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直肠癌保括约肌手术132例分析

低位直肠癌保括约肌手术132例分析

一、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132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保凯[1](2021)在《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经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临床预测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新辅助治疗后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来说,其临床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有些患者经过新辅助治疗后能达到病理完全缓解,有些则不能,如果能有有效的预测手段,对直肠癌更加精准的治疗可能起到重要意义,为此我们探究影响经新辅助治疗后的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病理完全缓解的相关因素分析,为后期临床应用探讨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本次研究标准的109例行新辅助治疗的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全部患者完成术前新辅助放化疗,于新辅助放化疗完成6-10周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可观察到27例患者可达到完全病理缓解的程度,即p CR状态,其余82例患者则为非完全病理缓解,即Non-p CR状态,达到完全病理缓解的患者预后通常较非完全病理缓解患者要好,也充分说明了新辅助放化疗对这部分患者的作用发挥较好,为此我们探究患者的临床相关因素与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关系,分别用单因素和多因素进行分析,当p<0.05认为具备统计学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纳入此次研究的109例患者中,男性75例,女性34例,患者的平均年龄(62±2.64)岁,术后病理呈完全缓解状态的27例(24.8%),非完全缓解的82例(75.2%),针对患者的性别、年龄、BMI、是否吸烟、饮酒、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基础疾病、是否新辅助治疗前贫血、新辅助治疗前CEA水平、经新辅助治疗后术前CEA水平、新辅助治疗前T分期、N分期,新辅助治疗后T分期、N分期,新辅助治疗前及新辅助治疗后肿瘤环周切缘(CRM)、直肠系膜筋膜(MRF)、壁外血管侵犯(EMVI)情况、肿瘤侵犯肠管管腔周径、肿瘤距肛缘距离、新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新辅助治疗完成后距手术时间、肿瘤分化程度及组织类型等26个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肿瘤距肛缘距离≤5cm(p=0.026),侵润管腔周径<1/3(p=0.039),新辅助治疗前血红蛋白正常(p=0.002),BMI处在正常范围(p=0.018),新辅助治疗前T分期较低(p=0.016),新辅助治疗前淋巴结阴性(p<0.01),新辅助治疗后T分期较低(p<0.01),新辅助治疗后N分期较低(p<0.01),新辅助治疗前CEA水平≤5ng/ml(p<0.01)及经新辅助治疗后术前重新复查CEA水平≤5 ng/ml(p<0.01),新辅助治疗后距手术间隔时间>8周(p<0.01),肿瘤分化程度较好(p<0.01)的患者有着更高机率的病理完全缓解状态(p CR)。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新辅助治疗前MRI T分期(OR=0.015,P=0.022)、新辅助治疗前CEA水平(OR=0.011,P=0.021)、肿瘤分化程度(OR=10.479,P=0.012)以及新辅助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OR=0.073,P=0.049)对影响新辅助治疗后达到病理完全缓解有着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1.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能起到降低肿瘤分期的作用,能有效降低肿瘤标记物CEA的水平;2.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对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存在差异性,部分可达到病理完全缓解;3.新辅助治疗前CEA水平、T、N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新辅助治疗前是否贫血等因素可能对预测新辅助治疗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达到病理完全缓解具有重要意义。

