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分子絮凝剂在赤泥沉降中的应用试验研究

新型高分子絮凝剂在赤泥沉降中的应用试验研究

一、新型高分子絮凝剂在赤泥沉降中的应用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茜[1](2019)在《絮凝沉降和光催化降解污水处理剂的合成和联合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工业污水中通常既含有固体小颗粒污染物,又含有有机污染物。因此处理工业污水需要先对固体污染物进行沉降处理,再处理有机污染物。但是固体污染小颗粒因为尺寸较小,沉降速度慢,大大降低了污水处理效率,而有机污染物毒性大,处理后容易产生新的废弃物,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如何快速沉降固体小颗粒并高效安全地处理有机污染物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尺寸极小难处理的悬浮小颗粒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入经济环保、絮凝高效的絮凝剂进行沉降来解决。本文采用了反相乳液聚合法和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制备出了聚丙烯酸铵絮凝剂,探讨了影响产品性能的诸多因素。经过优化的配方为:采用白油为连续相,油水质量比为0.8:1,Span80/Tween80复配乳化剂的用量为9 wt%;引发剂采用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用量分别为单体的0.24wt%,0.12 wt%;单体质量分数为60wt%;EDTA-2Na用量为单体的0.2 wt%;聚合温度为40℃,并通过剪切乳化机乳化。此条件下合成的聚丙烯酸铵分子量和固含量都很高,分子量达211万,固含量达33.29%,乳液絮凝剂的稳定性好,水溶性好,对赤泥具有很好的絮凝性能,沉降速率可达5.8 mL/s,上清液浊度为105.5 NTU,与进口产品纳尔科的沉降性能接近,达到了二级排放标准,甚至接近一级排放标准。此外,所制备的聚丙烯酸铵絮凝剂不存在单体残留毒性问题,环境友好,使用简便,成本较低,而且聚合反应在低温下反应,易控制,有利于工业化。针对具有毒性的有机污染物,采用的是绿色环保的光催化降解技术。通过引入碳的掺杂来改善二氧化钛光利用率低、电子空穴易复合及二氧化钛难回收的问题,获得降解性能更高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光催化剂。具体方法为:以低成本的聚丙烯腈膨胀微球为碳源和模板进行酸水解,然后通过二氧化钛的溶胶凝胶法和高温碳化制备得到碳/碳掺杂二氧化钛双层空心复合微球光催化剂。探讨了不同硫酸浓度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SEM、HAADF、XRD、XPS、Raman、TGA、BET、TPR、UV-vis 等测试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证明成功制备出了双层空心C/TiO2复合微球光催化剂,并且碳与TiO2成功掺杂。结果发现,硫酸浓度对双层空心C/TiO2复合微球的结构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用65%浓度的硫酸对热膨胀PAN进行水解,得到的复合光催化剂性能最佳。该条件下得到的复合光催化剂比表面积较大,为143.02 m2/g,是纯TiO2的5倍;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响应强度是纯TiO2的10倍。此外,C/TiO2微球对可见光的吸收范围扩大到643 nm,大大增加了对可见光的吸收强度。在氙灯照射下,对罗丹明-B进行降解实验,结果发现,C/TiO2复合微球催化性能大大优于纯二氧化钛。纯的二氧化钛降解率为10%左右,而C/TiO2复合微球光催化剂的降解率达到96%。最重要的是,C/TiO2复合微球尺寸为15 μm-30 μm,大而轻,易分离回收,便于循环使用。C/TiO2复合微球经过三次回收后降解率仍然很高,可达83%。最后,我们将上述制备得到的聚丙烯酸铵絮凝剂和C/TiO2复合微球光催化剂联用,处理同时含有固体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的废水。本工作以赤泥/罗丹明-b、赤泥/甲基橙、赤泥/亚甲基蓝等混合溶液作为模型污水进行联合处理研究。结果发现,相较于单一的赤泥浆液,聚丙烯酸铵仍然能够快速有效地沉降混合模拟液中的赤泥,但是沉降效果略微减小。对赤泥/罗丹明-b、赤泥/甲基橙、赤泥/亚甲基蓝中三种模拟液中的赤泥沉降速率分别为5.31 mL/s、4.96 mL/s、5.01 mL/s,上清液浊度分别为 119.6NTU、146.8 NTU、130.5NTU,满足了对工业废水悬浮颗粒二级排放标准。此外,双层空心C/TiO2微球光催化剂能够降解的染料的范围相对较广泛的,能够有效地降解罗丹明-B、甲基橙和亚甲基蓝等染料。降解效果排序为:罗丹明-B要优于甲基橙优于亚甲基蓝,降解效率分别能达到97%、96.8%、95.2%。结果发现,在光降解过程中,固体颗粒的存在会降低光催化速率,但影响较小,对降解饱和量基本不影响。通过对两种污水处理剂的综合使用,结果表明,无论是聚丙烯酸铵絮凝剂对固体颗粒的沉降,还是双层空心C/TiO2微球光催化剂对有机污水的光降解都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王新珂[2](2018)在《赤泥烟气脱碱及其产物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赤泥是铝土矿生产氧化铝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副产物,是我国大宗工业固废之一。目前我国的赤泥大部分是拜耳法赤泥,pH值一般高达12-13,具有强碱性,其大量堆存对周边土壤、地表和地下水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赤泥的资源化利用是解决污染的主要途径,但其在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存在泛碱问题,造成赤泥利用困难。本文采用以废治废的理念,依据赤泥强碱性的特点,在分析赤泥主要成分的基础上,利用燃煤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废气对拜耳法赤泥进行脱碱及工艺研究;在此基础上,以脱碱赤泥、粉煤灰与废酸通过一系列反应制备新型多元絮凝剂;以脱碱赤泥、粉煤灰为原料制备了赤泥复合板材,实现拜耳法赤泥资源的全利用。首先,利用燃煤烟气对拜耳法赤泥脱碱设计了流程工艺,并以山东某公司10 t/d燃煤锅炉产生的烟气为酸性气源,采用单次、多次循环方式进行赤泥浆料喷淋脱碱实验,可以有效脱除赤泥中与碱性相关的附着盐;延长喷淋时间,可有效降低赤泥剩余碱含量。同时研究了脱碱过程中赤泥的剩余碱含量与浆液pH值的关系及其反应机理。上述实验表明,喷淋和废酸同步脱碱,在中试试验条件下,碱含量明显降低,达到0.4wt%,脱碱率达到95.5%,SO2脱除率达到91.2%。其次,开展了以脱碱赤泥制备多元絮凝剂工艺中试放大设计,并分别以上述脱碱赤泥、粉煤灰、废盐酸为原料制备多元絮凝剂。分别研究了液固比、酸浓度对铝铁浸出率的影响,通过进一步添加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制备出了多元絮凝剂,研究其对硅藻土模拟废水的浊度去除效果,实验表明脱碱赤泥与废盐酸的固液比为1:3、废盐酸浓度25%、PDMDAAC加量0.05 mL时制备的多元絮凝剂,使用量0.9mL/L时,硅藻土模拟废水浊度去除率可达98%,与工业PAC去除浊度效果相当,都可较好的降低模拟水的浊度。此外,碳酸钠:粉煤灰:脱碱赤泥为1:1:3时制备的多元絮凝剂,使用量0.9mL/L时,硅藻土模拟废水浊度去除率可达98.8%。最后,为了实现赤泥全组分利用,以脱碱赤泥及粉煤灰为原料,采用偶联剂剂KH550对其进行表面预处理,并与PP复合制备了赤泥石塑复合板材。当脱碱赤泥与粉煤灰质量比为2:3,混合填料添加量为40 wt%时,制备出的复合板材性能最好,其拉伸强度达到23.5MPa、弯曲强度28.7 MPa;在此基础上,通过分别添加石墨矿粉、石墨烯及碳粉制备复合板材以期提高其电磁屏蔽和导热性能。结果表明添加石墨烯性能改进效果最好,当石墨烯含量为5 wt%时,赤泥石塑复合板材的电磁屏蔽效能在9-12 GHz频率波段内达到21.45 dB,导热性能达到0.4233 W/(m·K)。

