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种池罗氏沼虾混养

鱼种池罗氏沼虾混养

一、鱼种池混养罗氏沼虾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张国维,邵东宏,杨树军,蒋晖,卢昌东[1](2021)在《西北内陆盐碱地池塘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混养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是广温广盐性热带虾类,具有个体大、生长快、营养需求低、抗病力强等优点,可在水温18~32℃、盐度1~40条件下生长,是集约化高产养殖的优良养殖品种。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是一种大型淡水虾,原产东南亚,具有生长快、食性广、肉质营养成分好,以及养殖周期短等优点。

董学兴[2](2019)在《罗氏沼虾对氨氮的胁迫响应及其不同养殖模式的环境效应》文中提出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是我国主要的养殖品种之一,目前养殖模式单一,养殖中后期常面临氨氮浓度升高、水质恶化等问题,而且富含氨氮的养殖尾水排放会导致周围水体、土壤环境遭受污染。基于上述考虑,本文研究了氨氮对罗氏沼虾的急性和慢性毒性作用,首次采用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了罗氏沼虾对氨氮的代谢、解毒机制,通过围隔实验研究了不同罗氏沼虾养殖模式的环境效应。1、氨氮短期胁迫对罗氏沼虾抗氧化酶、热休克蛋白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生物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氨氮对体重为3.46±0.66 g罗氏沼虾的急性毒性作用。设置非离子氨浓度0、0.5、1.88 mg·L-1,研究了氨氮胁迫4 h、8 h、12 h、24 h、48 h和72 h对罗氏沼虾血淋巴、肌肉、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肌肉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并检测了氨氮对其肌肉和肝胰腺抗氧化酶基因(SOD、CAT和GPX)、热休克蛋白基因(HSP60、HSP70和HSP90)、细胞凋亡基因(Caspase 2、Caspase 3和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非离子氨对罗氏沼虾24 h、48 h、72 h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7.72、5.44、4.28和3.78 mg·L-1,其安全浓度为0.378 mg·L-1。(2)1.88 mg·L-1组在8 h时显着诱导了鳃T-SOD活性,72 h时显着诱导了鳃CAT活性;0.5、1.88 mg·L-1组24 h时显着诱导了血淋巴CAT活性,1.88 mg·L-1组24 h时亦同时显着诱导了血淋巴T-SOD活性;72 h时,0.5、1.88 mg·L-1组显着诱导了肌肉GSH-Px活性。72 h时,1.88 mg·L-1组罗氏沼虾血淋巴、肌肉和鳃MDA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和0.5 mg·L-1组。(3)1.88 mg·L-1组肌肉SOD基因表达分别在8 h和24 h时被显着诱导,该组肝胰腺SOD基因也在8 h和48 h时被显着诱导;1.88 mg·L-1组肌肉和肝胰腺CAT基因分别在3 h和8 h时被显着诱导到最高值;1.88 mg·L-1组肌肉和肝胰腺GPX基因均在8 h时被显着诱导到最高值,其中肝胰腺GPX基因表达分别是对照组和低浓度组的23.86倍和12.21倍。(4)0.5 mg·L-1组在3 h时显着诱导了肌肉HSP60基因表达,1.88 mg·L-1组在8 h、24 h和72 h时均显着诱导了肌肉和肝胰腺HSP60基因表达;1.88 mg·L-1组在8 h、24 h和48 h时显着诱导了肝胰腺HSP70基因表达,该浓度下肌肉HSP70基因表达仅在8 h时被诱导,0.5 mg·L-1组肝胰腺HSP70基因表达在8 h时被诱导;1.88 mg·L-1组分别在8 h、12 h和24 h时显着诱导了肌肉HSP90基因表达,在3h和72 h时诱导了肝胰腺HSP90基因表达,0.5 mg·L-1组在12 h时诱导了肌肉HSP90基因表达,在72 h时显着诱导肝胰腺HSP90基因表达。(5)1.88 mg·L-1组肌肉和肝胰腺Caspase 2基因表达分别在3 h和8 h时被显着诱导至最大值;1.88 mg·L-1组肌肉Caspase 3基因表达在24 h和48 h时被显着诱导,肝胰腺Caspase 3基因表达在8h和24 h时亦被显着诱导;氨氮对肝胰腺Bcl-2基因表达无显着影响,0.5 mg·L-1组肌肉Bcl-2基因表达在3 h时被显着诱导。氨氮胁迫72 h后,1.88 mg·L-1组罗氏沼虾肝胰腺出现明显细胞凋亡现象。2、氨氮短期胁迫与恢复对罗氏沼虾抗氧化酶、热休克蛋白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在温度(25±1)℃、pH 8.0±0.5条件下采用生物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氨氮对罗氏沼虾幼虾(0.16±0.06 g)的LC50。设置0、0.43、0.64、0.85、1.06 mg·L-1等5个非离子氨浓度,研究了氨氮胁迫48 h及恢复48 h对罗氏沼虾SOD、CAT、GSH-Px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并检测了胁迫和恢复对其肌肉抗氧化酶基因(SOD、CAT和GPX)、热休克蛋白基因(HSP60、HSP70和HSP90)、细胞凋亡基因(Caspase2、Caspase 3和Bcl-2)表达的影响。(1)非离子氨对罗氏沼虾24 h、48 h、72 h、96 h的LC50分别为4.25、2.35、1.86、1.54 mg·L-1,安全浓度为0.154 mg·L-1。(2)氨氮胁迫48 h时,各试验组罗氏沼虾SOD活性显着升高(P<0.05),而CAT和GSH-Px活性变化不显着(P>0.05);与对照组相比,0.43、0.64和1.06 mg·L-1组MDA含量显着升高(P<0.05)。与胁迫48h时相比,恢复48 h后各组SOD活性均显着下降(P<0.05);除0.85 mg·L-1组外,其余试验组SOD活性仍然显着高于对照(P<0.05);0.85、1.06 mg·L-1组CAT活性较胁迫状态显着下降(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MDA含量无显着差异。