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B5状态栏编程

BCB5状态栏编程

一、BCB5中状态栏的编程(论文文献综述)

周义超[1](2021)在《基于WiFi信道状态信息的同频干扰识别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室内环境中,无线设备可能共享同一个非授权的2.4G ISM频段,这导致了它们在通信时容易受同频射频信号的干扰,通信性能急剧下降。因此,有效检测与识别出无线射频干扰源,对无线设备的室内规划和部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传统的基于RSSI的无线射频干扰检测和识别的方法识别精确度不高。为此,本文基于WiFi信道状态信息(Channal State Information,CSI)技术,提出了同频干扰检测与识别方案。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构建信道状态信息干扰模型,利用循环平稳特性对CSI信号进行干扰判别。利用方差作为变异指数对受干扰CSI信号进行最优子载波选取,在时域和频域进行特征提取,采用RNN-LSTM算法对干扰信号进行分类识别。然后,设计了一款同频干扰识别软件,该软件的功能模块包含数据库设计、干扰检测模块、分类识别模块以及可视化界面。其中,数据库用于存储干扰信号数据和识别结果等数据信息;干扰检测模块用于获取干扰信号数据集;分类识别模块用于获取分类结果;可视化界面用于显示识别结果,包含信号获取、图形显示、结果显示、控制模块、状态栏模块五大部分;采用C#与MATLAB混合编程方式完成同频干扰识别软件整体功能实现。最后,本文搭建了测试平台用于软件功能和性能测试的验证,分别在Zig Bee、Bluetooth、WiFi干扰环境下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Zig Bee、Bluetooth、WiFi干扰环境下识别率分别为95.77%、95.75%和96.43%,优于传统的基于RSSI的无线干扰检测与识别方法,达到预期效果。

张耀先[2](2021)在《基于USB3.0的便携示波器接口模块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USB总线技术广泛应用于计算机与外围设备的通信。则基于USB接口且以计算机为工控机的示波器成为测试测量类仪器发展方向之一。而针对测试测量类仪器与计算机间的数据传输,在USB协议基础上制定了USB488协议。通过USB488接口,计算机可通过应用软件下发SCPI(程控仪器标准指令集)指令实现对仪器的程控。本课题旨在设计一种基于USB的示波器接口模块,通过此模块,仪器能受计算机下发程控指令的控制。主要工作包含如下几方面:首先采取“FPGA+USB协议芯片”的总体设计方案。选用CYUSB3014作为本设计USB协议芯片。进行接口模块硬件电路设计与FPGA逻辑设计。设计接口模块电路原理图;设计FPGA逻辑代码,实现对CYUSB3014中GPIF II接口的读写时序控制,实现对自定义指令的解析。其次是USB协议芯片固件程序设计与USB488接口的实现。将USB协议芯片中GPIF II接口配置为从FIFO接口模式以接受FPGA的读写控制,芯片中设置手动DMA通道,用于缓存及处理计算机与仪器间通信数据。根据USBTMC协议基于USB协议芯片实现USB488接口。再次是设计适用于本型号示波器的SCPI指令集及指令解析程序。在USB协议芯片中采用二叉链表的方式分层级存储指令集。采用前序遍历方式匹配并访问指令结点,依据结点编码值调用指令处理函数实现特定操作。最后设计PC端应用软件。应用软件通过下发SCPI指令对仪器进行程控;接收并处理仪器上传的采样数据与仪器状态信息,并将采样数据转换成波形形式显示于软件界面。测试与验证结果表明,本课题的接口模块实现了计算机与仪器间的高速数据传输;通过USB488接口,计算机应用软件可向仪器下发SCPI程控指令;接口模块可对SCPI指令正确解析并调用函数执行操作;应用软件可正常接收与处理仪器上传数据。

杨石雄[3](2021)在《基于生理信号的情感识别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当今社会,随着情感计算理论的快速发展,通过计算机识别人体的情绪状态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相比基于用户的语音语调、姿势动作和面部表情等数据进行情感分析,基于多生理信号的情感识别技术可更真实地获取参与者内在表达。但是,对基于生理信号的情感识别领域的软件系统来说,还存在一些不足,通过观察和研究主流生理信号采集装置的配套软件发现:(1)软件系统功能局限于信号实时采集、显示、存储和预处理,缺少使用情感诱发素材(尤其是沉浸式虚拟现实场景素材)设计刺激呈现方式和顺序的功能;(2)缺少包含外部数据集的接口的情感识别数据处理功能;(3)功能单一分离,无法使用同一软件实现情感诱发、信号采集和情感识别功能,缺少统一的操作界面。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电子科技大学移动计算中心现有的用于情感识别的多模生理信号采集装置的基础上开展其配套软件的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生理信号的情感识别软件系统。通过分析目前主流的生理信号采集装置的配套软件的缺陷和本中心项目的系统需求,在实现脑电、脉搏波、皮肤电和皮肤温度生理信号实时采集、显示和存储功能的基础上,同时设计和集成了以下功能:(1)图片、音视频和VR场景素材的情感诱发刺激呈现方式和顺序功能;(2)包含外部数据集接口的离线情感识别功能,包括信号预处理、特征提取、特征降维、特征融合、特征标准化和特征分类等;(3)部署一个在线情感识别系统。(2)设计了一个以VR场景作为情感诱发素材的情感诱发实验范式,对被试筛选、实验设备、实验流程等内容进行了详细叙述,并根据实验范式使用软件进行实际测试,成功验证其可行性。(3)使用DEAP数据集对离线和在线情感识别功能进行实际测试。(1)对离线情感识别功能进行功能测试,成功验证情感识别的数据离线处理功能的有效性;(2)在线情感识别功能测试是通过部署已训练好的模型,对10名被试使用8个VR场景进行情感识别,实际测试的效价二分类的准确率(63.75%)比测试集的70.43%低了6.68%,唤醒度二分类的准确率(58.75%)比测试集的64.72%低了5.97%。本文在软件工程和基于生理信号的情感识别知识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生理信号的情感识别软件,并进行了功能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软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满足设计需求。

