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个性的思考

对城市个性的思考

一、关于城市个性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史强[1](2021)在《城市个性形象建构中的媒体网络传播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旨在通过媒体个案的文本分析,探析新闻报道在塑造城市个性形象各维度的呈现情况,基于测量新闻报道的传播力情况,探析塑造城市个性形象各维度之间的传播力差异,结合媒体个案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参考策略。

黄金凤[2](2021)在《习近平美丽中国重要命题形成的实践基础》文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也已经成为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美丽”纳入到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之中,美丽中国已经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愿景,这既是施政所指,也是民心所向。因此,全面系统总结习近平从知青时期到十九大以来习近平美丽中国重要命题形成的实践基础,对于应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方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以习近平美丽中国重要命题为研究对象,由绪论和六个章节对文章主题展开论述,深入探讨了习近平美丽中国重要命题形成的理论溯源、形成过程、实践特点以及重要意义。第一章主要论述的是习近平美丽中国重要命题形成的理论溯源。分析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和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关于美丽中国的相关论述,可以为习近平美丽中国重要命题的形成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价值。第二至第五章是本文的重点研究部分,分别论述了习近平美丽中国重要命题的形成过程。主要是以时间顺序为线索,通过梳理习近平在陕北梁家河、河北正定、福建时期、浙江时期以及十九大以来的实践历程,围绕“实现什么样的美丽中国、如何实现美丽中国”,详细研究习近平关于美丽山川、美丽人居、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的相关论述和实践探索,以便于系统完整的掌握习近平美丽中国重要命题的形成脉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提供思想成长的范例,为美丽中国的建设提供理论思路,从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步伐。第六章主要阐述习近平美丽中国重要命题在形成过程中所体现的坚守人民情怀、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调查研究和统筹谋划全局的实践特点,阐明了习近平美丽中国重要命题的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全人类共建美丽地球家园的理论意义,对推动美丽中国的实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强国的建设,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李晶[3](2021)在《新浪微博中宁波城市网络形象的呈现与传播》文中研究说明城市形象作为一种公众意象,社交媒体上大量原生的非结构性数据作为易获取的直接民意来源,对其具有重要分析价值。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成熟也为网络海量数据的抓取分析提供了路径,是城市网络形象研究的新方向。本文基于对国内外城市形象相关研究的梳理,依靠大数据技术抽取了新浪微博上与宁波城市网络形象有关的4202条样本数据作为实证分析支撑,运用文本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目前新浪微博中宁波城市网络形象的呈现特点与传播现状,总结现存的城市网络形象建构与传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可行的改善策略。论文采用文本分析法总结微博中宁波城市网络形象的呈现特点。首先使用词频统计分析方法计算高频词汇,粗略描摹新浪微博中城市形象的传播内容,得出宁波的城市网络形象的高频传播内容以休闲娱乐、文化历史、生态环境三个主题为主;然后对全样本数据做用户情感分析后发现,微博上宁波城市网络形象传播内容情感倾向偏向于积极情绪,而不同主题类型的传播内容与情感倾向之间存在显着相关。论文总结了目前新浪微博中宁波的城市网络形象呈现具有表现出强烈的地域特色、偏向年轻娱乐化、存在明显的情感倾向以及不够多元化等特点。论文采用内容分析法结合统计学分析方法,从文本信息、信源信息、传播力信息、传播者信息四个层面对样本进行数据分析。通过SPSS软件分析,从传播人群、传播话题、内容形式、内容来源四个方面总结新浪微博中宁波城市网络形象的传播特点,并指出目前存在不够重视历史地段、拟态环境建构不足、缺少平台意见领袖的传播不足之处。造成这些传播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网络形象未受城市决策者重视以及身处长三角城市群,文化同根同源,资源分配有限,城市知名度与感知度难以上升。而现存的城市网络形象建构与传播不足的问题,直接导致了宁波城市网络形象的呈现不够多元化。基于实证结果与表现问题,本文从形成传播与建构合力、调动城市形象元素两方面提出改善宁波城市网络形象传播的建议,认为应充分调动城市历史地段、文化事件、发展成就等形象元素,从自塑与他塑、自传与他传、跨平台联动的三个层面提升城市网络形象的建构与传播。

刘贺[4](2020)在《基于街道尺度的城市人居环境活力研究 ——以大连市主城区为例》文中指出伴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的逐渐增加,城市空间面临重构,城市人居环境开始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人居环境问题,这多是城市人居环境发展缺乏活力的表现。在此背景下,如何推动城市人居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街道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街道地区城市人居环境活力的提升对于增强城市整体人居环境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城市人居环境活力为当前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本研究以大连市主城区40个街道作为研究单元,以夜间灯光数据、OSM路网数据、POI数据等多源数据作为数据支撑,采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大连市主城区城市人居环境活力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人居环境活力提升策略,并对城市人居环境活力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大连市城市人居环境活力空间分异特征显着。