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连云港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一、连云港市大中专学生心理健康透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慧[1](2014)在《地球科学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及教育研究 ——以南京大学为例》文中提出作为一门历史悠久、关乎国计民生和人类生存的学科,地球科学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有着其显着的生存性需求和战略性地位,但是由于作为传统艰苦专业的特殊性,其日益增长的高素质人才需求与逐步降低的专业社会认可度之间的矛盾却在近些年愈演愈烈,主要体现在招生环节的人才吸引不力、培养环节的专业思想不稳定、就业环节的人才选留困境等。本文在呼吁更具自主性的招生政策和提升专业社会认可度同时,重点聚焦现行的招生和就业制度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实践环节,运用职业规划的教育理念,从职业兴趣引领、职业技能提升、职业价值观的树立等角度,对研究型大学地球科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历史演进、当前现状和职业价值观进行历史性、现实性的分析和研究,从职业规划的视角探索艰苦专业的人才培养支撑体系和教育体制,一方面帮助地球科学专业的大学生及早和有效开展职业规划并付诸行动,另一方面也为学科发展在现阶段的人才培养困境提供数据和信息,以期主管部门和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够更为贴近当代大学生特征和现实,为学科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后备人才。本研究以地球科学领域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及发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职业规划理论为研究理论框架,以不同时期的价值观演变作为研究背景,客观理解和认识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现状,探索地球科学专业领域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期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机制。本研究重点解决的问题在于:1、当前地球科学专业社会认知和认可度不高的历史性根源是什么,该如何客观理解?2、当前大学生对于地球科学领域的职业期望、职业价值观体现如何,职业规划教育可以从哪些方面更好的服务于人才培养工作?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和历史研究相结合、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文献分析寻求艰苦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理论基础,以历史研究阐述学科的时代背景和战略意义;以问卷调查分析的量化研究探索艰苦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以对不同时期典型人物和当代大学生代表进行深度访谈的质性研究探索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规律和价值观要素的形成机制。对于专业的历史角度的理解和现实角度的质性、量化分析,都旨在为地球科学专业的大学生提供更具有专业特色和意义的职业规划教育和指导工作。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从学科发展的需要角度阐述地球科学专业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系统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对职业规划相关理论、地球科学学科相关概念进行了分析,对国内外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有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第二章从地质学专业的起源和历史发展、学科内涵的演进、我国地球科学学科的发展现状和战略地位等方面,分析和阐述学科发展对于人才综合技能、全局眼光、学科交叉能力等方面的素质需求。对应这样的需求,阐述当前我国学科发展存在的科研思维和质量、理论创新和交叉融合、高新技术与开发、人才质量、平台构建等方面的差距。学科的差距归根结底是人才的差距,本文就此提出职业规划教育对于优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第三章从个人发展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依存和促进的角度出发,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专业的30届校友毕业去向为数据支撑,分析建国以来地球科学专业人员职业发展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职业分布及变化规律、职业价值观呈现,发现研究型大学学生在本专业就业以及在基础科研方向就业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基于典型人物访谈阐述地学人才的成才因素并从中获得“名人效应”对于专业兴趣引领的积极作用、应用地质学前景和地质学的自由职业市场分析等方面的启示。第四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发现地球科学专业研究型大学的学生对于专业的认可度堪忧,职业规划进展较为滞后,职业价值观呈务实和自我倾向,大学生专业认识、择业要素、职业期待、价值体现等诸多职业规划要素与学生个人属性呈显着相关性;第五章通过深入的学生访谈,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探索教育方式、成长环境、职业指导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表明提升地球科学专业的本专业就业率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强学生的专业兴趣引领工作,社会实践的缺失成为阻碍大学生职业规划进程的重要因素,揭示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尚未固化,需要更具有实效的教育手段的介入,激发大学生的积极价值观念。第六章在文献和历史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量化和质性研究的结果,针对地球科学专业职业规划指导教育机制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提出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和开展科普创作来弘扬地学文化;通过新生导学、名师引领来提升专业兴趣;探索以实践为主导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思路;完善地学领域职业规划指导教育机制;以霍兰德职业兴趣六边形为蓝本,提出地球科学专业的职业世界六边形模型,用于开展更符合国情和贴近时代的职业规划指导;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职业规划理论的本土化两个方面阐述本次研究对于大学生教育的普遍意义。

