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网RZB-1电容式钻孔应变仪工作概况及地震预报实践

川网RZB-1电容式钻孔应变仪工作概况及地震预报实践

一、RZB-1型电容式钻孔应变仪四川台网工作概况及地震预报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于紫凝[1](2021)在《钻孔应变观测数据的震前异常提取与评价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地震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由于地震的小概率性,孕震机制的复杂性及地球深部观测的技术局限性,地震预测预报成为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研究的世界性难题。经过数十年的观测技术发展,我国已累积了丰富的形变、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学科的观测资料,为地震前兆研究提供数据基础。如何在大量观测资料中排除环境干扰等原因引起的异常,提取与地震相关的震前异常具有重大社会需求和深远的科学意义。地震是地下岩层受到集中应力超过强度极限突然破裂的过程。钻孔应变观测反映地壳应变变化,在地震前兆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钻孔应变观测的震前异常分析中还存在如下问题:(1)钻孔应变观测数据中,由于固体潮、气压等环境因素产生的应变响应影响,导致由地震引起的应变难以分辨;(2)钻孔应变观测异常提取大多采用时域、时频域的幅度阈值超限方法,容易将受到突发性干扰或噪声等偶然因素影响的幅度异常,误认为是地震异常;(3)异常分析大多采用单台站方式,即使是多台站,也仅是多台站结果印证,其实质仍是单台站分析,而不是多台站数据联合分析,多台站间的震前相关特征未能被充分利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分析了环境因素对钻孔应变观测的影响,建立了钻孔应变观测的状态空间模型,利用卡尔曼滤波方法,求解了各环境因素产生的应变响应;采用基于概率分布的异常分析方法,提取了单台站钻孔应变数据的震前负熵异常;构建了多台站的拓扑网络,通过分析多台站数据间的相关特征,计算了网络的度,提取了震前网络度异常;采用b值和地震检验模型,分别评价了震前负熵异常和网络度异常。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四元件钻孔应变仪的观测原理,利用数据自洽性,进行了应变观测的标定;计算潮汐因子,分析了应变固体潮对钻孔应变观测的影响;理论分析了气温、气压对于应变观测的影响;讨论了水位、降雨与应变观测的关系。(2)提出了基于卡尔曼滤波的环境因素的应变响应求解方法。根据钻孔应变观测的状态空间模型,利用测量方程将环境影响从测量空间映射到状态空间,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通过迭代误差协方差矩阵,连续修正环境状态的估计,求解固体潮、气压和钻孔水位的应变响应,还原地壳应变信号;通过对比潮汐因子、胡克定律理论值和气压对地壳负荷效应理论值,验证各环境因素应变响应的合理性。(3)提出了单台站钻孔应变数据的震前负熵异常提取方法。地壳应变信号的概率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地壳应变的背景信号具有高斯性,利用高斯信号的零负熵特点,采用高阶累积量方式,提取单台站地壳应变信号的负熵异常。汶川和芦山地震分析显示,各台站负熵异常累计在震前以幂律形式加速增长,且异常累计速率与各台站的震中距呈现相反的变化关系;随机时间与随机地震实验也进一步说明震前负熵异常与地震相关性。(4)提出了多台站钻孔应变数据的震前网络度异常提取方法。为避免单台站异常的偶然性,建立了多台站应变观测的拓扑网络;采用多通道奇异谱分析筛选出多台站观测数据中的应变成分,以台站间应变成分的皮尔森相关系数定义边;根据相关系数阈值获取网络各边的连通性;计算网络度并提取网络度异常。四川-云南地区的6台站网络度异常分析表明,13次目标地震中10次地震前出现了网络度异常的幂律增长,且异常累计速率与目标地震能级相关。(5)根据b值异常反映震源区应力状态,计算芦山地震前后的b值,对比分析了单台站的震前负熵异常;建立地震检验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检验法估计地震检验命中率和误检率,评价震前网络度异常,29次地震的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检测地震命中率远大于误检率,验证了网络度异常提取的有效性。

