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地区常规番茄高产育种技术

赤峰地区常规番茄高产育种技术

一、赤峰地区常规番茄高产繁育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韩璐明[1](2020)在《农业种业企业新品种推广模式优化研究 ——蒙新农公司案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良种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基础,我国优良品种对农作物增产的科技贡献率高达30%以上。但目前新育成品种多以改良、模仿为主,尚未实现大规模品种换代;而且品种选育单位选育的优良品种多停留在品种登记上,多数选育单位没有能力进行大面积的品种繁育和推广应用,使得优良新品种作为科研成果转化成实际生产力的速度变慢。所以新品种需要通过农业推广来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内蒙古蒙新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该企业拥有较好的种质资源,更应重视新品种农业推广的工作,具有典型性。本文选取内蒙古蒙新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单个案例研究,试图探究农业种业企业新品种农业推广模式的优化问题,从而寻求农业种业企业新品种的推广模式的普适性。基于此,本文梳理了农业推广的相关文献,总结了农业企业利用信息推广新品种的研究成果。以蒙新农种业公司作为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对比该公司的“企业+农户”、“企业+科技示范园+农户”、“企业+基地+农户”三种不同的农业推广模式优势,发现从订单量的增加效果看,“企业+基地+农户”的推广模式更好。之后分析三种农业推广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得出这三种推广模式在新品种推广的效果、示范园观摩效果、基层推广人员专业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从农业种业企业自身的角度,对推进新品种农业推广模式优化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便推动种业企业新品种的推广模式的优化,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乡村振兴进程。

夏诗书[2](2018)在《伊犁地区杂交杨引种适应性及叶面肥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伊犁州林木良种繁育近年从辽宁引种杂交杨,试从中选育适宜于立地条件的优良树种,进行驯化推广,解决新疆杨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品种单一退化、抗性差等问题,优化新疆造林体系,同时丰富杨树种质基因库。引种杂交杨需科学合理培育,通过研究引种杂交杨微观宏观生理生态响应,判断其在当地的适应性。2017年7月-8月以引种杂交杨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光合指标、生长指标以及叶面施肥下光合生长表现和吸收利用效率,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杂交杨光合参数存在显着差异。LD-3、LX-2、DS-07-122、84-306、93-8-18、D5-26、中绥12#光合能力较强,93-8-17、D5-20、93-8-18、CD-2、TL-13、DX-08-1水分利用效率高且蒸腾耗水少。Gs、PAR、RH、WUE、Tr和Tl促进杂交杨品系Pn,Ci、Ca、WUE、RH和Tl对Pn有抑制作用。(2)采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光合-光响应参数,LX-2、84-306、I-262、D5-20光合潜力大,CL-6、LX-6、LX-1、108光合潜力稍弱。CL-6、93-8-18、108、93-8-17、LX-6的适应低光能力强;多数杂交杨光能转化效率较高;CL-6、93-8-18、108、LX-6有机物的转化积累能力更强,I-262、LX-2、D5-20则需要消耗更多有机物。(3)杂交杨各生长特性指标差异显着,84-306、LX-1、LD-3、108、LD-2、93-8-17等树高优势明显,LD-3、84-306、LD-2、LX-6、DX-08-8等地径优势明显;各品系生长速生期多集中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不同生长时期生长量增幅差异显着。LX-1、84-2、D5-26、LX-2、I-262叶绿素含量较高。CD-2、DM-9-16、LX-2、中绥12#、I-262叶面积较大,TL-13失叶率较大,轻微受病虫害影响,其余品系均属健康状态。(4)不同浓度叶面肥对93-8-18、108、DM-9-16的光合生长特性具有不同的效应,同一浓度叶面肥对不同品系产生的效应不同,喷施适宜浓度叶面肥能够提高杂交杨的光合能力、生长量及叶绿素含量。综合光合参数、生长量和叶绿素含量,93-8-18、108和DM-9-16分别在4.5 g·L-1、3 g·L-1、4.5 g·L-1浓度下光合生长表现最佳。(5)不同时间叶面施肥对树高的影响大于对地径的影响,21:00施肥组光合参数、生长量、叶绿素含量最高,11:00施肥组生物量最大,20:00施肥组全钾含量最高,10:00施肥组全钾积累量及全钾贮存量最高,19:00施肥组全钾利用效率最高,营养器官全钾分配率表现为叶>茎>根。(6)根据杂交杨引种适应性综合分值聚类结果,选出LX-2、LD-3和DX-08-1引种适应性表现为优的3个杂交杨,适宜在伊犁地区进行推广。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1:00叶面施肥利于光合生长的提高,10:00叶面施肥利于促进植株对钾肥的吸收与利用,综合而言,21:00施肥组综合分值最高,在21:00进行叶面施肥利于杂交杨的生长及钾肥吸收利用。综上,LX-2、LD-3和DX-08-1引种适应性好,适宜推广;21:00进行叶面施肥利于杂交杨生长及肥效利用。

