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流转的难点、问题及对策——临安市林地流转调查

林地流转的难点、问题及对策——临安市林地流转调查

一、林地流转的难点、问题与对策——临安市林地流转的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刘小进,黄龙俊江,谢芳婷,朱述斌[1](2022)在《国内外林地流转影响因素及成效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文中对比国内外不同产权安排下林地流转影响因素及成效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发现,由于林地产权制度和交易规模、交易主体的不同,对私有林地交易和集体林地流转的研究存在差异性。工业林地交易行为的研究基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家庭林地的出售受财产税等林地持有成本的影响较大,林地购入以休闲、娱乐等效用最大化为目标。我国集体林区小农户行为受政策环境、农户个人特征、农户收入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有关集体林地流转的进一步研究需要从交易费用、新型"非农林地所有者"、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林地转入行为,以及林地流转的生态和社会效益等领域开展。

刘炳薪[2](2020)在《“三权分置”机制下集体林各经营主体林地流转偏好研究》文中指出2008年我国全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分林到户,确定了农户在集体林权经营中的主体地位,但也造成了部分林地的破碎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集体林规模化发展进程。林权流转机制的引入,解决了单个农户林地经营规模不经济发展的限制等问题,同时在市场的作用下,转入转出林地的经营主体可以实现其收益的最大化,逐渐优化林业资源配置,提高林业的生产效率。本文研究农户和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林权流转意愿偏好,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林地流转的对策建议,对进一步丰富目前我国林权流转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本研究以产权理论、规模经济理论、资源配置理论、地租低价理论等理论为研究基础,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福建省三明市的部分县市,采用新兴的选择实验法、实地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农户和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林地流转意愿偏好分析,从个人基本特征及家庭基本情况、林地特征、社会保障政策和林权政策制度及已流转林地的流转情况方面探究不同林业经营主体的林权流转偏好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走访了福建省三明市4个重点林业县市10个乡镇街道20个行政村,共收集305户有效问卷。对采集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年龄对农户的林地流转意愿具有显着的负向影响,家庭林地面积对农户林地转出和转入的具有显着影响,但影响方向相反,城乡社保统筹程度和林地“三权分置”中的是否可以用经营权申请林权抵押贷款和入股林业经济组织对农户的林地转出意愿均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林地转出获得金额对农户林地转出意愿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并根据偏好程度得出农户的林地流转偏好程度最大的是城乡社保统筹程度;在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方面发现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和林业龙头企业对林地流转的偏好存在一定的差异,三者偏好的林地流转对象都是村集体,家庭林场和林业龙头企业对林地流转期限和林地流转类型的偏好一致。因此提出完善林地“三权分置”后续保障政策、加强对农村劳动人口的生存技能和知识培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构建林权交易信息平台和建立农户和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联结机制的对策建议。

