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测控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远程测控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远程测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徐傲[1](2021)在《机床多物理量远程测控模拟试验系统》文中提出数控机床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设备,为加深科研和操作人员对数控机床的认识,通过搭建实验平台来模拟验证数控机床各种运行状态及性能,因此迫切需要研制数控机床模拟实验装置。目前市场上各种数控机床模拟实验装置的数据采集主要采用有线连接方式,容易产生信号衰减和相互干扰,大多无法实现网络远程监控。因此论文以一维工作台为对象,研制了基于ZigBee和LabVIEW的多物理量无线远程测控系统综合实验装置,实现对数控机床实际工况的功能模拟。论文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确定硬件、软件系统的设计指标,规划各子系统的功能。为了更好的模拟分析数控机床等仪器设备工作状态,设计了温度、压力、.转速、位移、振动等传感器数据采集电路,并开发基于ZigBee的数据采集程序,通过USB通信将终端节点采集信息传输至上位机。实现了综合实验装置的载物台位移、电机转速、电机温度、载物台负载、电机振动等的测量。开发了基于LabVIEW的网络远程上位机监控软件,针对三相异步电机工作环境中的各项情况,对采集的电机振动量进行函数处理,实现了对电机X、Y、Z三轴振动时域波形、功率谱波形、倒谱波形的分析,完成了对数控机床电机工作时进行故障诊断的功能模拟。同时上位机对采集的各个物理量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并显示综合实验装置各个区域的监控数据,利用LabVIEW的Web远程发布功能实现上位机远程异地登录监控,采用XY图程序对储存的传感器历史数据以曲线的形式直观的呈现出来。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研制的测控系统运行稳定,能够实现多传感器远程无线数据采集、显示、数据存储、振动信号频谱分析、实验报告自动生成等功能。

张硕[2](2021)在《基于FNN和Django的智能家庭温室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物联网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正在被各行各业广泛使用。温室种植作为农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自动化水平低下,效率低的缺点,一直都难以得到有效的改善。家庭温室作为一种新型的温室,能够使人们在阳台,院子等种植蔬菜或者花卉,但是依然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没有对温室种植环境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关键因素进行有效的采集和控制,极大的影响了种植作物的生长。根据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时节所需要的生长环境的不同,设计并开发出一套可以对温室环境智能化管理的系统,实现对温室环境中的主要参数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种植作物生长在适宜的环境中是本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本设计结合运用了传感器技术、STM32单片机、LoRa无线通信和Django等技术,实现了对家庭温室环境各关键参数的实时采集和监测。创新性地使用FNN控制技术,实现了系统可以根据土壤湿度自动进行灌溉控制,保证了家庭温室作物生长在合适的土壤湿度中。系统管理平台采用基于Python语言的Django开发框架,完成了基于B/S架构的Web程序设计和开发。用户通过浏览器就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实现了家庭温室环境的智能监控。本系统首先对微控制器进行选型,最终采用ST公司生产的STM32F103C8T6单片机作为控制芯片,然后进行微控制器模块的设计。随后对采集结点进行设计,主要包括传感器的选型和采集结点的部署。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才能进行正确的环境参数获取。通过对比正三角形结点部署,正方形结点部署,正六边形结点部署方案的优缺点,最终确定采集结点部署使用正六边形结点部署方案。采集结点设计完成之后开始进行通信模块的设计,主要包含射频芯片的选型和LoRa无线通信模块的设计。最后需要实现Web端测控中心的编程设计,测控中心的功能主要包含温室环境的监测和控制两大类。为了提高温室环境控制的准确性,设计了一套基于FNN的智能灌溉控制系统,将实际土壤湿度与理想土壤湿度的差值和差值变化率作为系统的输入变量,经过模糊化、FNN推理、PID控制等过程,最终实现了温室系统的自动灌溉。通过matlab仿真实验得出系统具有良好的灌溉控制效果,最后对本系统进行了测试和结果分析,基本满足了设计要求。

