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性病病原分析

常见性病病原分析

一、常见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毛佳瑜[1](2022)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合并性传播病原体感染者宫颈高级别病变风险评估》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患者性传播病原体感染与宫颈高级别病变(HSIL)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HR-HPV阳性且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及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的患者370例,按照TCT结果分为宫颈细胞学正常组177例、≤LSIL组104例和≥HSIL组89例;按照宫颈组织病理学结果分为正常及炎症组185例、CINI-II组99例、CINⅢ及宫颈癌组86例。应用PCR及导流杂交方法,对研究对象宫颈脱落细胞行性传播病原体检测。结果:宫颈细胞学正常组、≤LSIL组、≥HSIL组沙眼衣原体(CT)、微小脲原体(UP)、角脲支原体(UU)感染率逐渐升高(P<0.05),≥HSIL组生殖支原体(NG)、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感染率高于宫颈细胞学正常组(P<0.05),正常组与≤LSIL组NG、HSV-2感染率无差异(P>0.05);≥HSIL组性传播病原体单一感染率高于正常组、≤LSIL组(P<0.05),正常组与≤LSIL组单一感染率无差异(P>0.05);宫颈细胞学正常组、≤LSIL组、≥HSIL组多重感染率逐渐升高(P<0.05)。正常及炎症组、CINI-II组、CINⅢ及宫颈癌组UP、UU感染率逐渐升高(P<0.05),CINⅢ及宫颈癌组NG、HSV-2感染率高于正常及炎症组(P<0.05),正常及炎症组与CINI-II组NG、HSV-2感染率无差异(P>0.05),CINI-II组、CINⅢ及宫颈癌组CT感染率高于正常及炎症组(P<0.05),CINI-II组与CINⅢ及宫颈癌组CT感染率无差异(P>0.05),正常及炎症组、CINI-II组、CINⅢ及宫颈癌组单一感染及多重感染率逐渐升高(P<0.05)。UP感染及多重感染是宫颈细胞学≥HSIL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CT、UU感染与宫颈细胞学≥HSIL无相关性(P>0.05),UP感染及多重感染是宫颈组织病理学结果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CT、UU感染与宫颈组织病理学结果无相关性(P>0.05)。结论:UP感染及多重性传播病原体感染可能会增加HR-HPV阳性患者宫颈高级别病变的风险,值得临床关注。

杜娟,张栋,张睿,陈雨,伊洁,吴洁,窦亚玲,杨卓,叶阿里,孔令君,甘勇,杨启文[2](2021)在《2013—2018年北京协和医院4种常见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出情况》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疑似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STD)患者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 CT)、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生殖支原体(Mycoplasma genitalun,MG)及淋病奈瑟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感染情况,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疑似STD患者的送检标本(包括尿液标本及生殖道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检测样本中CT、UU、MG、NG,并计算其阳性率。结果 2013—2018年,共接收CT、UU、MG、NG检测标本12 804份。4种病原体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UU(42.88%,4833/11 271)、CT(8.43%,905/10 739)、MG(5.44%,231/4246)、NG(3.78%,338/8932);合并感染以UU+CT(4.13%,402/9725)、UU+MG(1.98%,74/3745)较常见。女性患者UU阳性率均高于同年龄段男性患者,CT、NG、MG阳性率低于同年龄段男性患者。除女性患者NG、UU单一感染外,4种病原体单一感染率及合并感染率(UU+CT、UU+MG)均以≤20岁患者最高。NG、MG阳性率整体呈下降趋势,CT、UU阳性率呈小范围波动。男性患者中,尿道拭子标本NG阳性率明显高于尿液标本(12.37%比5.27%,P<0.001);女性患者中,宫颈拭子标本UU阳性率明显高于尿液标本(61.78%比54.74%,P<0.001),CT阳性率低于尿液标本(6.16%比7.73%,P=0.022)。结论 2013—2018年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疑似STD患者中,4种常见病原体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UU、CT、MG、NG;UU+CT、UU+MG是常见的合并感染类型;≤20岁患者病原体阳性率较高;不同类型标本中病原体检出率存在差异。

