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出版社编辑人员不足问题分析

中小出版社编辑人员不足问题分析

一、析中小出版社编力不足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朱田娜[1](2020)在《积分制管理在中小企业的应用研究 ——以DKW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机制的逐步健全,以及国家近年来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小型企业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要的载体,正逐步成为发展社会战略的主力军。在新形式、新机遇的条件下占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是大型企业不可缺少的伙伴和助手。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的快速增长,普遍存在人、财、物资源有限,管理体系欠缺的问题。有些大学生刚出社会就跨入创业的大军中,管理技能的缺失更为严重,如何用一套简单易学的管理方法来助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如何将中小企业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是管理者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创新性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积分制管理为研究对象,基于前人积分制管理现有研究成果和企业文化理论,以中小企业DKW公司为例,探索积分制管理在中小企业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管理对策,旨在提炼中小企业应用积分制管理的一般规律和实践策略。本研究共分为六大模块:第一章主要阐述论文的选题来源、研究价值、内容方法以及本研究的创新点。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主要梳理和述评了员工激励、中小企业员工激励、积分制管理理论以及介绍了与积分制管理紧密关联的企业文化理论。第三章中小企业实施积分制管理的现状,对中小企业实施积分制管理现状做了调查和分析说明,虽然总体来说员工对积分制管理满意度尚可,但有领导形式化、执行力不足等方面待提升。第四章主要介绍DKW公司的积分制管理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对DKW公司的基本情况、积分制管理实施现状、实施效果做了阐述和总结,并针对最高领导参与不足、中层管理认知不足、执行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培训强化、全员参与、提高管理干部认知等方面的提升建议对策。第五章中小企业实施积分制管理的应用策略,主要结合前人研究,调查分析及DKW公司实施积分制管理的经验,构建了具有一定普适性的中小企业实施积分制管理的总体框架,并提出中小企业实施积分制管理应建立与积分制关联的薪酬体系、建立与积分制关联的人才体系、建立与积分制关联的企业绩效相关的具体提升策略。第六章对论文的研究内容做出了总结与展望。本文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从企业文化视角探索积分制管理在中小企业的应用;第二,将研究视角聚焦到中小企业。本文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积分制管理研究内容和视角,而且还将为众多中小企业应用积分制管理提供了具体的思路和策略。

刘波[2](2020)在《新疆兵团第十三师国资公司薪酬管理体系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发展越来越迅速,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主管部门统计,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急速攀升,已经超过了1000万家,这些中小企业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在管理上存在不足,特别在薪酬管理上缺乏系统性和预见性,导致了很多中小企业因人才大量流失,市场竞争力不足而被市场所淘汰。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越来越重视人的管理,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员工的能动性,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贡献。随着企业管理学的不断发展,企业是否能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将影响到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因此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了企业的核心资源。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组成部分,中小企业通过制定完善的薪酬管理体系可以提高员工满意度,提高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升企业整体业绩,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新疆兵团第十三师国资公司从规模上看属于中小企业,而体制又和私营、民营等中小企业存在差异,在薪酬设计上的权限受体制的影响较为被动,因此多年来公司薪酬体系管理还较为传统,缺乏创新,导致激励性不足,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公司的发展。因此本文在充分研究薪酬管理体系文献的基础上,深入学习了薪酬管理体系的相关理论,结合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对新疆兵团第十三师国资公司进行了实地调查,对公司薪酬管理现状从薪酬结构、薪酬水平,福利待遇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从薪酬体系公平性、薪酬满意度等维度对新疆兵团第十三师国资公司员工进行了调查,通过整理汇总员工问卷发现,员工对于公司薪酬体系的公平性、激励性等方面满意度较低,从而找到公司在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薪酬分配与发放的公平性的原则,通过对公司现有岗位进行工作分析后输出了岗位评价结果,完成了薪酬设计方案。优化的主要内容包括:薪酬结构方面,对工资结构和绩效考核比例进行了调整,以增强结构的合理性和公平性;绩效考核方面,根据不同的职位设置了不同的绩效考核指标,高层管理层更多的和经营指标挂钩,中基层管理人员更多和管理指标挂钩,基层工作人员则更多和业务指标挂钩;福利体系方面提出采用福利组合,由员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福利组合;工资晋升机制方面增加专业晋升通道,使员工可以通过自身专业技能获得薪资晋升,提高员工自我提升积极性。最后为保证优化后的薪酬管理体系能够正常运行从统一思想,明确薪酬管理理念、充实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力量、强化员工薪酬水平及薪酬调整的动态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本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在中小企业的薪酬体系管理中,应该重视职位评价,强化绩效评价的时效性、而员工提供弹性福利制度、建立薪酬动态评估机制及成立薪酬管理委员会。希望能通过薪酬优化设计及保障措施的实施提升新疆兵团第十三师国资公司的薪酬体系管理水平,并为类似的企业进行薪酬体系优化提供借鉴。

孙成娇[3](2019)在《汉语话题结构的动态句法》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首先区分了句层面的句法话题(话题1或Hockett-话题)和语用话题(话题2或Prague-话题)以及语篇层面的实体话题(话题3或Geluykens-话题)。在句层面,话题1/述题结构是静态的形式二分,话题2/焦点结构是动态的意义二分。例如,英语句首NP是话题1,却未必是话题2,也可能是焦点。在篇层面,句所含实体都是话题3。本文进一步确立辨认汉语主语和话题的标准,并定义出左置句法话题句ST1、右置句法话题句ST2和中置句法话题句ST3。主要形式ST1包括话题化、左偏置、汉语式以及论元分裂式话题句。本文继续证明,汉语话题化结构不存在孤岛限制,并非通过wh移位生成;不论其述题是否含孤岛结构,其中的空位都更宜处理为由语境赋义的真空位。此论证过程还揭示出:ST1的允准和解读是句法、语义、语用互动的过程;ST1可分为边缘话题1和述题;述题本身必须合语法,而边缘话题1必须能够自然融入述题语义(亦即建立起显性或隐性的先行词-代词关联);ST1既要对边缘话题1与述题的陈述关系释义,又要对述题小句进行满足语境的完整释义。因此,本文根据动态句法理论(DS)从边缘话题1如何贡献于话题句理解的视角来探究它与整个句法过程的关系。本文基于DS构建起汉语动态解析模型,又运用模型对ST1和ST2做出了统一的链接解析,将ST3处理为单一Ty(t)树。ST1述题独立的合语法性体现为逆向链接于Ty(e)话题树的Ty(t)命题树;左置话题1向述题的自然融入体现为链接转换中复制需求的满足。各次类的区别是述题中承接复制性语义值的成分不同。ST2的解析相似,不过只有在确定边缘成分能满足复制需求的前提下才可建立链接关系。若ST1或ST2的述题内还嵌有ST1,则内ST1的解析树需先置于待定位置,等命题式生成后再合并进外层树的相应位置。若ST1的左置话题1不止一个,则话题Topl-Topn解析为依次逆向链接的Ty(e)树,而Topn投射的Ty(e)树又链接于最右述题投射的Ty(t)树。此外,由无指成分担任边缘话题1的ST1并非普通意义上的话题结构,需解析为待定节点合并的过程。这证实了 Cannetal.(2005)关于所有语言的左边缘结构都有链接与待定节点合并两种解析方案的论断。从左至右的线性解析也能捕捉到各类话题句的完整释义过程。本文的形式刻画不仅证实了汉语话题结构的多样性,而且反映出左、右边缘话题结构的语法机制是一致的(都是句法、语义、语用互动的过程),而中置话题句确属特殊话题结构。全文论证表明,汉语的话题优先性更宜理解为话题1/述题结构整体的优先性。

段涛[4](2019)在《战略对接理论建构研究 ——基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发展战略实践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2015年中国发布“一带一路”倡议,以合作共赢为核心,构建新型国际关系,逐步成为普遍接受的国际理念。其中,“战略对接”的表述也逐步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普遍认同的重要途径。但学术界还没有关于“对接”的理论阐释和概念化建构。无论是权力核心的现实主义、制度崇拜的自由主义还是观念认同的建构主义,均专注于对国际社会以及国家间行为关系的阐释与解释,却忽视了国家间互动和国际关系“应然”的发展目标之共识,以及实现该共识和目标的原则与方法。对于当代全球化危机,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不应停留在理论分析工具层面,更应从目标和路径方面,提供能形成共识和实现共赢的解决方案。本论文提出,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的概念可以归纳为:在国家主权管辖权涉及区域合作领域,国家相互间通过主动磨合和主动调适,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形成互利和稳定状态的一种“高阶”合作。从阶段过程方面,提出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可划分为战略评估与决策、战略实施与反馈、战略互动与调适等不同的三个阶段,以及主动型、联动型和关联型等三类战略对接阶段的不同类别。提出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的动力因素,要在考量保障安全底线的基础上,以国家间利益合作并创造增量为主要目标,兼顾国家文化交流与规则合作,形成互利共赢和可持续战略对接动力体系。在国家发展战略对接机理模型方面,分类分析硬资源和软资源不同对接机理,进而归纳战略对接高和低的两层次模型,提出竞争、中性、合作与共生四类基本关系,总结出战略对接中利益合作竞争的实质就是资源整合,核心是通过对接与合作,克服国际秩序无政府状态导致的“零和博弈”趋势,克服国际市场资源配置失灵的影响,并由资源整合产生战略对接的增量收益,实现“1+1大于2”的效果。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从合作形式的“高阶性”、合作行为的主动性、合作原则的共商共建共享、地区主义的开放性、对接过程的磨合调适性、对接实质的利益创造和分配性等方面,对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的理论内涵进行梳理建构。本论文初步提出了“战略对接”理论分析框架体系,但理论支撑度、逻辑严密性、考量覆盖面以及运用操作性等方面均有待完善:形成国际关系“对接”理论的渊源支撑;论证“战略对接”理论单列发展可行性;基于“战略对接”理论体系,提出新型国际规范、机制、制度和体系等国际关系协调新工具。

