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认同的重要性

论历史认同的重要性

一、浅谈历史认同感的重要性(论文文献综述)

于英姿[1](2021)在《《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历史地图及其实践案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历史地图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资源,它能反映某一历史时期内,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具有动态性和直观性。《中外历史纲要》(上)作为统编版的历史教材在2020年得到使用与推广,新教材的历史地图数量多,仅上册使用的地图就多达41张。该册教材的历史地图类型丰富,涵盖了按要素划分的形势图、路线图、分布图和疆域图,按空间划分的全局图和局部图,以及按领域划分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历史地图等,各种类型的历史地图应有尽有。并且该教材的历史地图能较为全面地体现中国历史的发展,让高中生用综合、发展的思维看待历史,注重古今对比。本册教材选用历史地图时注重与初中教材进行衔接,有的历史地图直接沿用初中教材上的原图,有的历史地图在初中教材原图的基础上增加细节,这样的选用方式有利于高中生逐步达到高中学业水平的要求。但《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历史地图,并非做到了完美编排,有部分历史地图存在标注不清晰、不够完善的地方,各时段、各领域的历史地图比例失衡。为了发挥《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历史地图的作用,历史地图教学原则需要得到贯彻。只有在教学中贯彻历史地图教学原则,才能有效发挥历史地图培养时空观念、提高学习兴趣以及培养跨学科综合思维的作用。图文结合原则可以直观展示知识点,提高教学效率。使用历史地图的频率要合适,过多会使高中生感到疲乏,过少则难以锻炼高中生的读图能力。利用课外历史地图资源时要保证准确性,做好甄别和筛选的工作。并且选用的历史地图要适应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达到有效训练的目标。通过对牡丹江市一中高一学生的调查可知,历史地图教学的效果较好。该校许多高一学生的读图能力得到锻炼,能有效提取历史地图中的信息。但历史地图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高一学生尚未能完全独立释读历史地图且主动性较为缺乏,教师呈现历史地图的方式单一,历史地图资源开发也不够充分。结合调查结果和优秀教学案例,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教师不单单是历史地图知识点的讲授者,更是历史地图资源的开发者,要将发掘出来的历史地图以多样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开展丰富有趣的历史地图教学活动。学生掌握读图识图技能之外,也应将历史地图融合进学习历史的全过程,在预习、巩固和课外拓展等各个环节将历史地图融入进去,养成主动收集历史地图的习惯。最后通过《人民解放战争》这一课的历史地图教学设计来体现相应的教学策略。

薛鑫[2](2020)在《新时代大学生唯物史观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社会历史问题。大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主体,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是当前大学生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的侵蚀、自身的成长和成功、推动和促进祖国的建设的需要。唯物史观教育是无产阶级统治的国家或社会,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对社会成员进行历史知识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教育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素质,建立历史思维和正确的历史观。在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唯物史观教育,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迫切要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为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唯物史观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深入理解和研究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整理和分析历史虚无主义和复古主义的特点,进而总结错误思潮对大学生的危害,为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的唯物史观教育指明了方向。通过问卷调查青岛部分高校大学生唯物史观教育的现状,发现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唯物史观意识,能够意识到唯物史观教育在他们人生道路上的重要作用。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存在唯物史观意识不强,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认识不足,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危害认识不全面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由多方面原因导致,主要包括市场经济负面功能的影响、错误思潮的冲击、网络负面信息的迷惑、家庭教育理念滞后、家庭教育内容不科学、学校唯物史观教育有待提高以及大学生自身历史知识不足等方面。针对这些方面的原因分析,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唯物史观教育的对策建议。首先,要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唯物史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并通过“课程思政”发挥唯物史观教育的隐蔽课程的作用;其次,要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主要包括家庭历史传承中的唯物史观教育和家风文化中的唯物史观教育;然后,要以社会教育为补充,发挥主流媒体唯物史观教育的引领作用;最后,通过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开阔历史视野以及增强抵制错误思潮的能力来进行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商梦倩[3](2020)在《部编“人教版”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应用研究 ——以九年级上册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初中部编版历史教科书的使用,关于新教材的研究层出不穷。课文辅助系统部分的编写是部编版历史教科书在编写框架上的最大变化,它从很多方面进行了较大的创新。之所以会有这种变化,是因为课文辅助系统对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课题以初中部编版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为例,对课文辅助系统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也力图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课文辅助系统的分类。以九年级上册为例并结合课文辅助系统在教科书中的呈现方式将其分文本类、图像类和图表类课文辅助系统。第二部分是课文辅助系统的功能。通过对课文辅助系统分类的进一步分析,得出课文辅助系统具有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辅助达成课程标准要求等功能。第三部分是课文辅助系统应用研究。主要从课文辅助系统应用出现的问题展开阐述,并结合具体案例说明不同类型课文辅助系统的应用策略,指出课文辅助系统运用应该遵循目的性原则、适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第四部分是课文辅助系统应用的教学设计。本部分是以九年级上册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为例,从实践的角度论证课文辅助系统的重要性。本文的创新之处是以初中部编版历史教科书作为新教材对其辅助系统进行系统的研究的文章较少,而以九年级上册这一2018年秋季才开始使用的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为例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的文章几乎没有。因此,本选题的开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填补相关研究的空白。

