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U型渠防渗节水技术在灌区渠系配套中的推广应用

装配式混凝土U型渠防渗节水技术在灌区渠系配套中的推广应用

一、预制砼U形渠防渗节水技术在灌区渠系配套中的推广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楼豫红[1](2014)在《区域节水灌溉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以四川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大力推进节水灌溉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矛盾的战略选择,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一个区域节水灌溉发展水平的准确评价,是正确认识本地区节水灌溉发展水平、进一步科学规划与建设,更好地推动本区域节水灌溉发展的基础,也是缓解本区域用水紧张局面、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和保障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对于推动区域节水灌溉沿着科学的轨道发展,保证区域水安全、粮食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省是我国粮食生产大省,本文在详细调查2010年四川省不同区域节水灌溉发展实际情况基础上,结合四川省区域节水灌溉发展的影响因素,取得了以下主要结论:(1)针对四川省节水灌溉发展的影响因素,选取33项指标,建立了区域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降维,筛选出14项综合评价指标,建立了区域节水灌溉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基于逼近理想解评价法(TOPSIS)、可变模糊评价法(VFT)和集对评价法(SPA)的区域节水灌溉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四川省节水灌溉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处于“较差”水平,各地区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未来发展潜力较大。(2)3种评价模型对四川省的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的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均真实反映了实际情况。TOPSIS模型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最为一致;SPA模型计算简便,但对不同区域处在同一等级时其评价结果无法准确反映节水水平的差异性;VFT模型相对于前两种模型评价结果略偏向好的方面。(3)3种评价模型均可应用于四川省区域节水灌溉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且均准确了反映四川省区域节水灌溉的整体发展水平。TOPSIS模型评价结果最为准确,VFT模型次之,SPA模型相对较差。TOPSIS模型可以推广应用于不同区域节水灌溉发展水平综合评价。(4)未来四川省不同节水灌溉区域的发展重点为:盆地腹部区在充分利用当地径流的前提下,从盆周山区调水,抓好大中型灌区与水源工程新建,对已成大中型灌区实施渠道防渗及田间工程配套,并努力推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盆周山区重点抓好田间工程配套、已成渠道防渗及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发展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加快新建灌区建设步伐;攀西山地区应加快各类灌区节水改造与水源工程整治,做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西部高山高原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快牧区水利建设力度,抓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并推广管道输水灌溉与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田军[2](2013)在《大同市节水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究》文中指出大同是一个资源型城市,水资源先天不足,而农业灌溉又是第一用水大户,.占大同市用水总量的70%以上。水资源的短缺给全市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发展节水农业不仅是解决大同供水危机的首要途径,而且是实现大同市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必要步骤。这对于保障全市粮食生产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地论述了大同现阶段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矛盾,提出了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是大同市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祝雪梅[3](2012)在《青州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资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分布在田间地头,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当前,由于公共财政投入不足、融资方式单一等原因,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普遍面临着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更新改造滞后等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探求多元化且行之有效的农田水利投资模式,解决小型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的难题,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本文以公共产品理论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理论为基础,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山东省青州市为样本,深入分析当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提出了完善新形势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新思路。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导论,主要包括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内容。第二章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资的相关公共物品理论、公共财政理论、外部性等理论分析,为本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为青州市小型农田水利投资现状分析,主要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了小型农田水利投资存在的问题和成因。第四章是国内外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的经验借鉴,得出对推动青州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的有益启示。第五章是青州市小农水重点县投资方案分析,介绍了青州市在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第六章提出了完善青州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新思路,一是要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机制,形成小型农田水利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是要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机制,坚持把公共财政投资作为农田水利的建设投入最主要渠道,实现投入主体多元化;合理划分中央和省以及市县四级主体事权,实现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的多层次;形成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实现多渠道筹集资金。