洪昊[5](2018)在《产权异质、产能失衡和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研究 ——兼论宏观政策组合应对结构性困境的效力》文中认为现阶段,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一种结构性困境:流动性的释放难以充分进入实体经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难以有效调节企业投资经营需要。基于这样的困境,本文尝试将融资配置过程对国有和民营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纳入到产能周期波动的理论分析框架,探索利率管制、融资偏向和产能失衡的微观基础,并运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对利率管制、融资偏向等造成的企业投资非对称效应展开分析,力图将产权异质、产能失衡和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研究从微观领域拓展至宏观领域。这项研究是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对许多内生变量和不同外生冲击的动态模拟,不同货币政策操作的效果差异比较以及对产权异质企业产能利用率不同影响的学术处理。为此,本文将分析视野拓展至财政政策领域和宏观审慎政策领域,试图通过构建基于新凯恩斯主义框架的DSGE模型,模拟不同外生冲击对产权异质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试图构建开放经济条件下含有金融加速器的多部门DSGE模型,并依据民营企业将房产作为抵押品应对融资非对称效应的现实,分析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机制。本文有以下主要分析结论:第一,利率管制和融资偏向是导致企业产能过剩和不足的重要原因,放松利率管制和纠正融资偏向是改变这种局面的重要途径;第二,当经济面临技术冲击,价格型货币政策操作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国有企业投资,但提高利率水平会紧缩消费,数量型货币政策操作在抑制过度投资和化解产能过剩等方面的效果更好;第三,当经济面临消费偏好冲击,数量型货币政策操作会进一步抑制民营企业投资,加剧民营企业的产能不足问题,而价格型货币政策操作不仅可以紧缩国有企业投资,而且可以促进民营企业投资,在应对产能的结构性失衡方面效果更好;第四,当经济面临货币政策冲击,增加政府消费可以弥补冲击造成的影响,有效缓解产能过剩问题,增加政府投资虽然在短期形成需求,暂时缓解产能过剩,但最终会形成产能供给,滞后性的产能过剩将更加严重;第五,通过审慎的抵押品政策和资本资产杠杆率监管来稳定经济,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冲基于企业产权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关于第一个分析结论,本文第三章通过对融资可得性在不同产权企业的非对称性分析,讨论了利率管制和融资偏向导致企业产能过剩和不足的形成机制;关于第二、第三个分析结论,本文第四章在对基于企业产权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进行比较静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分别对数量型货币政策操作和价格型货币政策操作的效果展开了解说;关于第四个分析结论,本文第五章分析了政府行为对供给和需求的影响,重点讨论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所造成的结构性偏向问题,并对财政政策执行中的掣肘因素进行了研究;关于第五个分析结论,本文第六章依据宏观审慎政策对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影响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分析,针对经济出现过热、资产价格膨胀、贷款迅速扩张等情形展开了以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为中心的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是通过对我国现状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的,这些结论的论证散见于各章节的交叉之中。客观地说,这些结论在有着可继续探讨分析价值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难以驾驭的内容。为检验这些结论的成色,本文根据模型分析结果进行了国际经验比较,对欧、美、英、日等发达经济体在后危机时代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实践展开比较分析,并检验了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效力,从而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提出了以本文为依据的政策建议和主张。与先前的相关研究相比,本文有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以下几方面:第一,引入异质企业模块,将DSGE建模方法用于分析基于企业产权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 VARs方法的缺陷;第二,将产能失衡纳入基于企业产权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分析视野,动态考察了不同货币政策操作的效果差异;第三,重点研究了宏观审慎政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效应,提出采用审慎的抵押品政策与资本资产杠杆率监管相融合来熨平经济波动的主张,是一种解决基于企业产权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政策尝试;第四,研究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在解决基于企业产权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方面的可行性,就政策执行的总体框架构建而言,有着基础理论支撑的分析意义。本文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对产权异质、产能失衡和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所展开的研究,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随着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的充分发展,这些问题的机理揭示和实证分析很可能不像本文描述的那样混沌,甚至在某些方面表明本文的不科学,这有待后期的研究。

陶青德[6](2018)在《中小企业行政指导政策工具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上世纪90年代中国市场化转型改革起,政府和中小企业之间就确立起了完全不同于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关系,由此开启了中国行政管理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一方面,中国政府公共管理的对象、范围、规模发生了重大调整,中小企业政策构成了中国公共政策的新内容;另一方面,中国政府根据中国社会发生的新变化,适时强化其公共服务职能,不断探索行政管理新模式,发现、开发中小企业政策执行新技术——政策工具,由此带来中小企业政策执行行为方式的新创新——行政指导。然而,几十年来中国行政法学、经济学、政治学、行政学、公共管理学各自从其学科立场出发,“旁敲侧点”,未就中小企业政策执行形成任何正中中心议题之研究,成为与国家政策实务重点关注对象形成鲜明对照之理论研究之薄弱点。本文作者有鉴于十多年来中小企业法研究之窘遇,主要从政府工具论、合作治理理论切入,综合上述各学科研究之理论及其方法之优势,对中小企业政策执行进行了尝试性研究。论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1)导论。从中国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转型大背景入手,讨论了政府—中小企业关系问题的特殊性,提出了本文研究的问题,阐明了研究目的和研究的理论支撑,结合理论基础构想了研究方法和研究的技术进路。(2)主要概念阐释和文献综述。对本文涉及的三个关键概念——中小企业、行政指导、政策工具——作出了阐释,奠定了论文分析框架的基础,然后围绕“导论”部分提出的问题就研究主题的文献资料进行了综述,为展开研究做了铺垫。(3)政府—中小企业关系分析和中小企业政策工具选择模型建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为切入点,对我国中小企业政策进行了规范分析,确定了分析单位,揭示了《促进法》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公共政策含义及政府—中小企业关系的本质,对中小企业行政指导政策工具进行了类型学分析,剖析了中小企业政策工具的内在特征,建构了中小企业政策工具选择模型。(4)中小企业政策目标及其与政策工具关系分析。从一般中小企业理论出发研究了中小企业本体论问题,从结构—功能论出发分析了中小企业政策的一般政策目标,并就它们与中小企业政策工具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政策目标对政策工具选择的重要价值。(5)中国中小企业政策工具选择分析。以中国中小企业政策工具选择为例做了个案分析,并就中国中小企业政策工具选择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6)结论与展望。对研究中得到的结论进行总结和归纳,讨论了研究结论,陈述了文章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对中国目前中小企业政策工具选择的后续研究做了展望。

王艳文[7](2016)在《新时期儿童小说的创作新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新时期儿童小说,论文以20世纪50-70年代的儿童小说作为比较对象与参照物,主要从题材、形象、主题、创作原则与叙事模式五个角度来观察分析新时期儿童小说的创作特点,试图全面、具体地呈现出新时期儿童小说在创作上的变化与得失。从题材上来看,新时期以来的校园小说呈现出从50-70年代的“去校园化”到新时期“再校园化”的文学现象。家庭生活题材小说,表现为在50-70年代“去家庭化”的基础上实现“再家庭化”的描绘,甚至有“后家庭化”的特点。乡村题材小说中,乡村从50-70年代“政治化”的农村逐渐蜕变为“去政治化”的乡村。城市题材的小说中,则从“反现代性”的书写转变为对城市“现代性”的描摹。在革命题材上,一反50-70年代的“宏大叙事”,采用“微观叙事”的方式对革命进行别样讲述,补充与丰富以前的“宏大叙事”。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来看,新时期儿童小说中的理想儿童是适合改革开放的时代需要、敢于质疑、勇于独立的“小小男子汉”形象。他们不再是50-70年代那种乖巧听话、低眉顺眼、唯老师与父母之命是从的“先进型典范”。新时期的红色儿童也开始褪尽光华,从出神入化的小英雄回归于平凡普通的小战士。新时期本色儿童的塑造是以新写实的手法还原当代大多数儿童本真的生存状态,他们再也不是50-70年代那种幸福快乐的小顽童,而是中间状态的读书郎。新时期小说中的“问题儿童”是需要教育与挽救的不良少年。不同于50-70年代的“问题儿童”,那时不是真正的“问题儿童”,而是成人把儿童天性中不符合成人要求的地方当成了“问题”,“问题儿童”其实不是儿童出“问题”而是成人出了“问题”。新时期的残障儿童是有明显的器官或组织残缺导致行为障碍的残疾儿童与有着轻微的器官损伤导致交往障碍的智障儿童。他们身体残疾,心地善良。50-70年代一般把反面儿童写成残障儿童,是一种刻意丑化的艺术行为,目的是突出神化小英雄,小说中几乎没有真实可信的有关残障儿童的描写,真正意义上的残障儿童处于被遮蔽的状态。女童形象由50-70年代的“假小子”,“铁姑娘”演变成为新时期的“青春美少女”。从主题意蕴的角度看,新时期儿童小说中,情感主题由50-70年代“公共情感”的抒发转为“私人情感”的表达。人性的主题,不再“唯阶级论”,认为一切人性都非通过阶级性体现不可。不再把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之中的有着丰富多样性情的人,简单地当作阶级性的化身,而是还原人性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写出了具体的真实可信甚至是感人的普遍人性来。新时期以来儿童小说的苦难主题相对于50-70年代群体性的“政治苦难”而言,主要抒写个体的“生命苦难”。新时期成长主题旨在描写少年儿童生命的成长过程,这种成长不再是政治意识形态规训下的“被动成长”,而是少年儿童生命的自然成长过程,是“主动成长”。从创作原则上来看,新时期现实主义的小说创作原则打破了“革命现实主义”的条条框框,恢复了现实主义的真实性与批判性。儿童小说发展到80年代中期,在外来思潮与寻根文学的影响下,被中断的浪漫主义思潮逐渐开始觉醒。新时期儿童小说家还挣脱了传统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束缚,借鉴现代派的创作手法,对儿童小说艺术形式进行探索与革新,创作出一批带有现代主义特色的儿童小说,如意识流小说、象征主义小说、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等。有些小说创作还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表现为结构的平面化与拼贴,内容的反深度与戏谑。从叙事模式上看,在人称与视角上,新时期儿童小说一改50-70年代视角的单一化特点,开始变得丰富而多样。在时间意识与叙事时间上与50-70年代也大为不同,体现为个体生命年龄时间对社会历法时间的取代,内在心理时间对外在客观时间线性顺序的打破。新时期小说的叙述重心从50-70年代注重外在的单一故事的讲述转移到关注人物心理情感的传达方面上来,于是小说的叙事结构也发生了类似的变化,从原来的“故事—情节”模式的叙事结构转变为“心理—情绪”模式的叙事结构。新时期儿童小说在创作上相对于50-70年代的儿童小说来说,在题材、人物、主题、创作原则及叙事模式等五个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新变的原因除了政治上的拨乱反正之外,再就是文学自身的发展。新时期儿童小说在修正50-70年代儿童小说的不足,继承现代文学优良传统,借鉴当代成人文学长处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并取得了上述成就。但是在市场化的影响下,对经济利益的一味追求,也使儿童小说创作出现从重艺术追求到以读者为中心的转移趋向。

