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经贸关系发展前景广阔

中德经贸关系发展前景广阔

一、中德经贸关系发展前景广阔(论文文献综述)

寇蔻,史世伟[1](2021)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中德经贸依赖关系》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和德国是全球价值链上的核心国家,并互为重要贸易伙伴,但新冠疫情给全球供应链带来了重构冲击,两国经贸合作的不确定性增加。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对出口增加值进行核算后可以看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快速提升,成为仅次于德国的世界第二大出口增加值来源地。中国价值链的独立性持续增强,而德国在上游和下游对中国的依赖度不断提高。出于经济安全考量,德国企业尝试分散供应链布局,或将在华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至其他经济体,但这并未改变两国以互补性为主导的经贸关系,由于核心制造业产业链高度融合,中德经济无法"脱钩"。当前非经济因素干扰经济议题,德国强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差异,视中国为"制度性竞争者",经贸关系作为中德关系"压舱石"作用受到限制,但鉴于两国趋于平衡的经济依赖关系,德国对华政策转向并不会对中德经贸合作的基本面产生根本影响。随着两国相互依赖关系深度和广度的提升,中德共同经济利益网络不断扩大,经贸合作依然是中德关系的重要纽带。

马骦[2](2021)在《从德国华为5G政策到中欧经贸关系的嬗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国家实力不断提升,欧盟开始将中国定位为经济和制度竞争者,其外资政策呈收紧趋势。从德国华为5G政策入手,可以更好地把握当前欧盟在对华经贸议题上的核心关切。面对美国拉拢盟友封锁华为的行动,德国在既无意与中国进行战略竞争又追求战略自主的情况下,更倾向于从实际利益出发,通过制度设计限制但不排除华为参与5G建设。对比同一时期德国对华为和国家电网的不同态度可以发现,德国出现了约束中国企业商业活动、阻挠企业"战略行为"的政策转向。国有企业、跨国并购以及有损德国技术和产业优势的交易更容易被判定为"战略行为",这种政策偏好也被德国延伸到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和欧盟外资政策法规建设之中。《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和《外国补贴法规草案》均反映出欧盟试图利用规范性权力在对等开放、竞争中立、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强势规范中国经济行为的诉求。中国企业应审慎制定拓展欧盟市场的策略,做好应对外资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和反补贴审查的准备,避免因触及欧盟外资监管红线而导致海外利益受损。

王雯菲[3](2021)在《中法第三方市场合作:过程、特征与启示》文中认为在第三方市场合作问题上,中法是最早达成共识并进行实践的国家。两国第三方市场合作大体可分为酝酿、启动和发展三个阶段,主要是在能源、物流运输、气候环保等领域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并呈现出合作类型多样、注重第三国需求、沟通机制稳定等主要特征。尽管如此,双方在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机制上依然存在不完善之处,加之大国战略误判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不确定因素的存在,都对后疫情时代的中法第三方市场合作构成了挑战。本文认为,中法第三方市场合作前景十分广阔,双方应大力加强政治对话,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组织和相关机制建设,不断拓宽合作领域。这样做不仅有助于两国企业分散海外投资风险,构建三方利益共同体,而且还可以营造出一种权力平等、机会平等和规则平等的合作氛围,有助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总之,中法第三方市场合作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是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恢复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图尔荪·托合提热杰普[4](2021)在《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研究》文中提出

