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实过程振动压路机的分岔混沌分析

压实过程振动压路机的分岔混沌分析

一、压实过程振动压路机的分岔混沌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周奇才,王聪聪,熊肖磊,董日腾[1](2021)在《非线性成型振动台混沌特性分析与仿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解决混凝土构件现有振动成型技术中密实度不高、成型周期长的问题。基于混沌理论对现有振动台结构进行改进,考虑碟形弹簧非线性建立振动系统的物理模型和动力学模型。通过分岔图确定系统产生混沌时的参数范围,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混沌响应数值仿真平台,采用Runge-Kutta法求解并绘制系统的相轨迹图、Poincaré映射图、时间历程曲线、频谱图和最大Lyapunov指数对振动台的混沌特征进行识别,证明了改进后的系统具有混沌振动特性。

张敬[2](2014)在《基于非线性时延反馈控制的线谱混沌化》文中研究表明利用非线性隔振系统处于混沌状态时其响应功率谱呈连续谱这一特点,可以改变或重构动力机械振动传递到船体基座的频谱构造特性,进而弱化或消除水下辐射噪声的线谱特征,提高舰船的隐蔽性。为此,本论文从研究混沌化的机理入手,提出非线性时延反馈控制混沌化方法,深入研究了非线性时延控制器中相关控制参数变化对系统混沌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多源激励条件对线谱混沌化控制的影响。理论研究发现系统混沌化的临界控制增益与隔振浮筏系统的等效线性刚度成正比,故提出基于准零刚度系统实施线谱混沌化控制技术。围绕混沌化方法及应用所开展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倍周期分岔是通向混沌的典型路径之一,研究倍周期分岔过程中线谱结构和强度的变化规律对完善线谱混沌化的基础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数学推理得到了连续系统倍周期分岔点邻域内T周期解与2T周期解的解析关系,进一步分析得到了两者之间的频谱关系。揭示了连续系统发生倍周期分岔时,T周期解的信息将全部传递到2T周期解中。发生倍周期分岔时,系统频谱将会在继承原有频谱成份的基础上新增频谱分量。发生一次倍周期分岔,新增一次频谱分量,直至系统进入混沌运动状态,原有的离散线谱将演变为连续的混沌宽谱。系统线谱峰值在发生倍周期分岔时不会降低,只有可能保持不变或上升。针对双层隔振浮筏系统的线谱混沌化问题,提出了非线性时延反馈控制方法,推导出了非线性时延反馈控制的解析函数,建立了隔振浮筏线谱混沌化的标准设计流程,为系统混沌化的设计提供了严格的理论依据。通过数值仿真,从反馈控制增益、时延量和反馈频率等方面探讨了控制参数变化对系统混沌化的影响,并与线性时延反馈控制进行对比分析,揭示非线性时延反馈控制在大参数范围持续混沌化、小能量控制、控制形式选择灵活等方面的诸多优势。基于实际隔振浮筏系统具有多源激励特性,研究了多源激励下双层隔振浮筏系统的非线性时延反馈混沌化问题,是关系到时延混沌化方法的技术应用可行性的关键问题之一。本研究基于非线性时延反馈控制器设计,重点考察了反馈增益、时延量和反馈频率等控制参数对多源激励隔振浮筏系统混沌化的影响,阐述了多源激励环境下的线谱混沌化特性。在混沌化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小能量控制取决于浮筏系统的刚度特性,为此提出了一种承重可调的准零刚度电磁隔振系统。当系统承载重量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调整线圈电流和控制步进电机动作,使系统静平衡位置保持在水平方向。被隔振设备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小幅振动时,其动刚度很小,整个系统的固有频率很低,可实现大频率范围隔振,并具有良好的低频隔振效果,同时为准零刚度浮筏的小能量混沌化控制奠定了基础。提出了双层准零刚度系统,推导了非线性时延反馈控制方程。相比于一般非线性系统,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准零刚度系统在混沌化所需临界控制增益和线谱抑制方面的独特优势。并分别考察了准零刚度系统在低、中、高频区域的线谱混沌化性能。结果说明在中高频区域,线谱特征能完全被消除。在低频区域,很难完全消除线谱特征,但通过混沌化过程可以大大弱化对应的线谱特征。仿真结果也表明通过调整控制增益、时延量和反馈频率等参数可以有效改善混沌化品质。

