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护生全民预防观念的培养

加强护生全民预防观念的培养

一、加强护生普及性预防观念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宋莉娟[1](2021)在《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及其课程设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死亡教育是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死亡、看待死亡,利用医学死亡知识服务医疗实践和社会的教育。医学生是死亡教育的先行者,未来也是与濒死患者接触最多的照护者。医学生获取死亡教育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不仅影响个体对死亡的认知、态度和应对,也直接和间接影响着其对照护临终患者的态度,乃至临终患者及家属的生命质量。死亡相关课程是普及性和专业性死亡教育的最有效形式。然而我国死亡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实践极少,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本课题旨在以医学院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医学院校本科生学情特点为基础,通过国内外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的比较研究,以课程设计相关理论为指导,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并通过教育实验验证课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完善课程,从而为我国医学院校死亡教育开展推广提供相应的课程指导和实施参考。方法1.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态度的调查分析:采用大样本横断面调查性研究了解上海市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态度与死亡教育态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态度的影响路径及各路径的影响效应,构建基于学情背景特点的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态度模型。2.国内外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的比较分析:采用比较研究法分析目前国内外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开展情况。从课程目标、性质、授课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时数、教学师资以及课程评价等比较要素进行比较研究。3.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的课程设计:采用课程设计理论设计课程,以泰勒目标模式为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框架,选择布卢姆目标分类理论进行课程目标分类,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评价的借鉴;结合国内外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比较分析结果和我国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态度分析结果,进行我国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标准设计,包括课程性质及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时分配及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采用Delphi法专家咨询论证课程的关键要素,最终确定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标准。4.《死亡教育》课程的实施评价:采用教育实验方案评价课程效果,通过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混合研究设计对形成的《死亡教育》课程标准进行效果评价,研制实验测评工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分别进行单组前后测分析和比较分析,了解两组学生在死亡相关知识、照顾临终患者态度以及死亡应对能力的课程前后变化及两组间的区别;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半结构式个人访谈,了解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收获与改变,以及对课程的评价和建议。结果1.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态度分析结果:医学院校本科生对死亡教育态度得分3.739±0.575。死亡教育态度模型路径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家中谈论死亡的情形、临终患者接触经历、对死亡教育的了解共5个外因变量,死亡态度、死亡焦虑以及照顾临终患者态度共3个中介变量。其中医学生年龄、照护临终患者的态度、死亡态度、死亡焦虑均对其死亡教育态度具有直接影响,性别、对死亡教育的了解、临终患者接触经历、家中谈论死亡情形分别通过中介变量对其死亡教育态度具有间接影响;另外年龄、死亡态度和死亡焦虑既有直接影响也可以通过中介变量产生间接影响,所以路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国内外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比较结果: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主要面向非实习年级学生,以选修课形式开设;课程目标多以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设定;课程内容集中于死亡与死亡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临终照护知识与技术、濒死与死亡应对,但各国的侧重点不同;理实融合教学法是死亡教育课程的主要教学策略,其中临床实践的体验式教学是应用最多的实践教学方法;课程学时数与课程内容相一致,各国差异较大;师资队伍以多学科教学团队为主;课程评价以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方式。3.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设计结果:以泰勒的目标模式为指导设计形成的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标准,包含课程性质及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时分配及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课程目标包括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3个维度共计17个项目;教学内容紧密围绕死亡与死亡教育展开,涵盖死亡与死亡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临终照护知识与技术、濒死与死亡应对3个主题8个章节27项内容。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课程共计24学时,其中理论10学时实践14学时。4.《死亡教育》课程实施评价结果:教育实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1)课程实施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在死亡相关知识认知、照顾临终患者态度以及死亡应对能力三个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课程实施后:(1)死亡教育相关知识方面,《死亡教育》课程后实验组学生大部分项目准确率得分显着高于实验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课程后实验组学生各项目准确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照顾临终患者态度方面,实验组学生在课程前后照顾临终患者态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课程后的照顾临终患者态度得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针对患者家属的关怀态度维度得分在实验组干预前后比较和实验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死亡应对能力方面,实验组学生在课程前后死亡应对能力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课程后的死亡应对能力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实验质性研究结果总结归纳出8个主题25个亚主题:(1)个体收获与改变方面,包括死亡认知的深入、死亡态度的改变、死亡应对能力的提升、延伸思考共计4个主题11个亚主题。(2)对课程的评价与建议方面,包括课程的优点、课程存在的不足、自我表现评价、对课程的建议共计4个主题14个亚主题。结论1.我国医学院校本科生对死亡教育总体持积极和肯定态度,但受多种因素影响。死亡教育课程设置应从低年级开始,定位为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通识拓展课程,充分考虑学习对象的死亡相关背景经历。2.我国死亡教育缺乏系统化、标准化的课程体系,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设置应符合国情和授课对象学习特点,充分重视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实践应用,促进多维课程评价。3.形成的死亡教育课程充分考虑了我国国情和学习对象的学情。包含普适性死亡教育和专业性死亡教育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注重体验式教学的应用。4.死亡教育课程能够改变学生对死亡的认知,提升学生的死亡应对能力,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生活态度和职业态度,对学生今后的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具有重要帮助;学生对课程评价较高,对课程的建议对后续课程的完善修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为我国死亡教育的发展推广提供了参考。

