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的改进

混凝土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的改进

一、混凝土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的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窦俊鹏[1](2021)在《重载铁路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抗剪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既有铁路重载运输轴重和运量的不断增加,对桥梁结构的运用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秦重载铁路作为我国西部煤炭外运的重要通道,近年来,线路养护人员及专家学者对进行重载铁路现场检查检测工作中发现,预应力混凝土梁存在明显梁端斜向开裂现象,其中以32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梁端的斜裂缝病害最为明显,且病害特征相对复杂。斜裂缝的出现往往呈现脆性破坏特征,裂缝处箍筋应力增大甚至最终达到屈服,混凝土的开裂也会导致渗水进而影响梁体耐久性,斜裂缝的进一步开展可能会导致梁体承载能力逐渐下降,并最终影响桥梁结构的正常使用寿命。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以大秦铁路存在典型斜裂缝病害的32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调研、理论计算、现场动静载试验、长期运营监测等研究方法,对重载运输条件下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的抗剪性能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文献调研。梳理国内外学者对于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的研究过程,总结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的分析理论和影响因素,列举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对其考虑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对比。针对混凝土梁抗裂性能及混凝土的疲劳抗拉强度进行了文献调研,总结了国内外专家学者通过理论分析和疲劳荷载试验对于梁体正截面、斜截面抗裂性的研究以及对混凝土疲劳抗拉强度折减系数的取值研究。(2)检算分析。通过对32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检算结果说明,梁体各计算位置处正应力和剪应力均未超限,梁体抗弯性能良好;通过计算梁体的主拉应力及主拉应力夹角显示,直曲线梁在计算截面中距梁端L/8处主拉应力最大,且略超出规范限值,为斜裂缝最可能出现位置;根据方向角判断斜裂缝大致走向,与现场实际斜裂缝走向较为接近。梁体端部附近主拉应力为梁体斜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认为,在长期重复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会发生折减,结合以往专家学者对于混凝土抗拉疲劳强度研究成果及室内模型梁疲劳加载试验的试验结果,取混凝土疲劳抗拉强度为0.55倍的混凝土轴向极限抗拉强度,并与检算的梁端抗拉主应力进行对比发现,梁端主应力超过混凝土疲劳抗拉强度,混凝土开裂可能性极大。混凝土出现斜裂缝原因可以总结为梁端腹板主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疲劳抗拉强度限值,在长期重复荷载作用下导致开裂现象出现。(3)现场试验。选取2孔分别为16m和32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进行动静载试验,梁体在静载加载和运营列车荷载作用下梁体中挠度、跨中截面下缘混凝土应力低于规范限值,梁体竖向刚度满足要求,结构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动静载试验中,梁体的裂缝扩展大体呈现上部小、下部大的规律分布,在荷载作用时跨裂缝应变明显大于相邻位置处未跨裂缝测点主拉应变;腹板外侧的裂缝扩展情况均大于内侧,内外侧对应测点应变比为1.4~1.6,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列车车轴作用于T梁时,荷载作用并非在T梁对称轴位置处,而是在横桥向呈现偏载状态;重车线裂缝扩展情况大于轻车线,这是由于重车线列车荷载作用明显大于轻车线列车,裂缝的扩展情况与列车荷载作用的大小存在正相关性。(4)长期监测。选取不同桥梁上同种梁型的孔跨进行长期监测,发现在运营列车作用下,梁端斜截面受力左梁大于右梁、腹板外侧大于内侧;直曲线梁的对比分析显示,线桥偏心作用对于荷载作用下裂缝扩展有明显影响,斜截面受力状况不同;重车线裂缝扩展大于轻车线,梁端斜裂缝的扩展和列车荷载作用大小存在正相关性。同时还选取了同一座桥同种梁型的开裂孔跨和未开裂孔跨进行对比试验,选取梁端腹板位置处的对应测点,发现开裂梁体应变为未开裂对应位置处的两倍,裂缝扩展明显。同时未开裂梁体换算混凝土拉应力增量为2.94MPa。主要结论。既有重载铁路在原有设计荷载下未存在主拉应力超标现象,仅在现有荷载作用下存在少量检算位置略微超标情况,说明原有设计桥梁的斜截面抗裂性能良好。针对现场出现的斜裂缝病害现象,结合大秦线路开行列车情况,考虑混凝土在等幅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拉强度需要在进一步折减,检算发现梁体在疲劳抗拉强度的限值下存在主拉应力明显超标现象,说明斜裂缝出现的原因是在长期疲劳荷载作用下,梁体斜截面处的主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疲劳抗拉强度,导致混凝土开裂。通过动静载试验及长期监测系统对桥梁的受力性能进行测试发现,带斜裂缝桥梁整体抗弯性能较好,梁体跨中挠度、振幅、支座位移等都满足规范限值和检定要求,但梁体斜截面的裂缝扩展明显,跨裂缝位置处箍筋应力增大,建议采取相应加固措施对斜截面抗剪性能进行加固改造。

李辉[2](2021)在《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叠合梁受力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叠合梁(Prestressed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Laminated Beams,简称PSRCL梁)是指首先预制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外壳,待外壳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对其施加预应力形成预制部分,然后将预制部分运输至现场安装后再进行内部混凝土的现场浇筑,最终形成部分预制与部分现浇的叠合梁。PSRCL梁可以有效简化现场施工工序,减少或避免临时支撑和模板,大幅地降低造价成本,提升建筑工业预制化程度。国内外关于PSRCL梁受力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开展较少,为有效促进PSRCL梁的推广应用,本文提出了充满型型钢和非充满型型钢两种类型的PSRCL梁形式,并分别结合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对两种类型的PSRCL梁受力性能和设计方法进行了以下研究:1、完成了两种类型的15个PSRCL梁受弯性能试验,分别研究了预应力程度、预制部分混凝土强度、预应力施加顺序以及预应力筋布置形式等关键参数对两种类型的PSRCL梁受弯性能影响及规律。结合两种类型的PSRCL梁受弯试验结果,分别建立了两种类型的PSRCL梁的2种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并进一步对两种类型的PSRCL梁各自建议了一种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实用计算方法。2、完成了两种类型的18个PSRCL梁受剪性能试验,分别研究了剪跨比、预应力程度、预应力筋布置形式以及预应力施加顺序等关键参数对两种类型的PSRCL梁受剪性能影响及规律。结合两种类型的PSRCL梁受剪试验结果分析,分别建立了两种类型的PSRCL梁的5种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并进一步对两种类型的PSRCL梁分别建议了一种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实用计算方法。3、结合两种类型的15个PSRCL梁受弯性能试验结果,分别分析了预应力程度和预应力施加顺序等关键参数对两种类型的PSRCL梁裂缝宽度与变形的影响及规律。进一步结合两种类型的PSRCL梁受弯试验结果分析,分别提出了适合于两种类型的PSRCL梁的开裂弯矩、裂缝宽度、刚度以及变形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4、通过上述三部分的研究,建立了两种类型的PSRCL梁的受弯承载能力、受剪承载能力计算方法,提出了PSRCL梁的开裂弯矩、裂缝宽度、刚度以及变形的计算方法,形成了PSRCL梁的设计方法,可为本文新提出的两种类型的PSRCL梁的设计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