冯鹏辉[3](2020)在《基于物联网的水文测验平台远程测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5G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水文测流过程,实现远程水文测流是水文测流现代化发展的趋势。远程水文测流可以实现跨地域,跨平台测流。这对于水文测流的发展具有革命性意义。通过对已有自动化水文测验平台的功能及整体结构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水文远程测流系统结构。基于自动化水文测验平台的测流软件开发了水文远程测流软件系统。整个软件系统主要包括流速仪测流软件,控制软件,雷达测流软件,SQLSEVER数据库四部分。测流软件与控制软件之间远程数据传输媒介采用阿里云物联网平台。远程数据传输的通信协议采用MQTT协议。整个远程水文测验平台测控系统软件结构设计思路清晰,与硬件结构贴合效果好。远程水文测验平台测控系统相较于以往现场控制系统而言其最大的特点是引入了网络时延对于系统控制效果的影响。文章通过对远程水文测验平台测控系统网络时延的特点进行分析,将该系统实际网络时延分解为固定规律时延,无规律小时延和大时延三种类型。对于不同类型的网络时延采用针对性的处理方式,即采用PID控制算法抑制固定规律网络延时对于控制系统控制效果的影响,运用小波神经网络-PID控制算法对小时延,低频率波动的情况进行拟合。对于大时延,高波动频率的网络时延,先对其进行卡尔曼滤波,对滤波之后的网络时延进行小波神经网络-PID算法拟合。对于远程水文测验平台测控系统而言,小波神经网络算法能够克服BP神经网络算法收敛速度慢和模糊PID控制算法模糊规则无法有效确定的缺点。通过仿真分析,小波神经网络-PID算法对于远程水文测验平台测控系统的网络时延抑制效果最好。针对远程测控系统由于控制不及时可能造成平台触水的问题,以及水文数据和指令经互联网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安全性问题。远程水文测验平台测控系统应用哈希算法将水文数据与设备密钥进行混合,在无设备密钥的情况下,无法对水文数据进行解密,保障了数据传输的安全。通过对MQTT协议中心跳机制的研究,采用二分法选取适当的心跳包时间,保证水文测验平台与阿里云物联网平台正常通讯。目前,该水文测验平台远程测控系统已应用于吴堡和府谷水文站,在府谷和吴堡水文站进行实地测验过程中远程测流系统表现稳定。在远程测流过程中,远程测流系统能够完成正常的水文测验的任务要求。

李妍静[4](2020)在《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光缆表远程培训考核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水平的发展,在科研与生产中越来越多精密、智能的专用仪器设备被投入使用。其中,一些贵重仪器如ANT-20光缆表不便移动,且价格昂贵,驻地分散,如何对此类仪表进行学习和培训成为一大难题。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一种新的培训方法——虚拟培训得到了快速发展。将基于虚拟仪器的培训和考核以及对真实仪表的远程控制相结合,构建一个高效且面向对象广的培训考核系统,可以有效的解决传统培训受时间,空间以及实验设备等因素影响的问题,实现快捷、经济和高效的培训。本文通过对ANT-20网络分析仪进行分析设计并开发一套基于C/S模式的培训考核平台,使用者可通过在软件上的学习和培训考核,掌握使用ANT-20等仪表的方法,且实现了异地远程操作。本文综合了国内外虚拟培训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并进行需求分析,将整个系统分为登录管理模块,培训考核模块和远程控制模块。其中登录管理模块是整个系统的钥匙,用户登录进入系统后可以进行一系列的培训考核操作,管理员进入系统后可以对用户信息以及仪器信息进行编辑;培训考核模块模拟了ANT-20仪表的光帧结构的搭建测量功能以及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和误码仪的功能,初学者可以在该平台上进行培训和考核;远程控制模块通过TCP/IP实现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交换,通过NI的GPIB板卡将服务器和ANT-20相连接,使得服务器端可通过VISA控制ANT-20。该系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特别在培训者操作水平差异较大而且专业知识不强的状况下优点尤为显着。经测试和验证,该系统运行稳定且模块化的处理使得系统的可扩展性强并有一定得应用价值。

杜志良,宫晓燕,胡斌,郑丽玲,陈俊丽[5](2020)在《远程测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远程测控技术涉及光学、信息、电子、自动控制等多学科知识,在现代化农业、交通、通信、航空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文章总结远程测控技术的发展现状,结合技术应用情况,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前瞻,认为远程测控技术将朝向测控技术自动化、传输方式多样化、EMIT与ECS的融合、技术应用规模化等方向发展,为有关科研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佘立宇[6](2019)在《电机性能测试系统开发》文中提出电机性能检测是对于电机设计和电机使用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受到了业内的广泛重视。随着各类变频电机和伺服电机的生产和广泛使用,出现了许多通用和专用的测试系统。商业化的专业测试系统不但价格昂贵,而且不利于客户尤其是电机专业研究单位的二次开发。此外,从测试效率和安全性来讲,现有的测试系统在电机远程测控方面也有待改善。