刘宇[2](2019)在《护理学专业死亡教育课程知识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在了解国内外死亡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护生及护士进行现况调查,了解护生和护士对死亡教育的需求,同时结合专家函询的意见,尝试构建科学的、专业的、切实可行的护理学专业死亡教育课程知识体系。方法:本研究属于非实验性研究中的描述性研究。综合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函询法等多种方法。第一部分采用文献研究法:主要利用电子资源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了解本研究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采用问卷调查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吉林省某所高校护生和吉林省某所三级甲等临床教学医院护士,进行调查,了解护生在校教育和护士临床实践死亡教育需求现状;第三部分专家函询法:对初步拟定的护理学专业死亡教育课程知识体系内容进行专家函询,征求专家意见和建议。结果:(1)一半以上的护生了解过死亡相关的内容,且多是通过学校教育;64%的护生认为出生和死亡同等重要,但对死亡持“恐惧”、“逃避”态度的护生却占到了总数的53.1%;护生家里谈及死亡的情况,必要时谈及和从不谈及的高达81.3%;(2)护生对死亡教育内容需求较高的条目排在前五位的依次为:“死亡及濒死的表现、与临终病人及家属的沟通技巧/丧亲者的哀伤辅导、临终病人身体需要及照护、死亡及濒死的判断标准、终末期患者对死亡及濒死的态度”;护生需求较低的条目排在后五位的依次为:“死亡方式的选择、堕胎的相关伦理问题、濒死体验、遗体处置、丧葬相关事宜”;(3)护士对死亡教育内容需求较高的条目排在前五位的依次为:“与临终病人及家属的沟通技巧、医护人员压力释放教育、临终病人身体需要及照护、临终病人症状管理与控制、失落、悲伤辅导原则与方法”;护士需求较低的条目排在后五位的依次为:“丧葬相关事宜、不同宗教的死亡观、死亡的起源、死而不朽、生死学研究所”;(4)护生和护士对死亡教育内容需求率分布情况:理论层面除了“终末期患者对死亡及濒死的态度、患者知情权与医疗决策权、各年龄层对死亡及濒死的态度”条目护生的需求略比护士需求低一些之外,其他条目均比护士需求度高;实践层面除了“与临终病人及家属的沟通技巧、死亡教育的实施方法、丧亲者的哀伤辅导”条目护生需求略高于护士需求外,其他均比护士需求低;(5)本研究第一轮函询问卷包括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60个三级指标,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删除3个三级指标,增添2个二级指标,2个三级指标,最终确定体系内容包括: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54个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死亡教育理论基础”包括5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死亡教育实践”包括4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死亡教育应用”包括2个二级指标,7个三级指标。结论:(1)仅在校提供临终护理的课程根本满足不了护生的死亡教育需求,需要专业化的死亡教育;死亡话题在大多数护生家庭中仍是一个禁区,家庭生死教育长期匮乏;(2)调查对象对死亡教育内容需求的总体水平较高,其中,护生更偏重于理论部分,护士更偏重于实践部分;(3)本研究专家函询,最终确立了包含三个一级指标“死亡教育理论基础”、“死亡教育实践”、“死亡教育应用”的护理学专业死亡教育课程知识体系。