赵昊[5](2021)在《默克尔执政时期中德双边经贸关系研究(2005-2020)》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黄锦南[6](2021)在《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文中提出哈萨克斯坦是我国的世代友好邻邦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倡之地和先行先试地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媒体中的国家形象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学科研究者的重视。然而,已有成果大部分采用了基于还原论的研究方法,并不能完全契合国家形象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其本身固有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特质,忽略了国家形象系统内部的动力学特征和涌现。因此,本论文将网络科学的复杂网络方法引入国家形象研究,以检验该方法在国家形象系统研究中的有效性。本文选取了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为研究对象,收集了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的全部涉华报道和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与新冠疫情相关的部分涉华报道文本,构建了一大一小、一整体一局部的两种文本数据库,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结合诸如国际关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中哈两国政府的各项大政方针政策,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官方媒体中的整体国家形象进行了全面挖掘和研究,并对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国在哈官媒中的国家形象进行了具体的个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哈真理报》涉华报道主要展现了以下4个角度的中国形象:(1)哈萨克斯坦的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形象;(2)哈萨克斯坦的全方位支持者形象;(3)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形象;(4)灾害频发的国家形象。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1)对国别区域研究的方法创新作出探索,尝试复杂网络方法在国家形象研究中的应用;(2)挖掘和呈现“一带一路”和新冠疫情背景下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哈真理报》中的中国形象;(3)为国家形象、国别区域、乃至其他领域研究者提供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的客观中国形象数据和真实报道文本。

许朝阳[7](2021)在《中德高技术广品贸易潜力测算》文中研究表明

李雪晶[8](2021)在《中蒙双边投资协定研究》文中指出双边投资保护仅作用于缔约国之间,旨在促进和鼓励两国间良好的投资贸易往来,同时也反映了两国间对于对外投资贸易的态度。中蒙双边投资协定是在1991年签订的,受制于当时历史背景所限,该协定内容保守,提供给投资者的保护水平较低,规定也存在不足,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实现促进和保护投资的目的。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中蒙两国对于对外投资贸易的立场已经大大不同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两国都将秉持积极包容的态度面对海外投资市场。这使得中蒙双边投资协定落后于两国间的现实需要,因此,重新研究中蒙双边投资协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蒙双边投资协定签订至今已近三十年,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对外签署双边投资协定的水平正在不断提升,理念也在不断进步。通过总结借鉴近年中国对外签署的双边投资协定,可以为研究中蒙双边投资协定提供方向,也可为改善中蒙双边投资协定拟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考虑到中蒙两国日益加深的合作趋势,中蒙双边投资协定的完善升级,不仅可以为两国间的投资者提供更好的保护,宏观意义上也可为促进中蒙两国的投资往来做贡献,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添砖加瓦。

