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完善的焊接管理——核岛安装自主的必由之路

科学完善的焊接管理——核岛安装自主的必由之路

一、科学完善的焊接管理──核岛安装自主化的必由之路(论文文献综述)

高树超[1](2020)在《立足核电设备国产化推动核电高质量发展——专访上海电气核电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唐伟宝》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初,随着中国核电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国家和企业加大了技术改造、研发投入,目前已建成世界一流的多个核电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我国核电设备国产化率已从大亚湾核电站不到5%提高到了"华龙一号"的87%以上,核电设备国产化率的这一系列数字见证了我国核电不断发展的历程。针对我国核电设备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核电设备国产化等问题,《中国核电》记者采访了上海电气核电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唐伟宝。

刘辉[2](2020)在《跨界创新理论研究与现实分析 ——基于中国创新路径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创新,在中国已经家喻户晓,成为最为耀眼的“事业”。但是,数十年的举国奋斗,我们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中兴事件”让国人刻骨铭心。中国的创新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技术比市场重要、创新比技术重要,基础性、原创性创新(厚度与深度)比应用性、模仿式创新(标度与热度)重要,开放式、协同性的跨界创新比封闭式、排他性的创新重要。基于这样的视角,论文以跨界创新为研究选题,开展研究。论文以战略管理理论、创新理论、认同理论、共同体理论等为引导,以重大社会需求牵引,紧密结合我国创新实践的现实,力图通过对跨界创新,尤其是通过对基础性、革命性、原创性的跨界创新的研究,构建跨界创新的理论体系,探讨中国新时代创新新途径,提升我国创新绩效和创新竞争力。第一,论文本文基于价值是战略和竞争优势的基石和核心的创新观点,提出了创新、战略竞争优势、价值创造三位一体的企业价值创造的创新机理。同时,论文还构建了企业竞争优势和价值创造的三条创新路径,揭示了这三条创新路径的动态演变。论文研究揭示:互联网、共创共享价值、跨界创新构成了新时代价值创造的三大基本要素,相互作用;价值共创共享是互化联网时代价值创造的基本内核,基于互联网的,以共创共享价值生态为基本形态的跨界创新则是互联网时代最为基本和重要的价值创造的创新路径。第二,深入研究和揭示了“界”、“跨界”、“跨界创新”的本义和内涵,深入辨析了跨界创新与相关的创新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结,阐述了“跨界”并非“无界”。跨界实质上是一个跨越“旧界”(或者破除“旧界”),建立“新界”的过程,跨界创新绝非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建立包括科学共同体、社会共同体、创新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甚至是“命运共同体”在内的“共同体”,从而构建了以创新理论、认同理论、共同体理论为三大支撑的跨界创新理论基础。第三,创新是一个过程,创新的各个环节,参与创新的各个主体构成了一条创新链(创新网络)。论文深入刻画跨界创新链,揭示了各个环节之间的转换与联结,建立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跨界协同创新价值分析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演化与分析,揭示三大推论和三大命题。命题之一揭示:创新能力、投入水平与努力程度、价值共创共享、协同效应,对于跨界协同创新价值链的构建和有效运作,既共同支撑,又相互作用。这一研究结论对于有序、高效开展跨界创新,构建中国新时代创新性途径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第四,基于现实,针对我国创新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现实需要密切结合,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中国创新的实践,并通过我国创新的现实实践修正、验证和支撑理论研究成果,探讨中国新时代创新新途径,是本文的一个基本遵循。论文从历史的跨度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创新,针对产学研分割体制以及狭隘的创新意识所导致并加剧了的我国创新链的断裂与封闭,论文提出从创新链供应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和“四点聚力发力,消除断点,强固创新链”的“断裂弥合”之策,并以“空间技术”、生态基纤维材料、中国高铁技术、中国核电技术等四个案例对理论研究和“断裂弥合”之策加以支撑,实现理论研究和现实应用的结合、融合,同时,这4个跨界创新案例,也为有效解决中国创新链的源头活水不足、中间多断链、观念视野、领域专业、资源环境与体制模式等“断裂”或“阻隔”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为探讨新时代中国创新路径提供现实示范。论文认为,在跨界创新未来的研究中,应当进一步坚实跨界创新的理论基础,深入开展基于模型驱动的跨界创新理论研究,深化和结构化基于案例推演的创新实践研究等。