崔蕊[3](2018)在《西安市高校护生职业危害防护认知情况及培训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初步了解西安市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危害防护知识的认知情况、培训需求以及普及相关知识的态度。分析护生职业危害防护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找出职业危害防护能力的薄弱环节,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法,为西安市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在校大学生职业危害防护知识教育提供理论依据。2.对在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危害防护知识培训与效果进行评价,进一步探索护生相关知识培训的途径和方式,为探讨在校护生职业危害防护知识培训及教育方案提供科学有力的依据与参考。方法:1.编制《高校护理学生职业危害防护认知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问卷》。通过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问卷,对10名护理教育专家、5名护理管理专家及20名大学生进行访谈,初步拟定问卷。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及内容效度和重测信度的检验,并对调查对象进行意见征询后形成最终问卷。问卷包括一般资料的调查、职业危害防护意识调查、职业危害防护知识测评、职业危害防护培训需求测评四部分。2.对西安市三所高校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职业危害防护知识情况及培训需求。3.根据调查及专家咨询的结果,逐步开展在校护生职业危害防护知识的多样化培训。4.对护生进行培训后的职业危害防护知识认知情况及培训效果评价调查。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评价问卷的结构效度采用相关分析,单因素分析使用?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高校护理学生职业危害防护认知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质量评价高校护理学生职业危害防护认知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在专家函询后,计算专家权威系数为0.721.00,专家整体平均系数为0.87,则认为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在问卷内容效度检验中,本问卷条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31,量表水平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89,一般认为I-CVI要达到0.78以上,S-CVI至少要达到0.80。本问卷的I-CVI和S-CVI均较高,说明本问卷内容得到了大多专家的认可;在重测信度检验中,相关系数r为0.85,则认为该问卷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培训前护生护理职业危害防护意识此次调查中,护生主动获取职业危害和防护相关知识者共有197名(68.6%),未主动获取过的学生有90名(31.4%);对于是否有必要开展护理职业危害与防护相关课程时,159名(55.4%)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146名(50.9%)认为有必要组织实训模拟训练。在学习途径调查中(多项选择),61.2%通过网络课程,53.1%通过实训模拟,51.6%通过视频讲座,21.3%通过宣传册,此外,20.5%通过广播等其他方式进行学习。对于现阶段护理学生职业危害防护能力培训中遇到的主要困难,183名(63.7%)认为在护士执业考试内容中职业危害所占比例太小,不重视;149名(51.9%)认为开展形式太传统不够吸引人;203名(70.7%)认为护理学生学习任务繁重,不想再有任何增添。3.培训前护生职业危害防护知识测试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3.1测试成绩及格率满分30分,及格标准为回答正确率≥60.0%。本次调查共有152人达到及格标准,即及格率为53.0%。四个维度答题及格率从高到低分别为:心理性危害相关知识60.4%,物理性危害相关知识56.9%,化学性损害相关知识51.1%,生物性损害相关知识43.6%。在调查的30个条目中,护理学生回答正确率较高的前五项是:合理安排劳动时间的重要性75.2%,噪声对人体的危害72.2%,注射后针头的处理方法70.6%,配置化疗药物时戴乳胶手套的重要性62.9%,锐器伤对人体的危害62.1%。3.2测试成绩及格率单因素分析对调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护理职业危害及防护知识测试及格率在性别方面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在学历层次、父母职业、生源地、见习经历以及是否受过相关教育方面及格率存在显着差异(P<0.05)。