任志文[3](2021)在《圆环形正截面承载力图解及斜截面承载力的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经过数次修正,现行版本日渐完善,已经形成完整的规范体系。但是,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着短板。例如,圆形及环形截面的配筋计算存在双重非线性——材料和截面宽度变化的非线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给出了计算配筋的超越方程组,但需要迭代求解,不能手算。另外该超越方程组是基于钢筋沿周边均匀布置推导的,靠近中性轴附近的钢筋因力臂小而不能充分利用其强度。因此,本文借鉴了欧洲规范的计算方法,参考其先进之处,为今后我国规范的再次修订提供一些可行的参考建议。文章的主要工作在于圆形及环形钢筋混凝土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的推导。引用了欧美发达国家现行标准普遍应用的抗弯“统一方法”,即以应变分布为基础,通过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本构关系求出内力值,由内力值求得抵抗弯矩。将此法与我国工程实际相结合,推导出计算简洁清晰,结果精确明了的无量纲图算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圆形及环形截面非均匀配筋布置的无量纲图算法,即当清楚圆形或环形截面弯矩受力方向时,针对此方向对称配置90°或120°等的纵向受力筋,此图对于节约钢材,提升材料利用率和构件受力合理性等方面有明显的效果。且推出了考虑二阶效应的圆形及环形无量纲图算法。图表上还注明了钢筋和混凝土应变的对应值,可以对圆形和环形截面抗弯承载力进行快速计算。除此之外,文章最后一章简要对比分析了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欧洲规范中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部分的理论计算,尽管抗剪公式都是基于实验数据回归得到,但相对来讲,国内关于抗剪的受力没有深入的探究,忽略了纵向钢筋的影响,将诸多影响因素糅合为了一个系数。反观欧洲规范,在无腹筋构件中将影响因素分别考虑,抗剪公式更加细致、精准;在有腹筋构件计算中提出了桁架模形,清晰地解释了有腹筋构件的抗剪机理。仅仅依靠试验数据回归得出的计算公式不够精确,若是能借鉴一些欧洲规范的理论体系,无腹筋考虑其纵向配筋率的影响,有腹筋引入桁架模型,将使抗剪承载力计算更加合理,必然能对我国规范的完善工作有所帮助。

关健[4](2020)在《中美欧混凝土梁桥的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基于现行公路桥规》文中指出本文对我国现行与旧版的《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JTG D60-2004与《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JTG D62-2004,美国《AASHTO LRFD Bridge Design Specification》8thEdition 2017与欧洲Eurocode系列中的混凝土桥梁规定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主要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工作:1)设计总体要求对比。对比了各规范所规定的设计准则、设计基准期与设计使用年限、极限状态与设计状况的划分,以及设计安全性等级。2)常用材料指标参数对比。对比了中美欧混凝土桥梁中常用的混凝土、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的强度等级划分、强度取值,以及其他力学性能参数,如泊松比、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等。3)作用及作用组合对比。对比了中美欧公路桥梁规范的作用划分、在相应极限状态下的作用(荷载)组合、恒载取值与汽车荷载模型(涵盖冲击系数、纵横向折减系数、制动力、离心力),计算了在“恒载”以及“恒载+活载”下的弯矩与剪力效应。4)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比。对中美欧公路桥梁设计规范所规定的弯、剪、压、拉的承载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与计算研究,及其所规定的结构抗倾覆设计方法进行了对比。5)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比。对持久状况下的混凝土应力验算方法、抗裂性及裂缝宽度验算方法、挠度以及预拱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6)评价体系计算分析。依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抗力与作用效应比得到截面富余度、依据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应力限值/应力、挠度限值/挠度得到的应力富余度及挠度富余度,根据相应权重系数计算得到综合富余度指标。本文对中美欧桥梁规范所规定的设计总体要求、材料、作用分类、作用组合、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方法进行了对比,综合比较了各规范之间的差异性。

蔡浩[5](2020)在《火灾下超高性能混凝土梁斜截面承载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斜截面破坏是火灾下混凝土梁断裂坍塌时最突出的破坏模式。斜截面破坏属于脆性破坏,破坏时断裂坍塌突然,可防控性差。新型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结构火灾安全风险大,尤其是火灾作用下UHPC梁斜截面承载性能亟待研究,开展火灾下UHPC梁斜截面承载性能与破坏机理研究,提出UHPC梁斜截面承载的火灾安全控制理论和抗火性能化设计方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显着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本文针对上述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火灾下UHPC梁斜截面承载性能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基于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破坏理论,对火灾下混凝土梁严重毁损和倒(坍)塌机理分析,对比UHPC梁与混凝土梁在火灾下的材料及热工性能、斜截面剪力传递机制与抗火设计方法上的差别,对火灾下UHPC梁斜截面承载性能中剪弯段高温爆裂、非线性温度场引起的斜截面抗力衰减与剪力传递机制变化等开展理论分析,识别和量化UHPC梁斜截面承载的火灾安全性。结果表明,斜截面破坏是火灾下混凝土梁倒(坍)塌的主要原因,火灾下UHPC梁斜截面承载失效风险显着高于普通混凝土梁。(2)依据热传导理论建立了UHPC梁温度场计算模型,考虑热-力耦合效应并引入材料高温徐变和瞬态热应变,构建了火灾下UHPC梁斜截面承载的精细化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升温条件下,相同位置UHPC梁温度显着高于普通混凝土梁,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能够揭示火灾下UHPC梁斜截面传递机制和损伤演化过程,火灾下斜截面破坏模式与试验结果相同,变形与耐火极限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具有科学合理性和良好的精确性。(3)采用火灾下UHPC梁斜截面承载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以剪跨比、荷载水平、配箍率及箍筋配置方式、纵筋配筋率、截面尺寸等为参数,开展UHPC梁在恒定荷载按ISO834标准升温条件下斜截面承载性能扩参数分析,摸清影响火灾下UHPC梁斜截面承载性能的关键参数及各关键参数的影响规律,揭示热-力耦合下火灾下UHPC梁斜截面承载失效模式。结果表明:火灾下UHPC梁斜截面承载失效属于脆性破坏,破坏位移延性显着高于普通混凝土梁,且随剪跨比增加而增大,剪跨比由1.5增至3.5,耐火极限约增加1.21.5h;有腹筋UHPC梁耐火极限小于同条件下的无腹筋梁;UHPC梁配箍率由0.16%增大至0.27%,试件耐火极限约提高0.51.0h。(4)综合考虑火灾下UHPC梁受剪承载性能的影响参数和各参数的影响规律,提出火灾下UHPC梁受剪承载性能的安全控制和抗火设计方法,包括:控制UHPC梁最小截面尺寸及最小保护层厚度,控制UHPC梁剪跨比,避免火灾下斜拉破坏模式,适当增加纵筋配筋率及配箍率等措施提高火灾下UHPC梁斜截面承载的安全性能。

杨震[6](2020)在《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分析与计算》文中认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结构中应用广泛,经历火灾作用后,钢筋与混凝土材料性能劣化,从而导致钢筋混凝土构件承载性能的劣化,因此,对经历火灾作用后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剩余承载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已完成的受火灾作用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性能试验研究结果,对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承载机理和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借鉴常温下钢筋混凝土梁受剪破坏机制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梁剩余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受高温作用影响的钢筋和混凝土材料性能的主要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已完成的受火灾作用后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性能试验研究过程与结果,分析了试验梁的承载机理与破坏模式,从而为火灾作用后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分析奠定了理论和试验研究基础。(2)基于试验研究结果并参考常温下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机制,对火灾作用后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的承载机理与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火灾作用后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计算模型,建立了火灾作用后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误差均在10%左右,且计算结果小于试验实测结果,计算结果偏于保守。(3)基于算例的计算与分析,探讨了经历不同火灾作用时间的钢筋混凝土梁分别基于梁截面抗弯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的梁整体承载能力的比例关系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所分析的受火作用时间120min以内,随着经历火灾作用时间的增加,常温下按照“强剪弱弯”原则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梁,在经历火灾作用后仍能保持“强剪弱弯”的破坏形态。