徐永康[4](2021)在《一种Build-in Test模块的自动监测软件设计》文中指出BIT(build-in test)即内建测试,是一种可以让设备进行自检测的机制,也是可测试性设计的一种实现技术。内建自测试系统的目的主要是简化产品测试的复杂度,从而降低成本,同时还能减少对外部测试设备的依赖程度。随着BIT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复杂程度日益增加,实现BIT的自动监测,能进一步提升测试效率节省资源。本文以通信类装备为嵌入式测试对象,其包括射频信号测量模块、中频信号测量模块、模拟信号测量模块和数字芯片测量模块。针对此测试对象,本文设计了一款自动监测软件系统,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模拟信号测试功能模块、数字芯片边界扫描测试与故障诊断功能模块和后台数据存储显示功能模块。模拟信号测试模块能够按照用户提前设置好的命令控制BITE硬件系统完成射频功率和射频频率的监测显示、中频AM调制信号、FM调制信号的监测显示和8通道低频模拟电压信号的监测显示;系统的数字芯片的边界扫描测试和故障诊断模块完成BSDL文件的读取与分析、网表文件的读取与分析、数字芯片测试向量的生成和芯片故障诊断,之后还能将各个数字芯片故障诊断的测试指令执行结果以图形的方式显示出来。其中对于数字芯片测试与故障诊断模块,本文讨论了数字芯片测试向量生成的四种算法,分别是移步“1”算法、改良计数序列算法(MCSA算法)、等权值算法和网络分组移位算法,另外,本文从生成测试向量的紧凑度和执行效率角度对以上四种算法进行了研究。后台数据存储显示模块的功能是存储四个测试模块在监测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同时,用户也能通过页面设定相应测试模块的筛选参数来进行监测数据的检索,进而实现监测数据的回溯。本文搭建完前文所述的软件系统的三大模块后,还设计并实现了BITE硬件平台自动检定模块,并且通过该模块完成了对BITE硬件平台的自动检定。最后,本文在已经搭建好的BITE硬件平台上对此系统进行了测试,其实现了对整个BITE模块的自动监测,并且各个自动监测模块均能正常的工作。此外,这个自动测试的后台系统也能完整的记录自动监测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达到了Build-in Test模块的自动监测软件系统的预期效果。

古雅倩[5](2021)在《1553B总线电缆测试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在航空航天、民用等领域,1553B总线电缆依然十分常用且重要。但是1553B总线电缆的设计和生产测试验证标准非常复杂,不仅涉及到的参数种类多,还有异常严格的通过准则。并且在某些测试场景下仍需要依靠人工测量,且人工只能完成一些静态参数的测量,动态参数的测量需要另外搭建复杂的测试平台,测试过程复杂、测试场景固定、测试时间过长、效率低下。在这样的应用背景下,针对1553B总线电缆静态参数与动态参数相结合进行测试的测试系统及其配套软件的研究非常具有实践意义和实用价值。本课题立足于对1553B总线电缆测试系统的探索,基于某型PXI板卡集成系统为硬件平台进行上位机软件设计,该系统是一款将1553B总线电缆测试所需的各类仪器板卡集成在一个机箱的综合测试系统,具有灵活小巧易转移,测试项目涵盖范围广,测试精度相对高等特点。在Windows系统下,使用Visual Studio作为本课题软件的开发平台,C#作为编程语言,从用户需求出发,完成了一款1553B总线电缆测试系统的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该软件可用于对1553B总线电缆电气性能和总线数据传输性能进行测试,该软件在极大程度上减轻了测试人员的测试负担,提高了1553B总线电缆的测试效率。本文从软件设计到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基于该系统的硬件平台,并结合用户需求,将上位机软件分为三个模块,分别为:静态参数测试模块、动态参数测试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2.通过对硬件各个功能板卡的学习,设计软件对硬件中各个功能板卡详细的控制流程,实现对矩阵开关板卡切换和测试板卡连接测试等功能的控制,以及对测试数据的处理。3.根据用户需求,完成图形化面板的用户界面设计,为用户提供清晰直观和易于上手操作的友好的交互界面。通过对以上几点内容的深入研究,完成了1553B总线电缆测试系统的上位机软件。经实际测试验证,该软件不仅能够完成1553B线缆的全部要求的测试并且将之前的测试效率提高了4倍,现已交付。