郑利民,李信,黄福贵,姚宛艳[4](2010)在《黄河高扬程提水灌区节水改造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黄河高扬程提水灌区为改善沿黄高塬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分析了提水灌区面临艰难困境与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节水改造模式为提水灌区带来了机遇,通过配套改造,将节能更新、渠道防渗、田间工程节水改造、节水农艺技术与节水管理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实现渠系配套,改善运行工况,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缓解用水矛盾。

马泽朝[5](2009)在《宁夏黄河引水灌区灌溉技术及效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母亲河,她养育了中华儿女,缔造了华夏文明。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位于黄河母亲怀抱的宁夏平原,干旱少水却成了长期困扰这一地区人民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修建一定的水利工程,实现引黄灌溉势在必行。本文研究的是宁夏黄河引水灌区,通过研究国内外渠系防渗措施,对灌区渠系采用先进的砌护方式和土工膜应用技术,把水安全有效的引入到灌区。利用喷灌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膜灌技术等灌溉技术达到了节水灌溉的目的,使水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与此同时,合理的灌溉有效的预防和制止了土壤盐渍化进程。最后,本文又对该工程带来的效益进行了分析评价,充分肯定了它不仅是一项巨大的水利工程,也是具有伟大现实意义的扶贫致富项目,它大大改善了宁夏南部山区的落后面貌,在经济、环境、社会及人文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总之,本文对宁夏黄河引水灌溉工程从施工建设到效益评价作了全程的分析研究,为以后工程的开发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依据。文中的试验结论及技术路线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使用价值。

李刚军[6](2009)在《宁夏水资源高效利用及水权分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趋严重,如何通过各种节水措施的综合应用来实现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宁夏引黄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及水权分配研究是依据宁夏引黄灌区水资源现状,对宁夏引黄灌区主要作物节水灌溉技术、渠道防渗技术、水价形成机制等农业、工程及管理节水措施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引黄灌区的初始水权分配模型、提出了水权分配方案,目的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与合理配置区域水资源。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不同地区典型的作物灌溉试验研究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给出了宁夏主要地区春小麦、麦套玉米、玉米等主要旱作物的节水灌溉制度,为宁夏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技术依据。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在扬黄灌区玉米实行有限灌溉技术,水分生产效率高于引黄灌区。(2)通过对不同材料和不同衬砌型式渠道防渗、防冻和经济分析,得出了适合宁夏地区的干、.支、斗农渠的10种典型的节水工程模式,并给出了详细的技术经济指标,为未来不同的规划水平年选择合适的衬砌型式提供了技术支撑。(3)依据现行水价政策,实行农业供水成本定价的水价形成机制,在充分考虑农民支付能力并结合宁夏农业供、用水基本特点的前提下,逐步将农业用水价格提高到与供水成本相适应的水平。采用分配系数法分析测算的2010年自流灌区供水水价分别为:农业种植6.37分/m3,水产养殖业6.8分/m。,高耗水经济作物6.59分/m3;扬水灌区供水水价分别为:固海22.77分/m3,盐环定27.26分/m3,红寺堡22.52分/m3,固海扩灌22.77分/m3,可作为宁夏农业水价调整的技术依据,以实现通过水价作为杠杆来促进节水和水资源合理配置。(4)以宁夏的5个地级市为基本单元,建立了AHP法与TOPSIS法相结合的水权初始分配模型,确定了符合宁夏引黄灌区实际的初始水权分配指标体系,构建了指标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并利用MATLAB编程对宁夏引黄灌区的水权初始分配比例进行计算。求得宁夏五个地级市初始水权配置比例M1、M2、M3、M4、M5分别为0.387、0.2175、0.2433、0.1521、0.1341,据此对黄河干流耗水指标37亿m3进行了分配,其结果与现状基本吻合,方法可行。关于县级初始水权再分配(即水权的空间配置),仍采用AHP和TOPSIS法相结合的方法,在地级市内建立空间水权配置模型,将宁夏引黄灌区总引黄初始耗水权37亿m3及相应的引水权逐级分配到各个县,得出宁夏14个县多年平均、来水频率分别为75%和95%条件下的耗水权、引水权空间分配方案。本文还对初始水权在各行业之间的分配(行业配置)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韩俊丽[7](2006)在《东明县东夏营小型灌区节水改造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东明县是我省黄河入鲁第一县,东夏营节水灌溉项目区是东明县重点的农产品基地,其节水灌溉的实施状况直接影响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及下游各灌区的引黄水配送。 目前该灌区内渠系框架已基本形成,但现有的各级渠道多是土渠,由于当地土质以沙壤土为主,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渠道坍塌、漏水情况相当严重。加之项目区内建筑物配套程度差、设施落后,直接影响着灌溉效益的发挥,致使农业生产长期处于徘徊局面,整体产量不高。为缓解该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必须尽早实施节水改造工程。 项目区内可利用的水资源有地表水、地下水、引黄水。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预测及水源条件,本文深入细致地分析了该地区的供需水资源平衡,目前,由于水源不足,节水措施不力等各种因素,项目区缺水349.5万立方米。 在充分调查灌区的工程现状及灌区内经济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灌区节水治理规划,首先对灌区的重要引水建筑,夏营扬水站进行改建、翻修,恢复其提水、引水能力。其次对区内北部7800亩提水灌区的全部渠道进行防渗改造,同时改造各类配套建筑物共计83座,(包括渡槽,倒虹吸管、生产桥等)。南部1200亩宜井地块打井灌溉。这样,既提高了灌溉水利用效率,节约水资源,又减轻了引水泵站的工作负荷,有利于灌区灌溉工程的长期维护。工程建设运行后,2010年、2015年,年需引水量仅为280万立方米,且少有余水,供需基本平衡,改建后的扬水站完全能满足引水需要。 在渠系规划设计中,考虑旱、涝、碱综合治理,沟渠路村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在现有工程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调整、改建。渠系布置采用灌排独立,全部做到能灌能排,排灌并重。力求更加科学合理的调配水资源。防渗设计工程中综合对比多种防渗方案,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选择。在渠道断面设计中利用电子表格进行试算求出最优断面,并根据实际施工需要确定渠道

