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新产品设计中使用 GTCAD

如何在新产品设计中使用 GTCAD

一、新产品设计中如何使用GTCAD(论文文献综述)

黄河[1](2019)在《基于老年人技术接受模型的智能家电产品设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银发浪潮和科技浪潮兴起与并存的时代背景下,老年群体的特殊性并没有得到当前智能家电制造商和设计研发人员足够的重视,真正“适老化”的智能家电产品屈指可数,人机关系也不友好。因此,如何有针对性地为老年人群开发设计智能家电产品,探索智能家电的适老化设计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最初用于对计算机广泛接受的决定性因素做解释说明,如今已经被广泛用于研究用户对新兴信息科技事物的接受行为与态度。近几年,部分学者在技术接受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延伸和提出了老年人技术接受模型(Senior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STAM)。但以往的老年人技术接受研究多集中于系统外部的社会环境、人口个体等因素,从产品(系统)本身的设计展开的较少。本文梳理和分析了老年人技术接受的相关研究理论、老年用户的人群特征以及智能家电产品设计的特征和要素,思考和提出了由产品设计影响老年人对智能家电技术接受的模型(Product Design-Senior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PD-STAM);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研了解了老年用户对智能家电的态度意向和使用情况,分析了模型中各产品设计要素对用户感知和使用行为意向的影响;进而提出了一系列面向老年人的智能家电产品设计原则,并针对性地思考了在产品功能、产品外观和交互界面上的一系列产品设计方法,最后通过智能电视的设计实践研究验证了所提出的产品设计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是:(1)梳理和分析了 TAM、STAM的特点和应用、智能家电产品设计的相关要素,提出了由产品设计影响老年人对智能家电技术接受的模型PD-STAM。根据新技术接受模型的各变量开发了结构化的调查问卷,展开调研与访谈了解了老年人群对智能家电的态度和意向,汇总了老年人使用智能家电的问题,并搜集了相关的统计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分析了产品设计的三个核心要素:产品功能、产品外观、交互界面对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愉悦性、感知安全性、行为意向和系统使用的影响;(2)总结和提出了一系列针对老年人群的智能家电产品设计原则。分别从用(User-centered Design,UCD)思想作为指导方针、贯彻通用设计的思维与方法、重视用户的需求和感知特点、注重用户体验的全方位提升以及产品设计的体系化和标准化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构成企业、行业在围绕老年人群的智能家电产品设计研发过程中的指导思路与行动指南。(3)在整合了对新技术接受模型和对老年人使用智能家电相关问题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基于PD-STAM模型的智能家电产品设计方法,其核心思想是以提升用户感知的有用性、安全性、易用性和愉悦性为目标,注重对于老年用户真正需求的分析研究,强调充分考虑老年人生理、心理和情感特征并通过多角度实现老年人群在用户体验上的全面提升。设计方法的研究分别从产品功能、产品外观、交互界面三个模型构成要素展开并联系具体的智能家电产品案例进行分析:在功能上,通过分析老年人群对智能家电的功能需求和产品的功能特点,从用户感知的四个方面(感知有用性、感知安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愉悦性)探讨了智能家电的产品功能设计方法;在外观上,探讨了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愉悦性的设计方法;在交互界面上,则围绕感知安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设计方法展开分析;(4)在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以海信(Hisense)智能电视的设计实践项目为例,利用提出的设计原则和方法,针对老年用户展开了产品设计的实践研究,通过设计实践验证了本文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进一步探索和践行了针对老年用户感知的产品设计方法。本文关注了当前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产品设计的社会热点问题,尝试将技术接受理论与产品设计方法研究相结合,同时将用户研究、用户体验和测试实验等主、客观方法相结合运用于产品设计过程中,力图构建出一套针对老年人的智能家电设计思路和方法。本文的成果可以帮助家电企业在智能家电的设计开发过程当中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群的用户特征,采用多种途径改进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进一步提高老年人对智能家电的接受程度和普及率。

