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柳钢生产经营创历史记录

2003年,柳钢生产经营创历史记录

一、2003年柳钢生产经营创历史纪录(论文文献综述)

陈洪健[1](2019)在《历史不会忘记“光热之城”——长篇报告文学《从老矿井走来——合山百年煤都发展纪实》节选》文中研究指明自治区党委书记到合山催煤合山地处广西中部,煤田地质属于二叠纪晚期,地下煤炭储藏丰富,开采始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首次开采煤炭于合岭山,合山市之名也由此得来,迄今逾百年,被誉为百年煤都、光热之城。1978年2月6日(除夕),时任自治区党委

蒋雨希[2](2019)在《华菱钢铁资本结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目前经历巨大的社会变革,进入经济发展的转型期,经济下行压力很大。钢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存在产能严重过剩问题,钢铁企业负债过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不断扩大,以至于整个钢铁行业经济效益下降。除此之外,钢铁企业的资本结构也面临着资产负债率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资本结构不但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也影响着企业经营者的管理行为和整个公司的治理结构,因研究资本结构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华菱钢铁为案例研究对象,主要因为公司近五年资产负债率高达80%,流动负债占比85%。在国家大力倡导“去杠杆”的背景下,研究华菱钢铁的资本结构、负债经营效益具有一定意义。案例分析采用了广义的资本结构概念,并总结如何确定最优资产负债率的相关方法和文献,为案例研究作理论支撑。研究案例公司的资本结构主要是从资产负债率、负债与股权结构、资本成本直观反映资本结构现状,并通过分析财务杠杆效益来反映企业负债经营效果,继而间接反映资本结构效益。虽然华菱钢铁2018年各指标好转,但行业均值以及标杆企业宝钢股份相差甚远,负债规模仍然过大、融资成本高、财务杠杆效益偏低,还未达到最优资本结构状态。钢铁企业的经营情况受行业周期影响较大,企业成长性具有不稳定性等问题。为了达到华菱钢铁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目标,以负债收益及风险角度入手,通过函数求导计算最优资本结构,对比分析寻找资本结构优化空间。本文通过相关指标,从负债经营效益对资本结构进行分析问题,并提出优化资本结构建议,对企业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为其他同类型公司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王稳稳[3](2016)在《基于效率的我国钢铁产业政策影响研究》文中指出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其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2014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8.227亿吨,占全球世界粗钢产量的49.5%,但是钢铁贸易竞争力指数(STCI)仅为-0.641,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钢铁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尤其是近几年爆发的雾霾天气,使人们的目光再次聚集到钢铁产业上面。需求不振、库存高企、新增产能问题一触即发。针对钢铁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我们试着从效率角度来分析这些政策实施对产业发展的影响。首先,本文对钢铁产业及钢铁产业政策演进发展过程进行总括性描述,为政策效应研究提供现实依据。在过去十几年里,我国钢铁产业在产量、技术水平和产品结构等方面获得了实质性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钢铁产能过剩、结构不合理、集中度不高、布局不合理、能耗高、铁矿石进口依赖程度高、资源利用率低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针对钢铁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行政、经济、政策法规等手段。总体上,这些宏观调控政策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其次,我们采用国际上最新发展起来的Fare-Primont指数来测度我国钢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整体上,1999-2012年间我国钢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平均增长率为5.5%,其中平均技术进步2.7%,平均效率变化为-1.3%,平均规模混合效率为2.9%,我国钢铁产业效率的提高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或创新。由规模混合效率的进一步分解发现,我国钢铁规模效率平均增长率0.6%,混合效率平均增长率-0.6%,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一部分是由规模扩张所引致,而低水平的范围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钢铁产业效率的提高。通过测算28个省份主要年份TFP水平值,我们认为我国七大经济区钢铁TFP水平值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长三角经济区的钢铁生产率表现最好,其次为环渤海、珠江和东北经济区,TFP水平具有一定的区位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引用其他作者研究作为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使用Fare-Primont指数测度的钢铁TFP与我国现实是基本吻合的。最后,在测算钢铁全要素生产率基础上,我们引入人力资本水平等其他因素,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回归分析我国钢铁产业政策的实施对效率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限制产量和投资规制政策的实施对我国钢铁生产率有显着地正向影响,而环境规制政策遏制了钢铁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对钢铁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外部市场需求水平以及研发投资率都促进了钢铁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行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对钢铁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着的正向作用。

阳勇[4](2014)在《毛泽东与新中国钢铁工业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建国前,毛泽东对中国钢铁工业产生了积极影响,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恢复和建设打下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重要的思想基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毛泽东将鞍钢作为恢复钢铁工业的重点,决策、指导了鞍钢的恢复和改建。为改变钢铁工业布局,毛泽东还作出了新建武钢、包钢的重要决策。这一时期,毛泽东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恢复和建设作出重要的贡献,为钢铁工业的发展进入第一个“黄金时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五”计划时期,毛泽东决策重点建设钢铁工业,极大地加快了新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进程。在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启发下,中国钢铁工业作出了“三大五中十八小”的战略部署,形成了中国自己的战略布局。这一时期,毛泽东高度重视发展钢铁工业,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新中国钢铁工业出现了发展中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大跃进”时期,毛泽东提出“以钢为纲”加速工业建设,强调钢铁工业发展的高速度,提出了过高的发展目标和不切实际的钢产量高指标,钢铁工业战线出现“三年大起”的局面,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严重挤了农业和轻工业,是引起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的重要因素之一。钢铁工业的过度发展是1960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需要指出的是,钢铁工业的“三年大起”为后来钢铁工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毛泽东总结了“大跃进”时期的经验教训,支持钢铁工业进行调整、整顿,初步展开了钢铁工业的三线建设。这一时期,毛泽东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作出十分重要的贡献,钢铁工业生产建设得到恢复并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发展中的第二个“黄金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依然十分关心、重视钢铁工业的发展,并为钢铁工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文化大革命”时期是钢铁工业发展的十年徘徊时期,损失严重。但更重要的是,这个时期国家对钢铁工业进行了大量投人,钢铁工业仍有较大的发展,并为后来钢铁工业生产能力的迅速增强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毛泽东高度重视、积极领导新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积极探索中国自己的钢铁工业发展道路,他是新中国钢铁工业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尽管在领导新中国钢铁工业的过程中出现过一些失误,但其的功绩是主要的,错误是次要的,他为钢铁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毛泽东的领导下,27年间新中国钢铁工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国防建设、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这27年间钢铁工业取得的成果,也为之后中国钢铁工业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这27年间建立起来的大中型钢铁企业至今仍在并将继续在我国国防建设、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毛泽东领导新中国钢铁工业的经验和启示主要有如下几点:高度重视和致力发展钢铁工业;从实际出发,制定中国的钢铁工业发展战略;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中国钢铁工业发展道路;科技领先,大力汇聚钢铁工业技术力量,努力推动钢铁工业技术进步;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注重综合平衡,切忌急躁冒进;必须改革、改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健全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