为此,课题以实现远程测控的电机性能测试系统为目标,就相关关键技术为重点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系统的整体架构进行了研究,着重对软件系统架构进行设计,分为系统主界面、数据库、通讯以及结果图表生成等模块。整套系统始终站在模块化开发、高度可扩展性、易于升级和移植的角度进行研发,有利于日后对系统的完善。2.对该系统的各个关键技术进行研发。软件系统使用Qt开发框架,开发出基于MDI的测试系统软件,该软件具有数据接收、数据存储、数据处理以及数据可视化等功能。在数据采集方面,对电机转速采集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M/T法并在STM32上进行软件实现,解决了因为编码器输出脉冲与高频时钟脉冲不同步而导致的转速脉冲频率的测量误差,最终测频误差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3.对远程电机测控系统进行开发。该系统在树莓派上使用Python语言,实现了基于TCP/IP协议族的网络通讯。在此基础上,使用CSI接口的摄像头,实现了远程监控的功能。并且使用PCF8591数模转换器件,结合I2C通讯以及按键检测技术,实现了远距离控制模拟电压升降,进而改变电子负载以检测被测电机在不同负载下的各项性能,为远程无人现场测控系统打下了重要基础。4.对数据处理技术进行研究。使用Qt与Matlab混合编程技术,对采集数据利用Matlab动态链接库进行拟合处理,解决了测量数据皆为离散值,无法描述被测系统特性的问题,使得图表能够平滑地进行绘制。5.将系统测量的电机转速、转矩以及电源电压、电流等参数与PA6000H功率分析仪的结果进行对比实验。证实了电机性能测试系统生成的特性图表能够在整体趋势上与专业测试仪器的测试数据产生图表基本一致。

任小娅[7](2019)在《鱼菜共生水质环境智能测控系统研发》文中提出随着蔬菜种植业与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者选择了结合蔬菜水培和水产养殖两种农业生产技术的鱼菜共生生产方式。但是鱼菜共生的管理过程较为复杂,需要严密监控环境参数,并做出相关环境参数调控,以维持鱼菜共生生态系统的稳定。在这种背景下,引入物联网、互联网和移动网络自动监测调控环境参数,使鱼菜生长在最适宜的环境里,有利于提高蔬菜和鱼类的产量。因此,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鱼菜共生自动化程度较低、管理复杂等问题,设计了鱼菜共生水质环境智能测控系统。1.通过阅读大量鱼菜共生测控系统相关文献和实时调研,分析了系统的用户需求、鱼菜生长环境需求、功能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并给出了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2.分析处理鱼菜共生试验数据,研究构建了基于TensorFlow框架的鱼菜共生水质溶解氧DNNR预测模型,可准确预测鱼菜共生水体中未来半小时的溶解氧数据,经测试溶解氧预测值与真实值误差在±0.5mg/L范围内。3.本文采用层次化设计,对鱼菜共生水质环境智能测控系统进行硬件设计。分别选择了环境感知的水质传感器、设备控制的STC-102控制终端、数据传输的RS485通讯串口和4G网络模块以及人机交互的工业平板电脑,完成了系统的基本硬件组成。4.通过软件的C/S架构模型将软件设计分为服务器安全传输设计、软件功能设计和数据库设计。服务器安全传输模块分别使用系统远程测控软件和现场测控软件作为C/S模型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使用面向连接的TCP模型来实现信息的交互;从现场测控软件和远程测控软件的几个主要功能模块进行软件功能的详细设计;选取MySQL作为系统的数据库完成数据实体E-R图、数据表和数据访问接口三个部分的设计。5.在完成预测模型构建和软硬件设计的基础上,使用Java语言开发基于SSM框架的现场测控软件和远程PC机客户端软件,完成鱼菜共生环境数据的采集、上传和设备的智能或远程调控。经鱼菜共生试验测试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对环境参数的监测实时性和准确性较高,对参数调控即时稳定,符合预期目标,证明本文所做工作是切实有效的。鱼菜共生水质环境智能测控系统的研究,有助于提高现代农业生产中数据采集的实时准确性、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性以及设备控制的即时性,对农业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段涵[8](2019)在《城市水务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架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在智慧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城市水务安全管理作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急需朝着现代化管理模式进行进一步的转变。因此,如何高效、准确的对城市水务安全进行管理就变为了当前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研究的关键课题之一。