(3)氨氮胁迫48 h时,1.06 mg·L-1组CAT基因表达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5),恢复48 h后各浓度组间无显着差异。氨氮胁迫48 h对SOD基因表达无显着影响,恢复48 h后0.43、1.06 mg·L-1组SOD基因表达显着高于其他组。氨氮胁迫48 h时,0.85 mg·L-1组GPX基因表达显着大于对照组(P<0.05),恢复48h后GPX基因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4)氨氮胁迫和恢复对HSP70基因表达均无显着影响。胁迫48 h时,各试验组HSP90表达均显着上升,恢复48 h后各组HSP90基因表达较胁迫时下降,且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胁迫48h时,除0.43 mg·L-1组外的其余试验组HSP60基因表达显着上升,恢复48h后表达量下降至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5)氨氮胁迫48 h时,各试验组Caspase2、Caspase3表达皆显着高于对照组;恢复48 h后,除0.43 mg·L-1组外其余试验组Caspase2基因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各试验组Caspase3基因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着。3、氨氮长期胁迫对罗氏沼虾生长、代谢酶、抗氧化酶、代谢组的影响将罗氏沼虾(0.28±0.05 g)暴露于非离子氨浓度为0、0.108、0.216、0.324和0.54 mg·L-1中20d,研究氨氮对罗氏沼虾生长、成活率、代谢酶活性的影响,同时检测了0.108、0.324和0.54 mg·L-1氨氮对其肌肉代谢组的影响。结果表明:(1)0.54 mg·L-1组罗氏沼虾成活率显着降低,该组增重率也降低但差异不显着。(2)0.216、0.324和0.54 mg·L-1组罗氏沼虾肝胰腺酸性磷酸酶(ACP)、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显着降低,0.216 mg·L-1组的碱性磷酸酶(AKP)活性也显着降低。随氨氮浓度升高,肝胰腺和肌肉谷草转氨酶(GOT)活性逐渐升高但差异不显着,对谷丙转氨酶(GPT)活性的影响也同样不显着。0.216mg·L-1组罗氏沼虾肝胰腺尿素氮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和0.54 mg·L-1浓度组。(3)氨氮对肌肉CAT活性无显着影响;0.324 mg·L-1组SOD活性最大,显着大于对照组和0.108 mg·L-1组;0.216 mg·L-1组MDA含量最低,显着低于0.108mg·L-1组,其余各组差异不显着。(4)氨氮对罗氏沼虾肌肉嘌呤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途径、а-亚麻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和膦酸盐与磷酸酯代谢、萜类生物合成、赖氨酸降解以及赖氨酸生物合成途径具有明显的影响。上述研究可见,高浓度氨氮对罗氏沼虾产生了胁迫效应,显着影响其成活和生长。为探寻减少罗氏沼虾养殖过程中氨氮积累的方法,本文采用围隔实验研究了罗氏沼虾不同养殖模式的环境效应。实验设置6种养殖模式:罗氏沼虾单养(MP组)、罗氏沼虾+浮萍(Lemna minor)(PP组)、罗氏沼虾+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PF组)、罗氏沼虾+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鲢鱼(PMF组)、罗氏沼虾+背角无齿蚌+浮萍(PMP组)、罗氏沼虾+背角无齿蚌+浮萍+鲢鱼(PMPF组),养殖64 d。评估了不同养殖模式对罗氏沼虾生长、水质以及肠道菌群的影响。4、养殖模式对罗氏沼虾生长和水质指标的影响养殖过程中,每10 d测定一次水质理化指标(浊度、DO、pH、Chl-a、COD、BOD、NO3-N、NO2-N、NH3-N、TN、TP、PO4-P、TOC)。养殖结束(64 d)时测定增重率和成活率。结果表明,PMPF组增重率最大,但与其它组无显着差异,各组间成活率也无显着差异。PMPF组中平均DO最高,而PF组中TN和Chl-a浓度最高。与MP组相比,混养鲢鱼的PF、PMF和PMPF组有效降低了PO4-P含量。浮萍可有效吸收水中的N和P,有浮萍的PP和PMP组中Chl-a浓度较PF组显着下降。PMPF养殖模式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5、不同养殖模式罗氏沼虾肠道菌群结构及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养殖模式对罗氏沼虾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冗余分析(RDA)肠道菌群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肠道细菌多样性指数MP组最大(4.08),PMF组(1.27)最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软壁菌门(Tenericute)、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虾肠道中相对丰度较大。不同模式最大优势菌存在较大差异,其中MP、PMP和PMPF组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PP组为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PF和PMF组为Candidatus Hepatoplasma。肠道细菌与环境因子相关分析表明:TP对罗氏沼虾肠道菌群具有显着影响(P<0.05)。肠棕气单胞菌(Aeromonas enteropelogenes)、有益菌肠球菌(Enterococcus)、格氏乳酸菌(Lactococcus garvieae)与NO3-N、TN正相关,红细菌属(Rhodobacter)、假单胞菌(Pseudomonas vranovensis)与TP正相关。可见,养殖模式可通过影响水体营养盐尤其是氮磷含量影响罗氏沼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