秦乐[2](2020)在《地震前兆数据分析与异常监测研究及实现》文中认为地震灾害严重威胁人民财产生活安全,灾害预警能力的提高可以避免地震带来巨大的损失,使人民得以安定生活。世界各国地震灾害频发,1980年开始我国统计了200份以上的地震灾害调研报告,其中地震烈度五级以上的地区就超过了3/4,覆盖我国大部分陆上领土。发生自然灾害会重创我国经济,08年我国的汶川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超过了两千亿。我国位于多板块的交界地带,由于板块活动的剧烈造成我国西南,临海地带地震灾害时有发生,仅21世纪以来就发生了多次较为严重的大地震,地震灾害发生的突发性与未知性还会造成人员巨大伤亡。地震造成的灾害严重,地震预警工作尤为重要,本文重点研究了地震中的异常信息的提取,而地震前兆数据与地震联系紧密,其数据种类多样,来源广,可分析性强,出现异常的前兆数据正是判断地震灾害发生的重要依据,采集前兆数据的设备可以实现定时采集与间隔采集,前兆数据处在不断的更新和变动过程中,所以有必要实现对前兆数据的监测,找到合适的异常数据检测算法。本文完成了异常监测算法研究与地震前兆数据分析,具体的贡献有:(1)完成了数据预处理。使用聚类算法标签化处理地震前兆数据,传统的数据预处理过程只有归一化操作,而地震前兆数据都是无标签的数据,数据缺乏标签会造成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分类不准确。完成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操作将干扰算法运行的错误数据剔除。(2)完成了改进的粒子群(Partical Swarm Optimization,PSO)结合支持向量机的前兆异常数据检测。使用伊藤引理优化PSO初始化过程,提高粒子变异能力,让初始粒子具有多样性。使用Zigguart算法增加PSO粒子数量,解决系统全局搜索能力与局部搜索能力不平衡的问题。使用自适应速度更新的方法改进PSO算法中粒子的速度与位置更新公式。使用改进后的PSO结合支持向量机方法实现了地震前兆数据在异常检测算法中的应用,选取滁州市地震局采集的实际有地震发生的前兆数据样本通过本文算法检测,得到的异常数据真实有效。(3)搭建了地震前兆数据监测与预警平台。使用基于JAVA语言的B/S架构体系,完成了数据分析,数据在线采集,数据库数据存取,短信联系负责人以及数据显示功能,异常检测系统作为地震前兆数据预警平台的一部分。综上所述,改进后的异常检测算法提高了异常识别率及预测率。与PSO算法,MOPSO/DC算法,PSO-A算法对比,本文算法的收敛性即全局搜索能力、运行的稳定性最佳,算法的适应度值高且拟合效果好;前兆数据经过本文算法的SVM分类后与PSO-SVM算法,SVM算法,GWO-SVM算法相比,有效异常数据识别精确率与识别准确率最佳;搭建的前兆数据监测与预警平台为地震预警提供了直观高效的工具,提出的前兆数据异常检测算法可以有效地提取异常数据。