针对我国西北内陆城市传统水务安全管理模式中存在的数据不完善、数据孤岛等问题,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技术资料结合对兰州本地相关单位进行的现场调研情况,我对当前城市水务管理模式的技术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重点对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就当前我国西北二、三线城市中水务安全生产管理现状,与实际调研中用户的功能需求相关联,研究设计了一种针对西北二、三线内陆城市中一定区域内的集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信息显示、远程监控等功能为一体,对城市水务管道物理破损和水质安全同时进行监测的城市智慧水务安全管理监测系统的架构模式。该架构模式的研究设计经历了前期调研,总体技术方案制定,硬件设备选型,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等过程。本架构的设计采用功能模块化思路,采取C/S与B/S结构相结合的架构模式,设计了系统四层架构体系,主要包括:基础数据采集层、信号传输层、系统应用层与云平台接入层。其中基础数据采集层主要包括各种硬件采集设备如管道压力传感器、液体流量计等;信号传输层通过搭建符合实际应用要求的无线组网架构实现对采集数据的实时传输;系统应用层作为主要的人机交互界面,以上位机客户端的形式通过C#软件进行所有包含功能模块的开发与实现;云平台接入层作为手持设备端等移动终端的信息显示界面进行对水务安全信息的实时显示及相关指令下达。为提高系统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准确性,结合城市具体地理情况,本架构采用GPRS结合TCP/IP的无线组网架构,以GPRS路由器、RTU无线传输模块作为硬件载体,对基础采集设备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并发送至上位机服务器及云服务器中以便后续处理。本系统为提高报警信息的准确性和信息显示的直观性与可操作性,采用调用地图的形式结合GIS地理位置信息系统对管道、监测关键节点进行经纬度定位,以便能够准确的显示报警位置等相关报警信息。

王逸凡[9](2019)在《远程测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远程测控技术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文章针对远程测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展开研究。

金克帆,王鸿东,易宏,刘旌扬,王健[10](2018)在《海上无人装备关键技术与智能演进展望》文中认为近年来,海上无人装备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海上无人装备的功能以及性能有了极大的突破。为了明确人工智能技术在海上无人装备应用的研究方向以及演进路线,首先,对国内外海上无人装备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随后,分析实现海上无人装备的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对海上无人装备的智能化水平提出一套等级划分标准,并详细定义不同智能等级装备的作业能力以及特点。通过分析,明确了各级之间演进的关键技术。可为海上无人装备的发展路线提供理论基础。

二、远程测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远程测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机床多物理量远程测控模拟试验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机床综合实验装置研究现状
        1.2.2 无线传输数据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2 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
    2.2 系统的总体结构
    2.3 下位机系统
        2.3.1 ZigBee数据无线采集传输
        2.3.2 数据包设计
        2.3.3 ZigBee组网设计
        2.3.4 PLC电机运动控制设计
    2.4 上位机系统
        2.4.1 上位机监控软件功能模块设计
        2.4.2 LabVIEW的VISA串口通信设计
    2.5 本章小结
3 系统的硬件组成
    3.1 无线通讯电路设计
        3.1.1 ZigBee收发电路
        3.1.2 电源电路
        3.1.3 复位电路
        3.1.4 LCD12864液晶显示屏
        3.1.5 下位机终端节点模块USB接口的硬件设计
        3.1.6 协调器模块的硬件设计
    3.2 功能模块的电路设计
        3.2.1 温度采集模块
        3.2.2 重量检测模块
        3.2.3 槽型光电传感器测速模块
        3.2.4 位移测量模块
        3.2.5 齿轮振动测量模块
    3.3 电机控制模块
        3.3.1 电机控制电路设计
        3.3.2 三相异步减速电机ZH100-20-S
        3.3.3 空气开关NBE7
        3.3.4 变频调速器LK100-0.75G1
        3.3.5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FX1S-20MT
        3.3.6 直动型限位开关OV-156-1C25T
