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法泥石流控制探讨

池法泥石流控制探讨

一、库池法治理泥石流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苏志满[1](2011)在《泥石流灾变控制与模型化分析方法》文中研究说明泥石流减灾主要遵循“疏导、拦挡、排导”等灾前防御理念,但分析方法体系尚不完善,有些方法偏于经验性。若能够为泥石流灾前防御及灾后响应备灾等主动式减灾提供理论分析模型,将有助于推行主动式减灾,更好地实现“防止灾害于发生之前,减少损失于发生之后”。围绕泥石流减灾的模型化分析问题,依托雅泸高速公路的泥石流减灾项目,以及M8.0汶川地震和M9.0东日本地震的泥石流、碎屑流等灾害的科学考察项目,探讨更为规范的、定量化程度更高的、适合工程应用的泥石流减灾分析模型。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采用系统论和控制论的模型概念和方法,规范化泥石流减灾分析模型的建立,形成了泥石流减灾分析的一些基本模型,涉及泥石流的灾害损失预测和灾情估测、减灾效果预测、减灾方案优化问题;(2)泥石流灾害损失计算模型的研究中,类比材料破坏的强度条件公式,建立了泥石流灾变损失与灾变影响因素的关系表达式,即泥石流灾变模型。该模型从理论上验证了风险模型中危险性与易损性相乘关系的合理性,同时揭示了承灾区场地条件对泥石流灾变风险的影响作用,能够用于风险预测和灾情估测;(3)考虑泥石流减灾措施对灾变影响因素的调节效果,建立了泥石流灾变控制模型,并在数学规划方法的框架下,提出了泥石流灾变控制优化分析模型、基本灾变控制模式,以及可行方案集分析方法,为泥石流减灾效果分析、减灾方案的提出及优化提供了一条较为便利的理论途径;(4)在泥石流减灾分析的基础理论问题上,探讨了泥石流启动现象和阻力规律,指出了泥石流启动与运动的相关性,并将泥石流启动与运动作为整体考虑,推导了基于动量守恒的泥石流运动糙率公式,为糙率系数的确定提供了一种较为客观的理论方法。

侴金贵[2](2011)在《赤峰地区公路地质灾害分析》文中认为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是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地区。公路建设中所遭受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泥石流、采空地面塌陷、滑坡等。为了防止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通过对赤峰地区公路建设中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成因等分析、研究,提出了赤峰地区公路地质灾害防治一般对策,以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周玉亮[3](2010)在《枣庄市生态农业区划与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对枣庄市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枣庄市生态农业发展区划,典型模式的选择与设计,生态农业建设工程、配套技术及加强枣庄市生态农业发展的保障措施等内容。首先,在对枣庄市自然和社会经济情况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枣庄市农业发展现状与优劣势。按照主导因素定性法将枣庄市生态农业区划为南部、中部、东北部、西北部等4个生态农业建设区;提出了分区建设“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湖区立体生态链农业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生态家园”模式、观光生态农业模式等5种典型生态农业模式;分析了制约枣庄市优良生态农业模式推广应用的因素。其次,根据我国生态农业建设成功经验和枣庄市生态农业建设需要,提出了涝洼地治理,塌陷地复垦,中低产田改造,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农业旅游,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等生态农业建设工程及相关配套技术。最后,根据枣庄市生态农业综合发展需要,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生态意识;加强科学研究,提升科技保障;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服务;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建立健全资源与环境补偿机制等保障措施。

王自成,白立新,王孝明,王海港[4](2001)在《库池法治理泥石流的探讨》文中指出主要讨论了在治理泥石流试验中 ,设置人工瀑布发生点、深挖沟池、蓄砂汇水 ,克制泥石流龙头巨大破坏力的方式方法 ,配合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 ,达到根治泥石流的目的