杨扬[3](2018)在《集体林产权对农户林地经营行为影响研究》文中提出集体林作为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经营直接关系到林区资源增长和农民增收,是实现我国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森林蓄积量“国家自主贡献”国际承诺的切入点。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集体林权制度的多次变迁使得集体林产权不清、权属多变,导致集体林长期存在森林质量差、生产水平低等问题。为解决集体林发展的产权关系问题,我国于2003年开启了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要任务为“明晰产权、勘界发证、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落实责任”,全面落实了农户对集体林的承包经营,使农户成为了集体林的主要经营主体。新一轮改革背景下,集体林区农户的各项经营行为成为了理论界与实践届关注的焦点。虽然此次改革赋予了农户较为完善的集体林产权,并取得了初步的改革成效,但其推进也面临一些现实问题。一方面,现实中存在的多种产权模式使得不同地区对产权政策的执行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农户持有集体林产权与政策预期并不完全一致;另一方面,改革后农户仍粗放经营林地、且不愿参与林地流转,集体林产权对农户生产要素配置的积极性没有多大改观,集体林经营绩效亟待提高。在当前制度安排下,如何有效地激励农户在林业经营中的各项行为决策已成为提高集体林经营绩效的关键所在,也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根据产权理论,产权通过影响人的目标和行为而发挥其功能,即集体林产权直接影响着农户在林地经营中的行为决策,并由此决定了农户的林地经营绩效。因此,深入探讨现有集体林产权制度赋予农户的权利束如何影响农户各项经营行为及林地经营绩效,对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提升集体林经营绩效、促进集体林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和农户行为决策理论,通过梳理国外内相关研究,构建集体林产权通过影响农户林地经营行为而影响林地经营绩效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在回顾和总结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演进历程的基础上,利用南方集体林区浙江、江西536户竹林种植户调查数据,分析集体林产权制度背景下农户各项经营行为现状,进而采用Double-Hurdle模型探究集体林产权对农户林地投资行为的影响,运用二元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分析集体林产权对农户林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利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研究集体林产权对农户林业劳动力配置行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产权发挥的投资激励、林地配置和劳动力配置等作用途径,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检验模型、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以及双边受限的Tobit模型检验集体林产权与农户林地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提出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升集体林经营绩效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集体林产权制度背景下,农户对所在村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的了解程度较低,但大部分农户认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自家有积极影响;集体林产权中,农户对产权稳定性和流转权的认知水平都较高,但对抵押权的认知水平较低。从农户林地投资情况来看,改革后农户生产方式仍较为粗放,不同生产环节的投入水平排序为,采伐投入>除杂投入>施肥投入;从农户林地流转情况来看,林权改革后林地流转发生率相当低,且林业生产的弱质性导致转入林地的农户更少;从农户林业劳动力配置情况来看,改革后农户整体林业劳动力配置程度较低,尤其是从事林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较少。此外,农户的各项认知和经营行为在不同省份之间也具有较大差异。(2)通过研究集体林产权对农户林地投资行为的影响,可以发现,其对农户不同生产环节投入的影响存在差异。具体而言,除杂环节方面,稳定的产权能够激励农户提高除杂概率,而完善的流转权和抵押权对除杂概率没有影响;完善的流转权则有助于提高农户除杂投入水平,但产权稳定性和抵押权没对除杂投入无显着作用。施肥环节方面,产权稳定性能够提高施肥投入,而流转权和抵押权未对施肥投入产生影响。采伐环节方面,产权稳定性提高了农户采伐竹林的概率,但完善的抵押权却明显降低了农户采伐竹林的概率,流转权则没产生影响;稳定的产权和完善的流转权还有利于提高农户采伐投入水平,而抵押权对采伐投入无明显作用。(3)通过分析集体林产权对农户参与林地流转和农户林地转出行为的影响,可以得出,对于农户参与林地流转而言,产权稳定性并不是影响农户参与林地流转的主要因素,完善的流转权和抵押权则有助于提高农户参与林地流转的可能性;对于农户林地转出行为而言,产权稳定性也不是影响农户林地转出的关键因素,而完善的流转权和抵押权均对农户转出林地的概率和规模产生了促进作用。(4)通过研究集体林产权对农户林业劳动力配置的影响,可以发现,就农户参与林业劳动的概率来说,产权稳定性和流转权并没有显着影响农户是否参与林业劳动,完善的抵押权则对农户参与林业劳动的概率产生了激励作用;就农户林业劳动力比重和林业劳动供给时间来说,产权稳定性和抵押权也未对林业劳动力比重和供给时间产生显着影响,但完善的流转权对林业劳动力比重和供给时间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利用竹林种植户中有竹林产出的农户数据,验证集体林产权与农户林地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一方面,就林地产出而言,集体林产权中,稳定的产权有助于提高农户林地产出水平,完善的流转权也对农户林地产出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而抵押权的完善程度则对农户林地产出的影响并不显着。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发现,产权稳定性是通过林地投资的间接作用提高了农户林地产出水平;流转权则通过林地投资和非农劳动的间接作用提高了农户林地产出;虽然抵押权并不直接影响农户林地产出,但抵押权通过非农劳动的间接作用对林地产出产生了影响,不过该影响程度较小。另一方面,就林地生产效率而言,通过测算可知林地平均生产效率为0.5942;劳动力投入、资金投入和竹林面积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4220、-0.1691、0.4792。集体林产权中,产权稳定性能够显着提高林地生产效率,而流转权和抵押权的完善程度则对农户林地生产效率无明显作用。

王雨格[4](2018)在《甘肃省集体林地流转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集体林权改革进入深化阶段的背景下,在产权明晰、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已经完成的情况下,甘肃省一部分承包农户不愿经营、不会经营的问题突显,并且经营方式普遍粗放,效益低下,有的林地甚至长期闲置,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科学合理的流转林地不仅是深化集体林权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而且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式之一。通过林地流转,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农户分散的林木林地资源流转给有意愿、善经营的大户或新型经营主体,一方面能够增加农户的资产收益,另一方面也使得适度规模的集约经营生产可以顺利展开,实现多个主体的共赢。本文从农户视角出发,以产权理论、农户行为理论等理论为基础,结合国家林权改革监测数据,对甘肃省林地流转基本情况和特征进行分析。运用交叉分组统计,通过多方对比,初步从户主特征、资源禀赋状况以及政策支持三个维度找出影响甘肃省集体林地流转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二元Probit模型对影响甘肃省集体林地流转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甘肃省在林地流转中有着区别于林业资源丰富地区的特质,因此在影响因素的考量上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甘肃省内部流转户和非流转户的对比以及实证模型的分析得出,影响甘肃省集体林地流转主要因素有流转意愿、林地信息获取难易程度、林业补贴金额、户主受教育水平、职业结构、林地细碎化程度以及户主年纪等。林地的公益林性质因其独特的流转用途等原因目前并不是阻碍甘肃省林地流转的因素。最后,根据甘肃省的具体情况以及前述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和实证结果,对甘肃省的林地流转发展提出了加大教育投入、适度放开正并确引导工商企业参与流转、积极引导家庭林场发展以及加快林权信息平台建设和确定林业补贴归属的建议。

章超[5](2018)在《临安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其成效探析》文中认为集体林地是国家重要的土地资源,是林业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农民重要的生活保障。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是将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从耕地向林地的拓展和延伸,是对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2008年中共中央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标志着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开始。临安作为林业大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情况对研究集体林权制度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浙江省临安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情况、取得效果及存在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书籍、资料,从理论角度深入分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成果。通过访谈临安市林业局相关工作人员,较为全面地收集了本研究所需数据。通过对临安市东、中、西4个行政村128户农户的走访调查,采用统计描述法和对比分析法,对临安市开展新一轮集体林权改革以来的实践成果及所面临的不足加以梳理,并基于此制定行之有效的深化改革措施建议。通过调研和分析,在开展新一轮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临安市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林业产业不断壮大、社会效益不断凸显。同时,临安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同样也存在产权依然不明晰、林地流转还不够规范、林业金融服务还有待加强、市场化服务还相对滞后、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还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因此,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还需要完善深化林权证发放、优化林地流转体制机制、加强林业金融服务、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和深化生态公益林机制。