        3.3.7 电感式接近开关CJY118-08NA
        3.3.8 开关电源D120-B
    3.4 本章小结
4 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ZigBee协议栈简介
    4.2 下位机系统程序设计
        4.2.1 下位机系统程序设计总体流程
        4.2.2 ZigBee协调器节点的程序设计
        4.2.3 ZigBee功能节点程序设计
    4.3 电机运动控制模块
    4.4 上位机系统程序设计
        4.4.1 登录系统设计
        4.4.2 分析处理程序
        4.4.3 数据保存设计
        4.4.4 XY图数据报告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系统的调试
    5.1 登入系统程序调试
    5.2 功能模块的单独调试
        5.2.1 温度采集模块终端功能节点调试
        5.2.2 重量检测模块终端功能节点调试
        5.2.3 槽型光电传感器测速模块终端功能节点调试
        5.2.4 位移测量模块终端功能节点调试
        5.2.5 齿轮振动测量终端功能节点调试
    5.3 位移结果对比实验
    5.4 电动机运动控制模块调试
        5.4.1 PLC梯形图的编译调试
        5.4.2 电动机运动控制调试
    5.5 多路ZigBee通讯系统的调试
    5.6 LabVIEW上位机程序的调试
    5.7 网络远程监视操作及调试
    5.8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ZigBee功能模块程序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1 作者简介
    2 学科竞赛获奖情况
    3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
    4 获得发明专利情况

(2)基于FNN和Django的智能家庭温室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相关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技术和理论基础
    2.1 神经网络基本理论
        2.1.1 人工神经网络结构
        2.1.2 BP神经网络概述
        2.1.3 FNN概述
    2.2 无线通信技术简介
        2.2.1 无线通信原理
        2.2.2 无线通信技术分类
        2.2.3 LoRa无线通信技术概述
    2.3 Django框架
    2.4 Nginx服务器
    2.5 Redis数据库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软硬件设计与搭建
    3.1 温室系统的整体结构
    3.2 微控制器模块的设计
    3.3 温室数据采集子节点的设计
        3.3.1 传感器的选型
        3.3.2 采集子节点部署方案设计
    3.4 温室系统通信模块的设计
        3.4.1 LoRa通信模块的设计与工作流程
        3.4.2 计算机端通信模块设计
    3.5 远程测控中心软件设计
        3.5.1 远程测控中心的总体结构
        3.5.2 Web网站前台功能设计
        3.5.3 网站后台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3.5.4 数据库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FNN智能控制算法研究
    4.1 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4.2 FNN控制原理
        4.2.1 FNN中的模糊化原理
        4.2.2 神经网络原理
        4.2.3 PID控制器原理
    4.3 FNN控制器设计
    4.4 FNN控制器仿真
    4.5 本章小节
第五章 系统功能测试
    5.1 通信测试
        5.1.1 LoRa模块通信测试
        5.1.2 计算机端通信测试
    5.2 远程测控平台测试
        5.2.1 用户注册和登录测试
        5.2.2 数据显示测试
        5.2.3 灌溉控制测试
        5.2.4 论坛发帖测试
        5.2.5 论坛帖子评论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基于物联网的水文测验平台远程测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2 基于物联网的水文远程测控技术研究现状
        1.2.1 物联网应用发展现状
        1.2.2 基于物联网的水文测流技术发展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远程水文测验平台测控系统结构设计
    2.1 远程水文测验平台测控系统软件结构
        2.1.1 软件组成
        2.1.2 远程测控系统客户端软件功能
        2.1.3 客户端软件网络通讯功能开发
        2.1.4 远程水文测验平台测控系统数据库设计
    2.2 远程测控系统硬件结构