李志康[2](2021)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手工吻合与吻合器吻合的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手工吻合与吻合器吻合两种不同吻合方式的肿瘤根治效果、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等近期疗效、肛门功能、3年远期疗效等相关指标,探究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中应用镜下手工吻合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两种吻合方式各自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4月起至2019年4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的7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吻合方式的差别,分成手工吻合组(32例,42%)和吻合器吻合组(44例,58%)。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根治性、围手术期指标和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出现情况、肛门功能、生活质量、长期生存情况,随访截至2021年1月。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3年总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并绘制出生存曲线,组间差异比较用log-rank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中位随访36(6~44)个月,随访至术后12个月时吻合器组3例(6.8%)患者因肿瘤相关因素死亡,截止到随访结束,手工吻合组2例(6.3%)患者因肿瘤相关因素死亡,吻合器吻合组6例(13.6%)患者因肿瘤相关因素死亡。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等基线资料比较分析,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标本病理切缘结果均为阴性(100%),肿瘤根治性指标如肿瘤远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个数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手工吻合组与吻合器吻合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65(80~250)min和140(90~255)min,吻合时间分别为14.5(9~25)min和9(5~15)min,住院费用分别为(50156.78±8087.14)元和(61789.56±5187.67)元,上述三组数据对比,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首次离床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差别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手工吻合组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1例(3.1%),吻合器吻合组出现吻合口狭窄5例(11.4%),吻合器吻合组中病例数多于手工吻合组,但差别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377)。其他并发症如吻合口漏、腹腔出血、切口感染、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差别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肛门功能均无法达到相对正常水平,均存在便频、轻或重度低前切除综合征等肛门功能异常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肛门功能均有好转,低前切除综合征较前好转或自愈,排便频率较前下降,两组患者排便困难分别还存在0例(0%)和7例(17.1%),吻合器吻合组中病例数高于手工吻合组,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40)。生活质量方面两组患者在便秘、便频、腹胀感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器组术后便秘、腹胀的发生率更高,手工吻合组便频的发生率更高。远期疗效方面两组患者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死亡以及3年总体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镜下手工吻合行消化道重建是安全和可行的。两种吻合方法在肿瘤根治性、大部分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等近期疗效及3年远期疗效方面无差异。手工吻合较吻合器吻合手术时间更长,但整体花费更少,术后发生排便困难、腹胀更少。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手工吻合较吻合器吻合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能灵活地选择远端切缘,节约更多肠管。

黄锐洪[3](2019)在《腹腔镜与开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安全性与早期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照分析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安全性与术后早期疗效。方法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检索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发表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术式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治疗效果的文献。按拟定的标准挑选文献,提取所需指标,相关数据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合并统计及分析。结果“NOS量表”对纳入的13篇文献进行质量评估,结果显示有12篇文献评分≥6分,属于中高质量文献。通过分析可以得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的年龄、男性比、肿瘤位置相对均衡。开腹组的手术时间较腹腔镜组少16.86 min(P<0.00001)、术中出血量多115.16 ml(P<0.00001)。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中清扫的淋巴结数目无显着差别(P=0.93)。腹腔镜组环周切缘癌肿的阳性率较开腹组高(OR=2.67,P=0.04)。在术后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中,腹腔镜组比开腹组小,且差异得到统计学的支持(OR=0.20,P=0.0005)。术后吻合口瘘、肠梗阻、泌尿系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无(法得出两组具有差异性(均P>0.05)。与开腹组对比,腹腔镜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较早P<0.00001)、住院时间少2.78天(P<0.00001)。两组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生存率的分析对比中,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术式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较开腹手术对患者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两种术式在肿瘤的安全性及患者生存率上无明显区别。