林才珺[6](2018)在《农户林地经营权转出状况及满意度分析 ——基于浙江3个县(市)的农户调查》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林地细碎化及小规模经营,成为制约我国林业规模化经营和实现林业现代化的主要障碍。近年来,林地流转作为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各地积极推进,但在林地流转过程中,不规范现象仍然存在,尤其是林地转出后农民的满意度如何?将影响林地流转的健康发展。本文基于浙江省3个县(市)112户林地转出农户行为的微观数据。通过描述统计农户林地经营权转出状况,以及农户林地经营权转出后满意度情况,分析农户满意度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期为完善和促进林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启示。首先,从转出面积与地块数、转出期限、转出对象、转出途径、流转合同签订情况、转出价格等统计描述农户林地经营权转出状况。其次,统计描述农户林地经营权转出满意度状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林地转出户是否有进一步转出林地的意愿以及其原因。再次,运用交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户主个体特征、农户家庭收入特征、农户转出林地资源特征以及林地转出行为特征与农户林地转出满意度状况之间的关系。最后,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林地转出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林地转出存在不规范现象。主要表现为农户林地转出程序不规范、转出价格定价机制不规范、转出期限不规范和林地流转信息不对称四个方面。(2)农户林地经营权转出以后,总体满意的农户超过不满意的,其中满意的有70.54%,不满意的占29.46%。(3)在影响农户林地经营权转出满意度模型中,户主受教育程度、户主是否村干部、家庭总收入、农户对当时林地转出价格的看法、是否签合同对农户林地经营权转出满意度起到显着的正向影响。林地质量对农户林地经营权转出满意度起到负向影响。

董玮[7](2017)在《中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评价及公共政策效应研究》文中提出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以森林的生物机能为核心的现代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越来越表现出基础性、主体性和先导性。由于林业的基础是森林,其公益性、产业性和弱质性密不可分,经营、管理和外部性都伴随着较高的综合风险,尤其需要公共政策的协同发力和持续保障。当前,在“五大”发展理念成为引领中国前行的新战略,我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协同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下,实施以林业为主体的生态建设,发展以林业为支撑的林业生态经济正在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推进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方面。发展林业生态经济,完善林业公共政策体系日益上升为国家战略,日渐成为学术研究和社会讨论的热点。在促进林业生态经济的基础上,如何选择合理有效的林业公共政策,通过政策的实行完成对相关群体利益的调节,利用利益激励机制实现对森林生态建设的推动和林业经济增长的促进,进而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林业公共政策作为经济激励方式,在体现生态保护经济性的同时又兼顾了经济发展的生态性,其实行有理论依据和现实必要。本文以公共经济学、生态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基本理论为分析基础,从林业的两大特殊属性——公共品与外部性出发,从理论上阐释了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内涵,并从实践上进行林业生态经济发展评价与公共政策的效应测度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统计数据、网站资料以及实际调研,本文对省级和农户层面的林业生态经济发展以及公共政策实施与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评价并分析了我国林业生态经济的发展现状,并进一步对林业公共政策的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进行了详细分析,探讨了林业财政政策、林业产权政策和林业管制政策三大公共政策对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并基于2003-2013年涵盖9个省份1497个样本农户的跟踪调研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法,多维度实证检验了我国林业公共政策对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政策效应,并测算了各政策的贡献度。最后,基于理论与实证双重分析结果提出我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公共政策的优化建议。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内涵与模式研究。基于生态经济学视经济系统为生态系统的子系统的基本原理与思想,构建了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理论释义模型,认为经济的扩大化再生产不是无限的,必须受到能量传递不可逆转条件的制约。林业经济增长也并非无限,而必须有适度的规模,适度规模的约束条件即林业生态的承载力。林业生态经济的发展模式要求在一定的生态承载力范围内发展林业经济,达到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以及废弃物的吸收平衡,即达到稳态均衡。(2)我国林业生态发展状况及林业公共政策体系研究。通过宏观统计数据,认识我国林业生态发展总体状况以及区域生态发展差异状况,明确了我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基本国情,描述了我国林业生态发展特征化事实,我国林业发展总体水平偏低,区域差异较大,森林生态功能较弱。基于公共品与外部性理论,指出了林业公共政策施行的必要性和现实性。