉[8](2018)在《长大铁路隧道施工通风案例分析》文中指出随着我国中西部铁路建设力度持续加大,路网覆盖和路网密度不断提升,铁路交通网络正在逐步完善。西部地区山脉纵横、地质多样,铁路建设规划不可避免的朝着高海拔长大隧道工程方向发展,也正是因为有了复杂地质条件下长大隧道施工技术的持续进步,才为高速铁路穿山越岭提供了必要的施工经验和技术储备。不同于中东部平原地区气候条件,西部地区海拔高、气压低、气候寒冷、空气稀薄,高原施工通风一直是隧道工程一大技术难题,是制约长大隧道修建的关键技术问题。它影响因素复杂,技术要求更高,不可能简单照搬低海拔地区隧道施工通风研究成果。高效的通风循环系统,良好的隧道作业环境,是维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确保项目工期、安全、质量的必要条件,更是关系作业人员生命健康的安全底线。因此,通风方案的适宜性和合理性及实际通风效果,对于隧道顺利安全施工意义重大。本文依托敦格铁路当金山隧道施工通风的工程案例,利用文献研究、定性理论分析、定量通风计算、个案研究等方法,对高原地区长大隧道施工期通风技术及辅助保障措施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内容如下:论文着重阐述高原地区长大隧道修建施工通风的特点与难点;系统论述现有技术条件下隧道施工期主要通风方式的风流运行原理、优缺点分析及适用条件和施工布置要点,为通风方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归纳整理指导隧道施工通风设计的相关流体力学理论、原理,为施工通风计算做好理论准备;总结归纳不同通风模式下,风量、风压的计算方法,作为通风设备选型依据,同时考虑相关技术参数的计算和选取。在以上研究工作基础上,结合敦格铁路当金山隧道《设计说明》、《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通风方案》等文件,分析说明项目概况、工程特点以及施工通风的难点,进而对2#斜井工区施工通风五阶段方案布置进行细致的研究,对通风计算、设备选型进行严谨的推演。2#斜井工区工程施工分为五个阶段,通风巷道包括斜井、平导、横通道、正洞及竖井部分,各作业面依施工顺序安排依次打开,隧道通风依工作面的推进分五阶段布置。由于有限空间内,多工作面同时作业、多工序相互干扰,需要依据经济性和可行性原则统筹考虑通风组织安排,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系统工程。论文除了对通风专项方案排尘措施控制要点进行归纳总结,也对降尘、减尘等辅助措施进行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并对隧道通风管理工作提出建议。不断调整优化施工通风方案的同时,施工技术革新、大型配套机械的使用等其他辅助措施也是减少粉尘污染,改善隧道环境的有效方法,应与通风方案一同纳入施工期隧道环境保障的统一考虑中。当金山隧道2#斜井工区施工通风方案在整个项目工期的实际应用中收到了良好的通风效果,各工作面通风要求得到满足,隧道作业环境基本达标,在作业人员健康、项目质量安全、工期进度等方面,有效保障了隧道顺利贯通。斜井、正洞和平行导洞肩负独头掘进通风重担,竖井及横通道分担各个工作面同时作业的通风压力,巧妙利用各通风巷道形成局部通风循环,协调、衔接施工各阶段通风工作,形成了复杂施工环境下动态、有序的通风循环系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得出了长距离独头掘进是影响长大隧施工通风的难点和重点、统筹利用辅助坑道(平行导洞、斜井、竖井)分阶段推进施工期的通风组织是解决隧道施工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等结论,可供高原长大隧道施工通风专项方案制定和现场施工组织安排借鉴,具有一定可推广性。

刘谞承,梁明易,汪涛,曾嘉强[9](2018)在《公路隧道工程建设环境影响分析及其防治措施——以二广高速粤境怀集怀城至连州朱岗段项目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隧道为大多数公路项目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工程部分,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以二连浩特至广州国家高速公路粤境怀集怀城至连州朱岗段项目为例,分析讨论了隧道施工对景观、动、植物、水、大气、噪声等环境影响,并探讨总结了针对各类影响所采取的防治措施。

徐胜利[10](2018)在《浅谈铁路隧道施工环境保护措施》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结合新建赤峰至京沈高铁喀左站铁路工程建平隧道施工过程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为以后的隧道施工提供借鉴。