梁高杰,陈文汨,范尚[3](2017)在《赤泥沉降用新型氧肟酸絮凝剂的合成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以自制的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水溶胶为原料,盐酸羟胺和氢氧化钠为改性试剂,采用先羟肟化再水解的两段控温工艺制备新型氧肟酸絮凝剂。通过对合成产物进行氯化铁吸附显色、进口铝土矿溶出赤泥沉降及红外光谱测试,得到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初始聚丙烯酰胺水溶胶质量分数为8%,改性剂羟胺碱水溶液pH=13.5,无需补碱,羟胺与酰胺基的物质的量比为1:1,在60℃时羟肟化3 h,在85℃时水解2 h,在此条件下合成的氧肟酸聚合物具有一定的水解度和羟肟化度,氯化铁吸附显色等级为3;与常用工业絮凝剂相比,自制氧肟酸型絮凝剂能明显改善进口铝土矿溶出赤泥沉降性能,沉降速度达11.5 m/h,上清液吸光度仅为0.639。

刘竹青[4](2016)在《阴离子型高分子乳液絮凝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氧化铝工业中,为了得到符合生产要求的铝酸钠原料液,使用合适的絮凝剂将赤泥从混合浆液中沉降分离出来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赤泥浆液中一般含有Ca2+等金属离子,阴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可以通过电荷中和、架桥吸附等多种作用将颗粒连接起来,形成大絮团,促使固液分离,从而加快赤泥沉降。反相乳液聚合法可以同时实现高聚合速率和高分子量,而且乳液絮凝剂溶解速度快,使用成本低,各方面性能都优于传统的水溶液聚合产物,因此开发高固含、高分子量、高沉降性能的阴离子型絮凝剂是赤泥沉降用絮凝剂的发展目标。本文主要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三种类型的阴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通过实验探究了丙烯酸钠/丙烯酰胺共聚型乳液絮凝剂的较佳合成工艺条件:异构烷烃为连续相,油水质量比为1:1,共聚单体的配比为n(AANa):n(AM)=1:3,单体质量分数为50 wt%,Span60/OP-10复配乳化剂的用量为10%,引发剂采用过硫酸钾,用量为单体的0.3 wt%,所制备的共聚产物分子量为1.92*106。接着,考虑到聚丙烯酰胺的毒性问题和丙烯酸钠的纯度要求,以丙烯酸铵为单体,合成了环境友好型聚丙烯酸铵乳液絮凝剂,探讨了影响产品性能的诸多因素,找出了较佳的制备条件:单体质量分数为55wt%;油水质量比为0.6:1,复配乳化剂的用量为8%,HLB值为7左右,过硫酸铵引发剂用量为0.3 wt%。在前两章的基础上,发现当含阴离子基团时,赤泥沉降速度更快,当含多种官能团时,上清液澄清度更高,因此,我们继续研究了反相乳液法制备丙烯酸铵和丙烯酰胺的共聚型絮凝剂,对体系的油水质量比、共聚物配比、单体质量分数、引发剂用量等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发现,当丙烯酸铵与丙烯酰胺的摩尔比为3:1,油水质量比为1:1,单体质量分数为50 wt%,复配乳化剂的用量为8%,引发剂过硫酸铵的用量为单体的0.3 wt%时,所得产物的分子量最高,可达2.46*106,乳液絮凝剂的沉降速度快,且能显着降低上清液浊度。

戚定定[5](2015)在《含有N-羟甲基和芳香烃基的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合成与应用》文中指出在氧化铝生产工艺中,赤泥沉降工序是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工序。其中絮凝剂的沉降效果尤其关键。为了提高赤泥的沉降速度,强化赤泥的沉降分离过程,降低底流的液固比,改善溢流的澄清液质量,我们不仅要正确地设计和选择结构合理的沉降槽,还需要添加高效能的絮凝剂。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制备、筛选出一种含有N-羟甲基和芳香烃基的聚丙烯酰胺絮凝剂,提高其对赤泥沉降的效果。首先,本实验研究了以丙烯酰胺(AM)为主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HAM)为功能单体,分别以苯乙烯(St)、4-甲基苯乙烯(PMS)、α-甲基苯乙烯(AMS)为疏水单体,去离子水为溶剂,液体石蜡为油相,NaHS03-K2S208为引发剂,使用Span-80和Tween-80的复合乳化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三种絮凝剂P(AM-HAM-St)、P(AM-HAM-PMS)和P(AM-HAM-AMS),分别考察了单体浓度及配比、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搅拌速度、反应时间、HLB、油水比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设计实验对主要的合成条件进行了优选。其次,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解析,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TG对聚合物耐热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化合物均为目标产物,三者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最后,以中国铝业河南分公司氧化铝厂的赤泥浆液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三种自制絮凝剂的沉降性能,结果表明P(AM-HAM-PMS)沉降效果最好。将其与工厂目前使用的进口产品Nalco 9779和国产H 0503絮凝剂进行了赤泥沉降对比,结果表明在沉降速率、上清液澄清度和压缩液固比上,P(AM-HAM-PMS)均超越了 H 0503和Nalco 9779的水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陈湘清,姚国新,熊道陵,郑慧慧,陈金洲,杨金鑫,李素敏[6](2014)在《絮凝剂在选矿拜耳法氧化铝生产中的应用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选矿—拜耳法是针对我国低品位难处理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的一种高效生产手段,它的提出对我国氧化铝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沉降分离是影响选矿—拜耳法生产氧化铝效益及其产品品质的一个重大难题,选矿—拜耳法流程中的沉降分离工序包括洗矿尾矿沉降、浮选精尾矿沉降以及赤泥沉降,添加絮凝剂是目前普遍采用并行之有效的沉降分离方法。本文论述了絮凝剂的种类、性质、作用机理及其在选矿—拜耳法工序中各沉降环节中的应用,结合各环节矿浆及矿物的性质分析,对不同矿浆絮凝剂的选型问题进行了论述。针对不同类型的矿浆选择合适的絮凝剂,已成为选矿工作者的重点之一。

陈湘攀,胡慧萍,刘锦伟,王梦,陈启元[7](2014)在《氧肟酸基团含量高的改性絮凝剂制备及应用》文中指出以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PAM)为原料,合成了聚丙烯酰胺改性氧肟酸型絮凝剂产品(HPAM)。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证实了该产品中氧肟酸基团的存在。用电导滴定法与凯氏定氮法相结合,测得该产品中氧肟酸基团含量高达46%,羧基含量23%。用针铁矿含量高的合成拜耳法赤泥浆料研究了该絮凝剂产品添加量对针铁矿含量高的赤泥沉降分离效果影响。结果表明,该絮凝剂产品对于该针铁矿含量高的赤泥具有良好的沉降分离效果,与美国氰特公司产品Hx-600的赤泥沉降效果基本相当。