城市人居环境活力优质区主要分布在青泥洼桥街道、中山公园街道、人民路街道,呈现出双核心的空间分布结构,整体上由市中心向行政边界逐渐递减。区域间城市人居环境活力的空间依赖性较强,具有较为明显的“马太效应”。其中城市人居环境活力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大连市东南部,呈现出集中分布态势,冷点区则分布在大连市北部边缘区,空间上具有同质性特征。(2)不同维度下城市人居环境活力空间差异性特征明显。其中城市建筑环境空间差异测度指数值最高,人居环境相互作用次之,城市人居活动的空间差异测度指数值最低。其中城市建筑环境活力值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单核心的空间格局,城市人居活动以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双核心的空间格局。(3)大连市城市人居环境活力的空间分异格局是多重因素相互交织、互相影响的结果,主要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空间形态以及人口规模四个方面的影响。其中,自然环境因素主要对城市建筑环境以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空间布局产生影响,社会经济因素、空间形态因素、人口规模因素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对城市人居环境活力产生更深远的影响。(4)针对城市人居环境活力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提出营造城市人居环境活力相关策略,包括塑造城市个性、推进联动合作、制定规划战略、提高文化水平共四个方面。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逐渐开展,城市人居环境活力在政府决策、城市规划以及居民生活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孙影[5](2020)在《济南城市形象宣传片中的符号表达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开放与展现意识越来越强烈,兼城市之间在人员吸纳、招商引资等诸方面竞争日益加剧,打造并宣传城市品牌形象成为当务之急。城市主政者建设标识性地标建筑、公园、广场等城市景观;举办文化节、博览会、大型会议、体育赛事等各种活动;利用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介以及LED户外视频媒体、城市新闻网站等新媒介展现城市环境与城市文化。在诸种举措之中,利用大众传媒平台制作与发布城市形象宣传片,已经成为展现城市文化、营销城市品牌的通行甚至必要的方式之一。城市主政者对通过城市形象宣传片推广城市形象的期望与投入也日益增长。国内学者关于城市形象宣传片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从媒介传播理论角度来分析城市形象宣传片的文本、受众以及传播策略;从符号学兼顾文化传播学角度对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创制观念以及表达方式进行分析;从品牌学角度研究城市形象宣传片在城市品牌形象定位、打造、营销等方面的作用。在当前的城市形象宣传片的相关研究中,对于城市形象的整体综合研究较多,具体城市个案研究较少;较为集中于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一线城市或沿海发达城市的研究,对于二线及以下城市的研究相对较少。综合国内目前理论成果,本文选择山东省省会城市济南市的城市形象宣传片进行分析,研究城市形象表达的观念、方式与效果,总结并思考与之类似的城市宣传片创作的规律以及局限所在。本文选取了近10年来济南市较有代表性的5部城市形象宣传片文本进行研究,分别是《天下泉城》(2009年)、《天下泉城2015》(2015年)、《现代泉城》(2016年)、《泉城夜宴》(2018年)、《崛起—济南央企总部城》(2019年)。这5部城市形象宣传片文本较为集中地塑造了济南市“历史悠久的文化之城”、“和谐宜居的人文之城”、“时尚创新的现代之城”的城市形象主题。本文通过其对城市历史人文符号、现代公共设施符号、人物形象符号等的使用频率、方式等进行归纳、统计与分析,探索其符号表达的思路与规律。在这一过程中,思考并指出其在城市精神表述、城市形象呈现、城市符号使用、叙事技巧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关于济南市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创作,提出全面表达城市精神;针对性处理形象体系;使用多元化的素材符号以及多角度叙事的建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济南市城市形象定位的相关问题。

李体[6](2020)在《城市形象的媒介建构 ——基于《人民日报》城市形象广告分析(2010-2019)》文中指出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持续快速推进,日益激烈的城市竞争对城市形象的建构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党报和全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以其权威性和影响力在城市形象建构方面具有其它媒体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城市形象广告版面不仅成为《人民日报》版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形成符合自身特性的运作模式,《人民日报》便成为城市管理者建构和呈现城市形象的权威平台。本文选取《人民日报》为目标媒体,以其近十年的城市形象广告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文本梳理和内容分析。城市形象广告整体数据分析运用量化的方法进行类目建构,主要从广告数量、广告客户、广告版面、广告内容四个层面和城市行政等级、广告图文比例以及广告视觉元素等9个类目进行全方位的细化分析,总结出《人民日报》城市形象广告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城市形象广告文本分析主要通过对广告文本关键词的词频分析和比重计算,归纳分析出城市形象广告在城市形象呈现中着重使用的符号元素,观察城市形象广告对城市形象呈现的变化特征及其形象呈现侧重点。通过对《人民日报》城市形象广告的整体数据和广告深层文本内容的综合分析,尝试深入剖析《人民日报》城市形象广告背后的传播逻辑及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城市形象广告主要受到党报自身功能角色定位、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导向和城市自身现实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探讨《人民日报》城市形象广告在建构城市形象时存在的问题,如传播内容同质化,表现为广告主题分布不均衡,视觉元素应用雷同;传播形式模式化,表现为广告文本多宣传式话语体系,形式呆板缺乏创新;形象建构功利化,表现为追求短期形象建构,对城市文化层面形象呈现存在缺失。针对《人民日报》城市形象广告存在的问题及其背后的控制因素,结合个案分析的方法,借鉴典型城市进行形象建构的先进经验,从而为城市形象的媒介建构提供改善建议。以期城市管理者认识到城市形象塑造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充分调动城市各方面资源,推动有利于城市形象传播力形成、提升、发展的战略实施,从而实现城市形象传播源头的规范运作,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驱动力,启发城市管理者在日益激烈的城市竞争中利用大众传媒建构城市形象的新思路。

