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TC6国际制浆、纸和纸板第十六次年会及其分委会工作会议在温哥华召开

ISO/TC6国际制浆、纸和纸板第十六次年会及其分委会工作会议在温哥华召开

一、ISO/TC6国际纸浆、纸和纸板第十六次年会及其分标委会工作会议在温哥华举行(论文文献综述)

何中顺[1](2005)在《新时期中国经济外交研究:理论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二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内容构成日趋多元,国家在设定本国国家利益目标上随之多元。政治、经济、安全、文化、意识形态、环境等都作为对外政策目标,通过外交去实现,同时这些因素本身也作为实现外交政策的手段而加以运用。在这个过程中,外交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扩大。外交功能也都在发生变化,从传统的政治外交、安全外交正在向经济外交、文化外交、民间外交,包括企业外交总体外交方向发展。传统或狭义的政治外交、安全外交等概念继续保持稳定性的同时,经济外交、环境外交、文化外交等概念日益有了独立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并已经为国际政治和外交的实践所证明。就中国国内情况而言,随着1978年后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对经济增长目标的积极追求成为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25年多的改革开放历程,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历史的角度看,20世纪最重要的事件包括苏联成立和苏东解体、二次世界大战,也应该包括1989年后中国的崛起过程。中国经济的外扩将日益导致中国外交资源、政治资源和军事资源的外扩。作为新兴的和转型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经济外交案例具备了相对典型的实践和理论方面的文本意义。新时期中国经济外交“是什么”和“应当是什么”?对这样命题的探索和研究,无论对丰富中国外交的理论本身,还是对中国外交的实践,都极具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同时,1978年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后至今,中国外交以极其丰富的案例和具体实践证明,经济外交作为一种功能性的实践,已经并且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理由期待中国经济外交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以经济外交为理论主体,以中国经济外交为分析个案,深入剖析中国经济外交的历史实践过程,从而取得对中国经济外交的综合而全面的前瞻性的认识,在借鉴的基础上,对中国经济外交历史和现实进行学术厘清,并提出相关领域的政策层面的建议,是中国外交理论研究的需要,更是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实践的需要。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分析方法、结合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层次分析法、案例分析方法、变量分析方法等分析手段,对中国经济外交进行了的规律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中国经济外交的决策系统、主要构成,进行了系统的全景式的扫描。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外交的理论和实践的概述;中国经济外交的实践与必要性:评估经济外交作用的理论框架;中国作为经济外交分析个案的意义;中国的外交战略和经济外交;中国的金融外交;中国的能源外交;中国的外交中的经济制裁;中国的对外援助;中国的国际经济机制外交等。总的思路是首先分析近年来经济外交理论研究的成果,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经济外交理论研究和经济外交理论的局限性。并进一步提出经济外交作为一个变量,构建和完善经济外交理论框架的必要性。通过对中国经济外交的理论和实践的分析,可以丰富经济外交的理论。并对中国经济外交的进一步完善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政策建议。最后是对经济外交和中国经济外交的结论性认识。通过研究本文认为:一、经济外交的一般规律和国际经验,随着新时期中国外交质量和能力的不断提升,逐渐为中国外交的实践所验证。经济外交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实行经济外交的过程,为评价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行为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平台。中国2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为经济外交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丰富的样本。中国外交的总体目标服务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总体国家战略,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如保障中国的出口产品市场和资源、能源来源的稳定获得是中国外交面临的重大任务和挑战。作为实现中国国家利益的手段之一,有足够的理由和需求对中国经济外交的研究投入更多的精力。通过研究中国的经济外交行为,不仅可以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行为有更清晰的观察,而且可以为外交学研究的立体性和丰富性提供一个较大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文本。 二、制度变迁、经济转型、文化传统、国内发展目标的调整等内政因素,是影响中国经济外交的重要变量。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内政和外交的联系更为紧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更为明显。这种互动表现为三个层次:首先,制定国内政策离不开对国际形势的把握。中国能够经受国内风波和苏东剧变的考验,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重要的原因是对国际形势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作了准确的判断。其次,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发展不断给中国外交提出新任务,外交工作处于配合中心工作的地位。