柴林[3](2014)在《机械碰撞振动非线性动力响应的参数演化》文中认为有一大类工程机械如振动成型机、路面夯实机、振动分筛机等利用碰撞振动来实现其功能。同时,碰撞振动现象也广泛存在于其它机械系统中,例如齿轮啮合传动,列车车轮与铁轨之间相互作用等。研究碰撞振动系统对于利用碰撞振动实现机械功能,或避免碰撞振动造成的机械故障、结构损坏、噪音等负面作用,都具有重要的实际工程意义。碰撞和冲击系统具有极为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我们一般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通过系统相图、Poincare截面映射、分岔等非线性动力学研究方法讨论系统的动态响应。对于机械系统,我们特别关注系统的力学行为与约束、间隙、频率等参数之间的关系。本文针对振动成型机、振动分筛机等工程机械,建立含间隙的单自由度和两自由度碰撞振动系统模型,分别采用瞬时冲击法和分段弹簧—阻尼接触模型两种方法讨论接触碰撞过程,在Matlab中用四阶龙格—库塔法求微分方程数值解,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建立单自由度自由振子碰撞振动系统模型,列出动力学微分方程,利用Matlab计算软件,数值仿真出系统的动态响应,采用时间历程图、相图、分岔图、庞加莱映射图等结合的方法对系统动力学行为进行探讨,并分析不同参数对系统响应的影响程度。(2)以实际工程案例“振动压实成型机的系统参数选取”为基础,提出创新的动力学分析方法“三维全局分岔图”。得出两个控制参数下的系统动态响应分岔图,并以实际工艺需求为标准,选取满足条件的参数范围,为设计人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3)建立含单侧约束的两自由度碰撞振动系统动力模型,列出微分方程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系统的动力学响应,对系统周期及稳定性进行分析,并讨论系统各参数对动态响应的周期性、分岔、进而演化为混沌运动状态的影响。(4)研究碰撞振动系统中,非线性参数元件对状态响应的影响结果。在单自由度系统中讨论振子支承弹簧为分段线性的非线性参数下对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在两自由度系统中讨论如空气弹簧的强非线性元件对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李盈利[4](2013)在《双层非线性隔振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及时延混沌化》文中认为隔振是抑制潜艇动力机械振动向艇体传递最常用的手段。利用非线性隔振系统处于混沌状态时其响应功率谱呈连续谱这一特点,可以降低和改变动力机械传递到艇体的线谱特征,从而降弱潜艇辐射水声的线谱成分,提高潜艇的水声隐身性能,即线谱混沌化控制方法。为此,论文主要完成了两个方面的研究工作:深入研究了两自由度非线性隔振系统动力学特性;针对实际应用线谱混沌化控制方法时面临的如何保持非线性隔振系统的混沌状态和实现小振幅下的混沌这两个难点,提出了相应的混沌反控制方法。其研究工作不仅丰富了非线性动力学和混沌控制理论,同时,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围绕上述问题所开展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将三维实体隔振模型简化为梁模型,采用欧拉-伯努利梁假设,考虑几何非线性,分析了由非线性隔振器连接的两层耦合梁的静动力学行为。采用微分求积法或伽辽金法将偏微分平衡方程转化为仅与时间有关的微分方程,再通过Newmark或龙哥库塔数值积分求解。将求得的耦合梁静变形结果与ANSYS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了耦合梁的动力学行为。将隔振系统简化为两自由度质量弹簧系统,即在被隔振机器与基础之间设置非线性隔振浮筏,引入位移反馈控制技术。采用平均法得到了非线性隔振系统的渐近解,研究了其非线性动力学行为。通过数值算例,讨论了系统各参数对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利用分岔图研究了系统的运动状态随外激励频率以及控制增益改变时的系统响应变化。采用广义混沌同步化原理的控制方法,将Lorenz系统族,如Lorenz系统、Chen系统、Lü系统、R ssler系统以及Chua系统作为驱动信号,通过调节驱动系统控制参数使之产生混沌响应,通过混沌同步化原理来混沌化非线性隔振系统,从而将潜艇工作时辐射出的特征线谱转化为混沌谱。并且,采用隐式性能指标函数及Hooke-Jeeves优化方法,来求得最优控制增益,从而得到具有较好品质的混沌谱特征。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双层隔振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并比较了Lorenz系统族各系统的混沌化效果。引入时延控制方法使得隔振系统高维度化,有利于混沌化的实现。将非线性隔振系统在平衡点处线性化,并通过Laplace变换得到系统的特征方程。由于时延的引入,系统特征方程为超越方程,具有无数个特征根,即时延系统的无穷维性质。时延系统的特征根与时延相关,采用了广义Strum准则来预测特征根的分布,从而分析时延浮筏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了时延无关稳定区间的临界控制增益,并得到了稳定性转换时的临界时延,分析了其稳定与不稳定区间。应用数值算例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并且分析了系统参数的变化对临界控制增益的变化。考虑在小阻尼、小控制增益以及小幅值激励情况下,采用多尺度法分析时延控制非线性隔振系统主共振以及1:1内共振时的渐近解,得到含有时延的平均方程,通过分析其平衡解及其稳定性来研究时延反馈控制参数以及系统参数对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数值结果证明,通过调节不同的控制参数,可以控制系统的振动幅值,分析振动幅值随着时延的变化规律,因此可以通过调节系统参数以及控制时延来减振。系统解的稳定性随着时延变化而变化,通过与分岔图比较,发现不稳定区域对应着动力系统的混沌区域。分析了具有双重时延隔振系统的稳定性。对于具有两相等时延的动力学系统,采用广义Strum准则可以得到时延无关稳定性的临界控制增益,以及稳定性切换时的临界时延条件。对于具有不同时延的动力系统,采用了二次特征值法,避免了繁琐的系数推导,采用矩阵及算子运算可求得时延特征方程的特征根以及临界时延,从而研究双时延控制隔振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了时延无关稳定性的临界控制增益区域,并求得了系统稳定与不稳定边界的临界时延。分析了不同控制参数,控制形式对系统混沌化以及降低线谱的效果,并比较了单时延系统与双时延系统的稳定区域以及混沌化效果。

姚广路[5](2012)在《车辆电力驱动系统电机混沌特性及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电动汽车的电力驱动系统主要由电动机系统与机械传动系统所构成,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分。研究表明,汽车的驱动电机和机械传动装置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混沌现象,这给汽车带来影响车辆寿命、增加行车的安全性等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其混沌现象的产生机理,特征辨识以及抑制方法进行研究。驱动电机是汽车的动力来源,对其混沌特性进行研究是对车辆系统耦合混沌特性进行研究的基础。研究电机混沌产生的条件有助于使电机在运行过程中避开产生混沌的区域,以及在混沌现象产生时将其进行抑制,而使电机运行在混沌状态是进行以上研究的前提。研究电机混沌化的方法有助于发现可能导致电机进入混沌状态的原因,这对控制器的合理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使电机产生混沌还可以模拟实际车辆中驱动电机的混沌状态,从而在车辆混沌耦合特性分析试验台中提供混沌化的动力源。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分析电动汽车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两种电动机:永磁同步电动机和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混沌特性;在车辆系统混沌耦合研究试验台上如何使驱动电机产生混沌化的动力源的方法。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4方面的研究内容: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以及电机混沌行为和混沌控制的研究现状。其次,分别建立了永磁同步电机、无刷直流电机在两相转子旋转坐标系(d-q)下的数学模型,并在d-q坐标系下对该模型进行仿射与时间尺度变换,从而得到了适用于分析系统混沌特性的数学模型。采用稳定性分析与分岔图等方法对永磁同步电机和无刷直流电机出现混沌行为时参数的临界值进行求解。然后,介绍了用于混沌化的间接时间延迟反馈和直接时间延迟反馈法,并将其应用到基于d-q坐标系的永磁同步电机和无刷直流电机。推导了两相导通状态下的无刷直流电机混沌模型,并根据改变母线电压进行调速的原理,利用间接延迟反馈法,不仅实现了电机的混沌化,还能够将混沌化的转速控制在期望的范围内。最后,利用Lab VIEW和NI-USB数据采集卡设计搭建了无刷直流电机试验台,进行了混沌化控制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了延迟反馈方法产生可控混沌的可行性,从而实现了对电动车用驱动电机的可控混沌化模拟。