张立丽,赵艳明,佟瑄,赵艳,于艳华,娄金丽[3](2020)在《北京地区性传播疾病常见病原体感染现状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北京地区性传播疾病常见病原体的感染现状,为临床诊疗及优生优育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北京佑安医院皮肤性病门诊1 927例样本的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淋病奈瑟菌(NG)、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的核酸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927份样本,阳性率最高为UU (39.0%),其次为CT (11.3%)、NG (5.0%),HSV2最低(2.4%);混合感染主要类型有CT+UU (5.1%)、UU+NG (1.3%)、CT+NG (1.1%);女性UU阳性率高于男性,男性NG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CT、UU以≤30岁阳性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诊断组的CT、UU和NG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尖锐湿疣、HPV感染、阴道炎患者中UU与CT是主要病原体,尿道炎患者UU与NG为主要病原体;阴道炎患者≤30岁CT感染率最高;UU阳性组CT阳性率明显高于UU阴性组,NG阳性率则明显低于UU阴性组,而CT阳性组UU、NG阳性率明显高于CT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病患者UU检出率最高,有健康携带,治疗需结合临床;CT的检出率高于NG,女性CT与UU感染率呈年轻化;CT与UU,CT与NG易共感染,临床应进行多种病原联合检测,以防漏检,并加大筛查力度,防止无症状携带人群传播。

张丽,杨波,蒋雨虹,王晓艳[4](2020)在《杭州市流动已婚男性泌尿生殖感染特征和健康教育效果》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杭州市流动已婚男性泌尿生殖感染特征及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杭州市西溪医院诊治的873例排尿不适的已婚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生物样本,检测常见病原体。对感染阳性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在干预前后以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研究期间共诊治排尿不适患者873例,395例(45.2%)病原体检出阳性。病原体检出如下:支原体127例(14.5%)、衣原体82例(9.4%)、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68例(7.8%)、淋病奈瑟菌54例(6.2%)、生殖器疱疹病毒(HSV) 23例(2.6%)、其他41例(4.7%)。健康教育后,研究对象对于性病知识、性病就医行为、安全套的使用等条目得分有显着的改善和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发的性传播疾病需要进一步重点关注,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患者知识水平以及改善行为效果显着。

陈延普[5](2020)在《子宫颈炎常见致病微生物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阴道微生态平衡状态下和细菌性阴道病状态下,子宫颈炎可能的致病微生物,为有效诊治子宫颈炎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山西白求恩医院妇科门诊2018年1月2019年1月就诊的子宫颈炎患者。将阴道微生态基本平衡状态下单纯性子宫颈炎患者48例作为A组,将相同时期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合并子宫颈炎患者23例作为B组。对A、B两组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分别行革兰染色涂片检查,子宫颈外口行需氧菌培养,子宫颈管行解脲支原体培养、人型支原体培养,对其中8例子宫颈溢脓的患者行淋病奈瑟菌核酸检测。对A、B两组患者的需氧菌、支原体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对8例脓性分泌物患者致病微生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分析两种不同阴道微生态环境下子宫颈炎可能的致病微生物。结果:1.A组需氧菌检出率为14.583%(7/48),B组需氧菌检出率为21.739%(5/23),A组与B组子宫颈外口需氧菌培养结果比较统计学差别不显着(χ2=1.647,P=0.200)。2.A组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检出率为25.000%(12/48),B组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检出率为21.739%(5/23)。A组与B组子宫颈管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结果比较统计学差别不显着(χ2=0.091,P=0.763)。3.A组解脲支原体的检出率为68.750%(33/48),B组解脲支原体的检出率为60.870%(14/23),A组与B组子宫颈管解脲支原体培养结果统计学差别不显着(χ2=0.432,P=0.511)。4.A组人型支原体的检出率为27.083%(13/48),B组人型支原体的检出率为26.087%(6/23)。A组与B组子宫颈管人型支原体培养结果统计学差别不显着(χ2=0.008,P=0.929)。5.8例宫颈分泌物为脓性的患者淋病奈瑟菌核酸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需氧菌培养检出了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咽峡炎链球菌;支原体培养检出了人型支原体或(和)解脲支原体。结论:1.在育龄期女性中需氧菌可能参与子宫颈炎的发生,但可能不是主要致病因素;2.解脲支原体可能是子宫颈炎的一项潜致病因素;3.人型支原体可能是子宫颈炎的一项致病因素;4.淋病奈瑟菌与子宫颈炎的相关性可能与种族、地域和文化差异有关。