潘榕峰[2](2019)在《绿色设计理念在户外大型木制游乐产品的应用与改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新的环保法规的修订,全球对人类的生存环境的重视加强,绿色制造更加弓引起了企业的重视,绿色设计是绿色制造的核心部分,本论文以绿色设计为主线,将绿色设计的理念和技术应用于传统的大型户外木制产品,主要通过绿色设计技术应用于产品绿色材料的选择,绿色制造和绿色包装及使用到再利用的产品全生命周期。本论文以BL公司产品为例,将大型户外木制产品的绿色设计方案的制定及设计目的,结合公司产品已经开展和实施的绿色设计的理念,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应用,目前存在的产品品种数量、规格及零部件数量多问题、产品的回收和再利用问题、传统设计缺乏“绿色节能”理念的问题,利用绿色设计的理念指导,运用创新技术,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对策。探讨在户外木制品行业实现绿色设计的技术方法,对设计结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并总结了在行业内可以进行推广的措施。本文结论可为绿色设计在资源型的木制品行业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王峰[3](2018)在《论产品设计的发生过程和实现方式》文中提出设计应用如此广泛,其作用如此重要,但是,目前对设计的研究,多数研究都是站在一个狭窄的研究领域,认为“设计”就是造物之前的一个阶段,以后进入到生产和流通以至消费环节,主要是技术在发挥作用,都与设计毫无关系。这种对“设计”的狭窄化的理解,影响了设计的实践。因此,本研究致力于超越这种对“设计”的狭义的理解,以设计哲学为视角,将产品设计看作是一个动态的全生命周期展现的过程,从设计是产品的灵魂、是贯穿产品设计的全过程的立场出发来分析和理解设计的本质及其实现方式,将“设计的发生过程”客观展现,揭示设计的不同存在形态,从而达到对设计本质的深刻理解。首先,将产品设计的思维过程打开,系统梳理设计的目标任务、要素与结构、发生过程和发生条件,通过技术人工物中相对较窄、较具体的一个领域——产品设计,来探讨了设计发生的元过程。元过程既从本体论上指产品最初始状态的形成,即指作品完成的过程,也从认识论概括元过程,即指设计思维发生的基本逻辑。元过程概括为预见——搜寻——构思——表达。产品设计的元过程揭示了产品元初形成过程的重要性,即产品在作品阶段,设计师已经赋予了产品的灵魂和最基本的功能、形态,这是产品不同阶段演化的基础,所以具有初元的意义。元过程的探索认为产品以后形态发生变化,其内在的思维过程也不过是预见——搜寻——构思——表达这个基本逻辑的断重复。引入产品全生命周期这样一个概念,将设计的最终实现看作是一个设计主体与外在环境条件的约束互动,设计主体不断变化扩展,不断调整产品形态的动态活动过程。从设计者的角度看,设计是要在一个事物没出现之前“预先性”看到完成的结果,但是如果从设计的结果反过来看,设计是针对未来将要出现的事物“被发现”、“被创造”和“被呈现”的过程。描述产品设计的产品化(物化)过程,这个过程是设计的延续,或者称之为“后续阶段”。是设计作为人的思维成果朝着物化方向再实现的过程。如果按照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看,其实现方式为:思维成果表达(作品),被技术显现(制品),被商业包装、展示(商品),被用户购买、使用(用品),被用户遗弃(废品)。这个周期揭示出“产品的生命迹象,从无到有、从使用到废弃”的过程中设计始终贯彻其中。也就是说,产品的生命就是设计的生命,产品是设计思想、设计理念的载体,产品的生命结束了,这个产品的设计也就结束了,需求的不断变化促使新的产品设计的开始,设计推动人类及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尽管每一阶段的设计思维过程还是遵循基本逻辑,但每个阶段的设计者不同,最后的思维表达的结果形态有所不同,其过程也各有其特殊性。思维成果表达的作品阶段是设计师在主导。设计理念的形成过程,是产品的发端阶段,设计师要预见到产品的整体形态和系统功能,从细节构思产品的结构和材料,并通过完善的表达为产品的物质化、实现化打下基础。被技术显现的制品阶段是工程设计师在主导。制品是作品设计理念的延续过程,是产品设计理念的呈现阶段,工程师的工作是“如何实现”设计师的“设计形态”,因而制品阶段工程设计,主要根据设计表达去构思技术工艺,去搜寻技术实现方法,在生产之前预见技术风险和成本。设计师的表达是工程图和工艺流程图。被商业包装、展示的商品阶段是包装、企划设计师在主导。这个阶段仍旧是作品设计理念的延续过程。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制品转化为商品,使其在商业环境中更有竞争力。包装、企划设计师的主要任务是“将产品投放至一个商业环境中,使其更具有竞争力”,因此,商品阶段设计的发生过程仍然经历了预见、搜寻、构思、表达的过程,即包装、企划设计师首先要预见一个商业环境或用户体验购买情景,搜寻各种同类产品、分析卖点,构思竞争优势和营销策略,通过多媒体表达其商品“魅力”和给消费者能够直观感受到的“价值”。被用户购买、使用的用品阶段是消费者在主导。产品设计理念中包含着设计师的观念、价值观、审美标准以及全新的生活方式等信息和内涵,以此引导消费。但消费者却不完全受设计师控制,在消费中,消费者通过感受体验、使用评价和参与设计预见产品的使用价值,然后去搜寻是否有更好的替代商品,对比性价比,最终决定购买行动。在使用中,使用者根据各自的使用情境预见产品具体使用过程,也会搜寻更好的使用方式,甚至进行简单的设计表达。被用户遗弃和再利用的废品阶段是工程设计师在主导、社会公众参与。社会公众参与是以政府和环保主义者为核心,科学家、设计师、企业家、学者以及全体公民响应,形成社会合力,开展针对环境保护的顶层设计,政府和环保主义者预见其危害,搜寻各种可能性和科学依据,构思环保政策和措施,表达环保新理念和顶层设计方案,消费者构思形态和材料的新用途,直接再利用。工程师依据设计语义和技术结构表达,去构思回收技术工艺,去搜寻回收技术实现方法,在回收之前预见技术风险和可能出现的成本费用问题,找到循环利用再生的技术方法,起到核心的作用。在第五章中,根据设计的发生过程和实现方式的探讨,提出“好设计”的标志,即好设计应该在制品、商品、用品和废品相互间协调目标的冲突,好设计应该是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思考、好设计的未来应该以自然为本、以人为核心的理念展开。这实现这一目的,设计师需要与设计发生过程的不同主体协调一致,由此,使设计师的预见更有远见,搜寻更为整体系统、构思更全面深刻、表达更易于沟通交流。设计的影响因素很多,设计师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在不断选择和矫正中调和多重矛盾,以达到概念契合、表达契合、功能以及形态契合。设计过程就是“不断选择和矫正的过程”,设计的本质就是“调和矛盾”达到契合。