张建国[8](2005)在《山西农业节水模式研究》文中指出山西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水资源(依据人均、公顷均水资源量)排序中列第29位,是严重的缺水省份。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人口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工业用水、城市生活用水和生态建设用水将会有大幅度增加,山西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解决山西缺水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节水。农业是用水大户,农业节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山西农业节水模式,推广先进的节水技术对于实现山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同时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有重要促进作用。 本文采用系统综合分析、定性、定量分析与归纳演绎提炼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外农业节水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对山西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评价,对山西农业节水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接着以农业节水基础理论为指导,在深入分析山西农业节水潜力和模式技术体系的结构与功能基础上,结合各区域的具体情况,将现有农业节水技术进行优化组装、集成配套,构建了四种节水模式,并提出了各模式实施配套技术。主要结论如下: 1.按1998~2000年3年全省平均灌溉引水量42.89亿m3这一供水水平分析,预测到2010、2020、2030年,通过采取渠道防渗、田间工程建设、先进节水技术和农业节水等措施,山西相应年节约水量分别可达9.18亿m3、13.30亿m3、16.92亿m3。这对于保持二十一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农业节水模式是一种动态模式,随生产发展和水资源变化而改变。选择农业节水模式必须遵循适地性、效益性、持续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3.农业节水模式的技术体系一般由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程节水技术、农作节水技术和管理节水技术等四个子系统组成,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侧重点。 4.根据山西地形地貌特点、水资源条件、灌溉设施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种植结构等情况,构建了四种农业节水模式,即自流灌区与泵站灌区节水改造农业节水模式,缺水井灌区有限灌溉农业节水模式,山丘区旱作农业节水模式和城市郊区高新农业节水模式。

李成军[9](2005)在《潍坊市农业节水的战略研究》文中认为潍坊市是全国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全市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29.4亿m3,人均、亩均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6和1/5。潍坊又是农业大市,农业用水占全市用水量的85%,全市灌溉水利用系数在0.5左右,农业节水潜力巨大。因此,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持全市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潍坊市面临的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本文主要研究潍坊市农业节水的战略对策和措施。首先,对潍坊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节水农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潍坊市现有水资源量将难以保证全市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因此,开展农业节水势在必行。其次,在研究作物用水定额及农业综合单位灌溉用水量的基础上,预测出2010年、2020年、2030年保证率75%下农业节水量分别为7.47亿m3、13.01亿m3和17.53亿m3。再次,系统论证了潍坊市农业节水战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目标,提出了农业节水的战略对策和措施,即:科学制定全市农业节水规划,尽快建立符合潍坊实际的农业节水体系,因地制宜地确定不同类型区的农业节水模式,根据不同的灌溉对象选择适宜的节水方式,突出重点,以大工程带动农业节水的大发展。再其次,提出了水资源在农业与非农业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类型耕地之间、作物之间和作物生育阶段之间的配置原则和思路,并建立了水资源以供定需地区作物之间的优化配置模型,为提高配水经济效果提供了依据。最后,根据文章前面所提出的农业节水的总体战略,对其促进和保障措施进行了探讨。

夏建国[10](2005)在《四川农业水资源评价及优化配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农业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将会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到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和配套措施,才能使区域农业经济得到更好的持续发展。目前国内外对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在灌区的研究较为完善、系统,但对大区域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仍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方法。为此,本研究拟从宏观角度出发,对四川农业水资源利用过程存在的问题: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缺少大型骨干调蓄工程;农业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溉工程老化失修;农业水环境日益恶化;水资源“农转非”趋势日趋明显;农业水资源分割管理,难以更好发挥综合效益等,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以期为区域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系统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为解决四川农业水资源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本研究通过专家咨询和典型调查,分别构建了四川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和节水农业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对四川农业水资源状况进行了评价,并针对农业水资源短缺问题,运用用水定额法、回归分析和灰色系统模型对2010和2020年农业需水量进行了预测,从大系统分解协调理论和水权制度角度探讨了农业水资源的分配,提出相应的配置模式,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以2003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为基础,计算出了四川农业水资源量。全省农业水资源量为4005.36亿m3,其中土壤水资源量为1457.79亿m3,占全省农业水资源的35.80%,各类农业用地和各市州之间土壤水资源量差别较大。2003年全省包括土壤水资源量在内的农业耗水总量为1584.57亿m3,由土壤提供的非重力水资源占其92.00%,表明土壤水资源也是农业用水的供给者,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必须高度重视土壤水资源对农业的贡献。 (2)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出发,建立了四川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1个目标层、4个准则层、17项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分别对四川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了评价,并分别按准则层和目标层探讨了四川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四川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隶属度为0.3210,总体上处于较低可持续利