夏国华[3](2017)在《内蒙古赤峰市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家的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的现代化。现代农业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我国当前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京津、辽沈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但是,近年来赤峰农业生产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农业生产效率很低。赤峰市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属经济欠发达地区。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是解决赤峰市资源环境约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和必然的解决手段。本研究以比较优势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技术进步理论、产业结构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等理论为指导,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一是总结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二是系统介绍赤峰市农业发展现状。三是全面评估赤峰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四是分析赤峰市农牧产品比较优势,并进行优势农业产业的区域布局。五是分析赤峰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六是探讨赤峰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实现策略和政策保障。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赤峰市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低产耕地面积大,高质量耕地少;农科创新能力不强,农技服务不到位;水资源短缺严重;农业资源利用率低;农民文化素质较低;没有建立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赤峰市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抗旱抗灾能力弱;农牧业面源污染渐趋严重;资源条件约束日趋紧张,农牧业生产条件受到限制;农牧业比较效益低下;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形势不容乐观。(2)赤峰市还处于现代农业的初步发展阶段,农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表现在:现代农业投入水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均很低,处于现代农业起步阶段;现代农业产出水平较高,处于现代农业的基本实现阶段;农村社会发展水平还较低,处于现代农业初步发展阶段。(3)与全国、内蒙古自治区水平相比,赤峰市均具有农产品效率比较优势的作物有6种:谷子、玉米、荞麦、马铃薯、烟叶、蔬菜,均具有种植规模比较优势的农作物有7种:谷子、甜菜、莜麦、高粱、绿豆、荞麦、玉米,均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农作物有7种:谷子、莜麦、高粱、甜菜、绿豆、荞麦、玉米,同时具有农产品效率比较优势、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的农作物有3种:谷子、玉米、荞麦。在赤峰市畜禽产品中,均具有存栏规模比较优势的畜禽有3种:驴、骡、肉牛,均具有产品效率比较优势的畜禽产品有6种:牛皮、绵羊毛、羊绒、牛肉、禽蛋、禽肉,均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畜禽产品有10种:驴、骡、绵羊毛、牛皮、羊绒、绵羊皮、羊肉、禽蛋、牛肉、禽肉。(4)基于赤峰市优势农牧产品,对赤峰市现代农业发展进行区域布局:粮食产业、蔬菜产业、畜禽产业、饲草饲料产业、特色农牧业产业。(5)赤峰市大部分区(旗、县)的农业生产条件水平较差,特别是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喀喇沁旗、林西县、元宝山区、克什克腾旗、巴林右旗、红山区这8个区(旗、县)需要加大对农业生产资料和科技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6)赤峰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9%,比2014年国家公布的农业科技进步率56%低7个百分点。(7)赤峰市属于典型的水资源缺乏地区。预测了2020年赤峰市各区(旗、县)水资源的供需情况。结果显示2020年仅有宁城县、林西县、元宝山区三个区县不缺水。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有以下几点:(1)构建了赤峰市现代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测算了赤峰市种植业产品的农产品效率比较优势、种植规模比较优势、综合比较优势以及赤峰市畜禽产品的畜禽存栏规模比较优势、畜禽产品产量比较优势、畜禽农产品综合比较优势。(3)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赤峰市12个区(旗、县)农业生产条件水平,探讨影响赤峰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采用C-D生产函数,评价了赤峰市农业科技水平。

张丽茁[4](2013)在《早春棚室早熟高产番茄及黄瓜品种筛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番茄和黄瓜种类多样、品种繁多,每个品种无论是从植物学性状上还是在生物产量上都各不相同。本试验通过对国内外的98个番茄品种和86个黄瓜品种进行早熟性、植物学性状和产量方面的比较。其中番茄品种共分成四种类型:无限生长粉果类型、无限生长红果类型、有限生长粉果类型、有限生长红果类型。黄瓜分为华北和华南两种类型。对番茄和黄瓜品种分别在冬季生产型温室、冬季休闲型温室和早春大棚三种设施模式中栽培并筛选出适合黑龙江省早春棚室早熟、高产的番茄和黄瓜品种。试验结果如下:在冬季生产型温室番茄品种的筛选试验中筛选出超级粉19、春早、欧宝、美钻4个品种。在冬季休闲型温室的品种筛选中筛选出无限生长粉果型番茄品种春粉、锦创佳粉、天成佳美三个品种;无限生长红果型番茄品种的爱士LY-006和红帅、有限生长粉果类型的精棚105、有限生长红果类型的GBS-003番茄和勒克斯等8个品种。在早春大棚的番茄品种中筛选出超级粉19、欧盾和月光3个品种。在冬季生产型温室黄瓜品种的筛选试验中筛选出津绿30、津绿26和哈杂一号3个品种。冬季休闲温室黄瓜品种筛选中华北型黄瓜筛选出津优30、澳奇007、博亚102;华南型黄瓜品种筛选出绿隆、绿剑和白峰节性6个品种。在早春大棚黄瓜品种筛选试验中筛选出津早一号、优博1-5和津绿26号3个品种。经综合分析,以上筛选出的所有品种,适合黑龙江省春大棚温室栽培推广。

刘建华[5](2010)在《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理论与实践》文中提出无公害农产品作为政府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项有效政策措施,在保证农产品消费安全做出重要贡献,并对农业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本文在丰富和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论基本原理,分析其构成要素和实施成效,从体系微观运行和宏观发展两个层面进行评价,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和战略选择,确定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是现阶段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重要手段,为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参考。本文在理论分析的研究方面,提出了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概念、管理原则和功能作用,结合无公害农产品发展,运用生态经济学相关原理,丰富发展了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生态系统、生态模型和无公害农产品物品属性等理论。在体系认识的研究方面,主要从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形成和发展入手,提出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是当前中国影响最大的农业生产方式,分析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中标准或规范、生产主体及制度与体系队伍三个不可或缺要素。运用实例对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推行取得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等成果进行总结,对其引领中国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及形成典型模式、维护农产品产地环境、实现农产品可持续发展等成效进行研究,深入分析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作用。在体系运行评价研究方面,对标准体系、生产主体的实施和市场三个方面的体系微观运行层面进行评价;运用SWOT原理从优势、劣势、机遇、制约四个方面在体系宏观发展层面进行评价。其中,体系运行层面分析产地环境和产品标准制定、生产主体的实施、无公害农产品制度建设等方面影响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体系发展层面分析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自身的优势和一些劣势,外部发展的良好机遇及在生态环境、基础建设等方面的制约。在对策建议和战略选择方面,从科学优化标准体系、培育生产主体和完善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完善中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运行的对策,提出以SO战略为核心战略,WO战略和ST战略为补充战略,全面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现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发展战略。通过采取科学制定产地环境质量和产品标准、分层次优化生产操作规程;扶持主体采用适宜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鼓励主体运用现代化的组织和管理理念生产、促使主体承担农产品可追溯的社会责任;切实加强服务监管能力、建立以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为条件的产地准出制度和以无公害农产品为基础的市场准入制度等措施;探索建立维护生态环境、加强基础建设、政府调控-市场带动-科学技术的保障体系,完善体系发展。分析无公害农产品国家安全品牌创建、全面实施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现现代农业基本要求“三步走”发展战略构想的目标和要求、方式和途径及保障措施。