王昊燃[6](2020)在《基于C++与Qt的AGV模拟器开发与膨胀地图下A寻路算法的应用》文中提出近年来移动机器人发展迅猛,成熟的机器人操作系统框架如ROS等成为了许多高校与研究机构选用的机器人平台。疫情来临之际,真机实验受到限制,机器人模拟平台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但是就在直接使用ROS带来快速验证、安全实践等便捷实利的同时,它也从很大程度上限定了开发环境与应用环境,限制了科研人员的思考空间与创新意识。本文旨在明确日常科研活动中移动机器人平台的核心软硬件需求,选择C++语言编写硬件抽象、消息传递与运动逻辑,选择Qt进行可视化,从零搭建AGV模拟器,并在此基础上模拟实现导航避障算法,从而助力实现自由度更高的机器人技术应用。本文根据使用的需要建立了三个坐标系:世界坐标系、网格坐标系、像素坐标系。使用世界坐标系表示机器人的位姿,使用网格坐标系方便进行路径搜索,使用像素坐标系方便进行人机交互。三种坐标系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灵活转换,统筹完成指定任务。在实现朴素A*寻路算法并讨论了A*参数选取的问题之后,针对朴素A*寻路算法在实际使用时出现的问题,本文在的基础上还进行了以下尝试:采用栅格金字塔搜寻路径以提升搜寻速度;多线程运算提升程序响应速度;使用直线检测算法简化一条直线上路径点的数量。本文依照高内聚低耦合的程序设计思想,将可视化模块、人机交互模块与机器人运动模块分离,通过消息传递机制进行通讯,利于扩展为多智能体场景的模拟。此外,还可使用数据库存储机器人的运行参数以达到远程操纵机器人的目的。

刘奕[7](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谷翔宇[8](2019)在《基于PMAC的医疗仪器自动输送控制系统开发》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医疗仪器自动输送控制系统为研究背景,详细论述了基于PMAC的自动输送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首先进行了总体方案和电路设计,然后结合对系统自动化输送流程中关键技术的研究,完成系统软件开发,实现各项控制功能,最后进行了系统调试和功能验证。本文主要完成工作如下:(1)根据系统的技术指标和功能需求,完成了总体方案设计,确定了以直角坐标机器人为机械结构、以PC+运动控制卡为控制核心的自动输送控制系统。进行了机械结构和硬件核心部件的选型,并完成了电路设计和接线工作。(2)对系统自动化输送方案进行了流程设计。为了提高医疗仪器自动输送控制系统的平稳性和快速性,对运动中的启停规划、速度前瞻和多轴联动进行了研究。首先在对多种启停规划曲线分析对比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S型曲线在运动功能中的适用性,使得三轴在启停阶段加速度变化连续无突变;然后研究了输送运动中连续直线段衔接处的速度前瞻技术,有效缩短了系统运动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最后研究了多轴联动直线插补算法,确保了多轴联动状态下各轴运动的稳定性和快速性。(3)基于系统PC+PMAC的双CPU结构,完成了由上下位软件组成的软件系统开发。上下位软件均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上位人机交互软件使用Delphi语言开发,通过开发初始化通讯模块、运动参数指令下发模块、状态显示监测模块等,实现了自动输送区、显示区、基础功能区、状态栏等功能分区的软件开发;下位软件通过控制器开发了电机初始化、高速数据采集、PLC监控等模块的PMAC程序,并结合关键技术的研究完成了单轴定向、定点、回零运动和多种自动输送运动功能的开发。最后通过配置PC和PMAC,使两者完成网口通讯。(4)根据系统性能指标,完成了系统的初步调试。调试工作包括硬件调试、闭环调试和功能及指标验证三个部分。硬件调试包括电气调试和控制器驱动器配置;闭环调试主要是对稳态特性和动态精度的调试;功能及指标验证是指在功能验证时完成各项指标测定,并对运动功能中涉及到的启停规划、速度前瞻、多轴联动直线插补等算法在系统使用中的效果进行了验证。产品即将交付使用。

李文博[9](2019)在《FC-AE总线故障仿真装置研制》文中研究说明航电综合技术不断发展,更大信息量的传输需求对互联总线的传输速度和带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高数据带宽,适于远距离传输的高性能通信协议光纤通道使用越来越广泛。在光纤设备的开发过程中,通过仿真传输路径中出现的故障,验证系统的容错能力及错误处理程序。在系统维修维护过程中进行故障复现,对测试光纤系统稳定性以及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进行FC-AE(Fibre Channel-Avionics Environment)总线故障仿真装置的研制具有实际的应用意义。FC-AE总线故障仿真装置实现了仿真两个光纤设备之间出现故障的情况。本文在详细分析了FC-AE协议的基础上,总结了FC-AE总线故障仿真装置的故障仿真项目,提出了装置的研制方案。装置结构上采用了CPCIe(Compact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便携式下翻机箱的方案,机箱内部以标准嵌入式CPCIe计算机模块作为控制器,研制光纤通讯板实现故障注入功能。光纤通讯板以CPCI接口的方式连接至计算机,可根据计算机模块上位机软件中配置实现1.0625Gbps,2.125Gbps,4.25Gbps三种速率下的故障仿真。本文论述了FC-AE总线故障仿真装置各部分功能及设计方法。逻辑固件部分是整个光纤通讯板的核心。将逻辑划分成以下几个模块:PCI接口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等。数据处理模块设计实现了4组触发条件下的帧与字触发并进行故障注入。故障的注入方式包括:删除,替换,插入等。详细介绍了逻辑中触发和处理逻辑的设计方法。同时介绍了FPGA高速收发器的使用方法,在故障注入完成后,通过高速收发器将数据输出至NT设备。在硬件部分,介绍了光纤通讯板的光纤信号电路为了保证信号完整性所进行的设计,包括板材选择和布线要求。进行了FPGA相关电路和CPCI相关电路的设计。软件部分负责进行光纤通讯板的调速操作并配置光纤通讯板的故障注入类型和触发条件,且接收故障注入过程中产生的统计信息。为了验证该装置的故障仿真功能是否正常,首先针对其进行了仿真测试。之后,搭建了针对不同通信速率的两套测试平台。在测试平台下,针对所提到的技术指标而进行的故障注入测试,主要包括只转发测试,字匹配测试和帧匹配测试。测试结果表明,FC-AE总线故障仿真装置可以实现所提技术指标中的各项要求。