杜鹏,刘小凤,沈守星,魏秋姣,黄嘉怡[6](2020)在《珠海市皮肤性病专科门诊就诊人群7种性传播疾病感染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珠海市皮肤性病专科门诊就诊人群性传播疾病(STD)的感染情况,为临床性病的防治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2015年至2017年皮肤科、性病科和妇科诊治患者,对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梅毒(TP)、念珠菌(CA)、淋病奈瑟菌(NG)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7种病原体(抗体)阳性率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分析剔除阳性复诊患者,同时统计分析混合感染和反复感染情况。结果 3年共有6 862人进行STD不同项目检查,7种病原体检测共有14 828项,阳性1 963项(13.2%),CT、NG、TP、HIV、UU、MH和CA病原体阳性率分别为14.2%、23.6%、11.1%、2.9%、31.9%、4.8%和17.3%,3年间STD病原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中,妇科送检病原体阳性率最高,为19.2%;不同性别中,女性患者的病原体总阳性率为19.3%,男性为9.8%,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性CT、NG和HIV阳性率高于女性。患者混合感染率为2.5%,男性混合感染比女性高,但女性反复感染率高于男性。结论专科门诊就诊者7种病原体阳性率较高,女性病原体总阳性率高于男性,女性支原体、念珠菌反复感染现象较普遍,男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和念珠菌感染应受到重视。加强对该类人群的性传播疾病的健康教育,引导就诊者进行STD联合筛查,对性传播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张丽敏,吕虹,陈柯霖,刘淑静,周金,谷愉愉,康熙雄,张国军[7](2019)在《妇科门诊患者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淋球菌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特点及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妇科门诊妇女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感染情况,并探讨不同病原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来北京天坛医院就诊的2 064例妇科门诊妇女宫颈上皮细胞标本,采用基因扩增及导流杂交技术进行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淋球菌(NG)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结果2 064例样本中检出UU/CT/NG感染1 335例(UU/CT/NG一种阳性即为阳性),感染率为64.68%,其中以UU感染为主(1 331例)。感染类型以单一感染为主。在年龄分布上有2个感染高峰,分别为≤30岁和41~50岁2个年龄段,感染率分别为68.20%和70.25%。其中有1 090例患者同时进行了HPV分型检测,检出HPV阳性样本205例,以高危型别感染和单一感染为主。1 090例样本中,UU/CT/NG阳性组其HPV感染率为23.40%,明显高于UU/CT/NG阴性组(1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系数r=0.157。结论妇科门诊妇女性传播疾病病原体以UU为主,UU/CT/NG感染人群易合并HPV感染,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张莉雪[8](2019)在《218例尖锐湿疣患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尖锐湿疣(CA)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人乳头瘤病毒(HPV)核心知识了解程度及性教育来源、一般行为学特征、性行为特征、就医情况、合并泌尿生殖道疾病及其他疾病情况、经济压力、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等一般状况,分析尖锐湿疣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复发的危险因素;为尖锐湿疣易感人群及易复发人群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降低其发病率及复发率;为尖锐湿疣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及支持,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2017年3月2018年9月,选取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性健康中心(山东省VCT检测门诊、国家哨点检测单位)就诊、并确诊为尖锐湿疣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获取研究人群的社会人口学特征、HPV核心知识了解程度及性教育来源、一般行为学特征、性行为特征、就医情况、合并泌尿生殖道疾病及其他疾病情况、经济压力、社会支持等信息,并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对其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并记录其皮损部位、治疗情况及复发情况。采用SPSS19.0软件建立数据库及统计分析,尖锐湿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尖锐湿疣复发相关的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及t检验;尖锐湿疣复发相关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18份。调查对象年龄平均28.64±7.82岁(1761岁),其中1.83%(4人)18岁及以下,35.78%(78人)1924岁,25.23%(55人)2529岁,27.98%(61人)3039岁,6.88%(15人)4049岁,2.29%(5人)50岁及以上;调查对象中男性占32.11%(70人),女性67.89%(148人)。数据表明性伴数量多、不正确使用安全套、HPV核心知识欠缺,心理压力大、无人倾诉,焦虑、抑郁等是感染尖锐湿疣的相关因素;同时,随访了202例尖锐湿疣患者,结果示:其中复发人群占72.28%(146人),非复发人群占27.72%(56人)。分析数据可得:了解HPV核心知识、睡眠障碍、吸烟情况、近6个月性伴侣数量、焦虑状态,以上5个因素对尖锐湿疣是否复发影响更大;其中,睡眠障碍、吸烟情况、近6个月性伴侣数量、焦虑状态是危险因素,了解HPV核心知识是保护因素。结论:尖锐湿疣的感染与复发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预防尖锐湿疣的感染与复发的关键在于加强患者及性伴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及心理干预。尽早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于早期防控HPV的传播及预防尖锐湿疣的复发十分重要。