二、预制砼U形渠防渗节水技术在灌区渠系配套中的推广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预制砼U形渠防渗节水技术在灌区渠系配套中的推广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区域节水灌溉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以四川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节水灌溉发展历程
    1.3 区域节水评价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本文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第二章 评价指标与方法
    2.1 节水灌溉及其发展水平的内涵
    2.2 影响节水灌溉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
    2.3 节水灌溉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4 区域节水灌溉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2.5 逼近理想解评价方法
    2.6 可变模糊评价方法
    2.7 集对分析
    2.8 主成分分析法
    2.9 均值标准差分级法
    2.10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区域工程节水评价
    3.1 评价区域概况及节水工程现状
    3.2 区域工程节水评价体系的构建
    3.3 四川省工程节水逼近理想解评价
    3.4 四川省工程节水可变模糊评价
    3.5 四川省工程节水集对评价
    3.6 结果分析
    3.7 小结及讨论
第四章 区域农艺节水评价
    4.1 农艺节水技术
    4.2 四川省农艺节水技术应用及指标体系构建
    4.3 四川省农艺节水逼近理想解评价
    4.4 四川省农艺节水可变模糊评价
    4.5 四川省农艺节水集对评价
    4.6 结果分析
    4.7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区域灌溉管理节水评价
    5.1 我国灌溉管理现状与改革
    5.2 灌溉管理节水的主要内容及存在问题
    5.3 四川省灌溉管理发展评价指标分析
    5.4 灌溉管理节水逼近理想解评价
    5.5 灌溉管理节水可变模糊评价
    5.6 灌溉管理节水集对评价
    5.7 评价结果分析
    5.8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区域节水灌溉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
    6.1 区域节水灌溉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6.2 区域节水灌溉发展水平主成分提取及权重
    6.3 区域节水灌溉发展水平的逼近理想解评价模型构建
    6.4 区域节水灌溉发展水平的模糊可变评价模型构建
    6.5 区域节水灌溉发展水平集对评价模型构建
    6.6 区域节水灌溉发展水平评价结果分析
    6.7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四川省区域节水灌溉发展对策
    7.1 节水灌溉发展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7.2 四川省区域未来节水灌溉发展对策
    7.3 保障措施
    7.4 小结与讨论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8.1 主要结论
    8.2 论文的创新点
    8.3 论文的不足之处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大同市节水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大同节水农业的发展历程及成就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大同市节水农业发展现状及必要性分析
    2.1 大同市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河流水系
        2.1.4 水文地质条件
        2.1.5 降水
        2.1.6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2 大同市节水农业发展现状
        2.2.1 水资源状况
        2.2.2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2.2.3 全市总灌溉面积、高效节水面积普查
        2.2.4 全市现有灌区普查
        2.2.5 大同市目前普遍推广的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技术
    2.3 大同市发展节水农业的必要性
3 大同市发展节水农业的优势条件和限制因素分析
    3.1 优势条件
    3.2 限制因素
    3.3 大同市节水农业发展规划
        3.3.1 指导思想
        3.3.2 规划原则
        3.3.3 规划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3.3.4 规划布局和主要建设任务
        3.3.5 节水工程方案比较应考虑的问题
4 国外节水农业发展借鉴
    4.1 以色列模式
    4.2 法国模式
    4.3 美国模式
    4.4 印度模式
5 措施建议
    5.1 因地制宜,按各县水资源状况明确农业发展布局和规划
    5.2 立足现有农业节水灌溉设施,加强区域水资源管理,建立统一管理体系
    5.3 加强节水管理,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
    5.4 做好全市环境综合整治及水土资源防治工作
    5.5 完善水价体系,合理进行水价改革
    5.6 实施引黄入晋北干线工程,积极建立水资源调蓄工程
    5.7 加快以渠系防渗为中心的灌区工程改造与建设
    5.8 加强节水灌溉技术方面的科研
    5.9 加大田间农田水利建设力度
    5.10 建立节水农业投入的长效机制
6 结论
    6.1 水资源短缺是大同市农业发展主要的影响因素
    6.2 大同市农业节水发展水平和规模与本区域农业生产需求不适应,需要加快农业节水发展
    6.3 大同市农业节水发展建议及措施
参考文献
Abstract
附录
致谢

(3)青州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2.2 国内学者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小型农田水利相关理论分析
    2.1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相关概念
        2.1.1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基本涵义
        2.1.2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主要特点
    2.2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资的相关理论分析
        2.2.1 公共物品理论
        2.2.2 公共财政理论
        2.2.3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区域公共品属性与外部性理论
3 青州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资现状分析
    3.1 青州市农业用水情况
        3.1.1 青州市自然条件
        3.1.2 青州市水资源状况
        3.1.3 青州市农业生产现状
    3.2 青州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现状
        3.2.1 县域内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概况
        3.2.2. 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3.2.3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及成效
    3.3 青州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资历史沿革
        3.3.1 以“民办公助”为主要特征的小型农田水利投资模式
        3.3.2 以“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制度”为主要特征的小型农田水利投资模式
        3.3.3 以“一事一议”为主要特征小型农田水利投资模式
    3.4 青州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资面临的主要问题