二、乌鞘岭隧道施工环境保护措施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乌鞘岭隧道施工环境保护措施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2)川藏铁路特长隧道工程生态影响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本文创新点
        1.4.3 技术路线图
2 理论概念与研究基础
    2.1 生态学基础概念
        2.1.1 生态学
        2.1.2 生态环境
        2.1.3 生态系统
        2.1.4 生态环境影响
        2.1.5 生态环境影响的特征
        2.1.6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2.1.7 开发建设项目的生态保护原则
    2.2 铁路特长隧道工程
        2.2.1 我国铁路隧道发展历程
        2.2.2 我国特长铁路隧道概况
        2.2.3 铁路特长隧道的特点
        2.2.4 铁路特长隧道的不同周期
    2.3 铁路特长隧道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3.1 勘测阶段
        2.3.2 设计阶段
        2.3.3 施工阶段
        2.3.4 运营阶段
    2.4 川藏铁路特长隧道工程
        2.4.1 川藏铁路特长隧道工程概述
        2.4.2 沿线自然环境特征
        2.4.3 沿线地质环境特征
    2.5 铁路特长隧道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2.5.1 环境科学评价法
        2.5.2 系统工程评价法
    2.6 川藏铁路特长隧道工程生态影响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3 川藏铁路特长隧道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制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3.2 生态系统评价指标的选择
    3.3 川藏铁路特长隧道生态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3.3.1 生物及生态敏感区影响类
        3.3.2 水污染程度类
        3.3.3 地下水位生态环境效应类
        3.3.4 固体废弃物污染类
        3.3.5 大气污染程度类
        3.3.6 噪声污染类
        3.3.7 水土流失类
        3.3.8 景观影响类
        3.3.9 生态环境管理类
    3.4 川藏铁路特长隧道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3.5 评价指标标准分级
4 川藏铁路特长隧道生态影响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4.1 生态影响评价指标赋权模型
        4.1.1 熵值法
        4.1.2 G2法
        4.1.3 熵值修正的G2法
    4.2 改进的灰靶综合评价模型
        4.2.1 确定评价矩阵
        4.2.2 计算指标权重
        4.2.3 构造标准模式
        4.2.4 灰靶变换
        4.2.5 关联因子集与差异信息空间
        4.2.6 计算靶心度与贡献度
        4.2.7 改进灰靶靶心度分级
5 实证分析
    5.1 工程项目概况
    5.2 基础数据收集
    5.3 川藏铁路特长隧道工程生态影响综合评价
        5.3.1 确定评价矩阵
        5.3.2 计算指标权重
        5.3.3 构建指标序列
        5.3.4 计算标准模式
        5.3.5 灰靶变换
        5.3.6 计算差异信息空间
        5.3.7 计算靶心系数
        5.3.8 计算靶心度与贡献度
    5.4 评价结果分析
    5.5 改进建议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青藏高原地区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目前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研究理论
    2.1 风险的定义
    2.2 风险识别
    2.3 风险评价
        2.3.1 风险评价概念及方法
    2.4 本章小结
3 青藏高原地区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3.1 典型事故致因理论
    3.2 隧道施工风险发生机理
    3.3 青藏高原地区隧道施工安全致险因子分析
        3.3.1 隧道施工事故统计分析
        3.3.2 青藏高原地区隧道施工风险识别
    3.4 青藏高原地区隧道施工安全指标体系构建
        3.4.1 人-机-环境-管理系统
        3.4.2 评价指标体系
    3.5 本章小结
4 青藏高原地区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
    4.1 确定风险评价方法
        4.1.1 确定风险评价的背景
        4.1.2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的确定
    4.2 构建五元联系数风险法评价模型的基础理论
        4.2.1 集对分析的概念
        4.2.2 集对分析的联系数
        4.2.3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4.2.4 集对分析的运算法则
        4.2.5 五元联系数
        4.2.6 多元联系数的偏联系数和集对势
    4.3 五元联系数法隧道施工安全评价模型的构建
        4.3.1 基于AHP法的指标权重计算
        4.3.2 基于熵权法的指标权重计算
        4.3.3 基于AHP-熵权法的组合权重确定
        4.3.4 计算五元联系数中各联系分量
    4.4 基于五元联系数的模型输出分析
        4.4.1 基于集对势的态势分析
        4.4.2 基于偏联系数的风险发展态势分析
        4.4.3 基于置信度的等级确定
    4.5 本章小结
5 实例分析
    5.1 概述
        5.1.1 .工程概况
        5.1.2 隧道结构
        5.1.3 施工方案
    5.2 数据获取
        5.2.1 指标数据的获取
        5.2.2 风险评价等级的确定
    5.3 各指标权重的计算
        5.3.1 基于AHP法的权重计算
        5.3.2 基于熵权法的权重计算
        5.3.3 基于AHP-熵权法的组合权重确定
    5.4 基于五元联系数的评价模型分析结果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青藏高原地区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附录B 青藏高原地区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指标调查问卷

