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灌区向日葵油与瓜类作物间作技术模式研究

河套灌区向日葵油与瓜类作物间作技术模式研究

一、河套灌区瓜类作物间作油用向日葵技术模式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邹超煜[1](2017)在《春小麦—向日葵复种对河套灌区土壤水盐动态变化及土地生产力的影响》文中提出干旱缺水及土壤盐渍化是抑制干旱和半干旱区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河套灌区灌溉水资源不足、劳动力短缺、土壤次生盐渍化及无霜期短等问题,本试验以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单作、玉米(Zea mays)单作及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单作为对照,监测了春小麦-向日葵复种对土壤水盐动态变化和土地生产力的影响,并得出以下结论:1)春小麦收获前春小麦-向日葵复种与春小麦单作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较低;春小麦收获后春小麦-向日葵复种和玉米单作、向日葵单作耕层(0-20 cm土层)土壤水分高于春小麦单作,20-80 cm土层土壤水分则低于春小麦单作。作物生长期,春小麦单作、玉米单作、向日葵单作和春小麦-向日葵复种的耗水量分别为562.87 mm、532.34 mm、344.84 mm和750.09 mm;整个生长季耗水量则分别为604.76 mm、611.38mm、448.84mm和750.09mm。作物生长期,春小麦-向日葵复种与春小麦单作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的蒸散强度较高,而向日葵单作和玉米单作的蒸散强度较低;整个生长季0-100cm土层土壤水分蒸散强度则为春小麦-向日葵复种最高,向日葵单作最低。2)不同种植方式主要对0-40 cm土层土壤盐分造成影响,且在春小麦收获之前不同处理的土壤盐分变化剧烈,春小麦收获之后变化平缓。复种向日葵收获期春小麦-向日葵复种耕层土壤盐分较春小麦单作、玉米单作和向日葵单作分别降低32.52%,16.70%和24.92%,0-100 cm土层分别降低13.32%,8.88%和12.07%。3)春小麦-向日葵复种的等价产量较春小麦、玉米和向日葵单作分别高出126.01%,3.86%和3.21%,等价水分利用效率、等价水分生产率高于春小麦单作却低于向日葵和玉米单作。春小麦-向日葵复种的产值相较春小麦、玉米、向日葵单作分别提高了143.55%,102.33%和3.19%,净产值分别高出176.15%,116.55%和-13.26%。4)春小麦-向日葵复种籽粒固化的热能极显着高于向日葵和春小麦单作,显着大于玉米单作。春小麦-向日葵复种固化的总净热能极显着大于春小麦单作,显着小于向日葵单作和玉米单作。5)春小麦-向日葵复种的总产值略高于向日葵单作,极显着高于春小麦单作和玉米单作。春小麦-向日葵复种的净产值极显着低于向日葵单作,极显着高于玉米单作和春小麦单作。