樊茂[3](2018)在《CAP1000核电厂建设期的风险分析及安全文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们为什么要投资核电项目、什么是优质核电项目、如何建设优质核电项目?核电是一种安全、清洁、高效的绿色能源,已得到业界的普遍共识,核电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的水平。发展核电是保持和提高我国核工业实力,稳定和壮大核科学技术人才队伍的重要依托,也是建设我国强大国防、进一步提升核大国地位、和平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现代化建设、走强国之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举措。核电建设就像一场战役,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们要对以上三个问题有清晰的认识,统一思想,这是开展工作的方向;我们要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并树立共同的信仰——“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核安全文化,这将是我们取得这场“战役”胜利的关键。本论文在阐述我国核电产业发展的现状、规划、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CAP1000核电厂建设期的风险及核安全文化建设,运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系统,通过梳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方法和CAP1000核岛危险源辨识方法存在的问题,论述危险源辨识方法的选择。本论文针对CAP1000核电厂初步设计和设备选型、项目前期方案的制定、设计审查、设备监造和出厂验收、设备运输和储存、设备安装和系统冲洗以及调试等建设期各阶段的主要风险及防范措施进行探讨,重点阐述项目前期方案制定作为风险项对核电站建设重要影响,并根据反应堆建设工程施工特点,运用系统工程手段对其建造风险进行分析,并将思路拓展到运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导下引领我国核电产业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广西乃至全世界发展的思路,相信此举对我国核电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魏金林[4](2018)在《基于供应链协同的C公司供应商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我国核电建设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期。但因国内核电产业链还不够成熟,核电工程供应链上、中、下游环节信息共享和互通交流缺乏较好的信任机制和技术平台,造成核电工程总承包方与核电设备供应商之间协同性不足问题相当突出,甚至影响了核电工程总承包方的核电工程项目建设。与此同时核电工程总承包方也逐步意识到单靠一己之力无法保障核电项目的长远健康发展,只有与供应商协同运作,互补整合各自的优势资源,才能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保证核电设备供应稳定,进而保障核电工程项目的进度与质量,如何科学有效的对核电设备供应商实施协同管理,就成为核电工程总承包方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上述产业背景,以核电工程管理企业C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我国核电设备供应现状及C公司供应商管理过程,指出C公司实施核电设备供应商协同管理的必要性。在核电工程物料战略重要性分析以及C公司供应商等级设计基础上,引入供应链协同合作层次理论构建C公司核电设备供应商协同管理综合模型。然后全面系统的从战略协同、策略协同、技术协同和文化协同等层面论述C公司核电设备供应商协同管理的具体应用和实现,以解决C公司与核电设备供应商协同性不足的问题,同时提高供应商的能力和水平,进而保障C公司的核电工程项目建设。

张岩,冯英超[5](2016)在《AP1000核电站建造自动焊技术应用风险分析》文中提出通过对AP1000核电站建造自动焊技术应用风险事件的分析,提出了在AP1000核电站建造过程中钢制安全壳、主管道、主蒸汽管道自动焊技术,以及管道焊接热处理的风险问题以及防范措施。

曾建新[6](2013)在《我国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产权结构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世界核电的复兴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核电成为当今世界和我国能源发展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热点和焦点,许多学者开始关注我国核电技术的创新与进步问题,核电技术创新也从自然科学领域向社会科学领域发展,从工程应用技术向技术经济管理方向发展。随着人们对世界和我国核电技术发展状况了解的深入,许多学者把眼光集中到核电产业发展管理上来,其中核电产业及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问题是其中的一个日显重要的方面。在已有研究文献评述的基础上,本文将产权结构因素对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影响问题分解为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问题:产权及其结构的演化和功能机制问题,即产权结构的形成和因素的作用问题;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问题,以及它们与产权结构因素的关系问题;企业产权结构的主要因素对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影响机理、性质与评价问题。以上三个问题构成了研究产权结构因素影响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体系。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企业主体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深入分析了资源产权向企业法人产权演化的机理和产权内部结构关系。按照“产权界定、产权行使、行权结果”的思路,在委托代理方式下,由反映归属的权属结构、反映权能配置的权能结构、反映行权结果的收益结构组成。产权结构发生变化方式就存在主体变化、客体变化、行权方式变化和权能属性变化四种。其次,本文按照“行为动力、技术创新动力、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逻辑,分析了技术创新动力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技术创新动力是由主体的需求或欲望产生的目标,在内外部各激发因素和制约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创新的收益预期,最后以决策的形式表现出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活动将各因素所蕴含或产生的收益(正或负的收益)内化于企业产权。深入探讨了核电技术创新的性质与特性,构建了企业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因素影响模型。然后,专门分析了企业产权结构在权属、权能和收益的三个方面具体结构组成要素,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我国核电产业和企业状况,探讨了产权三方面的结构演变对企业相关主体技术创新决策影响机理,构建了企业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产权结构因素影响概念模型,并选取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的核电反应堆技术创新两个案例,对理论分析进行了实证检验。在上述基础上,确定了产权结构主要影响因素及影响模型,提出了本文的假设。结合我国核电产业企业的特点和状况,对影响企业产权结构的因素,构建了测度的指标,采用Likert7.0量表测量方法;把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企业非产权因素等三个方面的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和方案,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数据收集与处理,采用AMOS7.0和SPSS for windows11.5软件工具,进行了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等进行检验分析。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假设都通过了检验。最后,本文考虑了核电技术自身演变规律和中国现实背景,并借鉴世界核电大国的核电产业发展与技术演变的经验,提出了促进我国核电技术创新的产权结构选择策略。