覃惠明,罗福广,黄杰,梁常中,易弋,文衍红[3](2019)在《罗氏沼虾与环棱螺池塘混养技术试验》文中研究说明通过设计罗氏沼虾与环棱螺池塘混养模式,配套养殖设施、养殖管理等措施,获得罗氏沼虾与环棱螺池塘混养技术模式,以期解决传统池塘养殖面临的低效益和柳州螺蛳粉原料供应问题。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池每666.67 m2均产罗氏沼虾223.7 kg、环棱螺233.5 kg,每666.67 m2均总产值1.285 1万元,每666.67 m2均纯利润0.378 6万元,投入产出比1∶1.42,投资收益率41.77%;对照池每666.67 m2均产商品鱼1 895.5 kg,每666.67m2均总产值1.934 2万元,每666.67 m2均纯利润0.163 5万元,投入产出比1∶1.09,投资收益率0.09%。采用罗氏沼虾与环棱螺池塘混养技术模式,可利用环棱螺的池塘底部生态净化作用,充分利用罗氏沼虾残存饵料,实现虾螺互利、虾螺产品双丰收,提高罗氏沼虾养殖综合效益,为柳州市螺蛳粉提供优质螺蛳原料。本技术模式与按照主养罗非鱼及套养其它鱼类的传统养殖模式相比,每666.67 m2池塘利润提高2 000多元,利润率提高130%以上,经济效益显着。

曾宪凯,苏明[4](2011)在《罗氏沼虾混养花鱼种新模式》文中研究指明笔者开展在罗氏沼虾养殖池塘混养花鱼种的试验,利用花鱼种摄食池塘肥水与残余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同时发挥清洁池底、稳定水质的作用。结果表明,不仅不影响罗氏沼虾的生长和健康,而且有利于降低罗氏沼虾的饲料系数,同时获得较好的花鱼种产量,大幅度提高池塘的综合经济效益。

成凤莲,王珊[5](2005)在《北方鱼种池塘混养罗氏沼虾试验》文中研究表明

陆全平,蔡永祥[6](2004)在《青虾苗种繁育及成虾养殖模式介绍(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石恺,顾宏兵[7](2002)在《主养1龄草鱼种池混养罗氏沼虾试验》文中指出

龚培培[8](1998)在《青虾养殖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顾宏兵,陈裕祥[9](1996)在《鱼种池混养罗氏沼虾》文中研究指明 当水温稳定在25℃左右时,罗氏沼虾苗三个月即能长成上市规格,我国大部分地区具备三个月以上高温25~30℃,可进行罗氏沼虾的养殖。罗氏沼虾能广泛地摄食多种天然、人工动植物饵料。在生产季节,罗氏沼虾的养殖与一龄鱼种培育基本同步。实践证明,在主养一龄草鱼种池内混养罗氏沼虾,不但可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提高饵料报酬,而且能增加单位面积鱼种池的产值和效益。