钟桂良[6](2012)在《碾压混凝土坝仓面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理论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碾压混凝土坝施工工艺复杂、施工工期紧、施工强度大、技术要求高,给仓面施工质量控制带来了挑战。本文紧密结合碾压混凝土坝工程建设中施工质量控制领域的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开展了碾压混凝土坝仓面施工质量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以碾压混凝土坝仓面施工质量实时监控方法为理论基础,对相关的数学模型和应用技术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提出了浇筑碾压质量实时监控与施工气候信息实时监控技术,实现了对碾压混凝土坝仓面施工过程质量的精细化、全天候实时监控和对仓面施工信息的动态高效集成管理与分析。这些研究成果一方面深化了碾压混凝土坝仓面施工质量控制的理论基础,填补了碾压混凝土坝仓面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理论与方法研究的空白;另一方面,为碾压混凝土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的建立做了开拓性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主要包括:(1)构建了碾压混凝土坝仓面施工质量实时监控体系,建立了碾压混凝土坝仓面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的数学模型。针对碾压混凝土坝仓面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科学问题,分析了碾压混凝土坝仓面施工质量控制的目标、项目和流程等关键要素,开展了碾压混凝土坝仓面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理论与方法研究,提出了碾压混凝土坝仓面施工质量实时监控体系,建立了碾压混凝土坝仓面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的数学模型,并实现了基于Web的碾压混凝土坝仓面施工质量实时监控三维可视化分析。该体系既丰富和发展了现有的碾压混凝土坝仓面施工质量控制理论,又为碾压混凝土坝仓面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2)提出了碾压混凝土坝浇筑碾压质量实时监控技术,实现了碾压层的自动辨识和监控参数的动态分析。针对碾压混凝土坝仓面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的核心组成部分——浇筑碾压质量实时监控,建立了浇筑碾压质量实时监控目标函数,提出了碾压层自动辨识方法和监控参数动态分析方法,进而研发了碾压混凝土坝浇筑碾压质量实时监控系统,并基于Web网络实现了碾压混凝土坝浇筑碾压质量信息管理。该系统首次实现了对碾压混凝土坝浇筑碾压质量的实时监控,使浇筑碾压施工质量控制水平得到提升,在碾压混凝土坝施工质量控制研究领域具有开创性意义。(3)提出了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气候信息实时监控技术,建立了预测VC值损失量进行反馈控制的ANN模型。针对碾压混凝土坝仓面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气候信息实时监控,建立了施工气候信息实时监控目标函数,提出了基于ANN模型预测VC值损失量进行反馈控制的方法,并研发了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气候信息实时监控系统。通过将施工气候信息纳入碾压混凝土坝仓面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将VC值损失量反馈至施工管理人员,并实时指导现场施工,为仓面施工质量控制研究开拓了新的方向。(4)研制开发了碾压混凝土坝仓面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某水电站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工程建设中。针对某水电站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地处西南地区、夏季气温高、降雨集中,且工程规模大、施工工期紧等特点,研发了碾压混凝土坝仓面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大坝仓面施工过程主要环节精细化、全天候的实时监控与分析,提高了大坝仓面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水平和效率。该研究成果解决了传统施工质量控制手段无法远程、精细、实时控制施工质量和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难题。不仅为碾压混凝土坝仓面施工与维护提供了决策依据,为碾压混凝土坝施工质量控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技术数据,也为类似碾压混凝土坝工程的仓面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于东升[7](2011)在《电力电子电路中的分岔、混沌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非线性电路理论研究的深入,文氏桥、雷达天线、锁相环、DC/DC变换器等一些实用电路中的分岔和混沌现象已广为人知。鉴于非线性电路拓扑和种类繁多,相应的分岔行为十分丰富。即使对于同一电路拓扑,调节不同参数引发的分岔行为也不尽相同。分岔和混沌现象的发生是电路系统失稳的具体表现,伴随着次谐波、相轨迹畸变和无规则振荡现象。因此,深入研究电路系统的分岔和混沌行为,对于常用电路优化以及新功能电路的辅助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Twin-T电路和基于忆阻器的混沌电路(Memristor based Chaotic Circuit-MCC)为辅助,主要分析了数字控制电力电子电路中的分岔和混沌现象,并将混沌应用到电力电子电路中,以达到性能优化的目的。Twin-T电路具有突出的选频能力,被广泛应用于振荡器与陷波滤波器中。通过在Twin-T电路中两个电容直接相连的连接点上接入发光二极管元件,本文设计了一个新Twin-T混沌电路。以控制信号强度为分岔参数绘制分岔图,结果显示系统随控制信号强度增加经周期递加分岔步入混沌振荡。忆阻器被认为是除电阻、电容和电感以外的第四个基本元件,具有特殊的记忆能力。本文利用忆阻器元件取代蔡氏电路非线性二极管,结合分岔图、功率谱、最大Lyapunov指数等数值分析工具研究了系统分岔路径和双涡卷奇异吸引子结构。考虑到Twin-T电路优良的选频特性,设计了一种基于Twin-T电路的陷波混沌控制器。此控制器包含了一个陷波滤波器和一个电压电流转换接口电路。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表明此控制器可以快速有效的将系统混沌控制到周期轨道上。超混沌系统具有至少两个大于零的Lyapunov指数,系统动态规律也更为复杂。本文通过修改MCC,设计了一个新的五阶超混沌电路。采用奇异值分解方法计算系统的Lyapunv指数谱,结果显示系统在某些参数区间内具有两个Lyapunov指数的值大于零。变换器电路中的分岔和混沌现象十分丰富。目前对变换器电路中的分岔和混沌现象研究多集中在模拟控制方式下,对于数字控制方式产生的时间延迟和量化误差很少考虑。本文以一台数字控制同步Buck变换器(Synchronous Buck Converter-SBC)为研究对象,利用z域小信号模型分析了比例-积分(Proportional-Integral-PI)补偿策略下系统的分岔行为。在此基础上,利用描述函数等效出量化误差在控制环路引入的动态增益,并估算出系统的极限环区间。开关磁阻调速系统(Switched Reluctance Drive-SRD)可以看作是包含运动部件的电力电子电路。由于其特殊的定转子双凸极结构,系统存在铁磁饱和、频繁换相等非线性特征。本文首先在假设相电感与相电流无关的基础上,对比了模拟和数字两种控制方式下SRD的分岔行为。考虑到线性模型精度不高的因素,设计了一个新的基于指数函数的磁链非线性模型,利用分岔图和功率谱分析工具研究了数字控制SRD非线性模型中的分岔和混沌行为。对于一些复杂电路系统,很多情况下无法获得其内部的拓扑结构,或者获得的拓扑结构与数学方程过于复杂。在这种情况下,运用Jacobian矩阵特征值和分岔图方法分析系统分岔和混沌行为就显得无能为力。相空间重构技术仅通过采样时间序列即可恢复原系统动力学空间。本文首先以MCC为测试对象,验证了相空间重构技术恢复系统原吸引子的有效性。采用互信息量和虚假邻点方法获取最佳重构时延和嵌入维数,同时结合G-P算法和小数据量方法计算了系统的分形维和最大Lyapunov指数。在此基础上,基于MATLAB的Simulink仿真环境构建了采用模糊控制策略的SRD系统,并计算其重构相空间的分形维和最大Lyapunov指数。计算结果表明模糊控制SRD系统存在较大范围的混沌区间。混沌信号的一些特殊性质可以采取措施加以利用。本文以MCC电压信号作信号源,实现了SBC的混沌扩频。基于模糊控制SRD存在较大范围混沌区间这一研究结论,提出一种基于反馈转差变换率序列的SRD系统混沌扩频策略,仿真和实验结果均证实此扩频策略可以有效降低系统在开关频率及次谐波点的功率谱尖峰幅值。同时,分析数字控制SRD变换器不同单相故障下滤波电容电压频率谱,结合细节电压信号的混沌特征不变量,实现了变换器单相故障的识别。该论文有图88幅,表26个,参考文献249篇。