王家曦[9](2021)在《战后美日经济外交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是对战后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外交所做之比较研究。本文认为,“经济外交”即某一国基于政治考量,透过权力相对关系,将经济工具作为媒介,针对特定的外交战略目标,由施动主体(国家、国家联合、国际组织等)对受动主体(同样为国家、国家联合、国际组织等)策动与控制,以引导或迫使受动主体服从施动主体的政策目标及利益诉求的行为。经济外交有两种形式,即“一国政府或代表其政府的机构或官员以本国经济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其二,“一国政府或代表其政府的机构或官员以本国经济力量为手段或依托,为实现和维护本国国家战略目标而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美日两国的经济外交是战后国际关系史中最为典型的两种经济外交,其涉及对象的广泛性、战略目标的多元性、战略手段的丰富性和战略效果的显着性,都为探讨经济外交的性质、作用和意义指明了方向。经济外交实践又作为国际社会体系和权力结构中的能动因素,形成了一个交叉嵌套、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战略交汇与互动,这就为在层次分析的理论基础上对美日两国的经济外交进行比较研究创造了可能性。战后的美日经济外交处在相同或相近的时空背景下,面临共同但有所区别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所关注的即是在这样的前提下,美日两国的经济外交对机遇和挑战的认知与因应,并尝试通过比较研究的方式加以探讨。从历史的角度看,在战后不同阶段中,美日两国进行了哪些经济外交实践?其发展和演变呈现出哪些特点?从理论视角看,美日两国的经济外交存在哪些联系和区别?形成这些联系和区别的主要动因为何?这些动因又将如何影响美日两国经济外交的决策和实施?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和回答,是本文展开研究的主要脉络。通过梳理美日两国经济外交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本文根据战略核心指向的转换与战略的调整和演进,梳理出以下几点研究发现:其一,战后初期是国际经贸新秩序的形成阶段,美日两国由于在国际体系中的位置、权力资源的不同,选择了完全不同的经济外交路径。美国通过经济外交塑造了有利于自身的国际经贸新秩序,并形成了更加专注于获得并维持经济权力的经济外交路径。而日本则通过积极在东南亚开展经济外交摆脱了战争带来的萧条与停滞,重建了自身的国际形象,并形成了更加专注于获得并扩大经济权利和利益的经济外交路径。其二,进入冷战后,随着生产力的全面发展和全球经贸联系的日益紧密,经济外交在外交战略中的地位和权重都在持续上升。安全关切也成为经济外交中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能源、贸易、高科技产品等涉及国际经贸的议题成为外交战略中安全关切聚焦的重点。在经贸和科技领域拥有压倒性的体量和优势的美日两国,其经济外交中的安全化构建也随之展开。贸易壁垒、贸易保护和经济制裁成为经济外交的新工具,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安全内涵。这一趋势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改变了国际经贸发展的形式和方向,也对此后两极格局的瓦解和新的全球经贸秩序形成埋下了伏笔。其三,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的瓦解释放了压在国际经济贸易头上的安全重负。从20世纪末至今,全球化的飞速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国际经贸大繁荣、大发展的催化剂。在进入新的跨越式发展时代后,面对变化了的国际经济贸易格局,美日两国的经济外交需要对全球化和区域化这两大趋势做出战略回应。对于美国来说,“其他国家从自由贸易协定中获益过多”被界定为对美国经济安全的威胁。“域外国家”和“亚太地区主要参与者”双重角色之下的美国为了应对此种威胁,确保其在全球经济中的领导地位,便通过经济外交对全球化与区域化并行这一战略挑战做出了回应。而面对亚太区域的整合和域内国家共同体意识的觉醒,日本有以下几个战略主张:第一,以经济为手段建立美国、日本与欧洲三极国际新秩序;第二,加强美日安保及突显自己为西方国家一员,除了运用美日同盟关系与亚太国家建立良好关系外,日本也以亚太先进民主化国家自居,主导亚太民主化;认为身为亚太民主国家,必要努力使亚太稳定与和平共存。回顾美日经济外交从形成到发展的整个变迁过程不难发现,经济事务在外交中的地位和权重是持续增加的。作为传统外交和非传统外交相交叉的特殊领域,经济外交是国际关系领域中长期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在对经济外交的既有研究中,经济外交的性质、手段、地位和作用受到较多关注。纵观二战以来的外交史,经济外交的作用不断强化,影响不断外溢,特别是在全球化将全人类空前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之后,经济外交的更加不可替代。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经济外交倡导的“合作、互惠、共赢”理念并非总能在外交政策中占据主导,甚至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经济外交本身就会成为冲突和对抗的诱因。站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入口,如何通过经济外交框架下的合作共赢和包容性增长重建国际社会的领导力和进步主义,经济外交如何在防范和化解冲突风险、拓展人类共同福祉、促进国际经济制度治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将是时代留给所有国际事务参与者们共同求索的一道考题。