韩珍堂[5](2014)在《中国钢铁工业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是技术、资金、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产业关联度大,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各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其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对完善国民经济产业支撑,保障国家安全,提升国际地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自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钢铁工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钢铁产量迅速增长,在产量增长的同时,品种质量、装备水平、技术经济、节能环保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目前“大而不强”已经成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明显特征,钢铁工业中存在的“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产能严重过剩,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品种质量不适应市场需求;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能源消耗巨大、环境污染严重、原料供给制约;产业服务化意识薄弱”等影响我国钢铁工业竞争力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健康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国家提出了“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核心要求,钢铁工业如何适应国家发展要求,以改革创新为方法,培育我国钢铁工业的竞争优势、分析竞争力提升战略,推动钢铁工业由大向强转变,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就显得极为必要。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其次在对钢铁工业进行概念界定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钢铁工业竞争力提升战略的研究方法,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并针对重点和难点提出了解决方法和措施。第二部分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对国内外学者对竞争力研究的理论以及论文中涉及到的相关理论进行综述和分析,提出本文研究钢铁工业竞争力的切入点。第三部分首先从整个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与演进角度进行阐述,对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历程进行详细描述;其次在对欧洲、美国、日本和韩国几个钢铁工业强国在不同时期发展过程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制约竞争力提升的因素及内在演变规律,为后文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探索我国钢铁工业竞争力提升的方法和途径奠定基础;第四部分从我国钢铁工业的生产和消费、产业布局和产业集中度、技术装备水平、产品结构及差异化程度和进入退出壁垒等方面,阐述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寻求解决的方法;第五部分从企业角度对国内外竞争优势明显的钢铁企业进行深入分析,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细分到企业竞争力的研究上,继而通过企业竞争力提升拓展到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上,从微观到宏观进一步探讨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问题;第六部分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从影响钢铁工业竞争力提升的几个主要因素入手,提出在现阶段以“产业服务化转型、绿色发展、技术创新、产能压缩和产业集中、资源控制、质量控制、效率提升和成本管控”为着力点,提升我国钢铁工业竞争力的八种战略选择。从国家和企业角度提出提升我国钢铁工业竞争力的方法和途径,推动我国钢铁工业由大向强转变。

吴杰[6](2012)在《内蒙古:国企加速度》文中认为9年来,内蒙古国资委监管国企利润增加了19倍,企业数量进一步减少,结构进一步优化。从结构调整、建章立制到做大做强、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再到大力推进企业发展、打造大企业集团、推进大国资监管,内蒙古国资委监管企业的发展路径日益显现