        3.4.1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总量不足
        3.4.2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机制不够合理
        3.4.3 社会参与明显不足
    3.5 青州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资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3.5.1 取消“两工”制度抽掉了农村基础设施筹资筹劳的基础
        3.5.2 “一事一议”制度带来高额交易成本
        3.5.3 农民之间合作难导致资源动员面临挑战
        3.5.4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资风险大带来民间资金缺乏投资激励
4 国内外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资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4.1 市场化的小型农田水利投资模式分析
        4.1.1 BOT 投资模式
        4.1.2 PPP 投资模式
        4.1.3 TOT 投资模式
        4.1.4 PFI 融资模式
    4.2 国外小型农田水利投资模式分析
        4.2.1 美国、日本小型农田水利投资模式分析
        4.2.2 国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给中国的启示
    4.3 国内小型农田水利投资模式分析
        4.3.1 费县的农户自主供给模式分析
        4.3.2 肥城的农户合作供给模式分析
        4.3.3 莱州市朱桥镇多元主体合作供给模式分析
        4.3.4 国内小型农田水利投资模式比较与启示
5 青州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方案分析
    5.1 青州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资估算
        5.1.1 编制依据
        5.1.2 各类主要建设内容和主要工程量
        5.1.3 各类主要建设内容投资估算
    5.2 青州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总体资金筹措方案
        5.2.1 资金筹措方案
        5.2.2 资金筹措能力分析
    5.3 青州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
        5.3.1 经济效益分析
        5.3.2 社会效益分析
        5.3.3 生态及环境效益分析
    5.4 青州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工程管护机制
        5.4.1 工程建设管理机制
        5.4.2 工程运行管护机制
6 完善青州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资建设的对策研究
    6.1 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机制
        6.1.1 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统筹作用
        6.1.2 创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机制
    6.2 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政策
        6.2.1 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
        6.2.2 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资金整合机制
        6.2.3 引导农民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6.2.4 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小农水的支持力度
    6.3 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资保障措施
        6.3.1 组织保障
        6.3.2 政策保障
        6.3.3 技术保障
        6.3.4 机制保障
7 主要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农业推广硕士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4)黄河高扬程提水灌区节水改造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提灌工程在黄土高原农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2 黄河高扬程提水灌区特点
3 灌高扬程提水灌区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1) 设备设施严重老化, 安全生产隐患大。
    (2) 工程不配套, 效益发挥差。
    (3) 供水成本高。
    (4) 种植结构不合理。
    (5) 灌区管理体制僵化, 自我发展能力差。
    (6) 计量设施不够完善。
    (7) 灌区信息化建设水平低。
4 黄河高扬程提水灌区节水改造成效分析
    (1) 改善灌区的基础设施。
    (2) 灌区工程配套积累了经验。
    (3) 产生了显着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5 提水灌区节水改造的主要措施分析
    (1) 以续建配套项目建设为平台, 进行骨干工程改造。
    (2) 骨干干支渠道防渗改造。
    (3) 灌区土地平整, 规格沟畦。
    (4) 合理运用农艺节水措施。
    (5) 推进灌区水价改革。
    (6) 加强科学管理, 健全灌区管理体制。
    (7) 加强灌区用水信息管理。
    (8) 发挥农民在灌溉管理中的作用。
6 黄河高扬程提水灌区节水改造模式分析
    (1) 泵站节能更新改造。
    (2) 输水工程改造。
    (3) 田间节水工程改造。
    (4) 计划用水, 制定科学的灌溉定额。
    (5) 合理运用农艺节水措施。
    (6) 加强灌区内部管理。
    (7) 灌区信息化建设。
7 结 语

(5)宁夏黄河引水灌区灌溉技术及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综述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灌区灌溉技术前沿发展与研究现状
        1.2.1 国外灌区灌溉技术前沿发展
        1.2.2 国内灌区灌溉技术前沿发展
    1.3 研究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技术难点及创新点
    1.6 论文结构
2 宁夏黄河引水灌区灌溉技术及存在问题分析
    2.1 灌溉技术概论
        2.1.1 国内外引调水发展
        2.1.2 高扬程梯级提水灌溉工程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2.1.3 扬黄灌区灌溉方式选择
    2.2 灌区和灌区田间配套
        2.2.1 灌区基本概况
        2.2.1.1 灌区地理位置
        2.2.2.2 灌区自然条件
        2.2.2 灌区土壤
        2.2.3 灌区田间配套
        2.2.3.1 引黄灌区综述
        2.2.3.2 红寺堡灌区
        2.2.3.3 固海扩灌灌区
    2.3 灌溉制度及灌溉用水量
        2.3.1 红寺堡灌区
        2.3.2 固海扩灌灌区
    2.4 本章小结
3 宁夏黄河引水灌区盐渍化问题及解决对策
    3.1 土壤盐渍化的成因分析
        3.1.1 气候因素
        3.1.2 土壤质地及结构
        3.1.3 水文地质因素
        3.1.4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1.5 微地貌因素
    3.2 土壤盐渍化的现状评价
        3.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2.2 灌区盐渍化类型及发展趋势
        3.2.3 具体的试验研究分析
    3.3 土壤盐渍化的防治策略
        3.3.1 土壤盐化防治的基本策略
        3.3.2 土壤盐化防治的基本措施
        3.3.3 土壤盐化防治的初步成效