赵美娇[8](2014)在《含甲基苯基氧肟酸类絮凝剂的合成及其对赤泥沉降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高分子絮凝剂广泛应用于赤泥沉降中,而氧肟酸类高分子絮凝剂由于其效果优异而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这是因为氧肟酸基团可以和赤泥泥浆中的铁、铜等离子发生络合效应,不仅加快赤泥沉降速度而且使得上清液澄清。但是由于此类絮凝剂较目前国内外产品的沉降速度较慢,所以改变其结构,加快其沉降性能的研究,成为我们的研究重点。本文在氧肟酸原有的基础上,引入三种疏水性芳香基团的氧肟酸型絮凝剂,探讨邻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及苯乙烯的引入对赤泥沉降性能的影响。首先本文通过两种合成路线合成聚合产物,通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合成路线二由于氧肟酸基团的影响使得聚合不易发生;合成路线一是以丙烯酰胺(AM)为主要单体,分别以邻甲基苯乙烯(OMS)、对甲基苯乙烯(PMS)及苯乙烯(SO为功能单体,在适当温度以及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下,进行共聚反应,然后在盐酸羟胺的碱性溶液作用下进行改性反应,分别得到了疏水性能不同的P(AM-OMS)氧肟酸型聚合物(M1)、P(AM-PMS)氧肟酸型聚合物(M2)和P(AM-St)氧肟酸型聚合物(M3)。研究了单体总浓度及配比、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搅拌速度、反应时间、掩蔽剂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并对主要的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其次,通过FT-IR、UV以及Fe3+的显色反应,对聚合产物官能团进行了表征,并通过TG对聚合产物耐热性进行测试。最后,研究含有甲基苯基氧肟酸型絮凝剂的赤泥沉降性能,取三种聚合产物按相对分子质量、疏水单体含量及添加量对中国铝业河南分公司氧化铝厂的赤泥泥浆沉降的影响。以邻甲基苯基、对甲基苯基以及苯基氧肟酸型絮凝剂为考察对象研究其赤泥沉降性能如沉降速度、压缩液固比及上清液的澄清度;将三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絮凝剂进行赤泥沉降试验,实验表明M2絮凝剂在沉降性能上优于目前工厂正在使用的HEDP-1800,而M,在赤泥沉降工序中上清液较其它两者清晰,同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市场推广价值。

王颖[9](2014)在《新型沉降槽及赤泥沉降性能的研究》文中提出氧化铝生产过程中,由于沉降分离操作上的各种失误,常出现沉降槽“跑浑”及“垮槽”等事故,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近些年,高效深锥沉降槽在我国应用广泛,但在处理一水铝石产生的赤泥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为了强化赤泥的沉降分离,提高赤泥的沉降速度,改善沉降槽溢流质量和底流的浓稠度,并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本文在深锥沉降槽的基础上,改进并设计了新型沉降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相似原理设计物理模拟实验装置,本文改进了高效沉降槽,设计了带有圆锥形沉降器的沉降槽和旋液分离沉降槽。(2)对不同结构的四种沉降槽,采用PIV技术测试不同流量下沉降槽内部流体流场及固体沉降流场,得到如下规律:1号和2号沉降槽的固体随着液体在槽内从右向左然后向下沉降,3号和4号沉降槽液体在旋液分离器中从右向左旋转运动,到底部转而向上,流量大时会从旋液分离器顶部产生溢流,固体从右到左呈螺旋状向下沉降运动。3号和4号沉降槽的流场好于1号和2号沉降槽。3号沉降槽在流量为1.0m3/h时固体沉降速度流场比较好。对于4号沉降槽适当增大的流量有利于固体颗粒的沉降,最佳液体流量为2.0m3/h。随着流量的增大,四个沉降槽槽内液体的运动速度及固体的沉降速度均增大。(3)对旋液分离沉降槽进行了速度矢量分布和液相分布的数值模拟,速度矢量分布的数值模拟结果与PIV测试结果基本一致,两种方法得到了较好的相互验证。沉降槽内液相分布数值模拟结果与物理模拟的结果基本一致。采用旋液分离器进行沉降分离时,为保证液体顺利从溢流口排出,进口流量不能过低。(4)对一水铝石溶出的赤泥进行沉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降低赤泥矿浆的固含可以提高其沉降性能,对赤泥压缩性能没有影响。沉降速度随赤泥矿浆粘度的增大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增大赤泥矿浆粘度会恶化其压缩性能。赤泥的沉降速度随絮凝剂添加量的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随着絮凝剂加入量的增加,赤泥矿浆的压缩性能先变好后变差。赤泥的沉降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升高会改善其压缩性能。(5)考察了四种不同结构的沉降槽的沉降功能,结果表明:3个新型沉降槽的沉降效果均好于正常高效沉降槽。低粘度时新型3号、4号沉降槽大于1号沉降槽的沉降速度,沉降速度分别提高了87.3%和100%;高粘度时经改进的3号大于1号和4号沉降槽的沉降速度,且沉降速度提高了43.8%。在旋液沉降槽中,絮凝剂的多点加入好于单点加入。

陈湘攀[10](2014)在《絮凝剂与模拟拜耳法赤泥中主要含铁物种的相互作用》文中研究说明在拜耳法生产中,赤泥的沉降分离是氧化铝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些赤泥颗粒尺寸较小,沉降困难,因此通常采用高分子量水溶性聚合物以提高赤泥沉降速度并更好地实现固液分离。赤铁矿和针铁矿又是赤泥的最主要含铁矿物成分,因此探讨絮凝剂对高含赤铁矿或针铁矿赤泥的絮凝作用很有研究意义。本文取适量的Al(OH)3、NaOH和人工合成的赤铁矿或针铁矿经模拟拜耳法溶出、稀释后,获得了赤铁矿或针铁矿悬浮液(Nk=120g-L-1, αk=1.52),分别研究了自制含氧肟酸基团絮凝剂(HPAA)或商品聚丙烯酸钠(PAAS)对赤铁矿或针铁矿悬浮液的絮凝效果。同时我们在实验室选择人工配制的高硅高铁铝土矿进行模拟拜耳法溶出,获得了高硅高铁的赤泥浆料,分别研究HPAA、PAAS、HX-600,和实验室新合成的同时含有氧肟酸和羧酸基团、且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新型絮凝剂(HCPAM),对赤泥沉降分离效果的影响,并对比研究了这四种絮凝剂对赤泥沉降分离的效果。(1)当用HPAA分别处理赤铁矿或针铁矿悬浮液时,随着絮凝剂添加量的增加,赤铁矿或针铁矿悬浮液前1分钟和前5分钟内平均沉降速度加快,上清液浊度降低,而且随着悬浮液固含量增加,赤铁矿或针铁矿悬浮液前1分钟和前5分钟内平均沉降速度降低。当赤铁矿或针铁矿悬浮液的固含量为50g·L-1、絮凝剂的添加量为240g.t-1时,与赤铁矿悬浮液相比,HPAA对针铁矿悬浮液具有更好的絮凝效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HPAA在赤铁矿或针铁矿颗粒表面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HPAA化学吸附于赤铁矿或针铁矿颗粒表面,而且HPAA在针铁矿颗粒表面的吸附更加牢固。(2)当分别用HPAA和PAAS处理针铁矿悬浮液时,随着絮凝剂添加量的增加,针铁矿悬浮液前1分钟和前5分钟内平均沉降速度加快,上清液浊度降低,而且随着悬浮液固含量增加,针铁矿悬浮液前1分钟和前5分钟内平均沉降速度降低。当针铁矿悬浮液的固含量为50g.L-1、絮凝剂的添加量为240g·t-1时,与PAAS相比,HPAA对针铁矿悬浮液具有更好的絮凝效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别研究了HPAA和PAAS在针铁矿颗粒表面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HPAA和PAAS均化学吸附于针铁矿颗粒表面,HPAA在针铁矿颗粒表面的吸附更加牢固。(3)自制的HPAA和HCPAM两种含氧肟酸官能团的絮凝剂对人工配制的高硅高铁铝土矿的模拟拜耳法溶出的赤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效果,且分子量较大的HCPAM的絮凝性能更好,优于商品絮凝剂PAAS和国外的Hx-600。

