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翻转式二通犁的使用及调整方法

液压翻转式二通犁的使用及调整方法

一、液压翻转双向犁的使用调整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雷智高,李向春,何兴村,王艳,段爱国,王忠,汤智辉,孟祥金,郑炫,杨怀君[1](2021)在《翻转犁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土地耕作是农业耕整中最基本的作业环节,翻转犁在耕作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传统铧式犁不同,翻转犁改变了以前单一方向作业的方式,在犁架上安装左右翻垡相反的2组犁体,进行双向交替作业,效率明显提高。针对当前国内外翻转犁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我国翻转犁的类型以及工作原理,探讨了国内翻转犁研制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我国翻转犁发展的有关建议,以期为翻转犁的进一步研发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宋春波[2](2020)在《1LF-350型调幅灭茬翻转犁的设计与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东北地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面积居全国榜首,每年秸秆的产量极为庞大,随着绿色农业的发展及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田间秸秆处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露天焚烧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不仅释放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及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安全,而且还会破坏土壤结构,地表中的微生物被烧死,矿化腐殖质和有机物等作物生长的必需品,更改土壤结构和性状,营养元素大量流失,黑土层逐渐退化。而翻耕是农业生产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环节,有效的翻耕土地可实现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蓄水保墒的能力,秸秆经过腐烂后作为天然的肥料和有机质直接补充土壤流失的营养元素。水田地和旱田的小块地及不规则地块是东北地区土地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农艺要求和地形条件的限制,大型农机具无法发挥其优势作用,翻耕成本过高,翻耕效果不理想。因此基于秸秆还田的背景下,研发针对东北地区水田地和小块地作业模式的专用翻耕机械尤为重要。本文针对东北地区水田地和小块地等不规则土地在耕地时的农艺要求及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以用户使用的主流拖拉机(100-130马力)为动力来源,在深入生产实践了解东北地区翻耕模式和研究国内外翻耕机械优劣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了1LF-350型调幅灭茬翻转犁,以理论分析及有限元法分析为基础,进行整机和关键部件结构参数设计,开展样机工作可靠性检测田间试验,确定满足翻耕要求的整机结构,进行大批量投入生产。主要的研究内容及取得的成果如下。(1)针对不同的农艺要求和在不同地况下拖拉机可能存在额定牵引力不足情况,为了提高1LF-350型调幅灭茬翻转犁的适用性,设计了工作幅宽可调整的翻转机构,单个犁体幅宽设计为35 cm、40 cm、45 cm、50 cm,对应总耕作幅宽分别为105 cm、120 cm、135 cm、150cm。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幅宽。(2)为了提高机具的通过性能,避免拖堆和“堵犁”现象,确定犁体间距为100 cm,犁梁距地面高度为79 cm。翻转犁的犁尖对犁尖高度为170 cm。在翻地扣垡效果和秸秆掩埋方面,采用了分层耕翻的方法,在犁体前方设置小副犁,提前将秸秆残茬翻扣入犁沟底部,同时犁壁采用通用型高速犁犁壁,满足翻转犁高速作业的需求。(3)采用Solidworks软件对1LF-350型调幅灭茬翻转犁的犁头、翻转机构、调整拉杆、犁梁、犁体、限深轮等部件进行虚拟建模,并虚拟组装。利用Solidworks软件的Simulation模块对翻转轴、犁柱等关键零件进行有限元分析,保障了零部件理论上的安全性和可靠性。(4)依据铧式犁国家标准GB/T 14225-2008和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DG/T 070-2019,分别对1LF-350型调幅灭茬翻转犁进行旱田和水田的田间试验,得出翻转机构到位率为100%、耕深变异系数为6.4%、耕宽变异系数分别为3.8%和4.2%、地表以下植被残茬覆盖率分别为91.57%和92.31%、8 cm以下植被残茬覆盖率分别为80.55%和81.3%、旱田耕作土垡破碎率为70.15%、入土行程分别为2.84 m和2.7 m,各项性能指标符合国家标准的各项规定。另外1LF-350型调幅灭茬翻转犁在东北不同地区、不同地况下进行适应性测试和强度试验,均满足作业需求。