赵琼[7](2020)在《水文化视角下的苏州城市视觉形象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千城一面的困境。这就提醒我们,城市形象尤其是视觉形象设计应受到地域文化的规约。苏州的水文化在城市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苏州水网塑造了苏州独特的地域文化意象,对建筑、人居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呈现出特色鲜明的水乡风貌。同时,这条水文化的文脉,对于今天苏州的城市建设、城市视觉形象建构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从水文化的视角研究苏州的城市视觉形象,这两者的联系也能更好地凸显苏州城市视觉形象的特色。论文从古代到现代进行梳理,论析了苏州水文化的赓续、嬗变,及其在文学、绘画、传统与现代设计作品中的表现,总结出苏州水文化艺术表现的特征,并对苏州水文化符号的视觉资源及其类型进行分析。文中还将苏州与威尼斯两座城市进行了比较。随后分析了当代城市视觉形式设计中对水文化元素的运用,以及生活景观、城市生态、旅游视觉三个向度,并提出了水文化元素在城市视觉形象设计中的运用原则:识别方便、个性明确、内涵丰富、认同广泛。最后提出了水文化视角下的苏州城市形象的设计创新问题,在创新前要深入挖掘传统水文化资源,学习其他优秀城市的经验,并使创新回归人与生活。在设计创新中要注重不同类型设计的碰撞,注重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东方与西方文化的融合,还要注重高新技术的运用。

薛耀[8](2020)在《当代影视作品中的南京意象研究》文中指出论文以当代影视作品中的南京意象为研究对象,以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为理论依据,运用文献研究、文本分析、跨学科研究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涉及南京符号的当代电影和电视剧进行梳理,试图厘清并解答三个问题,一是南京的城市意象具体是什么?二是南京意象在影视作品中是如何表现的?三是南京意象是怎么形成的?第一章对意象和城市意象的概念作出界定,梳理城市意象的两大构成元素,分析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元素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二章对影视作品中的南京人文意象进行考察,选取南京独特的人文景观,结合影视作品中的明城墙、秦淮河影像,分析其延续的文化内涵及符号意义。第三章对影视作品中的南京战争意象进行考察,基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史实,分别梳理南京大屠杀题材和民国题材影视作品中的战争意象。第四章对影视作品中的南京当代意象进行考察,分别以第六代导演娄烨的电影作品、青春题材影视作品、现代都市题材影视作品为样本,探究其中的南京当代都市意象,找寻不同作品间当代意象的个性和共性。第五章把南京视为多元符号的集结体,承接前四章论述,揭示南京的影像审美特质,从政治、经济、文化、个性四个维度,探寻南京与南京意象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南京丰富的符码意义是如何推动南京意象的生成和表达的。论文指出,南京的自然地貌、历史人文、市民市井、传统风俗等诸多因素影响着南京的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而南京独特的城市意象是解读南京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的重要途径。影视作品中的南京意象是创作者用影像建构出一种纪实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南京城市形象。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中华民国旧都,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的南北融合,造就了南京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的多元性,对应在影视作品中便是多元化的南京意象。其次,南京意象也是多变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南京意象在建构和表达南京城市空间时,必然也是在被不断更新和完善的。

张格[9](2020)在《“新民谣”传播与城市文化品牌塑造》文中提出音乐学者洛琴曾说:“音乐中体现了文化,文化中包含了音乐”,不同的民族、国家、城市及社会中的不同文化、习俗、观念或信仰展现了不同的音乐艺术风格及内容。在现代社会中,音乐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中情感交流的重要依托及媒介。音乐传播能力之迅速,日益也成为城市传播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从近几年音乐在城市事件中的突出表现及其引发的强大的社会影响来看,构建起音乐传播、城市品牌塑造的议题很有必要。论文以音乐形式之一的“新民谣”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借助“5w”传播模式,思考新民谣是如何传播城市文化品牌。对“新民谣”的传播过程进行解构,重点分析“新民谣”传播的主要内容及着力点、传播渠道、受众及传播效果。以部分“新民谣”作品为例,对每个章节分离出来的要素进行案例分析,实现点与面、理论与案例的结合。以期为城市品牌的传播及城市发展提供一个可参考的方向。论文的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交代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并对论文相关概念等进行界定。介绍论文主要的研究方法及样本选择标准;第二部分主要是针对“新民谣”中城市文化品牌要素予以分析。首先对“新民谣”的内容概况作以提炼总结,主要为歌曲的总体特征、叙事元素及主题表达,解构出“新民谣”的意义主题。其次从自然风光、建筑地标、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四个层面分别剖析“新民谣”在城市文化品牌的内容选择上的着力点;第三部分是对“新民谣”及城市文化品牌的传播渠道的分析。通过线下现场及线上媒介的传播模式,解答其主要传播渠道;第四部分是“新民谣”传播城市文化品牌的效果分析,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首先对受众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总结,其次总结“新民谣”传播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效果,再次,从受众认知、态度及行为三层面分析“新民谣”传播的微观效果;最后一部分是在前四部分理论与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以“新民谣”塑造及传播城市文化品牌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如何更好地利用“新民谣”塑造及传播城市的品牌上发展策略,希望对“新民谣”自身发展以及依托音乐传播城市品牌的议题有所帮助。