邱泽华,唐磊,郭燕平,赵树贤[3](2019)在《开辟应变地震学新领域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之前的观测实验证明,YRY-4型四元件钻孔应变仪不仅可用于长周期变化观测,也可用于短周期的地震波记录。因为它与传统地震仪的观测对象不同,前者是张量,后者是矢量,所以能获得新的信息。在忻州开展的应变地震波观测实验,是一系列相关实验中的关键一环。实验拟选择现有忻州地区工作状况良好的5个四元件钻孔应变观测点,将观测采样率提高到100sps,除保证正常地震前兆观测外,对地震波进行记录。在此基础上,研究用钻孔应变观测资料解决:确定地震三要素、说明各种地震波的应变性质、识别主要震相以及求震源机制解的问题。该研究不但有实际的应用前景,而且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邱泽华,唐磊,郭燕平,张宝红[4](2020)在《用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观测构造应变速率》文中提出中国地震局"十五"期间建立的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台网运行已经超过9年,至今大部分台站仍然工作正常.对所有这些台站的全部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四分量钻孔应变仪的观测变化非常稳定,主方向大体不变,剪应变速率保持在一个相当恒定的水平上.这应该是地壳构造运动造成的应变变化的表现.这种对构造应变变化主方向和应变速率的精确观测,可以为地球动力学等多方面的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以理论固体潮作为标准进行实地标定,最大剪应变的应变速率除少数台站达到每年几个微应变外,大多数台站都小于1个微应变;面应变的应变速率比较大,个别台站超过10个微应变,大多数为几个微应变,可能受到"孔缩"影响.多方面的证据表明:观测漂移主要与水泥耦合有关,而水泥耦合过程其实是逐渐调整到适应围岩应变场的过程,只影响最初1~2年的观测结果.

苏恺之[5](2018)在《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计算式梳理及震例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从四分量钻孔应变仪基本原理式的分析出发,可知首先得到的物理量是岩石面应变和切应变及主应变的方位角,然后得到的最大、最小主应变是间接结果,建议多使用面应变和切应变的表示方法。由此说明当下需要重视灵敏系数A、B的实用化研究。据此思路,以云南省昭通地区2012年彝良M 5.7地震和2014年鲁甸M 6.5地震为例,对2次震中附近几台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记录的观测数据进行计算,初步分析表明,基于面应变和切应变的视角进行分析,其效果多优于以元件为单位的分析,可直接得到面应变和切应变异常及特征;2个面应变测量数据间的相关系数曲线,有时会在震前数天和震时出现异常变化,此新线索值得关注。

邱泽华,唐磊,郭燕平,张宝红[6](2020)在《姑咱台的十年钻孔应变观测和汶川地震前兆异常》文中研究说明姑咱台的YRY-4型四元件钻孔应变仪是2006年底安装的,至今仍在正常工作,已经有十多年的分钟值观测数据.姑咱台的这种观测的高质量,首先体现在连续性上,除仪器本身的耐久性外,认真有效的运维管理是一个重要原因.这种高质量观测的另一个特点是稳定性,十年来耦合系数保持稳定,说明观测系统的稳定.这种观测数据保持了良好的自洽性,作为四元件钻孔应变观测,这是一项关键指标.所有这些指标(连续性、稳定性和自洽性),说明了观测技术和产出数据的可靠性.根据这十多年的可靠观测数据,得到两个重要认识:一个是这种仪器可以观测长期的构造应变速率,改变了过去对钻孔应变观测频响性能的认识,有助于对现今构造运动特别是地震断层现今活动性的研究;另一个是汶川地震前观测到的异常变化得到进一步确认,这为地震前兆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个案.不仅如此,姑咱台还进行了这种钻孔应变仪的高频观测实验,采样率达到每秒100次,与摆式地震仪相同.结果表明,这种应变仪在高频端的观测表现非常好.这为地震波研究提供了新手段.更重要的是,它说明这种钻孔应变观测是一个地球动力学的全频段观测技术.这种观测创造了一种可能性,就是将地震孕育以及发生的过程完整地记录下来:从趋势改变到蠕变,从慢地震到低频地震,从前震到主震,可以用这种四元件钻孔应变仪将所有各种变化全部记录下来.