胡勉勉[8](2016)在《长沙市中小企业融资中的政府扶持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多个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比如扩大就业岗位、促进产业发展、提升经济活力、优化城市职能、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可谓无处不在、不可或缺。但是与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相比,中小企业发展却举步维艰,获得的资金资源却极为有限,中小企业融资难严重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壮大。要解决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政府扮演者极为重要的角色,政府的扶持行为将会推动中小企业发展。但政府怎么扶持中小企业,扶持到什么程度,各界众说纷纭,国内外学者也进行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提出了不少的思路和对策建议,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局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择取长沙市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因为就目前形势来说,长沙经济发展虽活力强劲,但融资难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是长沙市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最为突出的绊脚石。针对长沙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本文将从中小企业融资的基本理论入手,结合具体调查研究数据,详细分析长沙市中小企业现有的融资方式与途径,剖析其融资难的具体表现,同时从政府角度出发,分析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扶持所取得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后,进而试图帮助长沙市政府扶持中小企业探寻最合适的方式和途径,就如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对政府解决长沙市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现实指导意义。同时,本文也将有助于我国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制度的制定,尤其是对于中部地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王东[9](2015)在《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的政府采购制度发端于1995年启动的政府采购试点活动,并从2000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采购市场日益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政府采购份额也日益增加。2003年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标志着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体系的正式建立,实施12年来在规范政府的采购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政府采购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快速发展,其所具备的宏观经济调控的公共政策性功能也开始受到重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政府采购政策性功能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拓展也在深入开展。一个基本的共识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功能不仅仅是提高政府采购的效率和效益,实现节约财政资金的目标,同时它还承担了一系列的公共政策功能。基于对政府采购应当发挥更多的公共政策功能的共识,《政府采购法》在明确了政府采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这一基本价值目标的同时,确定了政府采购有助于实现“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这三个公共政策目标,为政府采购发挥其公共政策功能奠定了合法基础。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当前我国政府采购理论和实践中重点关注的政策性目标。但是,就中国目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行来看,政府采购促进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尚未形成规范和系统的政策体系。在当前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考验的情势下,对如何完善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建设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正是基于此,本文选择了这一重要议题进行研究。从目前中小企业参加政府采购实践状况来看,获得政府采购项目的中小企业结构严重失衡,其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点:(1)有能力参与政府采购并获得政府采购扶持型政策利益的中小企业的数量相对中小企业总数还是太少;(2)参与政府采购及成功中标的中小企业所属行业比例严重失衡,销售型中小企业居多,政府采购扶持性政策对生产型和科技创新性中小企业的政策覆盖还是不够;(3)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执行出现扭曲现象,歧视性和限制性规定仍然变相存在。本文对如何完善和优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体系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政府采购实践实践产生有益的理论指导,从而使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目标真正能在实践中“开花结果”,这正是本文研究所具有的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研究有助于深刻地认识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功能效用,把握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完善我国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体系提供较为可行的理论建议,并为研究我国政府采购其他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路径与政策结构提供一个可行的研究框架,有助于推动政府采购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同时,本文从政府采购政策的角度研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因此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完善我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全文共有七章,从内容结构上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准备部分,由第1和第2章构成。在这一部分中,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研究中国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这一问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因为中小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具有的不可取代的自身优势,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制定经济复苏战略的重要举措。同时,中小企业的繁荣发展对于创造新就业机会、改变收入分配格局、维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中小企业的发展还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为经济持续发展起到动力源的作用;当前对中国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研究最重要最直接的现实价值是对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当前发展所遭遇的困难提供政策支持。其次,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理论研究成果的进行了回顾。通过文献回顾可以发现,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多学科领域都非常重视的问题,特别是经济学、法学和公共管理学都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开展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工作。对这个问题的大量理论研究推动了对包括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在内的政府采购公共政策功能研究的深入。这也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给政府带来了制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巨大压力,这使得政府及理论界积极探索通过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创新。基于以上不同学科开展的理论研究,学者提出了通过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同建议,但是因为研究角度受限而使得对政策体系的建构系统系和全面性不足。在对文献回顾和评述后,本文对“中小企业”、“政府采购”和“企业发展”等概念进行了内涵和外延的界定,进一步明确了本文研究对象的概念边界。在此基础上,对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必要性和正当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国中小企业当前所遭遇的发展困难需要政府提供支持性政策,而政府采购的公共政策功能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正当性基础。从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理论出发分析了政府采购能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内在原理,从政策工具理论出发分析了政府采购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机制。本文认为政府采购政策影响和改变中小企业的生存条件,可以促进生产要素在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企业间进行合理配置,可以发挥政策杠杆作用促使中小企业发展方式的优化转型。本文的第二部分是现状研究部分,由第3章、第4章和第5章构成。在该部分内容中,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我国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现状进行量化分析,分析对象设定为中央和地方层面的政府采购法律与政策文本。通过对相关政策文本的共性关键词的逐级提取和分析,对现有政策类型进行类目划分和作用路径分析,逐步展示了当前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结构,最后完成了对政策体系的整体描绘。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是一个体系,体系内包含多个具有不同作用的政策类型和政策工具,体系外又与多个其它政策密切关联并协同发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效用。本文重点研究了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体系内部的政策构成现状,并评估了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体系中具有不同作用的政策类型和政策工具的地位和事实效果。本文对我国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进行类型结构评价的思路是:(1)搜集我国现有的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文本以确定研究样本范围;(2)从多个角度(维度)入手建立各类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评价特征指标,并进行政策现状评价;(3)运用公共政策类型的相关理论建立我国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政策的类型结构模型,并对每一类政策在实践中的现状进行评价,从而描绘出每一类政策在当前政策体系中地位和作用的基本图景。第3章完成了政策样本分析和特征指标评价,第4章完成政策类型分析和结构评价。第3章主要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当前中国政府采购政策体系进行现状分析和评价。首先,筛选现有中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法律和政策文本作为内容分析样本,共得到68篇政策文本作为分析样本,即到本文写作完成时我国共有68个有效的政策文件正在发挥着引导和规范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其次,依据公共政策工具研究范式的相关理论拟定分析框架,然后将各个分析文本中的内容进行编码并定义分析单元,随后把符合框架的次级单元政策编号后归入分析框架中进行统计,结果发现在68个政策文本中共有246个条文是对政府采购促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直接规定,通过对这些条文进行内容分析,剔除重复内容并提取关键词最后得到107个词组,代表了在执行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政策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即是为了实现政策目标而设置的具体政策工具。通过对这些政策工具的内容对比和所属样本条文的归属地的回溯分析,本文认为,不同样本条文内容的高相似度反映了在当前中国政府采购政策制定时,大多数地方政策制定者缺乏对政府采购政策目标与实施路径的科学认识,缺乏对本地区政策需求的准确把握,缺乏对实施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与具体政策工具的实践创新。在第3章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第4章对当前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政策类型结构进行了分析与评价。主要借鉴美国学者Lowi的经典政策类型模型核心内容对中国当前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进行类型划分并建立类型结构模型。本文选择政府采购具体政策所蕴含的执行强制力强弱度作为政府采购政策类型化的主要区分因素,并结合政府采购不同政策功能发挥作用的途径和范围,将政府采购政策分为“规制型政策”、“分配型政策”、“激励型政策”和“环境型政策”四大类,并指出就目前中国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类型结构来看,规制型政策数量太多且缺乏灵活性,容易造成政策执行中的阻滞现象;分配型政策数量最少,政策工具单一,是整个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体系的最大短板;激励型政策虽然已经初步运用一些激励型政策工具,但实施效果不大明显,主要原因在于目前被施用的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激励型政策大多强制力不足;环境型政策类型较少,政策效果不太明显,没有发挥社会化的第三方服务组织在对中小企业的业务培训和相关信息的咨询的功能,政策环境的建设主要依靠行政权力推动。第5章是对中国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运行实践进行的分析。主要对中小企业资格认定标准和程序、采购份额预留、采购评审优惠、采购合同分包等具体措施的实施状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对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认识不足是导致政策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本文的第三部分是国外经验的介绍和借鉴部分,由第6章构成。本文主要对美国、英国、韩国这三个国家和欧盟的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特点进行了归纳。通过分析,本文认为当前我国可从通过制定完备的政策体系来保障政策效力实现、以创新发展为导向设计政府采购政策工具、构建统一协调的政府采购政策管理和监督体系、大力推动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建设等方面学习典型国家的有益经验以实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目标。本文的第四部分是对策建议部分,由第7章构成。该部分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我国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政策体系的对策建议。在对优化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体系的基本原则和思路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可以从“完善和落实规制型政策中对中小企业的权利倾斜性配置、大力推行合作伙伴型政府采购合同分包模式、建设全方位的责任追究和权利救济制度”三个方面优化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规制型政策;从“创新分配型政策的配置方式、设置多样化的评审优惠措施”两个方面优化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分配型政策;从“强化激励型政策的效力实现机制、建立激励政策需求的表达机制、促进信用担保制度的推广应用、加强电子化政府采购建设”等四个方面优化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激励型政策;从“建立多元化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体系和向参加政府采购的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两个方面优化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型政策。