黄丽莉[4](2020)在《地域文化影响下的寒地城市夜景观环境设计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夜游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美化及亮化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晚上有更多时间进行户外活动。因此,城市夜景观环境设计就显的尤为重要。但在寒地城市,因受自然气候因素的影响,要想提高城市的竞争力与吸引力,城市的夜间景观建设则更不容忽视。如果我国寒地城市能够在夜景观设计上打破千篇一律的做法,充分体现其独特的气候因素及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我们就能找到不但能保持自身特色又特点鲜明的夜景观设计方向。在物尽其用来满足大众需求的同时,地域文化也得到了传承。基于此,本文力求从地域文化的角度阐述如何设计具有地域文化的寒地城市夜间景观。全文共分四章节。前两章对寒地城市夜景观及相关概念作出明确界定,逐一对城市夜景观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并分别从自然气候、经济状况、技术条件、思想观念四方面对目前我国寒地城市夜景观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探讨,以便论题的展开。同时,实现任何艺术创作都与科学技术的支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第三章便从照明技术和灯光艺术性表现的角度,为设计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对寒地城市类型空间的夜景观照明环境及应当在设计中遵循的四大原则进行分析。从而对寒地城市夜景观有个整体的认识,为课题下一步的深层次研究作铺垫。第四章为文章的核心。在寒地城市夜景观中强调地域文化性体现是文章的独到之处。笔者认为地域文化在寒地城市的自然气候、地形风貌、建筑特征和灯具造型四种载体元素上均有体现。并且,重点针对我国寒地城市的文化架构进行彻底地分析。从我国寒地城市地域文化的特点开始介绍,其中包括自然地理、历史传统、民族民俗、冰雪文化四方面。由于我国寒地城市民族较多,所以深受民族影响。有蒙古族、朝鲜族、满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并且作为寒地城市,其气候及地理因素特点明显。白山黑水、博大雄浑的地理特点使居住在寒地城市的人民形成淳朴、朴实的性格,同时也孕育出我国寒地城市的地域文化。除此以外,理论与实践不可分割。本文结合了长春市的夜景观亮化工程,对其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最终对我国未来寒地城市夜景观的设计策略进行详细阐述。一座城市的夜景观不仅能够体现其地域文化的发展,更是它所处的社会文明积累的直接见证。因此强调只有突出寒地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夜景观才是能够吸引人眼球的优秀夜景观。并提出在进行夜间环境营造时灵活地将照明灯光技术和现代景观元素进行充分地融合,体现寒地城市自身的地域特点,突出主题。进而为我国寒地城市的夜景观研究工作做出一份贡献。