二、新型高分子絮凝剂在赤泥沉降中的应用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型高分子絮凝剂在赤泥沉降中的应用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絮凝沉降和光催化降解污水处理剂的合成和联合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工业废水现状
    1.2 工业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1.2.1 工业废水中固体污染
        1.2.2 工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
    1.3 絮凝剂
        1.3.1 絮凝剂的作用机理
        1.3.2 絮凝剂的种类
        1.3.3 絮凝剂的合成方法
        1.3.4 引发剂
    1.4 光催化
        1.4.1 光催化反应机理
        1.4.2 光催化剂
        1.4.3 TiO_2的合成方法
        1.4.4 TiO_2光催化性能
        1.4.5 TiO_2改性方法
    1.5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6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7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聚丙烯酸铵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原料及试剂
        2.2.2 仪器设备
        2.2.3 实验步骤
        2.2.4 表征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聚丙烯酸铵絮凝剂的红外谱图
        2.3.2 氧化剂与还原剂占比的选择
        2.3.3 引发剂浓度的选择
        2.3.4 单体浓度的选择
        2.3.5 乳化剂用量的选择
        2.3.6 油水比的选择
        2.3.7 温度的选择
        2.3.8 EDTA-2Na用量的选择
        2.3.9 剪切乳化机的影响
        2.3.10 聚丙烯酸铵反相乳液聚合反应的优化工艺条件及性能参数
    2.4 小结
    2.5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碳/碳掺杂TiO_2双层空心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原料及试剂
        3.2.2 仪器设备
        3.2.3 实验步骤
        3.2.4 材料表征
        3.2.5 光催化活性实验
    3.3 结果和讨论
        3.3.1 样品红外表征
        3.3.2 样品扫描电镜表征
        3.3.3 高角环形暗场(HAADF)表征
        3.3.4 样品XRD表征
        3.3.5 样品拉曼表征
        3.3.6 样品热重表征
        3.3.7 样品BET表征
        3.3.8 样品UV-vis表征
        3.3.9 样品的光电流响应表征
        3.3.10 样品的XPS表征
        3.3.11 样品的光催化降解性能
    3.4 小结
    3.5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聚丙烯酸铵絮凝剂和C/TiO_2微球光催化剂对混合废水处理的联合应用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试剂
        4.2.2 仪器设备
        4.2.3 实验步骤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综合处理赤泥/罗丹明-B模拟降解液
        4.3.2 综合处理赤泥/甲基橙模拟降解液
        4.3.3 综合处理赤泥/亚甲基蓝模拟降解
    4.4 小结
    4.5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发明专利
发表或即将发表的文章

(2)赤泥烟气脱碱及其产物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赤泥概述
    1.2 赤泥利用研究现状
        1.2.1 赤泥在建筑行业利用研究现状
        1.2.2 赤泥在水处理行业利用研究进展
        1.2.3 赤泥在塑料工业中利用研究现状
        1.2.4 赤泥在空气净化方面的研究现状
        1.2.5 回收赤泥中有价稀有金属及其他应用现状
    1.3 赤泥脱碱处理研究现状
        1.3.1 石灰法脱碱处理研究
        1.3.2 酸浸法脱碱处理研究
        1.3.3 工业“三废”酸性中和法脱碱处理研究
        1.3.4 水浸出法脱碱处理研究
    1.4 燃煤烟气处理研究现状
        1.4.1 燃煤烟气传统处理方法研究现状
        1.4.2 利用赤泥作为脱硫剂研究现状
    1.5 絮凝剂利用研究现状
        1.5.1 絮凝剂分类及研究现状
        1.5.2 赤泥絮凝剂研究利用现状
    1.6 复合板材国内外研究现状
        1.6.1 复合板材研究分类
        1.6.2 固废复合板材研究现状
        1.6.3 电磁屏蔽复合板材研究现状
    1.7 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7.1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7.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燃煤烟气处理赤泥脱碱工艺设计及中试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2.2.1 主要原料
        2.2.2 中试设计涉及设备、仪器
    2.3 原料表征及分析方法
        2.3.1 赤泥原样化学分析
        2.3.2 赤泥脱碱率分析
        2.3.3 赤泥原始样品结构表征
        2.3.4 赤泥脱碱前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
        2.3.5 烟气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方法
    2.4 工艺设计研究及优化
        2.4.1 龙口燃煤锅炉处理赤泥脱碱工艺流程设计
        2.4.2 滨州北海工业园区2吨燃煤锅炉处理赤泥脱碱工艺流程设计
        2.4.3 滨州邹平10吨燃煤锅炉处理赤泥脱碱工艺流程设计
        2.4.4 喷淋塔设计
        2.4.5 燃煤烟气处理赤泥脱碱中试试验设计方案
    2.5 中试试验研究及结果分析
        2.5.1 不同喷淋方式赤泥脱碱效果影响
        2.5.2 反应过程中pH与赤泥中碱含量关系
        2.5.3 赤泥脱碱过程中烟气中SO2浓度变化
        2.5.4 反应前后赤泥物相变化
        2.5.5 脱碱前后赤泥样品的形貌分析
        2.5.6 反应机理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利用脱碱赤泥制备多元絮凝剂中试研究
    3.1 引言
    3.2 絮凝剂制备实验原料、设备及工艺流程
        3.2.1 主要原料
        3.2.2 主要实验设备
        3.2.3 试剂配制
        3.2.4 脱碱赤泥多元絮凝剂制备及反应原理
        3.2.5 高分子助剂的制备
        3.2.6 多元絮凝剂放大试验