王群,顾滔,魏连峰,李红军[7](2012)在《方家山核电工程EPC模式下业主焊接质量委托监管及成效》文中研究指明在工程总承包(EPC)管理模式下,如何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对工程关键控制点的有效管理和控制,是摆在"精干业主"面前的一大课题。文章从EPC模式下工程建设业主的角度,通过对实践的总结梳理,介绍和分析了方家山核电工程焊接质量委托监管的模式及其工作成效,并提出了对专业化委托监管模式推广运用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邹长城[8](2011)在《中国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核电产业是关系我国国防安全、能源安全与大国国际地位的战略性、高技术产业,也是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在国家科学发展战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和韩国等已成为当今世界核电强国,然而中国作为较早掌握核技术的国家,其核电产业发展的道路却充满了曲折。与核电强国相比,其产业规模较小,产业技术水平差距较大,产业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我们立足于世界核电发展趋势与中国核电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背景,选择“中国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研究”作为博士论文选题,旨在论述和回答中国为什么要自主化发展核电产业以及如何实现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两个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如下:(1)确立了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的概念体系。对中国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界定了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的定义、论述了其内涵、目的、战略目标与任务,确立了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的概念体系。分析了中国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的现状、已具备的工业与技术基础以及发展趋势,指出“以我为主、中外合作,自主研发为主、引进技术为辅’的自主化发展模式是中国核电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与现实途径。(2)建立了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主要影响因素的系统结构模型。借鉴迈克尔·波特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框架,从宏观层面选取了14个影响中国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用系统解析结构模型(ISM)方法建立了主要影响因素系统结构模型,系统分析了影响中国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的主要因素间相互关系及其它们的影响作用。指出了中国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已有工业基础、技术积累、发展环境与机会等基础条件的支持下,以国内市场需求为驱动,以政府为主导,解决好发展的技术路线、支撑与保障两个方面的关键问题。(3)构建了中国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文献分析、专家访谈、指标体系初步设计、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基于粗糙集理论和基于中间变量的区分矩阵指标约简优化模型与方法,对指标进行了优化。建立了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以及先进核能技术自主研发5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构成的中国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4)对当前中国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采用基于粗糙集信息量和属性重要度、二元语义及OWA算子的线性加权指标综合权重模型确定了指标权重,建立了基于二元语义的综合评价模型。然后应用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提出的评价方法,以先进核能技术自主化和第二代、第三代核电站的设计建造运行自主化为评价对象,对当前中国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中国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是正确和有效的。(5)对中国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的技术路线进行了优选。提出了中国核电技术选型的准则,建立了基于AHP的中国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技术路径选择决策模型,对中国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的技术路线进行了优选。指出“规模建设第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核电站、引进建设第三代压水堆核电站工程验证项目”是从目前到2020年这一段时间我国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的正确技术路线。分析了中国核电产业实现技术跨越的机会与路径,指出了核电产业已成为未来我国少有的有可能实现产业技术跨越的特定战略性产业之一,可按照三个发展阶段分步实现技术跨越。(6)分析指出管理组织、政策与技术创新支持、资源保障三个子系统构成了完备的中国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支撑与保障体系,并对其进行了框架设计与政策建议。建议构建独立于各利益主体的核电产业管理体制与决策机制以提高管理决策效率,建立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国家核能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核电装备制造技术研发中心,以提高核电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与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指出应加强核专业人才与铀资源的战略管理,以提高中国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

项连根[9](2010)在《核电站建设质量控制与管理研究 ——以秦山三期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节能减排的大力提倡,以煤炭、石油等为首的化石燃料正逐渐失去往日的光彩,核能正以其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特点而被各国所追捧。本文以秦山核电站(三期工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为研究对象,以项目管理和质量管理为理论基础,系统阐述了在核电站建设过程中有关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各级分层机制以及责任落实问题。本文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层次来阐述。首先,介绍了核电站发展的背景及在我国发展的情况;其次介绍了文章所运用的基本理论,即项目质量管理理论,并阐述了质量管理理论以及该理论的发展历程、理论代表,并重点对全面质量管理进行说明;接着介绍了核电站质量管理体系特点以及目标和要求,引出对秦山核电站(三期工程)模式的探索,并对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进行科学论证,客观的分析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方案。本文运用有关图表及数据阐述了在核电站建设过程中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的重要程度,阐述了业主以及承包商在建设过程中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得出在核电站建设过程中严格的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是保证核电站安全的必要前提这一重要结论。

杨光[10](2010)在《低碳发展模式下中国核电产业及核电经济性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在分析、吸收现有的国内外文献基础上,运用数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基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面临巨大碳减排压力的背景,结合中国核电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的现状,对中国经济发展重工化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具体分析研究,论证了核电为何能够作为低碳经济模式下中国重工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大规模基荷电源。首先,本文从工业各行业与碳排放的关系着手,研究了工业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的关系以及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重工业(以高耗能行业为代表)的电力消费与碳排放的关系,构建了低碳经济下重工业发展与碳排放的脱钩/耦合模型。研究表明,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GDP与碳排放的相对脱钩或者绝对脱钩是达到低碳经济条件首要条件。针对现阶段的中国而言,寻求能够从根本上保障发展的、可大规模建造的低碳基荷电源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其次,结合国家核电规划,分析了国内铀燃料供给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引入铀燃料平均燃耗、容量因子等参数,建立了铀燃料需求量模型,并依据需求模型预测2020年与2050年中国铀燃料的需求与缺口,给出了相应的缺口弥补方案。在研究核电对碳减排的贡献时,本文采用ACM 0002基准线方法学计算核电实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建立了核电对碳减排贡献量的计算模型,并以实例进行了验证。建立了碳交易价格的ARMA预测模型,预测了2012年CER和EUA价格。第三,本文汇总分析了相关文献及相关数据,计算计入碳价的平准化核电与火电发电成本,对计入碳价的各种参数下平准化核电与火电发电成本进行了比较,并结合中国核电现状修正了核电造价模型。对设立的低碳情景下核电产业发展的4个情景方案进行了比较,在选取若干不同参数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得出各情景下最优方案不同,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选择不同的方案。第四,建立了基于云理论的核电实物期权的Black-Scholes模型,对核电投资决策进行分析,得出运用基于云理论的实物期权的方法可以更全面的分析核电项目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及风险因素,更合理地评价核电投资决策,为核电产业投资的决策者提供一种新方法、新思路。本文研究的结论表明,在以核电为主要电源的经济—能源生态链下,核电可以支撑工业重工化发展模式,并且作为低碳基荷电源,核电无疑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首要电源选择,而且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发展模式在核电的驱动下形成工业重工化—核电—低碳经济良性循环机制。因此,从碳排放、经济性、入网成本、工程建造等方面看,核电最适合成为大规模建造的基荷电源。