通过对我国林业公共政策的演进以及当前林业公共政策体系的梳理,结合对政策执行及需求等现实情况的调研,反映了林业公共政策的总体情况,并指出存在财政支出结构刚性、产权改革目标偏离、管制寻租及委托代理风险等问题。(3)我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研究。利用历年森林资源普查数据、林业发展统计数据和微观农户调研数据,从宏观、微观两方面以及规模、结构、分配三个角度分析了我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构建了林业生态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熵值法对我国各区域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综合指数进行了测算。整体来看,南方林区及其他林区林业生态经济综合状况较好,区域林业生态经济综合指数的均值分别为1.899和1.821,南方林区对区域林业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更高,其他林区林业生态经济的发展更多依赖对林业资源消耗。而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林业生态经济综合状况较差,其指数分别为0.908和0.871,尽管东北林区及西南林区林业资源丰富,但是对林业资源的利用程度不高,存在效率损失。(4)我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区段和类型划分。按照各区域林业生态经济综合指数大小,将我国不同区域林区划分为四种不同类型:优质区、良好区、成长区和落后区。林业生态经济发展优质区主要包括贵州、广东等5个省份,均分布在南方林区,单位林业生态产生的经济效益在2倍以上,林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较高。林业生态良好区主要包括江西、辽宁等9个省份,单位林业生态所生产的经济效益处于1和2之间,林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较好。成长区包括吉林、黑龙江等省份,基本分布在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尽管这两大国有林区林业资源特别丰富,但是区域林业经济发展并未发挥森林资源的比较优势。林业生态经济落后区包括山东、江苏和甘肃3个省份,该区域省份在考察期间生态水平均呈现了下降趋势,林业经济的发展模式严重损害了林业生态资源和环境。(5)影响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因素与差异分析。根据对我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评价结果,分析案例省份影响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因素,并继而比较省份之间政策因素的差异,识别出重点政策因素,作为实证分析的基础。不同地区间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及政治基础的差异,其公共政策的实施与执行的具体情况也不尽相同,财政政策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公共管护支出、林区补偿标准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等方面;产权政策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林权证的规范化管理、林地流转、林权抵押贷款、林业保险以及林权纠纷调处问题等方面;相较于林业财政政策和产权政策,各省份间的管制政策差异性较小,只是对于不同林区伐后森林郁闭度、林分蓄积量、采伐强度等的数值规定略有不同。(6)林业公共政策的生态经济效应测度。在定性分析找出政策因素的基础上,做更深一步的公共政策效应及贡献度定量分析,以遴选出对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有突出作用的政策类别,为政策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林业公共政策对林业生态经济的发展有明显的影响效应。其中,对林业生态经济效应影响系数最高的三项分别是:产权政策中的林地流转政策、管制政策中的林木采伐指标是否易获得以及财政政策中的造林补贴政策。造林补贴主要针对生态林有较为显着的效果;而对于商品林,抚育补贴、集体林权改革、林木资源管制政策效果较为明显。(7)林业公共政策对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分析。对林业公共政策的贡献度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林业生态发展,林业公共政策的贡献度大小依次是:产权政策35.53%,管制政策8.63%,财政政策8.21%。对于林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林业公共政策的贡献度大小依次是:产权政策5.14%,财政政策0.83%,管制政策0.16%。不同省区由于所处区位、资源、环境的不同和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差异,各项林业公共政策在各地区的贡献度表现不同。综合来看,产权政策在浙江、福建、江西三省贡献度较高,管制政策在湖南、福建、江西三省贡献度较高,财政政策在湖南、辽宁、福建三省贡献度较高。(8)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林业生态经济的发展是当地资源、经济、社会、体制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下的产物,不同的发展模式与政策搭配存在效力的差异。从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要素利用角度,提出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包括提高林地产出率、森林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林业资本产出率、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制度效率等。结合对生态经济和公共经济学理论的演绎推理,明确公共政策促进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政策目标,进而针对不同林区所处的不同区位、不同权属、不同林种等特征,设计差别化的林业公共政策组合方案,并辅以相关配套政策,建立多层次公共政策组合体系。