韩国高[7](2012)在《我国工业产能过剩的测度、预警及对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产能大于需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正常现象,是经济周期性波动中市场供求关系的特殊表现,但是当产能超过有效需求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形成产能过剩,从而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很多负面效应。产能过剩现象的出现不仅会造成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浪费以及非有效配置,而且产品供过于求会造成企业之间恶性竞争,市场经济秩序混乱,产品价格大幅回落、库存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甚至亏损倒闭,大批员工失业,银行坏账增多以及信贷风险增加,贸易摩擦加大,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等等问题,最终将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分配体制的变化,消费品行业出现全面产能过剩现象。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开始新一轮增长,产能过剩迅速从消费品生产领域蔓延到投资品生产领域,在住宅和汽车等消费带动下,部分生产资料领域出现短缺,从而引发了投资热潮。由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在投资周期结束、巨大产能开始集中释放时,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严重影响了我国工业行业和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测度我国工业行业的产能利用水平,建立行业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分析产能过剩的成因以及产能过剩对宏观经济所造成的影响,对于企业和政府决策部门了解我国产能过剩行业的波动特征、监测行业的经济运行动态和产能利用状况以及有效缓解我国产能过剩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大量与产能过剩研究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利用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我国行业产能过剩的测度着手,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产能过剩与固定资产投资、金融以及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我国行业产能过剩安全监测预警系统来动态关注行业发展态势和产能利用状况。最后,针对如何缓解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创新如下:一、本文在微观经济学生产、成本、均衡理论基础上,借鉴Berndt和Morrison(1981)提出的成本函数法,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的广义矩估计方法(GMM)测度了我国重工业和轻工业28个行业1999~2008年的产能利用水平,分析了我国制造业行业发展的波动特征。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28个行业中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石化炼焦、化学原料、非金属矿物制品、造纸业、化学纤维七个产能过剩行业;我国大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的变动呈现出与经济周期波动的一致性;国家采取多项宏观调控政策治理产能过剩,但收效甚微;对于一些对外依存度较高的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低端技术密集型行业,容易出现生产能力超负荷,产能利用率偏高现象。在此基础上,针对七个产能过剩行业,本文建立了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产能过剩形成的直接原因,并针对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对抑制固定资产投资收效甚微这一现象,指出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生产要素定价机制不合理、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体制缺陷、利益驱使以及思想认识偏差、储蓄率过高等是目前我国产能过剩形成的深层次原因。二、本文在Lucas与Prescott提出的不确定条件下的投资需求理论以及国外学者对过剩产能和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的理论模型基础上,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Dynamic Panel Data Model)建立了我国产能过剩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方程,然后分别从自筹资金和国内贷款两个角度建立了产能过剩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方程,重点对已形成的过剩产能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已存在的过剩产能并未对产能过剩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起到抑制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经济体制不完善和产业信息制度不健全导致了政府和企业在产能已经过剩的情况下仍然出现投资膨胀现象。已存在的过剩产能也并未对自筹资金固定资产投资起到抑制作用,这主要归因于资本的逐利性。产能过剩行业最初大多是盈利性较高的行业,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会将在较高经济效益下实现的自我积累进行再投资。已存在的过剩产能对国内贷款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这主要归因于商业银行出于信贷风险管理考虑,对产能过剩行业采取惜贷措施。三、本文利用生产函数法测度了我国28个地区的工业产能利用率,作为各地区工业产能过剩程度的度量指标。进一步地,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全国以及不同区域内部工业产能过剩对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关系。结论表明:我国工业产能过剩与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之间呈现出同方向变化。产能过剩降低了企业的贷款需求、增强了职工储蓄意愿、通过出口换取了大量外汇收入,这些都导致大量资金沉淀在银行系统内部,出现流动性过剩。我国东部地区产能过剩对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影响程度要低于中西部地区。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相对于中西部地区投融资渠道较广,从产能过剩行业退出来的资金可以相对容易地找到适当的投资渠道。四、本文在市场结构理论基础上,对我国钢铁、水泥和电解铝行业市场结构与产能过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我国钢铁行业的集中度CRn、赫芬达尔指数HI以及熵指数EI,结果表明:我国钢铁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整体水平偏低并且呈现出U型变动趋势。较低的市场集中度形成原因有很多,直接原因在于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深层次原因主要在于我国钢铁企业区域集中度较低;大型钢铁企业发展缓慢,而中小型钢铁企业发展迅速;地方政府利用各种优惠政策降低行业进入壁垒导致大量民营企业纷纷涌入钢铁市场;我国产能过剩行业兼并重组工作障碍重重,进展缓慢等。同样,我国水泥和电解铝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整体水平也都很低。钢铁、水泥和电解铝行业的产品差异化程度均较小,因此,行业内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企业之间形成过度竞争,通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展开价格战。另外,我国产能过剩行业多表现出“易进难出”,缺乏严格的市场准入标准和有效的进入壁垒;同时,由于落后产能退出涉及问题较多,大量落后产能在地方政府的保护下也很难从市场中退出,稀释了市场集中程度,都导致这些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五、本文选取了十个既能够反映行业产能过剩特征、又能够反映产能利用状况的经济预警指标,分别构建了我国钢铁、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三个行业的产能过剩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结果表明: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美国经济泡沫破灭以及“9·11”事件的影响下,2001年,我国钢铁、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制品行业产能利用状况综合指数较2000年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下降。随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拉动了基础原材料行业的市场需求,钢铁、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制品的行业产能利用状况综合指数大幅上升。然而,2005年,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固定资产投资大多建成投产,产能集中释放,导致钢铁、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制品行业的供给已经远远大于需求,产能利用状况综合指数出现了大幅下降,并且钢铁和非金属矿物制品行业进入了产能显着过剩的预警区间。2006年以后,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愈加良好,我国钢铁、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制品行业的产能利用状况综合指数出现大幅回升。直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内外经济低迷,需求萎缩,我国钢铁、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制品行业的产能利用状况综合指数发生大幅下降,并且钢铁行业和有色金属行业进入了产能显着过剩的预警区间,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本文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产能过剩理论和研究方法,从多个角度对我国工业产能过剩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对产能利用水平的测度、波动特征、产能过剩成因以及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等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深入探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产能过剩行业的运行状况及变动趋势,而且对于工业企业进行理性投资、工业行业健康发展、政府决策部门制定宏观调控措施缓解产能过剩进而对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朱俊峰[8](2012)在《柳钢办公自动化系统优化项目的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处于信息经济时代的今天,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为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变革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强大支持和动力。当前,大型钢铁企业基本完成了四个阶段的信息系统建设,第一阶段是基础自动化;第二阶段是生产过程控制;第三阶段是制造执行系统;第四阶段是企业资源计划。部分钢铁企业正着手向以企业绩效管理与分析为核心的第五阶段智能信息系统升级,旨在将分散的信息逐渐融合,实现数据集中管理与共享,形成“产销一体、三流(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同步、管控衔接”的信息集成管理体系。办公自动化系统就是目前企业常用的信息集成管理基础平台。本文试图从项目管理理论出发,借鉴国内外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在分析柳钢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项目管理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优化项目中组建结构合理的项目团队、完善沟通管理机制、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项目综合评价体系等管理对策,同时为保障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有效管理,还在普及项目管理知识、融入企业战略规划、制定项目团队激励政策等方面提出建议,为今后柳钢的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如何组建高效团队、加强沟通、科学评价等管理提供借鉴。