从国内经济、政治需要出发来考虑外交问题,对外政策更加务实。最后,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国内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进程。 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外交强调了内外政策的一致性。80年代以来,中国强调经济建设的核心地位,指出外交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三大任务,强调“核心是经济建设,它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和“最重要的条件”。一方面,邓小平特别强调经济建设对于中国外交的作用,认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中国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如

王红霞[2](2003)在《建立中华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及框架安排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首先系统研究了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动因、特点及理论的新发展,值得指出的是,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常见于各种教科书及研究文献,本文并没有重复叙述这些理论,而力图从政治、经济、外交等各种因素、动机综合分析和归纳在不同阶段,不同国家和地区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因及选择,借此总结出一般的规律,以便为我国的区域一体化战略寻求理论支持。本文接着通过分析香港、澳门、台湾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以及两岸四地的现实的经济依存依赖关系,得出两岸四地自发的现实的经济一体化已经发展到相当水平,迫切需要在政策层面进行协调和制度安排为现实的经济一体化深化发展提供制度的保障。中国大陆面对日益扩大和不断深化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难以置身其外,并且作为域外国家已经受到其他区域集团的贸易转移效应的消极影响。因此作为政治大国和经济大国,无论是从全球战略还是从地区战略的角度,都需要建立以自身为核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安排。中华自由贸易区的创建是符合两岸四方经济发展规律的现实选择,应成为新世纪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重中之重。本文在以上分析创建中华自由贸易区必要性的基础上,针对现存的各种疑虑进一步分析了其建立的可行性。包括与WTO规则、“一国两制”原则的符合,对港澳自由港制度的影响,及不同政治体制下各地政府功能的协调等问题。并借鉴其他区域贸易协定的经验和做法,结合两岸四方经济贸易关系的现实和特点,对中华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安排提出建议和初步设计,并重点研究了中华自由贸易区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安排及原产地规则的制定和实施

李兰芬[3](2001)在《ISO/TC6国际纸浆、纸和纸板第十六次年会及其分标委会工作会议在温哥华举行》文中提出 经中轻外批字[2O00] 001号文批准,中国制浆造纸工业研究所CSBTS/TC141秘书处负责组团参加2000年ISO/TC6及其分技术委员会会议。

二、ISO/TC6国际纸浆、纸和纸板第十六次年会及其分标委会工作会议在温哥华举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SO/TC6国际纸浆、纸和纸板第十六次年会及其分标委会工作会议在温哥华举行(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期中国经济外交研究:理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成果
    第三节 研究的目标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本文的框架结构
    第六节 本文的创新与结论
第一章 经济外交的概念和理论发端
    第一节 经济外交的概念与实践
        一、外交概念的变迁
        二、经济外交概念的辨析
        三、经济外交实践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经济外交产生根源的理论视角
        一、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为经济外交的强化提供了必要性
        二、国家干预经济的合法性为经济外交提供了可能性
        三、国际贸易干预主义的影响
        四、国家利益内容的调整
        五、国家经济关系的政治化
第二章 经济外交理论内涵的框架分析
    第一节 经济外交实施的框架约束
        一、主权国家总体的外交政策
        二、制度变迁和外交政策的影响
        三、主权国家的国内政治对经济外交的影响
        四、国家间的贸易关系与经济外交
        五、政治文化传统对经济外交的影响
    第二节 经济外交的功能与特点
        一、经济外交的功能
        二、经济外交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第三节 经济外交的主要目标和形式
        一、经济外交的主要目标
        二、经济外交的主要形式
    第四节 实施经济外交的主体——按照体系层次进行分析
        一、国家领导人的经济外交
        二、外交部门及其派出机构
        三、政府机构的涉外部门
        四、大型跨国公司
        五、国际组织
    第五节 经济外交对中国的政策含义
        一、进一步树立和强化经济外交的意识
        二、贸易市场的开拓和博弈需要外交的大力支持
        三、资源的需求要求发挥外交的支持作用
        四、经验教训要求中国进一步拓展经济外交的空间和力度
        五、经济外交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三章 新时期中国经济外交的理论发端
    第一节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前经济外交的实践
        一、长期实施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