张晚星[9](2019)在《衣原体分泌蛋白cHtrA抑制LL-37抗衣原体活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比LL-37、HNP1、HNP3、HBD2、HBD4对沙眼衣原体的IC50;检测体外原核表达的衣原体高温需要A蛋白(cHtrA)酶切上述5种抗菌肽的能力;检测内源性cHtrA酶切LL-37的能力;检测外源性cHtrA及其突变型(MT-H143A和MT-S247A)抑制LL-37杀伤沙眼衣原体L2型、D型、鼠肺炎株(MoPn)的能力。方法:体外培养HeLa细胞,以2.0?105/ml的细胞浓度接种至24孔板内,待细胞密度增长至90%时接种与5种抗菌肽共孵育过的沙眼衣原体L2型菌株,37℃温箱培养,利用间接免疫荧光对5种抗菌肽进行IC50滴定;将5种100μg/ml的抗菌肽分别与0μg/ml、1μg/ml、10μg/ml、100μg/ml四种浓度的外源性cHtrA以及两种100μg/ml的突变型cHtrA MT-H143A和cHtrA MT-S247A在37℃孵箱中孵育30分钟,经SDS-PAGE跑胶后用Western Blot检测cHtrA与抗菌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沙眼衣原体L2型菌株感染HeLa细胞后提取其细胞胞浆(L2S100),并以免疫共沉淀的原理,通过谷胱甘肽蛋白珠提取L2 S100中的内源性cHtrA,使不同量的内源性cHtrA与LL-37共孵育后,经SDS-PAGE跑胶后用Western Blot检测内源性cHtrA对LL-37的酶切作用;将LL-37与不同浓度的外源性cHtrA以及2种突变型cHtrA MT-H143A和MT-S247A在37℃孵箱中共孵育30min,每组再与沙眼衣原体L2型菌株、D型菌株和鼠肺炎株(MoPn)在室温下共孵育2h,经感染HeLa细胞后用免疫荧光检测菌株的感染率;每个盖玻片计数5个随机视图,并求其平均值来定量衣原体感染,结果表示为每个视图的包涵体形成单位(inclusion forming units,IFUs)的数量,基于所设定的每种抗菌肽的浓度梯度,及该浓度下所观察到的IFUs,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可得出每种抗菌肽的50%抑制浓度,感染率用(IFUs/细胞数量)表示,每组设置三个相同实验条件的孔同时操作以减少实验误差,经过重复计数及计算,最终感染率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结果:5种人体抗菌肽之中LL-37的抗衣原体作用最强(IC50=4.62?0.94μg/ml;平均值?标准差),其次为HBD2(IC50=28.33?9.45μg/ml),HBD4(IC50=47.7?6.15μg/ml),HNP1(IC50=60.67?5.13μg/ml),HNP3(IC50=69.87?7.45μg/ml)。无论内外源性,10μg/ml cHtrA可以显着且特异的酶切LL-37,而对HNP1,HNP3,HBD2和HBD4毫无影响,100μg/ml的cHtrA可以完全酶切100μg/ml的LL-37底物,两种突变型cHtrA MT-H143A和MT-S247A则失去了该作用。空白对照组的HeLa细胞沙眼衣原体L2型感染率为(54%?6.24%),加入30μg/ml LL-37时衣原体感染率为(7.67%?2.08%),而加入1μg/ml、10μg/ml、100μg/ml cHtrA时感染率分别为(11.3%?3.51%)、(28.7%?7.51%)、(44.7%?5.13%),仅加入cHtrA未加入LL-37时(47%?6.24%),分别加入cHtrA突变型MT-H143A和MT-S247A时感染率为(10%?3%)、(8.67%?3.06%)。对沙眼衣原体D型、鼠肺炎株(MoPn)进行的实验表现出一致性,且cHtrA浓度加至10μg/ml时感染率均与仅加入LL-37组表现出统计学差异(均有P<0.05),两种突变型cHtrA对于对抗LL-37的作用没有意义。结论:LL-37在本试验的五种抗菌肽中表现出了最强效的抗衣原体作用,但无论内源性还是外源性cHtrA均具有酶切LL-37的能力。无论是在沙眼衣原体L2型、D型、还是鼠肺炎株(MoPn),cHtrA均强效抑制LL-37对沙眼衣原体的杀伤作用,该作用随着cHtrA的浓度梯度而逐步增强。这证明了cHtrA在沙眼衣原体感染过程中通过酶切LL-37表现出的正向保护作用。