潘丽莎,吴伟光,赵夫明[8](2016)在《浙江省集体林区农户林地流转行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浙江省集体林区4县(市)192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在对集体林区农户林地经营与流转状况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影响农户林地转出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集体林区林地资源丰富,农户林业经营积极性较强,但林业收入贡献总体较低,林地流转市场有一定的发育但欠发达,交易行为欠规范;林地细碎化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户主年龄对林地转出行为有显着负面影响,家庭可支配收入和非农收入占比对林地转出行为有显着正面影响。

孔杨勇[9](2015)在《要素约束与风险规避:临安山核桃种植户要素投入决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自上世纪90年代始,我国农产品市场发生了根本变化,主要农副产品由长期短缺转向普遍过剩,大宗农产品价跌难销矛盾也日益突显。而特色农业作为农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受到各地广泛重视。经过多年发展,特色农业的发展规模、发展数量与生产效益均显着提升,为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临安山核桃产业作为浙江省临安市的特色农业产业,近年来亦发展迅速,已成为临安山核桃主产区的农业主导产业。特色农业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多样性,不同地域的区位特色差异,导致特色农业发展特点的差异性。在临安山核桃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林地细碎化严重、劳动力季节性短缺以及采收安全风险等问题,已经对临安山核桃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巨大威胁。为此,在面临要素和风险约束条件下,有必要在对山核桃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做微观调查的基础上,对作为微观经营主体的种植户在山核桃种植生产活动中的要素投入决策和风险规避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并据此提出临安山核桃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与措施。本文研究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第1章是“导论”,主要提出本文拟研究的问题、研究目的和意义,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给出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论文结构安排。第2章是“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首先详细回顾相关理论基础,包括农户行为理论、产权理论等一般理论,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包括农户林地流转决定因素、农户劳动力分配决定因素及农户农业保险参与影响因素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和研究现状,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3章是“临安山核桃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困境”,首先阐述临安山核桃产业发展概况,指出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介绍本文调研设计,描述样本基本情况,为后续章节研究奠定基础。第4章是“种植户林地流转决定因素”。首先阐述了当前山核桃林地的流转形式与特点,然后基于理论分析提出影响山核桃种植户参与林地互换达到连片经营意愿的因素,最后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认为:山核桃林地细碎化现象较为普遍,种植户间的林地流转形式主要有互换、转包、出租和买断经营权等四种。种植户会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合适的林地流转形式,但无论是林地流转频数还是林地流转面积都十分有限,与当地政府提出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愿意参与林地互换的样本种植户所占比例为59.7%。雇工人数、林地数量、林地四至、相邻户数和绕行时间等变量对种植户参与林地互换的意愿有显着影响。种植户参与林地互换的目的在于降低山核桃生产管理成本、降低相邻种植户如果实归属不清而引发纠纷的可能性和降低采收过程中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第5章是“种植户劳动力分配决定因素”。在阐述当前种植户劳动力分配概况并对山核桃栽培管理工作特征进行说明基础上,分别全面分析了山核桃日常栽培管理时期和采收季节种植户劳动力分配特征与决定因素。研究认为:山核桃栽培管理工作具有典型的季节性特征。在日常栽培管理时期,种植户劳动力投入主要以户主及其配偶为主,户主子女主要是以从事非农工作为主。在采收季节,出于缓解劳动力季节性紧缺以及降低人工费用支出等考虑,种植户自有劳动力都会尽量参与采收活动,同时根据需要雇佣劳动力帮助采收;参与采收活动的劳动力间不同工作任务的分配,主要是基于规避采收安全风险以及加强过程管理的需要。林地细碎化不但增加了采收管理难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采收的劳动力投入成本。为规避采收安全风险,山核桃种植户会根据劳动力自身特点,在上树采摘、地面捡收以及山核桃运送等各项采收工作内容间进行劳动力分配。第6章是“种植户互助保险参与行为影响因素”。首先分析当前山核桃种植所面临的风险,然后基于理论分析提出影响种植户互助保险参与的因素,最后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山核桃种植所面临的风险主要集中体现在自然和采收安全风险两个方面,市场风险相对较小,种植户更加重视采收安全风险。山核桃互助保险是种植户规避采收风险的重要保障,但现状却是参与互助保险的比例不高,2011年参保样本种植户所占比例为31.8%。当前种植户参与山核桃互助保险的行为主要是受到山核桃采收的安全风险认知、雇工人数、山核桃收入比重、内容认知、组织动员、商业保险、保险费用和保险理赔认可度等变量的影响。第7章是“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本章主要就前面各章研究结论进行概括性总结,并以此为基础提炼出相应政策启示。根据以上研究,本文提出了山核桃产业发展的政策涵义,包括:组织成立土地资源资产评估中介机构,拓展农村劳动力资源供需信息发布与获取渠道,根据农户生产规模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细分参保档次等,期望为临安山核桃产业及其他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陈丽明[10](2011)在《影响林农林地资源流转因素及相关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规范林地、林木流转。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可采取多种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8年6月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要求的。林地作为一种具有资本属性的自然资源,如何在林权改革的基础上,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其流转,使其流向经营更有效率的农户或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开发利用价值是一个重要的任务。我国林地流转规模和速度都很低,严重影响了林业的发展。理清哪些因素是影响林地流转的核心因素对促进林业的发展很有必要。本研究在综合国内外己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影响农村林地资源流转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并以福建省为调查对象,对农户林地资源流转行为进行实证研究,构建Pr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寻影响农户林地资源流转行为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主体框架由三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包括第1章和第2章,主要内容为介绍本研究的选题背景及意义,以及综述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对集体林权改革中林地流转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对不同的林地资源流转方式进行介绍。第二部分,包括第3、第4和第5章,这一部分首先对可能影响林地流转的不同因素进行理论分析,进而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建立假设以及分析的模型;然后,通过Probit回归模型来分别对林地转入和转出的影响因素做计量分析。并对分析出的显着影响因素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进行相关程度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按相关程度大小排序,显着影响林地林木资源转出的因素有:林地流转程序、是否参加林业合作组织、非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家庭劳动力数量。而显着影响林地林木资源转入的因素有:林地面积、对承包招标的满意度、林地流转程序、是否有林权证、林地块数、户主的年龄。第三部分,即第6章,这一部分是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对全文的研究进行简要的归纳和总结,并提出规范和促进林地流转制度的对策建议。

二、林地流转的难点、问题与对策——临安市林地流转的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林地流转的难点、问题与对策——临安市林地流转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国内外林地流转影响因素及成效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林地流转的产权理论研究
2 林地流转影响因素研究
    2.1 工业林地所有权的转移及原因
    2.2 非工业私有林地交易影响因素
    2.3 我国集体林地流转影响因素
3 林地流转的影响及成效研究
4 研究方法
    4.1 问卷调查与访谈法
    4.2 案例分析法
    4.3 实证分析法
5 文献评述

