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客票后端远程维护在火车站的应用

电子客票后端远程维护在火车站的应用

一、电子客票后台远程维护在车务段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志民[1](2020)在《基于数据中心的LKJ基础数据存储与交互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中国铁路2.1万台机车和1千多列运行在时速250公里客专线路的动车组都装备了LKJ系统。LKJ基础数据是实施控制功能的核心基础,其随运输基础设备、设施技术参数变化、行车组织变化或铁路线路施工同步更新。据统计,2018年全国共进行LKJ基础数据变更1748次,涉及机车/动车组486513台/列。频繁的数据变更对LKJ数据交互、安全存储作业造成了巨大压力,既有以人控管理为主的作业模式存在效率低下、安全性不高的风险,难以保障数据作业的安全和效率,逐渐成为铁路运输效能升级的瓶颈所在。同时,随着LKJ-15系统升级换代,如何从更高层面统筹规划LKJ数据作业模式升级,同时兼顾两代产品平稳过渡是现阶段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针对上述现状,本文提出全路LKJ数据中心总体设计思路,研究了异地数据备灾的数据存储冗余关键技术、数据同步处理关键技术,设计了LKJ数据中心数据存储与同步方案;研究了网络安全技术、数据加密传输技术,结合铁路内外网隔离现状,设计了符合国家信息安全等保基本要求的系统安全传输方案;研究系统集成技术,形成了总体软硬件集成方案;研究并实现了基于数据中心方式的LKJ基础数据存储与交互功能及安全方案,在铁路局进行了实施验证。通过本文研究,建立了基于LKJ数据中心的新作业体系架构,提供了从铁总层面对全路LKJ基础数据进行集中管控的技术方法。通过强化LKJ数据存储、共享、监管机制,能够有效达成LKJ数据作业提质增效,从而释放更大活力以适应铁路运输发展。

田城[2](2019)在《高铁A车站智能化旅客服务平台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各高速铁路车站也都建立了相应的旅客服务系统和平台,满足了当时的旅客服务需求,同时各个子系统之间,例如:广播、综显、安检、售票、查询、旅客服务等系统也都实现了各自的功能,实现了车站的运转,满足了旅客出行的基本需求,为我国高铁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国的铁路旅客服务理念还存在固有的僵化,没有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服务意识;同时在旅客服务平台的软、硬件设施上还有待加强,各软件集成度不高,系统内部软件与外部软件衔接不够,信息的自动获取与处理还有不足。在系统集成度,与外部系统衔接、信息的自动获取和处理方面还有欠缺。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高铁旅客服务平台的现状理论研究,汲取国内外优秀理论知识,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梳理,对旅客服务平台的相关理论和应用有了全面的了解,借鉴吸收相关优秀成果。同时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坚持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不仅对前人研究旅客服务平台的理论方法层面进行了解读,利用相关理论基础作出一定的假设,再结合智能化在具体客运车站的小范围试点进行跟踪调查,对所提出的理论进行验证,从而提高规范性和研究的实用性。通过对高铁A车站的智能化改造完成,问卷搜集各位旅客的反馈意见,再对变量进行筛选,发现旅客集中关注或者关心的问题,结合前人研究,进行实证分析。智能化旅客服务信息系统的研究是伴随智能化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全面实时感知、信息及时服务,和生产自动组织等方式,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最新信息技术为支撑,塑造高效、自助、安全、绿色有机统一的新型生产服务系统,以崭新的方式运用到铁路旅客服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及运营过程之中。随着我国高铁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智能化高铁,智能化车站都将一步步走进我们的生活当中。高铁A车站的先行先试,对正在建设的京张铁路以及我国“八纵八横”铁路网的建设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杨洪权[3](2018)在《铁路信号设备智能运维综合管理平台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在我国铁路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结合我国高速铁路信号集中监测(CSM)的业务需求及功能项点,提出铁路信号设备智能运维管理平台研究。目前我国铁路信号监控系统缺乏对数据的综合诊断分析,缺乏对智能子系统等电子设备的集中维护;缺乏对电务设备故障、异常信息的有效监督及管理;没有充分发挥出既有电务设备各维护系统的价值,需要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和探讨。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实施大数据战略,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铁路融合发展,大力促进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铁路建设,我国急需全面提升安全监控自动化水平:移动互联和智能感知等技术,深化专业安全监测监控应用,建立集监测、监控和管理于一体的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实现安全生产动态信息实时监测监控。铁路信号设备智能运维管理平台以电务设备监测传感器作为感知层,通过无线网络技术构建网络层,利用先验概率行业容差关系扩展的模糊集模型和通过属性重要度和凸函数改进并简化的ID3算法,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最终实现自检自诊自决策的铁路电务智能综合运维管理平台。在算法方面,本论文提出了一个改进的赋值容差关系模型。这个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经典容差关系的缺点,并且有效地表达不完整信息系统的内部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改进的赋值容差关系模型的分布属性约简,提出了一个基于区分矩阵的属性约简算法。算例分析展示了改进的容差关系模型以及提出的属性约简算法可以有效地处理不完整的信息系统。与此同时本论文也对ID3算法进行了研究,与传统ID3算法相比,优化的ID3算法具有更高的平均分类精度。同时,它有更少的决策叶子,因此也就减少了复杂度。更要指出的是,对同样大小的数据集,优化算法在构建决策树时比传统算法花费的时间更少,着显示出优化算法极大地改进了构建效率。尤其是当数据集更大的时候,ID3算法的效率和性能是更好的,于是就具有了更明显的优越性。为了贴近一线业务运用情况,本论文对铁路电务段日常业务进行了分析,通过需求的了解,明确了既有信息系统中必要并且可以在移动终端实现的功能,通过这些功能的实现可以切实提高一线职工使用信息系统的便利性。本论文从业务的分析,需求的整理,系统的设计以及功能的实现来说明了电务维修决策服务系统方案的有效性以及可执行性。综上所述,本论文在铁路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以研究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的成果化为目的,以理论建模为主结合试验及软件平台开发,为我国铁路信号智能监测领域做了探索和前瞻性的研究工作。尤其以改进的赋值容差关系模型和优化的ID3算法为实现信号系统的自检自诊自决策提供了最新的理论支撑,为电务智能运维领域的运用带来了新的前景。