        二、打破经济制裁与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初步努力
    第二节 1978年以后中国内政与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目标的确定
        二、中国的制度变迁对经济外交的影响
        三、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
        四、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
        五、突出经济外交
    第三节 邓小平的经济外交思想
        一、努力汲取人类文明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文明成果
        二、积极吸引和利用外国的资本
        三、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四、根据国情适当调整对外援助政策
        五、合作开发有争议的领土
        六、反对和应对来自国外的经济制裁
        七、主权和安全始终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八、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原则是国家利益
    第四节 江泽民经济外交的主要思想
        一、关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二、关于经济安全
        三、关于经济全球化
        四、关于参与国际经济机制
    第五节 中国经济外交的实施
        一、经济外交的意识逐步得到提升
        二、开展多边的经济合作外交
        三、积极参加全球和区域性经济组织和合作
        四、具体(问题)领域的经济外交
第四章 中国经济外交的决策与运行机制
    第一节 中国经济外交的政府机构与过程
        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经济外交
        二、中共中央、国务院的经济外交
        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经济外交
        四、外交部的经济外交
        五、商务部(原外经贸部)的经济外交
        六、中国驻外使领馆的经济外交行为
        七、国务院外事办公室
        八、农业部国际合作司
        九、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
        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第二节 中国经济外交的非政府机构
        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二、中国进出口银行
        三、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四、企业集团
        五、中国企业外交关联会
    第三节 中国各经济外交机构的运行过程分析
        一、关于经济外交决策的一般分析框架
        二、经济外交功能整合的国际经验
        三、各种机构经济外交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进一步整合中国的外交资源
第五章 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与经济外交
    第一节 中国对外政策的变迁
        一、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政策的演变
        二、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逐步调整
    第二节 大国关系与经济外交
        一、中美关系与经济外交
        二、中日关系与经济外交
        三、中俄关系与经济外交
        四、中国与欧盟关系中的经济外交
    第三节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中的经济外交
        一、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外交
        二、中国对中亚国家的政策与经济外交
    第四节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外交
        一、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政策的考虑
        二、建立中国的海外资源地和出口产品市场
        三、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的新策略
第六章 中国的能源外交
    第一节 世界能源外交的格局与中国能源的困境
        一、世界能源外交的现状
        二、中国能源的困境
    第二节 中国能源外交的现状—以中俄石油管线的博弈为例
        一、中国石油进口的现状
        二、中俄石油管道博弈:安大线的失败
        三、中哈石油管道的实施
        四、国家领导人的能源外交
        五、大型国有企业“走出去”的行为
        六、中国能源外交尚存的问题
    第三节 中国石油外交战略的几点思路
        一、整合国家能源的主管机关
        二、运用外交资源,加速实施能源进口地域多元化战略
        三、动用国家外交资源支持石油企业“走出去”和“请进来”
        四、统筹安排,加快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
        五、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经济组织的合作
        六、做好能源技术的提高工作
第七章 中国的金融外交
    第一节 国家金融安全与金融外交
        一、二战后国际金融外交的基本实践
        二、国际金融外交的经验
        三、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中国对国际金融体制的外交
        一、中国与国际金融体制的合作
        二、中国围绕亚洲金融危机的外交与援助
    第三节 中国的汇率外交
        一、汇率外交:对人民币升值的外交博弈
        二、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
第八章 中国的发展援助外交
    第一节 新时期中国对非洲经济援助政策的逐步调整
        一、中国对外援助理念的变化
        二、1979年至1990年为探索性的改革与调整阶段