钱欣[2](2017)在《东北地区西部燕麦带状间作模式构建及氮素利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构建集约化的可持续带状间作模式是优化东北地区种植制度、确保其农业安全战略地位的重要技术手段;氮肥的高效利用则是此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于2014-2015年在东北地区西部的白城市进行了带状间作模式筛选试验,比较了燕麦(AvenanudaL.)与玉米(Zeamays L.)、向日葵(Helianthus sannuus L.)、绿豆(Vigna radiateL.)3种带状间作模式的产量及氮素吸收效应和经济效益,并通过边行效应的研究探讨其增产机制。于2015-2016年通过大田定位试验及微区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筛选模式的最佳施氮量及氮肥高效利用机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东北地区西部燕麦Ⅱ向日葵带状间作模式具有较高的土地利用集约度以及经济效益。土地当量比及氮素吸收当量比分别为1.23~1.38、1.29~1.44;净经济效益(12515~13209RMB·hm-2)、收益成本比(3.32~3.45)、边际效益(1382%~1484%)以及货币优势指数(2343~3604)两年内均为最高。(2)燕麦Ⅱ向日葵带状间作模式中燕麦、向日葵均具有籽粒产量及氮素吸收边行优势。间作燕麦边行籽粒产量以及吸氮量分别较单作及间作中间行显着提高了 5 8.6%~88.1%、24.9%~77.9%(P<0.05),边行对间作燕麦籽粒产量及吸氮量的贡献率分别为44.2%~45.1%、44.8%~47.1%,高于边行所占比例(1/3)。间作向日葵边行籽粒产量以及吸氮量分别较单作和间作中间行显着提高了 16.6%~68.3%、18.5%~64.6%(P<0.05),边行对间作向日葵籽粒产量及吸氮量的贡献率分别为69.9%~70.8%、70.3%~71.1%,高于边行所占比例(2/3)。。(3)燕麦Ⅱ向日葵带状间作模式的最佳施氮量为100 kg·N·hm-2。在该施氮量下,间作燕麦、向日葵均可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生物产量以及地上部吸氮量。此外土地当量比(1.14~1.24)、氮素吸收当量比(1.10~1.29)、氮肥农学效率(12.98~14.46 kg·kg-1)以及表观利用效率(76.32%~67.78%)在三个施氮量下也均以100kg·hm-2时最高。(4)随施氮量的增加,间作燕麦边行籽粒产量及氮素吸收优势均呈降低趋势,间作向日葵边行籽粒产量及氮素吸收优势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向日葵在间作系统中处于竞争优势地位,当施氮量为100 kg·N·hm-2时向日葵优势最大。在对当季氮肥的竞争中,低氮条件下(50 kg·N·hm-2)燕麦边行处于优势地位,高氮条件下(100、150kg·N·hm-2)则向日葵占据优势;对上季氮肥的竞争在所有施氮量下间作燕麦边行均占据优势地位。(5)间作降低了燕麦收获后向日葵0-60cm 土壤硝态氮的淋溶。单作向日葵土壤硝态氮绝对累积量的比例在各施氮量下均以40-60cm为最高(39.95%~50.5%);间作向日葵边行及中间行则主要分布于 20-40cm 土层(35.43%~41.85%)。(6)间作提高了燕麦边行对上季氮肥以及向日葵边行对当季氮肥的利用率。各施氮量下单作与间作燕麦边行植株氮素来自于当季氮肥的比例(量)无显着差异(P>0.05);在施氮量为150 kg·N·hm-2时间作燕麦边行植株氮素来自于上季氮肥的比例(量)显着高于单作燕麦(P<0.05)。在施氮量为150 kg·N·hm-2时间作向日葵边行植株氮素来自于当季氮肥的量显着高于单作向日葵(P<0.05);施氮量为100、150 kg·N·hm-2时,间作向日葵边行植株氮素来自于上季氮肥的比例(量)均显着低于单作(P<0.05)。(7)各施氮量下,间作燕麦、间作向日葵边行氮肥回收率(50.9%~81.2%,68.9%~88.5%)均高于相应的单作燕麦(46.0%~57.9%)、单作向日葵(60.1%~67.7%)。当施氮量为100kg·N·hm2时单作燕麦化肥氮的损失率最高,为50.7%;施氮量为150 kg·N·hm2时间作向日葵边行化肥氮损失率最低,为7.7%。

靳存旺,段玉,李彬瑞,李尽朝,张君,赵斌[3](2015)在《向日葵施用缓释尿素的效果及氮磷钾施肥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掌握向日葵施肥效应及施用缓释尿素的效果,在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和赤峰市开展了食用向日葵田间肥料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向日葵施用氮磷钾化肥均有增产效果,增产效果为氮肥>钾肥>磷肥。向日葵施用缓释尿素具有显着的增产效果,在河套灌区向日葵基施缓释尿素比普通尿素基施配合追施增产0.7个百分点,在燕山丘陵旱作区施用缓释尿素比普通尿素基施配合追施增产5.8%,同时施用缓释尿素氮素的农学效率有所增加。向日葵施用氮肥的农学效率平均为1.89 kg/kg;施用磷肥(P2O5)的农学效率平均为2.20 kg/kg;施用钾肥(K2O)的农学效率平均为4.00 kg/kg。采用缓释尿素一次施用可以代替普通尿素基施加追施,而且缓释尿素一次施用的肥料利用率显着提高。缓释尿素一次施用向日葵的茎粗、盘径、单盘结实数、结实率、千粒重和籽仁率都有所增加。

邹超煜,白岗栓,任志宏,宋耀兴[4](2015)在《河套灌区春小麦后茬复种发展方向研究》文中认为河套灌区是我国优质春小麦生产基地,但由于春小麦产量低,收获后耕地闲置期长,光、热等资源利用不足等,春小麦播种面积逐年缩小。如何稳定春小麦播种面积,提高春小麦后茬复种指数,成为河套灌区农业生产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结合河套灌区的耕作制度,简述了不同复种模式对光、热、水、肥等的利用情况和春小麦后茬复种中存在的问题、限制因素,提出提高春小麦后茬复种指数的关键措施是开展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合理复种、选育专用品种、优化复种栽培技术体系等。