    2.3 现场控制过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远程通信技术与通信协议
    3.1 测流数据与指令内部通讯格式
    3.2 客户端与服务端通信协议
        3.2.1 MQTT协议概述
        3.2.2 阿里云物联网平台
        3.2.3 应用MQTT协议连接阿里云物联网平台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远程水文测控系统实时性分析
    4.1 远程水文测控系统网络时延
        4.1.1 网络时延的性质
        4.1.2 网络时延预测与补偿
    4.2 远程水文测控系统模型建立
    4.3 延时补偿算法整体原理总述
    4.4 远程控制系统网络时延控制算法设计
        4.4.1 PID控制
        4.4.2 BP神经网络控制
        4.4.3 小波神经网络控制
        4.4.4 卡尔曼滤波算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远程测控下设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分析
    5.1 水文远程测控带来的安全问题
    5.2 远程通讯过过程中的加密传输
        5.2.1 加密过程和加密方式
        5.2.2 HMACSHA1 加密过程
    5.3 心跳机制
        5.3.1 影响连接稳定性的因素
        5.3.2 心跳包周期设置
    5.4 远程水文测验平台触水保护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光缆表远程培训考核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的来源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虚拟仪器技术及仿真培训的研究现状
        1.3.2 远程测控系统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系统分析与方案设计
    2.1 系统设计目标
    2.2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2.3 系统体系结构
        2.3.1 C/S结构
        2.3.2 B/S结构
    2.4 系统开发环境及技术
        2.4.1 硬件环境及选型
        2.4.2 软件环境及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登录管理功能实现
    3.1 系统的安装部署
        3.1.1 C/S结构的初步实现
        3.1.2 系统硬件连接
    3.2 登录管理功能的实现
        3.2.1 利用DSN连接数据库
        3.2.2 登录功能的实现
        3.2.3 管理功能的实现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培训考核功能的实现
    4.1 基于状态机的光缆表功能实现
    4.2 光缆表测试原理
    4.3 虚拟仪表界面
    4.4 培训考核系统的实现
    4.5 封装到客户端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ANT-20仪器远程控制实现
    5.1 ANT-20远程控制分析
        5.1.1 ANT-20仪器对远程控制的支持情况
        5.1.2 ANT-20 仪器SCPI指令集
    5.2 ANT-20远程控制实现
        5.2.1 基于Lab VIEW的 TCP/IP多机通信实现
        5.2.2 基于VISA的 ANT-20 仪器程控实现
        5.2.3 基于TCP/IP的远程控制实现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远程测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远程测控技术
2 远程测控技术发展现状
    2.1 基于光纤的远程测控
    2.2 基于Internet的远程测控
    2.3 基于虚拟仪器的远程测控
        2.3.1 模式选择
        2.3.2 DataSocket实现
        (1)DataSocket构成及实现。
        (2)DataSocket功能模块。
        (3)DataSocket的软件端实现。
3 远程测控技术发展前瞻
    3.1 测控技术自动化
    3.2 传输方式多样化
    3.3 EMIT与ECS的融合
    3.4 远程测控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4 结束语

(6)电机性能测试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机测试技术
        1.2.2 远程测控技术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论文组织结构
        1.3.1 课题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系统实现总体架构
    2.1 系统功能分析
    2.2 硬件平台的搭建
    2.3 测试平台软件架构
        2.3.1 软件系统整体构架