张永强[6](2009)在《中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是人口大国,蔬菜生产的地位十分重要,我国政府对蔬菜工作非常重视。蔬菜种子产业是蔬菜产业的源头,对蔬菜产业的发展有突出的影响。本文选择“中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研究”为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其主要的研究目的就是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以国内外相关理论为基础,总结我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历程、现状及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我国蔬菜种子育种、生产、供给、需求、市场营销管理、国际贸易、整个产业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剖析蔬菜种子生产的影响因素、蔬菜种子的供给、蔬菜种子企业的市场营销、需求预测、蔬菜种子的国内外贸易状况以及我国蔬菜种子产业的优劣势等我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影响因素,结合对我国蔬菜种子产业链的分析、蔬菜种子企业、蔬菜种子产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以及蔬菜种子生产供给和经营管理模式的实践,提出促进蔬菜种子生产供给模式及品种创新的相应对策,为保障我国蔬菜的安全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以及提高我国蔬菜种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更好的服务于我国蔬菜产业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政策决策参考。本文综合应用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学、计量经济学、蔬菜学、种子学的相关理论对我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的进行系统的研究。以产业理论、供给与需求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国际竞争力理论为基础,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SWOT实证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比较研究以及计量经济模型、统计工具、比较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我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结论与建议。本文系统的对我国种子产业、蔬菜种子产业发展历程、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同时系统的分析了蔬菜种子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并提出了我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与面临的挑战。以蔬菜种子产业育种状况为视点,研究了世界先进国家蔬菜育种特点,分别以美国和荷兰为例,分析了欧美国家的育种动态;以日本和韩国为例,分析了亚洲蔬菜育种动态;在此基础上,从我国蔬菜育种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并提出完善我国蔬菜种子科研育种的建议。以蔬菜种子生产的供给与需求为视点,首先从我国蔬菜生产的供给与需求出发,然后进一步阐述了世界蔬菜种子生产供给的组织形式、生产基地的分布、生产技术以及我国蔬菜种子生产的状况。利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对蔬菜种子生产函数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蔬菜生产和需求的状况及趋势,对蔬菜种子的市场需求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并提出了促进蔬菜种子供给和满足市场需求的对策。以我国蔬菜种子市场营销管理为视点,分析我国蔬菜种子市场的现状和特点,并对天津科润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进行实证分析,总结其成功之处。从市场营销学的4P角度,给我国蔬菜种子企业提出了营销管理建议。以我国蔬菜种子进出口贸易格局及国际竞争力为视点,从我国蔬菜种子的整体贸易状况入手,对蔬菜种子产品的出口、进口的品种、额度、国别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指数等指标体系分析我国蔬菜种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并提出促进我国蔬菜种子国际贸易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最后,应用SWOT实证分析法对我国蔬菜种子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在分析了世界种子产业和世界蔬菜种子产业的竞争态势的基础上,对我国蔬菜种子产业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的机遇和威胁进行了SWOT实证分析,并提出了今后我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及对策,首先进行农业科研体制改革促进蔬菜育种,提出实施“保两头放中间”的政策措施,国家要确保蔬菜育种基础研究和农业技术中心的经费和项目的支持,而对转型企业的科研部门,应让其在市场经济中,与其他种子公司甚至国外的种业集团去竞争,国家只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加强蔬菜育种的基础性研究和新技术的采用;加强蔬菜种子品种管理和区域试验,加强蔬菜种子产业的市场、技术管理,进一步严格品种的认证和审核制度等进行宏观政策的调控。在蔬菜种子的生产和供给模式上,扶持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种子生产基地,鼓励企业间的兼并和重组来扩大规模;从蔬菜种子的消费群体来看,要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从而加大良种的推广。蔬菜种子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要积极开拓目标市场国,降低市场集中度,提升蔬菜种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合理选用三层战略组合,应重点实施兼顾整体;另外要通过多种形式打造蔬菜种业的龙头企业,使蔬菜种子企业能有资金、有实力合理利用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研究分析市场并做出正确合理的经营决策,从而促进我国蔬菜种子产业的发展。本研究的创新点:1)本研究通过对蔬菜种子产业的SWOT实证分析,提出了我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的三层战略选择:以比较优势理论应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国际贸易指数等指标体系进行了蔬菜种子国际竞争力分析;运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蔬菜种子产业进行了供给与需求分析;这些在目前国内对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的学术论文及相关研究中是鲜见的。2)应用市场营销学的4P理论实证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天津科润公司的市场营销管理,从而提出我国蔬菜种子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参考建议,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新品种,按照市场规律改革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从而促进蔬菜种子产业的整体发展。3)目前关于蔬菜种子产业研究仅从其中的某些环节或某些角度入手分析,本研究从经济学角度,把蔬菜种子产业链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加以分析的系统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分析和研究蔬菜种子产业的发展规律,从蔬菜种子的育种科研、生产、供给、需求、国内外贸易、政策法规等诸多环节来研究蔬菜种子产业的发展,探寻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运作机理和发展趋势,形成蔬菜种子产业的经济学研究理论框架。

品种管理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7](2006)在《第一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通过的品种介绍(Ⅵ)——稻(2)》文中研究说明

王卫中[8](2005)在《中国种业整合研究》文中认为产业整合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如何根据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分析和掌握产业整合的内在逻辑,无论是在宏观层面为制定适应市场发展方向的产业政策,还是在微观层面帮助企业在产业整合的浪潮中求生存、谋发展,都是任何一个关心产业长期发展的政府和企业所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育,在我国一些竞争激烈的产业中,产业整合已经成为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哪个企业在产业整合中取得了主导地位,这个企业就可以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获得长期发展的宝贵空间。我国的种业发展也不例外。基于这样的认识,本研究在产业整合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种业整合的分析框架,探讨我国种业整合的路径。 种子是各项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资料发挥作用的载体,特别是种子已成为一种科技含量较高的特殊商品。种业的特殊性和我国经济转型的一些特点,决定了我国种业整合的路径既与国外种业整合不同,也与国内其他产业的整合不同。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种业整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从一般产业整合的角度出发研究种业整合的特殊性。本文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产业整合的阶段性特点,构建了一个分析我国产业整合的基本框架,特别地,这个分析框架可以用来分析影响产业整合的决定性因素,以及检验产业整合是否存在着规模经济。本文成功地将这一框架用于解释我国啤酒业的整合过程。在实证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很好地解决了产业整合过程中存在的政府干预的问题以及企业数量与企业平均利润之间存在的非线性问题,得出了我国啤酒业整合开始于1998年的初步结论。实证研究的结论对于我们分析种业整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国外发达国家种业整合的经验分析我国种业整合的路径。从世界发达国家现代种业的发展过程来看,产业化即育繁推一体化是发展现代种业的必然趋势。本研究仔细分析了我国种业整合的特殊性,特别是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经营以及地区间气候和自然条件的巨大差异可能会使得整合的好处被整合后高昂的经营成本所抵销,认为在现阶段,我国种子产业整合必然有其阶段性特点,不宜盲目追求在短期内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几十年才完成的整合过程。现阶段的整合的主要特点应该是横向整合,通过并购低端企业的方式扩大种子企业的市场份额,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同时,在横向整合的基础上进行以产品差异化为基础的适度的纵向整合。 从市场整合和企业整合的角度分析我国现阶段种业整合的特点。在分析我国种子市场整合的过程中,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资料证明了我国种业存在着整合的趋势,并指出不同种子产品之间存在着整合程度上的差异,特别是科技含量较高的高端种子产品的整合市场程度较低。我们还发现,我国2000年出台的《种子法》是我国种业市场整合的重要转折点。 结合对我国种业上市公司和德农种业的案例分析,总结我国种业整合的经验。本文的结论是,现代资本市场是改造传统产业的一个有效工具,合理利用资本市场这一有效工具可以推动我国种业的整合。 根据前面的研究,本文提出了推动我国种业整合和发展的政策建议。一个市场友善的产业政策,再加上适度的金融支持和知识产权保护,是保证我国种业整合健康发展,实现国家支持“三农”的这一长期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