    3.4 本章小结
4 宁夏黄河引水灌区渠系防渗技术及土工膜应用
    4.1 国内外渠系防渗技术发展
        4.1.1 国外技术发展
        4.1.2 国内技术发展
    4.2 灌区渠道基本情况
        4.2.1 基本情况
        4.2.1.1 地理环境
        4.2.1.2 渠道工程概况
        4.2.2 研究现状及目的
        4.2.2.1 渠道衬砌研究现状
        4.2.2.2 宁夏灌区砌护形式对比
        4.2.2.3 研究背景及目的
        4.2.3 渠道砌护现状
        4.2.3.1 自流灌区渠道
        4.2.3.2 扬水灌区渠道
    4.3 水源工程渠道砌护方案研究
        4.3.1 七星渠扩整工程
        4.3.1.1 渠道断面形式
        4.3.1.2 砌护现状
        4.3.1.3 砌护设计
        4.3.1.4 砌护方式选用
        4.3.1.5 砌护效果
        4.3.2 高干渠扩整工程
        4.3.2.1 渠道断面形式
        4.3.2.2 砌护现状
        4.3.2.3 砌护设计
        4.3.2.4 砌护方式选用
        4.3.2.5 砌护效果
    4.4 扬水工程渠道砌护方案研究
        4.4.1 骨干渠道
        4.4.1.1 已建扬水工程渠道砌护经验
        4.4.1.2 砌护设计
        4.4.2 田间渠道
        4.4.2.1 渠道断面形式
        4.4.2.2 砌护设计
        4.4.3 砌护效果
        4.4.3.1 渠道断面设计
        4.4.3.2 防渗效果
        4.4.3.3 砌护方式选用
    4.5 本章小结
5 宁夏黄河引水灌区节水技术及措施研究
    5.1 灌区渠系节水技术研究
        5.1.1 渠系所在地理环境
        5.1.1.1 地形地貌
        5.1.1.2 气象、水文
        5.1.1.3 灌区土壤
        5.1.2 渠系合理布置
        5.1.2.1 水源工程
        5.1.2.2 渠系布置方式
        5.1.3 渠系防渗技术
        5.1.3.1 研究现状及目的
        5.1.3.2 渠系砌护防渗技术应用
    5.2 灌区节水灌溉措施研究
        5.2.1 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发展
        5.2.2 几种重要的节水灌溉措施
        5.2.3 灌区节水灌溉
        5.2.3.1 灌溉方式选择
        5.2.3.2 节水灌溉措施
    5.3 灌区节水农业发展
        5.3.1 节水农业思路
        5.3.2 节水农业目标
        5.3.3 节水农业的模式
        5.3.4 节水灌溉的规模
        5.3.5 节水灌溉实际实施
        5.3.6 节水灌溉的实施意见
    5.4 本章小结
6 宁夏黄河引水灌区效益分析及评价
    6.1 经济效益评价
        6.1.1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
        6.1.2 费用计算
        6.1.3 经济效益
        6.1.4 综合评价
    6.2 环境效益评价
        6.2.1 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的估测分析
        6.2.2 项目建成后环境效益评价
        6.2.2.1 局部气候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6.2.2.2 土壤环境的影响
        6.2.2.3 移民人群健康的影响
    6.3 社会效益评价
        6.3.1 项目区社会环境
        6.3.2 工程社会效益评价
        6.3.3 社会综合评价
    6.4 人文效益评价
        6.4.1 生存条件改善
        6.4.2 人文素质提高
        6.4.3 道德修养加强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6)宁夏水资源高效利用及水权分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1.3.1 作物节水灌溉制度研究现状
        1.3.2 工程节水机理及模式研究现状
        1.3.3 宁夏水价形成机制研究现状
        1.3.4 宁夏引黄灌区水权分配研究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宁夏水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宁夏水资源状况
        2.1.1 主要水文气象要素
        2.1.2 宁夏水资源量
        2.1.3 黄河宁夏段水资源状况
    2.2 引黄灌区水资源现状
        2.2.1 引黄灌区水资源状况
        2.2.2 引黄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3 井渠结合灌区
    2.4 引黄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3 宁夏引黄灌区主要农作物节水灌溉制度研究
    3.1 贺兰山东麓淡灰钙土地区春小麦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3.1.1 试验区基本情况
        3.1.2 试验处理设计与试验小区布置
        3.1.3 田间耕作管理情况
        3.1.4 试验观测
        3.1.5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6 试验结论
    3.2 青铜峡灌区小麦套种玉米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3.2.1 试验区基本情况
        3.2.2 试验处理设计
    3.3 宁夏灌区旱作物相关研究成果
        3.3.1 春小麦适宜灌溉制度
        3.3.2 麦套玉米适宜灌溉制度
        3.3.3 单种玉米适宜灌溉制度
    3.4 有限灌溉技术优势初探
        3.4.1 红寺堡灌区玉米有限灌溉技术试验结果
        3.4.2 贺兰山东麓淡灰钙土地区玉米灌溉制度试验结果
        3.4.3 有限灌溉技术优势初探
    3.5 本章小结
4 灌区工程节水机理及模式研究
    4.1 宁夏灌区干渠现状
        4.1.1 衬砌型式
        4.1.2 衬砌现状
        4.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4.2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4.2.1 研究目的
        4.2.2 主要研究内容
    4.3 试验方案设计
        4.3.1 试验段基本情况
        4.3.2 试验方案设计
    4.4 渠道衬砌技术研究
        4.4.1 不同材料防渗衬砌渠道水利用系数
        4.4.2 不同衬砌型式的防渗效果
    4.5 衬砌渠道防冻胀技术研究
        4.5.1 衬砌渠道防冻胀试验研究
        4.5.2 防冻胀效果评价
    4.6 经济效益分析
        4.6.1 工程造价分析比较
        4.6.2 技术经济分析
    4.7 宁夏灌区工程节水模式研究成果
        4.7.1 节水工程基本模式
        4.7.2 节水工程技术要求
        4.7.3 节水工程经济技术指标
    4.8 本章小结
5.灌区水价形成机制研究
    5.1 宁夏引黄灌区供水水价历程及存在的问题
        5.1.1 引黄灌区农业水价回顾
        5.1.2 现行水价
        5.1.3 国内同类灌区水价状况
        5.1.4 现状水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5.2 供水成本费用测算
        5.2.1 自流灌区
        5.2.2 扬水灌区
        5.2.3 井渠结合灌区
        5.2.4 沟道工程
        5.2.5 灌区供水成本分析
    5.3 供水价格研究
        5.3.1 灌区用水户水费承受能力研究
        5.3.2 灌区供水户良性运行所需成本分析
        5.3.3 供水价格测算
    5.4 灌区供水价格制定
        5.4.1 水价制定原则
        5.4.2 农业供水水价制定方法
        5.4.3 水价制定
    5.5 小结
6 宁夏水权分配及应用研究
    6.1 水权分配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6.1.1 水权初始分配模型的构建