刘文硕[10](2013)在《高速铁路大跨度钢桁拱桥梁轨相互作用研究》文中提出摘要: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温度跨度大、活载作用下梁端转角大,且常承载多线铁路,桥梁与轨道因非线性约束的作用构成相互耦合相互制约的力学平衡体系,梁轨间相互作用是大跨度桥梁与无缝线路设计及安全使用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本文以高速铁路线上的大跨度钢桁拱桥为研究对象,基于大跨度桥梁与轨道结构的非线性空间分析理论,建立了反映线路阻力非线性特性的梁轨一体化空间耦合模型,编制开发了计算模块,考虑了梁轨体系内加载历史的影响,对该类桥梁在温度、活载、地震激励等多场耦合作用下的梁轨相互作用特性和桥上无缝线路轨道结构的稳定性及钢轨断裂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无缝线路纵向阻力的时变特性,推导了纵向阻力的迭代公式,改进了梁轨间纵向阻力的模拟方式,提出了实现线路阻力在无载、有载工况间自由转换的“阻力差值法”,该方法能考虑加载历史对梁轨非保守系统的影响,可对温度滞回、列车过桥、列车桥上制动等过程进行全历程分析。(2)建立了轨道-桥面板-纵横梁-主桁架-墩台-基础一体化的钢桁拱桥梁轨系统空间耦合模型,采用改进的“重叠非线性杆单元”模拟梁轨间纵向阻力,选用考虑卸载的理想弹塑性阻力模型来计入加载历史的影响,模拟了线路的纵、横向阻力及竖向刚度,该模型能更准确地反映轨道、桥面、纵横梁、主桁架、支座、桥墩、桩基等各组成间的关系,可模拟单线行车、多线行车等不同工况,可同时对梁轨间纵向附加力与桥上轨道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与相关文献算例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模型的可靠性。(3)研究了钢桁拱桥梁轨间各项纵向附加力的特征及分布规律,对考虑加载历史的多荷载耦合非线性分析与线性叠加结果进行了对比性分析,探讨了温度组合工况、行车方向、活载模式、列车编组、制动力率、线路阻力、墩台刚度、临跨桥梁布置、活动支座摩擦力等敏感因素对梁轨纵向力的影响,阐述了钢轨伸缩调节器、轨道结构型式、桥墩上锁定阻尼装置及桥面系型式对无缝线路纵向力的削减机理及优选布置方案。(4)以轨道初始水平不平顺与高低不平顺的耦合为初始条件,对大跨度钢桁拱桥桥上无缝线路的轨道稳定性及钢轨断裂力传递进行了研究,对比研究了考虑梁轨相互作用与否时轨道的失稳状态,探讨了钢轨类型、道床横向阻力、线路竖向刚度及初始不平顺矢度等敏感性因素对桥上轨道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对钢轨瞬态断裂过程进行了全历程追踪,对静态、动态断轨力进行了比较。(5)采用改进的Penzien模型模拟桩土效应,编制了人工地震波生成程序,分析了考虑轨道约束与否对大跨度钢桁拱桥梁轨系统自振特性的影响,总结了不同地震动输入模式下(包括地震波频谱特性、场地相位差等)大跨度钢桁拱桥梁轨系统的地震响应,探讨了道床阻力、滑动支座摩擦效应、相邻结构支座布置、墩台刚度等因素对其梁轨系统地震力的的影响规律,并对温度力、制动挠曲力与地震荷载的耦合作用进行了研究,提出设置伸缩调节器、粘滞阻尼器及比选轨道结构型式等梁轨适应性措施。

二、析中小出版社编力不足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析中小出版社编力不足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积分制管理在中小企业的应用研究 ——以DKW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员工激励的相关研究
        2.1.1 国外员工激励的相关研究
        2.1.2 国内员工激励的相关研究
    2.2 中小企业员工激励的相关研究
        2.2.1 中小企业员工激励的内容
        2.2.2 中小企业员工激励的体系
    2.3 积分制管理的相关研究
        2.3.1 积分制管理的定义
        2.3.2 积分制管理的应用策略与作用
    2.4 企业文化理论
        2.4.1 企业文化定义
        2.4.2 企业文化类型
        2.4.3 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第3章 中小企业实施积分制管理现状
    3.1 中小企业简介
        3.1.1 中小企业的定义
        3.1.2 中小企业的地位
        3.1.3 中小企业的特点
    3.2 中小企业实施积分制管理现状
        3.2.1 中小企业积分制实施现状调研样本概况
        3.2.2 中小企业积分制实施现状调研结果分析
第4章 DKW公司的积分管理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
    4.1 DKW公司简介
        4.1.1 基本情况
        4.1.2 公司的企业文化
    4.2 DKW公司积分制管理的应用现状
        4.2.1 DKW公司积分制管理概述
        4.2.2 DKW公司积分制管理路径
        4.2.3 DKW公司积分制管理执行机构
        4.2.4 DKW公司积分制管理团队
        4.2.5 DKW公司积分制奖扣分标准
        4.2.6 DKW公司管理干部权限设定
        4.2.7 DKW公司积分制管理原则
        4.2.8 DKW公司积分制管理干部奖扣分任务
        4.2.9 DKW公司积分制B分关联奖励
        4.2.10 DKW公司奖扣流程
    4.3 DKW公司积分制管理取得的成效
        4.3.1 制度简化
        4.3.2 提高了人才的保有率
        4.3.3 提高了管理的灵活性
        4.3.4 提升了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4.4 DKW公司积分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4.4.1 最高领导的参与度不足
        4.4.2 管理干部对积分制管理的认知不足
        4.4.3 积分制的执行力度不足
    4.5 DKW公司实施积分制管理的提升对策
        4.5.1 提升最高领导的参与度
        4.5.2 加强管理干部对积分制管理的认知
        4.5.3 提高积分制的执行力度
第5章 中小企业实施积分制管理的应用策略
    5.1 中小企业实施积分制管理应用的总体思路
    5.2 中小企业积分制管理应与公司薪酬体系相关联
        5.2.1 积分制管理与薪酬职级的关联
        5.2.2 积分制管理与奖金津贴的关联
        5.2.3 积分制管理与福利的关联
    5.3 中小企业积分制管理应与人才体系管理相关联
        5.3.1 积分制管理与选人的关联
        5.3.2 积分制管理与育人的关联
        5.3.3 积分制管理与用人的关联
        5.3.4 积分制管理与留人的关联
    5.4 中小企业积分制管理应与企业绩效相关联
        5.4.1 积分制管理与企业绩效目标的关联
        5.4.2 积分制管理与企业绩效过程的关联
        5.4.3 积分制管理与企业绩效结果的关联
    5.5 中小企业积分制管理实施效果应考虑的因素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局限性
    6.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中小企业员工现状调查
附录2 :中小企业积分制使用现状调查
附录3 :DKW积分管理调查表

