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使用“さようなら”

谨慎使用“さようなら”

一、慎用“さようなら”(论文文献综述)

王丹凤[1](2019)在《《再见!福泽谕吉!2》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着名的启蒙思想家、改革家、教育家,以丸山真男为首的众多学者对福泽谕吉推崇备至。本次实践选取安川等人的论文集,期望通过实践为福泽谕吉研究提供不同的观点和思路,从而丰富现有的研究资料。本次的实践内容属政治文献,题材上具有敏感性的特征,且引用相关资料以佐证作者观点,书名、专有名词和侮辱性词汇的翻译是一大难点,同时表达上多用复句,信息量密集且逻辑性强。该文本的特点决定了翻译时必须尊重原文、尊重读者,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的本质为“与原语自然而又贴切的对等”,对词和句的翻译有着具体的指导,因此本次实践将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作为指导。本报告基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结合相关先行研究,对翻译实践中具有难点的词句进行分析,力求得出准确且自然的译文。并希望通过本次实践,积累政治文献翻译的一般方法,为今后的翻译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本稿由五部分构成。第一章介绍了翻译实践的背景、目的以及内容。第二章描述了翻译过程,即译前准备、翻译、校对和整理。第三章整理了政治文献的翻译技巧、功能对等理论以及复句翻译相关研究,形成文献综述。第四章将本次翻译实践中所遇到的典型问题分为词汇和复句两大部分,其中词汇又分为书名、专有名词和侮辱性词汇三类,复句则以日本语记述文法研究会的分类为依据,将遇到的问题分为名词修饰节复句、补足节复句、副词节复句、等位节·并列节复句四类,结合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和相关先行研究进行分析探讨,形成较为准确的译文。第五章总结了翻译实践中的得与失,指出政治文献翻译时要摆脱逐词翻译的限制,立足于文脉和篇章全局,把握政治文本翻译“准确性”,提高政治性和政策敏感度。针对词汇层面,按书名、专有名词,侮辱性词汇等三大类别进行总结。在内容上经常采用惯用句、比喻、重组和补充等方式,在结构上则采取调整词性和语序的方式来实现相对准确的翻译。针对复句层面,则遵循分析、转移和重组三大步骤,结合四类复句的特点,把握句子结构、理清逻辑关系、适当调整语序来进行日中对译。通过本次实践活动,笔者不仅可以从政治的角度出发加深对福泽谕吉思想的理解,还可以通过具体的实践过程,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磨炼翻译技巧,积累相关领域专业词汇。最后,笔者希望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来拓宽知识领域、增强自己的翻译能力,进而能够掌握一定的政治文献翻译的技巧。