任静[10](2020)在《品牌文化价值视角下中国城市品牌的价值构建与传播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文中指出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品牌化建设实践逐渐展开,但更多地方对城市品牌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建设中还存在较多问题。本文以品牌价值理论和整合品牌传播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从品牌文化价值视角切入,对中国城市品牌的价值构建和传播进行探讨。研究认为,中国城市品牌需要进行文化价值升级,其中城市品牌的文化定位是前提,城市文化品牌是提升城市品牌文化价值的关键。此外,本研究以广州作为案例,分析其城市文化品牌的传播现状,并由此洞察广州城市文化品牌传播存在的困境,重点归纳出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中国城市品牌文化价值提升的一般模型与实现路径。首先,本研究立足当前我国城市品牌发展与传播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城市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城市品牌定位模糊、城市文化内涵缺失、城市品牌传播缺乏系统性、稳定性的文化眼光和规划。整体上,我国城市品牌建设卓有成效,发展模式多元化,但仅基于功能价值的城市品牌发展无法实现城市的长远发展。中国城市品牌仍然面临着价值升级的难题,亟需进行文化价值升级,只有将文化精神内涵赋予以城市文化为核心的城市品牌建设和传播的全过程中,中国城市才能实现长足发展。其次,基于我国城市品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结合品牌价值理论和整合品牌传播理论,从品牌文化价值视角,提出我国城市品牌文化价值构建的模型和整合品牌传播方案。研究认为,城市文化品牌是城市品牌价值升级的核心,挖掘城市品牌的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牌的文化价值,是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中国城市品牌需要使用整合性的传播方式,对城市文化品牌进行传播主体、内容价值、呈现形式、传播渠道以及传播效果的整合,通过多维度的传播资源整合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最后,本文以广州作为研究个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受众对广州城市文化和城市品牌形象的感知,并分析广州在城市文化和城市品牌形象在建设和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为广州城市品牌文化价值的提升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二、关于城市个性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城市个性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城市个性形象建构中的媒体网络传播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相关理论研究及概念界定
    1.1 城市个性形象概念界定
    1.2 传播力的研究综述
2 网络传播力指标体系建构及其作用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抽样及类目设置
    3.2 可操作化定义及信度检验
    3.3 研究问题与研究框架
4 媒体建构城市个性形象的网络传播力分析
    4.1 整体样本量的描述性分析
    4.2 各维度报道主题的网络传播力描述性分析
    4.3 各维度内容的网络传播力差异性分析
5 参考性策略探析
    5.1 做好报道主题谋划是构建城市个性形象的高效途径
    5.2 入驻全国性网站是本土主流媒体提高传播力的重要手段
    5.3 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是构建立体式传播体系的有力方式

(2)习近平美丽中国重要命题形成的实践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历史分析法
        3.比较研究法
    (四)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2.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一、习近平美丽中国重要命题形成的理论溯源
    (一)中国传统文化关于美丽中国的相关论述
        1.道家“天地大美”思想
        2.儒家“善美合一”思想
        3.佛家“万物平等”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中关于美丽中国的相关论述
        1.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和解”理论
        2.马克思主义的“美的规律”理论
        3.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
    (三)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关于美丽中国的相关论述
        1.毛泽东的环境保护理念
        2.邓小平的协调发展理念
        3.江泽民的可持续发展观
        4.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
二、初心萌发:初显保护环境意识
    (一)保护环境观念的初立
        1.对基层环境现状的切身体会
        2.对保护环境重要性的真切体认
    (二)积累基层生态环保经验
        1.务实行动,投身陕北环境治理
        2.多措并举,净化美化“高产脏县”
三、施政福建:构建“生态强省”
    (一)关于建设秀美山川的的实践探索
        1.发展特色风景,打造秀美景观
        2.实施造林绿化,点亮“闽东之光”
        3.推动长汀治理,建设优美生态县
    (二)关于建设优美舒适人居环境的实践探索
        1.发动全民参与,加强环境综合治理
        2.深入基层一线,指导人居环境治理