李红光,张雪莲,陈桂英[9](2004)在《赤峰地区常规番茄高产繁育技术》文中提出

内蒙古自治区科协[10](2004)在《2020年内蒙古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文中认为 前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格局正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世界经济已经从以资源为核心的增长期进入到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增长时期,科技创新能力已经决定着经济的增长质量和效益。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在凭借其科技资源方面的优势,利用科技创新即将出现的重大突破的历史机遇,迅速抢占21世纪的科技制高点。发展中国家

二、赤峰地区常规番茄高产繁育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赤峰地区常规番茄高产繁育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农业种业企业新品种推广模式优化研究 ——蒙新农公司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本文创新点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农作物新品种推广
        2.1.2 农业推广
        2.1.3 农业推广模式
        2.1.4 农业推广的框架模型
    2.2 相关理论
        2.2.1 创新扩散理论
        2.2.2 农户行为改变理论
        2.2.3 辐射带动理论
3 农业种业企业新品种推广模式的案例分析
    3.1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案例企业的选取
        3.1.1 研究方法的选择
        3.1.2 案例企业选取与介绍
    3.2 蒙新农种业公司农业推广模式的实践成效分析
        3.2.1 蒙新农种业公司基本情况
        3.2.2 蒙新农公司新品种农业推广的优势分析
        3.2.3 蒙新农种业公司新品种农业推广的主要模式
        3.2.4 蒙新农种业公司新品种农业推广模式的实践成效
    3.3 蒙新农种业公司三种新品种农业推广模式的对比分析
4 农业种业企业新品种推广模式存在问题
    4.1 “企业+农户”推广模式存在的问题
        4.1.1 企业客户接受新品种意愿不强,推广成效不明显
        4.1.2 企业合作的经销商缺少有效管理,降低农业推广的效果
    4.2 “企业+科技示范园+农户”模式存在的问题
        4.2.1 企业客户接受新模式程度低
        4.2.2 企业科技示范园缺乏观摩作用
    4.3 “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存在的问题
        4.3.1 企业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基层推广人员专业性低
        4.3.2 农村信息化建设不足,互联网接受程度过低
5 农业种业企业新品种推广模式优化建议
    5.1 “企业+农户”推广模式优化建议
        5.1.1 增加示范户,加强与农户合作
        5.1.2 企业与经销商共同发展
    5.2 “企业+科技示范园+农户”模式优化建议
        5.2.1 企业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建立专业培训平台
        5.2.2 企业加快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
    5.3 “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优化建议
        5.3.1 企业储备高校人才,建立激励机制
        5.3.2 企业提升信息技术,提供精准农业服务
6 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2)伊犁地区杂交杨引种适应性及叶面肥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杂交杨综述
        1.2.2 引种生理生态响应研究综述
        1.2.3 光合特性辅助选择
        1.2.4 植物叶面施肥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区概况、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2.1.2 实验地自然条件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3.1 光合日变化实验方案
        2.3.2 光合-光响应曲线实验方案
        2.3.3 生长特性实验方案
        2.3.4 叶面施肥实验方案
        2.3.5 综合评价方法
3 引种杂交杨光合参数日变化
    3.1 环境因子日变化
    3.2 光合参数日变化
        3.2.1 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3.2.2 蒸腾速率日变化
        3.2.3 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
        3.2.4 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气孔限制值日变化
    3.3 光合参数日均值比较
    3.4 引种杂交杨光合作用影响因子分析
        3.4.1 引种杂交杨光合参数相关性分析
        3.4.2 引种杂交杨光合参数逐步回归分析
        3.4.3 引种杂交杨光合参数通径分析
    3.5 本章小结
        3.5.1 讨论
        3.5.2 小结
4 引种杂交杨光合-光响应特征
    4.1 引种杂交杨光合-光响应特征
    4.2 本章小结
        4.2.1 讨论
        4.2.2 小结
5 引种杂交杨生长特性
    5.1 引种杂交杨生长特性分析
        5.1.1 引种杂交杨生长量比较
        5.1.2 引种杂交杨叶绿素含量比较
        5.1.3 引种杂交杨病虫害比较
    5.2 引种杂交杨生长特性指标相关分析
    5.3 本章小结
        5.3.1 讨论
        5.3.2 小结
6 叶面施钾肥对引种杂交杨的影响
    6.1 不同浓度叶面施肥对引种杂交杨光合生长特性的影响
        6.1.1 施肥后引种杂交杨光合特性的变化
        6.1.2 施肥后引种杂交杨生长量的变化
        6.1.3 施肥后引种杂交杨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6.1.4 施肥后引种杂交杨综合评价
    6.2 一天内不同时间施肥引种杂交杨的吸收效率
        6.2.1 不同时间施肥环境因子变化
        6.2.2 不同时间叶面施肥对引种杂交杨光合特性的影响
        6.2.3 不同时间叶面施肥对引种杂交杨生长量的影响
        6.2.4 不同时间叶面施肥对引种杂交杨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6.2.5 不同时间叶面施肥对引种杂交杨生物量的影响
        6.2.6 不同时间叶面施肥对引种杂交杨全钾含量与分配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6.3.1 讨论
        6.3.2 小结
7 引种杂交杨适应性及叶面施肥综合评价
    7.1 引种杂交杨适应性综合评价
        7.1.1 主成分分析
        7.1.2 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
    7.2 不同时间叶面施肥杂交杨光合生长及吸收效率综合评价
        7.2.1 光合生长特性综合评价
        7.2.2 吸收利用效率综合评价
        7.2.3 光合生长与吸收利用效率综合评价
    7.3 本章小结
        7.3.1 讨论
        7.3.2 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与不足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科研成果