刘原媛[10](2021)在《美国对德国统一的政策和作用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研究美国对1990年德国统一的政策和作用。在假定德国统一是由两个德国国内政治、经济因素和民族情感等内因决定的基础上,通过研究随德国统一而来的德国联盟归属、主权恢复和四大战胜国权利终结等问题的解决,来考察美国在德国统一外部进程中发挥的作用。作为二战后西方阵营的领导者,美国始终从国家利益和联盟战略出发看待德国统一问题,将德国的分裂与统一作为管理跨大西洋联盟的重要抓手。美国支持德国1990年统一既是对二战后联邦德国追随美西方联盟进行民主化改造并对抗苏联的回报,又为美国在1990年代初欧洲局势突变之际维持对欧影响、延续北约在欧存在提供了机会。在围绕德国统一问题的博弈中,美国通过稳住苏联、力挺德国、约束英法,推动了德国统一外部进程的发展,对德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实现统一、恢复完全主权并继续留在北约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绪论阐明了研究课题对理解美德关系、跨大西洋联盟和冷战终结的意义。第一章点出了国际政治中“德国问题”的内涵,梳理了二战后美国一手策划德国分裂的始末。第二章回顾了二战后美国历届政府对德国统一问题的态度,即原则、口头支持统一,实则奉行实用主义。第三章到第五章分阶段考察布什政府围绕1990年德国统一的外交决策和行动,并通过分析德国统一的国际影响来评估美国的政策效果。第三章分析1989年初冷战氛围开始消解的背景下,美国对德国统一的“观望政策”和“护持政策”,这一时期美国鼓励联邦德国政府扛起统一大旗,并护持科尔的“十点纲领”既契合西方联盟的战略需要又被国际社会所接受。第四章重点分析了1990年初美国实行的“推动政策”和统一谈判开启后的“配合政策”,这期间美国提出了解决统一外部问题的“2+4”谈判框架,领导北约进行战略转型,照顾了苏联的安全关切,为苏德谈判获得突破奠定了基础。第五章论述德国统一对德美关系、北约发展、欧洲一体化进程和欧美关系的影响,认为美国对德国统一的政策部分实现了预期。第六章综述美国对德国统一的政策、作用,并借助国际关系理论解读“德国问题”的解决。

二、中德经贸关系发展前景广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德经贸关系发展前景广阔(论文提纲范文)

(1)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中德经贸依赖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分析框架与文献综述
二、中德在全球价值链的依赖关系
    (一)中德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变化
    (二)中德在全球价值链的依赖关系
        1. 德国对中国的依赖
        2. 中国对德国的依赖
三、中德全球价值链依赖关系变化的影响
    (一)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增加值创造国,但中德经贸关系仍以互补性为主
    (二)中德之间无法完全“脱钩”,经贸依赖是相互的而非单向的
    (三)德国在印太的产业链分散化策略效果有限,但不同行业将出现分化

(2)从德国华为5G政策到中欧经贸关系的嬗变(论文提纲范文)

一、德国外资政策改革及其应对华为5G的立场
二、理解德国华为5G政策的既有视角及其不足
三、美国和德国的华为5G政策及其战略考量
    (一)美国封锁华为5G的主要策略
    (二)德国应对华为5G的政策态度
    (三)美国和德国应对华为5G的不同战略考量
四、德国对待华为和国家电网的不同认知及其成因
    (一)国家电网收购50Herz的过程及结果
    (二)德国对华为商业活动与国家电网“战略行为”的威胁认知
    (三)中国企业进入德国市场的政策“红线”
五、从《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到《外国补贴法规草案》
    (一)《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外国补贴法规草案》对企业行为的规范与审查
    (二)欧盟对华经济诉求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六、结 语

(3)中法第三方市场合作:过程、特征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 中法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历史演进
    (一) 20世纪50-80年代: 第三方市场合作提出前的中法经贸交往
    (二) 20世纪90年代至2014年: 中法第三方市场合作的酝酿阶段
    (三) 2015年以来: 中法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启动和发展阶段
二、 中法在非洲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案例分析
    (一) 中法在非洲的经贸活动概览
        1. 法国在非洲的经贸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
        第一,从贸易和投资规模来看,法非贸易不仅覆盖率高而且规模较大。
        第二,从地缘上看,南非、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与法国经贸往来频繁。
        第三,从合作领域来看,法非互补性较强,合作领域不断扩展。
        2. 中国在非洲日趋活跃的经济活动促进了非洲经济的发展
    (二) 中法第三方市场合作进展
    (三) 中法第三方市场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 中法第三方市场合作的特征
    (一) 政治对话和协调机制稳定
    (二) 第三方市场合作类型多种多样
    (三) 注重第三国需求的合作理念
四、 对后疫情时代中法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启示
    (一) 中法应不断深化政治对话,强调包容性发展,减少意识形态方面的指摘
    (二)中法两国应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相关机制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对接
    (三) 中法应强调共同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原则,淡化意识形态分歧
    (四)跨国企业及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中法第三方市场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
    (五)中法第三方市场合作不应仅限于能源、气候环保、基础建设等传统项目,还应扩展至其他领域
五、 结 论