二、库池法治理泥石流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库池法治理泥石流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泥石流灾变控制与模型化分析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分析
        1.2.1 概述
        1.2.2 泥石流减灾分析的模型化
        1.2.3 泥石流减灾分析模型的规范化和定量化
        1.2.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泥石流灾变控制分析的基本模型
    2.1 概述
    2.2 泥石流灾变系统的概念、要素及其关系
        2.2.1 系统论与控制论的相关概念
        2.2.2 灾变与灾变控制的概念
        2.2.3 灾变系统要素及其关系
    2.3 泥石流灾变模型
        2.3.1 材料力学的变形强度条件
        2.3.2 泥石流灾变的结构性破坏和功能性破坏
        2.3.3 人工建造物结构性破坏的计算模型
        2.3.4 人工建造物灾变损失的计算模型
        2.3.5 人员与附属财物灾变损失的计算方案
        2.3.6 泥石流灾变损失的计算方案
    2.4 泥石流灾变控制模型与优化分析模型
        2.4.1 泥石流减灾效益的类型
        2.4.2 泥石流灾变控制效益与成本的计算模型
        2.4.3 泥石流灾变控制的优化分析模型
    2.5 泥石流灾变与风险的关系
        2.5.1 泥石流风险与风险的定量评价(QRA)
        2.5.2 泥石流灾变预测与风险预测
        2.5.3 泥石流灾变影响因素与风险影响因素的关系
        2.5.4 泥石流灾变估测
        2.5.5 泥石流灾变与风险的异同点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伯努利试验概型的泥石流灾变危险性分析方法
    3.1 概述
    3.2 伯努利试验概型及其计算方法
    3.3 不同规模泥石流发生概率计算方法
    3.4 泥石流危险性的量化模型及算法
    3.5 实例分析
    3.6 讨论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事件树的泥石流灾变风险性分析方法
    4.1 概述
    4.2 事件树分析方法
    4.3 泥石流灾变的事件树
    4.4 计算方案与实例分析
        4.4.1 计算方案
        4.4.2 实例(一)
        4.4.3 实例(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泥石流启动现象分析和运动糙率公式
    5.1 概述
    5.2 泥石流启动现象分析
        5.2.1 泥石流启动机理研究现状
        5.2.2 泥石流启动与运动、堆积的相关性
        5.2.3 泥石流启动定义的建议
        5.2.4 泥石流启动的阶段性
        5.2.5 泥石流启动影响因素
    5.3 泥石流运动糙率公式的推导
    5.4 实例分析和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泥石流灾变控制模式与可行方案集
    6.1 概述
    6.2 泥石流灾变各阶段的控制模式
        6.2.1 泥石流启动阶段
        6.2.2 泥石流致灾演化阶段
    6.3 不同理念的泥石流灾变控制模式
        6.3.1 灾前防御理念
        6.3.2 灾后响应理念的泥石流灾变控制模式
    6.4 不同承灾体类型的灾变控制模式
        6.4.1 高速公路承灾特点与灾变控制基本模式
        6.4.2 乡村承灾特点及灾变控制基本模式
    6.5 近期灾难事件的启示
        6.5.1 2003年枝柳铁路卓福隧道泥石流灾害
        6.5.2 2007年日本群马县南牧村泥石流灾害
        6.5.3 2009年汶川地震灾区清平乡泥石流灾害
        6.5.4 M9.0级东日本地震地质灾害和海啸灾难
    6.6 减灾的教育培训问题
    6.7 减灾的信息技术问题
    6.8 泥石流灾变控制的可行方案集与实例分析
    6.9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2)赤峰地区公路地质灾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赤峰市自然状况
2 内蒙古地区地质概况
3 赤峰地区公路建设概况
4 公路地质灾害成因与防治
    4.1 形成原因
    4.2 常见地质灾害的防治
5 结论