焦斌[4](2013)在《移动数据终端无线检票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公路客运业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对客运管理行业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公路客运发展的要求,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交通运输企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目前,国内外企业相继加大了对客运联网售票系统的研发和投入,但他们在系统的标准化、可扩充性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为了一个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具有高度可靠性和可扩充性的现代企业管理系统,通过无线网络实现运管部门、运输企业、车站等相关部门的协同工作,最大限度的提高服务质量。论文主要做了以下研究:原先的《公路客运票务信息服务系统》通过无线网络增加手持终端实时读取IC卡、实时检票、实时打印结算单等新的功能,适用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便捷出行,提高车站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行《手持终端无线移动检票系统》检票系统,充分结合、利用现有的《公路客运票务信息服务系统》,实行终端读取IC卡报班信息,提高读取报班信息的准确性;实时检票,提高旅客出行便捷化及检票效率;实时打印结算单,提高结算的准确性。论文主要由方案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部分组成。全文以手持终端无线移动检票系统的设计思想为主线开展讲述,设计了射频卡读取、条码读取、无线网络数据交互、实时检票、实时打印结算单的设计思路。

张涛[5](2011)在《铁路局调度指挥中心容灾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的业务数据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性越发明显,然而,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数据极易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破坏,如地震、火灾、洪水、战争、恐怖袭击或人为因素。丢失数据的后果不堪设想。数据备份这样传统的数据保护技术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有效的保护数据,但在发生如地震,火灾,洪水,战争,恐怖袭击等大规模的灾难时往往无能为力。灾难备份与恢复系统是现代企业信息系统正常运转的不可或缺的信息技术手段。铁路调度指挥系统是我国铁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铁路电务部门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内容。本论文以铁路信息系统容灾的建设为背景,详细阐述了灾备的原理,当前应用的主流技术,以及各种技术分类的理论知识,并重点描述了应用灾备技术的发展情况。其次,论文简要介绍了新一代铁路调度指挥系统的总体结构与功能,各子系统的功能及数据流程,并对调度集中系统CTC作了重点介绍。从对铁路局调度指挥中心系统TDCS/CTC灾难备份现状以及面临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入手,详细研究了铁路局调度指挥中心构建容灾系统的必要性,并给出了铁路局调度指挥系统灾难备份的目标,对灾难恢复等级详细地给出了定性说明。另外,第四章介绍了主流的灾备技术;分析了主要容灾设备生产厂家提出的以灾备为目标的典型实施方案以及方案中使用的技术、设计理念和设备的优缺点;并以一些存储领域的商业产品为方案实施基础,详细介绍了在典型行业中灾备方案的实现方法。最后,根据容灾理论和标准,以Power数据库服务器和DS8000存储系统以及镜像技术为基础,提出了三种容灾解决方案:两地三中心,异地两地,本地存储HA+异地灾备的方案架构。从而实现了铁路调度指挥系统的灾难恢复可行性以及生产数据的连续可用性。