高其荣[9](2011)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农业调整研究》文中提出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国民经济陷入了严重困境,出现了严重的农业危机:农村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农业产值特别是粮食产量接连下降,农民生活水平下降,饥荒蔓延。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步转入调整轨道,到1960年11月正式开始了大规模的农业调整,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后农业调整全面展开并进入高潮。农业调整的基本出发点是调动农民积极性、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六十年代的农业调整历时五年多,至1965年底结束,经历了艰难的历程。首先,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出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关于彻底纠正五风问题的指示》和《关于坚决纠正平调错误、彻底退赔的规定》等文件,开展整风整社,退赔平调财物,坚决纠正了农村普遍存在的“共产风”等错误。其次,1961年,在毛泽东的大力倡导下,全党开展了空前规模的农村大调查。“农业六十条”是全党农村大调查所取得的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党领导对人民公社体制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解散了公共食堂,废除了供给制,划小了社队规模,将基本核算单位下调至生产队。再次,党逐步确立了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提出了“大办农业、大办粮食”方针,采取了清理和下放农村劳动力、精简城镇人口、各行各业支援农业、对农业实行财政倾斜等措施,大力加强了农业战线。第四,党制定了恢复社员自留地,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恢复农村集市贸易,实行“借田渡荒”,进行包产到户试验等休养生息政策,调动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党还通过降低农业税、减少粮食征购量、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等措施,减轻了农民负担,一定程度增加了农民收入。六十年代的农业调整虽然存在以肯定“三面红旗”为前提、否定包产到户、与阶级斗争相联系、没有改变我国农业落后面貌等历史局限,但从总体上来说,它是成功的,产生了不能忽视的历史作用,在中共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第一,它是六十年代整个国民经济调整的先导和中心,带动和促进了工业等其他战线的调整,促进了我国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发展。第二,它阻止了饥荒的继续蔓延,杜绝了社会动荡,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第三,它是中国共产党对已觉察的“左”倾错误的纠正,是1959年庐山会议前纠“左”的继续,主要纠正了在建设速度问题上的急于求成思想和在生产关系变革问题上的急于过渡错误,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超过了庐山会议前的纠“左”。第四,它是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孕育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改革,并成为了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渊源。六十年代的农业调整给我们留下了较为丰富的历史经验。主要有: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对农业发展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要有足够的认识;农业兴则百业兴,发展国民经济必须以农业为基础;农村经济政策必须以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为基本出发点;必须从指导思想上根本纠正“左”倾错误,避免急于求成和阶级斗争扩大化;进一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完善我国农业保护政策体系。这些经验可以为我们今天更好地探索和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历史借鉴。

张丽[10](2011)在《我国钢铁行业市场现状、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钢铁行业处于产业链的中间位置,与国家的基础建设有密切关系,关系国计民生。从建国初期到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最大的钢铁消费国、最大的钢铁出口国,但是我国并不是钢铁强国。本文致力于对我国钢铁行业市场现状及问题的研究,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找到我国钢铁行业市场中的问题,从而得出相应的解决建议。本文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意义、相关研究动态、本文的研究重点与创新、本文写作框架、本文主要研究方法及本文研究对象的界定及特点。第二部分:本文的核心部分,笔者深入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的现状及问题。本部分包括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笔者主要找到近10年的钢铁市场的有关数据,运用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从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和研究我国钢铁行业市场的现状及问题。第一章,是本部分的核心,从SCP范式角度对我国钢铁行业市场的组织进行了深入研究。第二章从基本的市场经济理论出发,对我国钢铁行业市场的需求、供给进行了剖析;第三章,沿着产业链的方向对我国钢铁行业市场的上下游产业进行了分析;发现2000-2010年我国钢铁行业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我国钢铁市场集中度低,属于低集中竞争型,我国钢铁行业市场处在产业链的中间,对上下游产业缺乏掌控力,从2008年开始就进入到低盈利、低发展时代。目前我国钢铁行业市场己进入了过剩状态,钢铁产品出口量虽然大于进口量,但价格相差悬殊,钢铁产品质量低,高耗能、高污染;第三部分:本文的第四章,笔者针对第二部分分析出的我国钢铁行业的问题,根据我国钢铁行业的现状提出可行对策。笔者认为,应该通过产业重组、提高钢铁产品的质量、完善产业链的建设等方法来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淘汰落后产能,从而提高行业的盈利水平。

二、2003年柳钢生产经营创历史纪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3年柳钢生产经营创历史纪录(论文提纲范文)

(1)历史不会忘记“光热之城”——长篇报告文学《从老矿井走来——合山百年煤都发展纪实》节选(论文提纲范文)