3.3测试成绩及格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父母职业、学历层次、见习经历以及接受相关教育经历,这四个变量为影响护生护理职业危害及防护调查及格率的主要因素。其中父母职业为医学相关职业(父母职业为医学相关OR值为0.192,95%CI为0.0760.484)、有见习经历(OR值为0.268,95%CI为0.1470.489)、有相关教育经历(OR值为0.194,95%CI为0.1000.374)职业危害及防护知识测试及格率高于父母职业为非医学相关、无见习经历以及无相关教育经历的护理学生。本科以下(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高职的OR值为3.999,95%CI为1.6959.437)在测试成绩及格率方面低于本科学历。3.4护理专业学生关于职业危害及防护知识学习需求相关调查在学习意愿及途径调查中,西安市三所高校护理学生中86.8%的认为有必要或者非常有必要学习相关知识,有62.8%认为职业危害及防护知识的学习是对自己有益的;在目前学校学习到的相关职业危害知识的形式调查中,有36.9%是穿插到其他课程中,有43.6%是没有接受过此类教育,19.5%的学生不清楚;护理学生对于学习职业危害相关知识的意愿强烈,大部分的护生选择愿意参与职业危害相关知识的培训,对于职业危害相关知识需求度最高的是物理性危害(90.9%)、化学性危害(89.2%)及生物性危害(88.5);大部分护生对信息化及理实结合的教学途径更易产生兴趣和愿意接受,其中护理学生更愿意接受的培训方式为实训模拟演示(73.5%)、网络媒体(51.5%)、课堂教学(42.1%)及专题讲座(36.9%)等形式;156名(54.3%)研究对象更倾向于接受时长为2-4小时的培训,97名(33.8%)愿意接受时长4-6小时的培训。4.培训后护生职业危害防护认知情况及效果评价4.1培训后护生护理职业危害防护意识根据调查结果,培训意愿不同的护生知识得分有差异。主动获取相关知识的大学生得分(23.41±2.16)高于不主动获取知识者得分(16.51±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开设相关课程持积极态度者得分(23.28±2.56)高于不支持者得分(15.63±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有必要对在校护生开展实训模拟训练者得分(23.09±2.90)高于不支持者得分(15.57±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培训后职业危害及防护知识培训前护生职业危害防护知识得分为(15.85±2.726)分,培训后的得分为(20.71±3.9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护理学生对职业危害及防护的相关知识正确率有显着提高。结论:1.《西安市高校护理学生职业危害防护认知及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及重测信度。2.不同层次护理学生职业危害防护知识认知水平不足,但是在校护生对职业危害防护知识的学习热情较高,培训需求强烈。3.培训后护理学生职业危害防护知识认知水平明显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护生职业防护意识,接受培训的意愿增强。对在校护生进行职业危害防护知识的培训,有助于观念的形成,知识的普及,不但能提醒护生在校期间职业防护的必要性,同时,使他们今后进入临床面对更多的危险因素时能更好的保护自己,从而影响和带动身边更多同行的依从性,达到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4.关于对护理学生进行职业危害及防护知识的培训,应重视培训方式的选择及内容的设置,能够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同时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和需求,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的机会,联系医院情境安排实训模拟演练,使护生真正参与到职业危害的自我防护中,从身临其境过渡到学以致用,由此激发学习兴趣。另外,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网络化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更加形象逼真的学习途径和学习环境。重视护理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危害和职业防护教育,根据不同学历层次合理安排课程的内容和时间。注重学校与医院之间的相互合作,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并创造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而进一步减少临床护理人员职业危害事件的发生。