(3)内蒙古赤峰市现代农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1.1 现代农业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1.1.2 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赤峰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现代农业内涵的研究
        1.3.2 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1.3.3 现代农业发展评价水平研究
        1.3.4 现代农业发展阶段研究
        1.3.5 农产品比较优势研究
    1.4 研究目标、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5.1 研究方法
        1.5.2 数据来源
    1.6 小结
第二章 现代农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现代农业的概念
        2.1.2 现代农业特征和理念
        2.1.3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对比分析
        2.1.4 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比较优势理论
        2.2.3 区位理论
        2.2.4 交易费用理论
        2.2.5 产业结构理论
        2.2.6 产业组织理论
        2.2.7 技术进步理论
        2.2.8 经济增长理论
    2.3 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2.3.1 集约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2.3.2 城郊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2.3.3 产业化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2.3.4 特色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3.1 美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3.1.1 发展了大批商业化的家庭农场
        3.1.2 政府对农业的有力支持
        3.1.3 成熟的农业服务体系
        3.1.4 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产业化程度高
        3.1.5 完善的农业信息网络
        3.1.6 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
    3.2 日本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3.2.1 注重发展“特色农庄”和“一村一品”农业模式
        3.2.2 完善的农业法律体系
        3.2.3 健全的农业协作组织
        3.2.4 完善的农业科研、科技教育培训和推广体系
        3.2.5 建立了政策性金融与农协金融紧密联系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3.2.6 优良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
    3.3 法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3.3.1 重视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3.3.2 重视发挥农业合作社的作用
        3.3.3 重视发展“生态村庄”农业模式
        3.3.4 注重农业的高度专业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
        3.3.5 注重建设农业培训教育、科研和推广的一体化体系
    3.4 以色列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3.4.1 广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高效利用水资源
        3.4.2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智能农业
        3.4.3 农业科研投入大,非常重视农业新品种的研发与推广
        3.4.4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类型多、参与主体多
        3.4.5 注重发展“区域循环”农业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
    3.5 国外成功经验对赤峰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
        3.5.1 政府政策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扶持至关重要
        3.5.2 开展适宜本地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的专业化、规模化农业生产
        3.5.3 金融资本支持对现代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3.5.4 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3.5.5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3.5.6 提高农业的信息化水平
        3.5.7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赤峰市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4.1 赤峰市基本情况
        4.1.1 交通区位
        4.1.2 地形地貌
        4.1.3 文化历史
        4.1.4 经济概况
        4.1.5 矿产资源
    4.2 赤峰市农牧业资源概况
        4.2.1 气候资源
        4.2.2 温泉、冷泉资源
        4.2.3 森林资源
        4.2.4 草场资源
        4.2.5 河流水文资源
        4.2.6 土壤资源及耕地类型
        4.2.7 野生植物、畜种资源
        4.2.8 农作物品种资源
    4.3 赤峰市农业发展现状及成就
        4.3.1 农牧业经济稳步增长,农牧民收入明显提高
        4.3.2 农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着提高
        4.3.3 农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畜产品区域布局和主导产业已经确立
        4.3.4 农畜产品加工能力明显增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
        4.3.5 农牧业科技水平逐步提高,支撑和保障作用明显增强
        4.3.6 动物疫病防治成效显着,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4.3.7 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初步建立,农牧业经营体制改革进展顺利
        4.3.8 农牧业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农牧业机械化装备水平显着提高
    4.4 赤峰市农业发展的特点及优势
        4.4.1 赤峰市农业发展的特点
        4.4.2 赤峰市农业发展的优势
    4.5 赤峰市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5.1 低产耕地面积大,高质量耕地少
        4.5.2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技服务不到位
        4.5.3 水资源短缺现象严重
        4.5.4 农业资源利用率低
        4.5.5 农民文化素质较低
        4.5.6 没有建立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4.6 赤峰市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4.6.1 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4.6.2 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赤峰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5.1 评价方法
    5.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5.2.1 构建原则
        5.2.2 指标选取
        5.2.3 指标解释
    5.3 确定各级指标权重
        5.3.1 层次分析法(AHP)
        5.3.2 确定各级指标权重
        5.3.3 数据标准化处理
    5.4 评价结果分析
        5.4.1 评价结果
        5.4.2 赤峰市现代农业发展阶段评价
        5.4.3 结论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赤峰市农牧产品比较优势分析及区域布局
    6.1 赤峰市农牧产品产量构成——外部对比分析
        6.1.1 赤峰市种植业产量构成
        6.1.2 赤峰市畜禽产品产量构成
    6.2 赤峰市农牧产品比较优势评价
        6.2.1 种植业农产品比较优势测算方法
        6.2.2 畜禽产品比较优势的测算方法
        6.2.3 赤峰市种植业产品比较优势测算结果
        6.2.4 赤峰市畜禽产品比较优势测算结果
    6.3 赤峰市各区(旗、县)农牧产品生产情况——内部对比分析
        6.3.1 赤峰市各区(旗、县)种植业产品生产情况
        6.3.2 赤峰市各区(旗、县)畜禽产品产量构成
    6.4 基于优势农牧产品的赤峰市现代农业发展区域布局
        6.4.1 粮食产业优势区域布局
        6.4.2 蔬菜产业优势区域布局
        6.4.3 畜禽产业优势区域布局
        6.4.4 饲草饲料产业优势区域布局
        6.4.5 特色农牧业产业优势区域布局
    6.5 小结
第七章 赤峰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分析
    7.1 赤峰市各区(旗、县)农业生产条件水平分析