臧昉[2](2019)在《现代日语非限定性时间表达研究 ——以“直观示例意义”为主》文中指出现代日语体学方面的研究,可谓硕果累累。然而纵观这些研究不难发现,语言学家们热衷于探讨表示具体的、在某一时刻或时段发生的事件和过程的动词体意义(以下称限定性时间表达),而非具体性和非确定性的,即重复性、习惯性或时间概括性的动词体意义(以下称非限定性时间表达)却被束之高阁,留下许多亟待解决的课题。譬如完成体的非限定性时间表达中存在一种名为“直观示例意义”的体意义,至今鲜有研究者论及。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直观示例意义展开论述,通过分析直观示例意义与其他非限定性时间表达的差异,探明这一意义在非限定性时间表达范畴中的位置。并通过大量实例分析,对直观示例意义进行详细论证,考察其语法意义及功能。本文由“理论研究”和“实例研究”两大部分构成。首先,在第一部分“理论研究”的第一章节中,着重介绍日本语言学界就文学篇章中的时态问题所作的阐述,并提出了与之不同的观点。长期以来,语言学家们通常认为文学篇章中的非过去时属于“历史性现在”亦或“眼前描写”等用法,然而经考察发现,其中不乏一些属于直观示例意义却被误读误判的。究其原因,主要是语言学家们往往关注于时态的变化,却忽视了体意义的作用力。通过对先行研究中被误读例句的重新解读,本研究指出,过去被解释为“历史性现在”及“眼前描写”的语言现象中存在一部分属于本研究所探讨的直观示例意义,动词非过去时完成体具有“使具体事件典型化”的直观示例意义,应当从形态论的角度予以分析和解释。第二章节主要内容是直观示例意义的研究史。首先介绍了俄罗斯语言学界有关直观示例意义的重要研究,指出这些研究的分析观点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中法国语言学家A.Mazon.所着《俄语动词体的用法》一书中的观点可谓独树一帜,对于包含直观示例意义在内的动词体意义研究有着深远的启发与借鉴意义。接着介绍了日本语言学家铃木泰的研究。铃木泰率先将俄语中直观示例意义的相关理论运用到日语中,提出直观示例意义属于古代日语中动词完成体的体意义之一。本章中还对日语语言学界对于“例示(日语)”这一概念如何阐释做了详尽的调查和研究,指出在过去的研究中,所谓“例示(日语)”,主要是指“?でも”“?とか、?とか”“?たり、?たり”等表示例举或并列关系的语言现象,与本文所探讨的直观示例意义有着本质性差别,应当予以区分,避免概念上的混淆。第三章探讨了日语语言学界有关重复性这一体意义的先行研究。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在过去的研究中,语言学家们对于重复性的解释发生了质的变化。早先的研究坚持从体意义的角度予以解释,渐渐地,语言学家们开始从情态的角度来解释重复性,甚至有学者提出重复性不应被视为形态论层面的动词体意义。本文分析了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现代日语中,持续体的本质意义是“持续性”,这与重复性并无冲突,因此重复性可以由持续体来表达很容易理解。有趣的是重复性也可以由完成体来表示。表达事件周而复始、反复发生的重复性与“完整性=极限性”这一完成体的基本意义是有冲突和矛盾的。因此如何从体意义角度解释重复性便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使得语言学家们不得不另辟蹊径,转向从情态的角度予以解释。面对这一现状,本文指出,重复性意义中两体对立关系消失,发生了体的中和这一当今日语体学界较为主流的观点值得商榷。并例举强有力的实例,论证了表示重复性这一体意义时两体之间的差别:用持续体描述事件的重复性时,说话人置身于由一次次间断反复发生的事件汇集成的大规模事件的过程之中,强调的是过程意义。而完成体则可以在排除过程意义的情况下表示重复性。当使用完成体描述事件的重复性时,说话人关注的不再是反复这一过程,而是把由一次次间断反复发生的事件汇集而成的大规模事件看成一个整体加以描述。可以说,从体意义角度对重复性作出的这一阐释是本论的重要观点之一。第四章承接前一章所述内容,首先说明在过去的研究中,语法学家们仅关注到了简单重复性这一类别的重复性,却忽略了直观示例意义这一类别的重复性的存在。接着,通过对比分析直观示例意义与简单重复性及一般恒常性等体意义的差异,阐述其在非限定性时间表达范畴中所占的位置。直观示例意义与简单重复性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点。(1)简单重复性单纯地表示事件的反复发生,而直观示例意义则是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来表示典型性事件,因此可以说直观示例意义是一种包含了“一次性事件的完成性”和“反复性”这两个要素的复合性时间意义。(2)简单重复性描述单个行为的反复发生,而直观示例意义描述的是由两个以上有着继起、因果等关系的行为所构成的事件的反复发生。(3)简单重复性可以由持续体和完成体两种体来表示。而直观示例意义原则上只能用完成体来表示。这是因为,尽管直观示例意义表现的不是特定时间点(段)上发生的具体的事件,但“一次性事件的完成性”这一要素显得尤为突出。(4)使用简单重复性的动词进行表达时,说话者将反复发生的事件“等大小”地重现。而使用直观示例意义的动词进行表达时,说话者通过想象力的作用将反复发生的事件聚合为一个整体来看待。(5)简单重复性的动词句中,常常出现“毎日、时々、いつも、ずっと”等表示频率的副词。然而直观示例意义的动词通常不会与这些副词共起。(6)简单重复性存在时态的对立,直观示例意义则没有。(7)简单重复性与直观示例意义均具有时间非限定性特征,然而只有简单重复性与情态的不确定潜在性有着密切关联。我们将直观示例意义划归为非时间限定性范围,并不是因为直观示例意义具备在任意时刻均有可能发生这一不确定潜在性,而是因为其具有使具体事件典型化这一重要特征。(8)简单重复性与直接观察或观察在记忆中的重现相关。尽管其描述的事件无法与具体的某一时刻绑定,但事件的反复发生是可观察的。然而在直观示例意义中,典型性无法通过直接观察所得,而是作为由人的心智确定的信息出现的。直观示例意义与一般恒常性的差异主要有如下三点。(1)一般恒常性所表达的是事件可以不受量的限制无休止重复,因此可以说这一意义与简单重复性是有共通之处的,然而究其本质,一般恒常性本质上表现的不是事件的重复发生,而是具有指示某一事件的功能,因此,这种用法与着重表现事件典型性的直观示例意义有着本质性差异。(2)一般恒常性表示事件可以在时间轴上的任意时刻或时段发生,也就是说表现的是一种恒常不变的特性。而直观示例意义表达的是事件非个例发生的典型性特征。(3)一般恒常意义表示事件有100%的可能性发生,即事件的恒常性,因此无法与表示事件发生可能性高低的频率副词共起。直观示例意义动词同样无法与频率副词共起,这是由于典型性与事件重复发生的频率并无关联。第五章节中,探讨了日语小说中直观示例意义动词的使用情况。研究表明,根据描述对象的不同,可将直观示例意义细分为“习惯型”“类型型”“偶发型”这三种类型。三种类型的直观示例意义各有特点,但在以下几点上是共同的。a.表示直观示例意义的非过去时完成体动词通常不会单个出现,而是数个动词连用。直观示例意义中,所表示的事件被聚合为一个整体看待,事件的结果意义被强化,因此这些动词表示的事件之间有着时间上的先后关系。b.数个直观示例意义的动词所表示的数个事件组成一个连贯的统一体,生动具体地描述某一典型事件的步骤或过程。c.以段落为单位来呈现事件的典型性。d.直观示例意义动词所在的句子或上下文中或多或少需要有提示事件反复发生的说明语,这些说明语是我们判断其是否是直观示例意义的重要标识。经考察,日本社会派小说家石川达三的作品中,直观示例意义动词的使用尤为突出,可以说直观示例意义动词对其作品文体风格的形成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以小说《破碎的山河》为例,分析探讨了石川达三如何运用直观示例意义动词描述人物的行为,使得人物的行为不仅仅是作为一个个体现象,更是作为一种典型的社会现象淋漓尽致地凸显在读者面前,客观上起到了引发读者从社会正义的角度去思考的积极意义。第六章探讨翻译文学中直观示例意义动词的使用情况,选取了屠格涅夫小说《猎人日记》的日译本中《幽会》以及《森与旷野》这两篇文章进行了考察分析。二叶亭四迷曾先后两次翻译《幽会》,第一次几乎通篇使用过去时,第二次则采用了过去时和非过去时混用的表达方式。对于前后两次译稿中动词时态的变化,过去的研究给出的解释几乎千篇一律地从叙述者视点切换的角度出发。然而本研究考察发现,文章开篇的景色描写部分被改译为非过去时与直观示例意义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二次译稿的该部分描写中有六处采用了直观示例意义的非过去时完成体动词。可以说正是因为二叶亭四迷意识到了这部分描写的是一种反复出现的自然景象,继而舍“形似”而求“神似”地采用了直观示例意义的非过去时完成体动词,将屠格涅夫笔下雨后森林典型的自然景象生动而具体地再现出来。同时,研究发现《森与旷野》一文中贯穿全文地使用了直观示例意义的动词,可以说直观示例意义在文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时间表达的角度来看,该篇由两种类型的语段构成,最主要、所占篇幅最长的是以非过去式完成体动词谓语句为主要句式的语段,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非过去式完成体动词绝大部分表示的都是直观示例意义。另一种则是以非过去式持续体动词谓语句为主要句式的语段,这种类型的语段尽管在文中占据篇幅较少,但是作用却不可小觑,非过去式持续体动词的使用使得叙事得以停留,说话者可以对一个场景中同时发生的不同事件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直观示例意义动词的使用之外,赋予所描写事件以普遍意义的无人称叙述也是该篇的一大特色。直观示例意义动词与无人称句,二者相辅相成,将叙述者感知到的自然风景作为一种典型,绘声绘色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第七章探讨非虚构类文章中直观示例意义动词的使用情况。根据文本的时体特点的不同,将非虚构类文章分为体验型和非体验型两类进行考察分析。经考察,和文学作品一样,非虚构类文章中也存在直观示例意义的动词。然而与体验型非虚构类文章不同,非体验型的说明类文章中,直观示例意义的动词完成体所表现的事件虽具有典型性,但具体性几乎全无。典型的直观示例意义表示的重复性事件是兼具典型性和具体性的,因此,不得不认为诸如操作指南、菜谱之类的非体验型非虚构类文本中的直观示例意义属于边缘化的、非主体的用法。