李兴坚,许玉红,史继平,李建康,冯红武,刘小明[7](2015)在《高台地震台钻孔应变观测资料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对高台地震台2008—2012年的YRY-4分量钻孔应变观测资料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显示:高台台YRY-4分量钻孔应变仪运行良好,产出的观测数据连续、稳定、可靠;各个分量应变潮汐因子及相位变化相对稳定,相对误差较小,符合地壳形变观测技术规范要求;各个分量应变观测数据具有明显的周期特性和同向漂移变化。

池顺良,张晶,池毅[8](2014)在《汶川、鲁甸、康定地震前应变数据由自洽到失洽的转变与地震成核》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的弹性理论模型,四个分量的观测值S1、S2、S3、S4之间存在"自洽方程":S1+S3=S2+S4。"十五"期间新建的"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工程"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系统中已有一批台站,无论是几天的短期数据,还是6年以上的长期数据,两组面应变相关系数k值都超过了0.99。k值不受降雨、河湖水位、机井抽水等外界干扰影响,具有稳定性。但姑咱台和昭通台,分别在汶川8.0级、鲁甸6.5级和康定6.3级地震前,观测到了k值发生明显变化即数据自洽性遭到破坏的现象。导出自洽方程的条件是安装应变仪钻孔附近岩石完整及应力源与观测点间介质的连续性要求,由此,作者认为,姑咱台和昭通台面应变相关系数发生变化可能由于台站附近发生的大地震的地震成核过程中震源区地层介质连续性逐渐受到破坏所致。

牛安福,张凌空,闫伟,吉平[9](2011)在《中国钻孔应变观测能力及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对钻孔应变观测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钻孔应变震前异常多数情况下分布在远离震源的区域上,而近震源区域却较少观测到显着的前兆。这种观测事实一方面可能反映了钻孔应变观测仪器数量有限和钻孔应变观测场地分布不均匀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能反映了震源区的力学性质,即震前震源区呈现应变高积累、小变形的特征。

欧阳祖熙,张钧,陈征,李涛,吴立恒,师洁珊,张宗润,范国胜[10](2009)在《地壳形变深井综合观测技术的新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简要讨论了国内外钻孔应变观测技术近10年来的发展动态,分析了美、日技术的特点,然后,介绍了作者依据自身的技术积累,研制新型深井综合观测系统取得的进展。所研制的RZB型深井地壳形变宽频带综合观测系统采用数字化电容式位移传感器,具有噪声低、动态范围大的特点;基于井下数据总线技术,使得按不同要求进行观测系统集成非常灵活;通过完善井下探头安装工艺,提高了深井安装的质量。最后,对北京百善和福建漳州两个深井地壳形变综合观测实验站的建设及观测数据进行了讨论。