秦勤[4](2017)在《综合医院手术室实习护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及标准预防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调查了解目前综合医院手术室实习护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现状和接受职业防护教育的基本情况,了解手术室实习护生标准预防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标准预防执行的现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性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提高手术室实习护生职业防护以及标准预防的认知水平,在临床实习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贯彻执行标准预防的各项措施,最大程度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从而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方法:通过方便抽样选择江苏省某中医院手术室实习护生230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和现场观察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主要采用构成比、卡方检验、相关分析、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分析对结果进行阐述、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抽取江苏省某中医院手术室实习护生230人,发放23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24份,问卷有效率98.67%;手术室实习护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及标准预防知识、执行情况调查问卷克隆巴赫系数为0.91,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内容效度指数I-CVI=1,S-CVI=0.96,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本次调查中手术室实习护生均为本科和专科学历,无中专学历,其中本科学历占比偏低(20.1%),平均年龄21.2岁,女生占绝大多数(93.3%)。手术室实习护生血源性职业暴露频繁,大部分护生实习期间接触过乙肝、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播疾病患者。将本次调查中手术室实习护生接触乙肝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毒携带者的情况进行卡方检验,χ2为10.61,P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室实习护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威胁来源于乙型肝炎病毒,但是仅有70.1%的实习护生注射过乙肝疫苗,39.7%的实习护生乙肝抗体为阳性。实习护生实习期间针刺伤发生率很高,95.1%的护生实习期间发生过针刺伤,发生针刺伤时大部分实习护生处于抢救病人的工作状态,其次是工作比较繁忙时,发生针刺伤后,99%的护生都及时进行了必要的处理,但每次都汇报的比例不高,仅占17%。不汇报的原因大部分是认为轻微不足以汇报,其次是不知道向谁汇报。大部分手术室实习护生接受过标准预防教育,但接受标准预防教育的次数少,平均1-2次。接受标准预防教育的途径主要是传统途径,96.9%的实习护生认为需要继续接受标准预防和职业防护的相关培训。标准预防相关知识缺乏,尤其是手术室相关专科知识缺乏,本科学历的手术室实习护生标准预防知识掌握情况优于专科学历的手术室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用具使用率低,护目镜的的使用率仅为21%,隔离衣使用率仅为18%,影响实习护生戴护目镜、穿隔离衣的主要原因是不易获得。手套使用不规范,影响实习护生戴手套的主要原因是戴手套手感不好,影响操作。大部分手术室实习护生注射器、手术刀片等锐器处理较为规范,医疗垃圾的分类较为理想,但是手术刀、缝针的传递规范化程度较低,接触血液传播疾病患者时戴双层手套情况差,连台手术手术间清洁不彻底,一人一床单被套执行不到位。与手术室专科性强,实习护生专科理论知识缺乏以及专科操作不熟练有关。结论:手术室实习护生血源性职业暴露严重,主要面临乙型肝炎病毒的威胁,职业防护不到位。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规范各级医院的职业防护用品配备,确保各类人员获得必需的职业防护用品。实习护生普遍自我防护意识差,对自身乙肝抗体情况不了解,未能全部进行疫苗接种或补种。因此学校在临床实习前动员实习护生检测乙肝抗体情况并注射乙肝疫苗。大部分实习护生进行临床实习前接受了标准预防和职业防护教育,但次数少,专科针对性差。接受标准预防教育和职业防护的途径以传统途径为主。医学院校可以考虑增加标准预防和职业防护教育的课时数,丰富教学形式。标准预防相关知识缺乏,尤其是手术室专科防护知识缺乏,需要进行系统的专科职业防护教育。手术室带教老师可针对手术室特点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向实习护生讲解面临的职业暴露风险以及防护对策。标准预防执行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手术室专科标准预防执行情况令人堪忧。建议规范操作流程并推广使用安全型耗材。