刘重麟[5](2020)在《说书与敬神:太行山神书艺人的调查研究》文中提出神书是一种在太行山区域民间信仰活动中表演的文艺形式,常见于公共庙会的酬神仪式与私人家户的还愿仪式。神书艺人是指参与仪式策划与表演,精通乐器或说唱技能并以此为生的群体。他们出生贫寒,身体缺陷,现实中常常遭受不公待遇,处于社会边缘。本文通过对“神书艺人”这一地域标志性民间曲艺群体及其仪式性说唱活动的研究,剖析流动的艺人是如何链接村落社会中人、祖先、神的关系,如何互构仪式角色与社会身份,进而讨论技术时代的神书艺人的生存规则与生活策略。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分析了自然环境、民间信仰、灾荒移民、晋商流动、佛头宣卷与乐户赛社等因素对神书艺人的历史源流与说唱传统的影响,重新审视了曲艺说唱作为神圣载体参与社会交换的过程。第二章通过考察清末民初神书艺人群体的行会组织,讨论了中国传统业缘性社会组织的构成方式与运作机制。其中发现祖师崇拜对行业内部秩序整合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三皇信仰是官方祭祀下移民间与艺人群体借神自重、塑造认同的双重构建。孔圣崇拜强调了艺术来源的正统性与说古劝善的功能。对苗庄王、邱祖的敬奉体现了佛道传教对曲艺传承的影响。第三章从艺人的主体性出发,重点介绍了太行山神书艺人入行前的苦难遭遇,学艺经历与婚姻生活。艺人将苦难遭遇转化为奇遇经历,以此塑造灵验的仪式身份。学艺中师徒关系的建立既维持了曲艺流派的风格特征与特殊技艺,也建立了一种互惠型的经济契约。在婚姻家庭方面,艺人的通婚圈主要是以其演艺活动的地域范围为中心向外扩散。职业特点、经济收入、身体状况成为艺人建立婚姻关系的消极因素。第四章介绍了神书表演的具体场合、说唱程序与文本选择,比较了襄垣郭庄村求雨书与长子岚水乡杨府周年书两类演出的异同,具体分析了艺人在链接群体仪式与家族仪式中作用与功能。第五章选取了神书类型之一的庙会书为研究对象,介绍神书表演的基本形式、市场关系与经营模式,剖析神书艺人的人际交往网络与社会互动模式。神书演出的基本形式地摊、神棚与舞台派生出香客还愿经济、善人功德捐赠,村落商业雇佣三类市场关系。神书市场的多元性促使艺人在表演中运用不同的策略满足主家的期待。说唱表演中“吉祥话”“扣子”的使用,团队搭班与收入分配的秩序化,个人营销与社交的线上化都是影响艺人经济收入与演艺市场的重要因素。

李山[6](2020)在《基于史料实证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以第16课《抗日战争》为例》文中认为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改变教育理念,用"史料实证"来加强课堂深度、增强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抗日战争》为例,就史料实证下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分析,简述了史料实证进入课堂的意义,也归纳了实践中出现的争议,望对相关人士提供帮助。

袁畅[7](2020)在《“乐活空间”视角下的开封市中山北路街区改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国内各地的步行商业街和历史仿古街道都在进行着如火如荼的改造。其所针对的对象不仅仅是外地游客,而更多的是面向当地居民。设计模式也普遍开始倾向于体现城市居民的生活状态,但更多的设计者对于古街的改造偏向于功能性,千城一面的情况仍然存在。为了将人们的生活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来进行改造设计,本文选取“乐活空间”的理念作为设计主导。作为现代比较流行的一种生活模式,“乐活空间”将人们的衣食住行融入其中,实现“慢生活”的空间状态。本项目设计基地为开封市中山北路,结合当地特色北宋历史文化、中轴线文化与艮岳文化,通过场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的形式,从艮岳遗石中提取设计元素,实验性的设计出多种新型商业建筑模式。将人的体验感受融入景观空间,以人为本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不仅从游客的角度,更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将其定位于“开封中轴线,城市新走廊”。从而提出以乐活空间为主导,集共享、文脉、时尚、古典于一体的开封市中山北路新风貌。