杜社妮,白岗栓,边利军[5](2014)在《陕北丘陵沟壑区西瓜套种向日葵栽培技术》文中研究指明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传统的"一年一熟"区,西瓜套种向日葵技术将"一年一熟"改为"一年两熟",可提高土地产出率。在简要介绍品种选择、选地、起垄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西瓜、向日葵不同生长阶段的栽培管理技术;提出了西瓜起垄栽培、向日葵适期播种可缩短2种作物的共生期,保证西瓜正常生长及向日葵正常成熟。

李慧英,薛丽静[6](2012)在《向日葵种子打破休眠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采用乙烯利浸种处理和冷冻处理方法,对秋季田间采下的不同成熟期的向日葵种子进行了打破休眠试验。结果表明:向日葵籽实冷藏24 h后浸种6~8 h,后用0.4%乙烯利处理30 min打破休眠效果最为明显,且受籽实的成熟度影响不大,对于稍高于安全水的葵花籽实处理效果极其明显,发芽率可达到70%以上,较未处理种子提高68.77个百分点,而对于安全水及安全水以下的葵花籽实也有提高发芽率的作用而无抑制效果。

韩开明[7](2011)在《河套灌区小麦套种玉米节水高产生理基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黄河水资源日益紧缺,以及作物生产中水肥资源浪费严重的现状,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主要种植模式小麦套种玉米为研究对象,以高产与节水统一为目标,通过设计田间不同灌水处理试验,系统研究了套种小麦和玉米产量与水分关系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确定了小麦套种玉米节水与高产统一的灌溉制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套种模式下,小麦和玉米两种作物植株形态特征、群体结构、光合性能、物质积累及水分利用等生理生态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小麦套种玉米模式下,随着灌水次数和灌水量增加,套种小麦、玉米及套种作物全生育期总耗水量显着增加,水分利用效率(WUE)却明显下降,套种小麦、玉米及套种总产量均以全生育期浇3水以上处理最高,且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着。套种小麦、玉米及套种作物总WUE均随灌水次数和灌水量的增加而明显下降。与常规充分灌溉(6水)处理相比,3水2和4水2处理套种总产量并未显着降低,而耗水量却明显减少,平均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5%以上,实现了节水与高产的统一。综合分析认为,在水资源紧缺的河套平原灌区,在秋季浇足底墒水基础上,全生育期灌3-4水是小麦套种玉米高产的最佳节水灌溉模式,即小麦拔节期、开花期、玉米大喇叭口期灌水3次(平水年份),或小麦拔节期、开花期、玉米大喇叭口期、灌浆期灌水4次(干旱年份),每次灌水60-70 m3/667m2。研究表明,小麦套种玉米节水灌溉模式下(即本试验的3水2或4水2处理),由于拔节前控制灌水使套种小麦和玉米叶面积减小,共生阶段套种群体总叶面积指数相应较小,但此种株型和群体结构透光率高,消光系数较小,有利于改善群体内光照条件,充分发挥套种群体的时空效应和边际效应;前期经历干旱锻炼叶片相对含水量和WUE提高,生育后期叶片SPAD值、Fv/Fm、光合速率等下降缓慢,光合效率得以维持;共生后期阶段群体叶面积及光合势衰减慢,从而在相对干旱的条件下,使套种小麦和玉米群体维持较高的物质生产能力,保证了共生期间套种群体总干物质积累量线性增加。同时,前期适当干旱胁迫促进了小麦和玉米对土壤深层水分的吸收利用,地上部较小的冠层结构又减少了水分的蒸腾消耗,提高了整个套种群体的水分利用效率,这是小麦套种玉米实现节水与高产统一的重要生理生态基础。