        2.3.2 窗口应用程序开发原理
        2.3.3 开发工具的选择
    2.4 系统软件流程图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测试系统关键模块的实现
    3.1 频率检测方法研究
        3.1.1 频率检测原理
        3.1.2 利用STM32 实现M/T法测速
        3.1.3 频率检测实验
    3.2 串口通讯开发
    3.3 多线程开发
        3.3.1 Qt中的多线程
        3.3.2 多线程的实现
    3.4 数据库开发
        3.4.1 数据库与Qt的连接
        3.4.2 数据库的操作
    3.5 上位机的图表开发及保存
        3.5.1 图表功能的开发
        3.5.2 打印功能的开发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远程控制开发
    4.1 远程控制子系统开发
        4.1.1 硬件平台的搭建
        4.1.2 树莓派操作方式
        4.1.3 无线通信技术
    4.2 远程测控模块
        4.2.1 网络通信的实现
        4.2.2 SOCKET原理及Python实现
        4.2.3 摄像头的使用
    4.3 远程调节电子负载
        4.3.1 电子负载
        4.3.2 按键检测
        4.3.3 I2C通讯与AD转换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据处理与电机测试实验
    5.1 数据处理功能分析
        5.1.1 生成有效曲线工具的选择
        5.1.2 Matlab数值处理分析
    5.2 Qt与Matlab的结合方式
        5.2.1 混合编程步骤以及难点
        5.2.2 混合编程的细节问题以及常见错误
    5.3 实验平台
    5.4 电机机械特性实验
        5.4.1 测试原理
        5.4.2 测试方法
    5.5 电机效率特性实验
        5.5.1 测试原理
        5.5.2 测试方法
        5.5.3 实验结果分析
    5.6 远程测控系统实验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鱼菜共生水质环境智能测控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鱼菜共生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鱼菜共生测控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
    1.5 论文组织结构
2 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
        2.1.1 用户分析
        2.1.2 功能性需求分析
        2.1.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2.2 系统总体设计
        2.2.1 硬件总体框架设计
        2.2.2 软件总体框架设计
    2.3 本章小结
3 鱼菜共生溶解氧水质参数预测模型研究
    3.1 数据分析与处理
    3.2 预测模型构建及选择
        3.2.1 DNNR模型组成
        3.2.2 DNNR模型训练
        3.2.3 多种模型性能对比
    3.3 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硬件设计
        4.1.1 感知模块硬件设计
        4.1.2 控制模块硬件设计
        4.1.3 传输模块硬件设计
        4.1.4 人机交互硬件设计
    4.2 软件设计
        4.2.1 服务器通信模块设计
        4.2.2 软件功能设计
        4.2.3 数据库设计
    4.3 系统实现
        4.3.1 现场测控软件功能实现
        4.3.2 远程PC机客户端测控软件功能实现
    4.4 本章小结
5 系统测试
    5.1 智能升温测试
    5.2 智能降温测试
    5.3 智能增氧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8)城市水务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架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2.1 水务安全生产监测体系架构信息化与智能化的研究现状
        1.2.2 水务安全生产监控方法及技术路线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2 城市水务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架构功能需求分析
    2.1 系统架构目标和拟解决的问题
    2.2 系统架构的用户功能需求分析
    2.3 实时监测客户终端子系统管理需求分析
        2.3.1 客户终端实时信息显示需求
        2.3.2 客户终端数据管理需求
        2.3.3 客户终端操作人员查询管理需求
    2.4 信息云端子系统管理需求分析
        2.4.1 信息云端用户子系统通信管理