闻福阳[10](2019)在《电机驱动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文中指出电机驱动器作为工业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纺织、采矿等工业生产领域。为了提高电机控制的效率和易用性,开发配套的监控系统尤其重要。监控系统可以给使用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交互平台,方便用户监测、控制电机驱动器。本课题基于C++Builder开发了一款Windows平台下的驱动器监控系统。该系统可以适用于多种类型的驱动器设备,并提供CANBUS,MODBUS两种通讯方式供用户选择。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本文首先根据功能需求将监控系统分为通讯、参数监控、状态监控、快捷调试、示波器、故障报警六大模块,并阐述了各模块的需求分析。然后,对于监控系统开发中遇到的关键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XML的文件描述方式实现了驱动器类型和用户功能的可定制化;多线程和内存映射文件的数据储存方案提高了示波器高速采样下的数据实时性;临界区的使用避免了多线程共享资源访问冲突的问题;丢帧/错帧判断机制保证了数据的安全。紧接着,本文详细介绍了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根据分层设计的总体方案将整个系统分为UI层、业务逻辑层、通讯层和数据层,各层之间采用Windows消息机制或事件驱动机制进行通讯,并详细阐述了六大功能模块的设计实现过程,给出了各模块编程实现的UML类图。最后,搭建实验测试平台,对电机驱动器监控系统的各模块功能进行反复测试验证。测试结果表明监控系统功能运行稳定可靠,达到了课题的预期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景。

二、BCB5中状态栏的编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BCB5中状态栏的编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WiFi信道状态信息的同频干扰识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干扰检测与识别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同频干扰信号检测
    2.1 干扰检测基本理论概括
    2.2 同频干扰环境下CSI信号
        2.2.1 信道状态信息
        2.2.2 信道状态信息干扰模型
    2.3 基于循环平稳分析的同频干扰检测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WiFi信道状态信息的同频干扰识别方法
    3.1 同频干扰识别框架
    3.2 干扰信号处理
        3.2.1 相位纠正
        3.2.2 子载波选择
        3.2.3 归一化
    3.3 干扰特征提取
        3.3.1 奇异分解
        3.3.2 特征提取
    3.4 基于RNN-LSTM算法的干扰识别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同频干扰识别软件设计
    4.1 软件需求分析
        4.1.1 功能需求
        4.1.2 非功能需求
    4.2 软件架构设计
    4.3 主要技术
        4.3.1 混合编程
        4.3.2 软件集成技术
    4.4 同频干扰软件设计
        4.4.1 数据库
        4.4.2 干扰检测模块
        4.4.3 分类识别模块
        4.4.4 软件系统可视化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测试与验证
    5.1 实验平台与实施方案
        5.1.1 硬件采集平台
        5.1.2 软件采集平台
        5.1.3 无线同频实验场景
        5.1.4 测试方案
    5.2 软件功能测试
        5.2.1 数据获取模块功能测试
        5.2.2 控制模块功能测试
        5.2.3 图形显示模块功能测试
    5.3 实验性能分析
        5.3.1 性能评价指标
        5.3.2 同频干扰情况下识别方法性能分析
        5.3.3 不同分类算法对识别性能分析
        5.3.4 子载波选择对识别性能分析
        5.3.5 数据长度对识别的影响分析
        5.3.6 距离对识别性能影响分析
    5.4 同频干扰识别软件应用场景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及未来工作
    6.1 总结
    6.2 未来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2)基于USB3.0的便携示波器接口模块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
        1.2.1 便携式示波器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