牛梦雪[8](2020)在《高中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培育学生道路自信探究 ——以人教版必修一《解放战争》为例》文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要坚定“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道路,承接着过去,立足于现在,连接着未来。在“四个自信”中,道路自信居于首要位置,正是由于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才真正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华丽变身。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当前我们的改革处于攻坚期、深水期,积极组织开展道路自信教育,有利于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提高辨别真假信息的能力,使其潜移默化地坚定道路自信。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对历史课堂进行了重新定位。其中提到经过历史课堂的学习,学生要培养起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从历史事实出发,增强学生对道路自信的历史认同感,这对于现阶段我们社会主义的思想和作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高中历史课堂,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及方法论为指导,利用文献研究法、理论联系实际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探讨中国道路自信的内涵、来源以及在历史教学中培育学生道路自信的必要性,为今后继续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培育道路自信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通过五个部分展开在高中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培育道路自信的研究。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关于中国道路自信的研究综述、人教版高中必修一《解放战争》一课的教学现状、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第二部分从坚持道路自信的必要性、高中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以及学生成长过程的需要三方面探究高中历史教学中培育学生道路自信的原因,明确本文是从历史视角出发,为当今培育道路自信提供历史依据。第三部分则以人教版必修一的三个单元内容为例展示高中中国近现代史培育道路自信的宏观途径。第四部分以人教版高中必修一《解放战争》的真实历史课堂为例,基于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的教学,分析了在实际课堂中如何有机融入道路自信的教育,并及时进行课堂反思。第五部分通过师生互动、联系现实论述了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中国道路自信理论的现实意义。

管子衡[9](2019)在《乡土资源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 ——以新疆地区为例》文中认为目前,中学生普遍缺乏历史认同感,对我国过去和现在的情况知之甚少,对于自己家乡的历史更是陌生,这些都体现在历史课程的相关教学活动中。主要问题是乡土历史资源与教科书没有进行有效融合,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没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只是在学习历史,而没有真正认识历史,所以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对我国历史教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新疆这样的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进行乡土资源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开发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中学历史课对乡土资源的教育和发展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对历史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学校特色的形成做出贡献。更重要的是,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乡土资源还有国家主权认同的重大作用,除此之外,对加强民族团结、对边疆的经营与支持等方面也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乡土资源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以新疆地区作为研究区域。首先阐述了本次课题的相关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内容和方法等,其次对新疆乡土历史资源概况进行了解与分析;然后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乡土资源在新疆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分别对教师、学生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的现状进行了解,然后总结出乡土资源在新疆初中历史课堂中应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总结的主要原因有政策不完善,学校缺乏重视、师资力量不足,开发乡土资源意识薄弱、社会支持不够、观念有待更新等;最后对乡土资源在新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实践进行分析,了解其在新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开发的意义、原则以及呈现方式,提出加强乡土资源在新疆地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对策,最后对全文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展望。