顾宏兵,陈裕祥[10](1996)在《鱼种池混养罗氏沼虾技术》文中研究指明鱼种池混养罗氏沼虾技术当水温稳定在25℃左右时.罗氏沼虾苗三个月即能长成上市规格,我国大部分地区(具备三个月以上高温25~30℃)都可进行商品罗氏沼虾的养殖。成虾养殖阶段,罗氏沼虾能广泛地摄食多种天然、人工动植物饵料,饵料容易解决。在生产季节上,罗氏...

二、鱼种池混养罗氏沼虾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鱼种池混养罗氏沼虾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西北内陆盐碱地池塘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混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材料与方法
    1. 试验地点和时间
    2. 池塘和水源条件
    3. 虾苗引进及中间培育
    4. 混养试验放养量
二、试验结果
    1. 盐碱地池塘水质指标监测
    2. 产量统计
    3. 综合效益分析
三、讨论与分析
    1. 西北内陆地区盐碱地池塘“棚塘接力”养虾模式
    2.“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盐碱地池塘混养模式
    3.“以鱼控草、以鱼控藻”养殖模式

(2)罗氏沼虾对氨氮的胁迫响应及其不同养殖模式的环境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甲壳动物对氨氮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
        1.1.1 渔业水资源氮素污染状况
        1.1.2 甲壳动物体内的氨氮代谢
        1.1.3 氨氮对甲壳动物的毒性作用
        1.1.4 甲壳动物氧化胁迫与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1.1.5 代谢组学在水生动物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1.2 虾类养殖模式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1.2.1 池塘粗养及其环境效应
        1.2.2 高位池精养及其环境效应
        1.2.3 工厂化养殖及其环境效应
        1.2.4 小棚养殖及其环境效应
        1.2.5 综合养殖及其环境效应
    1.3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氨氮短期胁迫对罗氏沼虾毒性及抗氧化系统、热休克蛋白和细胞凋亡基因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氨氮急性毒性试验
        2.1.3 氨氮亚急性毒性试验
        2.1.4 抗氧化酶活性及MDA含量测定
        2.1.5 Realtime-PCR检测基因表达
        2.1.6 Tunel法检测肝胰腺细胞凋亡
        2.1.7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氨氮对罗氏沼虾急性毒性试验
        2.2.2 氨氮对罗氏沼虾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2.3 氨氮对罗氏沼虾MDA含量的影响
        2.2.4 氨氮对罗氏沼虾抗氧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2.2.5 氨氮对罗氏沼虾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2.2.6 氨氮对罗氏沼虾细胞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
        2.2.7 氨氮对罗氏沼虾肝胰腺细胞凋亡的影响
    2.3 讨论
        2.3.1 氨氮对罗氏沼虾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2.3.2 氨氮对罗氏沼虾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2.3.3 氨氮对罗氏沼虾细胞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
第三章 氨氮短期胁迫与恢复对罗氏沼虾幼虾抗氧化、热休克蛋白和细胞凋亡基因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氨氮急性毒性试验
        3.1.3 氨氮亚急性毒性试验
        3.1.4 抗氧化酶活性及MDA含量测定
        3.1.5 Realtime-PCR检测基因表达
        3.1.6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氨氮对罗氏沼虾幼虾的急性毒性
        3.2.2 氨氮胁迫和恢复对罗氏沼虾幼虾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2.3 氨氮胁迫和恢复对罗氏沼虾幼虾MDA含量的影响
        3.2.4 氨氮胁迫和恢复对罗氏沼虾幼虾抗氧化酶基因和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3.2.5 氨氮胁迫和恢复对罗氏沼虾幼虾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
    3.3 讨论
        3.3.1 氨氮对罗氏沼虾幼虾的急性毒性
        3.3.2 氨氮胁迫和恢复对罗氏沼虾幼虾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3.3 氨氮胁迫和恢复对罗氏沼虾热休克蛋白和细胞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
第四章 氨氮长期胁迫对罗氏沼虾幼虾生长、代谢酶及代谢组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案
        4.1.3 SOD、CAT活性和MDA含量测定
        4.1.4 代谢酶活性、蛋白含量和尿素氮含量测定
        4.1.5 代谢组测定
        4.1.6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氨氮长期胁迫对罗氏沼虾幼虾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4.2.2 氨氮长期胁迫对罗氏沼虾肝胰腺代谢酶活性和尿素氮含量的影响
        4.2.3 氨氮长期胁迫对罗氏沼虾肌肉GOT和 GPT的影响
        4.2.4 氨氮长期胁迫对罗氏沼虾肌肉SOD、CAT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4.2.5 代谢组学方法评价
        4.2.6 氨氮胁迫下罗氏沼虾差异离?筛选
        4.2.7 氨氮胁迫下罗氏沼虾主要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分析
    4.3 讨论
        4.3.1 氨氮对罗氏沼虾生长、存活和糖代谢的影响
        4.3.2 氨氮在罗氏沼虾中的代谢途径
第五章 不同养殖模式对罗氏沼虾生长和水质指标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设置
        5.1.3 饲养管理
        5.1.4 水样采集与水质指标测定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养殖模式对罗氏沼虾生长的影响
        5.2.2 整个养殖周期不同养殖模式水质参数均值比较
        5.2.3 不同养殖模式下DO、pH、CODMn和 TOC动态变化
        5.2.4 不同养殖模式氮和磷的动态变化
        5.2.5 不同养殖模式Chl-a的动态变化
        5.2.6 Chl-a与水质参数的相关性
    5.3 讨论
        5.3.1 养殖模式对罗氏沼虾增重率和成活率的影响
        5.3.2 不同养殖模式养殖过程中水质参数的动态变化
        5.3.3 养殖模式对水质参数的影响
        5.3.4 Chl-a含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第六章 不同养殖模式罗氏沼虾肠道菌群结构及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6.1 材料与方法
        6.1.1 养殖模式设置
        6.1.2 饲养管理和水质测定
        6.1.3 肠道样品采集与基因组DNA提取
        6.1.4 高通量测序分析
        6.1.5 数据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罗氏沼虾不同养殖模式的水质指标
        6.2.2 不同养殖模式罗氏沼虾肠道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分析
        6.2.3 不同养殖模式罗氏沼虾肠道细菌组成及结构
        6.2.4 基于门水平的不同养殖模式罗氏沼虾肠道细菌组成及结构
        6.2.5 基于属(或科)水平的不同养殖模式罗氏沼虾肠道细菌组成及结构
        6.2.6 罗氏沼虾肠道细菌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6.3 讨论
        6.3.1 罗氏沼虾肠道核心菌群
        6.3.2 水质因子对罗氏沼虾肠道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小结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及其他成果
致谢