    3.3 脱碱赤泥多元絮凝剂测试与表征
    3.4 脱碱赤泥制备多元絮凝剂放大试验结果与讨论
        3.4.1 脱碱赤泥制备多元絮凝剂实验室工艺确定
        3.4.2 高分子助剂合成及絮凝性能测试
        3.4.3 现场赤泥多元絮凝剂评价
        3.4.4 多元絮凝剂的形貌和结构分析
        3.4.5 絮凝机理分析
        3.4.6 多元絮凝剂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利用脱碱赤泥与改性粉煤灰制备多元絮凝剂研究
    4.1 引言
    4.2 多元絮凝剂制备所用实验原料、仪器及方案
        4.2.1 主要原料
        4.2.2 实验设备
        4.2.3 多元絮凝剂制备过程试剂的配制
        4.2.4 多元絮凝剂制备实验原理和步骤
    4.3 多元絮凝剂的测试与表征
    4.4 结果与讨论
        4.4.1 粉煤灰改性处理
        4.4.2 粉煤灰改性前后XRD测试表征
        4.4.3 粉煤灰改性酸浸试验
        4.4.4 脱碱赤泥与粉煤灰不同改性方式对多元絮凝剂效果影响
        4.4.5 多元絮凝剂样品形貌表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利用脱碱赤泥/粉煤灰/酸浸渣制备赤泥石塑复合板材研究
    5.1 引言
    5.2 复合板材制备过程原料及设备
        5.2.1 主要原料
        5.2.2 实验设备
        5.2.3 复合板材的制备
    5.3 测试与表征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5.4.1 复合板材拉伸性能
        5.4.2 复合板材弯曲性能测试
        5.4.3 纤维对复合板力学性能影响
        5.4.4 复合板材的阻燃测试
        5.4.5 复合板材的电磁屏蔽性能分析
        5.4.6 复合板材的导热系数测试分析
        5.4.7 复合板材的热重分析
        5.4.8 复合板材形貌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及意义
    6.3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的建议
        6.3.1 存在的问题
        6.3.2 今后工作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阴离子型高分子乳液絮凝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氧化铝生产概述
        1.2.1 我国铝土矿资源概述
        1.2.2 氧化铝生产方法
        1.2.3 赤泥
    1.3 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1.3.1 絮凝剂的定义
        1.3.2 絮凝剂的分类
        1.3.2.1 天然高分子絮凝剂
        1.3.2.2 合成高分子絮凝剂
    1.4 赤泥沉降用阴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
        1.4.1 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
        1.4.2 聚丙烯酸及其盐类絮凝剂
        1.4.3 氧肟酸类絮凝剂
        1.4.4 其他类型的阴离子型絮凝剂
    1.5 赤泥沉降絮凝剂的作用机理
        1.5.1 吸附架桥作用
        1.5.2 压缩双电层作用
        1.5.3 吸附电中和作用
        1.5.4 网捕和卷扫作用
        1.5.5 高分子絮凝剂与赤泥间的作用
    1.6 阴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的合成方法
        1.6.1 本体聚合法
        1.6.2 水溶液聚合法
        1.6.3 反相悬浮聚合法
        1.6.4 反相乳液聚合
        1.6.5 反相微乳液聚合
    1.7 阴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的反相乳液聚合
        1.7.1 反相乳液聚合的研究进展
        1.7.2 反相乳液聚合的特点
        1.7.3 反相乳液聚合的机理
        1.7.3.1 胶束成核机理
        1.7.3.2 液滴成核机理
        1.7.3.3 胶束成核与液滴成核共存机理
        1.7.4 反相乳液聚合体系的组成
        1.7.4.1 反相乳液聚合体系的连续相
        1.7.4.2 反相乳液聚合体系的乳化剂
        1.7.4.3 反相乳液聚合体系的引发剂
    1.8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1.8.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8.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9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丙烯酸钠/丙烯酰胺共聚型乳液絮凝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原料及试剂
        2.2.2 仪器设备
        2.2.3 实验装置图
        2.2.4 实验步骤
        2.2.5 表征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乳液体系中连续相的选择
        2.3.2 乳化剂种类的选择
        2.3.3 乳液亲水亲油平衡值(HLB)的选择
        2.3.4 乳化剂用量的选择
        2.3.5 引发剂类型的选择
        2.3.6 引发剂用量的选择
        2.3.6.1 引发剂用量对丙烯酸钠/丙烯酰胺反相乳液聚合产物的影响
        2.3.6.2 引发剂用量对乳液絮凝剂赤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2.3.7 正交试验分析
        2.3.8 丙烯酸钠/丙烯酰胺反相乳液共聚反应的优化工艺条件
        2.3.9 丙烯酸钠/丙烯酰胺反相乳液共聚产物的FT-IR图谱
        2.3.10 丙烯酸钠/丙烯酰胺共聚型乳液絮凝剂的SEM图
    2.4 小结
    2.5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聚丙烯酸铵乳液絮凝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原料及试剂
        3.2.2 仪器设备
        3.2.3 实验步骤
        3.2.4 表征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聚丙烯酸铵乳液体系中连续相的选择
        3.3.2 聚丙烯酸铵乳液体系中乳化剂HLB值的选择
        3.3.3 聚丙烯酸铵乳液体系中乳化剂用量的选择
        3.3.4 聚丙烯酸铵乳液絮凝剂单体质量浓度的选择
        3.3.5 聚丙烯酸铵乳液絮凝剂油水质量比的选择
        3.3.5.1 油水质量比对丙烯酸铵反相乳液聚合产物的影响
        3.3.5.2 油水质量比对赤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3.3.6 引发剂种类的选择
        3.3.6.1 引发剂种类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3.3.6.2 引发剂种类对乳液絮凝剂赤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3.3.7 引发剂用量的选择