汤然[3](2019)在《关于现代日语中表记共存现象的研究 ——以片假名为中心》文中研究说明现代日语的书写形式被普遍认为丰富多样,主要有汉字、平假名、片假名三种形式。一般情况下,日语的书写方法遵循汉字词语用汉字书写,和语用汉字、平假名或两者混合的形式书写,外来语则用片假名书写的原则。然而,我们经常在日常生活中见到一个词语有多种书写形式的情况。国立国语研究所把这种多种书写形式共存的现象称为“表记共存现象”。目前,关于现代日语中表记共存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以报纸和杂志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出现的共存现象进行相关的统计研究。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片假名的书写形式为中心,利用“现代日语书面语均衡语料库”对现代日语中的表记共存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针对和语和汉字词语中出现的片假名书写现象,选出“ピッタリ”、“オヤジ”、“サヨナラ”、“ビン”、“ケンカ”、“キレイ”6个词语为代表词例,对它们的使用领域、接续情况、使用频率的变迁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在使用领域方面,通过分析得出不同的书写形式存在着媒介差异的结论。其中片假名在杂志和宣传杂志中出现频率较高,主要用于表达强调的意思。接续情况方面,对6个代表词例所接续的词的种类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片假名书写多用于表达特殊含义的场合,固定搭配较多。例如“サヨナラ胜ち”和“サヨナラ负け”已经作为专业体育用语固定下来。另外,与垃圾回收的相关语境中片假名书写的“ビン”比汉字的“瓶”更常用。使用频率的变化方面,整体上各种书写形式自1970年代开始逐年递增,到了2000年代片假名的使用频率快速增长,可以认为是表记共存现象爆发的年代。通过这些分析结果,作者认为和语和汉字词语中片假名书写形式迅速增加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一、在以汉字和平假名为书写形式为中心的文章中,片假名在视觉上相对突出,因而更能引起注意,取得强调的效果;二、1990年代以后,日本社会开始出现强调个性的风潮,这在书写形式中则表现为运用不同的书写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个性;三、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人们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样,对文字的书写形式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不一定拘泥或受制于原先的规则。针对此类表记共存的现象,笔者认为这正体现了日语书写方法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应积极看待这一现象。因此,笔者建议日语学习者应在充分理解不同表记形式用法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场合灵活选择合适的书写形式。