殊海燕[8](2010)在《带有滞回的接触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和稳定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某型号车床的床鞍-床身导轨结合部接触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非线性动力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了这种含有间隙的带有滞回特性的接触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和系统的稳定性。首先系统的阐述了接触问题的发展历程和滞回系统的发展、课题的工程背景以及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接触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中的混沌理论、分岔理论以及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的研究方法,最后运用分析非线性动力学的分析方法深入地研究了床鞍-床身导轨结合部接触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以及若干相关问题。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以某型号车床的床鞍-床身导轨结合部——这种以机械接触为基本形式的接触系统为例,在对以往研究成果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建立了一种含有间隙的带有滞回特性的单自由度模型。根据力学模型,分析了这种带有滞回特性的接触系统的特点,建立了系统的运动方程,由于这个系统具有非线性环节,所以采用适用于分析一个自由度有非线性环节的方法等效线性化方法对系统进行理论分析。利用四阶的Runge-Kutta算法对接触系统进行数值分析,运用MATLAB软件进行算法编程,考察了系统随外激励频率、阻尼参数以及外激力幅等变化下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利用系统响应的分岔图、时域波形图、相图以及Poincare截面等图形分析了系统响应的周期运动、倍周期分岔、混沌等运动形式的转化与演变过程。从分析可知,系统在某些特定的参数下确实出现了混沌与分岔行为。利用分析非线性系统稳定性的一次近似判别法对这个接触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近似的判定,判别出了系统的运动状态是稳定的。通过对机床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研究,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如在某些特定的参数下接触系统出现了混沌与分岔行为,这对于机床的加工精度、加工质量等特性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在研究机床的整机动态特性时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这些都为未来机床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将有着更加现实的意义。

崔博[9](2010)在《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集成理论与应用》文中提出心墙堆石坝施工规模的提高为坝体安全性带来了新的考验,对大坝建设管理特别是施工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如何对心墙堆石坝施工过程的质量进行精细化、全天候的实时监控,同时,如何把大坝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监测、安全监测与进度等信息,进行动态高效地集成管理和分析,以辅助工程高质量施工、安全运行与管理决策,是工程建设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集成理论与应用进行研究,取得如下成果:(1)使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集成要素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系统功能集成、指标集成、技术集成与信息集成的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集成模型,对各项集成内容进行研究:功能集成由位于两个层面上的表示集成与应用集成组成,研究了二者实现的原理;通过研究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控制标准与控制过程,建立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的目标函数;建立包含监测数据获取、传输与表现三个层次上的技术集成模型,并研究了计算机技术在大坝碾压质量实时监控中的应用、网络环境下的三维技术在上坝运输实时监控中的应用;研究了在信息集成中起重要作用的数据集成问题、施工质量与进度的集成问题、组织集成问题、工程管理软件的集成问题。(2)对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大坝碾压质量实时监控系统与坝料上坝运输实时监控系统分别进行了研究,针对两个系统分别建立目标控制函数,应用GPS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构建系统解决方案,研究了碾压遍数、压实厚度、卸料匹配、行车密度统计等监控指标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相关软件的研制。(3)采用开放性的设计方案与集成化的开发模式研制了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与数字大坝系统,实现了大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与质量、进度、安全监测、地质等信息的集成管理;该系统应用于糯扎渡水电工程建设现场,建立了大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体系,实现了对大坝施工过程主要环节精细化的全天候、实时监控与分析,有效地控制了大坝施工的控制参数,减少了施工质量监控中的人为因素,提高了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水平和效率。