二、RZB-1型电容式钻孔应变仪四川台网工作概况及地震预报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RZB-1型电容式钻孔应变仪四川台网工作概况及地震预报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钻孔应变观测数据的震前异常提取与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钻孔应变观测发展现状
    1.3 钻孔应变观测震前异常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思路与组织结构
        1.4.1 存在问题与本文研究思路
        1.4.2 全文组织结构
第2章 钻孔应变观测系统
    2.1 钻孔应变观测的基本原理
        2.1.1 应力与应变
        2.1.2 钻孔应变观测基本原理
    2.2 四元件钻孔应变观测系统的标定
        2.2.1 四元件钻孔应变观测的自洽性
        2.2.2 相对实地标定
        2.2.3 绝对实地标定
        2.2.4 钻孔应变观测系统的耦合
    2.3 钻孔应变观测的环境影响因素
        2.3.1 应变固体潮
        2.3.2 气温和气压
        2.3.3 水位和降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环境因素的应变响应求解方法
    3.1 钻孔应变数据状态空间模型的建立
    3.2 基于卡尔曼滤波求解环境因素的应变响应
        3.2.1 卡尔曼滤波的基本原理
        3.2.2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环境因素的应变响应求解
    3.3 固体潮的应变响应分析
    3.4 气压的应变响应分析
        3.4.1 气压变化对钻孔应变数据的动态影响
        3.4.2 气压响应系数分析
    3.5 水位的应变响应分析
    3.6 降雨的应变响应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单台站钻孔应变数据的震前负熵异常提取方法
    4.1 钻孔应变数据背景信号的概率分布特征分析
    4.2 基于负熵的钻孔应变数据异常提取
        4.2.1 基于高阶累积量的负熵计算
        4.2.2 钻孔应变数据的负熵异常提取
    4.3 震例分析
        4.3.1 2008年汶川Ms8.0地震
        4.3.2 2013年芦山Ms7.0地震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台站钻孔应变数据的震前网络度异常提取方法
    5.1 基于多通道奇异谱分析的钻孔应变成分识别
        5.1.1 奇异谱分析与多通道奇异谱分析
        5.1.2 多台站钻孔应变成分的识别
    5.2 多台站钻孔应变数据的拓扑网络建立
        5.2.1 钻孔应变拓扑网络的建立
        5.2.2 拓扑网络的动态特性
    5.3 多台站钻孔应变数据网络度异常的提取与分析
        5.3.1 钻孔应变网络度的演变与异常提取
        5.3.2 多震例的网络异常提取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钻孔应变数据震前异常的评价方法研究
    6.1 震前负熵异常的评价方法研究
        6.1.1 基于古登堡与里克特震级-频度关系的b值计算
        6.1.2 b值演变与负熵异常的对比分析
        6.1.3 岩石层震前异常的物理浅析
    6.2 震前网络度异常的评价方法研究
        6.2.1 基于异常成丛性的地震检验模型
        6.2.2 震前网络度异常的模型检验结果分析
        6.2.3 模型检验效率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全文总结
    7.1 工作总结和主要结论
    7.2 本文创新点
    7.3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2)地震前兆数据分析与异常监测研究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前兆数据来源与概念
        1.2.1 前兆数据来源
        1.2.2 前兆数据概念
    1.3 地震预警相关算法研究进展
        1.3.1 大数据方法
        1.3.2 神经网络方法
        1.3.3 统计学方法
        1.3.4 聚类算法
        1.3.5 PSO算法
    1.4 本文研究内容
    1.5 本文组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2.1 引言
    2.2 聚类算法
        2.2.1 常用的聚类算法
        2.2.2 聚类算法的缺点
    2.3 PSO算法
        2.3.1 PSO算法概念
        2.3.2 PSO算法相关参数
    2.4 SVM算法
        2.4.1 SVM异常检测概念
        2.4.2 线性与非线性处理
    2.5 伊藤引理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前兆数据预处理
    3.1 预处理概述
    3.2 数据预处理改进
        3.2.1 标签化处理
        3.2.2 数据清洗
    3.3 错误数据来源
        3.3.1 数据错读
        3.3.2 数据缺失
    3.4 预处理执行过程
        3.4.1 总体介绍
        3.4.2 数据清洗
        3.4.3 归一化处理与聚类处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进的PSO结合支持向量机的前兆异常数据检测
    4.1 引言
    4.2 算法改进
        4.2.1 传统的PSO算法改进
        4.2.2 初始化改进
        4.2.3 迭代前期改进
        4.2.4 迭代中后期改进
    4.3 改进算法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实验数据来源
        4.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 异常检测
        4.4.1 数据评价指标
        4.4.2 检测结果
        4.4.3 异常检测总结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震前兆数据分析及智能监测预警平台开发
    5.1 需求分析
        5.1.1 功能性需求
        5.1.2 非功能性需求
        5.1.3 软件结构
        5.1.4 技术架构
        5.1.5 实验与开发环境
        5.1.6 干扰因素说明
    5.2 系统设计
        5.2.1 环境配置
        5.2.2 平台功能框架
        5.2.3 数据库设计
    5.3 功能实现
        5.3.1 系统功能
        5.3.2 算法功能
    5.4 功能测试
        5.4.1 数据上传
        5.4.2 数据导入
        5.4.3 异常检测
        5.4.4 数据显示
        5.4.5 登陆界面与主界面
        5.4.6 发送短信
        5.4.7 查询与删除界面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6.1 本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3)开辟应变地震学新领域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体波观测实验
    1.1 姑咱实验
    1.2 神池实验
2 面波观测实验
3 YRY-4型钻孔应变仪的地震波响应
    3.1 体波实验结果
    3.2 面波实验结果
4 忻州实验
5 结语