于周健[7](2020)在《新型装配式喷射混凝土夹心墙受力性能试验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其首要目标就是保障乡村宜居住宅等基础设施建设。但是目前乡村住房多以传统砖混结构为主,抗震性能较差,保温隔热性能不佳,满足不了农村居民对宜居的需求。现有的传统现浇混凝土结构和装配式结构其施工方式及经济性远远超出农村的需求和承受能力,导致在乡村及偏远地区难以推广。故本研究综合现有钢丝网墙板与预制剪力墙板的优点,提出了一种集承重、保温、隔热一体化新型钢丝网夹芯墙板。此种新型装配式墙体侧面层内布置钢丝网、面层采用的喷射混凝土技术,大大增强了墙板的施工效率;墙体的填充芯材为泡沫混凝土板兼具保温隔热及内模板的功能。为了分析新型装配式喷射混凝土夹芯墙的力学性能,本文采用喷射混凝土技术制作了6个新型装配式喷射混凝土夹芯墙试件,对其中3个夹芯墙试件进行了受压试验,对另外3个夹芯墙试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受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型装配式喷射混凝土夹芯墙在轴向或偏心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主要为受压破坏和喷射混凝土面层平面外变形破坏;墙体整体性较好,其中暗柱和喷射混凝土面层以及暗柱纵筋和底部连接筋都能共同工作,共同承担荷载。在一定范围内夹芯墙的受压承载力和刚度随试件高厚比、高宽比减小而增大,尤其是高宽比对墙体的轴压承载力影响较大。喷射混凝土施工质量对试件的破坏形态和承载能力也有较大影响。偏心距的存在导致墙体两侧混凝土面层应力和竖向位移发展不均匀,降低了墙体的极限承载力。根据墙体的受力特点,墙体正截面受压承载力承载力计算可采用叠加的方法来考虑。通过分析国内外较成熟的夹芯墙轴压、偏压承载力计算理论结合新型喷射混凝土夹芯墙的自身特点对公式分析改进后,提出了可用于新型喷射混凝土夹芯墙的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拟静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型装配式喷射混凝土夹芯墙的喷射混凝土面层混凝土和边缘构件为一个整体,能共同抵抗竖向力和水平力,在喷射混凝土面层施工质量保证的前提下,墙体和边缘构件间的竖缝连接可靠;在低周往复作用下夹芯墙试件总体表现为弯剪破坏;试件的极限位移角均大于1/120,弹塑性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满足抗震要求;试件暗柱中的竖向钢筋和底部连接筋也能共同承重荷载,连接性能较好。通过对国内外现行混凝土设计规范的分析和比对,考虑将试件看作剪力墙和普通受剪构件计算,最终得出适合喷射混凝土夹芯墙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公式计算。

张耀[8](2020)在《常温下超高性能混凝土梁斜截面承载性能研究》文中指出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是一种超高强度、高韧性以及优异耐久性能的新型建材,超高强度的UHPC基体中配置高强钢筋能够充分发挥UHPC的材料性能。对于UHPC梁斜截面承载力,UHPC骨料咬合作用小,但纤维的桥联作用限制斜裂缝的产生和发展。由于剪力传递机制复杂,UHPC梁斜截面承载性能的研究较少;斜截面承载失效为脆性破坏,安全防控性能差。鉴于此,论文开展常温下UHPC梁斜截面承载性能研究,主要开展的工作如下:(1)采用“水泥-硅灰-矿粉”三元胶凝材料体系,用河沙代替石英砂制备UHPC,研究标准养护、干热养护、蒸汽养护和热水养护等养护制度对UHPC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养护制度对抗压强度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干热养护、蒸汽养护、热水养护、标准养护;干热养护的立方体抗压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150oC相比于90oC立方体抗压强度提高了21.2%;728d龄期内降低8.9%;UHPC轴心抗拉强度受养护制度的影响较大,150oC干热养护相比标准养护提高33.4%,干热养护温度越高,抗拉强度提高越大;水胶比是影响抗拉强度的关键因素,水胶比从0.22降至0.18,抗拉强度提高24%。(2)开展了3个UHPC简支梁在常温下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试验,获得了荷载-位移曲线、箍筋及纵筋应变变化、裂缝分布与发展、抗剪承载力等数据,揭示了剪跨比对UHPC梁斜截面抗剪承载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UHPC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受剪跨比影响较大,在剪跨比为1.53.5范围内,试验梁呈现剪压破坏;与普通混凝土梁相比,无腹筋UHPC梁在较大剪跨比并未出现斜拉破坏,剪切破坏具有一定延性;UHPC梁受剪承载力、延性系数均高于普通混凝土。(3)建立了UHPC梁抗剪性能分析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通过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科学性和精确性验证。通过扩大参数范围分析,研究了剪跨比、配箍率、配箍形式、纵筋率、截面尺寸等参数对UHPC梁抗剪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剪跨比、配箍率、截面尺寸是影响抗剪性能的关键因素,纵筋率对UHPC梁抗剪性能影响较小;无腹筋UHPC梁剪跨比从1.1增大至1.5、2.5、3.5,抗剪承载力分别降低了22.2%、42.7%、55.2%,抗剪强度随剪跨比的增大而降低,且降低幅度逐渐减少;抗剪强度随配箍率的增大而提高,剪跨比越大,配箍率对极限抗剪承载力的影响越小;在配筋率差距较小时,单根钢筋得到的加强不能弥补钢筋数量减少导致的钢筋销栓作用的降低,从而导致极限抗剪承载力的降低;极限抗剪承载力随截面尺寸的增大而提高,较大的截面尺寸会严重降低UHPC梁的剪切延性,截面尺寸从200mm×300mm增大至400mm×500mm,抗剪承载力提高2.4倍,破坏挠度减小45%。(4)系统分析了剪跨比、纵筋率、配箍率、钢纤维特性、截面尺寸等因素对UHPC梁抗剪性能的影响,对比国内外UHPC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发展了UHPC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通过已有试验验证,多参数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为UHPC梁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欧阳靖[9](2020)在《工字砌块配筋砌体剪力墙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配筋砌体剪力墙可以视作由外部砌体与内部钢筋混凝土芯柱组成的组合结构,一些研究者通过构造截面上下一致的芯柱,改变砌体与芯柱的强弱对比,提升了墙体的受力性能。工字砌块是专用于配筋砌体剪力墙砌筑的砌块,提出的目的是通过提高芯柱截面积与布置更完整的钢筋来进一步改变配筋砌体剪力墙的受力特征。在对工字砌块配筋砌体剪力墙进行设计时存在两个问题需要解决:其一,由于工字砌块特殊的几何形式,使得根据未灌孔砌体抗压强提出的灌孔砌体抗压强度计算方法不能直接采用,描述这种新型砌块制作的灌孔砌体的受压性能的理论尚需完善。其二,芯柱得到增强后墙体在水平力作用下的性能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便对该类墙体与传统配筋砌体的异同进行分析并对设计理论进行修正。针对上述两个问题,本文将以试验测试为基础分为两大部分加以阐述。第一部分,着重解决工字砌块灌孔砌体受压时应力-应变曲线关系的问题。在这一部分中,首先提出了工字受力单元的概念。通过3组9个采用工字砌块砌筑的灌孔砌体试件轴心受压验证试验,证明工字受力单元能较好的表征灌孔砌体轴压力学性能。以此单元为基础,结合混凝土受压软化理论,推导出了灌孔砌体轴心受压时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及应力-应变曲线的计算方法。通过与包括本文试件在内的180个轴心受压试件计算对比,采用该理论计算的抗压强度实测值/计算值的平均值为1.01,变异系数为0.14。弹性模量实测值/计算值的平均值为1.11,变异系数为0.16。证明基于基本力学单元与软化理论构建的理论体系,不仅解决了工字砌块灌孔砌体受压时力学参数的计算方法,还在普遍意义上表征了有类似内部结构的灌孔砌体轴向受压的本构关系。第二部分是对墙体的试验研究。第4章至第6章中,着重研究了6面工字砌块配筋砌体剪力墙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性能,并对部分残余墙体补充进行了推覆试验。通过试验记录的滞回曲线,研究了墙体的耗能能力及变形能力,并依据滞回曲线的特征给出了工字砌块配筋砌体剪力墙的滞回规则;通过对墙体裂缝分布规律、破坏形态及变形特征的分析,讨论了增强芯柱对配筋砌体剪力墙抗力机制的影响,提出了由于多种抗力机制逐步失效为墙体带来了“冗余”的特性。在墙体变形特征研究基础上结合灌孔砌体受压本构关系,提出本文测试墙体的设计计算理论。基于墙体测试中的裂缝开展特征与破坏形态,对墙体进行了损伤分析;第7章中,结合工字砌块特殊的几何形式对施工工艺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墙内钢筋骨架与外部砌体部分存在“自锁”的内部结构,并对施工工序进行了改进。