(2)“三权分置”机制下集体林各经营主体林地流转偏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背景
        1.1.1 我国集体林规模化发展面临的制约
        1.1.2 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要求
        1.1.3 农户增收的迫切期望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3.1 农地流转相关研究
        1.3.2 林地流转相关研究
        1.3.3 现有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研究的特色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林权
        2.1.2 林权要素
        2.1.3 研究范畴界定
    2.2 相关理论
        2.2.1 产权理论
        2.2.2 规模经济理论
        2.2.3 资源配置理论
        2.2.4 地租地价理论
        2.2.5 农户行为理论
        2.2.6 实验经济学理论
3 不同林业经营主体林地流转行为特征分析
    3.1 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来源
        3.1.1 研究区域概况
        3.1.2 数据来源
        3.1.3 问卷设计
    3.2 “三权分置”下农户林地流转特征分析
        3.2.1 农户个人及家庭特征
        3.2.2 农户林地流转情况
        3.2.3 农户林地流转意愿
    3.3 “三权分置”下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林地流转特征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三权分置”机制下农户林地流转意愿及其偏好分析
    4.1 农户林地流转的理论分析
    4.2 变量设置及模型构建
        4.2.1 水平及其属性设定
        4.2.2 模型构建
    4.3 实证分析
        4.3.1 农户林地转出意愿分析
        4.3.2 农户林地转出偏好分析
        4.3.3 农户林地转入意愿分析
        4.3.4 农户林地转入偏好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三权分置”机制下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林地流转偏好及其影响分析
    5.1 理论分析
    5.2 家庭林场的林地流转偏好分析
    5.3 林业专业合作社的林地流转偏好分析
    5.4 林业龙头企业的林地流转偏好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农户个人及家庭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农户林地流转意愿
        6.1.2 社会保障政策对农户林地流转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
        6.1.3 “三权分置”相关政策对农户流转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
        6.1.4 林地转出获得金额和村集体收益分红对林地转出具有显着影响
        6.1.5 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对林地流转的偏好存在一定的差异
    6.2 对策建议
        6.2.1 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林地“三权分置”后续保障政策
        6.2.2 加强对农村劳动力人口的生存技能培训和知识教育
        6.2.3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户社会保障标准
        6.2.4 构建林权交易信息平台,健全林权交易制度
        6.2.5 建立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的中间联结机制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6.3.1 集体林业经营主体的持续经营能力
        6.3.2 林权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3)集体林产权对农户林地经营行为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集体林
        2.1.2 产权与集体林产权
        2.1.3 农户林地经营行为
        2.1.4 林地经营绩效
    2.2 理论基础
        2.2.1 产权理论
        2.2.2 制度变迁理论
        2.2.3 农户行为决策理论
    2.3 理论分析框架
        2.3.1 产权影响行为的逻辑
        2.3.2 集体林产权影响农户经营行为的分析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集体林产权制度背景下农户林地经营行为现状分析
    3.1 集体林产权制度的历史沿革
        3.1.1 改革开放前的林权改革
        3.1.2 林业“三定”改革
        3.1.3 新一轮集体林权改革
    3.2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3.2.1 数据来源
        3.2.2 农户基本特征
        3.2.3 村庄基本特征
    3.3 农户对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认知
        3.3.1 农户对村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的认知
        3.3.2 农户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影响的认知
        3.3.3 农户对集体林产权的认知
    3.4 集体林产权制度背景下农户林地经营行为现状
        3.4.1 农户林地投资情况
        3.4.2 农户林地流转情况
        3.4.3 农户林业劳动力配置情况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集体林产权对农户林地投资行为影响分析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2 计量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4.2.1 Double-Hurdle模型构建
        4.2.2 变量选择
    4.3 不同生产环节投入的描述性分析
        4.3.1 不同生产环节投入情况
        4.3.2 不同生产环节农户的产权认知状况
        4.3.3 不同产权认知下农户各生产环节投入状况
    4.4 计量结果分析
        4.4.1 集体林产权对农户除杂环节投入的影响
        4.4.2 集体林产权对农户施肥环节投入的影响
        4.4.3 集体林产权对农户采伐环节投入的影响
    4.5 稳健性检验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集体林产权对农户林地流转行为影响分析
    5.1 影响机理分析
    5.2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5.2.1 实证模型构建
        5.2.2 变量说明与描述性统计
    5.3 集体林产权认知与林地流转情况
    5.4 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5.4.1 集体林产权对农户林地流转行为的影响
        5.4.2 其他因素对农户林地流转行为的影响
    5.5 稳健性检验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集体林产权对农户林业劳动力配置行为影响分析
    6.1 作用机制分析
    6.2 模型识别与变量选取
        6.2.1 模型识别与估计方法
        6.2.3 变量选取与说明
    6.3 集体林产权认知与林业劳动力配置状况
    6.4 实证结果分析
        6.4.1 集体林产权对林业劳动力比重的影响
        6.4.2 集体林产权对林业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
    6.5 稳健性检验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集体林产权对农户林地经营绩效影响分析
    7.1 集体林产权影响林地经营绩效的理论分析
    7.2 实证模型设定与描述性分析
        7.2.1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7.2.2 描述性统计
    7.3 计量结果与分析
        7.3.1 集体林产权对农户林地产出的影响
        7.3.2 中介效应检验
        7.3.3 农户林地生产效率的测算
        7.3.4 集体林产权对农户林地生产效率的影响
    7.4 稳健性检验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继续深化林权主体改革
        8.2.2 完善林权改革配套措施
        8.2.3 关注农户的产权主观感知
        8.2.4 营造良好村庄环境
        8.2.5 促进适度规模经营
    8.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甘肃省集体林地流转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 国外研究述评
        (二) 国内研究述评
    三、林地流转相关理论分析
        (一) 产权理论
        (二) 农户理论
        (三) 机会成本与政策约束
    四、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一) 研究目标
        (二) 主要内容
    五、研究方案
        (一) 研究方法
        (二) 技术路线图
        (三) 可能的创新点与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甘肃省林地流转相关概念及现状分析
    一、林地流转的相关概念
        (一) 林地和集体林地
        (二) 林地承包经营权
        (三) 林权流转
    二、甘肃省集体林及林地流转的基本情况
    三、甘肃省集体林地流转的特征
        (一) 林地流转规模特征
        (二) 林地流转方式、对象、登记情况特征
        (三) 林地流转动因和意愿特征
        (四) 林地性质特征
        (五) 林地流转收入特征
第三章 基于交叉分组统计的甘肃省集体林地流转影响因素初步分析
    一、交叉分组统计方法介绍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三、甘肃省内部流转户与非流转户的区别
        (一) 基于户主特征维度的差异
        (二) 基于资源禀赋状况维度的差异
        (三) 基于政策导向维度的差异
第四章 基于Probit模型的甘肃省集体林地流转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模型选取及介绍说明
    二、变量选取与数据描述