自治区党委书记到合山催煤
煤电联姻照耀八桂大地
合山因煤而生
百年煤都涅盘重生

(2)华菱钢铁资本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研究
        1.2.2 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1.2.3 最优资本结构优化及方法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资本结构
        2.1.2 财务杠杆效应
        2.1.3 最优资本结构及方法
    2.2 理论基础
        2.2.1 MM理论
        2.2.2 权衡理论
        2.2.3 代理理论
        2.2.4 优序融资理论
第3章 华菱钢铁资本结构现状及效益分析
    3.1 华菱钢铁概况
        3.1.1 华菱钢铁基本情况
        3.1.2 华菱钢铁经营现状
    3.2 华菱钢铁资本结构现状
        3.2.1 华菱钢铁资产负债率
        3.2.2 华菱钢铁负债结构
        3.2.3 华菱钢铁股权结构
        3.2.4 华菱钢铁资本成本
    3.3 华菱钢铁资本结构效益分析
        3.3.1 华菱钢铁财务杠杆效益分析
        3.3.2 基于负债收益确定最优资产负债率
第4章 华菱钢铁资本结构不合理及原因分析
    4.1 华菱钢铁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
        4.1.1 资产负债率高,短期偿债能力弱
        4.1.2 负债结构不合理,流动负债率高
        4.1.3 财务杠杆负效应,资本利润率小于负债利息率
        4.1.4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较高,融资成本高
    4.2 华菱钢铁资本结构不合理原因分析
        4.2.1 负债经营效益差,过渡依赖短期贷款
        4.2.2 净利润增长率不稳定,产能调节能力差
        4.2.3 产品同质化竞争激励,产品特色不明显
        4.2.4 华菱钢铁流动资金不足以偿还债务
第5章 华菱钢铁资本结构的优化改善
    5.1 华菱钢铁资本结构优化对策
        5.1.1 提高内源融资比例,优化负债结构
        5.1.2 扩展融资渠道,加强融资租赁方式融资
        5.1.3 收购上下游企业,增强协调合作效应
        5.1.4 分散股权结构,引进投资者
    5.2 华菱钢铁资本结构优化保障措施
        5.2.1 建立合理的负债经营机制,动态调整资本结构
        5.2.2 增强盈利稳定性,打造产业生态圈
        5.2.3 提高核心技术研发力,业务体系提高竞争力
        5.2.4 加强营运资金管理,增强资金流动性
第6章 结论与不足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效率的我国钢铁产业政策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主要内容
    1.3 研究框架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框架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与指标的选取
        1.4.3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2 相关理论及研究回顾
    2.1 产业政策相关理论
        2.1.1 产业政策的概念与内容
        2.1.2 产业政策评价原则及方法
        2.1.3 产业效率与产业政策的关系
    2.2 Fare-Primont指数理论
        2.2.1 生产率度量方法
        2.2.2 Fare-Primont理论介绍
    2.3 钢铁产业效率与政策研究文献回顾
        2.3.1 关于产业效率
        2.3.2 关于产业政策
3 我国钢铁产业及政策发展演进
    3.1 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时序分析
        3.1.1 我国钢铁产能与投资
        3.1.2 我国钢铁产业分布区域与集中度
        3.1.3 我国钢铁产业的产品结构
        3.1.4 我国钢铁产业的的进出口状况
    3.2 我国钢铁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3.2.1 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
        3.2.2 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布局不够合理
        3.2.3 铁矿石依赖程度高
        3.2.4 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
    3.3 钢铁产业政策演进
        3.3.1 行政主导阶段
        3.3.2 政府引导阶段
        3.3.3 环境约束下政策导向
4 钢铁产业政策对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研究方法、变量和数据说明
        4.1.1 主要研究方法
        4.1.2 变量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4.2 我国钢铁生产率的变动情况
        4.2.1 我国钢铁TFP的测度与分解
        4.2.2 各省TFP水平值分析
        4.2.3 Fare-Primont指数与其他研究的比较
    4.3 产业政策对钢铁效率的影响
        4.3.1 钢铁政策整体性影响
        4.3.2 产业政策对效率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本文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