    (三)关于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
        1.明晰城市定位,建设“海上花园”
        2.制定发展规划,率先提出“城市生态建设”
        3.延续城市文脉,保持城市个性美
四、主政浙江:唱响“美丽浙江”主旋律
    (一)奠定“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
        1.实施“千万工程”,统筹城乡发展
        2.建设美村,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
    (二)制定“绿色浙江”的建设目标
        1.走在时代前列,力促环保工作
        2.创新发展理念,造就秀美山川
        3.革新实践方式,建节约型社会
五、大国治理: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
    (一)美丽中国重要命题的正式形成
    (二)美丽中国重要命题的建设目标
        1.建设美丽山川
        2.建设美丽人居
        3.建设美丽乡村
        4.建设美丽城镇
六、习近平美丽中国重要命题形成的实践特点及重要意义
    (一)习近平美丽中国重要命题形成的实践特点
        1.坚守人民情怀
        2.坚持问题导向
        3.注重调查研究
        4.统筹谋划全局
    (二)习近平美丽中国重要命题形成的理论意义
        1.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
        2.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3.贡献了建设美丽地球家园的中国智慧
    (三)习近平美丽中国重要命题形成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推动美丽中国目标的早日实现
        2.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强国的建设
        3.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3)新浪微博中宁波城市网络形象的呈现与传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新浪微博与城市形象
    2.1 关键词阐释
        2.1.1 城市形象
        2.1.2 新浪微博
    2.2 相关概念
        2.2.1 拟态环境
        2.2.2 刻板印象
    2.3 研究设计
        2.3.1 研究问题
        2.3.2 样本选择
        2.3.3 类目构建
        2.3.4 信度检测
3 新浪微博中宁波城市网络形象呈现
    3.1 微博高频词汇分析
        3.1.1 休闲娱乐
        3.1.2 文化历史
        3.1.3 生态环境
        3.1.4 政治经济
    3.2 微博用户情感分析
        3.2.1 全样本情感分析
        3.2.2 分样本情感分析
    3.3 微博城市网络形象呈现特点
        3.3.1 体现强烈的地域特色
        3.3.2 偏向年轻化、娱乐化
        3.3.3 具有明显情感倾向
        3.3.4 网络形象欠丰满立体
    3.4 研究小结
4 新浪微博中宁波城市网络形象传播
    4.1 城市形象传播特点
        4.1.1 传播人群——认证用户少且影响力低
        4.1.2 传播内容——以日常话题为主
        4.1.3 表现形式——无新媒体传播优势
        4.1.4 内容来源——平台原生内容丰富
    4.2 城市网络形象传播不足之处
        4.2.1 历史地段利用不足
        4.2.2 拟态环境建构不足
        4.2.3 缺少平台意见领袖
    4.3 城市网络形象传播不足的原因分析
        4.3.1 城市网络形象未受重视
        4.3.2 长三角城市群竞争激烈
    4.4 研究小结
5 宁波城市网络形象传播的策略与建议
    5.1 形成传播与建构合力
        5.1.1 自塑与他塑的传播与建构合力
        5.1.2 自传与他传的传播与建构合力
        5.1.3 跨平台联动的传播与建构合力
    5.2 积极调动城市形象元素
        5.2.1 历史地段展示城市个性
        5.2.2 文化事件刺激讨论热度
        5.2.3 发展成就巩固城市定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内容名称
致谢

(4)基于街道尺度的城市人居环境活力研究 ——以大连市主城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3.1 研究主要内容
        1.3.2 研究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及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城市活力
        2.1.2 城市人居环境
        2.1.3 城市人居环境活力
    2.2 理论基础
        2.2.1 人地关系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健康城市理论
    2.3 城市活力研究现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4 城市人居环境研究现状
        2.4.1 国外研究现状
        2.4.2 国内研究现状
    2.5 研究述评
    2.6 本章小结
3 城市人居环境活力定量评估方法
    3.1 研究区域
    3.2 指标体系构建
        3.2.1 构建原则
        3.2.2 指标体系
    3.3 数据来源与方法
        3.3.1 数据来源
        3.3.2 测度方法
    3.4 本章小结
4 城市人居环境活力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城市人居环境活力空间格局
        4.1.1 城市人居环境活力空间分异特征
        4.1.2 城市人居环境活力空间聚类特征
        4.1.3 城市人居环境活力空间分布特征
    4.2 城市人居环境活力影响因素
        4.2.1 影响因子选取
        4.2.2 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4.2.3 影响因素定性分析
    4.3 城市人居环境活力提升建议
        4.3.1 塑造城市个性,营造城市品牌
        4.3.2 依托基础条件,推进联动合作
        4.3.3 制定规划战略,引导城市发展
        4.3.4 宣传终身教育,提高文化水平
    4.4 本章小结
5 城市人居环境活力应用前景
    5.1 政府决策方面
    5.2 城市规划方面
    5.3 居民生活方面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讨论