郭米娟,余成群,钟华平,姜炎彬,仓木拉,班洁,张玉雷,邵小明[8](2010)在《覆膜对青饲玉米生长发育及杂草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为西藏相关地区青饲玉米生产提供参考。[方法]研究了覆膜对青饲玉米生育期、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及对杂草的作用。[结果]覆膜能够促使青饲玉米各生长期提前7~16 d,使植株高度、茎围、叶面积等增加,使产量提高了75.9%,按2008年市场青饲玉米价格可增收22 500元/hm2;青饲玉米田中共有13种杂草,分属于8科13属,其中禾本科杂草共6种,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和狗尾草(Setaria viridis)为该研究区优势杂草;覆膜可完全防除平车前(Plantago depressa)、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和中华野葵(Malva verti-cillatavar.chinensis),并对除稗以外的其他杂草具有一定防效。[结论]覆膜青饲玉米对西藏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具有积极意义。

李红霞,曲俊民,南建福[9](2009)在《西瓜载体播种的经济效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西瓜载体播种与大田直播经济效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的种苗费用相同,但载体播种总成本高,主要是人工成本较高;载体播种可明显提高经济效益,但经济效益受其品种的影响,因此要提高经济效益,载体播种应与品种相结合。

高培德,甄煜,张丽,刘培丽,蒋亲贤,杨勇[10](2008)在《小弓棚甜瓜套种向日葵高效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表明河套灌区光热资源充足,无霜期长,降雨量小,昼夜温差大,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适宜各种甜瓜和向日葵作物生长,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早春小弓棚甜瓜套作向日葵主要是采用蔓生作物甜瓜和高秆作物向日葵共生期短的特点,合理搭配进行套作,增加复种指数,有效地利用土地、光能、空气、水肥和热量等自然资源,提高光合效率,减少病虫害发生,改善作物品质,增加效益。近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小弓棚甜瓜套种向日葵的高效栽培模式大幅度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效益,是新时期很有发展前景的增收途径。