郭彦霖[10](2019)在《高中历史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研究》文中指出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形势下面临严峻的挑战。当前运用最为广泛的讲授法虽然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便于学生在短时间内系统高效地掌握知识,但却不利于因材施教和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探索获取新知识的体验,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育模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身心的健康成长,而非单纯的知识掌握。当前,越来越多的高中教师认识到,合理运用情境教学能够更好地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情境教学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思维回到历史现场去体验历史,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不断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真正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有利于高中历史教学效果的提高,也有助于历史教学育人目标和提高全民族素质目标的实现。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情境教学法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必要性,并结合对山东省栖霞市高中师生的问卷调查以及笔者的一线教学实践经验,分析了栖霞市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应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高中历史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原则、方法等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最后以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中的《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的确立》一课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希望本文的研究,能真正发挥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有效性,促进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不断优化,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二、浅谈历史认同感的重要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历史认同感的重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1)《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历史地图及其实践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选题意义
    第三节 历史地图的概念
        一、地图的概念
        二、历史地图的概念
    第四节 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第五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外历史纲要》(上)的历史地图概述
    第一节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历史地图的分类
        一、按照要素划分
        (一)形势图
        (二)路线图
        (三)分布图
        (四)疆域图
        二、按照空间划分
        (一)全局图
        (二)局部图
        三、按照领域划分
        (一)政治历史地图
        (二)经济历史地图
        (三)军事历史地图
        (四)文化历史地图
    第二节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历史地图的优点
        一、全面体现历史发展
        二、注重古今对比
        三、与初中教材中的历史地图有效衔接
    第三节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历史地图的不足
        一、比例失衡
        二、标注不全
第二章 历史地图教学概述
    第一节 高中历史地图教学理论依据
        一、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二、空间智能理论
        三、有效教学理论
    第二节 《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地图的使用原则
        一、图文结合原则
        二、适量适度原则
        三、准确性原则
        四、循序渐进原则
    第三节 《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地图的作用
        一、激发高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培养高中生的时空观念
        三、培养高中生跨学科思维
        四、加深高中生对历史规律的理解
第三章 《中外历史纲要》(上)的历史地图教学情况
    第一节 问卷及访谈结果
        一、问卷结果
        (一)高一学生对历史地图的态度
        (二)高一学生对教材历史地图的看法
        (三)历史地图教学情况
        (四)高一学生学习效果
        (五)课外历史地图使用情况
        二、访谈结果
    第二节 教学成果
        一、大部分学生能做到态度端正和有效读图
        二、教师安排历史地图教学活动较为合理
        三、历史地图册的作用得到重视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高一学生主动性和独立性较弱
        二、教师展示历史地图方式较为单一
        三、课外历史地图资源开发不足
第四章 历史地图教学策略
    第一节 教师改进历史地图教学方法
        一、充分挖掘地图资源
        二、使用多种形式的历史地图
        三、开展手绘历史地图的课堂活动
    第二节 高中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掌握读图识图的基本方法
        二、将历史地图融入进学习的全过程
        三、养成主动收集历史地图的习惯
    第三节 人民解放战争中的历史地图教学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新时代大学生唯物史观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节 历史观与唯物史观
        一、历史观
        二、唯物史观
        三、历史虚无主义
    第二节 唯物史观教育的内涵
        一、唯物史观教育的释义
        二、唯物史观教育的内容
    第三节 大学生的唯物史观教育
        一、大学生唯物史观教育的目标
        二、大学生唯物史观教育的特点
第二章 新时代大学生唯物史观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调查方法与调研基本情况
        一、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研究的基本维度
    第二节 调研结果分析
        一、新时代大学生唯物史观教育的优势
        二、大学生唯物史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影响大学生唯物史观教育现状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社会方面的原因
        一、市场经济负面功能的影响
        二、社会上错误思潮的冲击
        三、网络上负面信息的迷惑
    第二节 学校方面的原因
        一、学校历史教育中对唯物史观教育的重视有待提高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唯物史观教育有待加强
        三、学科教育中唯物史观的隐性教育有待挖掘
    第三节 家庭方面的原因
        一、教育理念滞后
        二、教育内容不科学
    第四节 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一、大学生自身历史知识的不足
        二、大学生在世界观方面的偏差
第四章 加强大学生唯物史观教育的对策分析