李竑[6](2010)在《GSM-R通信系统及其应用与建设》文中研究说明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到2012年底,以“四纵四横”为主的客运专线网将基本建成,我国铁路的客运专线及城际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3万公里。客运专线及高速铁路网络化、智能化、综合化的行车调度指挥系统需要高度可靠、高度安全、快速接入的综合移动通信系统,以及透明、双向、大容量的车地安全和调度指挥的信息传输通道。以无线列调为主的铁路既有无线通信系统已不适应通信技术发展和现代化铁路运输生产的需要,无法满足列车在200~350km/h高速运行条件下的行车调度指挥及车地信息传输安全性、可靠性、实时性的通信需求。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公共无线通信系统GSM平台,专门为满足铁路应用而开发的数字无线通信系统。本文从GSM-R的系统结构及其主要技术特点的分析入手,结合已建成开通或正在建设的铁路线GSM-R网络建设运营情况,重点研究了GSM-R的网络建设规划,以及GSM-R在铁路运输中的实际业务应用,论述了GSM-R已经在铁路客专线运营的调度指挥、列车运行控制、行车安全保障、客货运服务等方面得到了较好的应用。GSM-R系统能够满足现代化铁路运输对列车调度通信、列车控制、高速列车运行等需求,可为铁路运营提供无线列调、编组调车通信、区间养护维修作业通信、应急通信、隧道通信等语音通信功能及大量定制的,诸如组呼、广播呼叫、基于位置寻址和功能寻址等铁路特殊功能。GSM-R网络的建设,实现了铁路移动通信系统的升级换代,改善了语音通信质量,并且为大量的铁路业务应用提供了数字无线通信平台,满足了铁路运输指挥和生产的需要,有力地推进了铁路信息化的建设。

周亚军[7](2006)在《基于商务智能的铁路货运营销分析系统的研究实现》文中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铁路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极大成就,尤其是TMIS系统的全面建成,使铁路信息集成度得到极大提升,各级系统数据库中的运输生产数据呈几何级增长,这给铁路的运输生产管理带来极大便利。但是,由于TMIS系统建设周期过长,前后方案经过多次变更,各业务子系统基本上都是单独开发建设、自成体系,系统之间的连通性和互操作性较差,大量的基础数据需各系统自行维护,难以为其他系统及其管理人员有效利用,造成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由于我国铁路信息化起步较早,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系统建设前、后期所依据并采用的技术手段相差较大,在对既有海量数据的有效利用方面,TMIS还存在着较大的挖掘空间。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铁路行业只有对自身运营状况有整体、全面、多角度的把握,才能够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在此背景下,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已有业务系统进行信息的挖掘开发就成了铁路宏观掌控、微观调节铁路运输生产的必然手段,而成熟的商务智能技术无疑给超大型分布式数据库的有效集成及二次开发提供了上佳的解决方案。 商务智能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整个企业的一系列方法、技术和软件的总和,它不是一个单纯的产品,而是一个解决方案,是帮助企业提高决策能力和运营能力的概念、方法、过程及软件的集合。 商务智能的实现涉及到软件、硬件、咨询服务及应用等多个方面,其基本体系结构包括数据仓库、在线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三部分。其中数据仓库用于从信息共享平台中抽取、整合、分布和存储有用的信息,在线分析处理将对数据仓库中存储的历史数据进行多维分析,数据挖掘则是实现行业信息向决策知识转化的重要途径,能在数据仓库的历史信息中发现问题、找出规律,为铁路行业制定未来发展战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本论文依托于成都铁路局货运营销分析系统项目。课题主要研究意义包括两方面:其一,在对TMIS数据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商务智能技术设计开发适合铁路货运管理一线的货运营销分析系统,为进一步拓展铁路货运市场提供有效分析工具;其二,本文将以此为契