二、河套灌区瓜类作物间作油用向日葵技术模式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河套灌区瓜类作物间作油用向日葵技术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春小麦—向日葵复种对河套灌区土壤水盐动态变化及土地生产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背景
    1.2 研究依据
        1.2.1 河套灌区的气候环境为复种提供了可能
        1.2.2 向日葵育苗移栽保证了复种向日葵在早霜来临之前能正常成熟
        1.2.3 春小麦-向日葵复种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1.2.4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轻土壤盐渍化
        1.2.5 改变当地的种植制度
        1.2.6 春小麦-向日葵复种可稳定或增加春小麦播种面积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内复种发展状况
        1.3.2 国外复种发展状况
        1.3.3 复种对提高土地生产力及资源利用率的影响
        1.3.4 河套灌区盐渍化成因
        1.3.5 河套灌区盐渍化治理研究现状
    1.4 复种存在的问题
        1.4.1 季节限制
        1.4.2 农业生产水平限制
        1.4.3 水分条件的限制
第二章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2.1 研究内容
        2.1.1 春小麦-向日葵复种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2.1.2 春小麦-向日葵复种对土壤盐分变化的影响
        2.1.3 春小麦-向日葵复种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
    2.2 试验区概况
    2.3 研究方案
    2.4 测定内容
    2.5 测定方法
        2.5.1 土壤水分
        2.5.2 土壤盐分
        2.5.3 作物生长状况
        2.5.4 降水量及灌溉次数、灌水量
        2.5.5 不同种植模式的投入量及产值
        2.5.6 不同种植模式的等价产量,固化的热量
    2.6 数据整理
    2.7 数据分析
    2.8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3.1.1 作物生长期降雨量及灌溉量
        3.1.2 不同种植模式不同时期的土壤水分变化动态
        3.1.3 不同种植模式的耗水量
        3.1.4 不同种植模式不同时期的蒸散强度
        小结
    3.2 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盐分的影响
        3.2.1 不同种植模式不同土层土壤盐分变化动态
        3.2.2 不同种植模式收获期土壤盐分含量
        小结
    3.3 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
        3.3.1 不同种植模式的生物量及产量
        3.3.2 不同种植模式所固化的热能
        3.3.3 不同种植模式的等价水分利用效率
        3.3.4 不同种植模式的经济产值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东北地区西部燕麦带状间作模式构建及氮素利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缩写)列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东北地区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保障
        1.1.2 东北地区种植制度面临的问题
        1.1.3 带状间作对于优化东北地区种植制度的重要意义
        1.1.4 本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间作优势研究进展
        1.2.2 中国间作模式分布
        1.2.3 带状间作系统边行效应研究进展
        1.2.4 间作氮素利用研究进展
        1.2.5 间作系统种间竞争研究进展
        1.2.6 ~(15)N同位素示踪法在研究氮肥去向上的应用
    1.3 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目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燕麦与玉米、向日葵及绿豆带状间作的产量效应及经济效益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与试验时间
        2.1.2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2.1.3 样品采集与测定方法
        2.1.4 经济效益核算
        2.1.5 统计分析及作图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燕麦产量、地上部吸氮量
        2.2.2 玉米、向日葵及绿豆产量、地上部吸氮量
        2.2.3 土地、氮素吸收当量比
        2.2.4 经济效益
        2.2.5 耕层土壤全氮含量
    2.3 讨论
        2.3.1 产量、地上部吸氮量
        2.3.2 间作系统产量优势
        2.3.3 经济效益
        2.3.4 耕层土壤全氮含量
    2.4 小结
第三章 燕麦与玉米、向日葵及绿豆带状间作系统种间竞争及边行效应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与试验时间
        3.1.2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3.1.3 样品采集与测定方法
        3.1.4 统计分析及作图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带状间作模式种间竞争
        3.2.2 间作燕麦籽粒产量及吸氮量边行优势
        3.2.3 种植模式对燕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2.4 间作玉米、向日葵及绿豆籽粒产量、吸氮量边行优势
        3.2.5 种植模式对玉米、向日葵及绿豆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3 讨论
        3.3.1 种间竞争
        3.3.2 边行优势
        3.3.3 产量构成因素
    3.4 小结
第四章 施氮量及间作对燕麦、向日葵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概况与试验时间
        4.1.2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4.1.3 样品采集与测定方法
        4.1.4 统计分析及作图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施氮量及间作对燕麦产量、地上部吸氮量及收获指数的影响
        4.2.2 施氮量及间作对向日葵产量、地上部吸氮量的影响
        4.2.3 施氮量对燕麦向日葵带状间作系统LER及NER的影响
        4.2.4 施氮量对燕麦向日葵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4.3 讨论
        4.3.1 施氮量对燕麦、向日葵产量的影响
        4.3.2 土地当量比与氮素吸收当量比
        4.3.3 氮素利用效率
    4.4 小结
第五章 不同施氮量下燕麦‖向日葵带状间作系统边行效应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地概况与试验时间
        5.1.2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5.1.3 样品采集与测定方法
        5.1.4 统计分析及作图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施氮量及间作对燕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5.2.2 施氮量及间作对向日葵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5.2.3 边行对间作燕麦、向日葵产量及氮素吸收贡献率
        5.2.4 施氮量及种植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5.2.5 施氮量对燕麦‖向日葵间作系统种间竞争的影响
    5.3 讨论
        5.3.1 产量构成因素
        5.3.2 边行效应及种间竞争
        5.3.3 土壤养分
    5.4 小结
第六章 燕麦‖向日葵带状间作边行氮素竞争及化肥氮去向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地概况与试验时间
        6.1.2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6.1.3 样品采集与测定方法
        6.1.4 统计分析与作图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地上部生物量及吸氮量
        6.2.2 植株氮素来自于氮肥和土壤的比例及量
        6.2.3 两季后化肥氮在0-60cm土壤残留量
        6.2.4 间作燕麦、向日葵边行对氮肥的竞争
        6.2.5 化肥氮去向
    6.3 讨论
        6.3.1 不同种植模式对当季氮肥的利用
        6.3.2 不同种植模式对上季氮肥的利用
        6.3.3 间作燕麦与间作向日葵对化肥氮的竞争
        6.3.4 两季后化肥氮去向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向日葵施用缓释尿素的效果及氮磷钾施肥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试验作物和品种
    1.3 试验土壤状况
    1.4 试验设计
    1.5 田间管理和施肥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肥对向日葵产量的影响
    2.2 施肥对向日葵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2.3 施肥对向日葵产量性状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4)河套灌区春小麦后茬复种发展方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复种的作用
2 复种存在的问题
3解决方法

(5)陕北丘陵沟壑区西瓜套种向日葵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品种选择
2选地
3起垄
4西瓜栽培管理
    4.1种子处理
    4.2开穴与施肥、施保水剂
    4.3播种与覆膜
    4.4苗期管理
    4.5整蔓、压蔓
    4.6人工授粉与留瓜、翻瓜
    4.7灌溉与追肥
    4.8叶面追肥
    4.9病虫害防治
    4.10收获
5向日葵栽培管理
    5.1种子处理
    5.2播种
    5.3定苗
    5.4追肥与培土
    5.5及时打杈
    5.6人工辅助授粉
    5.7病虫害防治
    5.8及时收获
6注意事项