徐皓[4](2011)在《新产品设计中的若干决策分析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企业需要不断地追踪市场及顾客需求变化来进行新产品开发或产品创新,从而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产品设计阶段是实现产品创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在产品设计阶段中存在着大量的决策分析问题,例如产品技术选择问题、产品设计方案选择问题和产品要素组合方案择优问题等。如何解决新产品设计中出现的决策分析问题是一类重要研究课题,对于企业进行成功的产品设计与开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目前,新产品设计中的决策分析问题研究已经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并出现了一些研究成果,然而这些研究成果尚未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如何针对新产品设计中的典型决策分析问题给出科学有效的决策分析方法研究还不多见。因此,对新产品设计中的决策分析问题进行提炼,并给出有针对性的决策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新产品设计中的三类典型决策分析问题,即考虑关联信息的新产品技术选择问题、考虑指标期望的新产品设计方案选择问题和考虑顾客满意度的要素组合方案择优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其研究目的和意义在于:在理论与方法研究层面,给出了有针对性的决策分析方法,丰富和完善了已有的新产品设计中的决策分析方法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新产品设计中的决策分析问题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在应用研究层面,本文的研究成果为企业提供了新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决策支持及方法论的指导。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性研究工作:(1)提炼了新产品设计中三类典型的决策分析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问题研究框架。具体地,这三类典型决策分析问题分别为:考虑关联信息的新产品技术选择问题、考虑指标期望的新产品设计方案选择问题、考虑顾客满意度的要素组合方案择优问题。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问题研究框架。这方面的主要工作包括:①分析了新产品设计的内涵与特点;②划分了新产品设计过程的不同阶段;③给出了新产品设计中的三类典型决策分析问题的形式化描述;④针对新产品设计中的三类典型决策分析问题,给出相应的研究框架。这些基础性研究工作使得新产品设计中的决策分析问题研究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体系,同时提供了一般性的理论指导框架和分析框架,并为进一步扩展研究与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2)针对考虑关联信息的新产品技术选择问题,分别研究了考虑关联信息的新产品技术组合方案的初筛问题和优选问题,并提出了考虑关联信息的新产品技术组合方案的初筛方法和考虑关联信息的新产品技术组合方案的优选方法。(3)针对考虑指标期望的新产品设计方案选择问题,分别提出了两种多指标决策分析方法,即考虑指标期望为语言评价信息的新产品设计方案选择的决策方法和考虑指标期望为多种形式评价信息的新产品设计方案选择的决策方法。(4)针对考虑顾客满意度的要素组合方案择优问题,分别提出了考虑顾客满意度的确定要素组合方案的方法和基于目标规划模型的要素组合方案择优方法。本文中提出的理论与方法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新产品设计决策中出现的大量实际问题,对新产品设计中的决策分析问题研究提供了理论方法层面和实际应用方面的借鉴和指导。