王苏平[10](2019)在《性病患者无保护性交与自杀意念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上海某专科医院为例》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性传播感染(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STI)是指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的疾病。近年来,STI发病率持续居高不下,已成为我国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对于STI患者,他们具有无保护性交(Unprotected Intercourse,UI)比例高的行为特征以及较高的社会心理问题和自杀意念(Suicidal Ideation,SI)的社会心理特征,不仅影响着STI患者的身心健康,还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造成总体健康损失。因此,本研究旨在对性病患者的无保护性交及自杀意念现状进行调研,为政府及社会了解该人群的社会心理和生理健康提供一线真实可靠数据。同时,对两者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为后期对提高该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的干预策略提供政策支持和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在2018年1月至12月,由专业培训的调查员,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的进行横断面调研。问卷内容包括调研对象的人口学信息、安全性行为相关知识等、社会心理学情况以及UI和SI。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研究UI和SI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本次调研对象平均年龄38.72±13.03岁。449人(49.3%)在近半年内有UI,218人有SI(24.0%),在抑郁、困顿感、挫败感、自尊、孤独、社会支持、人际需求和性冲动八个有社会心理问题中,有共疫(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调查对象占54.2%。在无保护性交方面:人口学信息中,性别、年龄、性取向、门诊类型和此次就诊疾病类型对无保护性交有影响。单因素分析发现安全套使用态度(ORu=1.96,95%CI=1.48-2.60)、安全套使用技巧(ORu=4.11,95%CI=2.96-5.71)、安全套主观规范(ORu=1.52,95%CI=1.17-1.98)和安全套自我效能(ORu=3.08,95%CI=2.27-4.19)对STI患者的无保护性交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在调整人口学基本信息的影响后,这四个影响因素仍对STI患者的无保护性交有影响且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发现安全性行为相关知识(ORm=0.66,95%CI=0.49-0.90)、安全套使用态度(ORm=1.41,95%CI=1.03-1.93)、安全套使用技巧(ORm=3.11,95%CI=2.15-4.50)、安全套自我效能(ORm=1.91,95%CI=1.35-2.71)对STI患者的无保护性交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在纳入对5个人口学因素后,这四个影响因素仍对无保护性交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的结果分析,结合IMB模型,将安全性行为相关知识、STI预防相关判断纳入信息维度,将安全套使用态度、安全套主观规范纳入动机维度,安全套使用技巧、安全套自我效能纳入技巧维度,无保护性交则纳入行为维度,以信息-动机-行为为核心,得到STI患者无保护性交影响因素模型主要观察指标为路径系数、相关系数及因素负荷量。模型拟合的适配度指数如下:c2/df=2.465,RMSEA=0.040,GFI=0.993,CFI=0.990,表明模型适配度良好。在自杀意念方面:单因素分析发现自尊(ORu=2.41,95%CI=1.77-3.29)、孤独(ORu=2.68,95%CI=1.95-3.68)、抑郁(ORu=7.53,95%CI=4.96-11.45)、困顿感(ORu=6.08,95%CI=4.38-8.48)、挫败感(ORu=4.10,95%CI=2.95-5.70)、人际需求(ORu=2.00,94%CI=1.44-2.78)、性冲动(ORu=1.77,95%CI=1.17-2.68)对STI患者的自杀意念有影响。在调整人口学基本信息的影响后,这七个影响因素仍然对STI患者的自杀意念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发现抑郁(ORm=4.51,95%CI=2.87-7.09)、困顿感(ORm=3.33,95%CI=2.31-4.78)对STI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在纳入对自杀意念有统计学影响的7个人口学因素后,自尊(AORm=1.55,95%CI=1.07-2.23)、抑郁(AORm=4.00,95%CI=2.52-6.25)、困顿感(AORm=2.92,95%CI=1.99-4.30)对STI患自杀意念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以抑郁、困顿感为核心,得到STI患者自杀意念影响因素模型(模型拟合的适配度指数:c2/df=3.741,RMSEA=0.055,GFI=0.982,CFI=0.983,表明模型适配度良好。讨论与建议:由于医院接触到STI患者时,他们已经罹患疾病,根据四级预防策略,人群中有着更加广泛地未就医的患者以及感染而不自知人群,不仅要做好二三级预防的防病、防残,更要注重一级预防的重点人群筛查和零级预防全人群的健康促进,在全人群中做好生殖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只有防患于未然、预防第一的医学才是公正公平的医学,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医学。根据政策传导理论,性传播疾病的防治及疫情的控制,必须由政府主导,发动全民参与,构建健康社会环境。因此,每一位医务人员,每一位医疗决策者,都肩负着使命,将掌握的临床证据转化成预防疾病的决策和政策。每一个居民,要把促进社会整体生殖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任务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和义务,人人对自己的健康负责,防微杜渐。然而,目前在整个STI患者医疗体系和后续管理体系,以及全人群的生殖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促进还存在很多可以改进的方面,也为我们后续根据具体问题去进行研究打开了新的思路。