(6)向日葵种子打破休眠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实施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7)河套灌区小麦套种玉米节水高产生理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间套作技术的发展
        1.2.2 作物间套作模式的增产机理
        1.2.3 作物间套作模式的水分利用
        1.2.4 作物非充分灌溉制度研究
        1.2.5 内蒙古河套灌区间套作模式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及气象条件
    2.2 试验设计
    2.3 测试内容及方法
        2.3.1 气象资料观测
        2.3.2 土壤含水率测定
        2.3.3 作物取样及测定方法
        2.3.4 冠层光照状况测定
        2.3.5 叶片光合特性指标测定
        2.3.6 叶片相对含水量测定
        2.3.7 考种测产
    2.4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灌水处理下套种作物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
    3.2 不同灌水处理下套种作物水分利用的差异
        3.2.1 套种小麦和玉米共生期间土壤含水率的变化
        3.2.2 套种小麦和玉米土壤耗水量的差异
        3.2.3 套种小麦和玉米的耗水组成及其水分利用效率(WUE)
    3.3 套种模式下灌水量与作物产量及 WUE 的关系
    3.4 不同灌水处理对套种作物形态指标的影响
    3.5 不同灌水处理下套种小麦和玉米群体生理指标的变化
        3.5.1 不同灌水处理下套种作物叶面积指数的变化
        3.5.2 不同灌水处理下套种作物群体光合势的变化
        3.5.3 不同灌水处理下套种小麦和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变化
        3.5.4 不同灌水处理下套种小麦和玉米群体生长率的变化
    3.6 不同灌水处理对套种小麦和玉米冠层光照状况的影响
    3.7 不同灌水处理下套种小麦和玉米叶片生理指标的变化
        3.7.1 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 值)的变化
        3.7.2 叶片光合特性指标的变化
        3.7.3 叶片荧光参数(Fv/Fm)的变化
        3.7.4 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变化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河套灌区小麦套种玉米高产节水灌溉制度
        4.1.2 河套灌区小麦套种玉米节水高产生理基础
    4.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覆膜对青饲玉米生长发育及杂草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调查方法
        1.3.1 生育期的调查。
        1.3.2 生长性状的调查。
        1.3.3 物种的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覆膜对青饲玉米生育期的影响
    2.2 覆膜对青饲玉米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2.3 青饲玉米田间杂草种类的组成
    2.4 覆膜对青饲玉米田中杂草群落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四、河套灌区瓜类作物间作油用向日葵技术模式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春小麦—向日葵复种对河套灌区土壤水盐动态变化及土地生产力的影响[D]. 邹超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1)
  • [2]东北地区西部燕麦带状间作模式构建及氮素利用机制研究[D]. 钱欣. 中国农业大学, 2017(08)
  • [3]向日葵施用缓释尿素的效果及氮磷钾施肥效应研究[J]. 靳存旺,段玉,李彬瑞,李尽朝,张君,赵斌.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5(06)
  • [4]河套灌区春小麦后茬复种发展方向研究[J]. 邹超煜,白岗栓,任志宏,宋耀兴. 安徽农业科学, 2015(06)
  • [5]陕北丘陵沟壑区西瓜套种向日葵栽培技术[J]. 杜社妮,白岗栓,边利军. 北方园艺, 2014(02)
  • [6]向日葵种子打破休眠方法研究[J]. 李慧英,薛丽静. 现代农业科技, 2012(05)
  • [7]河套灌区小麦套种玉米节水高产生理基础研究[D]. 韩开明.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12)
  • [8]覆膜对青饲玉米生长发育及杂草的影响[J]. 郭米娟,余成群,钟华平,姜炎彬,仓木拉,班洁,张玉雷,邵小明. 安徽农业科学, 2010(35)
  • [9]西瓜载体播种的经济效益分析[J]. 李红霞,曲俊民,南建福. 山西农业科学, 2009(05)
  • [10]小弓棚甜瓜套种向日葵高效栽培技术[J]. 高培德,甄煜,张丽,刘培丽,蒋亲贤,杨勇.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04)

标签:;  ;  ;  ;  

河套灌区向日葵油与瓜类作物间作技术模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