洪娜[2](2011)在《中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发展态势呈现出较以往更为复杂的局面,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出生人口性别比明显失衡等。与此相应,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也已从最初控制人口数量的过快增长,逐步转移到如何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有利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上来。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尤其在进入新的世纪以来,“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逐步成为合理引导我国城乡居民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一项重要机制,并已被实践证明是更易于为群众所接受的计划生育工作新方法。正因如此,深入研究我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对进一步完善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全面系统认识计划生育相关理论并不断充实其内涵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基于翔实的历史资料和统计数据,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补偿机制与导向机制两个视角,着重探讨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系统梳理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时空发展历程。其次,深入分析了相关利益导向政策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及帮扶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等四个方面的影响作用。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发现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思路和建议。本文重点对旨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引导出生性别比趋于正常及帮扶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研究发现:(1)现行旨在控制人口数量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对引导群众生育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辅助作用,即在目前影响各省区稳定现行低生育水平的综合因素中,利益导向政策仅能起到“不让计划生育家庭不满意”、“使违反计划生育家庭有所顾忌”的作用,其自身的激励功效小于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与此同时,研究还发现,同以往人们所预期的并不一致,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对控制人口数量的影响并未出现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低下的地区其效应表现得越显着的现象。(2)现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力度尚不能与环境、食品因素的影响相比,加之近年来出生缺陷的检测更为精细,使得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而且,由于我国很多地区旨在提高人口素质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实际用途发生了改变,导致目前这一方面的利益导向政策对独生子女身体素质的影响很微弱。(3)对“关爱女孩行动”试点地区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地区初步形成了有利于女孩成长、成才的社会环境,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但不能完全寄希望于现有的奖励扶助政策,还需加强完善婚嫁习俗、养老保障、男女同工同酬等社会和经济制度。(4)我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补偿性功能已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这一点已得到各界的共识。但是,根据本文分析结果可知,不应不加区别地继续强化各类计划生育补偿功能,而需加强对重度残疾独生子女与计划生育手术严重并发症、后遗症患者及其家庭的补偿力度;同时也要注意有关独生子女家庭的利益导向政策对未来符合法律法规可以生育两个孩子家庭生育数量的误导。(5)从理论层面上来说,对现有相关理论在我国的适应性的分析表明,基于微观人口经济学理论提出的孩子成本-效益理论、孩子质量-数量替代理论对我国农村居民生育行为的解释力较有限。

汪祥[3](2010)在《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策略探究 ——基于连云港市职教中心个案探究》文中研究指明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要求我们要在中等职业学校广泛开展针对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近年来,虽然我国的中职学校已经开始开展针对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帮助中职生树立职业理想、明确职业目标、规划学习活动、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中职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还存在不少亟待改善的不足之处。本文从探究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涵为出发点;以对连云港市职教中心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为依据,重点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的现状,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做出总结。以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和推理为主要研究手段,借助在连云港市职教中心开展的一系列探索来探究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策略,从而为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措施。通过本课题的探究,期望可以帮助解决中等职业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能有效帮助中职生对自己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和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拥有正确的职业理想,帮助中职生更好地体现自我价值,奠定成功职业的基础。本课题的后续研究将关注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推广与普及、中职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材的开发等问题,希望可以全面推动中职学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向纵深发展,通过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主线的中职学校教育综合改革来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的内涵发展。