        7.1.1 各区(旗、县)农业生产条件水平的因子分析
        7.1.2 赤峰市农业生产条件的灰色关联分析
        7.1.3 赤峰市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的发展策略
    7.2 赤峰现代农业科技水平分析
        7.2.1 赤峰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
        7.2.2 赤峰市农业科技水平与农业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7.3 赤峰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分析
        7.3.1 水资源及其分布特征
        7.3.2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7.3.3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的形势
        7.3.4 2013 年赤峰市用水情况分析
        7.3.5 2020 年赤峰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赤峰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策略及保障措施
    8.1 赤峰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思想
    8.2 赤峰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原则
        8.2.1 龙头企业带动型的农业模式
        8.2.2 农业科技园区模式
        8.2.3 专业合作社带动型农业模式
        8.2.4 外向型创汇农业模式
        8.2.5 山地园艺型农业模式
    8.3 赤峰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
        8.3.1 加快农牧业科技进步,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
        8.3.2 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努力增加农牧民收入
        8.3.3 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8.3.4 加快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牧业生产力布局
        8.3.5 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三个产业的融合发展
        8.3.6 加强农牧业安全生产管理和防灾体系建设,提高农业发展保障能力
        8.3.7 加强农牧业标准化建设,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8.3.8 加强农牧业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8.3.9 强化农牧业面源治理,改善农牧业生产环境
        8.3.10 树立开放发展理念,提高农牧业对外开放水平
    8.4 赤峰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8.4.1 深化农村牧区、农牧场和农牧业改革
        8.4.2 建立农牧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8.4.3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
        8.4.4 强化依法治农治牧
        8.4.5 实行目标化管理和差异化考核
        8.4.6 构建完善现代农牧业支撑保障体系
    8.5 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创新之处
    9.3 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9.3.1 不足之处
        9.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早春棚室早熟高产番茄及黄瓜品种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引言
    1.2 目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设施蔬菜的发展状况
        1.3.2 番茄、黄瓜的分类
        1.3.3 番茄、黄瓜的营养价值
        1.3.4 番茄、黄瓜品种对设施栽培的适应性研究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番茄品种材料
        2.1.2 黄瓜品种材料
    2.2 试验设计
        2.2.1 早春温室早熟高产番茄品种筛选
        2.2.2 早春大棚早熟高产番茄品种筛选
        2.2.3 早春温室早熟高产黄瓜品种筛选
        2.2.4 早春大棚早熟高产黄瓜品种筛选
    2.3 相关指标的测定
        2.3.1 植株农艺性状的调查
        2.3.2 产量调查
        2.3.3 果实品质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早春温室早熟高产番茄品种筛选
        3.1.1 早春冬季生产型温室早熟高产番茄品种筛选
        3.1.2 早春冬季休闲型温室早熟高产番茄品种筛选
    3.2 早春大棚早熟高产番茄品种筛选
        3.2.1 早春大棚番茄品种植物学性状比较
        3.2.2 早春大棚早熟高产各番茄品种的产量比较
    3.3 早春温室早熟高产黄瓜品种筛选
        3.3.1 早春冬季生产型温室早熟高产黄瓜品种筛选
        3.3.2 早春冬季休闲型温室早熟高产黄瓜品种筛选
    3.4 早春大棚早熟高产黄瓜品种筛选
        3.4.1 早春大棚不同黄瓜品种生育期比较
        3.4.2 早春大棚不同黄瓜品种的植物学性状比较
        3.4.3 早春大棚不同黄瓜品种产量比较
4 讨论
    4.1 不同栽培设施对番茄品种生育期的影响
    4.2 不同番茄品种植物学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4.3 不同番茄品种在栽培密度上的差异
    4.4 不同设施条件对黄瓜节位的影响
    4.5 不同黄瓜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5 结论
    5.1 适合黑龙江省早春棚室生产的早熟高产优质的番茄品种
    5.2 适合黑龙江省早春棚室生产的早熟高产优质的黄瓜品种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理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萌芽与发展
        1.2.2 世界主要国家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研究
        1.2.3 中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发展
        1.2.4 中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3.1 总体思路与框架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资料来源
    1.5 主要特点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理论分析
    2.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内涵和外延
        2.1.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概念和特点
        2.1.2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管理原则
        2.1.3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功能作用
    2.2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理论基础
        2.2.1 生态经济学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产业生态学理论
        2.2.4 环境外部性理论
    2.3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理论发展
        2.3.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原理
        2.3.2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生态系统
        2.3.3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生态模型
        2.3.4 无公害农产品的物品属性
第三章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构成要素分析
    3.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3.1.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探索和形成
        3.1.2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发展
        3.1.3 中国农产品主导生产方式的分析
    3.2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标准体系分析
        3.2.1 产地环境的管理与标准
        3.2.2 农业投入品的管理与标准
        3.2.3 生产过程的管理与标准
        3.2.4 产品的质量标准
    3.3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主体组成结构分析
        3.3.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主体类型分析
        3.3.2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主体比例构成及发展趋势
    3.4 制度和体系队伍的建设情况分析
        3.4.1 工作制度建设
        3.4.2 体系队伍建设
第四章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施绩效分析
    4.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取得的成果