(2)新疆兵团第十三师国资公司薪酬管理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简要评述
    1.3 研究内容安排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薪酬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2.1 概念及相关理论
        2.1.1 概念界定
        2.1.2 相关理论分析
    2.2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疆兵团第十三师国资公司薪酬管理体系现状、问题及成因
    3.1 新疆兵团第十三师国资公司概况
        3.1.1 公司简介
        3.1.2 公司组织架构现状
        3.1.3 人员结构分析
    3.2 新疆兵团第十三师国资公司薪酬管理体系的现状
        3.2.1 员工薪酬结构
        3.2.2 员工岗位薪酬制度
        3.2.3 定薪定岗执行规则
        3.2.4 员工整体薪酬水平
    3.3 新疆兵团第十三师国资公司薪酬管理水平评价—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
        3.3.1 问卷调查总体情况
        3.3.2 员工薪酬满意度问卷调查分析
        3.3.3 薪酬管理评价
    3.4 新疆兵团第十三师国资公司薪酬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3.4.1 缺乏必要的薪酬战略
        3.4.2 薪酬结构不够合理,缺乏公平性及激励性
        3.4.3 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激励体系衔接不畅
        3.4.4 薪酬晋升渠道单一,缺乏灵活调整机制
        3.4.5 缺乏完善的人才引进及培养机制
    3.5 新疆兵团第十三师国资公司薪酬管理体系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3.5.1 薪酬管理机构设置不科学
        3.5.2 对薪酬管理观念落后
        3.5.3 薪酬管理专业知识运用不足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疆兵团第十三师国资公司薪酬管理体系优化方案
    4.1 薪酬管理体系优化的原则
        4.1.1 战略性原则
        4.1.2 公平性原则
        4.1.3 经济性原则
        4.1.4 竞争性原则
        4.1.5 激励性原则
        4.1.6 合法性原则
    4.2 优化的设计思路和关键点
        4.2.1 优化设计思路
        4.2.2 优化关键点
    4.3 新疆兵团第十三师国资公司薪酬管理体系优化
        4.3.1 薪酬结构优化
        4.3.2 职位工资优化
        4.3.3 绩效工资优化
        4.3.4 福利体系优化
        4.3.5 工资晋升机制优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疆兵团第十三师国资公司薪酬管理体系优化的保障措施
    5.1 统一思想,明确薪酬管理理念
    5.2 充实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力量
        5.2.1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部配置
        5.2.2 成立薪酬管理委员会
    5.3 强化员工薪酬水平及薪酬调整的动态管理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论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3)汉语话题结构的动态句法(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与目标
    1.2 研究理论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5 论文结构
2 话题结构研究述评
    2.1 话题概念
        2.1.1 Prague-话题与Halliday-主位
        2.1.2 Hockett-话题
        2.1.3 句法话题及句法话题结构
    2.2 句法话题结构的形式特征
    2.3 句法话题结构的功能特征
        2.3.1 边缘成分的话题身份
        2.3.2 边缘成分的信息状态和语篇功能
        2.3.3 句法话题结构的信息包装
    2.4 汉语话题与主语
        2.4.1 赵元任等的观点
        2.4.2 李讷(Li)等的观点
        2.4.3 曹逢甫等的观点
    2.5 汉语主语、话题及话题结构的辨认
        2.5.1 汉语主语的辨认
        2.5.2 汉语话题、话题结构的辨认
    2.6 汉语话题结构的语法机制
        2.6.1 传统解释
        2.6.2 形式句法解释
        2.6.3 语义/语用解释
        2.6.4 动态句法解释
        2.6.5 评述
        2.6.6 总结
    2.7 本章小结
3 理论框架:动态句法(DS)
    3.1 理论概述
        3.1.1 自然语言的组合性与语境依赖性
        3.1.2 自然语言处理之标示不足
    3.2 核心概念
        3.2.1 语言知识
        3.2.2 句法与语义
        3.2.3 语言解析与语言生成
        3.2.4 语境
        3.2.5 线性与递增性
        3.2.6 合式性/合语法性
    3.3 模型工具
        3.3.1 树逻辑及节点修饰
        3.3.2 树结构“生长”
    3.4 理论优势
    3.5 DS对边缘结构的处理方案
        3.5.1 左边缘结构
        3.5.2 右边缘结构
        3.5.3 DS模式下的话题和焦点效应
    3.6 本章小结
4 汉语动态解析模型
    4.1 DS的语言共性/个性观
    4.2 汉语的整体句法特征
    4.3 汉语动态解析模型的基本内容
    4.4 汉语的计算规则——命题模版的构建
    4.5 汉语的词项行为(一)——名词短语(NP)的解析
        4.5.1 汉语无定限定词短语的解析
        4.5.2 汉语专有名词(短语)的解析
        4.5.3 汉语非无定限定词短语的解析
        4.5.4 汉语光杆名词短语的解析
        4.5.5 总结
    4.6 汉语的语用行为
        4.6.1 汉语代词的解析
        4.6.2 汉语空成分的解析
        4.6.3 汉语领属结构的解析
    4.7 汉语的词项行为(二)——动词短语的解析
        4.7.1 DS对动词短语的刻画
        4.7.2 动词的标示不足
        4.7.3 汉语动词短语的解析
    4.8 本章小结
5 汉语话题化和左偏置话题句的动态解析
    5.1 汉语话题化和左偏置结构简介
    5.2 汉语左置句法话题句的动态解析方案
        5.2.1 DS对话题化、悬置话题左偏置及附着性左偏置结构的处理方案
        5.2.2 汉语左置句法话题句的DS处理方案
    5.3 话题化话题句的动态解析
        5.3.1 不含孤岛结构的话题化话题句
        5.3.2 含有非特指、非特谓性孤岛结构的话题化话题句
        5.3.3 含有特指、特谓性孤岛结构的话题化话题句
        5.3.4 总结
    5.4 左偏置话题句的动态解析
        5.4.1 汉语左偏置话题句与话题化话题句的不同
        5.4.2 论元共指性左偏置话题句的解析
        5.4.3 非论元共指性左偏置话题句的解析
    5.5 话题化和左偏置结构解析的英汉对比
        5.5.1 汉英话题化结构的解析
        5.5.2 谓词之左NP的解析
        5.5.3 Ty(e~*→t)边缘话题的解析
        5.5.4 无定、无指性边缘话题的解析
        5.5.5 总结
    5.6 本章小结
6 汉语式话题句的动态解析
    6.1 汉语式话题结构简介
    6.2 汉语式话题句的动态解析方案
    6.3 时地语域式话题句的动态解析
    6.4 领格语域式话题句的动态解析
    6.5 上位语域式话题句的动态解析
    6.6 背景语域式话题句的动态解析
    6.7 本章小结
7 论元分裂式话题句的动态解析
    7.1 论元分裂式话题结构简介
    7.2 论元分裂式话题句的动态解析方案
    7.3 数量短语作宾语的分裂式话题句的动态解析
    7.4 指量短语作宾语的分裂式话题句的动态解析
    7.5 “的”字短语作宾语的分裂式话题句的动态解析
    7.6 论元分裂式主谓句的动态解析
    7.7 本章小结
8 右置句法话题句的动态解析
    8.1 右置句法话题句简介
        8.1.1 人类语言里的右边缘句法话题结构
        8.1.2 汉语里的右置句法话题句
    8.2 右置句法话题句的动态解析方案
        8.2.1 右置句法话题句的合格条件
        8.2.2 右置句法话题句的动态解析方案
    8.3 汉语右偏置话题句的动态解析
    8.4 与话题化结构对应的右置句法话题句的动态解析
        8.4.1 形容词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中主语的易位
        8.4.2 主谓谓语句中主语的易位
        8.4.3 名词谓语句中主语的易位
        8.4.4 跟“的”字结构有关的主谓易位
    8.5 与汉语式话题句对应的右置句法话题句的动态解析
        8.5.1 右置话题能够补回可选性论元位置的情形
        8.5.2 右置话题能够补回汉语式话题位置的情形
    8.6 与论元分裂式话题句对应的右置句法话题句的动态解析
        8.6.1 右置话题跟数量短语相关的情形
        8.6.2 右置话题跟指量短语相关的情形
        8.6.3 右置话题跟“的”字短语相关的情形
    8.7 其它易位句的动态解析
        8.7.1 副词的易位
        8.7.2 述语和宾语之间的易位
        8.7.3 连动结构所涉及的易位
        8.7.4 兼语式所涉及的易位
    8.8 本章小结
9 中置句法话题句的动态解析
    9.1 中置句法话题句简介
    9.2 中置句法话题句的动态解析方案
    9.3 受事类中置话题句的动态解析
    9.4 拷贝式中置话题句的动态解析
    9.5 分裂式中置话题句的动态解析
    9.6 状语中置话题化的动态解析
    9.7 “把”字句的动态解析
    9.8 本章小结
10 多话题句的动态解析
    10.1 多话题句简介
    10.2 述题主谓结构之内嵌有话题结构的情形
        10.2.1 话题化结构述题之内含有话题结构的情形
        10.2.2 左偏置结构述题之内含有话题结构的情形
        10.2.3 汉语式话题句述题之内含有话题结构的情形
        10.2.4 论元分裂式话题句述题之内含有话题结构的情形
        10.2.5 右置话题句述题之内含有话题结构的情形
    10.3 左边缘话题多于一个的情形
        10.3.1 左边缘含话题化话题的多话题句
        10.3.2 左边缘含左偏置话题的多话题句
        10.3.3 左边缘含汉语式话题的多话题句
        10.3.4 左边缘含论元分裂式话题的多话题句
    10.4 本章小结
11 结话
    11.1 本研究的过程与结果
    11.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11.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4)战略对接理论建构研究 ——基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发展战略实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与意义
    二、概念辨析
    三、文献评述
    四、研究思路与不足
第一章 战略对接概念辨析与理论反思
    第一节 战略对接基本内涵
        一、主体是主权国家
        二、客体是国家间的经贸竞争与合作
        三、支撑客体是政治、安全与文化等领域
        四、目标是实现国家发展收益最大化
        五、支撑目标是实现世界发展收益最大化
    第二节 战略对接类型与形式
        一、主要类型
        二、具体形式
    第三节 战略对接基础与条件
        一、合作共赢是重要基础
        二、大国推动是核心关键
        三、早期收获是先期动力
        四、制度机制是保障
    第四节 战略对接相关理论辨析
        一、管理学合作竞争领域中的理论渊源
        二、国际分工中经济一体化的理论支撑
        三、全球价值链及生产网络的理论动能
        四、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拓展
        五、国际关系学中战略竞合应用