        6.1.2 "AHP+TOPSIS"模型在区域初始水权分配中的应用
        6.1.3 结果分析
    6.2 宁夏水权空间配置研究
        6.2.1 引黄灌区各县水权空间配置模型
        6.2.2 宁夏引黄自流灌区水权空间配置方案
        6.2.3 宁夏扬黄灌区水权空间配置方案
        6.2.4 水权空间配置结果分析
        6.2.5 不同来水频率下的县级单元水权空间配置
    6.3 宁夏水权行业配置初探
        6.3.1 行业现状水平年水量配置方案
        6.3.2 行业规划水平年水量配置预测
        6.3.3 水权行业配置影响指标体系探讨
    6.4 本章小结
7 实证应用
    7.1 水权分配在水量调度中的应用
        7.1.1 2003年旱情紧急情况下的宁夏引黄灌区水量调度方案
        7.1.2 2006年正常来水年份下的宁夏引黄灌区水量调度分配方案
        7.1.3 2007年一般干旱年份下的宁夏引黄灌区水量调度分配方案
        7.1.4 结论
    7.2 宁夏水权转换
        7.2.1 水权转换的目的意义
        7.2.2 水权转换的可行性
        7.2.3 水权转换的原则
        7.2.4 水权转换的价格
        7.2.5 水权转换的工程措施
        7.2.6 水权转换的效果
        7.2.7 结论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东明县东夏营小型灌区节水改造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灌区节水改造的根本任务
    1.3 灌区节水的潜力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灌区节水改造方案综述
    2.1 工程措施
    2.2 管理措施
    2.3 其它措施
    2.4 灌区节水改造的原则
第三章 东夏营节水灌溉项目区基本情况
    3.1 灌区概况
    3.2 自然地理概况
    3.3 社会、经济概况
    3.4 工程现状
    3.5 灌区节水改造缘由
第四章 水资源供需分析
    4.1 项目区水源条件分析
    4.2 水资源平衡分析
第五章 东夏营灌区节水改造方案
    5.1 工程规划
    5.2 渠首工程
    5.3 渠系节水改造工程
    5.4 排水工程
    5.5 机井工程
    5.6 渠系配套建筑物工程
    5.7 测水量水设施
    5.8 运行管理及机制改革
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及经济效益分析
    6.1 环境影响评价
    6.2 经济分析与评价
第七章 结语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山西农业节水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农业节水研究进展
        1.3.2 国外农业节水现状与发展趋势
        1.3.3 我国农业节水现状与发展趋势
    1.4 研究技术方案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山西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2.1 自然地理和灌溉工程概况
        2.1.1 自然地理
        2.1.2 灌溉工程发展概况
    2.2 水资源总量
    2.3 水资源特点
        2.3.1 水资源总量匮乏,人均、公顷均占有量低下
        2.3.2 降水年内、年际变化丰枯悬殊,且连续干旱
        2.3.3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2.3.4 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
    2.4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2.4.1 重点经济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
        2.4.2 地下水超采严重,水资源遭到破坏
        2.4.3 水质污染严重,水环境进一步恶化
        2.4.4 用水效率低下,水资源浪费严重
    2.5 农业用水概况
第三章 山西农业节水潜力分析
    3.1 山西农业节水的重大战略意义
        3.1.1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1.2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
        3.1.3 二十一世纪粮食安全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3.1.4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需要
        3.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3.2 山西农业节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3.2.1 山西农业节水现状
        3.2.2 山西农业节水存在主要问题
    3.3 山西农业节水潜力分析
        3.3.1 农业节水的理论基础
        3.3.2 二十一世纪初山西农业节水目标
        3.3.3 山西农业节水潜力分析
第四章 山西农业节水模式探讨
    4.1 农业节水模式的概念、意义与选择原则
        4.1.1 农业节水模式的概念、意义
        4.1.2 农业节水模式的选择原则
    4.2 山西农业节水模式的结构与功能
        4.2.1 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子系统
        4.2.2 工程节水技术子系统
        4.2.3 农作节水技术子系统
        4.2.4 管理节水技术子系统
    4.3 山西农业节水模式分析
        4.3.1 自流灌区与泵站灌区节水改造农业节水模式
        4.3.2 缺水井灌区有限灌溉农业节水模式
        4.3.3 山丘区旱作农业节水模式
        4.3.4 城市郊区高新农业节水模式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潍坊市农业节水的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对农业节水的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潍坊市农业节水现状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
        2.1.2 地形、地貌
        2.1.3 水文气象
        2.1.4 水系
        2.1.5 社会经济
    2.2 水资源及其特点
        2.2.1 全市水资源概况
        2.2.2 水资源特点
    2.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3.1 水利工程
        2.3.2 供水量
        2.3.3 用水对象及用水量
        2.3.4 现状年用水分析
        2.3.5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4 节水农业发展情况
        2.4.1 节水灌溉的发展历程
        2.4.2 农业节水工程现状
        2.4.3 节水效果
        2.4.4 农业节水存在的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业节水潜力分析
    3.1 农业用水效率与节水水平分析
    3.2 农业节水标准的确定
        3.2.1 作物用水定额的确定
        3.2.2 农业综合单位灌溉用水量的确定
    3.3 农业节水潜力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潍坊市农业节水的总体战略
    4.1 指导思想
    4.2 基本原则
    4.3 主要任务和目标
    4.4 潍坊市农业节水的战略对策和措施
        4.4.1 科学制定全市农业节水规划
        4.4.2 尽快建立起符合潍坊实际的农业节水体系
        4.4.3 因地制宜地确定不同类型区的农业节水模式
        4.4.4 根据不同的灌溉对象选择适宜的节水方式
        4.4.5 突出重点,以大工程带动农业节水大发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潍坊市农业水资源配里及效果分析
    5.1 水资源配置思路
        5.1.1 水资源在农业与非农业之间的配置