陈贝贝[4](2018)在《“お疲れ(さまです)”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以中日学生问候语使用情况的考察为中心》文中认为近年日语中的问候语,除了“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こんにちは”“こんばんは”之外,“どうも”“おっす”“ヤッホー”等也被广泛使用起来。其中最为显着的,是不仅在对方辛苦之后表达问候、而且在相遇及分别等各个场合都被广泛使用的“お疲れ(さまです)”。本稿在参阅文献的同时,使用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以“お疲れ(さまです)”为切入点,分析其使用场合及含义的变化,并通过对中国留学生日常生活中问候语使用情况的调查,进行中日对比分析,阐明中日学生见所存在的不同。得出结果如下:1)“お疲れ(さまです)”一词由用于对人的辛苦表达敬意、慰劳,变成了在各种场合被广泛使用的词汇,且随场合不同,分别具有“对对方劳动、活动的正面评价”、“对对方的慰劳”、“同伴意识”、“对对方的理解”等不同含义。2)在日本“お疲れ(さまです)”虽然以新的含义被用于各种场合,但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并未如此使用,无论是在相遇、发邮件,或者是通过LINE等社交软件联系时,中国留学生仍多使用常规的以时间节点为标准的“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こんにちは”“こんばんは”等问候语,而“お疲れ(さまです)”则多用于对方辛苦之后。3)日本的问候语多是考虑到对方的心情,用委婉的语气和含蓄的语言来寻求与对方的统一,而中国则着眼于现实生活,话题多是与当下日常生活相关,且内容更加具体。另外,受多种文化影响,中国留学生的问候语呈(1)日语、(2)中国式日语、(3)英语和(4)中国式英语混杂日语等四种类型。