二、科学完善的焊接管理──核岛安装自主化的必由之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科学完善的焊接管理──核岛安装自主化的必由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1)立足核电设备国产化推动核电高质量发展——专访上海电气核电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唐伟宝(论文提纲范文)

栉风沐雨四十载设备制造拓路前行
国产化设备制造构建核电新格局
核心设备“中国造”综合实力跨越式提升
联合研发突破创新打响“中国核电设备”品牌
    1)形成合力和共识,解决核电设备卡脖子问题
    2)稳步发展核电,促进核电设备集成供货能力
    3)依托核电重大专项、尽快建立中国核电标准

(2)跨界创新理论研究与现实分析 ——基于中国创新路径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框架与内容
        1.2.1 本文研究的科学问题
        1.2.2 研究思路
        1.2.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2.4 研究内容
    1.3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述评
    2.1 创新与创新理论的演变研究
        2.1.1 创新理论的诞生
        2.1.2 技术创新的类型
        2.1.3 创新理论的演变
    2.2 创新与创新能力的研究
        2.2.1 创新能力
        2.2.2 创新能力评价
        2.2.3 国际上若干重要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数
    2.3 协同创新与跨界创新
        2.3.1 协同创新
        2.3.2 跨界搜索与跨界创新
    2.4 启示与借鉴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价值创造与跨界创新
    3.1 价值创造的机理与路径
        3.1.1 创新与价值创造机理
        3.1.2 价值创造的一般创新路径
        3.1.3 基于机会与网络的价值创造路径
    3.2 跨界创新的概念与内涵
        3.2.1 “界”与“跨界”
        3.2.2 跨界创新的概念与辨析
    3.3 跨界创新的理论支撑
        3.3.1 跨界创新与认同理论
        3.3.2 跨界创新与创新共同体
        3.3.3 跨界创新的三位一体理论支撑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跨界创新模型构建与分析
    4.1 跨界创新链
        4.1.1 跨界创新链的基本刻画
        4.1.2 跨界创新链的推进逻辑
        4.1.3 跨界创新链与创新价值链
    4.2 创新价值分析模型及其推演
        4.2.1 构建模型的基本假设
        4.2.2 基本模型
        4.2.3 模型推演
        4.2.4 模型推演结果分析及其主要结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跨界创新的现实考察与分析
    5.1 我国创新的实践与启示
        5.1.1 新中国创新实践
        5.1.2 中国创新实践与创新期待间的“鸿沟”
        5.1.3 中国创新实践的启示
    5.2 中国创新链断裂分析
        5.2.1 中国创新链的源头之困:少有“0→1”的突破
        5.2.2 中国创新链的“断链”之困
        5.2.3 我国创新链的阻隔
    5.3 中国跨界创新的案例
        5.3.1 案例一:创建科研特区,实现“0→1”的突破
        5.3.2 案例二:中国纺织业的跨行业的全链跨界创新
        5.3.3 案例三:中国高铁技术的跨界创新
        5.3.4 案例四:中国核电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5.3.5 案例的综合分析与启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3)CAP1000核电厂建设期的风险分析及安全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案
    1.4 研究技术路线图
    1.5 我国核电产业发展的现状、规划及存在的问题
        1.5.1 我国核电产业发展现状及规划
        1.5.2 核电产业的特点
        1.5.3 我国核电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五大发展理念在我国核电产业的运用
    2.1 五大发展理念
    2.2 我国核电产业创新发展
    2.3 协调发展我国核电产业
    2.4 我国核电产业的绿色发展
    2.5 开放合作的核电产业体系
    2.6 核电产业的共享发展
    2.7 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培育核电企业安全文化
        2.7.1 安全管理基础薄弱
        2.7.2 安全发展理念冲突
        2.7.3 .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核安全文化与核电项目风险管理之间的联系
    3.1 为什么要投资核电站
    3.2 如何建设安全高效核电站
    3.3 什么是核安全文化
    3.4 为什么要培育核安全文化
    3.5 怎样培育核安全文化
    3.6 核安全文化中的质量、进度、成本与核电项目风险管理
        3.6.1 核安全文化中的质量
        3.6.2 核安全文化中的进度
        3.6.3 核安全文化中的成本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核电站建造阶段安全风险评价的方法
    4.1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概述
    4.2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4.3 风险评价的方法
    4.4 CAP1000 核岛危险源辨识方法存在的问题
    4.5 危险源辨识方法选择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厂建造过程阶段主要风险及防范措施
    5.1 核电厂建造过程重要阶段划分
    5.2 各阶段的主要风险及防范措施
        5.2.1 初步设计和设备选型
        5.2.2 项目前期方案的制定
        5.2.3 设计审查把关
        5.2.4 设备监造和出厂验收
        5.2.5 设备运输和储存
        5.2.6 设备安装和系统冲洗
        5.2.7 调试阶段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供应链协同的C公司供应商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概述
        1.2.1 供应链协同研究概述
        1.2.2 核电设备供应商管理研究概述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1.3.1 论文研究目标
        1.3.2 论文研究思路
        1.3.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3.4 论文基本框架
第2章 核电设备供应商协同管理的理论基础
    2.1 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
    2.2 供应链协同合作理论
    2.3 供应商和供应商管理
第3章 C公司实施核电设备供应商协同管理的决策分析
    3.1 行业背景
        3.1.1 我国核电发展概况
        3.1.2 核电设备的特点
        3.1.3 我国核电设备供应分析
        3.1.4 我国核电设备供应商存在的主要问题
    3.2 C公司核电设备采购及供应商管理概况
        3.2.1 C公司概况
        3.2.2 C公司核电项目设备采购体系
        3.2.3 C公司供应商管理过程
    3.3 C公司实施供应商协同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3.3.1 供应商管理实施不到位的问题比较普遍
        3.3.2 供应商协同性不足问题相当突出
        3.3.3 供应商内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3.3.4 供应商的核安全文化建设存在不足
        3.3.5 实施供应商协同管理的意义
第4章 C公司核电设备供应商协同管理方案
    4.1 C公司核电设备供应商协同管理综合模型的构建
        4.1.1 C公司核电设备供应商分类管理设计
        4.1.2 C公司核电设备供应商分级管理设计
        4.1.3 C公司核电设备供应商协同层次设计
        4.1.4 C公司核电设备供应商协同管理综合模型
    4.2 C公司核电设备供应商协同管理内容构成
        4.2.1 战略层协同
        4.2.2 策略层协同
        4.2.3 技术层协同
        4.2.4 文化层协同
第5章 案例分析
    5.1 案例背景
    5.2 自主化过程中的供应商协同
        5.2.1 战略层方面
        5.2.2 策略层方面
        5.2.3 技术层方面
        5.2.4 文化层方面
    5.3 供应商协同管理成效分析
        5.3.1 提高经济效益
        5.3.2 促进产业发展
        5.3.3 传承并发扬核安全与质量文化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5)AP1000核电站建造自动焊技术应用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二、风险事件的分类
    1. 技术风险
    2. 管理风险
    3. 环境风险
三、技术应用风险的分析方法
四、技术应用风险的防范措施
    1. 钢制安全壳(CV)自动焊技术风险及解决措施
    2. 主管道、主蒸汽管道自动焊技术风险及解决措施
    3. 管道焊接热处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五、结语