刘李君[10](2020)在《装配式空心板桥旧桥安全性评估及抗剪加固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装配式空心板桥旧桥安全性评估常采用基于设计规范的方法,其评估内容主要包括荷载效应计算、结构抗力计算和分项检算系数计算3个部分。对于多梁结构,荷载效应计算需借助荷载横向分布概念,常用计算方法与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吻合。抗剪承载力计算所遵循的《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简称《公路桥规》)现有公式是基于试验数据的半理论半经验公式,其所参考的试验数据距今已逾35年,不论是构件数量还是参数取值范围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对于存在荷载裂缝的装配式空心板桥,该方法采用分项检算系数计入裂缝影响,缺乏明确的理论依据。此外,对于装配式空心板桥端部抗剪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常用加固方法较不合适。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深入研究了基于设计规范的装配式空心板桥的评估方法及端部抗剪加固方法,主要内容包括:⑴从荷载效应计算角度,以盐靖高速公路13m空心板桥为背景,对装配式空心板桥常用荷载横向分布计算方法,如铰接板(梁)法、杠杆原理法等与有限元法进行了深入比较分析,同时,重点考察了支座弹性、铰缝刚度和整体化混凝土层对荷载横向分布的影响,并基于深铰空心板桥横向受力特点,提出了更为准确的建议计算方法。⑵从结构抗力计算角度,回顾了《公路桥规》现有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来源与特点,指出了其不足并确定了相应的修正原则。基于统计分析方法要求,整理了1749根钢筋混凝土矩形梁受剪试验数据,并据此修正了现有公式混凝土项与箍筋项系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受压翼缘、预应力及计算位置的影响,补充整理了175根钢筋混凝土T形梁和179根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剪试验数据,从而对现有公式受压翼缘影响系数和预应力提高系数作了改进,并给出了计算位置调整建议。此外,利用整理所得数据对修正公式与现有公式进行了误差分析,并结合一13m空心板受剪试验,比较了两公式的优劣,结果表明,修正公式预测准确性更高且对各参数适用性更好。⑶从检算系数计算角度,对装配式空心板桥近年来常见裂缝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其现状与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裂缝特征的旧桥安全性评估方法,建立了裂缝状况与荷载效应或结构抗力计算的直接联系,同时给出了针对性的维护对策。⑷从评估后处置对策角度,针对调查中发现的装配式空心板桥端部抗剪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基于板梁特点,提出了端部腔内注浆抗剪加固方法,并编制了配套施工工艺和流程,与常用加固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不中断交通、少伤害梁体、高效节约的优点。

二、混凝土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的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混凝土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重载铁路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抗剪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重载铁路概述
        1.1.2 我国重载铁路运营现状及发展趋势
        1.1.3 大秦铁路基本概况及列车轴重特征
    1.2 重载运输条件下既有铁路简支梁桥病害
        1.2.1 铁路混凝土简支梁桥典型病害
        1.2.2 斜裂缝病害主要特征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2 混凝土简支梁抗剪性能研究现状
    2.1 国内外抗剪性能研究
        2.1.1 国外抗剪研究概况
        2.1.2 国内抗剪研究概况
    2.2 抗剪承载力分析计算方法
        2.2.1 主要影响因素
        2.2.2 分析理论方法
        2.2.3 计算公式
    2.3 混凝土抗裂及疲劳抗拉性能
        2.3.1 混凝土梁抗裂性能
        2.3.2 混凝土梁疲劳性能
    2.4 小结
3 重载铁路T梁抗剪计算分析
    3.1 检算内容
        3.1.1 检算梁型概况
        3.1.2 荷载组合
    3.2 检算结果分析
        3.2.1 32m预应力混凝土梁正应力及剪应力检算结果
        3.2.2 32m预应力混凝土梁主拉应力计算结果及应力方向
    3.3 斜裂缝成因及分布特征分析
        3.3.1 斜裂缝成因分析
        3.3.2 斜裂缝主要分布特征原因分析
    3.4 小结
4 重载铁路T梁静动载受力测试
    4.1 桥梁概况
    4.2 静载试验测试
        4.2.1 测点布置
        4.2.2 试验工况与加载效率
        4.2.3 跨中挠度分析
        4.2.4 跨中应变分析
        4.2.5 梁端斜截面受力
    4.3 动载试验测试
        4.3.1 测点布置
        4.3.2 动载测试数据分析
    4.4 小结
5 重载铁路T梁抗剪状态运营监测
    5.1 监测桥梁概况
        5.1.1 桥梁整体概况
    5.2 监测内容
    5.3 监测系统布设
    5.4 监测结果分析
        5.4.1 梁体表面应变
        5.4.2 梁体箍筋应变
    5.5 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及建议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叠合梁受力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研究现状
    1.4 型钢混凝土叠合梁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研究现状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充满型PSRCL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概况
        2.2.1 试件设计
        2.2.2 试件制作
        2.2.3 材性试验
    2.3 加载和测量方案
        2.3.1 加载装置
        2.3.2 加载制度
        2.3.3 测量方案
    2.4 试验结果
        2.4.1 破坏形态
        2.4.2 荷载-挠度曲线
        2.4.3 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
        2.4.4 荷载-应变分析
        2.4.5 应变沿截面高度分布规律
    2.5 参数分析
        2.5.1 预应力程度
        2.5.2 预应力施加顺序
        2.5.3 预制部分混凝土强度
        2.5.4 预应力筋布置形式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非充满型PSRCL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概况
        3.2.1 试件设计
        3.2.2 试件制作
        3.2.3 材性试验
    3.3 加载和测量方案
        3.3.1 加载装置
        3.3.2 加载制度
        3.3.3 测量方案
    3.4 试验结果
        3.4.1 破坏形态
        3.4.2 荷载-挠度曲线
        3.4.3 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
        3.4.4 荷载-应变分析
        3.4.5 应变沿截面高度分布规律
    3.5 参数分析
        3.5.1 预应力程度
        3.5.2 预应力筋布置形式
        3.5.3 预应力施加顺序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SRCL梁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现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4.2.1 国外SRC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4.2.2 国内SRC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4.2.3 叠合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4.3 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计算方法
        4.3.1 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σ_(pu)
        4.3.2 ξ_p与Δσ_p关系
    4.4 PSRCL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4.4.1 PSRCL-Ⅰ受弯梁
        4.4.2 PSRCL-Ⅱ受弯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充满型PSRCL梁受剪性能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概况
        5.2.1 试件设计
        5.2.2 试件制作
        5.2.3 材性试验
    5.3 加载和测量方案
        5.3.1 加载装置
        5.3.2 加载制度