    第五节 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反思
        一、现实主义理论反思
        二、自由主义理论反思
        三、建构主义理论反思
        四、安全范式理论反思
    小结:国际新秩序需要竞争中合作的新型国际关系理论
第二章 战略对接理论框架与模型建构
    第一节 内涵界定
        一、对接属于竞争中合作的“高阶“形式
        二、对接是主动合作的行为
        三、对接贯穿共商共建共享理念
        四、对接属于开放地区主义
        五、对接是磨合调适的动态过程
        六、对接的动力来自于共同利益的创造和合理分配
    第二节 阶段划分
        一、战略评估与决策
        二、战略实施与反馈
        三、战略互动与调适
    第三节 动力因素
        一、国家安全
        二、国家利益
        三、观念文化
    第四节 机理模型
        一、机理分析
        二、两层次模型
        三、推演模型
第三章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历史推演
    第一节 历史渊源及地缘捆绑
        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战略对接历史沿革
        二、中国与东盟战略对接历史沿革
        三、地缘区域战略对接分析
        四、地缘次区域战略对接分析
    第二节 政治互信
        一、1949-1955年初步奠定基础阶段
        二、1955-1965年快速发展阶段
        三、1965-1980年徘徊发展阶段
        四、1980-1997年反弹突破阶段
        五、1997年-今全方位合作新时期
    第三节 安全合作
        一、军事顾虑担忧与合作意愿并存
        二、非传统安全合作具备广泛共同利益
    第四节 经贸与互联互通
        一、经贸投资合作快速增长
        二、对接机制不断加强
        三、互联互通合作历史悠久且发展迅速
        四、互联互通对接机制与平台不断完善
    第五节 文化观念
        一、文化温和型
        二、文化多样性
        三、文化约束型
        四、文化自然性
    小结:基于竞争合作发展历史与动力体系
第四章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实践分析
    第一节 评估与决策分析
    第二节 实施与反馈分析
        一、国家元首引领
        二、国家外交引导
        三、智库技术推进
        四、市场合作实施
    第三节 互动与调适分析
        一、国家间达成开放包容共识与共建共商共享渠道
        二、构建企业间合法务实共赢合作的市场机制
        三、全领域推进形成全面互动支撑保障体系
        四、联合制定并提升可持续的双多边规则体系
    第四节 外部应对分析
        一、政治和安全领域
        二、经济和贸易领域
        三、区域合作领域
        四、文化等其他领域
第五章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发展战略对接趋势与政策思考
    第一节 发展趋势
        一、回应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二、应对全球普遍危机与挑战的共同努力
        三、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可持续国家互动模式
        四、顺应人类命运更加紧密相互共生共存的必然趋势
    第二节 发展挑战
        一、各国对外开放与内部改革
        二、国家间包容与合作
        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环节
        四、外部介入与影响
    第三节 政策思考
        一、增强战略意图错位协同,提升对接动力因素契合度
        二、增强信息表达传递效率,提升对接互动信息对称度
        三、共商共创收益增量,培育良性和可持续对接主动力
        四、拓展对接利益结合点,提升内部对接动力
        五、有效应对影响因素,降低对接的外部干扰
        六、建立平等互信关系,加强对接高层级稳定性
        七、强化国际规则塑造,构建开放地区主义秩序环境
        八、推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向命运共同体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5)产权异质、产能失衡和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研究 ——兼论宏观政策组合应对结构性困境的效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安排
第四节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可能的创新点
    一、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综述
第一节 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的理论争论
    一、货币中性的相关理论
    二、货币短期非中性的相关理论
    三、货币超中性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 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相关理论和典型案例
    一、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实证研究
    二、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原因分析
    三、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分类
    四、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典型案例
第三节 基于企业产权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相关研究综述
    一、企业产权结构的相关理论
    二、产权异质、产能失衡和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宏观经济学建模发展对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研究的启示
    一、宏观经济学建模发展的简单回顾
    二、宏观经济学模型的主要缺陷
    三、宏观经济学建模发展方向及启示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产权异质、产能失衡和融资非对称效应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产权异质、产能失衡和融资非对称效应的比较静态分析
    一、模型构建
    二、模型分析
第三节 基于企业产权融资非对称效应的动态均衡分析
    一、模型构建
    二、模型分析
第四节 产业结构动态变动与金融结构需求分析
    一、模型构建
    二、模型求解
    三、参数校准
    四、基于动态均衡模型的模拟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下货币工具选择与搭配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基于企业产权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比较静态分析
    一、模型构建
    二、模型分析
第三节 产权异质、产能失衡和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分析
    一、模型构建
    二、参数校准
    三、脉冲响应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下财政政策选择与搭配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产权异质、产能失衡和财政政策效应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分析
    一、模型构建
    二、参数校准
    三、脉冲响应分析
    四、方差分解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宏观审慎政策对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影响的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宏观审慎政策对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影响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分析
    一、模型构建
    二、模型稳态值
    三、参数校准和估计
    四、脉冲响应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国际经验及应对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启示
第一节 后危机时代主要发达经济体结构性货币政策实践
    一、欧元区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
    二、美国定期贷款拍卖
    三、英国融资换贷款计划
    四、日本贷款支持计划
    五、后危机时代主要发达经济体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启示
第二节 结构性货币政策的融资媒介研究——以欧央行为例
    一、欧央行抵押品资格标准的调整情况
    二、欧央行抵押品资格标准调整手段及影响分析
    三、全球三大央行抵押品政策框架比较
    四、抵押品资格标准调整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启示
第三节 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实践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分析
    一、模型构建
    二、脉冲响应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统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
    二、构建和完善央行合格抵押品政策框架
    三、进一步推动债券市场发展改革
    四、完善聚焦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政策
    五、支持民营企业融资平稳健康发展的配套措施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线性状态转移方程组推导 附录二: DSGE模型部分参数估计基础数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6)中小企业行政指导政策工具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小企业是当下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经济力量
        1.1.2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政府的重要任务
        1.1.3 市场化型构了不同以往的政府—中小企业关系
        1.1.4 行政指导成为政府促进中小企业的主要方式
        1.1.5 政策工具是实现中小企业政策目标的基本保证
    1.2 中小企业行政指导政策工具选择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理论支撑
        1.5.1 政府工具选择理论
        1.5.2 结构—功能论
        1.5.3 合作治理理论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研究法
        1.6.2 功能分析法
        1.6.3 规范分析法
        1.6.4 个案分析法
    1.7 研究的技术进路
    1.8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安排
        1.8.1 研究思路
        1.8.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核心概念阐释与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中小企业
        2.1.2 行政指导
        2.1.3 政策工具
    2.2 文献综述
        2.2.1 关于中小企业理论的研究综述
        2.2.2 关于行政指导的研究综述
        2.2.3 关于政府工具选择的研究文献