沈雪峰[4](2009)在《江苏省苏北地区“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文中指出我国是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农民人口约占全国总数的70%。“三农”问题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农民的健康问题也受到了社会的密切关注。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是没有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民的健身,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健身。“万村体育健身工程”是一项提升农民健康素质和幸福指数的惠民工程,实施“万村体育健身工程”,进一步加快新时期农村体育事业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差距,努力提高农民的健康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实施“万村体育健身工程”,扎实有效地推进村级体育实施建设,引导广大农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及2010年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的重要支撑和保证。本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背景,针对苏北地区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五市行政村“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的客观现状,运用问卷法、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访谈法、统计与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江苏省苏北地区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五市的“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的实际现状进行了详实的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体育资源的配置严重不足、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宣传力度不足、体育场地建设过程与手段还不尽完善、管理体制不健全、农村体育组织弱化、农民体育健身指导人才匮乏、农村体育经费投资渠道不畅;以及苏北地区有的乡村虽然建成了符合基本标准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但利用率很低是制约苏北地区“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与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苏北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发展策略,旨在加快实施江苏省苏北地区“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工程的步伐,促进苏北地区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让苏北地区的农民真正享受到“万村体育健身工程”所带来的实惠,同时也为进一步发挥苏北和其它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长远效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祁新荣,张雷[5](2003)在《连云港市大中专学生心理健康透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课题研究使用SCL - 90量表 ,测试了连云港市 6所大、中专院校部分学生。结果发现 :大中专学校约有 34%的学生 ,在不同方面存在着心理问题 ,专科生比例高于中专生 ,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敏感、忧郁、敌对、焦虑等方面 ,这足以说明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杨建文,冯一星,张敬平,董美华,孔庆兰[6](2003)在《江苏省大中小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及其精神影响的流行病学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了解江苏省大中小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发生及其精神影响的流行病学特征规律 ,为科学制定我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保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对全省 5个城市地区 80所大中小学校 1 0 5 80名学生进行了负性生活事件量表测定。结果 (1 )大中小学生各负性生活事件发生率为8 7%~ 76 9% ,总发生率为 96 6%。发生率居前 3位的为学习压力、自我实现、人际关系适应。 (2 )大中小学生各负性生活事件精神影响达中等以上程度的发生率为 3 5 %~ 3 9 0 % ,总发生率为 81 0 %。主要影响因素为学习压力、自我实现、人际关系适应三类。 (3 )大中小学生负性事件平均精神影响程度居轻度~重度之间 ,青春期问题平均精神影响程度最重 ,学习压力因素最轻 ,城市重于农村 ,男生重于女生。结论 大中小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发生和精神影响具有较明显性别、学历、年级、城乡、地区特征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保健措施应根据这些特征进行

白旸[7](2002)在《STD患者的行为特征及健康教育对策》文中指出

吴桃林,赵文彬,张建扬[8](2001)在《连云港市大中专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性观念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了解连云港市大中专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和性观念。方法 :对 3所学校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抽取 10 0 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问卷 ,由学生自行填写。SA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该市大中专学生 95 %知道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传染病 ,了解传播途径 ,对其流行势态回答正确率达 92 % ,但在非传播途径答对率较低 ,对艾滋病人态度认识不足 ,尤其是性道德的态度令人担忧。结论 :应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 ,关注青少年 ,配合全社会共同预防 AIDS、性病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和防范能力。

郑丽敏,赵文彬[9](2001)在《连云港市中专毕业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性观念调查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连云港市医学、师范中专毕业生对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和性观念调查。[方法]对二所学校2000年毕业班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设计调查问卷由学生自行填写。SAS604软件统计分析。[结果]二校毕业生95%知道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传染病,了解三大传播途径,但对非传播途径答对率较低,如与AIDS病人接吻,答对率16.11~24.20%,对其流行势态回答正确92%,对艾滋病人态度认识不足,尤其是性道德的态度令人担忧。[结论]应加强对中专毕业生的健康教育,配合全社会共同开展预防AIDS、性病,提高毕业生的自我保健和防范能力。

白莲莲,段薇薇,樊巧云[10](2016)在《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干预机制构建》文中认为尽管国家加大对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经济援助的力度,但由经济困难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基于对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信息情况、受资助情况、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建立有效的心理干预机制需加强心理健康队伍建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依托心理社团开展心理自助,个体心理咨询与团体心理辅导共同推进,有助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二、连云港市大中专学生心理健康透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连云港市大中专学生心理健康透析(论文提纲范文)