张转[3](2020)在《无奇异双向犁翻转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耕地是农业生产田间作业中最基本的作业,也是田间机械化作业中消耗能量最大的作业项目。目前常用的翻耕机具主要有铧式犁和圆盘犁等。铧式犁是农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耕地机械,大多数铧式犁只能单方向翻垡,翻垡后会形成一条闭垄,而双向犁的出现则可以解决无开闭垄的问题。翻转机构作为翻转式双向犁的核心部件,目前还存在可靠性差、工作位置不稳定、存在奇异位形等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设计出一种新型运动冗余翻转机构,并对其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进行分析。翻转机构是翻转式双向犁的核心工作部件,翻转过程中如何避免或越过奇异位置是此类机构设计和应用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普通型翻转机构的基础上,根据机构学理论,将冗余自由度引入双向犁翻转机构的设计中,得到一种新型2自由度无奇异运动冗余翻转机构。首先,通过建立机构的位置和速度约束方程,得到机构的输入、输出雅可比矩阵,以输入、输出雅可比矩阵的行列式不等于零为判定条件,推导出当犁架实现无奇异往复翻转运动时,机构应满足的几何约束条件。其次,基于力传递矩阵和速度雅可比矩阵,对机构的力传递性能、刚度性能和承载力性能进行分析,总结机构设计参数对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得到了机构综合性能优选时的参数设置范围。所得结论可为新型特别是重型双向犁翻转犁的研发提供设计思路和理论依据。在运动学分析的基础上,对各构件进行受力分析,建立理想动力学模型。其次,在理想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建立计及关节摩擦的动力学模型。最后,通过MATLAB数值计算软件对摩擦力以及动力学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应用Solid Works软件搭建无奇异运动冗余翻转机构的虚拟样机并进行虚拟仿真,将虚拟仿真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建模型的正确性。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无奇异双向犁翻转机构设计方案的正确性、理论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在上述翻转机构优化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无奇异双向犁零部件的三维模型,绘制二维工程图纸,进行无奇异双向犁翻转机构整机制造,并采用电液比例开环系统对液压缸进行控制,输出实验结果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理论值和试验值之间存在一定误差,但均保持在15%范围以内,较好的验证了翻转机构设计方案和液压控制系统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彭双双[4](2016)在《高速梭式条件下水平摆式犁体耕作特性研究》文中指出1LB-240型水平摆式犁是由新疆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发的一款水平换向犁,整个犁体有2.8米长、2.5米宽、1.2米高。其主要工作方式是:工作过程中采用梭式作业的方式,犁体能交替向左右翻土;与普通铧式犁相比它的优点在于:耕后土地平整、效率高,田间试验证明它比普通的犁具有更好的耕作性能。但是经过对该犁体模型干涉检查,我们发现:该犁体三维模型存在错误,主要是因为部分零件之间发生几何干涉以及一些零件的缺失,这对提高整个犁体耕作性能的研究有着显着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摆式犁犁体部分是摆式犁重要的耕作部位,犁体在作业过程中,土垄向一侧翻土,从而它在作业过程中需要犁体的犁壁适应梭式作业的方式。但是根据田间试验发现:犁铧铧尖区和犁胸胫刃区在作业过程中磨损较为严重,需要不时的进行更换,造成犁体耕作性能下降。针对上述两种情况,本文一是利用基于特征的实体建模技术建立缺失的零部件,运用虚拟装配技术对犁体重新装配,最后对重建犁体三维模型再次干涉检验。结果证明:重建的三维模型没有再提示任何模型错误信息,而且基于虚拟装配技术的语义识别和约束比几何约束能够更有效、准确的实现交互式操作。二是针对1LB-240型摆式犁在作业过程中犁铧铧尖区和犁胸胫刃区出现严重磨损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研究液压缸伸缩特性对摆式犁犁体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液压缸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基于ADAMS和ANSYS平台,研究在五种不同的液压缸伸缩速度下犁铧和犁胸胫刃区受到的影响。运算结果表明:液压缸的伸缩特性对犁铧铧尖和犁胸胫刃区的影响不大,不是影响它们磨损的主要原因。最后利用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技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耕速、不同耕深条件下摆式犁受到的犁耕阻力对摆式犁犁体性能的影响,首先提出犁耕阻力的理论知识,然后利用ADAMS模拟不同耕速和耕深的摆式犁的耕作过程,提取载荷,在ANSYS中直接导入载荷对犁铧和犁胸进行分析,得出应力应变图。结果显示:犁耕阻力随着犁体耕深、耕速增加而逐渐变大,是影响摆式犁犁铧和犁胸磨损严重的主要原因。