        5.3.3 测量方案
    5.4 试验结果
        5.4.1 破坏形态
        5.4.2 荷载-挠度曲线
        5.4.3 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
        5.4.4 荷载-应变分析
    5.5 参数分析
        5.5.1 剪跨比
        5.5.2 预应力程度
        5.5.3 预应力施加顺序
        5.5.4 预应力筋布置形式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非充满型PSRCL梁受剪性能试验研究
    6.1 引言
    6.2 试验概况
        6.2.1 试件设计
        6.2.2 试件制作
        6.2.3 材性试验
    6.3 加载和测量方案
        6.3.1 加载装置
        6.3.2 加载制度
        6.3.3 测量方案
    6.4 试验结果及分析
        6.4.1 破坏形态
        6.4.2 荷载-挠度曲线
        6.4.3 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
        6.4.4 荷载-应变分析
    6.5 参数分析
        6.5.1 剪跨比
        6.5.2 预应力程度
        6.5.3 预应力施加顺序
        6.5.4 预应力筋布置形式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PSRCL梁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7.1 引言
    7.2 国外现有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7.2.1 美国ACI318-11 的拉-压杆模型
        7.2.2 基于摩尔-库伦破坏准则的拉-压杆模型
        7.2.3 基于变形协调的桁架-拱模型
    7.3 国内现有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7.3.1 现有SRC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7.3.2 叠合梁现有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7.3.3 现有PC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7.4 PSRCL受剪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7.4.1 PSRCL-Ⅰ受剪梁
        7.4.2 PSRCL-Ⅱ受剪梁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PSRCL梁开裂弯矩、裂缝宽度与变形计算方法研究
    8.1 引言
    8.2 PSRCL受弯梁开裂弯矩计算方法
        8.2.1 PSRCL受弯梁截面正应力
        8.2.2 PSRCL受弯梁开裂分析
    8.3 PSRCL受弯梁裂缝宽度计算方法
        8.3.1 参数分析
        8.3.2 现有裂缝宽度计算方法
        8.3.3 PSRCL受弯梁裂缝宽度计算方法
        8.3.4 PSRCL受弯梁裂缝宽度计算结果与分析
    8.4 PSRCL受弯梁变形计算方法
        8.4.1 参数分析
        8.4.2 现有截面刚度计算方法
        8.4.3 PSRCL受弯梁变形计算方法
        8.4.4 PSRCL受弯梁变形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主要创新点
    9.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二: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三:攻读博士期间获得的奖励

(3)圆环形正截面承载力图解及斜截面承载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中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发展
    1.2 中国钢筋混凝土圆形截面设计发展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混凝土设计概括
        1.5.1 平截面假定
        1.5.2 本构关系
        1.5.3 等效矩形应力
第二章 混凝土截面无量纲配筋计算
    2.1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2.2 圆形均匀配筋的计算推导
        2.2.1 混凝土及钢筋应变区域
        2.2.2 混凝土的截面应力和内力计算
        2.2.3 钢筋的截面应力和内力计算
    2.3 例题校验
        2.3.1 算例
        2.3.2 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圆形截面非均匀对称配筋的无量纲诺模图
    3.1 概述
    3.2 圆形截面中钢筋应力和内力计算
        3.2.1 弹性区+塑性区
        3.2.2 塑性区+弹性区+塑性区
        3.2.3 塑性区+弹性区
    3.3 算例验证
        3.3.1 算例
        3.3.2 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环形构件配筋计算
    4.1 环形截面承载力计算对比
        4.1.1 《混规》环形截面均匀配筋计算
        4.1.2 环形截面承载力计算图解法
    4.2 环形截面非均匀对称配筋承载力计算图解法
    4.3 算例验证
        4.3.1 算例计算
        4.3.2 结果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圆形截面构件的二阶效应分析
    5.1 钢筋混凝土构件二阶效应综述
    5.2 二阶效应的计算类型
    5.3 二阶无量纲诺模图的计算
        5.3.1 二阶无量纲诺模图推导
        5.3.2 算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外斜截面承载力的比较
    6.1 斜截面承载力概述
    6.2 无腹筋构件抗剪承载力对比
        6.2.1 无腹筋构件开裂前应力状态
        6.2.2 无腹筋构件开裂后的应力状态
        6.2.3 我国《混规》无腹筋构件抗剪承载力计算
        6.2.4 欧规2 无腹筋构件抗剪承载力计算
        6.2.5 算例对比
        6.2.6 无腹筋抗剪结论
    6.3 有腹筋构件受剪承载力对比
        6.3.1 有腹筋构件开裂后受力
        6.3.2 有腹筋构件承载力中外公式
        6.3.3 算例对比
        6.3.4 有腹筋抗剪对比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结论
        7.1.1 正截面承载力
        7.1.2 斜截面承载力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成果)

(4)中美欧混凝土梁桥的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基于现行公路桥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中美欧桥梁设计规范发展
        1.2.1 中国桥梁设计规范
        1.2.2 美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
        1.2.3 欧洲公路桥梁设计规范
    1.3 国内外桥梁设计规范研究现状
    1.4 目前规范研究主要特点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设计总体要求
    2.1 设计准则
    2.2 设计基准期与设计使用年限
    2.3 极限状态与设计状况
        2.3.1 极限状态
        2.3.2 设计状况
    2.4 设计安全性等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材料参数
    3.1 混凝土
        3.1.1 标准试件
        3.1.2 强度等级划分
        3.1.3 抗压强度
        3.1.4 抗拉强度
        3.1.5 弹性模量
        3.1.6 其他参数
        3.1.7 中美欧桥规混凝土等级对应关系
    3.2 普通钢筋
    3.3 预应力钢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作用及作用组合
    4.1 作用分类
    4.2 作用的代表值
    4.3 作用组合
        4.3.1 承载能力(强度)极限状态
        4.3.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4.4 恒荷载
    4.5 汽车荷载
        4.5.1 汽车荷载模式
        4.5.2 汽车荷载冲击系数
        4.5.3 横向车道布载(折减)系数
        4.5.4 纵向折减系数
        4.5.5 汽车制动力
        4.5.6 离心力
    4.6 作用效应对比
        4.6.1 活载作用效应对比
        4.6.2 作用组合效应对比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5.1 基本表达式
    5.2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
        5.2.1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5.2.2 计算表达式
        5.2.3 《通用图》抗弯承载力计算结果对比