    6.1 主要结论
    6.2 讨论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5)济南城市形象宣传片中的符号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城市形象宣传片研究综述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城市形象与城市形象宣传片
    第一节 城市形象概念解析
        一、城市形象的界定
        二、城市形象研究观念
        三、城市形象表达的特点
    第二节 城市形象表达方式
        一、打造城市形象的主体构成
        二、城市形象表达的内容层面
        三、营造城市形象的表现手段
    第三节 城市形象宣传片
        一、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发展
        二、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分类
        三、济南城市形象宣传片
第二章 济南城市形象宣传片中的主题及符号使用
    第一节 济南城市形象宣传片的主题类型
        一、历史悠久的文化之城
        二、和谐宜居的人文之城
        三、时尚创新的现代之城
    第二节 济南城市形象宣传片中的历史人文符号使用
        一、城市地理景观
        二、传统建筑
        三、历史事迹素材
    第三节 济南城市形象宣传片中的现代公共设施符号使用
        一、现代建筑群
        二、交通设施
        三、文化娱乐休闲场所
    第四节 济南城市形象宣传片中的人物形象符号使用
        一、济南名人
        二、普通市民
        三、外国友人
    第五节 济南城市形象宣传片中的其他类型符号使用
        一、城市标识
        二、商业品牌
        三、饮食文化
第三章 对济南城市形象宣传片符号表达的总结与思考
    第一节 济南城市形象宣传片中符号表达存在的问题
        一、围绕城市精神的符号表达不够全面
        二、城市形象符号体系构成不均衡
        三、部分城市符号素材使用重叠度较高
        四、相对单一的叙事技巧限制了符号表达创意发挥
    第二节 关于济南城市形象宣传片符号表达的建议
        一、密切城市精神界定与符号表达之间的吻合度
        二、增强城市形象符号体系的立体感
        三、深化城市“现代化”的观念把握及其符号表达能力
        四、积极调整叙事技巧,探索符号表达新创意
    第三节 关于符号表达对济南城市形象定位的思考
        一、建议城市精神界定更具城市个性符号特征
        二、泉文化的城市本色符号表达有待深掘
        三、推进城市“现代化”观念更新以及符号表达拓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城市形象的媒介建构 ——基于《人民日报》城市形象广告分析(2010-201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城市形象研究综述
        2.城市形象广告研究综述
        3.《人民日报》广告研究综述
    (四)相关概念界定
        1.城市形象概念界定
        2.城市形象广告概念界定
        3.城市形象的建构主体
        4.城市形象的构成要素
    (五)研究创新之处
一、《人民日报》城市形象广告研究思路、方法与框架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内容分析法
        3.文本分析法
        4.个案分析法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的选择依据
        2.研究对象时间范围的确定
        3.研究对象的类目建构
二、《人民日报》城市形象广告整体数据分析
    (一)广告数量层面
        1.广告数量波动上升,影响因素复杂
        2.特殊月份广告剧增,政治导向明显
    (二)广告客户层面
        1.城市行政等级:广告客户以省级及省会城市为主
        2.城市所属区域:广告客户多集中在东部地区城市
    (三)广告版面层面
        1.广告版面大小:以整版广告为主,版面选择灵活
        2.广告版面分布:集中出现在广告版,位置渐固定
        3.广告图文比例:图片在广告版面中占据绝对优势
    (四)广告内容层面
        1.广告标题字数:广告标题字数渐长,信息量大
        2.广告主题类型:主题相对集中,类型缺乏创新
        3.广告视觉元素:以经贸及生态元素的应用为主
三、《人民日报》城市形象广告文本分析与城市形象呈现
    (一)2010-2019年城市形象广告文本分析及其变化特征
        1.2010-2019年城市形象广告关键词词频及比重分布状况
        2.2010-2019年城市形象广告对城市形象呈现的变化特征
    (二)《人民日报》城市形象广告对城市形象的呈现(2010-2013)
        1.物质层面形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
        2.管理层面形象: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可持续发展
        3.文化层面形象:历史文化繁荣,文化旅游发展
    (三)《人民日报》城市形象广告对城市形象的呈现(2014-2019)
        1.物质层面形象:产业集聚集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2.管理层面形象:贯彻新发展理念,保障脱贫攻坚
        3.文化层面形象:发展文化旅游,历史文化厚重
四、基于《人民日报》城市形象广告思考城市形象的媒介建构
    (一)从《人民日报》城市形象广告看城市形象媒介建构的影响因素
        1.媒介因素:党报自身功能角色定位
        2.政治因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导向
        3.现实因素:城市自身现实发展状况
    (二)从《人民日报》城市形象广告看城市形象媒介建构存在的问题
        1.传播内容同质化:主题分布不均衡,视觉元素应用雷同
        2.传播形式模式化:宣传式话语体系,形式呆板缺乏创新
        3.形象建构功利化:追求短期形象建构,文化形象呈现缺失
    (三)城市形象媒介建构的改善与进路
        1.方向:以城市定位为核心,挖掘特色资源
        2.文本:内容生产个性化,符号选取多样化
        3.策略:依托节庆展会活动,提高城市声量
        4.视角:关注视角多元,凸显城市人本思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水文化视角下的苏州城市视觉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第一章 苏州城市水文化的文脉和艺术表现
    第一节 苏州城市水文化的历史和现状
        一、赓续和嬗变
        二、现实状况