    第一节 以学校教育为主体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唯物史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二、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唯物史观教育
        三、通过“课程思政”发挥唯物史观教育的隐蔽课程的作用
        四、合理构建唯物史观教育的网络平台
    第二节 以家庭教育为基础
        一、家庭历史传承中的唯物史观教育
        二、家风文化中的唯物史观教育
    第三节 以社会教育为补充
        一、研究历史虚无主义的网络传播手段
        二、发挥主流媒体唯物史观教育的引领作用
    第四节 以自我教育为落实点
        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
        二、开阔历史视野丰富历史知识
        三、在实践中增强抵制错误思潮的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部编“人教版”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应用研究 ——以九年级上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价值
    四、相关概念界定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点
第一章 部编版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的分类
    一、文本类课文辅助系统
        (一)问题探究类
        (二)史实描述类
    二、图像类课文辅助系统
        (一)历史地图
        (二)历史人物图片
        (三)历史实物图
        (四)历史场景想象图
    三、图表类课文辅助系统
        (一)内容类图表
        (二)比较类图表
        (三)数据类图表
第二章 部编版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的功能
    一、文本类课文辅助系统功能
        (一)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更多资源和平台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历史思维
        (四)有利于拓展学生知识面
        (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渗透
    二、图像类课文辅助系统功能
        (一)有利于还原历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历史认同感
        (四)有利于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课程目标
    三、图表类课文辅助系统的功能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三)有利于增强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第三章 部编版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科书内容方面
        (二)师生应用方面
    二、应用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二)适度性原则
        (三)系统性原则
        (四)思想性原则
        (五)科学性原则
    三、应用策略
        (一)文本类课文辅助系统应用策略
        (二)图像类课文辅助系统应用策略
        (三)图表类课文辅助系统应用策略
第四章 课文辅助系统应用个案举例
    一、课例说明
    二、教学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地域文化影响下的寒地城市夜景观环境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课题研究内容
        1.4.2 课题研究方法
    1.5 论文框架
第2章 寒地城市夜景观环境设计的基础理论
    2.1 寒地城市夜景观相关理论综述
        2.1.1 寒地城市基本概念及范围
        2.1.2 城市夜景观的概念及发展
        2.1.3 视知觉与环境心理学理论
    2.2 城市夜景观基本构成要素
        2.2.1 道路与设施
        2.2.2 建筑与景观
        2.2.3 绿化与植被
        2.2.4 灯光与照明
    2.3 我国寒地城市夜景观环境制约因素
        2.3.1 自然气候因素的制约
        2.3.2 经济状况因素的制约
        2.3.3 技术条件因素的制约
        2.3.4 思想观念因素的制约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寒地城市夜景观环境照明要素与设计分析
    3.1 寒地城市夜景观环境照明的原则
        3.1.1 贯穿以人为本原则
        3.1.2 贯穿生态建设原则
        3.1.3 贯穿鲜明特色原则
        3.1.4 贯穿发展创新原则
    3.2 寒地城市夜景观环境照明手法分析
        3.2.1 泛光照明手法
        3.2.2 轮廓照明手法
        3.2.3 内透光照明手法
        3.2.4 下射与上射照明手法
    3.3 寒地城市类型空间夜景观照明设计
        3.3.1 广场
        3.3.2 街道
        3.3.3 庭院
        3.3.4 水体
    3.4 寒地城市夜景观环境灯光的艺术性照明
        3.4.1 灯光的造型艺术
        3.4.2 灯光的雕塑技术
        3.4.3 灯光的绘画技术
        3.4.4 激光的表演技术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域文化影响下的寒地城市夜景观环境设计
    4.1 地域文化的概述
        4.1.1 地域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4.1.2 照明中的城市地域文化
        4.1.3 地域文化中元素符号的提取与整理
        4.1.4 地域文化中符号形象的变型与进化
    4.2 寒地城市夜景观中表达地域文化的载体元素
        4.2.1 自然气候
        4.2.2 地形风貌
        4.2.3 建筑特征
        4.2.4 灯具造型
    4.3 我国寒地城市的地域文化特点
        4.3.1 自然地理
        4.3.2 历史传统
        4.3.3 民族民俗
        4.3.4 冰雪文化
    4.4 寒地城市夜景观设计实例分析——长春市为例
        4.4.1 长春概况
        4.4.2 现状分析
        4.4.3 调研方式
        4.4.4 设计建议
    4.5 寒地城市夜景观的未来设计策略
        4.5.1 挖掘自身文化,加强地域特色的营造
        4.5.2 突出季节特色,探索与创新冰雪资源
        4.5.3 加强政府投入,提升后期管理及维护
        4.5.4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公众的参与性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长春市夜景观环境质量居民问卷调查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说书与敬神:太行山神书艺人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研究源起
    2.学术史综述
    3.核心概念
第一章 神书艺人的历史源流与说唱传统
    1.1 自然环境与民间信仰
    1.2 灾荒移民与晋商流动
    1.3 民间宣卷与乐户赛社
第二章 神书艺人的祖师信仰与行会组织
    2.1 官方祭祀:三皇信仰与三皇会
    2.2 圣儒先贤:孔子与苗庄王信仰
    2.3 宗教活动:邱祖信仰与长春会
第三章 神书艺人的学艺经历与婚姻家庭
    3.1 神灵的旨意:入行前的苦难遭遇
    3.2 出门三辈小:三年投师五年学艺
    3.3 夫妇搭班子:男人说书女人引路
第四章 神书艺人的仪式程序及说唱文本
    4.1 庙会与家户:神书表演的场合
    4.2 说书与敬神:神书的说唱程序与文本选择
    4.3 祈雨与丧葬:襄垣郭庄村求雨书与长子岚水乡杨府周年书
第五章 神书艺人的市场竞争及生存策略
    5.1 地摊、搭棚、舞台:神书表演的基本形式
    5.2 还愿交换、集体供养、商业雇佣:神书演出的市场关系
    5.3 策略化、秩序化、线上化:神书艺人的经营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6)基于史料实证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以第16课《抗日战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史料实证教学的意义
    1.1引起学生对历史的认同感
    1.2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1.3深刻学生对历史的印象
2.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2.1史料的真实性
    2.2争议性材料的运用
3.结束语