    5.3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
        5.3.1 计算截面位置
        5.3.2 无腹筋构件的抗剪承载力
        5.3.3 有腹筋构件抗剪承载力
        5.3.4 抗剪构造要求
        5.3.5 《通用图》抗剪承载力对比
    5.4 轴心受压构件
        5.4.1 普通箍筋柱
        5.4.2 螺旋箍筋柱
        5.4.3 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对比
    5.5 偏心受压构件
        5.5.1 长细比、计算长度计算方法
        5.5.2 二阶效应计算方法
        5.5.3 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
        5.5.4 圆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
        5.5.5 圆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对比
    5.6 受拉构件
    5.7 结构抗倾覆设计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6.1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分类及张拉控制应力
        6.1.1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分类
        6.1.2 张拉控制应力
    6.2 持久状况应力验算
        6.2.1 持久状况混凝土应力验算
        6.2.2 持久状况预应力钢筋的应力验算
    6.3 抗裂性及裂缝宽度验算
        6.3.1 抗裂性验算
        6.3.2 裂缝宽度限值
        6.3.3 裂缝宽度计算方法
    6.4 挠度验算及预拱度
        6.4.1 挠度计算方法
        6.4.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挠度对比
        6.4.3 挠度限值
        6.4.4 预拱度设置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通用图》的评价体系对比
    7.1 概述
    7.2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
        7.2.1 截面富余度
        7.2.2 变形富余度
        7.2.3 应力富余度
        7.2.4 综合富余度
    7.3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桥
        7.3.1 截面富余度
        7.3.2 变形富余度
        7.3.3 应力富余度
        7.3.4 综合富余度
    7.4 4×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7.4.1 截面富余度
        7.4.2 变形富余度
        7.4.3 应力富余度
        7.4.4 综合富余度
    7.5 Mbini斜拉桥
        7.5.1 桥型布置
        7.5.2 截面富余度
        7.5.3 变形富余度
        7.5.4 应力富余度
        7.5.5 综合富余度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火灾下超高性能混凝土梁斜截面承载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相关研究的现状
        1.2.1 UHPC材料高温力学性能与热工性能
        1.2.2 常温下UHPC梁斜截面承载性能
        1.2.3 普通混凝土梁抗火性能
    1.3 本文开展的研究工作
第2章 火灾下UHPC梁斜截面承载安全分析
    2.1 火灾下混凝土梁破坏模式
    2.2 钢筋混凝土受剪破理论
        2.2.1 桁架理论模型
        2.2.2 极限平衡理论
        2.2.3 统计分析法
        2.2.4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2.3 火灾下UHPC梁斜截面承载安全分析
        2.3.1 高升温速率下梁剪弯段UHPC高温爆裂可防控性差
        2.3.2 高导热系数和非线性温度场的UHPC梁斜截面抗力衰减幅度大
        2.3.3 UHPC梁的斜截面剪力传递机制火灾防御性能低
        2.3.4 UHPC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方法缺少火灾试验数据与理论支撑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火灾下UHPC梁受剪承载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高温力学及热工性能
        3.2.1 普通混凝土
        3.2.2 UHPC
        3.2.3 钢筋
    3.3 火灾下UHPC梁受剪承载分析模型
        3.3.1 分析参数
        3.3.2 UHPC梁极限荷载
    3.4 基本假定
    3.5 温度场分析
        3.5.1 升温制度
        3.5.2 热传递方式及各项参数确定
        3.5.3 模型建立
    3.6 UHPC梁受剪热-力耦合精细化分析模型
        3.6.1 热-力耦合分析模型
        3.6.2 热-力耦合应力应变计算方法
        3.6.3 热-力耦合分析模型验证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火灾下UHPC梁受剪承载性能
    4.1 引言
    4.2 温度场分析
    4.3 UHPC梁高温下斜截面承载特性
        4.3.1 分析参数
        4.3.2 火灾下变形演化
        4.3.3 剪跨比对UHPC梁火灾下受剪性能影响
        4.3.4 纵筋率对UHPC梁火灾下受剪性能影响
        4.3.5 荷载水平对UHPC梁火灾下受剪性能影响
        4.3.6 箍筋配筋率及配筋形式对UHPC梁火灾下受剪性能影响
    4.4 UHPC受剪火灾安全控制与抗火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分析与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室内的火灾温度场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构件内部的温度场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火灾下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性能国内外研究现状
        1.2.4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性能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受火灾作用混凝土和钢筋的材料性能
    2.1 引言
    2.2 火灾后混凝土和钢筋的材料性能
        2.2.1 火灾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2.2.2 火灾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2.2.3 火灾后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2.2.4 火灾后钢筋的屈服强度
        2.2.5 火灾后钢筋的弹性模量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火灾作用后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性能试验
    3.1 引言
    3.2 试件设计与制作
    3.3 实测材料力学性能
    3.4 火灾试验炉和加载装置
    3.5 试验流程与测点位置
    3.6 试验结果简述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承载性能理论分析
    4.1 引言
    4.2 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
    4.3 现有的桁架模型理论的发展
        4.3.1 古典桁架模型
        4.3.2 变角桁架模型
        4.3.3 软化桁架模型
        4.3.4 桁架+拱模型
    4.4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无腹筋梁的抗剪承载力模型
        4.4.1 抗剪承载力模型的建立
        4.4.2 利用混凝土压剪强度曲线的求解方法
        4.4.3 火灾后材料强度的计算
    4.5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有腹筋梁的抗剪承载力模型
        4.5.1 腹筋的抗剪承载力贡献
        4.5.2 有腹筋梁的整体抗剪承载力
    4.6 算例分析
        4.6.1 混凝土经历的温度峰值
        4.6.2 火灾后的梁截面等效混凝土抗压强度
        4.6.3 钢筋经历的温度峰值
        4.6.4 火灾后钢筋的屈服强度
        4.6.5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无腹筋梁的抗剪承载力
        4.6.6 腹筋的抗剪承载力贡献计算
        4.6.7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有腹筋梁的抗剪承载力计算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的比例关系变化规律分析