张厚停[4](2019)在《腹腔镜TME+经肛ISR术较腹腔镜APR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优越性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文旨在对比分析腹腔镜TME+经肛门ISR保肛术与腹腔镜下APR术的手术特点、术后并发症和术后远期疗效等方面,评价腹腔镜TME+经肛门ISR术在超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KNI、万方数据库等,选取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所有公开发表的关于对比腹腔镜TME+经肛门ISR保肛术与腹腔镜下APR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文献。通过检索获得初步的检索相关文献,设定一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然后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对检索的相关文献进行严格的筛选,接着将所筛选后的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估,获得最终纳入的文献,从最终纳入的文献中收集文献数据后采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对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本次研究纳入16篇文献,合计2743例病人,其中腹腔镜TME+经肛门ISR手术组1439人,腹腔镜APR术组1304人,分别对其手术时间等8相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示:1、腹腔镜TME+ISR术比腹腔镜APR术手术时间平均长24.73分钟(P<0.00001,OR=24.73,95%CI 18.98,30.47);2、腹腔镜TME+ISR术的平均住院天数比腹腔镜APR术少1.64天(P<0.00001,OR=-1.64,95%CI-2.10,1.19);3、腹腔镜TME+经肛门ISR术比腹腔镜APR术平均少清扫1.10个淋巴结(P<0.0001,OR=-1.10,95%CI-1.58,0.61);4、对于肿瘤分期为Ⅲ期的患者,腹腔镜TME+经肛门ISR术的术后五年无瘤生存率比腹腔镜APR术低9%(P=0.01<0.05,RD=0.09,95%CI 0.02-0.17);然而在治疗肿瘤分期为Ⅰ期(P=0.14>0.05,RD=0.04,95%CI-0.01-0.09)与Ⅱ期(P=0.51>0.05,RD=0.02,95%CI-0.04,0.09)的患者中,两组手术方式术后肿瘤的五年无瘤生存率无明显差异;5、在术后五年总生存率的统计比较当中,腹腔镜TME+ISR术后五年总生存率比腹腔镜APR术高7%(RD=0.07,95%CI[0.03,0.12],P=0.001<0.05);6、两组患者在手术标本切缘阳性率(P=0.08>0.05,RD=-0.02,95%CI-0.04,0.00)及术后排尿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P=0.12>0.05,RD=-0.03,95%CI-0.06,0.01)上无明显差异;7、腹腔镜TME+经肛门ISR术后12个月患者肛门排便控便功能的结果:其中5篇文献290人采用Kirwan分级评估,10例病人术后肛门功能差而未行回肠造口闭合术,剩余280人术后Kirwan分级为Ⅰ、Ⅱ级者243人(83.8%),Ⅲ级28人(9.7%),Ⅳ级9人(3.1%);8篇文献合计789例病人采用Wexner评分量表评估,病人平均Wexner得分为8.41<10分,其中评分为20分以及术后肛门功能恢复差未行造口回纳者111人(14.1%),保肛成功率为85.9%。结论:1、对于TNM分期为I、II期的超低位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TME+经肛门ISR术与腹腔镜APR术的手术根治效果、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无明显差异;2、对于TNM分期为Ⅲ期的超低位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TME+经肛门ISR术的术后五年无瘤生存率比腹腔镜APR术低,其实用性仍有待研究。3、腹腔镜TME+经肛门ISR术后患者肛门控便功能较满意。

杨千洪[5](2019)在《预防性肠造口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通过对比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组、预防性横结肠造口组及未造口组三组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短期临床疗效差异,探讨预防性肠造口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价值。并收集两造口组二期还纳的临床资料,进一步比较两种预防性肠造口方式的优劣,以期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7月我院择期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5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有无行预防性肠造口及造口方式的不同分为: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组(A组,N=58)、预防性横结肠造口组(B组,N=43)和未造口组(C组,N=55)。通过比较三组在住院时长、住院费用、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术后营养指标、术后炎症指标、术后免疫指标、术后电解质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说明预防性肠造口组与未造口组之间、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组与预防性横结肠造口组之间的临床疗效差异。并收集两造口组二期还纳的临床资料,包括造口还纳率、还纳时间、住院时长及费用、手术时长及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造口相关并发症及还纳术后并发症,进一步比较两种预防性肠造口方式的优劣。结果1.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肿瘤TNM分期、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淋巴结清扫个数、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预防性肠造口组(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组和横结肠造口组)手术时长长于未造口组,但住院时长、术后下床时间、造口/肛门排气时间及进食流质时间均短于未造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术后输液时间及拔除盆腹腔引流管时间上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方面: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一天的指标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在术后第七天,预防性肠造口组(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组和横结肠造口组)的血清白蛋白明显高于未造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免疫指标(淋巴细胞计数)及电解质情况方面:三组患者在术前、术后第一天及术后第七天的指标上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预防性肠造口组(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组和横结肠造口组)术后吻合口瘘及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未造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二期还纳情况:回肠造口组共50人返院行造口还纳术,还纳率为86%,横结肠造口组为36人,还纳率83.7%。两组在性别、年龄、BMI、肿瘤TNM分期、还纳时间、术后是否化疗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造口还纳组在术前电解质、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及住院费用等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回肠造口还纳组在手术时长、住院时长上均短于横结肠造口还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肠造口组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的发生率高于横结肠造口组,但还纳术后切口感染/液化的发生率低于横结肠造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预防性肠造口(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可降低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减轻瘘后的临床症状,减少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使患者早期进食,促进术后康复,对吻合口具有保护作用。2.在造口方式的选择上,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与横结肠造口在一期保肛术中的应用均无显着性差异。但由于回肠造口组二期还纳时的住院时长及手术时长均短于横结肠造口组,在不考虑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的情况下,我们优先选择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术。