谢亚光[5](2005)在《零部件分类编码与EDA和MCAD在PDM系统中的集成》文中认为问一个企业最关注的是什么,回答往往是“成本”、“利润”。 问一个军工企业最关注的是什么,回答往往是“质量”、“成本”。 而问一个面对快速发展、不断变化的市场的军工企业最关注的是什么,回答往往是“质量”、“周期”、“成本”。 影响“成本”、“质量”、“周期”的因素很多,有企业的文化、企业的团队、企业的产品适销等等。其中,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减少无谓的物料浪费和设计浪费。这一点,对企业往往是立竿见影的。 市场竞争变得愈来愈激烈,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各不相同,顾客化的商品是信息时代制造业的重要特征之一。新一代PDM以产品的更新为中心、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智力资源。 面对浩瀚的信息,广阔的市场,无数的用户和供应商,必须进行产品信息的简化和条理化。本课题结合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信息分类编码技术和成组技术对零件编码、分类,为PDM提供编码,在实施PDM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结构化信息通过编码系统检索,而设计图纸等非结构化信息则可用PDM浏览,二者互动形成良性循环。 PTC公司的Windchill系统是立足于产品协同商务(CPC)思想、基于Web的联邦式平台、B/W/D三层构架,能让客户、合作伙伴和供应商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协同开发、生产和管理产品。 本课题提出了企业零部件分类的方案和属性集的定义,在PDM系统中充分体现为设计师和物资管理人员服务的理念;这些编码体系和参数化的结果又同时为EDA设计和MCAD结构设计所用,最终使得产品设计过程中的物料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了品种的无休止增长、库存积压;设计师得到的信息足够为设计所用,避免了在设计后期签审环节出现的不必要的“驳回”;库存的有效控制和设计的一次有效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加快了研制进度,缩短了研制周期。

路炜[6](2002)在《面向Windchill定制的工程机械产品零部件编码技术的研究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市场竞争变得愈来愈激烈,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各不相同,顾客化的商品是信息时代制造业的重要特征之一。新一代PDM以产品的更新为中心、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智力资源。面对浩瀚的信息,广阔的市场,无数的用户和供应商,必须进行产品信息的简化和条理化。零部件编码系统结合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信息分类编码技术和成组技术对零件编码、分类,为PDM提供编码,在实施PDM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结构化信息通过编码系统检索,而设计图纸等非结构化信息则可用 PDM浏览,二者互动形成良性循环。本文研究了一种以成组技术为基础的制造企业信息分类编码理论及技术,针对哑铃型企业设计了一个零部件编码系统,其结构为零部件标识码、分类码和特征项目。PTC公司的Windchill系统是立足于产品协同商务(CPC)思想、基于Web的联邦式平台、B/W/D三层构架,能让客户、合作伙伴和供应商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协同开发、生产和管理产品。产品零部件编码系统是客户/服务器两层架构,将图纸参数、零件特征项目管理起来,方便设计人员检索,实现可重用性设计。利用零件分类码将零件分类成组,实现零件标准化,为产品模块化奠定基础。CsPart类是编码系统提供给Windchill的应用程序接口,使Windchill可以访问和修改编码系统某个零件的图纸参数,保证了两个系统相关零件属性的一致,实现了信息集成。两个系统形成优势结合、B/W/D与C/S混合的模式。

舒丽,陈克荣[7](2001)在《新产品设计中如何使用GTCAD》文中研究说明从GTCAD的集成思想出发 ,阐述了计算机辅助成组检索系统的形成机理 ,介绍了其在设计中的使用方法 (如何借用旧图 ,建立新图 )

魏虹玢,吕志军,袁丽清,李峰[8](2001)在《面向生产制造的GTCAD编码实践》文中研究指明论述了在Pro/Engineer环境下面向生产制造的成组技术的应用、编码系统的构成原理及方法 ,此系统具有开放性、使用灵活、易扩充等优点

吕志军,魏虹玢,袁丽清[9](2001)在《基于特征的GTCAD系统研究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特征造型是机械产品 CAD/CAM集成的关键。以 Pro/ENGINEER 2000i软件为平台,采用面向特征的柔性编码,使 GTCAD较容易地实现了产品特征设计与检索功能。本文的实例表明,基于特征的 GTCAD系统可使成组技术适应 CAD/CAM系统集成的需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迟青枫,郭庆,孙进兴[10](1999)在《CIMS环境下GT-CAD的应用实践》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着重阐明和介绍了在CIMS环境下,GT与CAD结合的应用实践,从中探索一条分步实施CIMS之路,以便在企业实际应用中能发挥实用性的作用。