高溥,王娜[10](2007)在《振动平板夯周期运动的稳定性与分岔》文中认为建立振动平板夯的两自由度动力学模型,采用不同的微分方程对其工作历程进行分段描述。并通过四阶Runge-Kutta法,仿真分析了其周期运动的稳定性以及通过倍周期分岔进入混沌的过程。讨论了系统参数对振动平板夯周期运动和混沌的影响,为提高振动平板夯性能设计提供了依据。

二、压实过程振动压路机的分岔混沌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压实过程振动压路机的分岔混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非线性成型振动台混沌特性分析与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振动试验台结构及试验结果
3 改进振动台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
3 数值仿真与混沌分析
4 结 论

(2)基于非线性时延反馈控制的线谱混沌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1.2.1 被动隔振技术
        1.2.2 主动隔振技术
        1.2.3 线谱混沌化控制技术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主要创新性工作
第2章 基于混沌化的线谱特征重构原理
    2.1 引言
    2.2 混沌的特征
    2.3 混沌的定义
        2.3.1 Li-Yorke 混沌
        2.3.2 Devaney 混沌
    2.4 混沌化控制方法
        2.4.1 离散时间系统
        2.4.2 连续时间系统
    2.5 倍周期分岔过程功率谱的标度性
    2.6 线谱特征重构的基本思想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倍周期分岔过程频谱特性分析
    3.1 引言
    3.2 T 周期解与 2T 周期解的解析关系
    3.3 T 周期解与 2T 周期解对应的频谱关系
    3.4 数值算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非线性时延反馈控制混沌化
    4.1 引言
    4.2 时延系统的高维度特性
    4.3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精确线性化方法
    4.4 双层隔振浮筏的动力学控制模型
    4.5 非线性时延混沌化控制方程的推导
    4.6 基于非线性时延反馈控制的混沌化分析与讨论
        4.6.1 反馈控制增益变化的影响
        4.6.2 控制时延变化的影响
        4.6.3 反馈频率变化的影响
    4.7 变参数持续混沌化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源激励下双层隔振浮筏系统的线谱混沌化
    5.1 引言
    5.2 多源激励下双层隔振浮筏系统的数学模型
    5.3 非线性时延控制方程的推导
    5.4 多源激励线谱混沌化分析与讨论
        5.4.1 反馈控制增益的影响
        5.4.2 时延控制参数对混沌化率的影响
        5.4.3 反馈频率参数对混沌化率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承重可调准零刚度电磁隔振系统
    6.1 引言
    6.2 电磁准零刚度系统静力学分析
        6.2.1 电磁斥力的计算
        6.2.2 总体结构布置
    6.3 系统实现准零刚度的条件
    6.4 承重变化时实现可调的方法
    6.5 电磁准零刚度系统动力学分析
        6.5.1 力传递率分析
        6.5.2 系统结构稳定性与分岔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准零刚度系统的线谱混沌化
    7.1 引言
    7.2 单层系统的临界控制增益
    7.3 双层系统的临界控制增益
    7.4 基于准零刚度系统的时延反馈控制方程
    7.5 准零刚度系统的线谱混沌化
        7.5.1 临界控制增益的降低
        7.5.2 线谱强度的抑制
        7.5.3 线谱特征重构
    7.6 混沌品质的改善
    7.7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附录 C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参加的科研项目