        3.3.7.1 引发剂用量对聚合反应及分子量的影响
        3.3.7.2 引发剂用量对赤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3.3.8 聚丙烯酸铵反相乳液聚合反应的优化工艺条件
        3.3.9 丙烯酸铵反相乳液聚合产物的FT-IR图谱
        3.3.10 聚丙烯酸铵乳液絮凝剂的SEM图
        3.3.11 聚丙烯酸铵乳液絮凝剂的TEM图
        3.3.12 聚丙烯酸铵乳液絮凝剂的DLS图
    3.4 小结
    3.5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丙烯酸铵/丙烯酰胺共聚型乳液絮凝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原料及试剂
        4.2.2 仪器设备
        4.2.3 实验步骤
        4.2.4 表征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共聚单体配比的影响
        4.3.1.1 共聚单体配比对共聚产物物化性质的影响
        4.3.1.2 共聚单体配比对乳液赤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4.3.1.3 共聚单体配比不同时产物的FT-IR图谱
        4.3.2 单体质量浓度的影响
        4.3.2.1 单体质量浓度对共聚产物物化性质的影响
        4.3.2.2 单体质量浓度对共聚型乳液絮凝剂赤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4.3.3 油水质量比的影响
        4.3.3.1 油水质量比对共聚产物物化性质的影响
        4.3.3.2 油水质量比对共聚型乳液絮凝剂赤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4.3.4 引发剂用量的影响
        4.3.4.1 引发剂用量对共聚产物物化性质的影响
        4.3.4.2 引发剂用量对共聚型乳液絮凝剂赤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4.3.5 丙烯酸铵/丙烯酰胺反相乳液共聚反应的优化工艺条件
        4.3.6 丙烯酸铵/丙烯酰胺反相乳液共聚产物的FT-IR图谱
        4.3.7 丙烯酸铵/丙烯酰胺共聚型乳液絮凝剂的SEM图
        4.3.8 不同阴离子型乳液絮凝剂的比较
    4.4 小结
    4.5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发明专利
发表或即将发表的文章

(5)含有N-羟甲基和芳香烃基的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合成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絮凝剂概述
        1.1.1 絮凝剂的分类
        1.1.2 絮凝剂的絮凝机理
        1.1.3 絮凝效果的影响因素
        1.1.4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合成方法
    1.2 氧化铝工业概述
        1.2.1 国内铝土资源特点
        1.2.2 氧化铝生产工艺概述
        1.2.3 赤泥简介
    1.3 絮凝剂在氧化铝生产中的应用
        1.3.1 絮凝剂在氧化铝生产中的重要性
        1.3.2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5 实验方案设计
        1.5.1 絮凝剂分子结构的设计思想
        1.5.2 实验方案设计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原料中阻聚剂的去除
        2.2.2 絮凝剂M_1的制备
        2.2.3 絮凝剂M_2的制备
        2.2.4 絮凝剂M_3的制备
    2.3 絮凝剂各指标测定及计算方法
        2.3.1 絮凝剂固含量的测定
        2.3.2 絮凝剂粘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2.3.3 反应转化率的计算
        2.3.4 絮凝剂浓度的计算
        2.3.5 压缩液固比的计算
        2.3.6 平均沉降速度的计算
    2.4 絮凝剂结构表征的测定方法
        2.4.1 红外光谱的测定
        2.4.2 紫外光谱的测定
        2.4.3 絮凝剂中苯环含量的测定
        2.4.4 絮凝剂中羟甲基含量的测定
        2.4.5 絮凝剂耐热性的测定
    2.5 絮凝剂在赤泥沉降中的应用
        2.5.1 制备絮凝剂沉降溶液
        2.5.2 装料
        2.5.3 分层时间及沉降速率的测定
        2.5.4 上清液浊度的测定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3.1 M_1反应条件的研究
        3.1.1 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3.1.2 单体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3.1.3 引发剂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3.1.4 反应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3.1.5 单体配比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3.1.6 HLB值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3.1.7 油水比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3.1.8 搅拌速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3.1.9 正交实验
        3.1.10 最佳聚合工艺条件
    3.2 M_2反应条件的研究
        3.2.1 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3.2.2 单体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3.2.3 引发剂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3.2.4 反应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3.2.5 单体配比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3.2.6 HLB值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3.2.7 油水比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3.2.8 搅拌速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3.2.9 正交实验
        3.2.10 最佳聚合工艺条件
    3.3 M_3反应条件的研究
        3.3.1 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3.3.2 单体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3.3.3 引发剂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3.3.4 反应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3.3.5 单体配比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3.3.6 HLB值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3.3.7 油水比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3.3.8 搅拌速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3.3.9 正交实验