        1.2.2 USB协议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接口模块硬件设计
    2.1 总体方案设计
        2.1.1 总体需求分析
        2.1.2 接口模块方案设计
    2.2 硬件电路设计
        2.2.1 USB控制器外设接口电路设计
        2.2.2 USB控制器电源电路设计
    2.3 逻辑功能设计
        2.3.1 接口控制逻辑设计
        2.3.2 指令解析功能设计
        2.3.3 时钟与复位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接口固件程序设计
    3.1 固件方案总体设计
    3.2 固件程序的开发
        3.2.1 从设备FIFO接口设计
        3.2.2 DMA通道设计
    3.3 USBTMC协议实现
        3.3.1 USB描述符
        3.3.2 USB设备枚举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模块的仪器控制软件设计
    4.1 SCPI指令集分析
    4.2 专用SCPI指令集设计
        4.2.1 通道指令子系统
        4.2.2 测量指令子系统
        4.2.3 采样指令子系统
        4.2.4 触发指令子系统
    4.3 SCPI指令存储与解析方案设计
        4.3.1 SCPI指令存储方案设计
        4.3.2 SCPI指令解析程序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上位机应用软件设计
    5.1 软件方案设计
        5.1.1 软件设计选用平台及工具
        5.1.2 软件功能分析与工作流程设计
    5.2 软件用户界面设计
    5.3 关键功能模块设计
        5.3.1 数据收发模块设计
        5.3.2 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功能验证与测试
    6.1 硬件平台功能验证
    6.2 USBTMC平台识别与功能测试
    6.3 专用SCPI指令系统测试
    6.4 上位机应用软件测试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后期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基于生理信号的情感识别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技术与理论基础
    2.1 软件工程思想
    2.2 开发框架和工具
    2.3 基于生理信号的情感识别理论基础
        2.3.1 生理信号预处理
        2.3.2 生理信号特征提取
        2.3.3 生理信号特征降维
        2.3.4 生理信号特征分类
    2.4 虚拟现实基础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软件需求分析
    3.1 基于生理信号的情感识别软件需求分析
        3.1.1 软件需求概述
        3.1.2 软件功能性需求
        3.1.3 软件非功能性需求
    3.2 基于生理信号的情感识别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生理信号的情感识别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基于生理信号的情感识别软件总体设计
        4.1.1 开发环境搭建
        4.1.2 软件功能模块总体设计
        4.1.3 人机交互界面总体设计
    4.2 信号采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2.1 信号采集模块的详细设计
        4.2.2 信号采集模块的实现
    4.3 情感诱发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3.1 情感诱发模块的详细设计
        4.3.2 情感诱发模块的实现
    4.4 情感识别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4.1 情感识别模块的详细设计
        4.4.2 情感识别模块的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件测试与分析
    5.1 基于生理信号的情感识别软件整体测试与分析
        5.1.1 测试方案
        5.1.2 功能测试与结果
        5.1.3 性能测试与结果
    5.2 信号采集和情感诱发功能测试
        5.2.1 实验目的
        5.2.2 实验方案
        5.2.3 测试与结果
    5.3 离线情感识别功能测试
        5.3.1 测试目的
        5.3.2 测试方案
        5.3.3 测试与结果
    5.4 在线情感识别功能测试
        5.4.1 测试目的
        5.4.2 测试方案
        5.4.3 测试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一种Build-in Test模块的自动监测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总体设计方案
    2.1 Build-in Test模块硬件端介绍
    2.2 系统软件系统需求分析
        2.2.1 模拟信号监测模块需求分析