(4)浅谈山区铁路隧道施工环境综合保护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隧道施工环保措施
    2.1 对水源保护措施
        2.1.1 混凝土拌合站在隧道施工中必不可少,建平隧道混凝土施工总量约为29万方,数量较大。
        2.1.2 施工过程中对地下水的保护也很重视,在开挖过程中对初期支护面渗水严重地段采用全环径向注浆止水。
    2.2 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
    2.3 隧道内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2.3.1 加强工作面的通风,降低有害气体浓度。
        2.3.2 为了降低由开挖爆破产生的粉尘,采用水封爆破方式。
        2.3.3 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法。
        2.3.4 新型的工装设备不仅加快施工生产速度,而且节能环保、节约材料。
        2.3.5 水幕降尘:
    2.4 对土地、植被保护措施
    2.5 弃渣场的处理
3. 结束语

(5)山岭隧道突涌水灾害风险评估及防治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隧道突涌水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1.2.2 隧道突涌水灾害防治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山岭隧道突涌水灾害案例分析
    2.1 摩岗岭隧道
    2.2 乌鞘岭隧道
    2.3 摩天岭隧道
    2.4 岑溪大隧道
    2.5 山岭隧道突涌水灾害影响因素分析
    2.6 山岭隧道突涌水风险典型防控技术
    2.7 山岭隧道突涌水风险典型处治技术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山岭隧道突涌水灾害风险评估体系
    3.1 隧道突涌水安全风险事故严重程度评估
    3.2 模糊层次综合评判原理
        3.2.1 模糊-层次综合评判体系简介
        3.2.2 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体系
        3.2.3 层次分析法体系
    3.3 隧道突涌水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3.3.1 权重确定
        3.3.2 隶属度的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山岭隧道突涌水风险防控措施及灾害处治建议
    4.1 隧道突涌水风险防控措施
    4.2 隧道突涌水灾害处治建议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典型山岭隧道突涌水灾害风险评估及处治方案研究
    5.1 依托工程概况
    5.2 隧道突涌水风险评估
    5.3 隧道突涌水原因分析
        5.3.1 涌水点地质特征
        5.3.2 地质调查成果资料汇总
        5.3.3 突涌水来源和通道
    5.4 隧道突涌水处治措施
        5.4.1 处治基本方案
        5.4.2 超前管棚
        5.4.3 注浆加固
        5.4.4 结构整治
        5.4.5 排水措施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典型山岭隧道突涌水灾害处治措施的数值模拟分析
    6.1 计算模型设计
        6.1.1 模型范围及尺寸
        6.1.2 模型材料参数
        6.1.3 施工过程模拟
        6.1.4 目标面的确定
        6.1.5 工况拟定
    6.2 不同工况下隧道衬砌位移分析
    6.3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典型隧道突涌水案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6)高寒高海拔雀儿山特长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依托工程介绍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高寒高海拔隧道施工工法现状
        1.3.2 高寒高海拔隧道施工技术现状
        1.3.3 高寒高海拔隧道施工组织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高寒高海拔特长隧道施工工法研究
    2.1 雀儿山隧道工程概况
        2.1.1 隧道工程概况
        2.1.2 地质环境概况
    2.2 雀儿山隧道施工工法
        2.2.1 隧道开挖工法确定
        2.2.2 隧道开挖技术要求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寒高海拔特长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3.1 超前地质预报
    3.2 超前加固支护
    3.3 初期支护施工
    3.4 隧道防、排水施工工艺
        3.4.1 施工技术要求
        3.4.2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3.4.3 施工劳动组织及机械配置
        3.4.4 安全及环保要求
    3.5 隧道二次衬砌施工工艺
        3.5.1 施工技术要求
        3.5.2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3.5.3 施工劳动组织及机械配置
        3.5.4 安全及环保要求
    3.6 监控量测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寒高海拔特长隧道施工组织研究
    4.1 人员进场方法及投入计划
    4.2 材料进场方法与供应计划
    4.3 设备进场方法与配备计划
    4.4 仪器配备计划及总工期安排
        4.4.1 仪器配备计划
        4.4.2 总工期安排
    4.5 工期保证措施
        4.5.1 工期组织结构
        4.5.2 工期保证体系
        4.5.3 主要工序循环时间及进度指标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寒高海拔隧道工程实例验证与分析
    5.1 代表性断面信息与隧道变形量测数据
    5.2 数据分析对比
    5.3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工作经历