        三、1995年后中国对外援助工作进行全面改革
        四、个案研究:对亚非国家债务的减免
    第二节 对外经济援助的实施过程
        一、对外援助的职能分布
        二、中国对外援助项目的实施过程
        三、实证分析:以对东南亚海啸灾害的人道主义援助为案例
    第三节 对外经济援助的发展趋势
        一、援外工作需要适应国内外政治经济的变化
        二、继续改革对外援助的方式
        三、扩大援助的规模,使援外资金来源多样化
        四、援外工作是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重要举措
        五、加大无偿援助的规模
        六、加强对受援国的人才培训
第九章 中国外交中的经济制裁
    第一节 概念与历史的考察
        一、经济制裁的概念与国际经验
        二、中国在反对经济制裁方面的外交行为
    第二节 中国经济制裁的实证分析
        一、围绕台湾问题进行的经济制裁
        二、对人权问题上实施经济制裁
        三、运用飞机采购配合外交工作
        四、其它关于经济制裁的案例
        五、WTO框架下的经济制裁行为
第十章 中国积极接受多双边的经济技术援助
    第一节 中国接受外援的基本概况
        一、接受外援观念的变迁
        二、中国接受外援的管理机构
    第二节 积极接受发达国家的双边援助
        一、长期成为日本的最大援助国
        二、德国对中国的无偿援助
    第三节 积极吸纳多边经济援助
        一、成为世界银行的最大受援国
        二、欧盟对华的多边援助
        三、联合国儿童基金对华无偿援助
        四、联合国人口基金对华无偿援助
    第四节 中国接受经济援助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一、接受经济援助面临的挑战
        二、中国的对策
第十一章 中国的贸易市场与贸易争端外交
    第一节 中国的贸易外交
        一、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上升
        二、努力加强经济外交的力度
        三、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
    第二节 关于争取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外交
        一、中国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必要性
        二、市场经济地位是中国经济外交的重要目标
    第三节 外交手段对经济议题的介入:中国对美国的经济外交为例
        一、外交手段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分析
        二、中国加入WTO前对最惠国待遇问题的经济外交
        三、中美之间的知识产权问题
    第四节 实施“走出去”战略与对外交资源的利用
        一、“走出去”战略是主要的经济外交政策
        二、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政策背景层面存在的问题
        三、充分运用外交资源帮助企业“走出去”
    第五节 WTO框架下中国的经济外交——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冲突与重迭
        一、中国参与多边贸易谈判的国家利益原则
        二、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出发,寻找与发达国家利益的平衡点
        三、充分利用WTO的贸易争端机制
        四、进一步提升WTO框架下中国经济外交的能力
第十二章 中国的国际经济机制外交
    第一节 中国加入国际经济机制的回顾与评价
        一、中国参与国际经济机制的历程回顾
        二、中国参与国际经济机制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1986-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程的经济外交
        一、中国决定参与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
        二、中国复关过程中的经济外交
    第三节 中国对其它全球性和区域性国际经济机制的参与
        一、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的经济外交
        二、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外交
        三、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功能的扩展
        四、中国与G7(8):有选择地参与
    小结 中国的经济机制外交与国际经济新秩序
本文的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2)建立中华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及框架安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提要
第一章 绪论
    一、 论文研究的缘起与主要目的
    二、 研究涉及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三、 本文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第二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及理论探讨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状况及特点
        一、 区域贸易协议数量不断增多
        二、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是自由贸易区
        三、 区域经济一体化所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并延伸至服务贸易领域
        四、 大部分国家/地区介入到区域贸易安排之中
        五、 区域内贸易已成为全球贸易的主导者
        六、 区域贸易协议已成为各贸易伙伴间建立新型经贸关系的重要途径
        七、 WTO规则成为各区域贸易协议的行为规范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动因
        一、 寻求经济贸易利益是区域贸易一体化的首要动机
        二、 寻求贸易创造利益和发挥区位优势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