(6)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1.5 研究创新点及论文结构
2 整体中国形象系统网络构建与测量
    2.1 关键词同现网络构建及其网络特性分析
    2.2 网络层级分析及核心关键词节点提取
    2.3 核心关键词节点内部网络构建及其加权聚类分析
3 中哈非经济关系属性聚类之中国形象分析
    3.1 中哈首脑外交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3.1.1 不断升级的全面战略伙伴形象
        3.1.2 值得信任、不吝支持的好朋友形象
        3.1.3 潜力巨大、优势互补的合作伙伴形象
    3.2 中哈边境和安全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3.2.1 中哈边境繁荣共建者形象
        3.2.2 上合组织框架下哈重要安全合作伙伴形象
        3.2.3 哈打击边境走私活动合作者形象
    3.3 中哈人文交流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3.3.1 哈萨克斯坦文化传播的支持者形象
        3.3.2 中哈人文交流的推动者形象
        3.3.3 丝路复兴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形象
    3.4 关键词节点“2017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中国形象分析
        3.4.1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积极参与者形象
        3.4.2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全方位支持者形象
        3.4.3 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的可持续发展大国形象
4 经济属性聚类之中国形象分析
    4.1 哈对华出口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1.1 哈对华出口贸易的积极推动者形象
        4.1.2 哈出口贸易的重要市场形象
    4.2 中哈交通运输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2.1 富有成效的交通运输合作伙伴形象
        4.2.2 哈过境运输潜力释放的驱动者形象
    4.3 中哈投资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3.1 中哈投资合作的推动者形象
        4.3.2 带来多重利好和雪中送炭的对哈投资者形象
    4.4 中国国内经济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4.1 飞速发展、迎难而上的经济强国形象
        4.4.2 攻坚克难、施工高效的基建强国形象
5 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之中国形象分析
    5.1 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技术”的中国形象分析
        5.1.1 自主创新、积极进取的科技强国形象
        5.1.2 科技惠民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5.2 灾难属性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的中国形象分析
        5.2.1 灾害频发的国家形象
        5.2.2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6 中国形象之新冠疫情涉华报道个案分析
    6.1 中哈关系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6.1.1 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形象
        6.1.2 哈重要经济合作伙伴形象
    6.2 中国国内抗疫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6.2.1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6.2.2 医疗系统强大、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大国形象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8)中蒙双边投资协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中蒙双边投资协定概况
二、中蒙双边投资协定缺陷分析
    (一)投资定义不够严谨
        1.投资范围过于宽泛
        2.仅以资产为基础定义投资不够全面
    (二)投资待遇规定不完善
        1.国民待遇条款缺失
        2.公平公正待遇条款不明
    (三)征收条款规定简略
    (四)投资者与东道国投资争端解决机制不完善
        1.争端解决方法单一
        2.注重当地救济,国际仲裁范围过于狭窄
        3.仲裁程序不完善
三、完善中蒙双边投资协定可借鉴的国际投资协定实践
    (一)谨慎定义投资
        1.封闭列举式方法
        2.开放式定义法
    (二)投资待遇规定更加具体
        1.适当限制投资待遇规定
        2.增强投资待遇的可操作性
    (三)细化征收相关规定
        1.明确界定间接征收
        2.将补偿纳入条款
    (四)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更加灵活