        2.4.2 云端用户子系统设备控制需求
        2.4.3 云端用户子系统数据管理需求
    2.5 本章小结
3 城市水务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架构总体方案设计及管道检测算法研究
    3.1 系统架构设计总体思路及原则
        3.1.1 系统架构设计总体思路
        3.1.2 架构设计原则
    3.2 总体结构设计方案
    3.3 基础采集方式和相关设备
        3.3.1 管道物理破损监测基础数据采集方式
        3.3.2 水质动态监测基础数据采集方式
        3.3.3 管道无线远程压力传感器简述及采集原理
        3.3.4 超声波插入式流量计简述及采集原理
    3.4 系统架构数据流程
        3.4.1 系统网络架构及数据传输链研究
        3.4.2 网络架构相关设备参数及实现方式研究
    3.5 管道物理破损检测及破损点定位研究
        3.5.1 稳态环境下管道破损点定位算法及渗漏信号识别算法研究
        3.5.2 稳态环境下管道破损点漏失指数研究
        3.5.3 瞬变渗漏下的管道渗漏检测与破损点定位
    3.6 本章小结
4 系统功能设计及研究
    4.1 系统架构功能结构及各功能模块设计
        4.1.1 系统整体功能模块简述
        4.1.2 系统各功能模块具体设计
    4.2 软件控制终端系统设计
    4.3 数据库设计
        4.3.1 数据库技术
        4.3.2 数据库数据分类
        4.3.3 数据库数据表结构设计
    4.4 信息云端系统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系统架构主要功能的实现与测试
    5.1 系统使用环境
    5.2 通讯前置管理机的具体工作与搭建
        5.2.1 数据结构实现
        5.2.2 模块化实现
        5.2.3 整体工作流程
        5.2.4 代码示例
    5.3 终端核心数据库具体实现
    5.4 上位机控制终端系统功能模拟实现
        5.4.1 控制终端用户登陆的实现
        5.4.2 终端子系统用户信息管理的模拟实现
        5.4.3 终端子系统主界面的模拟实现
        5.4.4 测点管理的模拟实现
        5.4.5 安全报警功能的模拟实现
    5.5 系统测试
    5.6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远程测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ESP8266 SOC方案实现远程测控系统
2 电机的远程控制
3 测控技术自动化

(10)海上无人装备关键技术与智能演进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海上无人装备发展现状
    1.1 USV
    1.2 UUV
2 海上无人装备关键技术
    2.1 设备高可靠性技术
    2.2 装备模块化技术
    2.3 海上通信技术
    2.4 长期续航技术
    2.5 人工智能技术
3 智能演进等级
    3.1 远程测控级
    3.2 单机自主级
    3.3 合作交互级
    3.4 自主学习级
    3.5 智能对抗级
4 结语

四、远程测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机床多物理量远程测控模拟试验系统[D]. 徐傲.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1)
  • [2]基于FNN和Django的智能家庭温室系统的设计[D]. 张硕. 北方民族大学, 2021(08)
  • [3]基于物联网的水文测验平台远程测控技术研究[D]. 冯鹏辉.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4]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光缆表远程培训考核系统的研究[D]. 李妍静.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5]远程测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J]. 杜志良,宫晓燕,胡斌,郑丽玲,陈俊丽. 数字通信世界, 2020(04)
  • [6]电机性能测试系统开发[D]. 佘立宇. 东华大学, 2019(03)
  • [7]鱼菜共生水质环境智能测控系统研发[D]. 任小娅.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8]城市水务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架构研究与设计[D]. 段涵.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4)
  • [9]远程测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 王逸凡. 无线互联科技, 2019(02)
  • [10]海上无人装备关键技术与智能演进展望[J]. 金克帆,王鸿东,易宏,刘旌扬,王健. 中国舰船研究, 2018(06)

标签:;  ;  ;  ;  ;  

远程测控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