        (一) 变量选取
        (二) 数据描述
    三、结果与分析
        (一) 林地流转影响因素的模型结果
        (二) 林地流转影响因素的模型结果分析说明
第五章 结论及启示
    一、研究结论
    二、启示
        (一) 农村教育方面加大投入,注重再教育
        (二) 对工商企业参与林权流转正确引导,适度放开
        (三) 积极引导家庭林场发展
        (四) 加快林权信息平台建设,明确林业补贴金额归属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基于甘肃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监测项目的农户流转情况调查问卷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5)临安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其成效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阶段的划分
        1.2.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动因分析
        1.2.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1.2.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的效果分析
        1.2.5 综合评价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的特色
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
    2.1 产权的内涵
    2.2 林权的概念和特性
    2.3 制度的内涵、功能与变迁
3 临安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状况
    3.1 临安市概况
        3.1.1 自然环境状况
        3.1.2 社会经济状况
    3.2 临安市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
        3.2.1 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3.2.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
4 临安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效果分析
    4.1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4.1.1 森林资源质效持续好转
        4.1.2 森林资源保护不断加强
        4.1.3 造林积极性不断提升
    4.2 林业产业不断壮大
        4.2.1 林业产业规模不断发展
        4.2.2 林禽共养规模不断扩大
        4.2.3 生态旅游快速发展
    4.3 社会效益不断凸显
        4.3.1 决策程序更加民主
        4.3.2 山林纠纷逐年下降
        4.3.3 社会关系更加和谐
5 临安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5.1 存在的问题
        5.1.1 产权不明晰问题依然存在
        5.1.2 林地流转还不够规范
        5.1.3 林业金融服务还有待加强
        5.1.4 市场化服务还相对滞后
        5.1.5 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有待提高
    5.2 下一步对策建议
        5.2.1 完善林权证发放
        5.2.2 优化林地流转机制
        5.2.3 加强林业金融服务
        5.2.4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5.2.5 创新和深化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6)农户林地经营权转出状况及满意度分析 ——基于浙江3个县(市)的农户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的特色与不足之处
        1.4.1 研究的特色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林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相关研究
        2.1.1 林地流转现状
        2.1.2 林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2 农户参与林地流转意愿及行为研究
        2.2.1 农户参与林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2.2 农户林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2.3 土地流转农户满意度研究
        2.3.1 集体林改相关政策农户满意度研究
        2.3.2 集体林改相关政策以及土地流转农户满意度研究
    2.4 综合述评
3 农户林地经营权转出及满意度状况分析
    3.1 研究区域概况和样本描述
        3.1.1 研究区域概况
        3.1.2 数据来源
    3.2 农户林地经营权转出状况
        3.2.1 转出面积与地块数
        3.2.2 转出期限
        3.2.3 转出对象
        3.2.4 转出途径
        3.2.5 流转合同签订情况
        3.2.6 转出价格及转出资金利用情况
        3.2.7 转出的主要原因
        3.2.8 转出林地利用情况
        3.2.9 在转入方的务工情况
    3.3 农户林地转出满意度及进一步转出的意愿状况
        3.3.1 农户林地转出满意度状况
        3.3.2 进一步转出林地意愿的状况
        3.3.3 农户林地转出意愿状况的原因
    3.4 小结
4 农户林地转出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可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4.1.1 户主个体特征
        4.1.2 农户家庭收入特征
        4.1.3 农户转出林地资源特征
        4.1.4 林地转出行为特征
    4.2 农户林地转出满意度影响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4.2.1 户主个体特征与林地转出满意度的关系
        4.2.2 农户家庭收入特征与林地转出满意度的关系
        4.2.3 农户转出林地资源特征与林地转出满意度的关系
        4.2.4 农户林地转出行为特征与林地转出满意度的关系
    4.3 农户林地转出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3.1 模型设定
        4.3.2 变量选择
        4.3.3 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主要结论及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7)中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评价及公共政策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林业生态经济
        二、林业公共政策
        三、政策贡献度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五节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林业属性特征与政府干预
        一、林业的公共品特性
        二、林业外部性的相关研究
        三、政府干预相关研究
    第二节 林业生态经济与公共政策相关研究
        一、林业生态经济演进、内涵和模式
        二、林业财政政策相关研究
        三、林业产权政策相关研究
        四、林业管制政策相关研究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
第三章 中国林业生态发展状况与现行林业公共政策体系
    第一节 中国林业发展总体状况
    第二节 中国林业生态发展特征化事实描述
        一、林地资源数量变动及趋势
        二、林地资源质量变化
        三、林木资源变动及趋势
        四、林木资源质量变化
    第三节 中国现行林业公共政策体系及演进
        一、中国现行林业公共政策体系
        二、中国林业公共政策演进及存在的问题
        三、林业公共政策体系的国际视角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评价
    第一节 中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一、林业生态经济规模情况
        二、林业生态经济结构情况
        三、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状况:基于微观农户的考察
        四、基于林业经济分配情况进一步考察
    第二节 中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测度:改进熵值法
        一、指标体系构建
        二、评价方法
        三、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指标评价结果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效应
    第一节 公共政策因素的识别与区域差异
        一、公共政策因素的识别
        二、林业公共政策区域差异
    第二节 林业公共政策效应测度
        一、基本研究框架构建
        二、数据说明与描述性统计
        三、林业公共政策效应测度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基于公共政策贡献度的进一步分析
        一、贡献度理论模型构建
        二、公共政策对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测评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公共政策建议
    第一节 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路径选择的基本原则
        二、中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第二节 促进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建议
        一、林业公共政策的优化目标
        二、促进中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建议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局限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典型案例调研情况
    调研情况一:林业生态经济
    调研情况二:政策需求情况
附录 B:部分国际林业公共政策列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后记