(1)地球科学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及教育研究 ——以南京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源起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概念界定
        二、相关理论背景
    第三节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一、国外职业生涯教育现状
        二、国内职业生涯教育及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职业规划教育研究的启示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力求创新之处
第二章 地球科学学科发展背景及人才需求
    一、地质学的起源与发展背景
    二、现代地球科学学科内涵发展历程
    三、我国地球科学学科的发展与战略地位
    四、我国地球科学学科发展现状
    五、学科发展需求对于地学人才职业规划教育的启示
第三章 建国后我国地球科学专业人员职业生涯发展演变---基于数据统计和典型生涯人物访谈的研究
    第一节 地球科学学科高等教育发展历程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地球科学专业毕业生职业分布——以南京大学为例
    第三节 建国后地球科学专业人员就业价值观的演变
        一、建国初期:一元化的传统职业价值观
        (一) 建国初期地球科学人才的社会价值观
        (二) 典型生涯人物分析——中国科学院院士W院士
        二、改革开放后:务实求真的现实主义价值观
        (一) 改革开放后的地球科学人才的社会价值观
        (二) 典型生涯人物分析—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S教授
        三、新世纪以来:个体幸福最大化的后现代价值观
        (一) 后现代价值观体现
        (二) 典型生涯人物分析—地质学家、自由职业者B先生
    第四节 数据分析和启示
        一、就业市场不断扩大和专业社会认可度之间的矛盾分析
        二、典型人物职业生涯发展对于职业规划教育的启示
        (一) 名人效应在专业兴趣引领中的作用
        (二) 应用地质学的职业前景
        (三) 地质学领域的自由职业市场分析
        (四) 地球科学人才的成才因素分析
第四章 地球科学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分析——基于调查的数据分析
    第一节 问卷调查工作设计
    第二节 调查数据分析
        一、地球科学专业社会认可度分析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进展分析
        三、职业期待
        四、职业价值观分析
        五、农村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各要素对比分析
    第三节 小结
        一、综合性大学地球科学专业学生专业认可度堪忧
        二、职业规划进展不尽如人意
        三、职业价值观呈现自我倾向和务实趋势
        四、大学生职业规划要素随个人属性呈现差异性
第五章 地球科学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分析——基于访谈的质性研究
    第一节 大学生职业规划个案访谈
        一、A同学 立志科研,取法乎上
        二、B同学 心系小家,胸怀大家
        三、C同学 酷爱文学,取道地学
        四、D同学 步步紧扣,精心规划
        五、E同学 日行三省,孜孜以求
        六、F校友 勇于挑战,敢于担当
        七、X&Y校友 比翼双飞,各司其职
    第二节 个案分析对于职业规划教育的启示
        一、专业的内在吸引构成职业选择的根本动力
        二、社会实践缺乏成为职业规划滞后的广泛因素
        三、中美比较视角的启示
        四、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深层次体现
第六章 地球科学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特点及教育机制探索
    第一节 地球科学专业职业规划教育特点(实证总结)
    第二节 提升艰苦专业社会认知度和美誉度
        一、弘扬地学文化
        二、专业兴趣培养
        三、行业就业政策的鼓与呼
    第三节 地球科学领域的霍兰德职业世界探索模式
        一、霍兰德职业兴趣角度的职业世界探索分析
        二、职业世界六边形模型在职业规划指导中的应用
    第四节 开展以实践为核心的职业价值观教育
        一、职业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教育的根本
        二、价值追求是个人发展的需要
        三、职业市场均衡发展有赖于职业价值观教育
        四、以实践为核心的职业价值观教育途径
    第五节 构建全方位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一、确保组织机构人力保障
        二、职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
        三、完善职业规划课程体系
        四、全员参与职业规划教育
        五、全程开展职业规划指导
        六、建立就业实习评估机制
        七、关注特殊人群职业辅导
    第六节 地球科学专业职业规划教育对于高等教育的普遍意义
        一、价值观教育的时代性和紧迫需求
        二、职业规划教育的中国本土化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1 地质学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调查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附录3 近30年校友职业分布
附录4 图表目录
致谢