乔军利[8](2003)在《电子客票后台远程维护在车务段的应用》文中提出根据车务段客票系统维护的实际情况,提出并实践后台远程维护,达到及时处理客票后台故障。

高安林[9](2003)在《运用远程控制软件维护铁路信息系统》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运用远程控制软件远程维护铁路信息系统的解决办法,并举例说明。

二、电子客票后台远程维护在车务段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子客票后台远程维护在车务段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据中心的LKJ基础数据存储与交互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数据中心技术研究及建设方案
    2.1 数据中心选址研究
    2.2 存储冗余及数据同步技术研究
        2.2.1 存储冗余技术
        2.2.2 数据同步技术
        2.2.3 数据存储及同步方案
    2.3 网络安全技术研究
        2.3.1 行业需求
        2.3.2 数据安全技术
        2.3.3 应用安全技术
        2.3.4 内外网隔离及穿透技术
        2.3.5 数据安全传输方案
    2.4 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2.4.1 产品选型
        2.4.2 核心应用设计
3 LKJ基础数据存储与交互系统设计
    3.1 设计目标
    3.2 开发环境及数据库
    3.3 系统架构
        3.3.1 软件组成
        3.3.2 网络拓扑
    3.4 功能设计方案
        3.4.1 数据管理
        3.4.2 用户管理
        3.4.3 维护管理
        3.4.4 日志管理
        3.4.5 配置管理
        3.4.6 自动升级
    3.5 安全设计方案
        3.5.1 业务信息安全保护等级设计
        3.5.2 系统服务安全保护等级设计
    3.6 及时通信技术研究及设计
        3.6.1 及时通信接口
        3.6.2 及时通信实现方案
    3.7 系统接口实现
        3.7.1 接口技术研究
        3.7.2 接口方案设计
        3.7.3 接口实现
    3.8 性能要求
        3.8.1 安全性
        3.8.2 可维护性
        3.8.3 性能
4 系统集成与现场试验
    4.1 系统集成
        4.1.1 数据中心(南、北)服务器环境
        4.1.2 路局节点中心服务器环境
        4.1.3 维护终端环境
    4.2 现场试验
        4.2.1 网络安全功能测试
        4.2.2 基本业务功能测试
        4.2.3 冗余灾备试验
        4.2.4 系统性能试验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2)高铁A车站智能化旅客服务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高铁旅客服务平台研究现状
        1.2.1 国内高铁旅客服务平台研究现状
        1.2.2 国外高铁旅客服务平台研究现状
    1.3 论文内容和结构
        1.3.1 论文主要内容
        1.3.2 论文结构
        1.3.3 论文研究方法
2 高铁旅客服务平台概述
    2.1 高铁旅客服务平台总体结构
    2.2 高铁旅客服务平台特点
    2.3 智能化高铁旅客服务平台特点
3 高铁A车站智能化旅客服务平台现状与需求
    3.1 高铁A车站既有旅客服务平台概况
    3.2 需求分析
        3.2.1 旅客需求
        3.2.2 工作人员需求
    3.3 结论
4 高铁A车站智能化旅客服务平台设计
    4.1 高铁A车站智能化旅客服务平台总体设计方案
        4.1.1 设计思路
        4.1.2 架构设计
    4.2 高铁A车站智能化旅客服务平台各子系统设计方案
        4.2.1 智能化引导子系统设计
        4.2.2 智能化广播子系统设计
        4.2.3 智能化视频监控子系统设计
        4.2.4 其它智能化子系统设计
5 高铁A车站智能化旅客服务平台实施
    5.1 高铁A车站智能化旅客服务平台实施难点分析
    5.2 高铁A车站各系统实施方案
        5.2.1 高铁A车站引导子系统智能化实施方案
        5.2.2 高铁A车站客运广播子系统智能化实施方案
        5.2.3 高铁A车站视频监控子系统智能化实施方案
        5.2.4 高铁A车站其它子系统智能化实施方案
    5.3 高铁A车站智能化旅客服务平台培训
        5.3.1 培训计划
        5.3.2 培训方案
    5.4 高铁A车站智能化旅客服务平台实施效果
        5.4.1 旅客对于实施效果反馈
        5.4.2 工作人员对于实施效果反馈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旅客问卷调查]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铁路信号设备智能运维综合管理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来源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铁路信号监测系统概述