二、新产品设计中如何使用GTCAD(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产品设计中如何使用GTCAD(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老年人技术接受模型的智能家电产品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智能家电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老年人技术接受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老年人产品设计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研究框架与方法
第2章 老年人技术接受模型和智能家电产品设计要素
    2.1 技术接受模型理论
    2.2 老年人技术接受模型STAAM
        2.2.1 老年人生理、认知和心理特点
        2.2.2 老年人技术接受模型STAM
    2.3 智能家电产品设计特征和要素
        2.3.1 智能家电的概念
        2.3.2 智能家电产品设计特征
        2.3.3 智能家电产品设计要素
    2.4 智能家电与“适老化”家电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产品设计影响老年人对智能家电技术接受的模型
    3.1 新技术接受模型(PD-STAM)的开发
        3.1.1 模型构念与内涵
        3.1.2 模型的研究假设
    3.2 老年人对智能家电的使用情况和态度意向调研
        3.2.1 调研问卷的开发
        3.2.2 调研方法与过程
    3.3 问卷调研的结果分析
        3.3.1 人口统计学基本情况
        3.3.2 受访者对智能家电的熟悉度和使用现状
        3.3.3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3.4 模型各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
        3.4.1 模型拟合度的评估
        3.4.2 模型假设的检验
        3.4.3 不同经验的用户群体比较
    3.5 模型分析结果的启示
    3.6 模型的作用、前景和局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面向老年人的智能家电产品设计原则
    4.1 用UCD思想作为指导方针
        4.1.1 用户主导的智能化开发转向
        4.1.2 UCD思想指导中注意的问题
    4.2 贯彻通用设计/包容性设计的理念与原则
        4.2.1 弱势人群的包容性原则
        4.2.2 针对性的设计与情感尊重
    4.3 重视用户的需求和感知特点
        4.3.1 老年用户生活需求的重点关注
        4.3.2 老年用户感知特点的充分考虑
        4.3.3 满足需求和感知的“适度设计”原则
    4.4 注重用户体验的全方位提升
        4.4.1 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目标
        4.4.2 实现用户情感体验的满足
    4.5 产品设计的系统化和标准化
        4.5.1 智能家居的产品体系考量
        4.5.2 针对老年人群的标准化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PD-STAM模型的智能家电产品设计方法
    5.1 当前家电产品设计的趋势
    5.2 基于PD-STAM模型的智能家电产品设计的特点
    5.3 针对用户感知的产品功能设计方法
        5.3.1 产品功能的感知有用性设计
        5.3.2 产品功能的感知安全性设计
        5.3.3 产品功能的感知易用性设计
        5.3.4 产品功能的感知愉悦性设计
    5.4 产品外观的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愉悦性设计方法
        5.4.1 产品外观的感知易用性设计
        5.4.2 产品外观的感知愉悦性设计
    5.5 交互界面的感知安全性和感知易用性设计方法
        5.5.1 交互界面的感知安全性设计
        5.5.2 交互界面的感知易用性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针对老年用户的智能家电设计实践研究
    6.1 产品特征和设计流程
        6.1.1 产品基本特征
        6.1.2 产品设计流程
    6.2 用户需求的获取和分析
        6.2.1 老年用户调研
        6.2.2 用户需求分析
    6.3 方案设计
        6.3.1 功能设计
        6.3.2 外观设计
        6.3.3 交互界面设计
    6.4 原型绩效测试
        6.4.1 实验对象和过程
        6.4.2 实验结果
    6.5 主观满意度的总体评价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老年人对智能家电的使用情况和态度意向调研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2)绿色设计理念在户外大型木制游乐产品的应用与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框架
        一、研究内容
        二、文章框架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内容分析法
        三、案例分析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第一节 绿色设计相关理论方法概述
        一、绿色设计的概念
        二、绿色设计的内涵
        三、绿色设计与传统设计的区别
    第二节 绿色设计相关理念概述
        一、绿色设计的概念
        二、绿色设计的基本特征
        三、绿色设计的原则
        四、绿色设计要点
        五、绿色设计观念
        六、绿色设计系统框架
    第三节 实现绿色设计的专业关键技术
        一、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
        二、协同仿真技术和虚拟制造技术
        三、绿色设计数据库和知识库
    第四节 绿色设计相关理论的分析与总结
第三章 BL公司绿色设计现状分析
    第一节 行业现状
        一、行业门槛低,结构层次不合理
        二、行业制造管理水平低,产品同质化严重
        三、行业现状分析
        四、行业数据采集技术落后
    第二节 BL公司绿色设计现状分析和应用
        一、产品介绍
        二、BL公司产品绿色设计的应用
        三、BL公司产品绿色设计问题解析
第四章 BL公司绿色设计方案
    第一节 BL公司户外产品绿色设计的策略
        一、实用性策略
        二、整体性策略
        三、极简性策略
        四、美学性策略
        五、和谐性策略
        六、生态保护性策略
    第二节 BL公司绿色设计改进方案
        一、合并产品近似规格的板片(极简策略)
        二、精简紧固件的种类
        三、榫卯结构在产品中的使用
        四、集成化设计:产品组装板模块化设计
        五、塑料回收标志的使用
        六、产品材料的回收再利用
        七、优化新产品开发流程
    第三节 BL公司绿色设计评价
        一、绿色设计为企业生产的需要
        二、绿色设计为企业数据信息化的需求
        三、绿色设计满足绿色环保的要求
    第四节 总结与推广
        一、BL公司绿色设计技术、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二、在行业内的推广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创新点
    三、未来的趋势
    四、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论产品设计的发生过程和实现方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设计本质的相关文献
        1.2.2 技术人工物以及造物相关文献
        1.2.3 产品全寿命周期设计
        1.2.4 产品设计过程的相关研究
        1.2.5 产品设计中的关系
        1.2.6 文献评析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3.1 基本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产品设计的概念、特征和本质
    2.1 设计的概念
        2.1.1 设计概念的起源
        2.1.2 设计概念内涵的宽泛性
    2.2 产品设计的内涵和分类
        2.2.1 产品设计的定义
        2.2.2 产品设计的历史演变简述
        2.2.3 产品设计的分类
    2.3 产品设计的特征
        2.3.1 预先性特征
        2.3.2 创造性特征
        2.3.3 物化性特征
        2.3.4 价值性特征
    2.4 产品设计的本质
        2.4.1 产品设计是技术原理与人性化的契合
        2.4.2 产品设计是技术的功能和结构的契合(纯技术)
        2.4.3 设计是技术的目的与实现方式的契合
        2.4.4 产品设计是技术与社会的契合
        2.4.5 设计是人与自然的契合
第3章 产品设计发生的元过程
    3.1 产品设计发生元过程之一——预见
        3.1.1 预见的起点:来自需求的理念
        3.1.2 设计者预见的发生条件
        3.1.3 设计者预见形成的外在因素
        3.1.4 设计者预见形成的内在因素
        3.1.5 设计者预见的完成形式
    3.2 产品设计发生元过程之二搜寻
        3.2.1 搜寻的起点
        3.2.2 搜寻的本质和关键环节
        3.2.3 搜寻的结果
    3.3 产品设计发生元过程之三——构思
        3.3.1 构思的特点
        3.3.2 构思的依据
        3.3.3 构思的路径和方法
    3.4 产品设计发生元过程之四——表达
        3.4.1 表达的媒介选择和符号形式
        3.4.2 表达媒介的各自特点和适用范围
        3.4.3 表达的效果
    3.5 产品全生命周期与产品设计元过程的螺旋式上升
        3.5.1 产品的发展过程和全生命周期
        3.5.2 产品设计发生元过程的螺旋式上升
第4章 产品的设计实现方式
    4.1 作品----产品设计发生过程的实现方式
        4.1.1 为需求的被创造
        4.1.2 造型---作品的被呈现
    4.2 制品的设计实现方式
        4.2.1 设计要求与技术现实的平衡---被制造
        4.2.2 设计目标的具象化---制品的被呈现
        4.2.3 设计在制品阶段的存在方式
    4.3 商品的设计实现方式
        4.3.1 商品价值的实现---被定义
        4.3.2 商品形象的实现---被包装
        4.3.3 商品接受的实现---被展示
        4.3.4 设计在商品阶段的存在方式
    4.4 用品的设计实现方式
        4.4.1 被体验与评价
        4.4.2 被使用与再设计
        4.4.3 消费者参与设计
        4.4.4 设计在用品阶段的存在方式
    4.5 废品的设计实现方式
        4.5.1 废品的生态化处置---被废弃
        4.5.2 废品价值的挖掘---被利用
        4.5.3 物品文化被提升
        4.5.4 设计在废品阶段的存在方式
第5章 产品设计过程中的目标冲突与契合
    5.1 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目标的冲突
        5.1.1 从作品向制品过渡中的概念冲突
        5.1.2 制品向商品过渡中的功能冲突
        5.1.3 商品向用品过渡中的表达冲突
        5.1.4 用品向废品过渡中的形态冲突
    5.2 实现好设计标准的新路径——目标契合
        5.2.1 设计师提出解决预案过程中的概念契合
        5.2.2 设计师了解多种需求过程中的功能契合
        5.2.3 设计师强化产品核心功能过程中的表达契合
        5.2.4 设计师设计理念实现过程中的形态契合
第6章 结论
    6.1 产品设计的发生过程是设计师预见的表达
    6.2 产品设计是一个形态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
    6.3 设计的本质是调和矛盾达到目标契合
    6.4 设计本质的探讨有助于设计创新的实践
    6.5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及获奖情况