        3.3.10 最佳聚合工艺条件
    3.4 合成产物的结构表征
        3.4.1 合成产物的红外分析
        3.4.2 合成产物的紫外分析
        3.4.3 合成产物的耐热性分析
    3.5 絮凝剂在赤泥沉降中的应用
        3.5.1 絮凝剂中疏水单体含量对赤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3.5.2 絮凝剂的分子量对赤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3.5.3 M_2絮凝剂与国内外絮凝剂性能比较
        3.5.4 絮凝剂的添加量对赤泥沉降絮团形状的影响
    3.6 经济效益分析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絮凝剂在选矿拜耳法氧化铝生产中的应用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絮凝剂的种类及性质
    1.1 无机盐类絮凝剂
    1.2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1.2.1 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1.2.2 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1.3 微生物絮凝剂
    1.4 复合絮凝剂
2 絮凝剂应用的理论基础
    2.1 絮凝剂作用机理
    2.2 铝土矿矿物学性质
3 絮凝剂在选矿-拜耳法流程中的应用
    3.1 浮选精、尾矿沉降
    3.2 溶出赤泥的沉降
    3.3 洗矿尾矿沉降
4 结论

(7)氧肟酸基团含量高的改性絮凝剂制备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仪器与试剂
    1.2 聚丙烯酰胺改性氧肟酸型絮凝剂的合成与表征
        1.2.1 聚丙烯酰胺改性氧肟酸型絮凝剂的合成
        1.2.2 自制絮凝剂中氧肟酸基团、羧基和酰胺基团含量的测定
    1.3 赤泥沉降分离实验
        1.3.1 絮凝剂溶液与人工合成拜耳法赤泥的制备
        1.3.2 赤泥沉降分离实验
2 结果与讨论
    2.1 反应条件对絮凝剂产品中氧肟酸基团、羧基含量的影响
        2.1.1 反应温度的影响
        2.1.2 反应p H值的影响
        2.1.3 反应时间的影响
        2.1.4 羟胺与酰胺基团摩尔比的影响
    2.2 氧肟酸基团的表征
    2.3 赤泥沉降分离效果
        2.3.1 HPAM添加量对赤泥沉降分离效果的影响
        2.3.2 PAM,HPAM与Hx-600絮凝剂的性能对比
3 结论

(8)含甲基苯基氧肟酸类絮凝剂的合成及其对赤泥沉降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氧化铝工业概述
        1.1.1 国内铝土资源特点
        1.1.2 氧化铝生产工艺简介
        1.1.3 絮凝剂在氧化铝生产赤泥沉降工序中的应用
    1.2 絮凝剂的分类
        1.2.1 无机絮凝剂
        1.2.2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1.2.3 微生物絮凝剂
    1.3 高分子絮凝剂的絮凝机理
        1.3.1 颗粒间的碰撞
        1.3.2 电中和作用
        1.3.3 吸附作用
        1.3.4 架桥作用
    1.4 高分子絮凝剂及其氧肟酸基团的合成方法
        1.4.1 高分子絮凝剂的合成方法
        1.4.2 氧肟酸基团的合成方法
        1.4.3 氧肟酸絮凝剂合成机理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 实验方案设计
        1.6.1 实验设计的思路
        1.6.2 先聚合反应再肟化反应
        1.6.3 先肟化反应再聚合反应
        1.6.4 聚合产物结构表征
        1.6.5 沉降性能的表征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主要实验和测试仪器
    2.2 实验步骤
        2.2.1 原料处理
        2.2.2 功能单体混合溶液的制备
        2.2.3 絮凝剂M_1的制备
        2.2.4 絮凝剂M_2的制备
        2.2.5 絮凝剂M_3的制备
    2.3 絮凝剂各指标测定及计算方法
        2.3.1 絮凝剂粘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2.3.2 反应转化率的计算
        2.3.3 絮凝剂的固含的计算
        2.3.4 压缩液固比
        2.3.5 平均沉降速度的计算
    2.4 絮凝剂结构表征的测定方法
        2.4.1 红外光谱的测定
        2.4.2 紫外光谱的测定
        2.4.3 絮凝剂中苯环含量的测定
        2.4.4 氧肟酸结构的测定
        2.4.5 絮凝剂耐热性的测定
    2.5 沉降试验方法
        2.5.1 絮凝剂沉降溶液的配制
        2.5.2 装料
        2.5.3 赤泥性能测量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3.1 M_1的反应工艺条件的研究与结构表征
        3.1.1 M_1的反应工艺条件的研究
        3.1.2 M_1的结构表征
    3.2 M_2的反应工艺条件的研究与结构表征
        3.2.1 M_2的反应工艺条件的研究
        3.2.2 M_2的结构表征
    3.3 M_3的反应工艺条件的研究与结构表征
        3.3.1 M_3的反应工艺条件的研究
        3.3.2 M_3的结构表征
    3.4 三种絮凝剂在赤泥沉降中的研究
        3.4.1 絮凝剂相对分子质量对赤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3.4.2 絮凝剂中疏水单体的含量对赤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3.4.3 M_1絮凝剂疏水单体含量对沉降絮团形状的影响
        3.4.4 絮凝剂的添加量对赤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3.4.5 合成絮凝剂与工厂目前正在使用絮凝剂的性能对比
        3.4.6 经济效益分析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新型沉降槽及赤泥沉降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赤泥的沉降分离流程及原理
        1.1.1 赤泥的沉降分离流程
        1.1.2 赤泥分离的基本原理
    1.2 赤泥分离的设备
        1.2.1 单层沉降槽
        1.2.2 多层沉降槽
        1.2.3 深锥沉降槽
    1.3 课题的提出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研究方法
    2.1 实验原料
        2.1.1 赤泥及其物性分析
        2.1.2 实验试剂及制备
        2.1.3 絮凝剂溶液的配制
    2.2 实验设备及检测仪器
        2.2.1 Marlven激光粒度分析仪