(2)中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概念辨析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主题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
第二章 文献回顾
    2.1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研究回顾
        2.1.1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出台动机
        2.1.2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内涵和功能
        2.1.3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道义评价
        2.1.4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实施效果
        2.1.5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存在的问题
        2.1.6 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建议
    2.2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理论基础
        2.2.1 西方相关理论研究
        2.2.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2.3 文献研究简评
第三章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发展历程
    3.1 城乡居民生育意愿的变迁
        3.1.1 意愿生育子女数量
        3.1.2 意愿生育子女性别
    3.2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发展演变
    3.3 小结
第四章 旨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利益导向政策
    4.1 相关利益导向政策建立的背景
    4.2 相关利益导向政策的实施过程
        4.2.1 节育手术费减免
        4.2.2 城镇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奖励
        4.2.3 独生子女就学就业优先优惠
        4.2.4 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发展经济扶持
        4.2.5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4.2.6 参加社会保障优先优惠
        4.2.7 经济处罚及行政党纪处分
    4.3 相关利益导向政策对控制人口数量的影响
        4.3.1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因素与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因素对生育水平影响的简化路径分析
        4.3.2 相关利益导向政策对控制人口数量作用的定量分析
        4.3.3 不同类型地区的利益导向政策与计划生育工作效果的交互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旨在提高人口素质的利益导向政策
    5.1 相关利益导向政策建立的背景
    5.2 相关利益导向政策的实施过程
        5.2.1 独生子女保健费(或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
        5.2.2 独生子女保险
        5.2.3 免费孕前优生检测
        5.2.4 生育保险
    5.3 相关利益导向政策对提升人口素质的影响
        5.3.1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因素与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因素对人口素质影响的简化路径分析
        5.3.2 相关利益导向政策对提升出生人口素质的影响
        5.3.3 相关利益导向政策对提升独生子女身体素质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引导出生性别比趋于正常的利益导向政策
    6.1 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演变过程
    6.2 相关利益导向政策的实施过程
        6.2.1 计划生育纯女户家庭给予奖励优惠政策的试点
        6.2.2 全面实施引导出生性别比趋于正常的利益导向政策
    6.3 相关利益导向政策对引导出生性别比趋于正常的影响
        6.3.1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因素与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因素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影响的简化路径分析
        6.3.2 相关利益导向政策对出生性别比影响的逻辑分析
        6.3.3 相关利益导向政策对出生性别比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四个"关爱女孩行动"试点县为例
    6.4 小结
第七章 帮扶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利益导向政策
    7.1 相关利益导向政策建立的背景
    7.2 相关利益导向政策的实施过程
        7.2.1 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及后遗症患者帮扶
        7.2.2 独生子女不幸伤残或死亡家庭特别扶助
        7.2.3 计划生育公益金
    7.3 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帮扶救助政策的影响
        7.3.1 普惠型福祉制度帮扶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影响的简化路径分析
        7.3.2 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帮扶救助政策影响的效果分析
        7.3.3 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帮扶救助政策的理论探讨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前景展望
    8.1 主要结论及政策含义
    8.2 研究不足及未来走向
附录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相关的重要官方文件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3)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策略探究 ——基于连云港市职教中心个案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实际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选题的原因
        1.1.3 研究的实际意义
    1.2 国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比较
        1.2.2 国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趋势
        1.2.3 值得借鉴的优秀经验
    1.3 我国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2 研究构思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思路
    2.3 研究方法
    2.4 研究的效果预期
    2.5 相关概念的辨析
        2.5.1 中等职业学校
        2.5.2 职业生涯
        2.5.3 职业生涯规划
        2.5.4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 连云港市职教中心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调研情况分析
    3.1 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的现状
        3.1.1 学生对所学专业认识不足
        3.1.2 学生缺乏专业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1.3 学生缺乏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创业的意识
    3.2 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中的不足
        3.2.1 组织机构混乱,制度建设落后
        3.2.2 教育内容、方法和教育实施途径单一
        3.2.3 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薄弱
        3.2.4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的形式化
4 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初探
    4.1 全面提升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层次
        4.1.1 设置专门课程系统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4.1.2 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
        4.1.3 明确中职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
        4.1.4 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原则
        4.1.5 明确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组织机构
    4.2 进行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培训
        4.2.1 培训对象
        4.2.2 培训目标
        4.2.3 培训内容
        4.2.4 培训途径
    4.3 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念
        4.3.1 在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认识
        4.3.2 在文化课教学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4.3.3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4.4 将德育活动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4.4.1 准确把握在德育活动中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契机
        4.4.2 与德育活动相结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4.4.3 班级管理中引入公司化管理模式
    4.5 加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拟实践环节的训练
        4.5.1 指导学生参加实践体验
        4.5.2 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4.5.2.1 指导学生明确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步骤
        4.5.2.2 指导学生明确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目标
        4.5.2.3 指导学生明确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内容
        4.5.3 连云港市职教中心“职业生涯规划名师工作室”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实践探索
        4.5.4 实际工作效果初探
        4.5.5 部分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获奖作品一览
    4.6 创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4.6.1 创业教育的涵义
        4.6.2 开展创业教育的途径
        4.6.3 连云港市职教中心开展创业教育的尝试
        4.6.3.1 开展校内创业社团建设探究
        4.6.3.2 引入社会培训力量介入创业教育
        4.6.4 开展创业教育的效果探析
    4.7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4.7.1 指导家庭的配合
        4.7.2 社会整体氛围的营造
        4.7.3 积极开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新途径
5 结论
6 本研究的不足和后续研究方向
    6.1 不足之处
    6.2 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一览
后记