        2.2.2 数字芯片边界扫描测试模块的需求分析
        2.2.3 系统数据处理后台需求分析
        2.2.4 软件系统总体需求图
    2.3 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
        2.3.1 整体软件架构方案设计
        2.3.2 软件与硬件端通信方案设计
        2.3.3 系统软件运行流程结构
        2.3.4 开发工具选择
        2.3.5 系统运行前的自动检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BITE自动监测系统的功能设计
    3.1 BITE自动监测系统的射频模块功能设计
        3.1.1 射频模块频率自动测量功能设计
        3.1.2 射频模块功率自动测量的功能设计
        3.1.3 射频模块功率自动测量准确度计算
        3.1.4 射频模块用户指令格式设计
    3.2 BITE自动监测系统的中频模块功能设计
        3.2.1 AM调制度误差自动测量
        3.2.2 FM调制频偏误差自动测量
        3.2.3 中频模块用户指令格式设计
    3.3 BITE自动监测系统的低频模拟模块功能设计
        3.3.1 直流电压自动测量
        3.3.2 低频交流电压自动测量
        3.3.3 低频模拟模块用户指令格式设计
    3.4 BITE自动监测系统的数字芯片测试与故障诊断功能设计
        3.4.1 数字芯片测试和故障诊断原理
        3.4.2 数字芯片测试和故障诊断流程分析
        3.4.3 边界扫描文件分析
        3.4.4 BSDL文件处理
        3.4.5 网表文件处理
        3.4.6 构造边界扫描链路
        3.4.7 测试矢量生成模块
        3.4.8 数字模块用户指令格式设计
    3.5 用户指令构造的代码实现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BITE自动监测系统的软件实现
    4.1 BITE自动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4.1.1 BITE自动监测软件系统的界面设计
        4.1.2 BITE自动监测软件系统的数据处理代码设计
    4.2 BITE自动监测系统数据处理后台设计
        4.2.1 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4.2.2 数据处理后台的功能设计
        4.2.3 数据库处理系统软件设计实现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测试验证
    5.1 测试环境的搭建
        5.1.1 测量仪器介绍
        5.1.2 测试系统总体结构
    5.2 分模块功能验证
        5.2.1 建立设备之间的连接
        5.2.2 BITE自动监测系统的射频模块验证
        5.2.3 BITE自动监测系统的中频模块验证
        5.2.4 BITE自动监测系统的模拟模块验证
        5.2.5 BITE自动监测系统的数字芯片测试与故障诊断功能验证
    5.3 数据处理后台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1553B总线电缆测试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国内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软件的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
    2.1 上位机软件需求分析
    2.2 硬件平台的介绍
    2.3 软件方案的总体设计
        2.3.1 功能框架设计
        2.3.2 开发方案设计
        2.3.3 软件开发环境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测试模块设计与实现
    3.1 控制流程设计
        3.1.1 上位机软件整体控制流程
        3.1.2 连接与初始化流程
        3.1.3 自检和校准流程
    3.2 通信模块设计
    3.3 多线程设计
        3.3.1 多线程技术概述
        3.3.2 多线程方案设计
    3.4 静态测试模块设计
        3.4.1 屏蔽的连续性
        3.4.2 总线的连续性
        3.4.3 变压器耦合短截线电阻
        3.4.4 总线隔离
        3.4.5 变压器耦合方式隔离
        3.4.6 总线特性阻抗
        3.4.7 变压器耦合方式短截线特性阻抗
        3.4.8 总线衰减
        3.4.9 总线耦合器衰减
        3.4.10 双余度总线间的隔离
    3.5 动态测试模块设计
        3.5.1 动态故障的影响
        3.5.2 共模抑制
        3.5.3 数据通路的完整性
        3.5.4 波形过零点畸变
        3.5.5 波形畸变
        3.5.6 波形对称性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人机交互模块详细设计
    4.1 Windows窗体编程技术简介
    4.2 人机交互界面布局规划