叶甫波,朱雄文,吴贵阳,袁世超,范庆豪[6](2019)在《预防性回肠造瘘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吻合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及造口方式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预防性回肠造瘘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吻合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32例行低位吻合的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吻合根治术,其中48例采用预防性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造瘘组),84例未采用预防性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未造瘘组)。对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造瘘组患者术后恢复明显快于未造瘘组,造瘘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拔除盆腔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未造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瘘组和未造瘘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0和10.71%(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67%(8/48)和21.43%(18/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术具有造瘘时间短、造口并发症较少、造口回纳简单等优点。结论对腹腔镜直肠癌行低位吻合根治术患者施行预防性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能有效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术,操作简单实用,值得推广。

麦建全,杨景先,谢昭雄,孙卫江,陈耿臻,杨晓芳,麦立凯,杨晓芳[7](2019)在《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超低位直肠癌应用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保肛手术效果。方法:选取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44例,均为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就开腹经括约肌切除保肛术(对照组,n=22)与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保肛术(观察组,n=22)预后加以对比。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肛压指标、肛门功能评分、肿瘤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保肛手术治疗,可提高手术质量,改善肛压及肛门功能,防范肿瘤远处转移及复发,且具较高安全性。

白鹤群,宋纯[8](2018)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进展》文中认为目前,结直肠癌仍旧是世界范围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平均每年大约有40万患者因结直肠癌死亡。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为3111017/10万,其中直肠癌约占56%70%,而低位直肠癌的比例可达70%80%[1]。近些年该病的发病及死亡例数均有上升的趋势,且越发趋于年轻化。因此,在根治直肠癌的前提下,使患者能够在术后保留肛门及泌尿生殖的功能及拥有较理想的生活质量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就低位

李俊成[9](2016)在《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根治术(Dixon术式)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收集自2013年9月到2015年12月本院外科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共3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研究中共24例患者术后发生了吻合口瘘,吻合口瘘发生率为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在年龄、合并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术前肠梗阻、术前放化疗、吻合口距肛门距离、预防性造口等因素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手术方式(开腹/腹腔镜)、吻合口加固情况、病理分期、肠系膜下动脉结扎位置(高位/低位)等因素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术前放化疗、吻合口距肛门距离≤5cm是直肠癌患者Dixon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年龄、合并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术前肠梗阻、术前放化疗、吻合口距肛门距离、预防性造口等因素是直肠癌患者行Dixon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相关危险因素。2.合并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术前放化疗、吻合口距肛门距离≤5cm是直肠癌患者Dixon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3.吻合口瘘与多种因素有关,针对其相关的危险因素,在手术适应症的把握、术前准备、术中操作、预防性造口等方面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白鹤群[10](2014)在《腹腔镜及术前新辅助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作用》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有效的统计学计算,分析应用腹腔镜进行手术及术前进行新辅助治疗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作用,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肿瘤距肛缘距离的要求。方法:研究选取从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在辽宁省肿瘤医院大肠科同一治疗小组内接受手术,且肿瘤下缘距肛缘6cm以内的低位直肠癌患者76例,被选取的所有患者均应行肿瘤标志物、肛门指诊、结肠镜及病理活检确诊为直肠癌,行盆腔磁共振或超声内镜检查,确定直肠原发病灶的浸润深度和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行胸部及腹部CT及其它相关检查用以排除肝、肺及其它组织器官的远处转移。诊断明确后组织由放疗科、肿瘤内科、外科医师共同参与的会诊为符合标准并同意行术前新辅助治疗的患者,制定术前放疗及同期口服希罗达化疗治疗的方案。不符合及不同意的患者直接行TME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术前新辅助治疗结束后,对治疗效果给予评估,并在休息68周后行TME根治性手术。治疗过程中应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距肛缘的距离、肿瘤的大小、术前分期,术前是否行新辅助治疗、手术方式。应用相应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行腹腔镜手术保肛的患者数为37例、未能保肛的患者数为4例;行开腹手术保肛的患者数为24例、未能保肛的患者数为11例,χ2=5.59P<0.05,两种手术方式对保肛手术成功率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2)腹腔镜组保肛的患者数为37例,肿瘤距肛缘距离为4.43±0.93cm;开腹组保肛的患者数24例,肿瘤距肛缘距离为5.20±0.91cm,t=-3.18P<0.01,两种手术方式对肿瘤距肛缘距离的要求有统计学差异。(3)行术前新辅助治疗后保肛的患者数为26例、未能保肛的患者数为2例;未行术前新辅助治疗的保肛的患者数为35例、未能保肛的患者数为13例,χ2=4.43P<0.05,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保肛手术成功率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4)行新辅助治疗组保肛的患者数为26例,肿瘤距肛缘距离为3.96±0.78cm;未行新辅助治疗组保肛的患者数为35例,肿瘤距肛缘距离为5.31±0.70cm,t=-7.03P<0.01,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肿瘤距肛缘距离要求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腹腔镜进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成功率高于开腹手术。腹腔镜保肛手术对肿瘤距肛缘距离要求小于开腹手术。应用术前新辅助治疗的患者进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成功率高于未应用术前新辅助治疗的患者。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位置越低,越应进行术前新辅助治疗,进而增加保肛手术的成功率。低位直肠癌患者在行手术治疗前应给予准确的临床分期及术前评估,对不同分期的患者给予不同的治疗方式,以达到根治肿瘤的同时尽可能的保留肛门。