        1.引入多元化争端解决机制
        2.灵活设置纠纷解决机制
四、完善中蒙双边投资协定的具体思路及建议
    (一)适当限制投资范围
        1.以企业为基础定义投资
        2.为“投资”设定限制
    (二)完善投资待遇规定
        1.增加国民待遇条款
        2.明确公平公正待遇的范围
    (三)完善征收相关规定
        1.严格限制征收条件
        2.妥善制定间接征收条款
        3.细化征收补偿条款
    (四)完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
        1.多元化设定投资者与东道国解决机制
        2.灵活适用投资者与东道国纠纷解决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战后美日经济外交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三、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四、研究意义
    五、研究内容与章节设置
第一章 战后美日经济外交比较研究的理论工具与研究路径
    第一节 主要理论工具:新现实主义与权力转移理论
    第二节 研究路径:战后美日经济外交的发展阶段的总结及比较
第二章 “权力”与“权利”之辩:美日经济外交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经济外交实践:战后初期美日两国的经济外交
    第二节 案例分析:战后初期美日经济外交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比较研究:美日经济外交的路径选择
第三章 “安全化”:冷战背景下美日经济外交的演化
    第一节 经济外交实践:冷战中美日经济外交的“安全化”进程
    第二节 案例分析:美日经济外交“安全化”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比较研究:美日经济外交对“安全化”的认知与回应
第四章 机遇、挑战与回应:全球化背景下的亚太区域整合与美日经济外交
    第一节 经济外交实践:全球化背景下的亚太区域经贸整合与美日经济外交
    第二节 案例分析:美日经济外交的“重新校准”
    第三节 比较研究:亚太区域经贸整合中的机遇、挑战与美日经济外交的回应
结论
    研究发现
    研究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外交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10)美国对德国统一的政策和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四、可能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第一章 美国与德国统一问题的缘起(1945-1949)
    第一节 国际政治中的“德国问题”
    第二节 美国决定分裂德国
    第三节 德国的分裂
    小结
第二章 美国与德国统一问题的演进(1950-1988)
    第一节 东西对峙:美德默契与分裂固化
    第二节 美苏缓和:美德矛盾与统一新思路
    第三节 德国崛起:新时期的美德关系与统一问题
    小结
第三章 欧洲大变局背景下美国对德国统一的政策
    第一节 欧洲变局与美国政策调整
    第二节 “十点纲领”提出前美国对德国统一的“观望政策”
    第三节 “十点纲领”提出后美国对德国统一的“护持政策”
    小结
第四章 美国推动解决德国统一的外部问题
    第一节 美国对德国统一的“推动政策”
    第二节 美国对德国统一的“配合政策”
    第三节 美国对德国统一政策的演变和实质
    小结
第五章 美国政策效果评估:德国统一的国际影响
    第一节 德国统一对德美关系的影响
    第二节 德国统一对冷战后北约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德国统一对欧洲一体化和欧美关系的影响
    小结
结论
    一、美国政策综述
    二、美国作用概述
    三、德国问题的解决和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四、中德经贸关系发展前景广阔(论文参考文献)

  • [1]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中德经贸依赖关系[J]. 寇蔻,史世伟. 国际论坛, 2021(06)
  • [2]从德国华为5G政策到中欧经贸关系的嬗变[J]. 马骦.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21(04)
  • [3]中法第三方市场合作:过程、特征与启示[J]. 王雯菲. 国际观察, 2021(04)
  • [4]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研究[D]. 图尔荪·托合提热杰普. 新疆大学, 2021
  • [5]默克尔执政时期中德双边经贸关系研究(2005-2020)[D]. 赵昊. 外交学院, 2021
  • [6]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D]. 黄锦南. 浙江大学, 2021(08)
  • [7]中德高技术广品贸易潜力测算[D]. 许朝阳. 辽宁大学, 2021
  • [8]中蒙双边投资协定研究[D]. 李雪晶.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9]战后美日经济外交比较研究[D]. 王家曦. 外交学院, 2021(11)
  • [10]美国对德国统一的政策和作用研究[D]. 刘原媛. 外交学院, 2021(10)

标签:;  ;  ;  

中德经贸关系发展前景广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