(3)罗氏沼虾与环棱螺池塘混养技术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地点及养殖条件
    1.2 放养前准备工作
    1.3 苗种放养
    1.4 养殖管理
    1.5 设置对照池
    1.6 捕捞及销售
    1.7 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养殖收获情况
    2.2 经济投入产出情况
    2.3 增产、增效情况
    2.4 虾螺混养模式的生态调节原理探讨
3 结论

(4)罗氏沼虾混养花鱼种新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一、材料与方法
    1. 试验池塘
    2. 苗种选购与暂养
    3. 养殖管理
二、试验结果
    1. 养殖结果
    2. 经济效益
    3. 生态效益
三、小结

四、鱼种池混养罗氏沼虾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北内陆盐碱地池塘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混养技术[J]. 张国维,邵东宏,杨树军,蒋晖,卢昌东. 科学养鱼, 2021(03)
  • [2]罗氏沼虾对氨氮的胁迫响应及其不同养殖模式的环境效应[D]. 董学兴.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3)
  • [3]罗氏沼虾与环棱螺池塘混养技术试验[J]. 覃惠明,罗福广,黄杰,梁常中,易弋,文衍红. 养殖与饲料, 2019(03)
  • [4]罗氏沼虾混养花鱼种新模式[J]. 曾宪凯,苏明. 科学养鱼, 2011(03)
  • [5]北方鱼种池塘混养罗氏沼虾试验[J]. 成凤莲,王珊.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5(06)
  • [6]青虾苗种繁育及成虾养殖模式介绍(下)[J]. 陆全平,蔡永祥. 科学养鱼, 2004(07)
  • [7]主养1龄草鱼种池混养罗氏沼虾试验[J]. 石恺,顾宏兵. 内陆水产, 2002(01)
  • [8]青虾养殖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J]. 龚培培. 水产养殖, 1998(03)
  • [9]鱼种池混养罗氏沼虾[J]. 顾宏兵,陈裕祥. 农家参谋, 1996(12)
  • [10]鱼种池混养罗氏沼虾技术[J]. 顾宏兵,陈裕祥. 科学养鱼, 1996(08)

标签:;  ;  ;  

鱼种池罗氏沼虾混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