(4)新产品设计中的若干决策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产品设计与开发是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1.1.2 新产品设计中的一些决策问题研究备受关注
        1.1.3 深入研究新产品设计中决策分析方法的必要性
    1.2 问题的提出
        1.2.1 提炼新产品设计中的决策分析问题
        1.2.2 给出新产品设计中的决策分析问题研究框架
        1.2.3 提出针对新产品设计的决策分析方法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法
    1.5 本文章节安排
    1.6 论文创新性工作说明
    1.7 数学符号及用语的说明
第2章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1 文献检索情况概述
        2.1.1 文献检索范围分析
        2.1.2 相关文献情况分析
        2.1.3 学术趋势分析
    2.2 关于新产品设计中的决策分析问题
        2.2.1 新产品设计中的技术选择问题
        2.2.2 新产品设计中的产品设计方案选择问题
        2.2.3 新产品设计中的要素组合方案的择优问题
    2.3 关于新产品设计中的决策分析方法
        2.3.1 基于QFD的决策分析方法
        2.3.2 多指标决策/评价方法
        2.3.3 基于优化模型的决策分析方法
        2.3.4 其他方法
    2.4 对已有研究的贡献与不足的总结
        2.4.1 已有成果的主要贡献
        2.4.2 已有成果的不足之处
        2.4.3 对本文研究的启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产品设计中的决策问题描述及研究框架
    3.1 新产品设计的基本概念
        3.1.1 新产品设计的内涵与特点
        3.1.2 新产品设计的过程及阶段划分
    3.2 新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决策问题
        3.2.1 新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决策问题
        3.2.2 新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决策问题分类
    3.3 新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典型决策问题提炼与描述
        3.3.1 考虑关联信息的新产品技术选择问题
        3.3.2 考虑指标期望的新产品设计方案选择问题
        3.3.3 考虑顾客满意度的要素组合方案择优问题
    3.4 新产品设计中典型决策分析问题的研究框架
        3.4.1 考虑关联信息的新产品技术选择问题研究框架
        3.4.2 考虑指标期望的新产品设计方案选择问题研究框架
        3.4.3 考虑顾客满意度的要素组合方案的择优问题研究框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考虑关联信息的新产品技术选择的决策分析方法
    4.1 考虑关联信息的新产品技术组合方案的初筛方法
        4.1.1 研究问题的实际背景
        4.1.2 新产品技术组合方案的初筛过程
        4.1.3 考虑兼容性的技术组合方案的初筛方法
        4.1.4 算例分析
    4.2 考虑关联信息的新产品技术组合方案的优选方法
        4.2.1 研究问题的实际背景
        4.2.2 新产品技术组合方案优选的流程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3 问题分析与描述
        4.2.4 决策模型与方法
        4.2.5 实例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考虑指标期望的新产品设计方案选择的决策分析方法
    5.1 考虑指标期望的新产品设计方案选择的背景及过程描述
        5.1.1 研究问题的实际背景
        5.1.2 考虑指标期望的新产品设计方案选择的流程
    5.2 考虑指标期望为语言评价信息的新产品设计方案选择的方法
        5.2.1 预备知识
        5.2.2 问题描述
        5.2.3 决策分析方法
        5.2.4 算例分析
    5.3 考虑指标期望为多种形式评价信息的新产品设计方案选择的方法
        5.3.1 预备知识
        5.3.2 问题描述
        5.3.3 决策分析方法
        5.3.4 算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考虑顾客满意度的要素组合方案择优的决策分析方法
    6.1 考虑顾客满意度的确定要素组合方案的方法
        6.1.1 研究问题的实际背景
        6.1.2 KANO模型
        6.1.3 问题描述
        6.1.4 确定要素组合方案的决策分析方法
        6.1.5 算例分析
    6.2 基于目标规划模型的要素组合方案择优方法
        6.2.1 研究问题的实际背景
        6.2.2 问题描述
        6.2.3 基于目标规划模型的要素组合方案择优的决策分析方法
        6.2.4 算例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
    7.2 本文的主要贡献
    7.3 本文研究的局限性
    7.4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完成科研项目情况
作者简介