第三章 政府促进中小企业政策工具选择模型建构
    3.1 重思政府促进中小企业行为研究
    3.2 分析单位
    3.3 中小企业政策工具分类
        3.3.1 中小企业政策工具“清单”
        3.3.2 中小企业政策工具的形式分类
        3.3.3 中小企业政策工具的内在特征分类
    3.4 政策工具选择视角的确定
        3.4.1 政策工具选择研究的不同视角
        3.4.2 政策工具选择的研究途径
        3.4.3 中小企业政策工具选择的特质
    3.5 中小企业政策工具选择分析框架
    3.6 中小企业政策工具的内在特征和适用条件
        3.6.1 基本类型的中小企业政策工具的特征
        3.6.2 基本类型的中小企业政策工具的适用条件
    3.7 中小企业政策工具预期效果评估标准
        3.7.1 评估标准的确定
        3.7.2 政策工具基本类型选择矩阵
        3.7.3 提出预设命题
    3.8 中小企业政策执行网络与政策工具的选择
        3.8.1 政策网络的涵义和视角
        3.8.2 政策网络的政策执行途径
        3.8.3 中小企业政策执行网络的特质
        3.8.4 政策网络与中小企业政策工具选择模型
第四章 中小企业政策目标及其与政策工具关系分析
    4.1 结构—功能论的逻辑
    4.2 结构—功能论的中小企业政策方法论意义
    4.3 企业规模决定的多元多层级企业“金字塔”结构
        4.3.1 多元多层级企业“金字塔”结构
        4.3.2 多元多层级企业“金字塔”结构的内涵
    4.4 中小企业的功能即中小企业政策的目标
        4.4.1 扩大社会就业
        4.4.2 维护公平、自由竞争
        4.4.3 优化市场结构
        4.4.4 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4.4.5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4.4.6 促进社会经济转型
        4.4.7 保护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4.4.8 维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4.4.9 维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4.5 中小企业政策目标的两个层面:价值层面和工具层面
    4.6 中小企业政策工具性目标的实现路径
        4.6.1 保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
        4.6.2 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
        4.6.3 协调不同中小企业政策目标之间的冲突
第五章 中国中小企业政策工具选择分析(1997-2017)
    5.1 中小企业政策的目标
        5.1.1 中小企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5.1.2 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5.1.3 1997-2017年中国中小企业政策的主要目标
    5.2 中小企业政策的工具选择
        5.2.1 1997年以来政府促进中小企业事务的发展历程
        5.2.2 1997年以来中小企业政策工具汇总和分类
    5.3 1997—2017年中国中小企业政策的效果
        5.3.1 执行中小企业政策的成效
        5.3.2 中小企业政策实施的不足
    5.4 中小企业政策工具的内在特征分析
    5.5 中小企业政策工具的效果评价
    5.6 对改进中小企业政策工具选择的建议
        5.6.1 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开发信用政策工具
        5.6.2 注重对信息性政策工具的运用,发挥非政府部门的作用
        5.6.3 限制使用高强制性的规制性政策工具和经济性政策工具
        5.6.4 创新政策工具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7)新时期儿童小说的创作新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儿童、儿童文学与儿童小说
        (一) 儿童
        (二) 儿童文学
        (三) 儿童小说
    二、新时期儿童小说研究述评
        (一) 儿童小说思潮研究
        (二) 儿童小说专题研究
        (三) 单个作家作品研究
    三、本文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新时期儿童小说题材的新变
    第一节 校园题材: “去校园化”与“再校园化”
        一、“去校园化”回顾
        二、“再校园化”新变
    第二节 家庭题材: “非家庭化”与“再家庭化”
        一、“非家庭化”回顾
        二、“再家庭化”新变
    第三节 乡村题材: “政治化”与“去政治化”
        一、“政治化”农村回顾
        二、“去政治化”乡村新变
    第四节 城市题材: “反现代性”与“现代性”
        一、“反现代性”回顾
        二、“现代性”新变
    第五节 革命历史题材: “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
        一、“宏大叙事”回顾
        二、“微观叙事”新变
第二章 新时期儿童小说儿童形象的新变
    第一节 理想儿童: “先进型典范”与“小小男子汉”
        一、“先进型典范”回顾
        二、“小小男子汉”新变
    第二节 红色儿童: 英雄与凡人
        一、小英雄的回顾
        二、平凡人的回归
    第三节 本色儿童: “写实”与“还原”
        一、“写实性”回顾
        二、“新写实还原”
    第四节 问题儿童:“问题”与“教育”
        一、不是“问题”的“问题”
        二、不良少年的教育
    第五节 残障儿童: “遮蔽”与“凸显”
        一、“故意遮蔽”的回顾
        二、“有意凸显”的新变
    第六节 “女童”:“男童化”与“美少女”
        一、“男童化”回顾
        二、“青春美少女”新变
第三章 新时期儿童小说主题意蕴的新变
    第一节 情感主题: “公共情感”与“私人情感”
        一、“公共情感”的回顾
        二、“私人情感”的新变
    第二节 人性主题: “阶级性”与“普遍人性”
        一、“阶级性”的回顾
        二、“普遍人性”的显现
    第三节 苦难主题: “政治苦难”与“生命苦难”
        一、“政治苦难”的回顾
        二、“生命苦难”的新变
    第四节 成长主题: “被动成长”与“主动成长”
        一、“被动成长”的回顾
        二、“主动成长”的新变
第四章 新时期儿童小说创作原则的新变
    第一节 现实主义儿童小说的回归: “革命现实主义”之外
        一、回归的开端——伤痕小说
        二、回归的深化—问题小说
        三、回归的发展——写实小说
    第二节 浪漫主义儿童小说的觉醒: “ 革命浪漫主义”之外
        一、“革命浪漫主义”的回顾
        二、浪漫主义儿童小说思潮的觉醒
    第三节 现代主义儿童小说的探索: “先锋小说”的艺术实验
        一、意识流小说
        二、象征主义小说
        三、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第五节 后现代主义儿童小说的闪现: 消费社会的影响
        一、结构的平面化与拼贴
        二、内容的反深度与戏谑
第五章 新时期儿童小说叙事模式的新变
    第一节 叙述人称与叙事视角: “单一狭窄”与“丰富多变”
        一、视角“单一狭窄”回顾
        二、视角的“丰富多变”
    第二节 时间意识与叙事时间: 时间的束缚与挣脱
        一、“时间的束缚”回顾
        二、“时间的挣脱”新变
    第三节 叙述重心与叙事结构: “故事—情节”结构与“心理—情绪”结构
        一、“故事—情节”结构的回顾
        二、“心理—情绪”结构的出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长沙市中小企业融资中的政府扶持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框架结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中小企业
        2.1.1 中小企业的界定
        2.1.2 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
        2.1.3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2 企业融资
        2.2.1 企业融资的概念
        2.2.2 企业融资的融资结构
        2.2.3 企业融资的基本方式
    2.3 中小企业融资中的政府扶持
        2.3.1 政府扶持的理论基础
        2.3.2 政府扶持的动因分析
第三章 长沙市中小企业融资及政府扶持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长沙市中小企业发展概述
    3.2 长沙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调查研究
        3.2.1 调查概况
        3.2.2 调查问卷设计
        3.2.3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3.2.4 样本企业概况
    3.3 长沙市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分析
        3.3.1 长沙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具体分析
        3.3.2 长沙市中小企业融资分析的一般结论
    3.4 长沙市中小企业融资的政府扶持现状分析
        3.4.1 管理机构方面
        3.4.2 法律政策方面
        3.4.3 财税扶持方面
        3.4.4 金融服务方面
        3.4.5 信用担保方面
        3.4.6 资本市场方面
第四章 长沙市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政策扶持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4.1.1 企业获得扶持的困难大
        4.1.2 扶持政策实现效果不好
        4.1.3 企业获得融资的连续性差
        4.1.4 从金融机构获得的融资少
        4.1.5 企业获得的专业化支持少
    4.2 管理机制方面的原因分析
    4.3 法律体系方面的原因分析
    4.4 财税扶持方面的原因分析
        4.4.1 财税扶持思路不明确
        4.4.2 未充分利用政府采购
        4.4.3 财税扶持资金规模小
    4.5 金融服务方面的原因分析
        4.5.1 风险分散机制不够完善
        4.5.2 中小金融机构发展较慢
        4.5.3 对民间借贷的引导不足
    4.6 信用担保方面的原因分析
    4.7 社会服务方面的原因分析
        4.7.1 缺少信息监测系统
        4.7.2 行业组织建设滞后
    4.8 资本市场方面的原因分析
        4.8.1 中小企业板资本市场不够成熟
        4.8.2 中小企业板资本市场的监管不到位
第五章 长沙市中小企业融资中的政府扶持对策研究
    5.1 总体思路方面
        5.1.1 明确总体原则
        5.1.2 选择适当模式
    5.2 管理机制方面
        5.2.1 完善管理机制顶层设计
        5.2.2 引导企业规范自身管理
    5.3 法律体系方面
        5.3.1 构建完善法律体系
        5.3.2 全面落实依法行政
    5.4 财税扶持方面
        5.4.1 完善财税扶持政策
        5.4.2 开放政府采购市场
    5.5 金融服务方面
        5.5.1 支持建立完善的风险分散机制
        5.5.2 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
        5.5.3 进一步引导规范民间融资行为
    5.6 信用担保方面
    5.7 社会服务方面
        5.7.1 加快完善信用体系建设
        5.7.2 建设信息监测共享平台
        5.7.3 强化网络融资平台建设
        5.7.4 积极扶持行业协会发展
    5.8 资本市场方面
        5.8.1 加强中小企业入市引导
        5.8.2 实施更严格的市场监管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问卷调查表