(6)我国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产权结构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世界核电复兴与我国的核电发展选择
        1.1.2 世界核电技术的代际演进与发展现状
        1.1.3 我国核电发展的主要问题
        1.1.4 我国核电技术创新中的动力问题
        1.1.5 我国核电技术创新中的产权结构因素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核电技术
        1.3.2 技术创新动力
        1.3.3 产权与产权结构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框架
        1.4.2 章节安排
        1.4.3 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产权结构及其功能理论述评
        2.1.1 产权的形成、交易费用和最优产权结构
        2.1.2 产权的属性及其功能
        2.1.3 产权结构相关的实证研究
    2.2 技术创新动力理论及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2.2.1 技术创新动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状况
        2.2.2 技术创新动力影响因素的测度与评价
        2.2.3 技术创新及动力的产权因素影响研究状况
    2.3 核电技术创新相关研究
        2.3.1 关于核电技术创新的特征
        2.3.2 关于我国核电技术创新中主要问题的研究状况
    2.4 理论与文献研究述评
3 企业产权结构演化机理与我国核电产权特征
    3.1 产权结构的组成与作用机制
        3.1.1 异质性资源的产权结构及其特性
        3.1.2 要素视角和功能视角的产权结构组成
        3.1.3 产权结构变化的致因路径
        3.1.4 产权的行为过程机制与产权结构的作用
    3.2 产权从所有者到企业的转化:企业产权结构的形成
    3.3 我核电产业企业的产权结构特征
        3.3.1 我国企业的所有制类型
        3.3.2 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委托代理还是代表?
        3.3.3 世界和我国核电产业企业的产权结构特征
    3.4 本章小结
4 企业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产权结构作用机理
    4.1 核电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及影响因素的产权机理
        4.1.1 技术创新动力形成的一般机制
        4.1.2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影响因素框架
        4.1.3 技术创新动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
        4.1.4 核电技术创新的约束特征与动力机制
        4.1.5 产权结构与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其他影响因素的关系
        4.1.6 产权结构对技术创新动力的影响性质
    4.2 产权权属结构的作用机理
        4.2.1 所有制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影响关系:文献回顾
        4.2.2 所有制对企业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影响机制
        4.2.3 权属结构影响技术创新动力的一般机制
        4.2.4 权属结构对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影响机理
    4.3 产权权能结构的作用机理
        4.3.1 权能结构对技术创新动力的影响:文献回顾
        4.3.2 企业产权权能配置与行为导向
        4.3.3 权能结构的技术创新动力作用机制
        4.3.4 权能结构对核电技术创新动力影响的中国特征
        4.3.5 我国核电企业权能结构的技术创新动力影响机制
    4.4 产权收益结构的作用机理
        4.4.1 企业技术创新相关主体的需求与技术创新激励:文献回顾
        4.4.2 企业核电技术创新相关主体的收益结构与期望值
        4.4.3 企业核电技术创新收益结构的动力影响机制
    4.5 产权结构作用的演化机理
    4.6 本章小结
5 企业产权结构因素分析
    5.1 作为行为影响因素的产权结构界定
        5.1.1 产权结构:受体与施体的确定
        5.1.2 基于代理人动力的企业技术创新动力
        5.1.3 影响企业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产权结构因素定义
        5.1.4 企业产权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5.2 企业产权结构因素分类
        5.2.1 企业产权结构因素分类原则
        5.2.2 企业产权结构因素分类框架
        5.2.3 企业产权结构因素识别与分类
    5.3 产权结构因素内涵及对技术创新动力影响的定性分析
        5.3.1 权属结构因素的内涵及影响性质
        5.3.2 权能结构因素的内涵及影响性质
        5.3.3 收益结构因素的内涵及影响性质
    5.4 企业产权结构因素影响核电技术创新动力模型与假设
        5.4.1 企业产权结构因素对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影响模型
        5.4.2 企业核电技术创新动力观测
        5.4.3 影响企业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非产权结构因素
        5.4.4 企业产权结构因素对核电技术创新动力影响的假设
    5.5 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的核电技术创新案例分析
        5.5.1 案例选取方法
        5.5.2 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的产权结构
        5.5.3 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的核电反应堆技术创新
        5.5.4 两大集团的核电技术创新动力与产权结构的关系
    5.6 本章小结
6 实证研究
    6.1 研究方法
        6.1.1 问卷设计
        6.1.2 变量测度
        6.1.3 问卷发放与研究样本
    6.2 数据分析
        6.2.1 信度和效度分析
        6.2.2 回归分析
        6.2.3 实证结果总结与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核电技术演变与中国的产权结构选择策略
    7.1 世界核电产业发展特征与企业产权特点
        7.1.1 核电主要国家的产权模式与演变趋势
        7.1.2 核电主要国家的产业组织模式
        7.1.3 核电大国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7.2 核电技术演进规律与自主创新的产权结构安排策略
        7.2.1 基于技术轨道结构理论的核电技术演变规律
        7.2.2 核电堆型技术的差异与分布
        7.2.3 世界核电技术演进阶段与技术发展趋势
    7.3 中国核电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
        7.3.1 核电自主化发展与核电技术自主创新政策
        7.3.2 我国核电技术路线选择的演变历程
        7.3.3 核电发展的路线、技术路线与技术路线图差异
        7.3.4 我国核电产权结构演变
    7.4 中国核电技术自主创新的产权结构选择策略
        7.4.1 基于核电技术演进规律的技术创新选择
        7.4.2 基于国情和国际经验的核电自主化发展的产权结构选择
        7.4.3 相关政策、市场环境和企业非产权要素等方面的建议
    7.5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世界与中国核电站一览表
附录2 调查问卷
附录3 实证研究的主要企业名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7)方家山核电工程EPC模式下业主焊接质量委托监管及成效(论文提纲范文)