刘颜,刘颖[5](2015)在《高校护生乙肝职业防护调查及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高校护生对乙肝职业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指导护生正确认识乙肝,为高校开展预防保健及职业防护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我校2010、2011级541名专科护生(未受培训)及2011级190名专科护生培训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41名未培训专科护生六步洗手法的掌握率为38.08%,已培训190名专科护生比例为99.47%,培训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生对乙肝的防治态度及行为上存在误区,职业防护知识明显缺乏,开展乙肝预防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规范操作流程,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是减少乙肝歧视,提高护生职业防护能力的有效手段。

刘月[6](2015)在《构建老年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核心要素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1.总结国内外老年护理教育发展现状,为我国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方案的建立提供参考和借鉴;2.构建我国老年护理本科人才核心能力指标体系,为我国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评价和考核提供依据,促进我国老年护理教育水平的提升;3.紧密结合老年护理本科人才核心能力,构建我国老年护理本科课程设置方案,实现老年护生知识结构与素质能力的有效衔接,为老年护理二级学科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4.对本科《老年护理学》教材大纲进行设置,突出老年护理专业特色,适应老年护理本科专业需求,推动老年护理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研究方法]1.通过文献研究法分析国内外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探讨构建我国老年护理本科人才核心能力指标体系、老年护理本科课程设置方案和本科《老年护理学》教材大纲的依据、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2.结合我国老年护理发展需求,运用理论分析法,经小组讨论,初步构建我国老年护理本科人才核心能力指标体系、老年护理本科课程设置方案和本科《老年护理学》教材大纲;3.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Delphi Method),对初步构建的核心能力指标体系、课程设置方案、教材大纲及权重等进行咨询论证,依据专家意见和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确定。[研究结果]1.构建了老年护理本科人才核心能力指标体系,包括8个维度、26项条目,并确定了各级指标权重和每项条目的具体表述。其中维度按重要性程度排序依次为:临床护理能力(0.1964)、人际交往能力(0.1408)、评判性思维(0.1359)、专业发展能力(0.1257)、法律法规与伦理(0.1208)、护理管理能力(0.1099)、教育与咨询能力(0.1023)、科研与创新能力(0.0680)。2.依托老年护理本科人才核心能力指标体系,提出了“课程性质+课程群+模块”的课程设置方案。课程性质即必修和选修;四个课程群即公共基础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专业课程群和素质能力拓展课程群;四个模块即素质能力拓展课程群下划分为了专业发展课程模块、科研与评判性思维课程模块、教育与管理课程模块和人文素质模块;每个课程群下分别设置相对应的课程,共计46门。3.以老年护理本科人才核心能力和课程设置为出发点,遵循“教材弹性建设”的宗旨,拟定了本科《老年护理学》教材大纲,包括上篇老年护理学基础和下篇老年临床护理学,共12章55节内容。[研究结论]1.本研究经过两轮专家咨询,专家咨询的积极性、权威程度及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均较高,表明构建的老年护理本科人才核心能力指标体系、课程设置方案及《老年护理学》大纲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可靠性。2.本研究构建的老年护理本科人才核心能力指标体系、课程设置方案及《老年护理学》大纲,对夯实我国老年护生核心能力,培养高素质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符合老龄化社会的需求。3.老年护理本科人才核心能力指标体系、课程设置方案及《老年护理学》大纲的确立,极大地丰富了老年护理的学科内涵,为我国老年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建立提供了参考依据,对加速我国老年护理教育事业的改革,促进老年护理二级学科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何艳桃[7](2014)在《实习护生针刺伤现状及自我防护措施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综述了实习护生针刺伤现状和目前实习护生针刺伤的自我防护措施,现状包括针刺伤发生率高、针刺伤后未处理或处理不及时、戴手套和回套针帽情况等。自我防护措施包括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树立针刺伤防护观念;树立全面的管理观念,增强防护意识;实习前和实习过程中进行技能培训,规范各项技术操作;重视护生职业暴露后的心理干预,尽快建立职业防护法;建立针刺伤登记报告制度,完善伤后支持系统。为今后针对减少实习护生针刺伤而实施的相关护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蒋慧[8](2014)在《知—信—行模式在护理实习生针刺伤防护技能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针刺伤是医务人员最常见危害比较严重的职业伤害。作为刚进入临床的护理实习生,由于缺乏足够的工作经验,操作不熟练,护生的职业防护教育不完善等原因,使其成为针刺伤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所以,探索有效的护生针刺伤防护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调查护生实习期间针刺伤发生率、针刺伤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相关现状及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属于类实验性研究,选取了2013年-2014年在某医院实习的护理实习生16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涉及到的科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9月份轮到实验组科室的护理实习生作为实验组的研究对象,轮到对照组科室的护理实习生作为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对实验组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训一个月,即介绍针刺伤的危害和基本的防护知识,案例分析针刺伤易发生的环节及预防措施,每周科室讲课时进行强化讲解。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按照常规带教计划进行。干预后3个月调查针刺伤发生率、针刺伤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得分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护生针刺伤发生率分别为43.75%、6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护生在针刺伤发生时戴手套、规范处理伤口与针刺伤的上报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针刺伤发生时戴手套的护生只占35.71%,规范处理伤口的护生占44.05%,针刺伤后的上报率为20.24%;两组护生在针刺伤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针刺伤相关态度、行为方面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知信行模式指导下,护生针刺伤的发生率有所降低;该模式提高了护生对针刺伤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护生针刺伤相关态度趋于正向化,同时规范了护生针刺伤相关行为。知信行模式在护生针刺伤防护教育方面发挥了一定效果,值得推广。