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132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132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经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临床预测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综述 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研究进展
    2.1 关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临床分期
    2.2 关于新辅助治疗
        2.2.1 新辅助放疗
        2.2.2 关于新辅助化疗
    2.3 术前新辅助治疗的不同方案的选择
    2.4 新辅助放化疗后手术时间的选择
    2.5 新辅助放化疗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中的展望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资料
        3.1.1 临床病例资料
        3.1.2 患者纳入标准
        3.1.3 排除标准
        3.1.4 关于探究因素的有关数据说明
    3.2 治疗方案
        3.2.1 新辅助治疗方案
        3.2.2 手术治疗
        3.2.3 病理结果评估
        3.2.4 不良反应并发症情况
        3.2.5 相关因素的纳入
    3.3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新辅助治疗后的结果
    4.2 新辅助治疗前后CEA浓度的变化
    4.3 新辅助治疗前后T、N分期的变化
    4.4 新辅助治疗前后CRM、MRF、EMVI的变化
    4.5 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4.6 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4.7 新辅助治疗前CEA水平对预测病理完全缓解准确性的相关分析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研究成果
致谢

(2)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手工吻合与吻合器吻合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纳入及排除标准
    3.手术方法
    4.围手术期观察指标
    5.肛门功能
    6.生活质量
    7.远期疗效
    8.随访方式
    9.统计学方法
结果
    1.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2.两组患者的肿瘤根治性结果比较
    3.两组病人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4.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比较
    5.两组患者的肛门功能比较
    6.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比较
    7.两组病人的远期疗效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腹腔镜直肠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3)腹腔镜与开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安全性与早期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低位直肠癌的认识与现状
    1.2 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治疗进展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类型及对象
    2.2 文献检索与管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文献质量及风险偏倚评价
    2.6 相关临床指标数据的提取
    2.7 本Meta分析所运用的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文献检索及纳入文献质量评估
    3.2 纳入文献各临床指标及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腹腔镜术式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优势
    4.2 腹腔镜术式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劣势
    4.3 术后并发症的分析
    4.4 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术后肛门功能的分析
    4.5 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近期疗效的分析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腹腔镜TME+经肛ISR术较腹腔镜APR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优越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的选择
    2.2 文献的纳入与排除
        2.2.1 文献的纳入标准
        2.2.2 文献的排除标准
    2.3 文献的筛查
    2.4 文献质量评价
    2.5 数据提取
    2.6 数据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Meta分析结果
        3.2.1 手术时间的比较
        3.2.2 平均住院天数的比较
        3.2.3 切缘阳性情况的比较
        3.2.4 淋巴结清扫数的比较
        3.2.5 排尿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的比较
        3.2.6 五年无瘤生存率的比较
        3.2.7 五年总生存率的比较
    3.3 腹腔镜TME+经肛门ISR术后肛门功能评价
    3.4 敏感性分析
    3.5 发表偏倚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5)预防性肠造口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及分组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处理
        2.1 术前准备
        2.2 手术方法
        2.3 术后处理
        2.4 直肠癌根治术后短期并发症
    3 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与横结肠造口二期还纳术围手术期处理
        3.1 术前准备
        3.2 手术方法
        3.3 术后处理
        3.4 造口相关并发症及其他术后并发症
    4 研究方法
        4.1 收集患者的病例资料
        4.2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比较
    2 住院时长、住院费用的比较
    3 手术时长与术中出血量的比较
    4 术后恢复情况的比较(术后下床时间、肛门/造口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流质时间、术后输液时间、拔管时间)
    5 营养指标的比较
    6 免疫指标的比较
    7 炎症指标的比较
    8 电解质情况的比较
    9 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10 回肠造口组与横结肠造口组二期还纳情况及一般资料的比较
    11 两造口还纳组术前电解质、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的比较
    12 两造口还纳组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时长、住院费用的比较
    13 两造口还纳组术后并发症及造口相关并发症的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6)预防性回肠造瘘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吻合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及造口方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手术方法
        1.2.2预防性末段回肠襻式造瘘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3 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相关并发症。
3 讨论
    3.1 预防性回肠造瘘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吻合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3.2 预防性回肠造瘘相关并发症及适应证探讨
    3.3 造口方式及回纳时间探讨