(4)毛泽东与新中国钢铁工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建国前毛泽东与中国钢铁工业
    第一节 号召争取“铁的自给”
    第二节 要求做好企业中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的留用工作
    第三节 电令鞍钢迅速恢复生产
第二章 毛泽东与新中国钢铁工业的起步和第一个“黄金时期”
    第一节 决策、指导鞍钢的恢复和改扩建
        一、将鞍钢作为钢铁工业建设的重点
        二、指示鞍钢培养钢铁人才
        三、集中全国力量支援鞍钢建设“三大工程”
    第二节 决策新建武钢、包钢
        一、决策新建武钢
        二、决策新建包钢
    第三节 指导制订“一五”计划,重点建设钢铁工业
        一、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导制订“一五”计划
        二、要求重点加强冶金工业,打好基础
    第四节 启发、支持“三大五中十八小”
        一、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二、支持“三大五中十八小”
    第五节 提出超英赶美的战略目标
        一、提出赶超美国
        二、决策十五年赶超英国
第三章 毛泽东与新中国钢铁工业的“三年大起”
    第一节 提出大力发展地方钢铁工业,十五年赶上美国
        一、提出大力发展地方钢铁工业
        二、肯定冶金工业部关于钢铁工业发展速度的设想
        三、提出十五年赶上美国
    第二节 决策钢产量翻一番,号召为1070万吨钢而奋斗
        一、决策钢产量翻一番,“以钢为纲”加速工业建设
        二、召开北戴河会议,号召为1070万吨钢而奋斗
    第三节 发动全民大炼钢铁
        一、提出七年超过美国,强调必须首先抓紧钢铁工业
        二、亲临各地视察钢铁生产
        三、各地大放高产“卫星”
    第四节 指导钢铁工业局部纠“左”
        一、提出压缩空气,降低1959年钢产量指标
        二、号召鼓足干劲,完成1800万吨钢
        三、提出要波浪式前进,确定钢产量指标降为1650万吨
        四、委托陈云研究钢产量指标,将钢产量指标降到1300万吨
    第五节 争取钢铁更大的“跃进”
        一、庐山会议——由纠“左”转向“反右倾,鼓干劲”
        二、提出争取二千二百万吨钢
        三、支持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提出“鞍钢宪法”
        四、慎重提指标,注重降指标,全力保钢产
第四章 毛泽东与新中国钢铁工业的“两年大落”和第二个“黄金时期”
    第一节 降低钢铁工业发展速度
        一、接受钢产量指标大幅度再降
        二、赞成将1962年钢产量指标降至600万吨
        三、开展学习解放军、学习大庆运动
    第二节 提出再搞三年调整,控制钢产量指标
        一、提出再搞三年调整
        二、控制钢产量指标
    第三节 初步展开钢铁工业的三线建设
        一、提出重建酒泉和攀枝花钢铁厂
        二、督促、指导攀枝花和酒泉钢铁基地建设
        三、支持小三线搞小钢铁厂
第五章 毛泽东与新中国钢铁工业的十年徘徊
    第一节 钢铁工业战线遭到严重破坏
        一、把“文化大革命”扩展到工矿企业
        二、支持、号召夺权
        三、清理阶级队伍
        四、制止武斗
    第二节 钢铁工业的恢复与发展
        一、提出、推动落实政策,引导“文化大革命”向结束的方向发展
        二、掀起备战高潮,反对翻番
        三、批判极左思潮,落实党的政策
    第三节 钢铁工业战线再遭破坏
        一、开展“批林批孔”运动
        二、支持全面整顿
        三、开展“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第六章 评价与总结
    第一节 对毛泽东领导新中国钢铁工业的评价
    第二节 毛泽东领导新中国钢铁工业的经验和启示
        一、高度重视和致力发展钢铁工业
        二、从实际出发,制定中国的钢铁工业发展战略
        三、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中国钢铁工业发展道路
        四、科技领先,大力汇聚钢铁工业技术力量,努力推动钢铁工业技术进步
        五、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六、必须注重综合平衡,切忌急躁冒进
        七、必须改革、改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健全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中国钢铁工业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背景
        二、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基本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三节 概念界定及基本特征
        一、 产业的概念界定及内涵
        二、 钢铁工业的概念界定及内涵
        三、 钢铁工业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之处
        一、 研究中的难点
        二、 拟采取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三、 创新之处
第二章 钢铁工业竞争力理论综述
    第一节 国外研究综述
        一、 比较优势理论
        二、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三、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四、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五、 动态能力理论和竞争动力学方法
    第二节 国内研究综述
        一、 生产力、市场力学说
        二、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学说
        三、 综合生产能力学说
        四、 产业集群学说
        五、 其他研究综述
    第三节 钢铁工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一、 规模经济
        二、 运营效率
        三、 成本控制
        四、 质量管理
        五、 技术创新
        六、 外部性约束
第三章 世界钢铁工业不同时期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 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演进及现状
        一、 粗钢产量
        二、 粗钢表观消费量
    第二节 欧洲钢铁工业核心竞争力的演进
        一、 二战前欧洲钢铁工业的发展期
二、 二战后欧洲钢铁工业恢复期
三、 二战后欧洲钢铁工业改扩建期
四、 二战后欧洲钢铁工业调整期
五、 二战后欧洲钢铁工业稳定发展期
第三节 美国钢铁工业核心竞争力的演进
一、 1864 年~1880 年产业革命时期
二、 1881 年~1920 年工业化初期
三、 1920 年~1955 年工业化中期
四、 1956 年~1975 年工业化完成后期
五、 1975 年后“衰退期”
    第四节 日本钢铁工业核心竞争力的演进
        一、 战后恢复时期(1946 年~1950 年)
        二、 第一次“合理化计划”(1951 年~1955 年)
        三、 第二次“合理化计划”(1956 年~1960 年)
        四、 第三次“合理化计划”(1961 年~1970 年)
        五、 1970 年后
    第五节 韩国钢铁工业核心竞争力的演进
        一、 起步阶段(1962 年~1972 年)
        二、 重点发展重化工业阶段(1973 年~1981 年)
        三、 调整经济结构,实现技术立国和稳定增长阶段(1982 年~1991 年)
        四、 工业腾飞阶段(1992 年后)
    第六节 启示
第四章 我国钢铁工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历程回顾及现状
        一、 生产和消费
        二、 产业布局及产业集中度
        三、 技术装备水平
        四、 产品结构及差异化程度
        五、 进入/退出壁垒
    第二节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产能过剩日趋严重,供大于求矛盾凸显
        二、 产品结构失衡,高端产品质量水平不高,市场占有率低
        三、 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呈现广而散、多而小的结构态势
        四、 创新体系不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
        五、 能源消耗巨大,环境污染严重
        六、 资源“瓶颈”制约日益突出
        七、 产业服务化意识淡薄,专业化程度低
第五章 提升钢铁工业竞争力的企业基础
    第一节 国内外最具竞争力钢铁企业概述
        一、 国外企业概述
        二、 国内企业概述
    第二节 钢铁企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一、 生产经营分析
        二、 财务分析
三、 启示
第六章 提升钢铁工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第一节 服务化转型升级战略
        一、 服务化转型升级
        二、 建议
    第二节 绿色发展战略
        一、 环境保护能力
        二、 建议
    第三节 技术创新驱动战略
        一、 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因素
        二、 建议
    第四节 产能压缩与产业集中战略
        一、 产能过剩
        二、 产业集中度
        三、 建议
    第五节 资源控制战略
        一、 资源控制能力
        二、 建议
    第六节 质量先行战略
        一、 影响质量管理水平的因素
        二、 建议
    第七节 效率提升战略
        一、 影响管理效率的因素
        二、 影响生产运营效率的因素
        三、 建议
    第八节 供应链成本领先战略
        一、 供应链成本
        二、 建议
第七章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6)内蒙古:国企加速度(论文提纲范文)

上篇 委以重任
    进退之间
    建章立制
    精细服务
    曲线破局
    专访
        推动战略性调整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下篇 骏马奔腾
    标签一:三巨头
        再造包钢
        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
        风舞蒙电
        风电友好企业
        并网技术支撑
        风电发展责任
        生态森工
        60年历程
        生态建设
        转型支撑
        生态产业
    标签二:六平台
        盐业公司:转型破局
        以盐为主多元发展
        大物流大配送
        日信投资:破茧而出
        破解民生工程融资困局
        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新城宾馆:国宾馆管理引领者
        双重属性
        管理创新
        国资运营公司:运营增值
        实践载体和平台
        市场化出资人代表
        产权交易中心:信息化领军
        信息化平台
        创新交易模式
        华宸信托:稳中求进
        结合地区实际
        特色矿业信托