        4.1.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特点的形成
        4.1.2 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影响力的扩大
        4.1.3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快速提升
    4.2 无公害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态势分析
        4.2.1 组织化和规模化发展的分析研究
        4.2.2 市场化发展的分析
        4.2.3 产业化发展成效的实例分析
    4.3 无公害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典型模式的形成
        4.3.1 都市无公害农产品的产业化生产模式
        4.3.2 综合农场产业化生产模式
        4.3.3 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生产模式
        4.3.4 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产业化生产模式
    4.4 生态环境作用和影响的实证研究——以黑龙江农垦红兴隆分局为例
        4.4.1 黑龙江农垦红兴隆分局基本概况
        4.4.2 红兴隆分局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主要措施
        4.4.3 取得的成效
        4.4.4 红兴隆分局产地环境评价
第五章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运行评价分析
    5.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体系的运行分析
        5.1.1 标准体系建设的整体情况分析
        5.1.2 标准体系运行作用和效果的分析
    5.2 生产主体的实施效果分析
        5.2.1 生产主体实施的现状分析
        5.2.2 实证分析1——无公害农产品申报材料现状分析
        5.2.3 实证分析2——生产者对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评价分析
    5.3 无公害农产品市场情况的分析
        5.3.1 无公害农产品消费市场的现状分析
        5.3.2 消费者对无公害农产品评价的实证分析
第六章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运行的对策
    6.1 科学优化标准体系,提升标准科技水平
        6.1.1 深入研究,科学制定产地环境质量和产品标准
        6.1.2 分层次优化生产操作规程,增强标准针对性应用
    6.2 培育生产主体,引领中国现代农业生产
        6.2.1 因地制宜,扶持主体采用适宜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6.2.2 提高服务能力,鼓励主体运用现代化的组织和管理理念生产
        6.2.3 加强引导,促使主体承担社会责任,实现农产品可追溯
    6.3 完善制度建设,保障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可持续发展
        6.3.1 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切实提高服务监管能力
        6.3.2 建立以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为条件的产地准出制度
        6.3.3 推行以无公害农产品为基础的市场准入制度
第七章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战略选择与构想
    7.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SWOT 分析
        7.1.1 优势(Strengths)
        7.1.2 劣势(Weaken)
        7.1.3 机遇(Opportunities)
        7.1.4 制约(Threats)
    7.2 构建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战略选择与保障
        7.2.1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战略选择
        7.2.2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保障要求
    7.3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战略构想
        7.3.1 创建无公害农产品国家安全品牌阶段
        7.3.2 全面实施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阶段
        7.3.3 实现现代农业基本要求的发展阶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6)中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基本方法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研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蔬菜种子产业研究的相关概念
        2.1.1 产业
        2.1.2 蔬菜种子产业
        2.1.3 影响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产业发展理论
        2.2.2 供给需求理论
        2.2.3 技术创新理论
        2.2.4 资源配置效率理论
        2.2.5 比较优势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中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总体状况
    3.1 种子产业的分析
        3.1.1 种子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3.1.2 种子产业的发展历程
        3.1.3 种子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2 蔬菜种子产业分析
        3.2.1 蔬菜种子产业链分析
        3.2.2 蔬菜种子产业现状
        3.2.3 中国蔬菜种子产业的发展机遇
        3.2.4 中国蔬菜种子产业面临的挑战
    3.3 本章小结
4 蔬菜种子产业育种状况
    4.1 世界先进国家蔬菜育种的特点
        4.1.1 按生态区域定位
        4.1.2 高新技术育种
        4.1.3 跨洲区域试验与品种展示栽培
        4.1.4 科研育种机构和部门分设
        4.1.5 种质资源有效利用
        4.1.6 工厂和设施化育种
        4.1.7 企业内育种和经营分设
        4.1.8 蔬菜种子流通市场国际化
    4.2 欧美蔬菜育种动态
        4.2.1 美国蔬菜育种动态
        4.2.2 荷兰蔬菜保护地生产育种技术
    4.3 亚洲蔬菜育种动态
        4.3.1 日本的蔬菜育种动态研究
        4.3.2 韩国蔬菜育种状况
    4.4 中国蔬菜育种的发展状况
        4.4.1 杂优利用已成为多数蔬菜育种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4.4.2 抗病育种取得了重要突破
        4.4.3 生物技术在蔬菜育种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4.4.4 在蔬菜品质育种和生态育种方面有了良好的开端
    4.5 中国蔬菜育种研究存在的问题
        4.5.1 蔬菜育种体制不健全
        4.5.2 对蔬菜育种的基础研究工作重视不够
        4.5.3 蔬菜育种目标不明确
        4.5.4 常规育种与育种新技术结合不够
        4.5.5 忽视品种管理与区域试验
    4.6 本章小结
5 蔬菜种子生产供给与需求
    5.1 蔬菜种子产业供给概述
        5.1.1 中国蔬菜生产现状
        5.1.2 中国蔬菜种子生产状况
    5.2 蔬菜种子生产:蔬菜种子生产函数与影响因素分析
        5.2.1 必要的假设
        5.2.2 变量的设置
        5.2.3 模型的构建
        5.2.4 数据说明
        5.2.5 模型估计结果
        5.2.6 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5.2.7 模型修正
        5.2.8 修正后的模型解释
    5.3 科技进步率测定
        5.3.1 数据来源
        5.3.2 变量说明
        5.3.3 计量模型
        5.3.4 计算结果
    5.4 蔬菜种子的需求分析
        5.4.1 模型的建立
        5.4.2 数据来源
        5.4.3 计算结果
    5.5 本章小结
6 中国蔬菜种子市场营销管理分析
    6.1 中国蔬菜种子市场营销管理分析
        6.1.1 中国蔬菜种子市场的现状及问题
        6.1.2 中国蔬菜种子市场的特点
        6.1.3 中国蔬菜种子市场竞争主体的类型
    6.2 中国蔬菜种子市场营销实证分析—以天津科润公司为例
        6.2.1 天津科润公司概况
        6.2.2 天津科润公司的产品组合管理
        6.2.3 天津科润公司的品牌管理
        6.2.4 天津科润公司的销售价格管理
        6.2.5 天津科润公司的销售渠道管理
        6.2.6 天津科润公司的销售促销与服务管理
    6.3 中国蔬菜种子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建议
        6.3.1 注重公司的产品组合,提高品牌意识
        6.3.2 全面调研影响因素,制定适宜的价格政策
        6.3.3 深入研究产品与市场状况,确立最优分销模式
        6.3.4 因地制宜,做好市场促销和广告宣传
    6.4 本章小结
7 中国蔬菜种子进出口贸易格局及国际竞争力分析
    7.1 中国蔬菜种子对外贸易的总体分析
        7.1.1 总体贸易分析
        7.1.2 出口贸易分析
        7.1.3 进口贸易分析
        7.1.4 进出口价格分析
    7.2 中国蔬菜种子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7.2.1 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