    第二节 苏州城市水文化的艺术表现
        一、水文化艺术表现的类型
        二、水文化艺术表现的特征
第二章 苏州城市水文化符号的视觉资源与类型
    第一节 苏州城市水文化符号的视觉资源
        一、小桥流水
        二、湖山风月
        三、荷柳亭榭
        四、鱼蟹莼菱
    第二节 苏州城市水文化符号的类型
        一、流与游:动态符号
        二、立与观:静态符号
        三、变动与交织:综合符号
        四、特色的呈现:符号的组合
第三章 威尼斯城市视觉形象设计中水元素应用与苏州的比较
    第一节 威尼斯城市视觉形象设计与水元素
        一、水与威尼斯的城市形象
        二、威尼斯城市视觉形象设计中的水元素应用与传播
    第二节 苏州城市水文化与威尼斯比较和案例分析
        一、相同点察看
        二、不同点辨析
    第三节 威尼斯城市视觉形象设计中水元素应用对苏州的启示
第四章 水文化元素在苏州城市视觉形象设计中的运用
    第一节 运用向度和案例分析
        一、生活景观设计中的水文化元素
        二、城市生态设计中的水文化元素
        三、旅游视觉设计中的水文化元素
    第二节 运用原则和案例分析
        一、视觉原则: 识别方便
        二、艺术原则: 个性明确
        三、文化原则: 内涵丰富
        四、接受原则: 认同广泛
第五章 水文化视角下的苏州城市视觉形象设计创新
    第一节 对创新前提的认知
        一、源头自有活水来
        二、借镜它山之石
        三、回归人与生活
    第二节 对创新路径的理解
        一、集萃: 不同时空的结合
        二、生发: 不同类型的碰撞
        三、跨越: 审美、科技的引领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当代影视作品中的南京意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样本的界定
第一章 作为研究对象的城市意象
    第一节 意象与城市意象
        一、意象的含义解析
        二、城市意象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城市意象的构成元素
        一、物质性元素
        二、非物质性元素
第二章 影视作品中的南京人文意象
    第一节 明城墙意象:石城沧桑
        一、南京明城墙的城市意象
        二、影视作品中的南京明城墙
    第二节 秦淮河意象:风月江南
        一、南京秦淮河的文化意象
        二、影视作品中的胭脂金粉与风月秦淮
第三章 影视作品中的南京战争意象
    第一节 南京大屠杀影像:国家记忆与血色南京
        一、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与国家记忆
        二、灾难记忆与血色南京的影像再现
    第二节 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中的民国影像
        一、革命历史题材中的民国旧都
        二、追忆民国风情的怀旧影像
第四章 影视作品中的南京当代意象
    第一节 娄烨对当代南京的纪实表达
        一、以娄烨为代表的城市影像言说者
        二、娄烨电影中的当代南京都市
        三、潮湿的“浮城”与“雨”的意象
    第二节 青春电影中的南京城市书写
        一、青春电影中的南京校园景观
        二、青春题材作品中的当代南京都市
    第三节 南京现代化的国际都会形象
        一、便捷通达与时尚潮流的现代南京
        二、青年奥运会背景下的人文绿都形象
第五章 何以“南京”:影视中“南京”的审美特质
    第一节 作为政治符号的“南京”
        一、作为“六朝古都”的古代南京城
        二、作为“民国旧都”的近代南京城
    第二节 作为经济符号的“南京”
        一、南京的经济发展状况
        二、地方政府对南京意象的推动
    第三节 作为文化符号的“南京”
        一、城市文化:城市灵魂之所在
        二、南京的城市文化
    第四节 作为个性符号的“南京”
        一、城市个性:城市特色之所在
        二、南京的个性标签:世界文学之都
结语
附录 涉及南京的相关影视作品(2000-2020)
参考文献
致谢

(9)“新民谣”传播与城市文化品牌塑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相关概念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新民谣”中城市文化品牌元素呈现
    第一节 特征与表达:“新民谣”作品的家乡主题
        一、歌曲特征分析
        二、城市叙事元素
        三、主题文化表达
    第二节 元素与品牌:“新民谣”中品牌元素剖析
        一、自然景观:得天独厚的内在条件
        二、建筑地标:直观视觉性引发联想
        三、民俗文化:精神生活的外在表现
        四、饮食文化:简单易见的排他方式
第二章 “新民谣”传播城市文化品牌的渠道分析
    第一节 线下现场:粉丝驱动传播
        一、积淀能量:LiveHouse
        二、打造名片:音乐节
        三、厚积薄发:巡演及演唱会
        四、间接传播:线下音乐活动比赛
    第二节 线上媒介:强化传播效果
        一、传播新兴势力:音乐短视频APP
        二、精神港湾回归:网络音乐平台
        三、烘托背景音乐:互联网在线视频平台
    第三节 城市介入:官方力量推动“新民谣”传播
        一、当地传统媒体加持,融合城市要素促进歌曲传播
        二、官方尝试创新宣传,借新媒体平台实现双向互动
        三、官方新闻网站,引导大众了解歌曲的积极影响力
        四、城市政府部门线下主动为推动歌曲传播拓展渠道
第三章 “新民谣”传播城市文化品牌的效果分析
    第一节 关于“新民谣”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一、受众的结构特征:以女性为主的高校学生以及白领群体
        二、媒介的接触层面:音乐类APP成为受众关注的主要渠道
        三、媒介的使用层面:受使用习惯影响并关注APP交互功能
    第二节 “新民谣”传播城市文化品牌的社会影响效果
        一、强化对地域文化的认同,产生强烈归属感
        二、振奋年轻人精气神,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三、反映城市发展问题,保存城市的文化记忆
    第三节 “新民谣”传播城市文化品牌的微观效果分析
        一、认知层面:抽象化的城市文化助推品牌形象塑造
        二、态度层面:对城市文化的情感表达与传递的认同
        三、行为层面:成为城市品牌以及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第四章 “新民谣”传播与城市文化品牌塑造的发展策略
    第一节 “新民谣”在城市文化品牌传播中的表现优势
        一、精准口碑传播,实现一对一良好效果
        二、多方媒介联动,使传播时效十分迅速