(4)江苏省苏北地区“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情况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有关概念界定
    1.3 研究现状及有关研究综述
2. 研究对象、意义、内容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意义
    2.3 研究内容
    2.4 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江苏省苏北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现状
    3.2 江苏省苏北地区建设“万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义
        3.2.1 实施“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对于建设苏北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3.2.2 建设“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对满足苏北地区农民体育需求的意义
    3.3 江苏省“万村体育健身工程”的基本建设情况
        3.3.1 苏北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现状
        3.3.2 苏北地区“万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类型和标准
        3.3.3 苏北地区“万村体育健身工程”体育健身场地的选址
        3.3.4 苏南、苏中地区“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现状
    3.4 影响苏北地区“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的因素分析
        3.4.1 自身因素
        3.4.2 外部因素
    3.5 江苏省“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农村体育设施的使用情况
        3.5.1 苏南地区“万村体育健身工程”体育设施使用情况
        3.5.2 苏北地区“万村体育健身工程”体育设施使用情况
        3.5.3 影响苏北地区“万村体育健身工程”体育设施使用的因素分析
    3.6 苏北地区农民体育设施需求的未来发展趋势
        3.6.1 需求的程度
        3.6.2 需求的内容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5. 参考文献
6. 附件
7.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8. 致谢

(5)连云港市大中专学生心理健康透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1.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健全, 直接影响到他对外部世界和环境的认识及怎样处理人际关系
    2.心灵世界的健康, 对21世纪人的生存、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四、讨论
    1.影响大、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的几个主要因素
        (1) 学习压力。
        (2) 就业压力。
        (3) 经济压力。
        (4) 人际关系压力。
    2.大中专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2) 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作用。
        (3) 建立三级保健网络。

(6)江苏省大中小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及其精神影响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 论

(8)连云港市大中专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性观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资料处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知识
    2.2 态度
3 讨论

(9)连云港市中专毕业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性观念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资料处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掌握AIDS知识情况见表1。
    2.2 二校毕业生对AIDS流行势态92%以上同学回答正确,大
    2.3 性观念状况
3 讨论

(10)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干预机制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三、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现状与形势
    (一)样本学生基本情况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资助情况
    (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四、构建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干预机制
    (一)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加强心理干预队伍建设
    (二)实施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
    (三)依托心理社团开展心理自助
    (四)建立个体心理咨询与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的工作方式

四、连云港市大中专学生心理健康透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地球科学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及教育研究 ——以南京大学为例[D]. 刘慧. 南京大学, 2014(05)
  • [2]中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研究[D]. 洪娜. 华东师范大学, 2011(11)
  • [3]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策略探究 ——基于连云港市职教中心个案探究[D]. 汪祥. 苏州大学, 2010(06)
  • [4]江苏省苏北地区“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情况的调查与分析[D]. 沈雪峰. 苏州大学, 2009(10)
  • [5]连云港市大中专学生心理健康透析[J]. 祁新荣,张雷.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3(04)
  • [6]江苏省大中小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及其精神影响的流行病学调查[J]. 杨建文,冯一星,张敬平,董美华,孔庆兰. 中国健康教育, 2003(01)
  • [7]STD患者的行为特征及健康教育对策[J]. 白旸.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2(04)
  • [8]连云港市大中专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性观念调查[J]. 吴桃林,赵文彬,张建扬. 江苏预防医学, 2001(01)
  • [9]连云港市中专毕业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性观念调查分析[J]. 郑丽敏,赵文彬. 职业与健康, 2001(11)
  • [10]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干预机制构建[J]. 白莲莲,段薇薇,樊巧云. 职业技术教育, 2016(02)

标签:;  ;  ;  ;  ;  

连云港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