沈永利[9](2013)在《实习护生针刺伤原因分析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分析了造成实习护生针刺伤原因有职业因素、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缺乏标准预防知识、工作态度不够认真、操作技术不精等,并结合实际教学,就实习护生针刺现象探讨有效的防护对策。

丁琳,魏雪莲[10](2011)在《双维度教学法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双维度教学法对培养护生职业危害自我防护意识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1学年我校护理专业实习学生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践教学项目选择肌内注射法、静脉输液法两项临床较为常见的创伤性护理操作项目。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及临床操作训练;实验组运用双维度教学法,即从无菌观念、自我防护意识两个维度进行理论教学及操作训练,两组均以两个维度考核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及职业防护知识显着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运用双维度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实习护生操作技能,且能提高护生职业危害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

二、加强护生普及性预防观念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护生普及性预防观念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及其课程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概述
    一、研究背景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理论基础
    四、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态度现状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对象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三部分 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比较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四部分 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
    四、结论
第五部分 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实验研究
    一、实验方案设计
    二、实验课程实施
    三、实验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讨论
第六部分 讨论
    一、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的设计思考
    二、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的实施建议
    三、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的推广价值
小结
    一、主要研究成果
    二、研究的创新点
    三、研究的局限性与后续研究的思考
附录一 《死亡教育》课程标准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附录二 《死亡教育》课程前后测问卷(节选)
附录三 关于《死亡教育》课程访谈的知情同意书
综述 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的开展现状与启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2)护理学专业死亡教育课程知识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概念
    1.5 论文选题的理论依据
    1.6 研究现状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类型
    2.2 死亡教育需求调查
    2.3 死亡教育课程知识体系构建
    2.4 统计分析
    2.5 质量控制
    2.6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死亡教育需求调查结果
    3.2 死亡教育课程知识体系构建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的科学性及可行性讨论
    4.2 死亡教育需求调查结果讨论
    4.3 死亡教育课程知识体系构建结果讨论
第五章 结论
    5.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5.2 本研究的特色之处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后续研究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附录B (调查问卷)
附录C (综述)
    参考文献

(3)西安市高校护生职业危害防护认知情况及培训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西安市高校护理学生职业危害防护认知及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设计
    0 引言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不同层次高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危害及防护认知情况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
    0 引言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西安市高校护理专业护生职业危害及防护知识培训效果评价
    0 引言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致谢

(4)综合医院手术室实习护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及标准预防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应用价值
第二章 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4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调查问卷的发放及回收
    3.2 一般情况
    3.3 手术室实习护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
    3.4 手术室实习护生注射乙肝疫苗及乙肝抗体情况
    3.5 手术室实习护生标准预防及职业防护教育
    3.6 手术室实习护生标准预防认知及影响因素
    3.7 手术室实习护生标准预防实践
    3.8 手术室实习护生标准预防及职业防护教育
    3.9 实习护生标准预防实践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一般资料特点
    4.2 手术室实习护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4.3 注射乙肝疫苗及乙肝抗体情况分析
    4.4 标准预防及职业防护教育情况分析
    4.5 手术室实习护生标准预防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
    4.6 手术室实习护生标准预防实践及影响因素分析
    4.7 在访谈和现场观察中发现职业防护存在的其他问题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高校护生乙肝职业防护调查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
2 培训与干预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2 进行职业防护干预的措施
        2.2.1 加强乙肝防护知识教育
        2.2.2 规范护生的操作行为
        2.2.3 定期考核
        2.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6)构建老年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核心要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概述
    一、研究背景
        (一) 社会老龄化严重,老龄照护需求急迫
        (二) 加快人才培养,提升老龄照护品质,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 护理核心能力研究现状
        (四) 国内外老年护理课程设置现状
        (五) 国内外老年护理教材编写现状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技术路线
    六、相关理论基础
        (一) 能力本位教育理论
        (二) 系统论
        (三) 角色理论
第二部分 老年护理本科人才核心能力研究
    一、初步构建老年护理本科人才核心能力指标体系
    二、基于德尔菲法构建老年护理本科人才核心能力指标体系
    三、确定老年护理本科人才核心能力指标体系
    四、讨论
    五、结论
第三部分 老年护理本科人才课程设置研究
    一、初步构建老年护理本科人才课程设置方案
    二、基于德尔菲法构建老年护理本科人才课程设置方案
    三、确定老年护理本科人才课程设置方案
    四、讨论
    五、结论
第四部分 《老年护理学》教材编写研究
    一、初步构建本科《老年护理学》教材大纲
    二、基于德尔菲法构建本科《老年护理学》教材大纲
    三、确定本科《老年护理学》教材大纲
    四、讨论
    五、结论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
第六部分 研究局限与展望
    一、研究局限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项目