1 EPC在核电工程中的应用
    1.1 核电工程EPC管理的背景及意义
    1.2 业主承担的责任
2 业主焊接质量委托监管的背景与模式
    2.1 焊接质量监督委托的背景
        2.1.1 焊接对核电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2.1.2 焊接质量委托监管的必要性
    2.2 监督委托的工作范围及工作流程
3 焊接质量委托监管的具体内容及其成效
    3.1 宏观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3.2 现场焊接监管内容及成效
    3.3 后援专家的技术支持及成效
    3.4 经验反馈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健全
4 焊接委托监管的持续改进
5 结束语

(8)中国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相关概念界定
        1.2.2 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战略与技术路线研究
        1.2.3 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1.2.4 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的支撑与保障研究
        1.2.5 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评价研究
        1.2.6 现有研究评述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逻辑结构
第二章 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战略管理与系统工程理论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
    2.3 产业发展与产业经济学理论
        2.3.1 产业发展理论
        2.3.2 产业组织与产业政策理论
    2.4 产业技术创新与技术跨越理论
        2.4.1 产业技术创新理论
        2.4.2 产业技术跨越理论
        2.4.3 路径依赖理论
    2.5 系统评价理论
        2.5.1 粗糙集理论
        2.5.2 二元语义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外核电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3.1 世界核电强国核电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3.1.1 世界核电强国核电产业现状
        3.1.2 国外核电产业发展模式与管理组织模式
        3.1.3 世界核电产业发展趋势
    3.2 中国核电产业发展现状
        3.2.1 发展历程
        3.2.2 发展现状
        3.2.3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3.3 中国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趋势分析
        3.3.1 产业发展规模与增长速度
        3.3.2 核专业人才与铀资源需求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战略目标与影响因素分析
    4.1 中国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与任务
        4.1.1 核电产业的特征
        4.1.2 中国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的战略目标
        4.1.3 中国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的战略任务
    4.2 中国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主要影响因素系统分析
        4.2.1 主要影响因素
        4.2.2 影响因素系统分析方法
        4.2.3 影响因素系统结构模型
    4.3 中国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系统结构与运行机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5.2 指标体系设计
        5.2.1 指标体系初步设计
        5.2.2 调查问卷设计
        5.2.3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5.3 指标优化
        5.3.1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指标优化模型
        5.3.2 指标体系优化
        5.3.3 指标体系及释义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水平评价
    6.1 中国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6.1.1 基于粗糙集信息量和属性重要度的指标权重确定
        6.1.2 基于二元语义及OWA算子的指标权重确定
        6.1.3 指标综合权重确定
    6.2 中国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水平评价方法
        6.2.1 基于二元语义距离改进的FCM专家重要性程度
        6.2.2 基于二元语义的综合评价方法
    6.3 中国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水平评价
        6.3.1 评价对象与评价标准
        6.3.2 先进核能技术自主化水平评价
        6.3.3 大型核电站设计建造与运行自主化水平评价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的技术路线选择
    7.1 中国核电技术类型选择
    7.2 中国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的技术路径选择
        7.2.1 非劣的技术路径方案比较
        7.2.2 基于AHP的技术路径选择决策模型
        7.2.3 技术路径优选结果分析
    7.3 中国核电产业技术跨越机会与路径分析
        7.3.1 技术跨越机会
        7.3.2 技术跨越路径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中国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的支撑与保障
    8.1 支撑与保障体系结构
    8.2 管理组织体系
        8.2.1 产业管理体制
        8.2.2 产业组织模式
        8.2.3 核安全监管体系
    8.3 产业政策与技术创新支持体系
        8.3.1 产业政策
        8.3.2 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8.4 资源保障体系
        8.4.1 核专业人才
        8.4.2 铀资源
        8.4.3 核电发展资金与核电站厂址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9.1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研究结论
    9.2 论文主要创新点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国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水平评价调查问卷
附录二 基于中间变量的粗糙集区分矩阵约简算法及实现程序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及论文情况