(5)零部件分类编码与EDA和MCAD在PDM系统中的集成(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PDM及其现状、发展趋势
        1.1.1 PDM产生的背景
        1.1.2 PDM的基本概念
        1.1.3 PDM的结构
        1.1.4 PDM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1.5 EDA
        1.1.6 MCAD
    1.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3 课题来源
        1.3.1 企业概况
        1.3.2 项目实施背景
        1.3.3 十四所PDM项目实施目标
    1.4 本论文的结构
    1.5 本章小结
2 零部件编码技术
    2.1 信息分类编码
        2.1.1 信息分类编码
        2.1.2 信息分类编码的意义
        2.1.3 编码结构
        2.1.4 信息编码的基本原则
    2.2 成组技术
        2.2.1 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
        2.2.2 零件分组方法
    2.3 成组技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2.3.1 成组零件设计与传统零件设计的区别
        2.3.2 零件标准化
    2.4 零部件编码的应用
        2.4.1 MCAD产品设计
        2.4.2 EDA产品设计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PDM的零部件分类管理产品开发技术
    3.1 计算机技术
        3.1.1 计算模式的变革
        3.1.2 Intranet
        3.1.3 Java语言
    3.2 基于WEB的WINCHILL系统
        3.2.1 PTC公司与Windchill
        3.2.2 产品协同商务(CPC)
        3.2.3 Windchill——产品协同商务解决方案
        3.2.4 Windchill factor! e-系列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WINDCHILL平台的零部件分类系统和EDA及MCAD集成
    4.1 零部件分类
        4.1.1 器件信息的构成和定义
        4.1.2 器件部件和文档的关联关系
        4.1.3 器件信息的存放
        4.1.4 器件的分类和检索管理
    4.2 EDA/MCAD/PDM的集成
        4.2.1 符号库/封装库建设
        4.2.2 三维模型库建设
        4.2.3 数据接口定义
        4.2.4 板级设计的EDA/MCAD/PDM集成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面向Windchill定制的工程机械产品零部件编码技术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PDM及其现状、发展趋势
        1.1.1 PDM产生的背景
        1.1.2 PDM的基本概念
        1.1.3 PDM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3 课题来源
        1.3.1 企业概况
        1.3.2 项目实施背景
        1.3.3 厦工PDM项目实施目标
        1.3.4 厦工PDM项目实施重点
    1.4 本论文的结构
    1.5 本章小结
2 零部件编码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
    2.1 信息分类编码
        2.1.1 信息分类编码
        2.1.2 信息分类编码的意义
        2.1.3 编码结构
        2.1.4 信息编码的基本原则
    2.2 成组技术
        2.2.1 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
        2.2.2 零件分组方法
    2.3 成组技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2.3.1 成组零件设计与传统零件设计的区别
        2.3.2 零件标准化
    2.4 零部件编码系统
        2.4.1 零部件编码
        2.4.2 工程机械产品零部件编码系统
    2.5 零部件编码的应用
        2.5.1 产品设计
        2.5.2 成组加工
    2.6 本章小结
3 一种新型PDM技术模式及与编码系统的集成
    3.1 计算机技术
        3.1.1 计算模式的变革
        3.1.2 Intranet
        3.1.3 Java语言
    3.2 基于WEB的WINDCHILL系统
        3.2.1 PTC公司与Windchill
        3.2.2 产品协同商务(CPC)
        3.2.3 Windchill——产品协同商务解决方案
        3.2.4 Windchillfactor!e-系列
    3.3 编码系统与WINDCHILL的集成
    3.4 本章小结
4 面向WINDCHILL定制的产品零部件编码系统
    4.1 系统结构
        4.1.1 编码系统的数据库及功能框架
        4.1.2 CsPart(编码系统零部件)类
    4.2 编码系统功能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面向生产制造的GTCAD编码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1 编码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 面向生产制造的GTCAD编码系统
3 面向生产制造的GTCAD编码系统的应用
4 结论