(4)用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观测构造应变速率(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观测原理和应变换算
2 分析实例
3 全国台站观测曲线
4 长期应变速率分布
5 讨 论

(5)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计算式梳理及震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应变仪结构
2 基本公式解析
    2.1 钢筒内径变化测量工作式
    2.2 未知量求解式
    2.3 计算式引发的讨论
        2.3.1 接纳2个灵敏系数的观念, 是认识上的进步。
        2.3.2 用应变潮汐观测评价数据质量的方法尚有可增色之处。
        2.3.3 求解3个未知量的最佳途径。
        2.3.4 确定方位角的心算法值得推荐。
3 震例分析中自检因子曲线异常的发现
    3.1 彝良M 5.7地震
    3.2 鲁甸M 6.5地震
    3.3 小结
4 结束语

(6)姑咱台的十年钻孔应变观测和汶川地震前兆异常(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长期变化分析
    1.1 连续性
    1.2 稳定性
    1.3 自洽性
    1.4 应变速率
2 汶川地震前兆异常
    2.1 应变分析
    2.2 小波分析
    2.3 细节分析
3 高频观测实验
4 结 论

(7)高台地震台钻孔应变观测资料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钻孔应变观测
    1.1地质构造
    1.2仪器安装运行
2数据质量检验
    2.1观测数据自检
    2.2相对标定计算
3数据处理分析
    3.1调和分析结果
    3.2周期变化分析
    3.3漂移变化分析
4结论

(8)汶川、鲁甸、康定地震前应变数据由自洽到失洽的转变与地震成核(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关于分量钻孔应变数据自洽的理论根据
2 汶川地震前应变数据由自洽向失洽的转变及震后自洽性的逐渐恢复
3 应变数据失洽与地震成核
4 鲁甸6.5级、康定6.3级地震前昭通台和姑咱台应变数据自洽性的变化
5 结语

(9)中国钻孔应变观测能力及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地震前兆信息的提取
3 钻孔应变观测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4 结论与建议

四、RZB-1型电容式钻孔应变仪四川台网工作概况及地震预报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钻孔应变观测数据的震前异常提取与评价方法研究[D]. 于紫凝. 吉林大学, 2021
  • [2]地震前兆数据分析与异常监测研究及实现[D]. 秦乐. 安徽大学, 2020(07)
  • [3]开辟应变地震学新领域的实验研究[J]. 邱泽华,唐磊,郭燕平,赵树贤. 山西地震, 2019(01)
  • [4]用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观测构造应变速率[J]. 邱泽华,唐磊,郭燕平,张宝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20(05)
  • [5]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计算式梳理及震例应用[J]. 苏恺之.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05)
  • [6]姑咱台的十年钻孔应变观测和汶川地震前兆异常[J]. 邱泽华,唐磊,郭燕平,张宝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20(04)
  • [7]高台地震台钻孔应变观测资料的分析[J]. 李兴坚,许玉红,史继平,李建康,冯红武,刘小明.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5(02)
  • [8]汶川、鲁甸、康定地震前应变数据由自洽到失洽的转变与地震成核[J]. 池顺良,张晶,池毅. 国际地震动态, 2014(12)
  • [9]中国钻孔应变观测能力及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J]. 牛安福,张凌空,闫伟,吉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1(02)
  • [10]地壳形变深井综合观测技术的新进展[J]. 欧阳祖熙,张钧,陈征,李涛,吴立恒,师洁珊,张宗润,范国胜. 国际地震动态, 2009(11)

标签:;  ;  ;  ;  ;  

川网RZB-1电容式钻孔应变仪工作概况及地震预报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