(9)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标、方法和思路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1.4 创新之处与后期研究方向
        1.4.1 本文创新之处
        1.4.2 后期研究方向
第2章 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研究对象的概念边界
        2.1.1 中小企业
        2.1.2 政府采购
        2.1.3 企业发展/成长的概念
    2.2 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内在机理
        2.2.1 中小企业所遭遇的发展困难需要政府提供支持性政策
        2.2.2 中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历史演进规律
        2.2.3 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正当性基础
    2.3 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2.3.1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理论
        2.3.2 政策工具理论
    2.4 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机制
        2.4.1 政府采购政策影响和改变中小企业的生存条件
        2.4.2 政府采购促进生产要素在不同规模企业间合理配置
        2.4.3 政府采购可以发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杠杆作用
第3章 中国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体系现状分析
    3.1 中国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现状分析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3.1.1 基本思路
        3.1.2 研究方法
    3.2 政策样本收集和基本属性特征分析
        3.2.1 政策样本收集和确定
        3.2.2 基础属性类目系统分析
        3.2.3 特征类目系统分析
    3.3 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内容构成研究
        3.3.1 分析单元的确定
        3.3.2 关键词组/短语提取
        3.3.3 内容构成分析
第4章 中国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类型结构与评价
    4.1 Lowi的政策类型模型及改造
        4.1.1 Lowi的政策类型结构模型简介
        4.1.2 对Lowi政策类型结构模型中国化的理论尝试
    4.2 中国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类型结构分析
        4.2.1 中国政府采购政策类型划分:一个理论尝试
        4.2.2 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聚类及命名
        4.2.3 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类型化分析
        4.2.4 政策类型化结果的信度检验
    4.3 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评价
        4.3.1 规制型政策评价
        4.3.2 分配型政策评价
        4.3.3 激励型政策评价
        4.3.4 环境型政策评价
    4.4 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工具的分类与优化
        4.4.1 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工具理论
        4.4.2 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工具的理论分类
        4.4.3 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工具的运行机理
        4.4.4 政策工具的运行效果评估
第5章 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运行实践研究
    5.1 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实践运行的具体措施
        5.1.1 中小企业的资格认定标准和程序
        5.1.2 采购份额预留
        5.1.3 采购评审优惠措施
        5.1.4 采购合同分包措施
    5.2 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2.1 理论研究工作方面的不足
        5.2.2 实践工作方面的不足
第6章 典型国家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经验与启示
    6.1 美国促进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
        6.1.1 美国政府采购基本情况
        6.1.2 美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府采购政策的特点
        6.1.3 美国促进小企业发展政府采购政策的生成逻辑和运行机理
    6.2 英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
        6.2.1 英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基本情况
        6.2.2 英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特点
    6.3 韩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
        6.3.1 韩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基本情况
        6.3.2 韩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的特点
    6.4 欧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公共采购政策
        6.4.1 欧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公共采购政策的基本情况
        6.4.2 欧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公共采购措施
    6.5 国外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启示
        6.5.1 完备的政府采购政策体系是政策效力实现的基础
        6.5.2 以创新发展为导向设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工具
        6.5.3 构建统一协调的政府采购政策管理和监督体系
        6.5.4 大力推动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建设
第7章 优化我国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对策研究
    7.1 优化我国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政策的方法与基本思路
        7.1.1 优化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理论进路
        7.1.2 优化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政策的基本思路
    7.2 优化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规制型政策的对策建议
        7.2.1 完善和落实规制型政策中对中小企业的权利倾斜性配置
        7.2.2 大力推行合作伙伴型政府采购合同分包模式
        7.2.3 建设全方位的责任追究和权利救济制度
    7.3 优化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分配型政策的基本对策
        7.3.1 创新分配型政策的配置方式
        7.3.2 设置多样化的评审优惠措施
    7.4 优化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激励型政策的基本对策
        7.4.1 强化激励型政策的效力实现机制
        7.4.2 建立激励政策需求的表达机制
        7.4.3 促进信用担保制度的推广应用
        7.4.4 加强电子化政府采购建设
    7.5 优化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型政策的基本对策
        7.5.1 建立多元化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体系
        7.5.2 向参加政府采购的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10)高速铁路大跨度钢桁拱桥梁轨相互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大跨度铁路钢桁拱桥发展综述
        1.2.1 国外铁路钢桁拱桥的发展
        1.2.2 国内铁路钢桁拱桥的发展
    1.3 梁轨相互作用发展综述
        1.3.1 桥上无缝线路的发展
        1.3.2 国外梁轨相互作用研究现状
        1.3.3 国内梁轨相互作用研究现状
        1.3.4 无缝线路稳定性研究现状
    1.4 大跨度钢桁桥梁轨相互作用特殊性
    1.5 既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梁轨相互作用原理与计算方法
    2.1 无缝线路的基本理念
    2.2 梁轨相互作用及各种附加力的产生机理
        2.2.1 各种附加力的产生机理
        2.2.2 梁轨相互作用的微分表达
    2.3 梁轨间纵向阻力模型
        2.3.1 常量阻力模型
        2.3.2 线性阻力模型
        2.3.3 非线性阻力模型
        2.3.4 本文采用的理想弹塑性滞回阻力模型及其实现
    2.4 梁轨相互作用计算方法
        2.4.1 微分方程法
        2.4.2 广义变分法
        2.4.3 有限单元法
    2.5 梁轨相互作用有限元分析模型
        2.5.1 混凝土梁桥梁轨相互作用有限元模型
        2.5.2 钢桁梁桥梁轨相互作用有限元模型
        2.5.3 本文采用“重叠非线性弹簧杆”模拟梁轨间关系的有限元分析模型
    2.6 梁轨相互作用主要计算参数
        2.6.1 轨道参数
        2.6.2 桥梁参数
        2.6.3 荷载参数
    2.7 本章小结
3 梁轨一体化空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3.1 钢桁拱桥梁轨一体化空间耦合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3.1.1 桥梁系统上部结构
        3.1.2 桥梁系统下部墩台、基础
        3.1.3 轨道系统
        3.1.4 梁轨间耦合单元
        3.1.5 支座单元
    3.2 非保守系统时变结构的加载历史问题的实现
        3.2.1 问题的提出
        3.2.2 提出“阻力差值法”实现无载阻力与有载阻力的自由转换
        3.2.3 基于加载历史的纵向阻力迭代公式的推导
    3.3 梁轨非线性系统的有限元求解处理
    3.4 基于ANSYS平台的梁轨相互作用分析模块二次开发
        3.4.1 二次开发的意义及工具
        3.4.2 APDL参数化编程技术
        3.4.3 UIDL二次开发
        3.4.4 ANSYS与本文自主开发程序的交互
    3.5 梁轨相互作用非线性有限元计算程序流程
    3.6 算例验证
        3.6.1 有限元法与数值解析法求解梁轨相互作用的对比验证
        3.6.2 采用重叠非线性弹簧杆模拟纵向阻力的准确性的验证
        3.6.3 采用阻力差值法考虑加载历史的梁轨相互作用算例验证
        3.6.4 地震荷载作用下梁轨相互作用算例验证
    3.7 本章小结
4 大跨度钢桁拱桥的梁轨相互作用非线性分析
    4.1 工程背景
    4.2 大跨度钢桁拱梁轨一体化分析模型及计算参数
        4.2.1 梁体参数
        4.2.2 墩台、基础参数
        4.2.3 轨道参数
        4.2.4 道床阻力取值
        4.2.5 支座参数
        4.2.6 其他相关设计参数
    4.3 基本假定
    4.4 大跨度钢桁拱纵向附加力的基本特征
        4.4.1 梁轨系统伸缩力
        4.4.2 梁轨系统挠曲力
        4.4.3 梁轨系统制挠力
        4.4.4 桥墩温差引起的梁轨系统附加力
        4.4.5 梁轨系统纵向附加力比重分析
    4.5 基于加载历史的大跨度钢桁拱桥梁轨相互作用非线性分析
        4.5.1 循环温度作用下的滞回现象分析
        4.5.2 列车过桥全历程梁轨相互作用分析
        4.5.3 列车桥上制动全历程梁轨相互作用分析
        4.5.4 多荷载工况耦合下的梁轨相互作用分析
    4.6 大跨度钢桁拱桥梁轨相互作用敏感因素分析
        4.6.1 温度变化幅值对伸缩力的影响
        4.6.2 列车行车方向对挠曲力、制挠力的影响
        4.6.3 不同活载模式对挠曲力、制挠力的影响
        4.6.4 列车编组长度对挠曲力、制挠力的影响
        4.6.5 制动力率对制挠力的影响
        4.6.6 线路纵向阻力对梁轨相互作用的影响
        4.6.7 临跨桥梁布置方式对梁轨系统相互作用的影响
        4.6.8 墩台刚度对梁轨系统相互作用的影响
        4.6.9 滑动支座摩阻力对梁轨相互作用的影响
    4.7 大跨度钢桁拱桥梁轨适应性措施研究
        4.7.1 伸缩调节器的设置方案比较
        4.7.2 轨道结构型式适应性分析
        4.7.3 桥上无缝线路扣件铺设方案比选
        4.7.4 桥面系的型式选择
        4.7.5 桥墩上设置锁定阻尼装置的可行性探索
    4.8 本章小结
5 大跨度钢桁拱桥桥上无缝线路轨道的稳定与钢轨断裂
    5.1 引言
    5.2 无缝线路稳定性理论
        5.2.1 无缝线路失稳过程
        5.2.2 无缝线路稳定性分析方法
        5.2.3 丧失稳定的因素
    5.3 桥上无缝线路稳定性有限元分析模型
        5.3.1 力学模型
        5.3.2 计算相关参数
        5.3.3 算例验证与对比
    5.4 大跨度钢桁拱桥桥上无缝线路稳定性分析
    5.5 大跨度钢桁拱桥桥上无缝线路稳定性敏感因素
        5.5.1 钢轨型号对桥上无缝线路稳定性的影响
        5.5.2 道床横向阻力对桥上无缝线路稳定性的影响
        5.5.3 线路竖向刚度对桥上无缝线路稳定性的影响
        5.5.4 初始不平顺矢度对桥上无缝线路稳定性的影响
    5.6 大跨度钢桁拱桥桥上钢轨断裂研究
        5.6.1 降温工况下钢轨断裂过程
        5.6.2 静态断轨力
        5.6.3 钢轨瞬态断裂全历程受力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地震动作用下大跨度钢桁拱桥梁轨相互作用研究
    6.1 引言
    6.2 考虑轨道约束的大跨度钢桁拱桥梁轨系统自振特性研究
    6.3 地震动输入模式对大跨度钢桁拱桥梁轨系统地震响应的影响
        6.3.1 不同场地条件下梁轨系统地震响应
        6.3.2 不同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影响
        6.3.3 场地相位差效应的影响
    6.4 梁轨系统地震响应敏感参数研究
        6.4.1 道床阻力对梁轨系统地震响应的影响
        6.4.2 支座摩阻系数对梁轨系统地震响应的影响
        6.4.3 支座排布方案对梁轨系统地震响应的影响
        6.4.4 墩台纵向刚度对梁轨系统地震响应的影响
    6.5 温度荷载、制动挠曲荷载与地震力的耦合分析
        6.5.1 温度荷载与地震力的耦合分析
        6.5.2 制动挠曲荷载与地震力的耦合分析
    6.6 大跨度钢桁拱桥梁轨系统抗震措施适应性分析
        6.6.1 伸缩调节器的设置方案比选
        6.6.2 不同轨道结构型式抗震适应性分析
        6.6.3 粘滞阻尼器对梁轨系统的减震效果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创新工作
    7.2 主要研究结论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四、析中小出版社编力不足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积分制管理在中小企业的应用研究 ——以DKW公司为例[D]. 朱田娜. 湖北工业大学, 2020(12)
  • [2]新疆兵团第十三师国资公司薪酬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 刘波.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3]汉语话题结构的动态句法[D]. 孙成娇. 浙江大学, 2019(01)
  • [4]战略对接理论建构研究 ——基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发展战略实践分析[D]. 段涛. 云南大学, 2019(09)
  • [5]产权异质、产能失衡和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研究 ——兼论宏观政策组合应对结构性困境的效力[D]. 洪昊. 浙江工商大学, 2018(01)
  • [6]中小企业行政指导政策工具选择研究[D]. 陶青德. 兰州大学, 2018(11)
  • [7]新时期儿童小说的创作新变研究[D]. 王艳文.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6)
  • [8]长沙市中小企业融资中的政府扶持问题及对策研究[D]. 胡勉勉.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6(04)
  • [9]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研究[D]. 王东. 中央财经大学, 2015(12)
  • [10]高速铁路大跨度钢桁拱桥梁轨相互作用研究[D]. 刘文硕. 中南大学, 2013(12)

标签:;  ;  ;  ;  ;  

中小出版社编辑人员不足问题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