        1.3.2 电务信息采集技术研究现状
        1.3.3 电务综合管理技术研究现状
        1.3.4 电务设备智能运维决策技术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2 智能维修决策算法及理论研究
    2.1 基于先验概率的容差关系扩展模糊集模型
        2.1.1 相关模糊集模型分析
        2.1.2 基于扩展的模糊集模型
        2.1.3 基于扩展的模糊集模型属性约简
        2.1.4 基于扩展的模糊集模型实验算例
    2.2 通过属性重要度和凸函数改进并简化的ID3 算法
        2.2.1 基础ID3 算法原理
        2.2.2 ID3 算法改进及简化
        2.2.3 ID3 算法实例验证
    2.3 本章小节
3 信号设备在役状态集成化监测系统研究
    3.1 高速铁路信号集中监测业务需求分析
        3.1.1 信号集中监测系统功能分析
        3.1.2 信号集中监测系统架构分析
    3.2 高速铁路信号集中监测功能项点
        3.2.1 信号集中监测总体结构设计
        3.2.2 信号集中监测信息处理流程
    3.3 信号设备在役状态集成化监测系统研究
        3.3.1 信号设备在役状态集成化监测系统概述
        3.3.2 信号设备在役状态集成化监测系统系统硬件方案
        3.3.3 信号设备在役状态集成化监测系统系统软件方案
        3.3.4 信号设备在役状态集成化监测系统室内试验环境构建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状态驱动的信号设备数据分析诊断平台研究
    4.1 信号设备数据分析诊断平台概述
    4.2 信号设备数据分析诊断平台设计
        4.2.1 平台设计总体目标
        4.2.2 平台整体架构设计
        4.2.3 平台软件结构设计
        4.2.4 平台关键技术说明
    4.3 信号设备数据分析诊断平台的实现
    4.4 本章小结
5 电务维修决策服务系统研究与实现
    5.1 电务维修决策服务系统分析
        5.1.1 电务维修决策服务机构
        5.1.2 电务维修巡检业务分析
        5.1.3 电务巡检系统用例建模
        5.1.4 基于优化ID3 算法的解决方案
    5.2 电务维修决策服务系统设计
        5.2.1 系统软件结构设计
        5.2.2 移动终端和服务器端接口方案设计
        5.2.3 系统工作流程设计
        5.2.4 系统数据库设计
    5.3 电务维修决策服务系统的实现
        5.3.1 电务维修巡检计划管理
        5.3.2 电务维修巡检轨迹管理
        5.3.3 电务维修故障记录管理
    5.4 巡检终端卡控子系统的实现
        5.4.1 系统登录及主界面
        5.4.2 计划接收模块
        5.4.3 巡检记录模块
        5.4.4 故障上报模块
        5.4.5 人员定位模块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4)移动数据终端无线检票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发展前景
    1.3 系统发展概况
    1.4 系统应用意义
第二章 无线终端检票的相关技术
    2.1 射频识别(RFID)技术
        2.1.1 RFID 无线射频原理
        2.1.2 RFID 无线射频的应用领域
    2.2 条码技术
        2.2.1 条码技术的优点
        2.2.2 条形码识别的原理
    2.3 WI-FI 技术
    2.4 本章总结
第三章 系统分析
    3.1 方案概述
    3.2 方案总体目标
    3.3 需求分析
        3.3.1 系统概述
        3.3.2 系统需求
        3.3.3 系统功能需求
        3.3.4 系统数据分析
        3.3.5 系统性能分析
        3.3.6 系统功能结构
    3.4 本章总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
    4.1 系统设计原则
    4.2 系统体系结构
        4.2.1 系统架构图
        4.2.2 网络架构图
        4.2.3 业务操作流程
        4.2.4 票据打印架构
    4.3 系统功能
    4.4 手持终端应用软件设计
        4.4.1 手持终端检票系统
        4.4.2 手持终端后台软件设计
    4.5 系统后台应用平台设计
    4.6 数据库设计
        4.6.1 数据库设计规范
        4.6.2 数据库的功能
        4.6.3 数据库设计
        4.6.4 数据库的定义
        4.6.5 数据库的基本结构
        4.6.6 数据库的要求与特性
    4.7 系统接口设计
    4.8 前置接入平台设计
    4.9 本章总结
第五章 系统功能展示
    5.1 系统功能输入输出说明
    5.2 系统清算平台功能展示
    5.3 本章总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研究
    7.1 总结
    7.2 创新点
    7.3 系统的不足
    7.4 系统设计时遇到的难点