二、常见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常见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合并性传播病原体感染者宫颈高级别病变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测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分组及一般资料比较
    2.2 宫颈细胞学各组性传播病原体感染情况比较
    2.3 宫颈组织病理学各组性传播病原体感染情况比较
    2.4 性传播病原体感染与宫颈细胞学结果的相关性
    2.5 性传播病原体感染与宫颈组织病理学结果的相关性
3 讨论

(2)2013—2018年北京协和医院4种常见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出情况(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样本
    1.2 研究方法
        1.2.1 样本采集与保存
        1.2.2 样本检测
    1.3 偏倚控制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2.2 4种病原体单一感染情况及年龄/性别分布
    2.3 4种病原体合并感染情况及年龄/性别分布
    2.4 4种病原体阳性率随时间变化趋势
    2.5 不同类型标本4种病原体阳性率比较
3 讨论
    3.1 4种病原体单一感染
    3.2 合并感染
    3.3 不同类型标本间4种病原体阳性率比较

(3)北京地区性传播疾病常见病原体感染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样本采集
    1.3 检测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CT、UU、NG和HSV2阳性检出率情况
    2.2 男性和女性病原体阳性率比较
    2.3 不同年龄男性病原体阳性率比较
    2.4 不同年龄女性病原体阳性率比较
    2.5 不同临床诊断组的CT、NG、UU和HSV2阳性检出情况
    2.6 不同年龄梅毒、尿道炎和阴道炎者的阳性率比较
    2.7 CT与UU感染状态对其他病原体阳性率的影响
3 讨论

(4)杭州市流动已婚男性泌尿生殖感染特征和健康教育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健康教育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病原体检出情况和基线资料
    2.2 不同年龄泌尿生殖感染常见病原体分布和构成
    2.3 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3 讨论

(5)子宫颈炎常见致病微生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A组与B组子宫颈外口需氧菌培养结果比较
    2.2 A组与B 组子宫颈管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结果比较
    2.3 A组与B组子宫颈管解脲支原体培养结果比较
    2.4 A组与B组子宫颈管人型支原体培养结果比较
    2.5 淋病奈瑟菌核酸检测情况
3 讨论
    3.1 需氧菌与子宫颈炎的相关性
    3.2 支原体与子宫颈炎的相关性
    3.3 淋病奈瑟菌与子宫颈炎的相关性
    本文的不足之处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珠海市皮肤性病专科门诊就诊人群7种性传播疾病感染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结果判定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皮肤性病专科门诊STD病原体(抗体)送检一般情况
    2.2 皮肤性病专科门诊STD病原体(抗体)阳性率情况
    2.3 皮肤性病专科门诊不同科室及性别送检阳性率情况
    2.4 皮肤性病专科门诊混合感染及反复感染情况
3 讨论