(9)核电站建设质量控制与管理研究 ——以秦山三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核电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1.1.2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
        1.1.3 我国核电发展的要求
    1.2 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1.3 论文的内容结构
2 核电站建设质量管理的概述
    2.1 相关概念概述
        2.1.1 质量管理理论
        2.1.2 项目管理理论
        2.1.3 工程质量管理理论
    2.2 核电工程管理的特点
        2.2.1 核安全与核质量的特殊性
        2.2.2 系统复杂
        2.2.3 资金强度大,建设周期长
        2.2.4 核电站建设质量管理概述
    2.3 国内外核电站建设质量管理体系介绍
        2.3.1 美国核电质量体系
        2.3.2 法国核电质量体系
        2.3.3 我国核电质量体系
3 秦山三期核电建造质量管理实践
    3.1 秦山三期工程简介
    3.2 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受控制的质量保证体系
        3.2.1 建立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3.2.2 建立有效的质量验证机制
    3.3 秦山三期核电质量控制管理的实施
        3.3.1 设备制造过程监督
        3.3.2 对土建和安装质量进行的控制
        3.3.3 调试过程的质量控制
        3.3.4 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3.3.5 外部的监督
        3.3.6 处理质量事件
        3.3.7 协调和沟通
    3.4 秦山三期质量保证体系的验证和完善
        3.4.1 质保监查
        3.4.2 质保监督
        3.4.3 管理部门审查
    3.5 质量趋势分析在秦山三核中的应用
        3.5.1 按质量问题所属合同包统计分析
        3.5.2 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统计分析
        3.5.3 按工作类别统计分析
        3.5.4 质量问题按产生时间的统计分析
        3.5.5 不符合项的处理状况统计分析
4 核电站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4.1 核电站建设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4.1.1 建立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
        4.1.2 质量管理体系职责范围
        4.1.3 组织间质量管理接口的影响因素
    4.2 核电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活动
        4.2.1 QA、QC、QS的相互关系
        4.2.2 核电站质量保证体系分级管理活动
        4.2.3 核电站质量监督活动
    4.3 核电站质量验证及监查
        4.3.1 核电站质量验证
        4.3.2 核电站质量审查及监查
    4.4 质量趋势分析
        4.4.1 质量趋势分析的目的和基本原则
        4.4.2 质量趋势分析的作用
    4.5 绩效型质量保证与持续质量改进
    4.6 对我国核电建设管理体系的思考
        4.6.1 面临的挑战
        4.6.2 改进核建设管理的思考
5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低碳发展模式下中国核电产业及核电经济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低碳经济与气候变化
        1.2.2 碳排放的影响因素
        1.2.3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重工化对能源需求与环境的影响
        1.2.4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2.5 核电对碳减排的贡献文献综述
        1.2.6 核电与常规发电成本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1.2.7 铀资源需求量与铀价变动对核电影响的文献综述
        1.2.8 项目投资的实物期权分析研究文献综述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1.3.1 中国重工业的电力消费与碳排放关系的研究
        1.3.2 核电对碳减排的贡献研究
        1.3.3 计入外部成本的平准化核电与煤电发电成本比较研究内容
        1.3.4 铀资源需求量与铀价变动对核电的影响
        1.3.5 基于实物期权分析与云理论的核电项目投资决策模型
    1.4 研究目标
    1.5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6 拟采取的研究方案
    1.7 研究方法
        1.7.1 中国重工业的电力消费与碳排放关系的研究
        1.7.2 核电对碳减排的贡献研究
        1.7.3 计入外部成本的平准化核电与煤电发电成本比较研究
        1.7.4 铀资源需求量与铀价变动对核电的影响
        1.7.5 基于实物期权分析与云理论的核电项目投资决策模型
    1.8 本文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实现路径
    2.1 引言
    2.2 中国碳排放及碳排放强度分析
        2.2.1 世界与中国碳排放总量之比较
        2.2.2 中国碳排放强度分析
    2.3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现状分析
        2.3.1 能源活动的CO_2排放源排放量计算
        2.3.2 工业活动CO_2排放源排放量计算
        2.3.3 CO_2排放源排放量
    2.4 低碳与发展的关系
        2.4.1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对产业格局的影响
        2.4.2 低碳经济与能源技术(详细分析见5.3)
    2.5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约束因素
    2.6. 低碳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
        2.6.1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对能源消费的要求——脱钩理论及模型
        2.6.2 基于产业和能源视角的"低碳经济"实现路径
        2.6.3 节能与减排政策安排
    2.7 中国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优势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以工业重工化为特征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3.1 引言
    3.2 中国经济发展的工业重工化依赖
        3.2.1 基于可比价格的三次产业构成
        3.2.2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3.2.3 碳排放Ⅰ类工业、碳排放Ⅱ类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3.3 碳基电源支撑的中国经济
        3.3.1 电力和经济的关系——电力消费弹性分析
        3.3.2 电力消费与碳排放的关系
        3.3.3 工业电力消费与碳排放的协整关系
        3.3.4 工业部门的电力消耗——用电重工化特征
        3.3.5 电源结构煤电化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工业各行业碳排放分析
    4.1 引言
    4.2 我国工业碳排放分析
        4.2.1 工业分行业碳排放量计算
        4.2.2 1991-2007年工业各行业碳排放量的估算
        4.2.3 我国工业行业碳排放测算数据来源及结果
    4.3 工业行业的碳排放因素LMDI分析
        4.3.1 因素分解方法
        4.3.2 LMDI法对工业耗能的碳排放因素进行分析
    4.4 基于熵权的工业各行业碳排放灰色关联分析
        4.4.1 R聚类分析计算步骤
        4.4.2 灰色关联分析计算步骤
    4.5 我国工业各行业的碳排放与工业总的碳排放的关系
        4.5.1 分析计算数据
        4.5.2 R聚类分析
        4.5.3 灰色关联分析
        4.5.4 工业各行业碳排放量与工业碳排放总量关联度的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支撑工业重工化发展模式的低碳能源选择
    5.1 引言
    5.2 碳基能源排放约束下工业重工化发展路径
        5.2.1 能源强度与碳强度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双重约束
        5.2.2 工业重工化发展模式下碳基能源约束模型
        5.2.3 重工化发展模式下能源系统的最优配置
    5.3 低碳能源分析
        5.3.1 可再生能源
        5.3.2 碳基能源的低碳应用——洁净煤技术
    5.4 可大规模建设的基荷低碳能源——核电
        5.4.1 中国核电发展现状
        5.4.2 核电技术发展
        5.4.3 中国核电发展特点与趋势
        5.4.4 我国已具备大规模建造核电建设的基础条件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核电发电成本研究
    6.1 引言
    6.2 铀燃料需求与核电燃料成本研究
        6.2.1 铀价及其对核燃料成本变化的影响
        6.2.2 核电燃料成本
    6.3 中国天然铀铀需求量计算模型及供需缺口预测
        6.3.1 计算模型
        6.3.2 2014年天然铀消耗量预测
        6.3.3 2014年天然铀供需量缺口
    6.4 基于总发电成本的核电经济性
        6.4.1 核电站造价
        6.4.2 M310+技术与AP1000技术工程投资概算及构成
        6.4.3 经济评价期修正系数
        6.4.4 核电发电成本PGC与EGC的计算
        6.4.5 计入碳排放成本的核电经济性分析
    6.5 影响核电比投资的效应分析
        6.5.1 规模效应
        6.5.2 学习效应
        6.5.3 技术进步效应
        6.5.4 国产化效应
    6.6 结论
第七章 计入碳收益的核电产业发展规划问题研究
    7.1 引言
    7.2 碳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7.3 碳价预测
        7.3.1 理论概述
        7.3.2 预测模型的建立
    7.4 核电对碳减排的贡献的研究
        7.4.1 核电在减排中的作用
        7.4.2 核电碳减排潜力的计算方法
    7.5 低碳前景下核电规划方案
        7.5.1 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
        7.5.2 碳强度约束下的低碳情景核电远期规划方案(2005~2020)
    7.6 计入碳价的核电技术经济分析
        7.6.1 核电技术经济分析模型
        7.6.2 2010-2020年低碳情景下中国核电建设规划机组进度
        7.6.3 低碳情景下核电发展规划情景
    7.7 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核电投资决策
        7.7.1 核电投资中的不确定性及风险
        7.7.2 实物期权
        7.7.3 核电投资中实物期权定价模型
        7.7.4 实物期权在核电投资领域的应用
    7.8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论文的结论与展望
    8.1 论文的结论
    8.2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四、科学完善的焊接管理──核岛安装自主化的必由之路(论文参考文献)