曾小辉[5](2016)在《悬挂翻转式深翻犁的结构优化与性能试验》文中研究表明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是提高单产的重要手段。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从古至今,都在不断地创造和改进各种生产工具以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和改善劳动质量。耕作技术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环节,耕作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铧式犁的产生,人类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深翻耕作是一种松散耕作层土壤紧实的技术,耕作深度可以达到30cm以上,其主要作用为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耕作层的深度,可深埋上层含有病虫害的土壤和植被残茬,改善土壤的物理特性,提高土地种植质量,利于作物生长,增加作物产量。本文针对悬挂翻转式深翻犁转定位机构断裂和耕作阻力大引起犁体在正常使用寿命期内严重损坏的问题,提出翻转定位机构结构优化方案和主副犁体空间结构优化配置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SolidWorks三维软件建立翻转定位机构三维模型,利用ANSYS软件对翻转定位机构进行静力学分析,并提出翻转定位机构三种优化改进方案。结合深翻犁加工工艺,最后选取优化后安全因素为2.30的直板定位翻转机构。(2)对于耕作阻力大引起犁体损坏问题,提出在深翻犁主犁体左后方配置一个副犁体,副犁体耕深为30cm,主犁体在副犁体耕作基础上再耕作30cm,形成以主、副犁体分层耕作的方式降低单个犁体上的耕作载荷。通过ANSYS-LS/DYNA对优化前后的两种犁体配置进行模拟切土对比实验,在总耕深为60cm情况下,优化后以主副犁体配置形式的深翻犁耕作载荷为67.1MPa,较优化前耕作载荷86.6MPa,犁体耕作载荷降低29.1%。(3)对改进后的深翻犁进行田间性能试验,依据国家标准GB/T 14225-2008中铧式犁的试验方法和NY/T 742-2003铧式犁作业质量进行实施。试验结果为:深翻犁耕深平均值为60.59cm,同一工况的耕深稳定性系数为98.656%,变异系数为1.344%。深翻犁耕宽平均值为64.79cm,耕宽稳定性系数为97.921%,变异系数为2.079%。深翻犁耕作后农田地表以下的植被和残茬覆盖率平均值为91.87%;耕后农田土壤8cm深度以下的植被和残茬覆盖率平均值为71.84%。翻转到位率为100%。

徐山[6](2016)在《1LF-5.0型悬挂式翻转犁的设计与试验》文中研究表明翻转犁是一种常用的农业机械,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设计了一种1LF-5.0型悬挂式翻转犁。以SolidWorks软件为设计平台,介绍翻转犁从整体到零部件的设计过程,其中整体设计中包括整体结构设计的要求、主要技术参数、翻转犁的犁体数与总耕幅的设计、翻转犁犁体的配置和犁架底面至犁体水平基面高度的设计等,零部件的设计包括零件的设计方法、翻转机构的设计、犁架的研究与设计、翻转犁限深轮的设计等。然后应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犁架的受力状况进行准确的模拟分析,证明了1LF-5.0型悬挂式翻转犁犁架安全可靠,并且很大程度上节约了翻转犁设计所需的材料。最后通过田间试验,验证翻转犁的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能够达到较好的稳定性和土垡破碎率,减少残耕带,为翻转犁的设计和改进工作提供了实践依据。