(8)浙江省集体林区农户林地流转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数据来源与说明
    1.1 数据来源
    1.2 样本县(市)农户及家庭特征
2 集体林区农户林地经营与林地流转现状分析
    2.1 林地资源及其经营现状
    2.2 林地流转现状
3 影响农户林地转出的主要因素分析
    3.1 模型设定
    3.2 结果分析
4 主要结论与启示

(9)要素约束与风险规避:临安山核桃种植户要素投入决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图目录
表目录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山核桃种植
        1.3.2 生产要素
        1.3.3 风险规避
        1.3.4 制度安排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结构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2.1 农户行为理论
        2.2.2 产权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农户林地流转决定因素研究
        2.2.2 农户劳动力分配决定因素研究
        2.2.3 农户农业保险参与影响因素研究
    2.3 简要评述及本文研究内容
3 临安山核桃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困境
    3.1 临安山核桃产业发展概况
        3.1.1 基本概况
        3.1.2 山核桃林地产权安排
    3.2 临安山核桃产业发展现状
    3.3 数据获得
    3.4 样本数据统计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种植户林地流转决定因素
    4.1 山核桃林地流转形式与特点
        4.1.1 山核桃林地细碎化概况
        4.1.2 山核桃林地流转形式
    4.2 影响因素分析
    4.3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4.3.1 模型设定
        4.3.2 变量说明
        4.3.3 描述性统计分析
    4.4 计量结果分析
        4.4.1 估计结果
        4.4.2 估计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种植户劳动力分配决定因素
    5.1 种植户劳动力分配概况
    5.2 山核桃栽培管理工作特征分析
    5.3 日常栽培管理时期种植户劳动力分配决定因素
        5.3.1 种植户劳动力分配特征
        5.3.2 种植户劳动力分配决定因素
    5.4 采收季节种植户劳动力分配决定因素
        5.4.1 种植户自有劳动力分配决定因素
        5.4.2 种植户雇佣劳动力分配决定因素
    5.5 本章小结
6 种植户互助保险参与行为影响因素
    6.1 山核桃种植风险分析
    6.2 影响因素分析
    6.3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6.3.1 模型设定
        6.3.2 变量说明
        6.3.3 描述性统计分析
    6.4 计量结果分析
        6.4.1 估计结果
        6.4.2 估计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启示
    7.3 研究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7.3.1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7.3.2 本研究的不足和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10)影响林农林地资源流转因素及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言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农户林地资源流转的方式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林地资源流转方式
第3章 农户林地资源流转因素的理论分析
    3.1 农户户主特征因素
    3.2 家庭资源禀赋因素
    3.3 家庭劳动力转移因素
    3.4 农户收入结构因素
    3.5 林地资源规模因素
    3.6 交易成本因素
    3.7 制度环境等因素
第4章 影响林地资源流转因素的实证研究
    4.1 数据来源
    4.2 信度分析
    4.3 样本区描述性统计分析
    4.4 二元Probit 计量模型分析
    4.5 对林地流转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5章 林地流转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5.1 皮尔逊相关系数法
    5.2 林地资源转出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5.3 林地资源转入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第6章 研究的基本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的基本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林地流转的难点、问题与对策——临安市林地流转的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内外林地流转影响因素及成效研究进展[J]. 刘小进,黄龙俊江,谢芳婷,朱述斌. 世界林业研究, 2022
  • [2]“三权分置”机制下集体林各经营主体林地流转偏好研究[D]. 刘炳薪.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3]集体林产权对农户林地经营行为影响研究[D]. 杨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02)
  • [4]甘肃省集体林地流转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D]. 王雨格. 甘肃农业大学, 2018(09)
  • [5]临安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其成效探析[D]. 章超. 浙江农林大学, 2018(07)
  • [6]农户林地经营权转出状况及满意度分析 ——基于浙江3个县(市)的农户调查[D]. 林才珺. 浙江农林大学, 2018(07)
  • [7]中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评价及公共政策效应研究[D]. 董玮. 安徽大学, 2017(12)
  • [8]浙江省集体林区农户林地流转行为研究[J]. 潘丽莎,吴伟光,赵夫明. 林业资源管理, 2016(05)
  • [9]要素约束与风险规避:临安山核桃种植户要素投入决策分析[D]. 孔杨勇. 浙江大学, 2015(05)
  • [10]影响林农林地资源流转因素及相关性分析[D]. 陈丽明. 福建农林大学, 2011(11)

标签:;  ;  ;  ;  ;  

林地流转的难点、问题及对策——临安市林地流转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