岛村辉[5](2016)在《「大戦争」と「女性」の眼差し 太平洋戦争开戦时の太宰治の短篇から》文中研究指明The Asia-Pacific 15-year war which started with a Manchurian Incident in September 1931 set foot on the last stage taking the Pacific War on December 8,1941 as an opportunity.DAZAI Osamu wrote several short stories to which the thing and the relation are pointed out intensively in case of this war.Though those works have not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particular in Dazai’s literature studies,once analyzed every corner of texts,one finds obvious difference from the contents read up to now.The characters’way of thinking,behavior and work,and the text’s composition related to the theme should be scrutinized and re-read.In"December 8"and"Matsu(Waiting)",each a narrator of female first person was employed.The narrators seem to make the look for the future of a war.The sentiment which curved DAZAI who was then at the time of the start of Pacific War can be seen by readers through these feminine narations which seems to be written on the base of a strategy of consciously and respectively planned text.

丁尚虎,王慧娇[6](2016)在《关于中日礼貌语言的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结合相关实例,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中日礼貌语言对比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若干探讨,得出两点结论。第一,应该将礼貌语言的变异研究作为中日礼貌语言对比研究的核心内容;第二,中日礼貌语言对比研究的方法不能局限在某一种或两种上面,唯有多种方法相结合、最大限度地获取贴近自然的语料,方能揭示中日礼貌语言之间言差异的本来面目。

王诗婼[7](2015)在《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内容及方式》文中研究说明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的工具,而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综合。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基础。语言与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要真正掌握日语,不但要学习日语语言知识,而且要学习日语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因此,在日语教学中,导入日本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探讨。

曾晓青[8](2015)在《日语模糊限制语分类与功能》文中提出模糊限制语是语言中最普遍、最典型的模糊语言,是礼貌表达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把日语模糊限制语分为语义型模糊限制语和语用型模糊限制语,并且后者涵盖前者。同时,从"精确"与"模糊"两个方面分析日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赵晓春[9](2014)在《汉语母语学生日语口语语用失误研究》文中认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使用外语交流的能力。母语的负迁移使得中国学生在说日语时,无论是语音还是词汇、语法等都容易带有中国式日语味道。对中日社会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理解不充分,违反日本社会日常表达习惯和社交礼仪所造成的口语交际失误很常见。通过大量实例,从语言语用失误和交际语用失误两个方面分析汉语母语学生在日语口语表达中的常见语用失误现象,并进一步探讨减少日语口语语用失误的策略。