(8)长大铁路隧道施工通风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隧道施工通风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研究简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1.3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2 隧道施工通风理论与方法概述
    2.1 隧道施工通风的目的
        2.1.1 隧道施工作业环境特点
        2.1.2 隧道施工通风目的
        2.1.3 隧道施工通风控制条件
    2.2 隧道施工常用通风方式
        2.2.1 自然通风
        2.2.2 管道通风
        2.2.3 巷道式通风
        2.2.4 风道式通风
    2.3 通风计算
        2.3.1 通风计算理论基础
        2.3.2 风量计算
        2.3.3 风压(通风阻力)计算
        2.3.4 通风机工作风压及其功率
    2.4 隧道施工通风专项方案设计要求
        2.4.1 隧道施工通风的设计原则
        2.4.2 隧道施工通风方式的选择依据
        2.4.3 通风机选择要求
        2.4.4 风筒的选择要求
        2.4.5 隧道施工通风系统(风机与风管)布置要求
3 当金山隧道2#斜井工区通风案例分析
    3.1 当金山隧道概况
        3.1.1 工程概况
        3.1.2 工程特点
        3.1.3 隧道施工通风难点
    3.2 当金山隧道2#斜井工区施工通风方案
        3.2.1 2#斜井工区主要施工内容
        3.2.2 施工通风方案
    3.3 施工通风方案技术参数
        3.3.1 施工作业环境控制指标
        3.3.2 施工通风风量计算
        3.3.3 通风系统风压
        3.3.4 通风设备选择(风机配置)
    3.4 施工通风存在问题分析
4 通风方案的实施与保障措施
    4.1 隧道施工通风方案的落实与调整
        4.1.1 隧道施工通风作业注意事项
        4.1.2 改善隧道施工作业环境的其他措施
    4.2 隧道施工通风管理提升
        4.2.1 强化通风安全意识
        4.2.2 健全通风组织机构
        4.2.3 完善管理制度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5.2.1 论文存在问题与不足
        5.2.2 下一步的打算
致谢
参考文献

(10)浅谈铁路隧道施工环境保护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工程概况
2.隧道施工环保措施
    2.1对水源保护措施
    2.2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
    2.3隧道内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2.4对土地、植被保护措施
    2.5弃渣场的处理
3结束语

四、乌鞘岭隧道施工环境保护措施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公路隧道工程施工系统韧性评价研究[D]. 钟世炼. 重庆交通大学, 2021
  • [2]川藏铁路特长隧道工程生态影响综合评价[D]. 刘瑞.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3]青藏高原地区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D]. 王鹏忠.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4]浅谈山区铁路隧道施工环境综合保护措施[A]. 徐胜利. 第九届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论坛论文集, 2019
  • [5]山岭隧道突涌水灾害风险评估及防治措施研究[D]. 张鹏.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6]高寒高海拔雀儿山特长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 高怀泽.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7]浅谈复杂山区严寒地带铁路隧道施工环境保护措施[A]. 徐胜利. 川藏铁路工程建造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9
  • [8]长大铁路隧道施工通风案例分析[D]. 王莉.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3)
  • [9]公路隧道工程建设环境影响分析及其防治措施——以二广高速粤境怀集怀城至连州朱岗段项目为例[A]. 刘谞承,梁明易,汪涛,曾嘉强. 201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 2018
  • [10]浅谈铁路隧道施工环境保护措施[J]. 徐胜利. 居舍, 2018(12)

标签:;  ;  ;  ;  ;  

浅谈乌少岭隧道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