    7.5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铁路局调度指挥中心容灾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论文结构及主要研究内容
2 容灾系统理论及相关技术
    2.1 容灾的基本概念
        2.1.1 容灾系统的评价指标
        2.1.2 容灾的等级划分
        2.1.3 容灾保护
    2.2 容灾系统技术研究
        2.2.1 基本的容灾技术研究
        2.2.2 容灾系统的体系结构
    2.3 主要容灾技术
    2.4 本章小结
3 铁路调度指挥系统容灾需求
    3.1 铁路调度指挥系统结构
    3.2 铁路局调度指挥中心系统结构
    3.3 铁路局调度指挥系统实施方案
        3.3.1 中心机房设备
        3.3.2 调度所设备
        3.3.3 远程工作站设备
    3.4 安全隐患分析
    3.5 安全需求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灾备网络存储技术与典型方案分析
    4.1 灾备网络存储技术介绍
    4.2 IBM典型数据灾备方案
        4.2.1 数据级灾难备份方案PPRC
        4.2.2 应用级灾难备份方案HAGEO+HACMP
    4.3 IBM同城灾备解决方案
        4.3.1 同城灾备解决方案简述
        4.3.2 IBM同城灾备解决方案介绍
    4.4 EMC典型灾备方案
        4.4.1 EMC灾备设备
        4.4.2 EMC其它软件
    4.5 EMC容灾技术行在行业中的应用
    4.6 HP公司方案
    4.7 本章小结
5 铁路局列车调度指挥中心灾难备份技术方案
    5.1 铁路局TDCS/CTC系统灾难备份等级要素分析
    5.2 铁路局TDCS/CTC系统灾难备份关键技术指标
    5.3 铁路局TDCS/CTC系统灾难备份建设原则
    5.4 IBM DS8000存储容灾技术介绍
        5.4.1 IBM DS8000本地数据复制技术--Flash Copy
        5.4.2 远程数据同步复制技术--Metro Mirror
        5.4.3 远程数据异步复制技术(保证一致性)--Global Mirror
    5.5 Power服务器容灾技术介绍
        5.5.1 IBM PowerHA for AIX(HACMP)
        5.5.2 PowerHA/XD for AIX(HACMP/XD)
    5.6 铁路局TDCS/CTC系统灾难备份方案设计
        5.6.1 两地三中心容灾解决方案
        5.6.2 异地两地灾备方案
        5.6.3 存储HA+异地灾备(HA+GM)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GSM-R通信系统及其应用与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铁路既有无线通信现状
    1.2 铁路现代化对移动通信的要求
    1.3 GSM-R符合铁路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 GSM-R的系统结构
    2.1 GSM-R的系统结构
    2.2 各子系统的设备组成及其主要功能
        2.2.1 移动交换子系统(SSS)
        2.2.2 移动智能网(IN)子系统
        2.2.3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子系统
        2.2.4 基站子系统(BSS)
        2.2.5 运行与业务支撑子系统(OSS)
        2.2.6 终端设备
第三章 GSM-R的主要技术特点
    3.1 GSM-R的无线覆盖方式
    3.2 GSM-R的工作频段
    3.3 GSM-R的频率规划
    3.4 GSM-R的基站链路预算和场强覆盖
    3.5 GSM-R的传输技术
    3.6 GSM-R的接口协议
    3.7 GSM-R的编号方案
        3.7.1 国际GSM-R网络用户号码
        3.7.2 国内GSM-R网络用户号码
        3.7.3 移动用户及固定用户号码
        3.7.4 短号码
        3.7.5 引示号及特服号码
        3.7.6 GSM-R网络的设备编号
        3.7.7 GSM-R网络的信令点编码
        3.7.8 GSM-R网络的IP地址和GPRS域名
第四章 GSM-R的业务及功能应用
    4.1 GSM-R的业务模型
    4.2 GSM-R的业务类型
        4.2.1 话音业务
        4.2.2 数据业务
        4.2.3 与呼叫相关的业务
        4.2.4 铁路特定业务
    4.3 GSM-R的铁路应用
第五章 GSM-R的网络建设规划
    5.1 GSM-R核心网络建设规划
    5.2 GSM-R智能网建设规划
    5.3 GPRS网络建设规划
    5.4 GSM-R的传输系统
    5.5 GSM-R信令网
    5.6 GSM-R同步网
    5.7 GSM-R网管系统
    5.8 SIM卡管理系统
第六章 GSM-R的工程实施及实际应用
    6.1 GSM-R网络建设现状
        6.1.1 大秦线GSM-R系统及应用
        6.1.2 青藏线GSM-R系统及应用
        6.1.3 合宁线GSM-R系统及应用
        6.1.4 沪宁城际GSM-R系统的建设
    6.2 GSM-R网络建设前景
致谢
参考文献