(7)妇科门诊患者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淋球菌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特点及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1.2.2 仪器与试剂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妇科门诊患者宫颈感染UU/CT/NG检出情况
        2.1.1 2 064例妇科门诊初诊患者,检出UU/CT/NG
        2.1.2 单一及多重感染分布
        2.1.3 妇科门诊患者感染UU/CT/NG年龄分布情况
    2.2 妇科门诊患者宫颈感染UU/CT/NG合并HPV检出情况
        2.2.1 1 090例样本HPV检出情况
        2.2.2 UU/CT/NG感染与HPV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8)218例尖锐湿疣患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调查工具及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分析
    1.5 研究的主要流程
2 结果
    2.1 社会人口学特征及性病相关知识
        2.1.1 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
        2.1.2 性教育及HPV核心知识知晓程度
    2.2 尖锐湿疣患者相关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2.2.1 一般行为情况分析
        2.2.2 性行为情况分析
        2.2.3 安全套使用情况分析
        2.2.4 合并泌尿生殖道疾病及其他疾病情况
        2.2.5 就诊情况及经济负担
        2.2.6 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
        2.2.7 心理状态评估
        2.2.8 感染部位及治疗、复发情况
    2.3 尖锐湿疣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2.3.1 尖锐湿疣复发的单因素分析
        2.3.2 尖锐湿疣复发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9)衣原体分泌蛋白cHtrA抑制LL-37抗衣原体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验证人体内五种抗菌肽的抗衣原体活性
    1.1 对象和方法
        1.1.1 材料
        1.1.2 方法
        1.1.3 数据处理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3.1 常见宿主防御肽的抗微生物活性
        1.3.2 常见防御素家族成员的抗衣原体活性
        1.3.3 Cathelicidin家族的抗衣原体表现
    1.4 小结
二、检验c HtrA对抗菌肽的酶切作用
    2.1 对象和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
        2.2.1 体外合成的c HtrA可特异性酶切LL-37
        2.2.2 内源性c HtrA可高效酶切LL-37
    2.3 讨论
        2.3.1 衣原体分泌蛋白
        2.3.2 cHtrA
        2.3.3 c HtrA可以特异性酶切LL-37
    2.4 小结
三、验证c HtrA对抗LL-37 抗衣原体作用的能力
    3.1 对象和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1.3 数据处理方法
    3.2 结果
        3.2.1 cHtrA可抑制LL-37 沙眼衣原体L2 型的杀伤功能
        3.2.2 c HtrA也能抑制LL-37 对沙眼衣原体D型及鼠肺炎株的杀伤功能
    3.3 讨论
        3.3.1 沙眼衣原体L2 型、D型和MoPn
        3.3.2 研究LL-37与cHtrA的意义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沙眼衣原体及其分泌蛋白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性病患者无保护性交与自杀意念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上海某专科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立题依据
    1.2 全球和我国STI流行现状
        1.2.1 STI种类及其流行现况
        1.2.2 STI是全球及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1.2.3 上海STI的流行趋势
    1.3 STI患者特征
        1.3.1 STI患者的行为特征
        1.3.2 STI患者的社会心理特征
    1.4 无保护性交相关理论模型
        1.4.1 知信行理论
        1.4.2 健康信念模式
        1.4.3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1.4.4 本课题拟采用模型
    1.5 自杀意念相关理论模型
        1.5.1 痛苦哭喊自杀模型
        1.5.2 人际关系理论
        1.5.3 综合动机-意志模型
        1.5.4 本课题拟采用模型
    1.6 相关政策理论研究
        1.6.1 冰山现象
        1.6.2 四级预防体系
        1.6.3 政策传导理论
    1.7 本研究创新点
        1.7.1 统筹考虑被忽视的STI患者群体身心健康情况
        1.7.2 国内首次在STI患者中进行无保护性交的IMB模型拟合
        1.7.3 国内首次进行自杀意念IMV模型的修正
    1.8 研究假设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及伦理
    2.2 研究对象的选取
        2.2.1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2.2.2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2.3 样本量计算