    4.3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4.4 上位机应用程序发布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件功能验证
    5.1 测试环境
    5.2 功能验证
        5.2.1 界面设计验证
        5.2.2 参数指标验证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课题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6)基于C++与Qt的AGV模拟器开发与膨胀地图下A寻路算法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移动服务机器人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移动服务机器人领域国外研究现状
        1.2.2 移动服务机器人国内研究现状
        1.2.3 ROS发展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AGV模拟器研发
        1.3.2 膨胀地图下A*寻路算法的应用
        1.3.3 寻路算法优化
        1.3.4 寻路算法性能评估
第2章 AGV模拟器研发
    2.1 移动机器人原型机概述
    2.2 开发环境的选择与软件架构
        2.2.1 开发环境的选择
        2.2.2 软件架构
    2.3 硬件抽象与消息传递
        2.3.1 硬件抽象
        2.3.2 消息传递
    2.4 导航逻辑
    2.5 可视化与界面交互
    2.6 坐标变换
    2.7 运动优化
        2.7.1 无级变速
        2.7.2 定档变速
        2.7.3 全向运动
    2.8 异常处理
        2.8.1 动态障碍物
        2.8.2 丢失定位
        2.8.3 路径规划失效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膨胀地图下A*寻路算法的应用
    3.1 朴素A*算法
    3.2 A*算法的参数讨论
        3.2.1 启发函数
        3.2.2 数据结构
    3.3 膨胀地图下A*寻路算法的应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寻路算法优化与性能评估
    4.1 寻路算法优化
        4.1.1 栅格金字塔
        4.1.2 多线程计算
        4.1.3 路径队列优化
    4.2 寻路算法性能评估
        4.2.1 算法性能评估方法
        4.2.2 评估功能的实现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7)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8)基于PMAC的医疗仪器自动输送控制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来源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直角坐标机器人特点及分类
        1.2.2 直角坐标机器人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自动输送控制系统总体方案及电路设计
    2.1 自动输送控制系统功能需求和技术指标
    2.2 自动输送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3 自动输送控制系统机械结构
    2.4 自动输送控制系统硬件组成
        2.4.1 运动控制卡
        2.4.2 伺服电机和驱动器
        2.4.3 光电开关
        2.4.4 工控机
    2.5 自动输送控制系统电路设计
        2.5.1 伺服驱动器设置
        2.5.2 硬件电路连线
        2.5.3 自动输送控制系统总体结构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3.1 自动化输送流程
    3.2 启停规划研究
        3.2.1 加减速算法
        3.2.2 梯形曲线启停规划
        3.2.3 指数型曲线启停规划
        3.2.4 S型曲线启停规划
    3.3 联动控制研究
        3.3.1 速度前瞻
        3.3.2 二维平面直线插补
        3.3.3 三维空间直线插补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动输送控制系统软件开发
    4.1 系统软件总体结构
    4.2 人机交互软件开发
        4.2.1 人机交互软件界面介绍
        4.2.2 软件开发工具简介
        4.2.3 软件模块的构成
        4.2.4 各模块功能的实现方法
    4.3 PMAC主程序开发
        4.3.1 PMAC开发环境
        4.3.2 PMAC程序模块的构成
        4.3.3 各模块功能的实现方法
    4.4 工控机与控制器的通讯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自动输送控制系统调试
    5.1 系统硬件调试
        5.1.1 机械与电气调试
        5.1.2 控制系统调试
    5.2 系统闭环调试
        5.2.1 开环调试
        5.2.2 闭环调试
    5.3 系统功能及指标验证
        5.3.1 零位标定和限位功能
        5.3.2 定向功能和定点功能