        三、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国际关系中政治需要的产物
        四、 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增强谈判力量
        五、 通过区域贸易合作可以共同解决面临的一些问题
        六、 区域贸易协议有利于强化各成员的贸易自由化改革
        七、 区域贸易一体化是相关利益集团游说的产物
    第三节 区域贸易安排的政策选择
        一、 选择适当的对象以签署区域贸易协议
        二、 选择参加区域贸易协议数量的考虑因素
        三、 选择何种区域一体化形式取决于预期的政策目标
        四、 区域一体化的深化发展需要成员间的积极协调
    第四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WTO多边贸易体系的关系
        一、 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议是多边贸易体制的重要补充而不是替代
        二、 开放的地区主义有助于消除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消极影响
        三、 区域贸易一体化有利于推动GATT/WTO多边贸易谈判
        四、 GATT/WTO多边贸易体制局限使其成员转而寻求区域贸易安排
        五、 GATT/WTO体制对区域贸易安排的态度助长了经济一体化发展
第三章 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经济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第一节 香港经济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一、 香港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历程
        二、 香港经济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第二节 澳门经济发展及面临问题
        一、 澳门经济发展概况
        二、 澳门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第三节 台湾经济发展、面临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 台湾经济发展概况
        二、 台湾经济面临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
第四章 两岸四地经济一体化制度安排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需要
    第一节 香港与大陆的经济融和及制度安排的必要性
        一、 香港与内地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
        二、 香港与内地经济一体化制度安排是两地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第二节 与大陆的经济一体化安排将会拓展澳门的发展空间
        一、 澳门与中国大陆和香港的紧密关系
        二、 进一步一体化制度安排将有利于澳门拓展发展空间
    第三节 大陆和台湾经济关系及经济一体化趋势
        一、 两岸经贸往来和交流在逆境中不断加深
        二、 难以阻挡的两岸经济一体化趋势
        三、 两岸经济一体化制度安排是台湾最现实的政策选择
    第四节 两岸四地事实上的经济一体化格局已经形成
        一、 港澳台是大陆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二、 大陆与台湾是香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三、 大陆日益成为台湾的第一大出口市场
        四、 大陆和台湾是香港重要的转口贸易伙伴
        五、 港澳台与大陆区域内贸易比重较高、易产生贸易创造效应
        六、 港澳台投资是大陆“外资”经济的半壁江山
        七、 两岸四地互为重要的服务贸易伙伴
    第五节 两岸四方经济融合呼唤高层次的制度安排作保障
第五章 建立中华自由贸易区是新世纪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重中之重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是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的需要
        一、 经贸强国都在积极完善自身的国家经济安全战略
        二、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有别于双边、多边的经济外交战略
        三、 缺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国家经济安全战略是不完善的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21世纪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的需要
        一、 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需要稳定的资源供给和市场需求作保障
        二、 良好的区域经济合作关系是经济现代化必要的外部环境
    第三节 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实安排及局限
        一、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
        二、 中国现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安排的局限
    第四节 新世纪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构想
        一、 建立中华自由贸易区应成为新世纪中国区域一体化战略的核心
        二、 按既定目标实现“10+1”自由贸易区并与中华自由贸易区对接
        三、 积极推进中韩自由贸易区建立并探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
        四、 努力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探讨更紧密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安排
第六章 建立中华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及框架构想