        5.1.2 农业水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
        5.1.3 农业水资源在不同类型耕地之间的配置
        5.1.4 农业水资源在作物之间的配置
        5.1.5 农业水资源在作物生育阶段之间配置
    5.2 农业水资源配置模型
        5.2.1 响应分析
        5.2.2 解析分析
        5.2.3 优化系统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潍坊市农业节水的促进和保障措施
    6.1 建立健全农业节水的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
    6.2 用市场经济的思路建立科学的水价形成机制
    6.3 逐步建立起国家、集体、个人等多元化、多渠道投资体系
    6.4 建立政府扶持、农民参与的农业节水发展机制
    6.5 完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6.6 进一步增强全民节水意识,鼓励群众参与
    6.7 建立以刚性指标为检查考核内容的工作约束机制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四川农业水资源评价及优化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1.1.1 国际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1.1.2 中国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1.2 节水农业效益评价研究
        1.2.1 国际节水农业效益评价研究
        1.2.2 中国节水农业效益评价研究
    1.3 农业需水预测研究
        1.3.1 国际农业需水预测研究
        1.3.2 中国农业需水预测研究
    1.4 农业水资源配置研究
        1.4.1 国际农业水资源配置研究
        1.4.2 中国农业水资源配置研究
    1.5 水权理论与农业水资源配置研究
        1.5.1 国际农业水权制度与水资源配置研究
        1.5.2 中国农业水权制度与水资源配置研究
    1.6 农业水资源评价及优化配置存在的问题
        1.6.1 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1.6.2 节水农业效益评价
        1.6.3 农业需水预测
        1.6.4 农业水资源配置
        1.6.5 水权制度与农业水资源配置
第2章 绪论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1.1 四川水资源状况
        2.1.2 四川农业水资源利用的问题
        2.1.3 研究意义
    2.2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2.2.1 研究目标
        2.2.2 研究内容
    2.3 材料与方法
    2.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5 技术路线
第3章 四川农业水资源评价
    3.1 四川农业水资源的估算
        3.1.1 农业水资源估算方法
        3.1.2 四川农业水资源量
        3.1.3 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2 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3.2.1 四川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
        3.2.2 四川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评价
    3.3 小结
第4章 四川节水农业效益评价研究
    4.1 四川节水农业现状分析
        4.1.1 节水灌溉
        4.1.2 旱作农业
        4.1.3 四川节水农业的问题
    4.2 节水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4.2.1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4.2.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2.3 节水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特征值
    4.3 节水农业效益评价
        4.3.1 主成分分析
        4.3.2 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
    4.4 小结
第5章 四川农业需水预测
    5.1 农业水资源变化趋势分析
        5.1.1 灌溉面积变化趋势
        5.1.2 供用水变化趋势
        5.1.3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供水趋势分析
        5.1.4 水旱灾害变化趋势
    5.2 现状农业需水量的估算
    5.3 农业需水预测
        5.3.1 回归分析
        5.3.2 GM(1,1)灰色预测
        5.3.1 用水定额法
    5.4 小结
第6章 四川农业水资源配置研究—模型应用
    6.1 农业水资源配置模型的建立
        6.1.1 单一作物种植制度模型
        6.1.2 多种作物之间水量分配模型
        6.1.3 区域农业水资源优化模型
    6.2 农业水资源配置模型的求解
        6.2.1 单一作物灌溉制度的求解
        6.2.2 农作物间面积的优化
        6.2.3 区域农业水资源量优化模型
    6.3 四川农业水资源系统优化
        6.3.1 非充分灌溉制度下的灌溉制度
        6.3.2 作物最优种植比
        6.3.3 区域农业水资源的优化分配
        6.3.4 农业水资源优化分配结果分析
    6.4 小结
第7章 四川农业水资源配置研究—农业水权制度
    7.1 四川农业水权制度构建
        7.1.1 建立农业水权制度的必要性
        7.1.2 四川农业水权制度的现状
        7.1.3 建立农业水权制度的主要环节
        7.1.4 农业水权的取得
        7.1.5 农用水权制度的形式
        7.1.6 农业水权制度的建立
    7.2 四川农业水权转让与农用水期权
        7.2.1 农业水权转让
        7.2.2 水权制度配置农业水资源的思路
        7.2.3 农业水权的期权
    7.3 农业水价机制与体系
    7.4 改革农业水权制度的建议
    7.5 小结
第8章 结论、特色及建议
    8.1 结论
    8.2 研究特色与创新
    8.3 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与参与科研课题

四、预制砼U形渠防渗节水技术在灌区渠系配套中的推广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区域节水灌溉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以四川省为例[D]. 楼豫红. 中国农业大学, 2014(08)
  • [2]大同市节水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究[D]. 田军. 山西农业大学, 2013(03)
  • [3]青州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资问题研究[D]. 祝雪梅. 中国海洋大学, 2012(02)
  • [4]黄河高扬程提水灌区节水改造模式研究[J]. 郑利民,李信,黄福贵,姚宛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0(06)
  • [5]宁夏黄河引水灌区灌溉技术及效益分析[D]. 马泽朝. 西安理工大学, 2009(S1)
  • [6]宁夏水资源高效利用及水权分配研究[D]. 李刚军. 西安理工大学, 2009(02)
  • [7]东明县东夏营小型灌区节水改造方案研究[D]. 韩俊丽. 山东大学, 2006(05)
  • [8]山西农业节水模式研究[D]. 张建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05)
  • [9]潍坊市农业节水的战略研究[D]. 李成军. 河海大学, 2005(06)
  • [10]四川农业水资源评价及优化配置研究[D]. 夏建国. 西南农业大学, 2005(06)

标签:;  ;  ;  ;  ;  

装配式混凝土U型渠防渗节水技术在灌区渠系配套中的推广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