(7)“乐活空间”视角下的开封市中山北路街区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乐活空间
        1.4.2 历史街区
        1.4.3 开封市中山路
    1.5 论文结构框架
第二章 “乐活空间”与历史街区的内涵与特征
    2.1 “乐活空间”的相关研究
        2.1.1 “乐活空间”的内涵
        2.1.2 “乐活空间”的特征
        2.1.3 “乐活空间”的设计与传统设计的区别
    2.2 历史街区的相关研究
        2.2.1 历史街区的内涵
        2.2.2 历史街区特征
        2.2.3 历史街区在我国改造案例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开封市中山路街区现状分析
    3.1 开封市中山路街区历史文化定位
        3.1.1 开封市非物质与民俗文化对街区的设计探究
        3.1.2 北宋元素的提取在街区的体现
    3.2 开封市中山路街区景观现状概述
        3.2.1 中山路街区现状
        3.2.2 周边建筑形式现状
        3.2.3 道路景观设计现状
    3.3 关于开封市中山路街区改造问卷调查
        3.3.1 人文环境调研情况(历史文化认知程度)
        3.3.2 建设环境调研情况(街区满意程度与需求度)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乐活空间”视角下的开封市中山路设计实践
    4.1 “乐活空间”在开封市中山路街区的规划性研究
    4.2 “乐活空间”在开封市中山路街区的设计元素分析
    4.3 基于“乐活空间”视角的开封市中山路改造策略
    4.4 其他改造设计建议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建筑形式推演
附录五 设计文本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8)高中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培育学生道路自信探究 ——以人教版必修一《解放战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中国道路自信理论
        (二)高中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培育学生道路自信的现状研究
    三、创新点和不足
        (一)研究视角创新
        (二)研究思路创新
        (三)不足之处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理论联系实际方法
        (三)比较分析法
        (四)概念分析方法
第一章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培育学生道路自信的原因
    一、坚定道路自信的必要性
        (一)中国道路内涵
        (二)中国道路自信内涵
        (三)中国道路自信来源
    二、高中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
        (一)基于历史课程标准
        (二)提升学生道德水平
    三、学生成长过程的需要
        (一)明辨是非能力的欠缺
        (二)网络负面信息的传播
第二章 高中必修一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培育学生道路自信的宏观线索
    一、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二、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三、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第三章 高中必修一《解放战争》教学培育学生道路自信的微观案例
    一、政治和谈
        (一)重庆谈判
        (二)北平和谈
    二、经济改革
        (一)土地改革
        (二)国民党经济崩溃
    三、军事战略
        (一)战略防御
        (二)战略反攻
        (三)战略决战
        (四)战略追歼
    四、课堂小结
    五、教师自我反思与总结
        (一)反思本节历史课堂
        (二)反思在高中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培育学生道路自信的重要性
第四章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培育学生道路自信的现实意义
    一、以实为据,引发学生对中国道路经验的共鸣
    二、以史为据,加强学生对中国道路的历史认同感
    三、以展望未来为据,激励学生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
    四、以中国特色为据,帮助学生从“中国方案”中坚定道路自信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9)乡土资源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 ——以新疆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新疆乡土历史资源概况
    第一节 新疆历史文化解析
        一、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并存
        二、多种宗教信仰文化
        三、丝绸之路文化
        四、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并存发展
        五、东西方文化并存
    第二节 新疆地方史与中学历史教学的结合
        一、新疆地方史与新疆现行中学教学体系结合的必要性
        二、初中历史教学与地方史结合的可行性
第三章 乡土资源在新疆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问卷设计
    第二节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一、学生基础信息
        二、学生对历史教学中应用乡土资源的支持度情况
        三、学生对家乡了解程度情况
        四、学生学习历史能力现状水平情况
        五、学生对乡土历史资源库的建设情况
    第二节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一、教师基础信息
        二、教师对历史教学中应用乡土资源意识水平
        三、教师对历史教学中的乡土资源开发方式应用情况
        四、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乡土资源应用的方式情况
        五、教师运用乡土历史案例开展情境教学情况
        六、乡土历史资源库的建设情况
第四章 乡土资源在新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乡土资源在新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开发形式呆板保守,活力不足
        二、开发模式杂乱无章,条理不清
        三、开发主体势单力薄,关注度低
    第二节 乡土资源在新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政策不完善,学校缺乏重视
        二、师资力量不足,开发乡土资源意识淡薄