(3)枣庄市生态农业区划与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立题背景
        1.1.1 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
        1.1.2 生态农业是枣庄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生态农业研究进展
        1.3.1 国外生态农业的兴起和研究热点
        1.3.2 国内生态农业的兴起和研究内容
        1.3.3 国内外生态农业研究的差异
    1.4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1.4.1 发展现状
        1.4.2 存在问题
    1.5 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3 研究方法
2 枣庄市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2.1 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2.2 自然环境概况
        2.2.1 地形地貌
        2.2.2 气候
        2.2.3 河流
        2.2.4 水资源
        2.2.5 土壤、土地资源
        2.2.6 生物资源
        2.2.7 矿产资源
        2.2.8 旅游资源
    2.3 社会和经济发展现状
        2.3.1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3.2 固定资产投资
        2.3.3 农林牧渔业
        2.3.4 工业和建筑业
        2.3.5 国内贸易
        2.3.6 对外经济
        2.3.7 资源和环境保护
        2.3.8 科学技术
3 枣庄市农业发展现状与优劣势分析
    3.1 枣庄市农业发展现状
        3.1.1 种植业
        3.1.2 水产、畜牧业
        3.1.3 林业
    3.2 枣庄市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
        3.2.1 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3.2.2 矿产资源丰富,产业关联度高
        3.2.3 基础设施完备
        3.2.4 区位优势明显
        3.2.5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果显着
        3.2.6 政府高度重视
    3.3 枣庄市发展生态农业存在的问题
        3.3.1 耕地减少与人口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生产负荷越来越重
        3.3.2 土壤养分含量总体不足,且分布水平不均
        3.3.3 林业产值低,林木质量差
        3.3.4 水资源承载力较弱,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严重
        3.3.5 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污染程度有增无减
        3.3.6 自然灾害较为频繁,农业抗灾减灾能力相对较低
4 枣庄市生态农业区划
    4.1 分区意义
    4.2 分区原则
        4.2.1 生态关系原则
        4.2.2 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
        4.2.3 一致性原则
        4.2.4 开发与保护结合原则
        4.2.5 共扼性原则
        4.2.6 行政区界完整性原则
    4.3 分区方法
        4.3.1 分区方法的选择
        4.3.2 主导因素定性法分区
        4.3.3 系统聚类法验证
    4.4 分区结果
    4.5 生态农业建设区概况和主要功能定位
5 生态农业建设区典型模式的选择、设计
    5.1 生态农业模式的概念
    5.2 生态农业模式选择和设计原理
        5.2.1 生态位原理
        5.2.2 生物多样性原理
        5.2.3 生物之间互作原理
        5.2.4 食物链原理
        5.2.5 因地制宜原理
        5.2.6 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同原理
        5.2.7 市场导向原理
    5.3 生态农业典型模式及评价
        5.3.1 南部、中部、西北部生态农业建设区“四位一体生态模式”.
        5.3.2 南部、西北部生态农业建设区“湖区立体生态链模式”
        5.3.3 东北部生态农业建设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5.3.4 中部、西北部生态农业建设区“生态家园模式”
        5.3.5 南部、西北部生态农业建设区“观光生态农业模式”
6 制约优良模式推广因素分析
    6.1 比较效益低而劳动繁杂的模式难以推广
    6.2 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模式难以推广
    6.3 缺环断节和缺乏配套技术的模式难以推广
    6.4 不考虑农民意愿强制推行的模式难以推广
7 生态农业建设工程及配套技术分析
    7.1 生态农业建设工程
        7.1.1 南部、西北部生态农业建设区“涝洼地治理工程”
        7.1.2 中部生态农业建设区“塌陷地复垦工程”
        7.1.3 东北部生态农业建设区“中低产田改造工程”
        7.1.4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程
        7.1.5 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程
        7.1.6 生态农业旅游工程
        7.1.7 生态家园富民工程
    7.2 生态农业建设配套技术
        7.2.1 生态农业建设配主要套技术
        7.2.2 能源再生技术
        7.2.3 污水生态处理技术
8 加强生态农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8.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生态意识
    8.2 制定和完善有关生态农业建设的政策法规
    8.3 加强科学研究,提升科技保障
    8.4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服务
    8.5 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8.6 建立健全资源与环境补偿机制
9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库池法治理泥石流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泥石流流量的可测性
2 泥石流的水文特性
3 泥石流发生的时间地点的可预测性
4 泥石流流域的显着特点
5 库池法
6 结语

四、库池法治理泥石流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泥石流灾变控制与模型化分析方法[D]. 苏志满. 中南大学, 2011(12)
  • [2]赤峰地区公路地质灾害分析[J]. 侴金贵.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2011(02)
  • [3]枣庄市生态农业区划与模式研究[D]. 周玉亮. 山东农业大学, 2010(06)
  • [4]库池法治理泥石流的探讨[J]. 王自成,白立新,王孝明,王海港.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2001(S1)

标签:;  ;  ;  ;  ;  

池法泥石流控制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