    5.1 引言
    5.2 算例设计
    5.3 常温下钢筋混凝土梁试件的抗弯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比值
    5.4 火灾作用后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
        5.4.1 火灾后梁纯弯段1-1 横截面的温度峰值
        5.4.2 基于梁纯弯段1-1横截面温度数据的火灾后梁截面等效混凝土抗压强度
        5.4.3 基于梁纯弯段1-1 横截面温度数据的火灾后钢筋强度
        5.4.4 火灾后梁的抗弯承载力
    5.5 火灾作用后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
        5.5.1 火灾后梁剪弯段2-2 横截面的温度峰值
        5.5.2 基于梁剪弯段2-2横截面温度数据的火灾后梁截面等效混凝土抗压强度
        5.5.3 火灾后梁剪弯段 2-2 横截面的钢筋强度
        5.5.4 火灾作用后梁的抗剪承载力
    5.6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比例关系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7)新型装配式喷射混凝土夹心墙受力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预制装配式实心墙结构
        1.2.2 装配式空心墙体结构
        1.2.3 装配式夹芯墙体结构
    1.3 喷射混凝土夹芯墙体系介绍
    1.4 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喷射混凝土夹芯墙轴压试验研究
    2.1 试验目的
    2.2 试验概况
        2.2.1 试件设计
        2.2.2 材料性能指标
        2.2.3 试件制作
        2.2.4 试验装置
        2.2.5 测点布置
        2.2.6 加载制度与破坏依据
    2.3 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
        2.3.1 试件ZPI
        2.3.2 试件ZPE
        2.3.3 试件ZSE
    2.4 承载力分析
    2.5 试验结果及分析
        2.5.1 荷载-竖向位移分析
        2.5.2 荷载-平面外位移分析
        2.5.3 钢筋应变分析
        2.5.4 混凝土应变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喷射混凝土夹芯墙拟静力试验
    3.1 试验目的
    3.2 试验概况
        3.2.1 试件设计
        3.2.2 试验装置
        3.2.4 测点布置
        3.2.5 加载制度与破坏准则
    3.3 试验过程与破坏形态
        3.3.1 试件ZPI
        3.3.2 试件NPE
        3.3.3 试件NSE
        3.3.4 破坏形态分析
        3.3.5 试件承载力分析
    3.4 试验结果及分析
        3.4.1 钢筋应变分析
        3.4.2 滞回曲线分析
        3.4.3 骨架线分析
        3.4.4 刚度退化
        3.4.5 耗能能力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喷射混凝土夹芯墙设计理论研究
    4.1 轴压承载力计算理论
        4.1.1 按普通受压构件计算
        4.1.2 叠加法
        4.1.3 轴压承载力计算结果分析
    4.2 偏心受压承载力计算理论
        4.2.1 中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4.2.2 Eurocode2/EN1992-1-1:2004
        4.2.3美国ACI318-19
        4.2.4 偏压承载力计算结果分析
    4.3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理论
        4.3.1 按剪力墙构件计算
        4.3.2 按普通矩形受剪构件进行计算
        4.3.3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建议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常温下超高性能混凝土梁斜截面承载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研究现状
        1.2.1 超高性能混凝土概述
        1.2.2 超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1.2.3 超高性能混凝土应用前景
    1.3 超高性能混凝土结构抗剪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养护制度对UHPC力学性能影响
    2.1 引言
    2.2 原材料与配合比
        2.2.1 原材料
        2.2.2 配合比
    2.3 试验方案
        2.3.1 试件尺寸
        2.3.2 试件成型方法
        2.3.3 养护制度
        2.3.4 试验方法
    2.4 力学性能的试验结果及分析
        2.4.1 养护制度对UHPC抗压强度的影响
        2.4.2 养护制度对UHPC轴心抗拉强度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常温下UHPC梁抗剪试验
    3.1 引言
    3.2 试验设计
        3.2.1 试件截面及配筋设计
        3.2.2 试验参数设计
    3.3 试件制作
        3.3.1 试验材料
        3.3.2 试验梁的制作
    3.4 试验方案
        3.4.1 试验装置
        3.4.2 加载制度
        3.4.3 测试内容及测点布置
    3.5 试验现象
        3.5.1 试验现象描述
        3.5.2 裂缝及破坏形态分析
        3.5.3 破坏形态分析
    3.6 试验结果及分析
        3.6.1 试验结果
        3.6.2 梁的受力性能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UHPC梁斜截面抗剪性能有限元分析
    4.1 引言
    4.2 精细化有限元模型
        4.2.1 分析参数
        4.2.2 材料力学性能
        4.2.3 单元类型及网格划分
        4.2.4 边界条件及加载方式
    4.3 模型验证
        4.3.1 塑性损伤演化
        4.3.2 荷载-位移曲线
        4.3.3 箍筋受力分析
        4.3.4 模拟承载力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
    4.4 参数分析
        4.4.1 剪跨比
        4.4.2 配箍率及配箍形式
        4.4.3 纵筋配筋率
        4.4.4 截面尺寸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常温下UHPC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5.1 引言
    5.2 现有UHPC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适用性研究
        5.2.1 规范建议方法
        5.2.2 现有UHPC梁抗剪承载计算方法的适用性
    5.3 抗剪承载力计算建议
        5.3.1 基于《活性粉末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5.3.2 基于桁架-拱理论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5.3.3 UHPC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9)工字砌块配筋砌体剪力墙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砌体结构的发展
    1.2 研究现状
        1.2.1 灌孔砌体抗压强度研究现状
        1.2.2 受压本构关系研究现状
        1.2.3 配筋砌体剪力墙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背景
        1.3.2 目的与意义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工字砌块灌芯砌体轴心受压试验
    2.1 引言
    2.2 试件设计
    2.3 加载及测量方案
    2.4 轴心受压试验
        2.4.1 A组试件
        2.4.2 B组试件
        2.4.3 C组试件
    2.5 测试结果分析
        2.5.1 破坏形态文献对比
        2.5.2 弹性模量
        2.5.3 工字受力单元的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灌孔砌体受压本构关系的研究
    3.1 引言
    3.2 混凝土受压软化理论
        3.2.1 理论背景
        3.2.2 受压时混凝土的软化应力-应变关系
        3.2.3 泊松效应的影响
    3.3 灌孔砌体受压本构关系
        3.3.1 影响因素
        3.3.2 基本分析模型
        3.3.3 应力与应变状态
        3.3.4 受压本构关系
    3.4 计算分析
        3.4.1 抗压强度
        3.4.2 受压应力-应变曲线
    3.5 理论框架的讨论
        3.5.1 μ_m的讨论
        3.5.2 适用范围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工字砌块配筋砌体剪力墙抗震试验