  • [1]立足核电设备国产化推动核电高质量发展——专访上海电气核电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唐伟宝[J]. 高树超. 中国核电, 2020(04)
  • [2]跨界创新理论研究与现实分析 ——基于中国创新路径的探讨[D]. 刘辉.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3]CAP1000核电厂建设期的风险分析及安全文化建设研究[D]. 樊茂. 南华大学, 2018(01)
  • [4]基于供应链协同的C公司供应商管理研究[D]. 魏金林. 厦门大学, 2018(02)
  • [5]AP1000核电站建造自动焊技术应用风险分析[J]. 张岩,冯英超.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16(20)
  • [6]我国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产权结构因素研究[D]. 曾建新. 中南大学, 2013(01)
  • [7]方家山核电工程EPC模式下业主焊接质量委托监管及成效[J]. 王群,顾滔,魏连峰,李红军. 中国核电, 2012(04)
  • [8]中国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研究[D]. 邹长城. 中南大学, 2011(12)
  • [9]核电站建设质量控制与管理研究 ——以秦山三期为例[D]. 项连根. 复旦大学, 2010(03)
  • [10]低碳发展模式下中国核电产业及核电经济性研究[D]. 杨光.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0(09)

标签:;  ;  ;  ;  ;  

科学完善的焊接管理——核岛安装自主的必由之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