桂艳玲[10](2014)在《演歌歌词的计量考察》文中认为本文以《昭和演歌大全集》中收录的216首演歌的歌词为研究对象,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考察了演歌歌词的词源、词类、词义区域,得出了以下结论。(1)就词源而言,我们以《语种辞典》为基准,调查了演歌歌词的词源分布,得知和语词占绝对优势,而汉语词、外来词与混合词较少。(2)就词类而言,我们以《分类词汇表》为基准,调查了演歌歌词的词类构成,得知演歌歌词中名词类词汇相对较多,而动词类、形容词类、其他类词汇相对较少。(3)就词义区域而言,我们以《分类词汇表》为基准,调查了演歌歌词的词义区域,得知演歌歌词中使用最广的词义区域是精神及其行为,其次为抽象关系、自然物与自然现象、人类活动的主体、生产物及其用具。同时,我们还考察了这五大词义区域的下位分类中各项目的使用情况,得知精神及其行为中,心、言语、生活3个项目的词较多。抽象关系中,作用、时间、量3个项目的词较多。自然物与自然现象中,物质这一项目的词偏多。人类活动的主体中,公私、人间2个项目的词较多。生产物及其用具中,各项目的词量差异不大。

二、慎用“さような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慎用“さようなら”(论文提纲范文)

(1)《再见!福泽谕吉!2》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要旨
1 はじめに
    1.1 実践背景と目的
    1.2 実践内容の绍介
2 実践の流れ
    2.1 実践准备
    2.2 翻訳実践と校閲
3 先行研究
    3.1 政治分野の翻訳について
    3.2 机能的等価理论について
    3.3 日本语复文について
4 翻訳実践における难点及び対応方法
    4.1 语汇の翻訳
        4.1.1 书名
        4.1.2 専门用语
        4.1.3 侮蔑用语
    4.2 复文の翻訳
        4.2.1 名词修饰节复文
        4.2.2 补足节复文
        4.2.3 副词节复文
        4.2.4 等位节?并列节复文
5 おわりに
    5.1 结论
    5.2 心得
    5.3 実践の不足と今後の课题
参考文献
谢辞
付録

(2)现代日语非限定性时间表达研究 ——以“直观示例意义”为主(论文提纲范文)

谢辞
中文摘要
要旨
序章
    1.问题の所在
    2.本稿の构成
第一部 理论的研究——例示的用法を中心に——
    第1章 语りの时制の研究
        1.问题の所在
        2.テンス·アスペクトの観点から言及される研究
        3.语りの问题とのかかわりで言及される研究
        4.结び
    第2章 「例示的用法」の研究史
        1.ロシア语における「例示的用法」
        1.1 マスロフの説
        1.2 ボンダルコの説
        2.3 アンドレ·マゾンの説
        2.古代日本语における「例示的用法」
        3.従来の研究における「例示」という概念
        3.1 名词的要素のとりあげかた
        3.2 并列形式による例示
    第3章 〈くりかえし〉についての见直し——例示的用法との関连において
        1.问题の所在
        2.アスペクトとテンスという文法的カテゴリー
        3.〈くりかえし〉についての再検讨
        3.1 金田一春彦の研究
        3.2 吉川武时の研究
        3.3 铃木重幸の研究
        3.4 高桥太郎の研究
        3.5 工藤真由美の研究
        3.6 须田义治の研究
        3.7 铃木泰の研究
        3.8 〈くりかえし〉の研究における问题点のまとめ
        4.アスペクト的な観点からみた〈くりかえし〉について
    第4章 非アクチュアルな时间表现の区别における例示的用法の位置付け
        1.问题の所在
        2.例示的用法と単纯な反复用法との相违
        3.例示的用法と一般的恒常的な意味との相违
第二部 実例研究
    第5章 日本语の小説における例示的用法
        1.はじめに
        2.资料及び调査方法
        2.1 .例文の収集方法
        2.2 .出典と用例数の详细
        3.例示的用法のタイプ
        4.実例分析
        4.1 .[1]「习惯型」
        4.2 .[2]「类型型」
        4.3 .[3]「偶発型」
        5.石川达三の用いた例示的用法
        5.1 .石川达三の作品
        5.2 .実例分析??『伤だらけの山河』を対象に
    第6章 ツルゲーネフ作『猟人日记』の訳本における例示的用法
        1.はじめに
        2.资料について
        3.「あひゞき」の例示的用法
        3.1 .全体の构成
        3.2 .例示的用法の使用実态
        3.3 .时制形式の选択と例示的用法の相関
        4.「森と旷野」の例示的用法
        4.1 .全体の构成
        4.2 .例示的用法の使用実态
        4.2.1 .基本的パターン
        4.2.2 .周辺的パターン
        4.3 .例示的用法の継起性と同时性
    第7章 ノンフィクションのテクストにおける例示的用法
        1.はじめに
        2.体験的ノンフィクション
        2.1 .通信文
        2.2 .随想文
        2.3 .児童作文
        3.非体験的ノンフィクション
        3.1 .案内书
        3.2 .自然科学文
        3.3 .マニュアル·レシピ
        4.结び
终章 まとめと今後の课题
参考文献