(3)机械碰撞振动非线性动力响应的参数演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非线性振动的发展历程
        1.1.2 碰撞振动系统的工程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1.3 分析非线性动力学的理论方法及工具
        1.3.1 相图
        1.3.2 Poincare映射
        1.3.3 分岔
        1.3.4 突变
        1.3.5 混沌
        1.3.6 MATLAB软件简介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自由振子碰撞振动系统分岔与混沌的参数演化
    2.1 引言
    2.2 建立动力学模型及其运动方程
    2.3 系统动力学响应
    2.4 各参数对系统响应状态的影响
        2.4.1 初始碰撞位置
        2.4.2 阻尼系数
        2.4.3 刚度系数
        2.4.4 激振频率
    2.5 非线性参数对系统响应状态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实际工程案例选取碰撞振动系统参数
    3.1 案例背景简介
        3.1.1 振动压实概述
        3.1.2 项目背景
    3.2 三维全局分岔图方法概述
        3.2.1 三维全局分岔简介
        3.2.2 配置参数选取标准及注意事项
    3.3 数值仿真
        3.3.1 单频激振系统三维分岔图
        3.3.2 双频激振系统三维分岔图
    3.4 计算结果分析与建议总结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单侧约束两自由度碰撞系统的非线性响应分析
    4.1 引言
    4.2 线性约束两自由度碰撞系统
        4.2.1 概述
        4.2.2 线性约束碰撞系统的力学模型及运动方程
        4.2.3 系统的周期运动及其稳定性分析
        4.2.4 各参数对系统周期运动及分岔的影响
    4.3 非线性约束两自由度碰撞系统
        4.3.1 概述
        4.3.2 非线性约束碰撞系统的力学模型及运动方程
        4.3.3 系统的周期运动及其稳定性分析
        4.3.4 各参数对系统周期运动及分岔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本文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单自由度碰撞振动系统matlab求解主程序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4)双层非线性隔振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及时延混沌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1.2.0 隔振原理
        1.2.1 隔振方法
        1.2.2 混沌隔振
        1.2.3 时延控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主要创新性工作
第2章 耦合梁隔振系统动力学分析
    2.1 引言
    2.2 弹性耦合梁隔振系统
        2.2.1 基本方程
        2.2.2 求解方法
        2.2.3 数值算例
    2.3 粘弹性耦合梁隔振系统
        2.3.1 基本方程
        2.3.2 求解方法
        2.3.3 数值算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线性反馈控制双层非线性隔振系统动力学分析
    3.1 引言
    3.2 双层非线性隔振系统基本方程
    3.3 平均法近似解分析
    3.4 数值结果与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双层非线性隔振系统的广义混沌同步化及优化
    4.1 引言
    4.2 双层隔振系统分析模型
    4.3 双层隔振系统的广义混沌化及优化
        4.3.1 Lorenz 族系统作为驱动系统
        4.3.2 性能指标的优化
    4.4 数值算例与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时延控制双层隔振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及混沌化
    5.1 引言
    5.2 隔振系统分析模型
    5.3 稳定性分析理论方法
        5.3.1 与时延无关的稳定性临界参数
        5.3.2 稳定性变化的临界时延
    5.4 数值算例与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时延控制双层隔振系统的近似解及动力学分析
    6.1 引言
    6.2 双层隔振系统的分析模型
    6.3 摄动分析
    6.4 平衡解及其稳定性
    6.5 数值算例与讨论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双时延反馈控制双层隔振系统动力学分析
    7.1 引言
    7.2 隔振系统的控制方程
    7.3 双时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7.3.1 具有两个相同时延系统的稳定性
        7.3.2 采用广义特征值方法研究多时延系统的稳定性
    7.4 数值算例与讨论
    7.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 C 式(2.47 )中的系数