    2.4 质量控制
        2.4.1 研究过程及信息收集的质量控制
        2.4.2 技术路线图
    2.5 研究工具
        2.5.1 研究对象人口学信息
        2.5.2 无保护性交
        2.5.3 自杀意念
        2.5.4 无保护性交的信息
        2.5.5 无保护性交的动机
        2.5.6 无保护性交的技巧
        2.5.7 社会心理问题
    2.6 统计方法
        2.6.1 统计软件
        2.6.2 数据分析
        2.6.3 评价指标
第三章 结果分析
    3.1 STI患者人口学信息与人群特征
        3.1.1 STI患者人口学基本信息
        3.1.2 STI患者的信息-动机-行为
        3.1.3 STI患者社会心理问题
    3.2 无保护性交的影响因素
        3.2.1 人口学与无保护性交的相关性
        3.2.2 信息-动机-行为与无保护性交的相关性
        3.2.3 无保护性交影响因素模型
    3.3 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
        3.3.1 人口学与自杀意念的相关分析
        3.3.2 社会心理问题与自杀意念的相关性
        3.3.3 社会心理问题的共疫情况
        3.3.4 自杀意念影响因素模型
第四章 本次研究讨论与总结
    4.1 STI患者基本信息
        4.1.1 人口学基本信息
        4.1.2 无保护性交情况
        4.1.3 社会心理学问题情况及共疫现象
        4.1.4 自杀意念情况
    4.2 STI患者无保护性交的影响因素
        4.2.1 人口学因素
        4.2.2 信息-动机-行为影响因素
        4.2.3 STI患者无保护性交影响因素模型
    4.3 STI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
        4.3.1 人口学因素
        4.3.2 社会心理学因素
        4.3.3 STI患者自杀意念模型影响因素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本研究核心发现
        6.2.1 在STI患者中,HIV状态对UI和 SI影响不大
        6.2.2 国内首次在STI患者中进行无保护性交的IMB模型拟合、修正
        6.2.3 国内首次进行自杀意念IMV模型的拟合
        6.2.4 需要统筹考虑STI患者生殖健康和心理健康
    6.3 政策建议
        6.3.1 完善STI患者的医疗体系和管理机制,减少健康损失
        6.3.2 关注全人群心理健康和生殖健康,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6.3.3 关注影响健康效果全方面因素,注重传导作用
    6.4 课题研究方法上存在不足
        6.4.1 横断面调查难以确定因果关系
        6.4.2 样本量代表性有局限性
        6.4.3 自我报告和回忆的偏倚不可避免
        6.4.4 关注自杀意念而非自杀行为或实际自杀
    6.5 后续研究展望——对不同人群拓展性进行针对性研究
        6.5.1 性取向少数人群
        6.5.2 女性
        6.5.3 青少年
        6.5.4 老年人
    6.6 后续研究展望——继续挖掘UI和SI影响因素的协同和共疫作用
        6.6.1 共疫在对无保护性交的影响作用
        6.6.2 共疫在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作用
        6.6.3 探索STI患者的行为和心理的交互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四、常见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合并性传播病原体感染者宫颈高级别病变风险评估[J]. 毛佳瑜.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01)
  • [2]2013—2018年北京协和医院4种常见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出情况[J]. 杜娟,张栋,张睿,陈雨,伊洁,吴洁,窦亚玲,杨卓,叶阿里,孔令君,甘勇,杨启文. 协和医学杂志, 2021(04)
  • [3]北京地区性传播疾病常见病原体感染现状分析[J]. 张立丽,赵艳明,佟瑄,赵艳,于艳华,娄金丽. 海南医学, 2020(19)
  • [4]杭州市流动已婚男性泌尿生殖感染特征和健康教育效果[J]. 张丽,杨波,蒋雨虹,王晓艳. 中国性科学, 2020(08)
  • [5]子宫颈炎常见致病微生物的研究[D]. 陈延普.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1)
  • [6]珠海市皮肤性病专科门诊就诊人群7种性传播疾病感染分析[J]. 杜鹏,刘小凤,沈守星,魏秋姣,黄嘉怡. 中国性科学, 2020(03)
  • [7]妇科门诊患者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淋球菌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特点及相关性分析[J]. 张丽敏,吕虹,陈柯霖,刘淑静,周金,谷愉愉,康熙雄,张国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9(17)
  • [8]218例尖锐湿疣患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D]. 张莉雪. 青岛大学, 2019(02)
  • [9]衣原体分泌蛋白cHtrA抑制LL-37抗衣原体活性的研究[D]. 张晚星.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10]性病患者无保护性交与自杀意念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上海某专科医院为例[D]. 王苏平.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常见性病病原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