(3)关于现代日语中表记共存现象的研究 ——以片假名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谢辞
中文摘要
要旨
1. はじめに
    1.1. 研究背景と目的
    1.2. 研究方法
2. 先行研究
    2.1. 表记のゆれに関する先行研究
        2.1.1. 宫岛达夫(1997)の调査
        2.1.2. 国立国语研究所(1983)の调査
        2.1.3. 国立国语研究所(2006)の调査
        2.1.4. 小椋秀树(2012)调査
    2.2. 先行研究の问题点
3. ゆれのある语の集计
    3.1. ゆれの选定基准
    3.2. 调査対象の特定
4. 代表例に関する分析
    4.1. 使用分野
    4.2. 接続状况
        4.2.1. 「ぴったり」と「ピッタリ」
        4.2.2. 「おやじ」と「オヤジ」
        4.2.3. 「さよなら」と「サヨナラ」
        4.2.4. 「瓶」と「ビン」
        4.2.5. 「绮丽」と「キレイ」
        4.2.6. 「喧哗」と「ケンカ」
    4.3. 出现频度の推移
5. ゆれの原因と応用
    5.1. ゆれが発生する原因
    5.2. 日本语教育への提案
6. おわりに
参考文献

(4)“お疲れ(さまです)”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以中日学生问候语使用情况的考察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要旨
はじめに
一、先行研究
    1.1 あいさつに関する先行研究
        1.1.1 あいさつの起源と机能
        1.1.2 あいさつの分类と特徴
        1.1.3 あいさつ言叶の特徴と変化
        1.1.4 日本人のあいさつ表现
    1.2 「お疲れ(さまです)」に関する研究
        1.2.1 「お疲れ(さまです)」の意味
        1.2.2 使用される根拠と使い分け
二、「お疲れ(さまです)」に関する世论
    2.1 文化庁の国语に関する世论调査
    2.2 新闻记事に见る「お疲れ(さまです)」
        2.2.1 労いの言叶としての「お疲れ(さまです)」
        2.2.2 「お疲れ(さまです)」に対する违和感
        2.2.3 「お疲れ(さまです)」に対するポジティブな考え方
    2.3 「お疲れ(さまです)」が多用される要因
    2.4 「お疲れ(さまです)」の発展の展望
三、中国人留学生へのアンケート调査
    3.1 调査概要
        3.1.1 调査の対象
        3.1.2 调査期间
        3.1.3 调査方法
        3.1.4 调査项目
    3.2 调査结果の分析?考察
        3.2.1 出会いのあいさつ
        3.2.2 别れのあいさつ
        3.2.3 メールやLINEなどでのあいさつ
        3.2.4 「お疲れ(さまです)」に対する意识
四、中日学生のあいさつ意识の対照
    4.1 日本人学生と中国人留学生の比较
        4.1.1 出会いのあいさつ
        4.1.2 别れのあいさつ
    4.2 中国人留学生のあいさつ意识
        4.2.1 留学生自身の日本语に関する要素
        4.2.2 中国人の慰労意识
        4.2.3 现代中国语におけるあいさつ言叶
おわりに
参考文献?引用资料
巻末资料
谢辞

(5)「大戦争」と「女性」の眼差し 太平洋戦争开戦时の太宰治の短篇から(论文提纲范文)