        2.2.2 X射线衍射仪(XRD)
        2.2.3 恒温水浴
        2.2.4 NDJ-5S型数字式粘度计
        2.2.5 其它设备
第3章 实验设备的设计
    3.1 相似原理
    3.2 高效沉降槽尺寸的确定
    3.3 圆锥形沉降器的设计
    3.4 旋液分离沉降槽的设计
        3.4.1 旋液分离器工作原理
        3.4.2 旋液分离器尺寸的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设计方案下沉降槽内部PIV流场
    4.1 实验研究方法
        4.1.1 PIV测试技术
        4.1.2 数值模拟方法
    4.2 实验装置及测试系统
        4.2.1 实验装置
        4.2.2 PIV测试系统
    4.3 PIV测试及数值模拟
        4.3.1 PIV测试
        4.3.2 计算模型和边界条件
    4.4 流体流场PIV测试结果
        4.4.1 不同结构沉降槽内部流体流场的对比
        4.4.2 不同流量条件下1号沉降槽内部流体流场
        4.4.3 不同流量条件下2号沉降槽内部流体流场
        4.4.4 不同流量条件下3号沉降槽内部流体流场
        4.4.5 不同流量条件下4号沉降槽内部流体流场
        4.4.6 PIV测试流场与数值模拟对比
    4.5 固体沉降流场PIV测试结果
        4.5.1 不同结构沉降槽内部固体沉降流场的对比
        4.5.2 不同流量条件下1号沉降槽内部固体沉降流场
        4.5.3 不同流量条件下2号沉降槽内部固体沉降流场
        4.5.4 不同流量条件下3号沉降槽内部固体沉降流场
        4.5.5 不同流量条件下4号沉降槽内部固体沉降流场
    4.6 旋液分离沉降槽流体流场与固体沉降流场的对比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赤泥的沉降特性研究
    5.1 静态试验
        5.1.1 标液的配制与标定
        5.1.2 溶出液的配制
        5.1.3 絮凝剂溶液的配制
        5.1.4 重力沉降实验
        5.1.5 赤泥压缩性能的检测
    5.2 赤泥浆体的物理特性
    5.3 赤泥矿浆的沉降及压缩性能研究
        5.3.1 赤泥矿浆固含对矿浆沉降、压缩性能的影响
        5.3.2 赤泥矿浆粘度对矿浆沉降、压缩性能的影响
        5.3.3 絮凝剂添加量对矿浆沉降、压缩性能的影响
        5.3.4 温度对矿浆沉降、压缩性能的影响
        5.3.5 赤泥粒度对矿浆沉降、压缩性能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新型沉降槽沉降功能的研究
    6.1 沉降实验
    6.2 沉降槽的不同结构对沉降性能的影响
        6.2.1 不同结构沉降槽的自然沉降
        6.2.2 低粘度矿浆在不同结构沉降槽中的沉降
        6.2.3 高粘度矿浆在不同结构沉降槽中的沉降
    6.3 赤泥矿浆流量对沉降性能的影响
    6.4 赤泥矿浆粘度对沉降性能的影响
    6.5 不同絮凝剂添加点的影响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絮凝剂与模拟拜耳法赤泥中主要含铁物种的相互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赤泥的沉降分离与洗涤
    1.2 拜耳法赤泥浆液的物理化学性质
    1.3 影响赤泥沉降分离的因素
    1.4 赤泥沉降分离用高分子絮凝剂
        1.4.1 天然高分子絮凝剂
        1.4.2 聚丙烯酸类絮凝剂
        1.4.3 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
        1.4.4 含其它官能团的合成絮凝剂
    1.5 高分子絮凝剂的作用机理
    1.6 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
    1.7 铝土矿中含铁矿物在高压溶出过程中的行为
    1.8 氧肟酸概述
        1.8.1 氧肟酸类絮凝剂应用
        1.8.2 氧肟酸类絮凝剂优点
        1.8.3 由聚丙烯酸或聚丙烯酰胺改性合成氧肟酸类絮凝剂
    1.9 本课题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9.1 课题意义
        1.9.2 研究内容
2 絮凝剂对人工合成的赤铁矿或针铁矿悬浮液的絮凝作用
    2.1 引言
    2.2 实验
        2.2.1 原料与试剂
        2.2.2 拜耳法溶出制备赤铁矿或针铁矿悬浮液
        2.2.3 赤铁矿或针铁矿悬浮液絮凝实验
        2.2.4 吸附机理研究
    2.3 自制含氧肟酸基团絮凝剂(HPAA)对人工合成的赤铁矿或针铁矿悬浮液的絮凝作用
        2.3.1 含氧肟酸基团絮凝剂(HPAA)对赤铁矿或针铁矿悬浮液的絮凝效果
        2.3.2 吸附机理研究
    2.4 自制含氧肟酸基团絮凝剂(HPAA)和商品聚丙烯酸钠(PAAS)对人工合成的针铁矿悬浮液的絮凝作用
        2.4.1 含氧肟酸基团絮凝剂(HPAA)和聚丙烯酸钠(PAAS)对针铁矿悬浮液的絮凝效果
        2.4.2 吸附机理研究
    2.5 本章小结
3 絮凝剂对人工配制的高硅高铁铝土矿模拟拜耳法溶出赤泥的沉降分离效果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2 高硅高铁铝土矿的模拟拜耳法溶出
        3.2.3 高硅高铁铝土矿拜耳法溶出效果的检测与赤泥的分析测定
        3.2.4 赤泥的沉降实验
    3.3 高硅高铁铝土矿的溶出效果
    3.4 HPAA对赤泥的沉降分离效果
    3.5 PAAS对赤泥的沉降分离效果
    3.6 Hx-600对赤泥的沉降分离效果
    3.7 HCPAM对赤泥的沉降分离效果
    3.8 本章小节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四、新型高分子絮凝剂在赤泥沉降中的应用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絮凝沉降和光催化降解污水处理剂的合成和联合应用研究[D]. 刘茜. 扬州大学, 2019(02)
  • [2]赤泥烟气脱碱及其产物应用研究[D]. 王新珂.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7)
  • [3]赤泥沉降用新型氧肟酸絮凝剂的合成与应用[J]. 梁高杰,陈文汨,范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 [4]阴离子型高分子乳液絮凝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刘竹青. 扬州大学, 2016(02)
  • [5]含有N-羟甲基和芳香烃基的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合成与应用[D]. 戚定定. 东北大学, 2015(12)
  • [6]絮凝剂在选矿拜耳法氧化铝生产中的应用综述[J]. 陈湘清,姚国新,熊道陵,郑慧慧,陈金洲,杨金鑫,李素敏. 轻金属, 2014(10)
  • [7]氧肟酸基团含量高的改性絮凝剂制备及应用[J]. 陈湘攀,胡慧萍,刘锦伟,王梦,陈启元. 广州化工, 2014(14)
  • [8]含甲基苯基氧肟酸类絮凝剂的合成及其对赤泥沉降性能的研究[D]. 赵美娇. 东北大学, 2014(08)
  • [9]新型沉降槽及赤泥沉降性能的研究[D]. 王颖. 东北大学, 2014(05)
  • [10]絮凝剂与模拟拜耳法赤泥中主要含铁物种的相互作用[D]. 陈湘攀. 中南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新型高分子絮凝剂在赤泥沉降中的应用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