        7.2.2 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7.2.3 贸易竞争指数分析
    7.3 结论与讨论
        7.3.1 中国蔬菜种子的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极低
        7.3.2 开拓蔬菜种子出口目标国,降低出口市场集中度
        7.3.3 加大育种科研力度,提高蔬菜种子的质量
        7.3.4 改进加工工艺,适应国际市场需求
        7.3.5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障育种企业的权益
        7.3.6 树立国际营销理念,培养国际贸易人才
    7.4 本章小结
8 中国蔬菜种子产业竞争力分析:SWOT实证分析
    8.1 世界种子产业的竞争态势
        8.1.1 世界种子产业的并购和重组
        8.1.2 世界种子产业的行业特点
    8.2 世界蔬菜种子产业的竞争态势
        8.2.1 规范的种子生产标准和投放程序
        8.2.2 种子公司经营规模日趋扩大化、垄断化
        8.2.3 产业关联适度不断提高
        8.2.4 蔬菜种子企业经营和资本运作国际化
    8.3 中国蔬菜种子产业的竞争力分析—SWOT实证分析
        8.3.1 中国蔬菜种子产业内部环境优、劣势分析
        8.3.2 中国蔬菜种子产业外部环境机会与威胁分析
        8.3.3 中国蔬菜种子产业内、外部环境关键因素的确定
        8.3.4 中国蔬菜种子产业的发展战略选择
    8.4 我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8.4.1 重点战略
        8.4.2 基础战略
        8.4.3 后备战略
    8.5 本章小结
9 促进中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9.1 进行农业科研体制改革,促进蔬菜育种研究
    9.2 加强蔬菜育种基础性研究和新技术采用
    9.3 加强蔬菜种子品种管理与区域性试验
    9.4 改善蔬菜种子产业供给模式,打造蔬菜种业龙头企业
    9.5 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大良种的推广力度
    9.6 提升蔬菜种子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9.7 开拓国际市场,降低市场集中度,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9.8 合理选用三层战略组合,应重点实施兼顾整体
10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中国种业整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1.5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
    1.6 章节安排
第2章 产业整合理论与实践
    2.1 产业整合理论
        一、产业整合与规模经济
        二、产业整合与结构合理化
        三、产业整合与结构高度化理论
        四、产业整合的多层性
        五、产业整合效果的衡量标准
    2.2 企业并购理论
        一、交易成本理论
        二、企业并购有效理论
        三、企业并购效益怀疑论
        四、关于纵向整合和横向整合理论
        五、其他
    2.3 发达国家产业整合实践
        一、发达国家产业整合实践概述
        二、发达国家产业整合的特征
        三、发达国家产业整合的动因
        四、发达国家产业整合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启示
        五、跨国种业公司及其发展
        六、世界种子产业竞争的特点
    2.4 我国产业整合实践
        一、产业整合的基本分析框架
        二、产业整合的实证分析:以啤酒业为例
        三、对种业的启示
第3章 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3.1 我国种业发展的历史演变
        一、1949~1957年,“家家种田,户户留种”阶段
        二、1958~1977年“四自一辅”阶段
        三、1978~1994年,“四化一供”阶段
        四、1995~1999年,种子工程阶段
        五、2000年至今,市场化阶段
        六、小结
    3.2 现阶段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现阶段我国种业市场发展现状
        二、我国种业市场的特点
        三、我国种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3 我国种业的发展趋势
        一、政策引导的规范化发展趋势
        二、种子市场的整合趋势
        三、种子企业的发展方向
第4章 我国种业市场整合
    4.1 种业的市场规模和潜力
        一、我国种业的市场潜力
        二、我国种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4.2 种业市场结构分析
        一、不同种子品种的结构分析
        二、同一种子产品的市场结构分析
    4.3 种子价格协同性分析
        一、市场整合的判定标准
        二、杂交种子与常规种子的价格比较分析
    4.4 种业整合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共性因素
        二、个性因素
    4.5 种业市场整合的阶段分析
        一、产业发展阶段相关理论
        二、种业市场整合的阶段定位
第5章 我国种业企业整合
    5.1 种子的供求关系分析:以水稻为例
    5.2 种子企业整合的过程
        一、种子企业整合的基本流程
        二、种子企业的横向整合
        三、种子企业的纵向整合
        四、种子企业横向整合与纵向整合比较
    5.3 农户行为与种业市场整合
    5.4 企业整合程度的判断
第6章 我国种业上市公司分析
    6.1 种业上市公司发展概况
    6.2 种业上市公司发展特点
    6.3 市场营销分析
        一、资料来源
        二、我国种业上市企业市场营销的比较
        三、结论
    6.4 产业链分析
        一、国外种业公司的产业链比较
        二、我国种业上市公司产业链的特点及差距
    6.5 总体评述
第7章 德农种业整合案例分析
    7.1 公司发展概况
        一、组织结构
        二、整合历程
        三、业务范围
        四、科学研究
        五、主要产品
        六、对外投资
    7.2 德农种业整合思路
        一、北方玉米种子生产线
        二、南方水稻种子产品线
        三、中部瓜菜种子产品线
        四、三大产品线核心企业对其子公司的控股模式
    7.3 德农种业整合的优势分析
    7.4 德农种业整合绩效
        一、销售收入
        二、利润
        三、企业的规模
第8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8.1 初步结论
    8.2 制定种业整合战略规划
        一、种业整合战略及其制定原则
        二、我国种业整合战略规划的内容设想
    8.3 制定有效的种业整合政策
        一、财政和税收政策
        二、金融政策
    8.4 保护种业知识产权
    8.5 加强政府对种业整合的宏观调控
        一、加强种业市场管理
        二、种业技术管理
        三、加强种子认证制度
        四、其他管理政策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赤峰地区常规番茄高产繁育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育苗床的选择与制作
    1.1 苗床选择
    1.2 苗床制作
2 种子的处理和播种
    2.1 种子处理
    2.2 播种
3 苗床管理
    3.1 查苗、间苗
    3.2 叶面喷肥
    3.3 防病
    3.4 防虫
    3.5 防风
    3.6 浇水
4 定植
    4.1 定植地块的选择
    4.2 整地
    4.3 定植
5 田间管理
    5.1 绑架
    5.2 整枝
    5.3 追肥、浇水
    5.4 防病治病
    5.5 防虫
6 种子的采收

四、赤峰地区常规番茄高产繁育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农业种业企业新品种推广模式优化研究 ——蒙新农公司案例分析[D]. 韩璐明.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2]伊犁地区杂交杨引种适应性及叶面肥效研究[D]. 夏诗书. 新疆师范大学, 2018(08)
  • [3]内蒙古赤峰市现代农业发展研究[D]. 夏国华.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7(02)
  • [4]早春棚室早熟高产番茄及黄瓜品种筛选[D]. 张丽茁. 东北农业大学, 2013(10)
  • [5]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理论与实践[D]. 刘建华.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10)
  • [6]中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研究[D]. 张永强. 东北农业大学, 2009(03)
  • [7]第一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通过的品种介绍(Ⅵ)——稻(2)[J]. 品种管理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种子科技, 2006(06)
  • [8]中国种业整合研究[D]. 王卫中.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5(07)
  • [9]赤峰地区常规番茄高产繁育技术[J]. 李红光,张雪莲,陈桂英.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4(S2)
  • [10]2020年内蒙古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A]. 内蒙古自治区科协. 2020年中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下), 2004

标签:;  ;  ;  ;  ;  

赤峰地区常规番茄高产育种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