        三、隐性文化沟通,显现城市的情感温度
        四、激发听觉联想,展现音乐的独特魅力
    第二节 “新民谣”在城市文化品牌塑造中存在的问题
        一、丢失个性内涵,易出现模仿现象
        二、作品粗制滥造,流俗化倾向渐显
        三、政府部门未有效整合多媒体资源
    第三节 “新民谣”传播以及城市文化品牌塑造的策略
        一、创作者需紧密关注社会生活变化
        二、政府部门勇于颠覆传统宣传模式
        三、摆脱城市定制型歌曲的固有套路
        四、把握优势以赢得“天时地利人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致谢

(10)品牌文化价值视角下中国城市品牌的价值构建与传播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框架及方法
        一、研究总体框架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与重难点
        一、研究创新点
        二、研究重难点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文献综述
    第一节 城市品牌与城市文化品牌
        一、品牌与城市品牌
        二、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化品牌
        三、城市文化品牌与城市品牌的关系
    第二节 品牌文化与品牌文化价值
        一、品牌文化
        二、品牌文化价值
        三、品牌文化价值与城市品牌的关系
    第三节 广州城市品牌研究综述
        一、广州城市品牌的相关研究
        二、广州城市文化品牌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一、品牌价值理论
        二、整合品牌传播理论
        三、城市营销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城市品牌发展现状及问题
    第一节 我国城市品牌发展与传播现状
        一、城市品牌化进程加快且城市品牌效应凸显
        二、城市品牌发展模式多元化但仍面临价值升级难题
    第二节 我国城市品牌价值建构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品牌定位缺乏个性,同质化严重
        二、城市品牌文化精神内涵有待丰富和完善
        三、城市品牌形象传播力度不足导致价值折扣
    第三节 品牌文化价值视角下我国城市品牌发展启示
        一、中国城市品牌亟需文化精神价值升级
        二、城市文化品牌是提升城市文化价值的关键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以文化品牌为核心的城市品牌价值升级
    第一节 城市品牌文化价值的构建模型
    第二节 品牌定位:以文化为核心的城市品牌定位
        一、文化是城市品牌定位的核心
        二、城市品牌文化定位的类型
        三、城市品牌文化定位原则
    第三节 价值统一:文化精神价值与品牌价值的价值统一
        一、城市品牌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提炼
        二、品牌运动基础上的持续性城市品牌沟通
        三、参与式互动城市品牌文化的建立
    第四节 受众共鸣:从城市价值认知到城市价值共鸣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创新推动城市文化品牌整合传播
    第一节 主体整合:官民联动多元传播
    第二节 内容整合:价值沟通深度传播
    第三节 形式整合:价值共创软性传播
    第四节 渠道整合:多接触点全面传播
    第五节 数据整合:动态监测精准传播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州城市品牌的发展与价值升级
    第一节 广州城市文化与城市品牌的发展与变迁
        一、早期商业文化品牌发展
        二、近代岭南文化品牌发展
        三、现代花城文化品牌发展
        四、国际创新文化品牌发展
    第二节 广州城市文化与城市品牌传播现状调查
        一、问卷的制作及说明
        二、广州城市文化及城市品牌传播的主要问题分析
    第三节 广州城市品牌文化价值构建和传播的思考
    第四节 广州城市品牌的文化价值构建与传播模型
        一、以文化品牌为核心的城市品牌定位:海上丝路、国际湾区
        二、广州城市品牌精神文化价值的升华:国际化创新精神
        三、广州城市文化品牌的整合传播策略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城市间的竞争就是城市文化的竞争,文化价值是城市品牌的软实力
        二、合理的城市品牌文化定位是城市品牌文化价值升级的基础
        三、城市品牌文化价值的提升需要实现城市精神价值的共鸣
        四、城市文化品牌形象的整合传播是提升城市品牌文化价值的关键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广州城市品牌的文化价值构建与传播研究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关于城市个性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城市个性形象建构中的媒体网络传播力研究[J]. 史强. 科技传播, 2021(23)
  • [2]习近平美丽中国重要命题形成的实践基础[D]. 黄金凤.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3]新浪微博中宁波城市网络形象的呈现与传播[D]. 李晶.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4]基于街道尺度的城市人居环境活力研究 ——以大连市主城区为例[D]. 刘贺.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 [5]济南城市形象宣传片中的符号表达研究[D]. 孙影. 山东艺术学院, 2020(07)
  • [6]城市形象的媒介建构 ——基于《人民日报》城市形象广告分析(2010-2019)[D]. 李体. 河南大学, 2020(02)
  • [7]水文化视角下的苏州城市视觉形象研究[D]. 赵琼. 苏州大学, 2020(03)
  • [8]当代影视作品中的南京意象研究[D]. 薛耀.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9]“新民谣”传播与城市文化品牌塑造[D]. 张格.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10]品牌文化价值视角下中国城市品牌的价值构建与传播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D]. 任静.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对城市个性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