(7)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1.2.2 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手术情况
    2.3 肛压指标
    2.4 肛门功能
    2.5 肿瘤相关情况
    2.6 并发症
3 讨论

(8)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理论基础
    1.1 术前分期
    1.2 低位直肠癌淋巴转移的重新认识
    1.3 直肠肛门反射区及直肠下段的长度确认
    1.4 直肠癌根治手术远切缘距离
2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传统术式
    2.1 经肛门局部切除术 (Transanalexcision, TAE)
    2.2经腹部手术前切除术
    2.3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Totalmesorectal excision, TME)
    2.4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 (PANP) 的低位直肠癌手术
3 腹腔镜及新辅助治疗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3.1 腹腔镜的应用
    3.2 新辅助治疗的应用
4 小结

(9)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一般资料
    2.3 手术方式
    2.4 吻合口瘘的诊断标准
    2.5 统计学分析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单因素分析发生吻合口瘘的相关危险因素
    3.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吻合口瘘的相关危险因素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腹腔镜及术前新辅助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二、方法
        1. 新辅助放化疗
        2. 手术治疗的术前要求
        3.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
        4. 开腹直肠癌根治术
    三、统计学分析方法
结果
    一、 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二、 不同术式的保肛手术成功率的比较
    三、 不同术式的保肛手术对肿瘤距肛缘距离的比较
    四、 是否行术前新辅助治疗对保肛手术成功率的比较
    五、术前新辅助治疗对保肛手术肿瘤距肛缘距离要求的响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132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经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临床预测因素分析[D]. 王保凯. 吉林大学, 2021(01)
  • [2]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手工吻合与吻合器吻合的疗效比较[D]. 李志康.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3]腹腔镜与开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安全性与早期疗效的Meta分析[D]. 黄锐洪. 暨南大学, 2019(02)
  • [4]腹腔镜TME+经肛ISR术较腹腔镜APR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优越性的Meta分析[D]. 张厚停. 南昌大学, 2019(01)
  • [5]预防性肠造口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D]. 杨千洪.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6]预防性回肠造瘘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吻合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及造口方式探讨[J]. 叶甫波,朱雄文,吴贵阳,袁世超,范庆豪. 中国现代医生, 2019(08)
  • [7]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研究[J]. 麦建全,杨景先,谢昭雄,孙卫江,陈耿臻,杨晓芳,麦立凯,杨晓芳. 中国医学创新, 2019(06)
  • [8]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进展[J]. 白鹤群,宋纯.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8(03)
  • [9]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D]. 李俊成. 吉林大学, 2016(12)
  • [10]腹腔镜及术前新辅助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作用[D]. 白鹤群. 大连医科大学, 2014(01)

标签:;  ;  ;  ;  ;  

低位直肠癌保括约肌手术132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