    4.1 引言
    4.2 试件的设计
    4.3 材料性能
        4.3.1 钢筋材料性能
        4.3.2 混凝土材料性能
    4.4 测试方案
        4.4.1 加载装置
        4.4.2 加载方案
        4.4.3 测量方案
    4.5 低周反复试验
        4.5.1 W-1 试验结果
        4.5.2 W-2 试验结果
        4.5.3 W-3 试验结果
        4.5.4 W-4 试验结果
        4.5.5 W-5 试验结果
        4.5.6 W-6 试验结果
        4.5.7 试验结果对比
    4.6 推覆试验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剪力墙试验结果分析
    5.1 引言
    5.2 变形特征
        5.2.1 水平位移分布
        5.2.2 竖向位移分布
        5.2.3 抗力机制分析
        5.2.4 延性系数
    5.3 耗能能力
        5.3.1 计算方法
        5.3.2 耗能能力计算
    5.4 特征点计算
        5.4.1 屈服点的确定
        5.4.2 峰值点的确定
    5.5 滞回规则
        5.5.1 卸载斜率
        5.5.2 滞回规则
        5.5.3 滞回曲线的模拟
    5.6 损伤分析及评价
        5.6.1 损伤指标计算方法
        5.6.2 试件损伤指标的计算
        5.6.3 损伤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工字砌块配筋砌体剪力墙计算理论
    6.1 引言
    6.2 正截面承载力
        6.2.1 轴心受压
        6.2.2 大偏心受压
        6.2.3 小偏心受压
    6.3 斜截面承载力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工字砌块配筋砌体剪力墙施工工艺
    7.1 引言
    7.2 砌体部分的砌筑
    7.3 混凝土的浇筑
        7.3.1 混凝土侧压力的计算
        7.3.2 砌块的强度及刚度验算
        7.3.3 浇筑工艺
    7.4 建议的施工工艺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10)装配式空心板桥旧桥安全性评估及抗剪加固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公路桥梁现状
        1.1.2 江苏省内拼宽装配式空心板桥旧桥安全性评估及处置现状
    1.2 旧桥安全性评估概念
    1.3 中小跨径旧桥安全性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1.3.1 基于外观调查的方法
        1.3.2 基于设计规范的方法
        1.3.3 荷载试验方法
        1.3.4 基于专家经验的方法
        1.3.5 基于可靠性理论的方法
    1.4 混凝土梁桥抗剪加固方法研究现状
    1.5 中小跨径旧桥安全性评估方法及混凝土梁桥抗剪加固方法的不足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装配式空心板桥荷载横向分布计算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现有计算方法
    2.3 背景工程
        2.3.1 工程概况
        2.3.2 荷载横向分布计算步骤
        2.3.3 有限元模型建立
    2.4 跨中荷载横向分布计算方法研究
        2.4.1 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计算结果比较
        2.4.2 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结果比较
        2.4.3 铰缝刚度对荷载横向分布的影响
        2.4.4 铰缝刚度对整体化混凝土层与荷载横向分布关系的影响
        2.4.5 建议计算方法
    2.5 支点荷载横向分布计算方法研究
        2.5.1 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计算结果比较
        2.5.2 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结果比较
        2.5.3 铰缝刚度对荷载横向分布的影响
        2.5.4 铰缝刚度对整体化混凝土层与荷载横向分布关系的影响
        2.5.5 建议计算方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现有计算方法的来源、不足与修正原则
        3.2.1 来源
        3.2.2 不足
        3.2.3 修正原则
    3.3 受剪试验数据整理
        3.3.1 试验数据筛选准则
        3.3.2 试验数据整理
    3.4 受剪试验数据分析
        3.4.1 数据分析注意点
        3.4.2 试验数据分析
    3.5 受压翼缘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
        3.5.1 研究现状
        3.5.2 试验数据整理与分析
    3.6 预应力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
        3.6.1 研究现状
        3.6.2 试验数据整理与分析
    3.7 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误差分析
        3.7.1 钢筋混凝土梁
        3.7.2 预应力混凝土梁
    3.8 抗剪承载力计算位置讨论
    3.9 13m空心板受剪试验分析
        3.9.1 试验目的
        3.9.2 试件概况
        3.9.3 试验方案
        3.9.4 试验现象及分析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装配式空心板桥裂缝现状、成因、评估方法及维护对策研究
    4.1 引言
    4.2 端部腹板斜裂缝
        4.2.1 裂缝现状
        4.2.2 裂缝成因
        4.2.3 评估方法
        4.2.4 维护对策
    4.3 端部底板失效区裂缝
        4.3.1 裂缝现状
        4.3.2 裂缝成因
        4.3.3 评估方法
        4.3.4 维护对策
    4.4 底板纵向裂缝
        4.4.1 裂缝现状
        4.4.2 裂缝成因
        4.4.3 评估方法
        4.4.4 维护对策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装配式空心板桥端部腔内注浆抗剪加固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目的与内容
    5.3 堵头制作试验
        5.3.1 基本参数确定
        5.3.2 堵头制作流程
    5.4 腔内注浆流程
    5.5 试验效果
    5.6 端部腔内注浆加固空心板抗剪承载力计算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的研究结论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四、混凝土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的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重载铁路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抗剪性能研究[D]. 窦俊鹏.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2]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叠合梁受力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D]. 李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圆环形正截面承载力图解及斜截面承载力的研究[D]. 任志文.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4]中美欧混凝土梁桥的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基于现行公路桥规[D]. 关健. 东南大学, 2020(01)
  • [5]火灾下超高性能混凝土梁斜截面承载性能研究[D]. 蔡浩.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0)
  • [6]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分析与计算[D]. 杨震.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0)
  • [7]新型装配式喷射混凝土夹心墙受力性能试验研究[D]. 于周健. 济南大学, 2020(01)
  • [8]常温下超高性能混凝土梁斜截面承载性能研究[D]. 张耀.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1)
  • [9]工字砌块配筋砌体剪力墙试验研究[D]. 欧阳靖. 湖南大学, 2020(09)
  • [10]装配式空心板桥旧桥安全性评估及抗剪加固方法研究[D]. 刘李君. 东南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混凝土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的改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