        三、社会支持不够,观念有待更新
第五章 新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第一节 新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乡土资源开发的意义
        一、有利于新课改目标的实现
        二、有利于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
        三、有利于教师发挥教学特色
        四、体现新疆乡土历史资源的教育价值
    第二节 新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开发原则
        一、协调一致原则
        二、多样性原则
        三、以人为本原则
        四、开放性原则
    第三节 新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开发呈现方式
        一、课堂教学应用
        二、教学案例展示
    第四节 加强新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乡土资源应用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政策,充分利用多种途径
        二、不断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加强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
        四、努力建设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库
        五、挖掘历史教学中乡土化问题的深层内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高中历史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 研究现状评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
    (四) 情境教学法相关概念界定
        1、情境
        2、情境教学法
        3、高中历史情境教学
    (五) 研究创新之处
一、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一) 情境教学法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 情境教学法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
    (三) 情境教学法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四) 高中历史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五) 情境教学引入高中历史课堂的价值
二、高中历史情境教学法运用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 现状调查
        1、调查对象
        2、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二)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师存在创设情境过多的情况
        2、教师情境创设目标不明确,生搬硬套
        3、教师情境创设脱离实际
        4、学生对情境教学法的认可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原则和方法
    (一) 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原则
        1、简约性原则
        2、教育性原则
        3、适当性原则
        4、实效性与参与性原则
    (二) 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方法
        1、运用直观材料,创设形象情境
        2、利用影视材料,创设语言、音乐情境
        3、营造角色情境,启迪学生心灵
        4、创设问题联系情境,提高学生能力
四、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的确立》为例
    (一) 选择《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的确立》进行教学设计的理由
    (二)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的确立》的教学设计
        1、课标分析
        2、学情分析
        3、教材分析
        4、教学目标
        5、重点和难点
        6、教学方法
        7、教学过程
        8、教学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高中历史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情况调查问卷(教师版)
附录二: 高中历史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情况调查问卷(学生版)
致谢

四、浅谈历史认同感的重要性(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历史地图及其实践案例研究[D]. 于英姿.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8)
  • [2]新时代大学生唯物史观教育研究[D]. 薛鑫.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3]部编“人教版”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应用研究 ——以九年级上册为例[D]. 商梦倩.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4]地域文化影响下的寒地城市夜景观环境设计研究[D]. 黄丽莉. 吉林建筑大学, 2020(04)
  • [5]说书与敬神:太行山神书艺人的调查研究[D]. 刘重麟. 山西大学, 2020(01)
  • [6]基于史料实证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以第16课《抗日战争》为例[J]. 李山. 高考, 2020(14)
  • [7]“乐活空间”视角下的开封市中山北路街区改造研究[D]. 袁畅. 安徽师范大学, 2020(02)
  • [8]高中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培育学生道路自信探究 ——以人教版必修一《解放战争》为例[D]. 牛梦雪.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9]乡土资源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 ——以新疆地区为例[D]. 管子衡.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2)
  • [10]高中历史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研究[D]. 郭彦霖.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2)

标签:;  ;  

论历史认同的重要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