(5)车辆电力驱动系统电机混沌特性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的背景与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电动汽车的介绍
        1.1.3 电动汽车电力驱动系统中的混沌现象
        1.1.4 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2 永磁同步电机的混沌特性研究
    2.1 永磁同步电机空间坐标及数学模型
        2.1.1 空间坐标系定义及变换
        2.1.2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2.1.3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混沌模型
    2.2 基于稳定性分析与分岔图法的永磁同步电机混沌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无刷直流电机混沌特性研究
    3.1 无刷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1.1 无刷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
        3.1.2 无刷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
    3.2 数学模型
        3.2.1 无刷直流电机的通用模型
        3.2.2 无刷直流电机的混沌模型
    3.3 无刷直流电机的混沌现象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混沌化控制
    4.1 延迟反馈混沌化理论介绍
        4.1.1 稳定线性系统的混沌反控制
        4.1.2 非线性微分方程的时延反馈混沌化
        4.1.3 仿射非线性系统的时延反馈混沌化
    4.2 基于直接延迟反馈的混沌反控制
    4.3 永磁同步电机的混沌化研究
        4.3.1 基于时延反馈的永磁同步电机混沌化研究
        4.3.2 基于直接延迟反馈的永磁同步电机混沌化控制
    4.4 无刷直流电机的混沌化研究
        4.4.1 电机转速的控制方法
        4.4.2 无刷直流电机混沌化方法
    4.5 本章小结
5 实验验证
    5.1 虚拟仪器发展现状
    5.2 无刷直流电机系统硬件连接
        5.2.1 NI-DAQ板卡连线
        5.2.2 电机控制器连线
    5.3 软件方案
        5.3.1 LabVIEW程序总体结构设计
        5.3.2 程序说明
        5.3.3 电机转速测定单元
        5.3.4 电机控制单元
        5.3.5 控制算法单元
    5.4 运行结果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碾压混凝土坝仓面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理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质量控制的常规方法
        1.2.2 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3.1 存在的问题
        1.3.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3.3 主要研究内容
        1.3.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碾压混凝土坝仓面施工质量实时监控原理与方法
    2.1 碾压混凝土坝仓面施工质量控制要素分析
        2.1.1 仓面施工质量控制目标
        2.1.2 仓面施工质量控制项目
        2.1.3 仓面施工质量控制流程
    2.2 碾压混凝土坝仓面施工质量实时监控体系
        2.2.1 仓面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目标
        2.2.2 仓面施工质量实时监控项目
        2.2.3 仓面施工质量实时监控构成
    2.3 碾压混凝土坝仓面施工质量实时监控数学模型
        2.3.1 目标函数
        2.3.2 时间约束条件
        2.3.3 精度约束条件
        2.3.4 反馈约束条件
    2.4 基于Web 的碾压混凝土坝仓面施工质量实时监控三维可视化
        2.4.1 基于ActiveX 技术的三维可视化原理
        2.4.2 施工总布置三维可视化建模方法
        2.4.3 基于Web 的三维可视化插件开发
第三章 碾压混凝土坝浇筑碾压质量实时监控技术与系统研发
    3.1 碾压混凝土坝浇筑碾压质量实时监控目标函数
        3.1.1 控制目标函数
        3.1.2 状态转移方程
        3.1.3 约束条件
    3.2 碾压混凝土坝浇筑碾压质量实时监控碾压层自动辨识方法
        3.2.1 碾压层自动辨识的必要性
        3.2.2 基于空间控制点的计算几何
        3.2.3 自动辨识方法流程
    3.3 碾压混凝土坝浇筑碾压质量实时监控参数动态分析方法
        3.3.1 碾压行进速度计算
        3.3.2 碾压遍数计算
        3.3.3 碾压厚度计算
        3.3.4 碾压轨迹显示
        3.3.5 碾压机状态显示
        3.3.6 监控成果查询与输出
    3.4 碾压混凝土坝浇筑碾压质量实时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3.4.1 监控技术选取
        3.4.2 系统结构
        3.4.3 监控流程
    3.5 碾压混凝土坝浇筑碾压质量实时监控系统客户端开发
        3.5.1 开发原则
        3.5.2 开发模式
        3.5.3 数据流程
        3.5.4 系统功能实现
    3.6 基于Web 的碾压混凝土坝浇筑碾压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开发
        3.6.1 开发需求
        3.6.2 工作模式
        3.6.3 软件技术架构
        3.6.4 系统功能实现
第四章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气候信息实时监控技术与系统研发
    4.1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气候信息实时监控目标函数
        4.1.1 控制目标函数
        4.1.2 状态转移方程
        4.1.3 约束条件
    4.2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气候信息实时监控中反馈控制方法
        4.2.1 施工气候信息监控下的仓面施工质量控制
        4.2.2 施工气候信息与VC 值损失量相关性分析
        4.2.3 VC 值损失量预测的 ANN 模型
        4.2.4 施工气候信息实时监控中的反馈控制
    4.3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气候信息实时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4.3.1 监控技术选取
        4.3.2 系统结构
        4.3.3 技术路线
    4.4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气候信息实时监控系统开发
        4.4.1 开发集成分析
        4.4.2 自动监测站集成
        4.4.3 监控服务端开发
        4.4.4 监控客户端开发
        4.4.5 网络管理系统开发
第五章 系统集成与工程应用
    5.1 工程简介
    5.2 碾压混凝土坝仓面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集成实施
        5.2.1 通讯组网
        5.2.2 定位基准站建设
        5.2.3 碾压机械流动站建设
        5.2.4 施工气候信息自动监测站建设
        5.2.5 现场分控站建设
        5.2.6 总控中心建设
        5.2.7 系统其他部分建设
    5.3 碾压混凝土坝仓面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管理体系
        5.3.1 组织机构
        5.3.2 执行流程
        5.3.3 保障措施
    5.4 碾压混凝土坝仓面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应用成果
        5.4.1 碾压机行进超速统计与分析
        5.4.2 碾压超厚情况统计与分析
        5.4.3 碾压遍数统计与分析
        5.4.4 压实厚度统计与分析
        5.4.5 施工气候信息统计与分析
        5.4.6 混凝土温度统计与分析
        5.4.7 压实度统计与分析
    5.5 工程应用总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7)电力电子电路中的分岔、混沌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Extended Abstract
图清单
表清单
变量注释表
1 概述
    1.1 混沌理论的发展概况
    1.2 混沌的定义与特征描述
    1.3 非线性电路系统的分岔和混沌研究概况
    1.4 混沌应用的研究现状
    1.5 分岔和混沌研究方法
    1.6 本文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2 Twin-T与MCC系统中的分岔和混沌现象
    2.1 Twin-T电路的分岔与混沌
    2.2 MCC系统
    2.3 MHC系统
    2.4 本章小结
3 数字控制同步BUCK电路中的不稳定现象
    3.1 引言
    3.2 DPWM原理
    3.3 SBC状态方程
    3.4 系统动力学行为仿真
    3.5 SBC稳定性分析
    3.6 实验验证
    3.7 本章小结
4 SRD分岔与混沌分析
    4.1 引言
    4.2 SRD系统数学模型
    4.3 线性模型稳定性分析
    4.4 非线性模型中的分岔与混沌
    4.5 本章小结
5 相空间重构技术分析复杂电路系统的混沌特征
    5.1 引言
    5.2 相空间重构技术
    5.3 混沌时间序列特征提取
    5.4 MCC系统混沌时间序列分析
    5.5 复杂SRD系统混沌特征提取
    5.6 本章小结
6 混沌在电力电子电路中的应用
    6.1 引言
    6.2 SBC系统混沌扩频
    6.3 SRD系统混沌扩频
    6.4 混沌特征不变量实现SRD故障诊断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
    7.2 后续工作设想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带有滞回的接触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和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接触问题的发展历程
    1.2 接触问题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概述
    1.3 滞回系统的研究概述
    1.4 非线性振动的特点
    1.5 非线性动力学的常用研究方法
    1.6 课题的研究意义
    1.7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2 接触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基础
    2.1 引言
    2.2 分岔理论的研究简介
        2.2.1 分岔的研究现状
        2.2.2 分岔的分类
        2.2.3 分岔问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2.2.4 分岔研究的方法
    2.3 混沌理论的研究简介
        2.3.1 混沌的定义
        2.3.2 混沌运动的基本特征
        2.3.3 通向混沌的道路
        2.3.4 识别混沌运动的常用方法
    2.4 非线性方程的主要研究方法
        2.4.1 等效线性化法
        2.4.2 分岔图
        2.4.3 时间历程
        2.4.4 相图
        2.4.5 Poincare截面
        2.4.6 功率谱法
    2.5 本章小结
3 带有滞回特性的接触系统的模型建立以及理论分析
    3.1 结合部的定义
    3.2 结合部接触系统的建模研究
    3.3 双向对称有间隙的滞回力模型
        3.3.1 模型的提出
        3.3.2 考虑接触面作用力的接触系统的非线性运动方程
        3.3.3 含对称间隙滞回非线性振动系统的理论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含对称间隙滞回非线性系统的数值分析
    4.1 定积分的数值计算:龙格-库塔法
    4.2 带有滞回特性的接触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分析
        4.2.1 外激励频率ω对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4.2.2 外激力幅p对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4.2.3 阻尼参数β对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带有滞回特性的接触系统的稳定性研究
    5.1 引言
    5.2 稳定性定义
        5.2.1 状态空间
        5.2.2 李亚普诺夫稳定性定义
    5.3 非线性系统稳定性判别定理与方法
        5.3.1 打靶法
        5.3.2 Floquet理论
        5.3.3 李亚普诺夫(Lyapunov)直接方法
        5.3.4 一次近似理论及其正则方程
        5.3.5 一次近似的稳定性判别定理
        5.3.6 线性系统运动稳定性判据
    5.4 含间隙的滞回接触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全文总结和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9)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集成理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控制实践现状
        1.2.2 大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1.2.3 系统集成研究现状
        1.2.4 文献综述总结
    1.3 本文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集成理论研究
    2.1 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组成
        2.1.1 系统整体组成结构
        2.1.2 大坝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系统
        2.1.3 “数字大坝”综合信息集成系统
    2.2 系统集成关键问题分析
    2.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系统集成要素分析
    2.4 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集成模型
    2.5 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功能集成
        2.5.1 表示集成
        2.5.2 应用集成
    2.6 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指标集成
        2.6.1 心墙堆石坝填筑质量检查标准与过程控制
        2.6.2 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控制指标体系
        2.6.3 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目标函数
    2.7 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技术集成
        2.7.1 计算机图形技术在大坝碾压质量实时监控中的应用
        2.7.2 网络环境下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在上坝运输实时监控中的应用
    2.8 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信息集成
        2.8.1 数据集成
        2.8.2 基于 RWBS的施工质量与进度集成控制
        2.8.3 组织集成
        2.8.4 工程管理软件集成
第三章 心墙堆石坝碾压质量实时监控系统研究
    3.1 心墙堆石坝碾压质量实时监控目标函数
    3.2 心墙堆石坝碾压质量实时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3.2.1 监控技术选取
        3.2.2 系统结构
    3.3 心墙堆石坝碾压质量实时监控参数计算方法
        3.3.1 碾压机行走速度计算
        3.3.2 碾压遍数计算
        3.3.3 压实厚度计算
    3.4 心墙堆石坝碾压质量实时监控客户端开发
        3.4.1 开发模式
        3.4.2 数据流程
        3.4.3 系统功能模块
第四章 心墙堆石坝上坝运输实时监控系统研究
    4.1 心墙堆石坝上坝运输实时监控目标函数
    4.2 心墙堆石坝上坝运输实时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4.2.1 监控技术选取
        4.2.2 系统结构
    4.3 心墙堆石坝上坝运输实时监控参数计算方法
        4.3.1 坐标转换
        4.3.2 卸料匹配
        4.3.3 上坝强度统计
        4.3.4 行车密度统计
        4.3.5 加水时间计算
    4.4 心墙堆石坝上坝运输实时监控系统开发
        4.4.1 服务端开发
        4.4.2 监控客户端开发
        4.4.3 PDA 车辆调度模块开发
        4.4.4 系统功能模块
第五章 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与数字大坝系统集成的实现
    5.1 系统总体设计
        5.1.1 系统开发原则
        5.1.2 系统工作模式
        5.1.3 系统安全设计
    5.2 “数字大坝”综合信息集成系统开发
        5.2.1 系统软件技术架构
        5.2.2 J2EE 应用
    5.3 系统功能实现
        5.3.1 上坝运输实时监控系统 IE端功能
        5.3.2 大坝碾压质量实时监控系统 IE端功能
        5.3.3 大坝施工信息 PDA采集系统IE端功能
        5.3.4 施工进度数字化信息系统
        5.3.5 安全监测数字化信息系统
        5.3.6 工程地质数字化信息系统
        5.3.7 设计信息可视化管理系统
        5.3.8 枢纽布置三维数字化信息系统
        5.3.9 渗控工程数字化信息系统
        5.3.10 大坝综合信息集成管理系统
第六章 工程应用
    6.1 工程简介
    6.2 大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现场建设
        6.2.1 无线通讯组网
        6.2.2 碾压机械流动站
        6.2.3 运输机械流动站
        6.2.4 现场分控站建设
        6.2.5 总控中心建设
    6.3 大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体系
        6.3.1 监控执行流程
        6.3.2 规章制度
        6.3.3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6.4 大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运行成果
        6.4.1 碾压机行走超速统计与分析
        6.4.2 仓面碾压遍数统计与分析
        6.4.3 碾压机振动不达标情况统计与分析
        6.4.4 压实厚度统计与分析
        6.4.5 行车密度统计
        6.4.6 上坝强度统计
    6.5 工程应用总结
第七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10)振动平板夯周期运动的稳定性与分岔(论文提纲范文)