    第一节 建立中华自由贸易区符合一个中国的原则和WTO规则
        一、 主权国家内部、不同关税领土之间可建立自由贸易区
        二、 一国两制是两岸四地实现自由贸易区的政治与经济基础
    第二节 港澳区域经济整合的最佳的对象是大陆与台湾
        一、 港澳可以选择的经济一体化合作伙伴及局限性
        二、 港澳与大陆、台湾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安排是最佳选择
    第三节 台湾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最佳伙伴是大陆与港澳
        一、 台湾现行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构想及局限
        二、 台湾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出路在于大陆与港澳
    第四节 两岸四地未来的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为建立自由贸易区提供了可能
        一、 两岸履行入世承诺需进一步开放国内货物与服务市场
        二、 两岸在多边及区域贸易一体化中也需要进一步实施自由化
        三、 中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大陆对港澳台的优惠政策提供了存在的依据
    第五节 中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会冲击两岸四方经济
        一、 分阶段货物贸易自由化安排不会对大陆构成冲击
        二、 港澳对大陆的转口贸易将稳定增长并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三、 大陆与港澳实行服务贸易一体化安排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
    第六节 港澳货物与服务贸易监管体制有利于中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一、 港澳现行的原产地规则实施体系有助于自由贸易区的启动
        二、 港澳服务贸易监管体制为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经验
    第七节 建立中华自由贸易区的“难点”及解决
    第八节 中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框架内容
        一、 建立中华自由贸易区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二、 中华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的主要内容
第七章 中华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安排
    第一节 中华自由贸易区关税减让研究
        一、 关税减让水平的测算方式
        二、 关税减让模式
        三、 两岸四地关税制度和关税结构
        四、 中华自由贸易区各经济体主要出口产品竞争力分析
        五、 中华自由贸易区关税减让安排的建议
    第二节 中华自由贸易区非关税措施削减
        一、 大陆目前的非关税壁垒
        二、 台湾非关税措施及对大陆产品的进口管理
        三、 中华自由贸易区非关税措施削减的建议
第八章 中华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安排研究
    第一节 区域服务贸易安排在WTO中的法律依据及通知审查
        一、 《服务贸易总协定》第5条有关经济一体化的规定
        二、 关于服务贸易总协定的通知审查程序
    第二节 主要区域贸易协定服务贸易安排的特点及与GATS的比较
    第三节 中华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自由化框架建议
        一、 中华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自由化总体构想和实施步骤
        二、 服务贸易自由化协议涉及主要问题研究
    第四节 中华自由贸易区主要服务部门自由化建议
        一、 中华自由贸易区交通服务自由化构想
        二、 中华自由贸易区金融服务的开放建议
        三、 中华自由贸易区旅游服务开放建议
        四、 中华自由贸易区电信服务自由化构想
第九章 中华自由贸易区中的原产地问题
    第一节 原产地规则类型及目的
        一、 类型
        二、 目的
    第二节 WTO非优惠性原产地规则及协调工作计划
        一、 WTO原产地规则的内容
        二、 WTO非优惠性原产地规则协调内容
    第三节 大陆及港澳台现行非互惠原产地规则及管理体系
        一、 大陆原产地规则及管理体系
        二、 台湾货物原产地规则及实施
        三、 香港、澳门原产地规则及实施
    第四节 区域贸易协定中的原产地规则
        一、 范围
        二、 主要原则
        三、 主要区域贸易协定中原产地标准的确定
        四、 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原产地规则与非优惠原产地规则的关系
    第五节 中华自由贸易区货物原产地规则的建议
        一、 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二、 主要规则框架
        三、 制度保障
    第六节 中华自由贸易区服务原产地规则建议
        一、 GATS中有关服务贸易原产地的条款
        二、 区域贸易协定中有关服务贸易原产地的条款
        三、 中华自由贸易区服务原产地规则的建议
第十章 结论
英文缩略语
参考资料

四、ISO/TC6国际纸浆、纸和纸板第十六次年会及其分标委会工作会议在温哥华举行(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期中国经济外交研究:理论与实践[D]. 何中顺. 中共中央党校, 2005(05)
  • [2]建立中华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及框架安排研究[D]. 王红霞.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3(01)
  • [3]ISO/TC6国际纸浆、纸和纸板第十六次年会及其分标委会工作会议在温哥华举行[J]. 李兰芬. 造纸信息, 2001(01)

标签:;  ;  ;  ;  ;  

ISO/TC6国际制浆、纸和纸板第十六次年会及其分委会工作会议在温哥华召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