(7)基于商务智能的铁路货运营销分析系统的研究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现状分析
        1.2.1 铁路信息化建设现状
        1.2.2 货运营销信息化现状
        1.2.3 商务智能技术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目标及技术关键
        1.3.1 研究内容
        1.3.2 预期目标
        1.3.3 技术关键
    1.4 小结
第2章 商务智能理论及相关技术综述
    2.1 商务智能概述
        2.1.1 正确理解商务智能
        2.1.2 商务智能的演变
        2.1.3 商务智能与 MIS的区别
    2.2 商务智能的相关技术
        2.2.1 数据仓库
        2.2.2 联机在线分析(OLAP)
        2.2.3 数据挖掘
        2.2.4 数据仓库与OLAP的关系
    2.3 商务智能的应用
        2.3.1 查询统计
        2.3.2 在线分析
        2.3.3 决策支持
        2.3.4 商务智能在货运营销分析系统中的应用
    2.4 小结
第3章 货运营销分析系统需求分析
    3.1 货运营销分析系统需求描述
        3.1.1 任务概述
        3.1.2 系统建设目标
        3.1.3 用户特点
        3.1.4 功能需求
    3.2 TMIS系统结构及应用现状
        3.2.1 TMIS建设目的
        3.2.2 TMIS总体目标
        3.2.3 TMIS总体结构
    3.3 货运营销分析系统数据源分析
        3.3.1 TMIS系统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3.3.2 路局货票信息库分析
        3.3.3 路局十八点统计子库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货运营销分析系统数据仓库的设计
    4.1 数据仓库开发步骤
    4.2 数据仓库中各种模型的关系
    4.3 货运营销分析系统数据仓库的设计
        4.3.1 概念模型的设计
        4.3.2 逻辑模型的设计
        4.3.3 物理模型的设计
    4.4 数据仓库的实施
    4.5 小结
第5章 货运营销分析系统前端设计
    5.1 系统功能结构
    5.2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5.2.1 OLAP的体系结构
        5.2.2 OLAP的前端展现方式
        5.2.3 货运营销分析系统的 OLAP体系结构设计
    5.3 货运营销分析系统 OLAP多维模型
        5.3.1 维表
        5.3.2 事实表
        5.3.3 数据多维模型
    5.4 OLAP在货运营销分析系统中的应用
    5.5 接口设计
        5.2.1 用户接口
        5.2.2 外部接口
        5.2.3 内部接口
    5.6 小结
第6章 货运营销分析系统前端实现
    6.1 开发平台及运行环境
        6.1.1 相关技术介绍
        6.1.2 系统运行环境
    6.2 前端接口实现
        6.2.1 前端系统工作原理
        6.2.2 OLAP多维数据模型与 ASP前端接口的实现
    6.3 系统前端页面示例
        6.3.1 输入页面
        6.3.2 输出页面
    6.4 小结
结论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电子客票后台远程维护在车务段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据中心的LKJ基础数据存储与交互系统研究[D]. 李志民. 郑州大学, 2020(02)
  • [2]高铁A车站智能化旅客服务平台研究[D]. 田城.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4)
  • [3]铁路信号设备智能运维综合管理平台研究[D]. 杨洪权.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3)
  • [4]移动数据终端无线检票系统设计[D]. 焦斌. 长安大学, 2013(07)
  • [5]铁路局调度指挥中心容灾系统的研究[D]. 张涛. 北京交通大学, 2011(07)
  • [6]GSM-R通信系统及其应用与建设[D]. 李竑.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3)
  • [7]基于商务智能的铁路货运营销分析系统的研究实现[D]. 周亚军. 西南交通大学, 2006(10)
  • [8]电子客票后台远程维护在车务段的应用[J]. 乔军利.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03(S1)
  • [9]运用远程控制软件维护铁路信息系统[J]. 高安林.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03(S1)

标签:;  ;  ;  ;  ;  

电子客票后端远程维护在火车站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