(7)我国工业产能过剩的测度、预警及对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名称表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本文的选题背景
        1.1.2 本文的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文献综述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2.2 国际上产能过剩的发展和治理状况
        1.2.3 国内的研究现状
    1.3 我国产能过剩的微观经济背景
        1.3.1 各经济成分的发展状况
        1.3.2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行为特征
        1.3.3 竞争状况的分类与产能过剩
    1.4 我国工业产能过剩的表现特征
    1.5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产能过剩的测度、波动特征及成因研究
    2.1 产能利用率的理论模型
        2.1.1 产能过剩的微观厂商分析
        2.1.2 利用成本函数法测度产能利用率CU
    2.2 我国制造业28个行业产能利用率的测算
        2.2.1 指标选取及数据说明
        2.2.2 可变成本方程计算结果
        2.2.3 制造业28个行业产能利用率计算结果
    2.3 我国制造业28个行业产能利用率的波动性分析
        2.3.1 七大行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并且大多数属于重工业领域
        2.3.2 大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的变化呈现出与经济周期波动的一致性
        2.3.3 国家多项宏观调控政策治理产能过剩收效甚微
        2.3.4 部分行业生产能力超负荷,产能利用率偏高
    2.4 我国产能过剩的直接成因分析
    2.5 我国产能过剩的深层次原因
        2.5.1 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
        2.5.2 生产要素定价机制不合理导致行业过度配置资源
        2.5.3 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体制缺陷
        2.5.4 利益驱使以及思想认识偏差
        2.5.5 高储蓄率导致投资与消费之间严重失衡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过剩产能对固定资产投资影响的面板数据模型
    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2 过剩产能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
        3.2.1 Junankar的最优闲置产能模型
        3.2.2 修正的资本存量调整模型
        3.2.3 闲置产能模型
    3.3 我国过剩产能对固定资产投资影响的面板数据模型
        3.3.1 我国产能过剩背景下固定资产投资的发展状况
        3.3.2 数据处理及检验
        3.3.3 产能过剩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动态面板模型估计
        3.3.4 产能过剩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方程的估计结果及分析
    3.4 过剩产能对自筹资金和国内贷款投资影响的面板数据模型
        3.4.1 过剩产能对自筹资金固定资产投资影响的面板数据模型
        3.4.2 过剩产能对国内贷款固定资产投资影响的面板数据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工业产能过剩与银行法流动性过剩关系的实证研究
    4.1 流动性过剩的内涵和表现
        4.1.1 流动性过剩的内涵
        4.1.2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具体表现
        4.1.3 “双过剩”条件下我国经济中的特殊表现
    4.2 流动性过剩与工业产能过剩关系的研究现状
    4.3 我国地区工业产能利用率的测算
    4.4 我国工业产能过剩与银行流动性过剩关系的实证分析
        4.4.1 工业产能过剩与银行流动性过剩关系的初步分析
        4.4.2 工业产能过剩与银行流动性过剩之间关系的模型建立和估计结果
        4.4.3 工业产能过剩与银行流动性过剩之间关系的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产能过剩行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5.1 市场结构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5.1.1 市场结构的含义
        5.1.2 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
    5.2 产能过剩行业市场结构研究现状
    5.3 我国钢铁行业市场结构现状
        5.3.1 我国钢铁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
        5.3.2 我国钢铁行业低集中度的原因
        5.3.3 我国钢铁行业产品差异化程度低
        5.3.4 我国钢铁行业进入壁垒低、退出壁垒高
    5.4 我国水泥行业的市场结构现状
    5.5 我国电解铝行业的市场结构现状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我国产能过剩行业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6.1 经济预警方法及应用
        6.1.1 经济预警的应用范围
        6.1.2 经济预警主要方法
        6.1.3 国内外预警系统的应用
    6.2 产能过剩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构建
        6.2.1 产能过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6.2.2 产能过剩安全监测预警系统预警界限的确定
        6.2.3 指标值到安全状态分数值的映射
        6.2.4 预警指标权重的确定
        6.2.5 产能利用状况综合指数
    6.3 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
        6.3.1 变量说明
        6.3.2 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安全监测预警指标分析
        6.3.3 钢铁行业预警指标警限的确定
        6.3.4 指标值到分数值的映射
        6.3.5 权重的确定
        6.3.6 测算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状况综合指数
    6.4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行业产能过剩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
        6.4.1 变量说明
        6.4.2 有色金属行业产能过剩安全监测预警指标分析
        6.4.3 有色金属行业预警指标警限的确定
        6.4.4 指标值到分数值的映射
        6.4.5 权重的确定
        6.4.6 测算有色金属行业产能利用状况综合指数
    6.5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能过剩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
        6.5.1 变量说明
        6.5.2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能过剩安全监测预警指标分析
        6.5.3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预警指标警限的确定
        6.5.4 指标值到分数值的映射
        6.5.5 权重的确定
        6.5.6 测算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能利用状况综合指数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7.1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
    7.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7.3 政策建议
    7.4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及其他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