1. 太平洋戦争开戦时の太宰治の短篇群
2.「一日一日を、たつぷりと生きていくより他は无い」———「新郎」の心
3.「こんな暗い道、今まで歩いた事がない」———「十二月八日」主妇の一日
4.「无くてならぬものは多からず、唯一つのみ」———「律子と贞子」と三浦君
5.「省线のその小さい駅に、私は毎日、人をお迎えにまゐります」———娘の「待つ」もの

(6)关于中日礼貌语言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礼貌语言的中日对比研究之现状
二、礼貌语言的中日对比研究之内容
    ( 一) 时间上的变异
    ( 二) 地域的变异
    ( 三) 人的变异
    ( 四) 中日礼貌语言变异研究的必要性
四、中日礼貌语言对比研究的方法
    ( 一) 各种研究方法的利弊
    ( 二) 怎样进行中日礼貌语言对比研究

(7)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内容及方式(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文化导入的内容
    1.1让学生整体了解日本人的性格。
    1.2通过词汇等讲解导入日本文化, 了解中日差异。
    1.3通过节日, 导入日本文化, 了解日本习俗等。
    1.4由学生导入自己感兴趣的日本文化。
2.文化导入的方式
    2.1插图或实物展示导入。
    2.2背景导入。
    2.3情境导入。
    2.4故事讲述导入。
    2.5唱歌、看动漫等导入。

(8)日语模糊限制语分类与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一、日语模糊限制语先行研究
二、日语模糊限制语分类
三、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模糊性与精确性
    ( 一) 模糊性
        1. 模糊限制语可以避免语气武断。
        2. 模糊限制语可以使语言表达礼貌得体。
        3. 模糊限制语具有说话者自我保护功能。
    ( 二) 模糊限制语去模糊化功能: 排除模糊性,逼近真实
四、结语

(9)汉语母语学生日语口语语用失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语言语用失误
    (一)语音
        1. 发音过重、口型变化过多
        2. な、ら不分
    (二)词汇
    (三)语法
二、交际语用失误
    (一)不符合日本人表达习惯的中国式日语
    (二)忽略上下、内外、亲疏关系的不礼貌日语表达
三、减少日语口语语用失误的策略
    (一)强化语用和文化学习
    (二)强化口语模仿和积累

(10)演歌歌词的计量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要旨
1.はじめに
2.先行研究
3.演歌歌词についての调査
    3.1 调査の手顺と方法
        3.1.1 区切り方
        3.1.2 同语·异语の判别の仕方
        3.1.3 见出し语の立て方
    3.2 调査の结果
4.演歌歌词の计量的考察
    4.1 语种
    4.2 品词
    4.3 意味分野
        4.3.1 人间活动――精神及び行为
        4.3.2 抽象的関系
        4.3.3 自然物及び自然现象
        4.3.4 人间活动の主体
        4.3.5 生産物及び用具
        4.3.6 その他
5.おわりに
参照文献
谢辞
个人简历及发表论文情况

四、慎用“さようなら”(论文参考文献)

  • [1]《再见!福泽谕吉!2》翻译实践报告[D]. 王丹凤.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3)
  • [2]现代日语非限定性时间表达研究 ——以“直观示例意义”为主[D]. 臧昉.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07)
  • [3]关于现代日语中表记共存现象的研究 ——以片假名为中心[D]. 汤然.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09)
  • [4]“お疲れ(さまです)”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以中日学生问候语使用情况的考察为中心[D]. 陈贝贝. 东北师范大学, 2018(01)
  • [5]「大戦争」と「女性」の眼差し 太平洋戦争开戦时の太宰治の短篇から[J]. 岛村辉. 日本学研究, 2016(00)
  • [6]关于中日礼貌语言的对比研究[J]. 丁尚虎,王慧娇.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 [7]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内容及方式[J]. 王诗婼. 考试周刊, 2015(94)
  • [8]日语模糊限制语分类与功能[J]. 曾晓青. 嘉应学院学报, 2015(01)
  • [9]汉语母语学生日语口语语用失误研究[J]. 赵晓春.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 [10]演歌歌词的计量考察[D]. 桂艳玲. 湘潭大学, 2014(02)

标签:;  ;  ;  ;  ;  

谨慎使用“さような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