四、新产品设计中如何使用GTCAD(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老年人技术接受模型的智能家电产品设计方法研究[D]. 黄河. 华东理工大学, 2019(01)
  • [2]绿色设计理念在户外大型木制游乐产品的应用与改进[D]. 潘榕峰. 厦门大学, 2019(08)
  • [3]论产品设计的发生过程和实现方式[D]. 王峰. 东北大学, 2018(12)
  • [4]新产品设计中的若干决策分析方法研究[D]. 徐皓. 东北大学, 2011(07)
  • [5]零部件分类编码与EDA和MCAD在PDM系统中的集成[D]. 谢亚光. 南京理工大学, 2005(01)
  • [6]面向Windchill定制的工程机械产品零部件编码技术的研究与实践[D]. 路炜. 重庆大学, 2002(02)
  • [7]新产品设计中如何使用GTCAD[J]. 舒丽,陈克荣. 机械管理开发, 2001(S1)
  • [8]面向生产制造的GTCAD编码实践[J]. 魏虹玢,吕志军,袁丽清,李峰. 机械管理开发, 2001(S1)
  • [9]基于特征的GTCAD系统研究与实践[J]. 吕志军,魏虹玢,袁丽清. 机械管理开发, 2001(02)
  • [10]CIMS环境下GT-CAD的应用实践[J]. 迟青枫,郭庆,孙进兴. 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 1999(03)

标签:;  ;  ;  ;  ;  

如何在新产品设计中使用 GTCAD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