(7)实习护生针刺伤现状及自我防护措施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现状
    1.1 针刺伤的发生率高
    1.2 针刺伤后未处理或处理不及时
    1.3 戴手套和回套针帽情况
    1.4 防护知识和防护意识欠缺
2 护生针刺伤的防护措施
    2.1 加强职业防护教育, 树立针刺伤防护观念
    2.2 树立全面的管理观念, 增强防护意识
    2.3 实习前和实习过程中进行技能培训, 规范各项技术操作
    2.4 重视护生职业暴露后的心理干预, 尽快建立职业防护法
    2.5 建立针刺伤登记报告制度, 完善伤后支持系统
3 讨论

(8)知—信—行模式在护理实习生针刺伤防护技能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回顾
    2.1 知信行模式概述
    2.2 护生针刺伤的发生概况
    2.3 针刺伤的危害
    2.4 针刺伤后的处理
    2.5 护生针刺伤防护教育现状
    2.6 操作性定义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类型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4 干预方法
    3.5 技术路线
    3.6 统计方法
    3.7 质量控制
4 结果
    4.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4.2 干预前两组资料均衡性比较
    4.3 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
    4.4 护生针刺伤知识、态度、行为得分情况
5 讨论
    5.1 护生针刺伤现状分析
    5.2 护生针刺伤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分析
    5.3 研究的局限性与建议
6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9)实习护生针刺伤原因分析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针刺伤原因分析
    1. 职业暴露
    2. 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3. 标准预防知识缺乏
    4. 工作马虎和技术不熟练
二、应对针刺伤的对策
    1. 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2. 进行安全工作技术和方法教育, 开设职业防护课程
    3. 建立针刺伤的报告及反馈制度
    4. 发生针刺伤后的紧急处理
    5. 提高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率
三、总结

(10)双维度教学法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教学方法
        1.2.2 评价方法
        1.2.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操作技能及职业防护知识考核成绩比较, 见表1。
    2.2 比照组和实验组研究对象同等时间段内针刺伤的发生率
3 讨论
    3.1 加强护生临床实践教学中职业防护教育
    3.2 双维度教学是临床实践教学中的有益尝试

四、加强护生普及性预防观念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及其课程设置研究[D]. 宋莉娟.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1)
  • [2]护理学专业死亡教育课程知识体系构建研究[D]. 刘宇. 延边大学, 2019(01)
  • [3]西安市高校护生职业危害防护认知情况及培训效果评价[D]. 崔蕊.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8(05)
  • [4]综合医院手术室实习护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及标准预防现状的调查研究[D]. 秦勤. 东南大学, 2017(01)
  • [5]高校护生乙肝职业防护调查及干预研究[J]. 刘颜,刘颖.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5(16)
  • [6]构建老年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核心要素研究[D]. 刘月.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5(05)
  • [7]实习护生针刺伤现状及自我防护措施的研究进展[J]. 何艳桃.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4(09)
  • [8]知—信—行模式在护理实习生针刺伤防护技能的应用[D]. 蒋慧. 郑州大学, 2014(02)
  • [9]实习护生针刺伤原因分析与对策[J]. 沈永利. 职业, 2013(12)
  • [10]双维度教学法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丁琳,魏雪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1(27)

标签:;  ;  ;  

加强护生全民预防观念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