(8)柳钢办公自动化系统优化项目的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项目管理研究与应用发展综述
        1.3.1 国外研究与应用发展综述
        1.3.2 国内研究与应用发展综述
    1.4 研究方法、内容与逻辑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及逻辑框架
第2章 柳钢办公自动化系统优化项目管理的理论基础
    2.1 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理论框架
        2.1.1 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定义
        2.1.2 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定位
        2.1.3 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目标
    2.2 项目管理基础理论
        2.2.1 项目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2.2.2 项目的基本要素
        2.2.3 项目的生命周期理论
    2.3 项目管理理论在柳钢OA系统优化项目中的应用分析
第3章 柳钢现有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概述
    3.1 系统的基本情况
    3.2 系统的功能模块
    3.3 系统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3.3.1 功能模块无法适应个性化需求
        3.3.2 数据处理无法达到集成管理信息需要
        3.3.3 权限控制无法满足信息安全管理要求
    3.4 系统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项目团队构成不合理
        3.4.2 项目团队与业务职能部门沟通不足
        3.4.3 项目评价体系不完善
第4章 柳钢办公自动化系统优化项目的概述
    4.1 项目的基本概述
    4.2 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4.3 项目的功能定位
    4.4 项目的设计原则
    4.5 项目的设计标准与开发规范
第5章 柳钢办公自动化系统优化项目的组织实施
    5.1 项目启动阶段
    5.2 项目规划阶段
    5.3 项目实施阶段
    5.4 项目测试阶段
    5.5 项目收尾阶段
第6章 柳钢办公自动化系统优化项目的管理对策
    6.1 项目的管理对策
        6.1.1 组建结构合理的项目团队
        6.1.2 完善项目沟通管理机制
        6.1.3 采用项目综合评价体系
    6.2 项目的保障措施
        6.2.1 普及项目管理知识
        6.2.2 融入企业战略规划
        6.2.3 制定团队激励政策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农业调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5 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第2章 农业调整的历史背景
    2.1 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2.2 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农业形势
    2.3 应对农业危机的临时之举
    2.4 调整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的出台
第3章 坚决纠正“五风”错误
    3.1 “十二条”紧急指示信
    3.2 整风整社运动
    3.3 退赔平调财物
第4章 调整人民公社体制
    4.1 全党农村大调查
    4.2 解散公共食堂
    4.3 废除供给制
    4.4 划小社队规模
    4.5 确定生产小队为基本核算单位
第5章 大力加强农业战线
    5.1 确立农业基础地位
    5.2 清理、下放农村劳动力
    5.3 精简城镇人口
    5.4 各行各业支援农业
    5.5 对农业实行财政倾斜
第6章 调整农村经济政策
    6.1. 恢复自留地,鼓励发展家庭副业
    6.2 恢复农村集市贸易
    6.3 实行“借田渡荒”政策
    6.4 进行包产到户试验
    6.5 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第7章 农业调整的历史定位
    7.1 促进农业生产全面恢复
    7.2 促进其他战线的调整
    7.3 杜绝社会动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7.4 孕育三中全会后的农村改革
    7.5 农业调整的历史局限
第8章 农业调整的历史经验
    8.1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8.2 对农业发展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要有足够的认识
    8.3 农业兴则百业兴,发展国民经济必须以农业为基础
    8.4 农村经济政策必须以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为基本出发点
    8.5 必须从指导思想上根本纠正“左”倾错误,避免急于求成和阶级斗争扩大化
    8.6 进一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完善我国农业保护政策体系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博期间的科研和奖励情况

(10)我国钢铁行业市场现状、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相关研究动态
    三、本文的研究重点与创新
    四、本文写作框架
    五、本文主要研究方法
    六、本文研究对象的界定及特点
第一章 我国钢铁行业组织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SCP范式角度)
    第一节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第二节 我国钢铁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低
        二、没有形成规模经济
        三、进入与退出壁垒具有独特性
    第三节 我国钢铁行业的市场行为分析
        一、价格行为
        二、非价格行为
    第四节 我国钢铁行业市场绩效分析
        一、我国钢铁行业从2008年开始进入低盈利、低发展时代
        二、产能利用率低,但淘汰落后产能难度大
        三、不同结构、不同层次、不同生产技术水平共同发展
第二章 我国钢铁行业市场需求与供给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节 我国钢铁行业产品的国内需求现状
        一、国内需求旺盛
    第二节 我国钢铁行业产品的国际需求现状
        一、我国钢铁行业市场贸易顺差背后的隐患
        二、国际市场对我国钢材的需求结构分析
    第三节 我国钢铁市场产品供给现状分析
        一、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产钢大国
        二、我国钢铁行业的生产布局不平衡
        三 我国钢铁企业的规模在世界钢铁企业排名中的位置
        四、钢铁产品质量低,高耗能、高污染
第三章 我国钢铁行业的产业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节 我国钢铁行业的产业链特点
    第二节 我国钢铁行业产业链上游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际铁矿石价格博弈双方分析
        二、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
        三、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涨对我国钢铁产业的影响及上涨原因分析
        四、海运费、煤炭市场对我国钢铁市场造成成本压力
    第三节 我国钢铁行业下游发展对钢铁行业的影响
第四章 我国钢铁行业市场的问题对策研究
    第一节 继续进行兼并重组
    第二节 向全球延伸,主动发展完善全球产业链
    第三节 优化产业布局,发展产业集群
    第四节 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淘汰落后产能、提升钢材质量和性能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四、2003年柳钢生产经营创历史纪录(论文参考文献)

  • [1]历史不会忘记“光热之城”——长篇报告文学《从老矿井走来——合山百年煤都发展纪实》节选[J]. 陈洪健. 广西文学, 2019(09)
  • [2]华菱钢铁资本结构优化研究[D]. 蒋雨希. 湘潭大学, 2019(02)
  • [3]基于效率的我国钢铁产业政策影响研究[D]. 王稳稳. 南京理工大学, 2016(02)
  • [4]毛泽东与新中国钢铁工业研究[D]. 阳勇. 湘潭大学, 2014(08)
  • [5]中国钢铁工业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D]. 韩珍堂.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4(12)
  • [6]内蒙古:国企加速度[J]. 吴杰. 国企, 2012(07)
  • [7]我国工业产能过剩的测度、预警及对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D]. 韩国高. 东北财经大学, 2012(06)
  • [8]柳钢办公自动化系统优化项目的管理研究[D]. 朱俊峰. 广西大学, 2012(03)
  • [9]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农业调整研究[D]. 高其荣. 湘潭大学, 2011(05)
  • [10]我国钢铁行业市场现状、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 张丽. 中央民族大学, 2011(12)

标签:;  ;  ;  ;  ;  

2003年,柳钢生产经营创历史记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