1 动力学模型及其冲击运动
2 振动平板夯周期运动分析
3 系统参数对振动平板夯的影响
    3.1 系统参数对垂直运动行为的影响
    3.2 系统参数对水平运动行为的影响
4 结 论

四、压实过程振动压路机的分岔混沌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非线性成型振动台混沌特性分析与仿真研究[J]. 周奇才,王聪聪,熊肖磊,董日腾. 振动与冲击, 2021(02)
  • [2]基于非线性时延反馈控制的线谱混沌化[D]. 张敬. 湖南大学, 2014(09)
  • [3]机械碰撞振动非线性动力响应的参数演化[D]. 柴林. 厦门大学, 2014(08)
  • [4]双层非线性隔振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及时延混沌化[D]. 李盈利. 湖南大学, 2013(01)
  • [5]车辆电力驱动系统电机混沌特性及实验研究[D]. 姚广路. 北京交通大学, 2012(10)
  • [6]碾压混凝土坝仓面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理论与应用[D]. 钟桂良. 天津大学, 2012(07)
  • [7]电力电子电路中的分岔、混沌及其应用研究[D]. 于东升. 中国矿业大学, 2011(08)
  • [8]带有滞回的接触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和稳定性研究[D]. 殊海燕. 西安理工大学, 2010(11)
  • [9]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集成理论与应用[D]. 崔博. 天津大学, 2010(11)
  • [10]振动平板夯周期运动的稳定性与分岔[J]. 高溥,王娜. 振动与冲击, 2007(10)

标签:;  ;  ;  ;  ;  

压实过程振动压路机的分岔混沌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