        5.3.3 自动化输送功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FC-AE总线故障仿真装置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结构
第2章 故障仿真方法及设计方案
    2.1 仿真方法研究
        2.1.1 FC-AE协议分析
        2.1.2 故障仿真项目
    2.2 技术指标及方案选择
        2.2.1 故障仿真装置技术指标
        2.2.2 故障仿真装置方案选择
    2.3 故障仿真装置设计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光纤通讯板固件设计
    3.1 固件设计方法
    3.2 固件系统设计
    3.3 数据处理模块
        3.3.1 高速收发器逻辑
        3.3.2 高速收发器调速逻辑
        3.3.3 单通道数据处理逻辑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光纤通讯板硬件及软件设计
    4.1 硬件设计
        4.1.1 光纤信号传输电路设计
        4.1.2 FPGA相关电路设计
        4.1.3 CPCI电路设计
    4.2 软件设计
        4.2.1 字匹配部分设计
        4.2.2 帧匹配部分设计
        4.2.3 调速部分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验及功能测试
    5.1 逻辑仿真测试
    5.2 测试环境及测试平台
        5.2.1 1.0625Gbps 速率测试平台
        5.2.2 2.125Gbps/4.25Gbps 速率测试平台
    5.3 故障仿真项目测试
        5.3.1 只转发功能测试
        5.3.2 字匹配测试
        5.3.3 帧匹配测试
    5.4 测试结论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电机驱动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章节安排
2 监控系统的需求分析
    2.1 监控系统设计实现目标
    2.2 监控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2.3 监控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关键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
    3.1 驱动器类型与用户功能的可定制化
    3.2 示波器高速实时采样下的数据处理
    3.3 进程资源的访问冲突处理
    3.4 丢帧/错帧诊断与处理
    3.5 本章小结
4 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开发平台选择
    4.2 系统结构设计与框架
    4.3 用户界面设计与实现
    4.4 各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5 本章小结
5 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测试平台搭建
    5.2 模块功能测试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BCB5中状态栏的编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WiFi信道状态信息的同频干扰识别研究[D]. 周义超. 重庆邮电大学, 2021
  • [2]基于USB3.0的便携示波器接口模块设计与实现[D]. 张耀先.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基于生理信号的情感识别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杨石雄.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4]一种Build-in Test模块的自动监测软件设计[D]. 徐永康.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5]1553B总线电缆测试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D]. 古雅倩.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6]基于C++与Qt的AGV模拟器开发与膨胀地图下A寻路算法的应用[D]. 王昊燃.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7]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8]基于PMAC的医疗仪器自动输送控制系统开发[D]. 谷翔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9]FC-AE总线故障仿真装置研制[D]. 李文博.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10]电机驱动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闻福阳.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BCB5状态栏编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