冯雅丽,杜健民,郝飞,张守德[7](2015)在《悬挂式翻转犁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提出犁耕作业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过程,铧式犁也是世界农业生产中历史悠久、应用最广泛的耕地机械。与普通铧式犁相比悬挂式翻转犁在犁架上安装两组左右翻垡的犁体,可以交替工作,减少拖拉机空行程,提高耕地效率。为此,介绍了悬挂式翻转犁的类型及特点,简述了国内外对悬挂式翻转犁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悬挂式翻转犁在设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从而为我国自行研制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悬挂式翻转犁提供参考。

冯雅丽[8](2014)在《1LFS-340型秸秆还田液压翻转犁的设计与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玉米残茬收集费工费力,残茬焚烧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污染环境。残茬深埋是近年来玉米增产的一项新农艺措施,它不仅可以减少病虫害,还可以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充分利用水资源。本研究在完成1LFS-340秸秆还田液压翻转犁整体结构设计的基础上,通过Pro/E建立翻转犁零部件的三维模型,绘制二维工程图纸,进行整机制造,并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秸秆还田液压翻转犁通过100-120马力的拖拉机牵引,实现犁耕作业。它由犁体、悬挂装置、犁架和翻转机构组成,犁架前端一侧设有定位挡块,在等边梯形支撑架两侧设有定位调整螺钉,二者配合相碰可使犁架定位,定位稳定准确,使用灵活可靠。左右对称的犁体安装在犁架上,悬挂装置上设置翻转机构,翻转机构通过翻转轴与犁架相连,旋转臂与翻转轴通过销链接,由一个直立式双向液压油缸驱动,在换向阀的控制下,通过旋转臂、翻转轴旋转带动犁架旋转,从而实现犁体180度换向。通过田间试验,对1LFS-340秸秆还田液压翻转犁的性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机翻转率高,翻垡性能良好,耕深、耕宽及碎土率等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牵引力、提升力试验结果显示:提升阻力和牵引阻力小于配套拖拉机额定牵引力,满足国家规定,并为解决动力配套问题提供依据。

沈从举,陈雪峰,帅建民,郑炫,贾立波,任驰,何兴村[9](2012)在《1LFT-435型调心调幅式液压翻转犁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当前新疆兵团农业生产的需要,研制了一种调心调幅式液压翻转犁,解决了拖拉机和翻转犁配套中出现的漏耕或重耕问题,既可调心亦可调幅,也可同时作用,实现了翻转犁与拖拉机的最优配置,可靠性高、适用性强,适合在农业规模化生产中推广应用。介绍了1LFT-435型调心调幅式液压翻转犁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试验情况,并分析了应用前景。

何兴村,任驰[10](2011)在《翻转双向犁的使用与调整方法》文中指出总结了翻转双向犁耕作前的准备工作、翻转操作、耕作中的调整方法,并介绍了使用中的常见故障以及解决办法,以供参考。

二、液压翻转双向犁的使用调整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液压翻转双向犁的使用调整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翻转犁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翻转犁的类型以及工作原理
    1.1 翻转犁的类型
    1.2 翻转犁翻转机构的工作原理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翻转犁整体结构设计的研究现状。
        2.2.2 翻转犁翻转机构的研究现状。
        2.2.3 翻转犁犁体曲面的研究现状。
3 翻转犁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 展望
5 小结

(2)1LF-350型调幅灭茬翻转犁的设计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1LF-350型调幅灭茬翻转犁的总体设计
    2.1 设计要求
        2.1.1 作业效果要求
        2.1.2 总体配置及主要技术参数
    2.2 犁体数和总耕幅计算
    2.3 总体结构设计
        2.3.1 整机设计
        2.3.2 工作原理
    2.4 本章小结
3 1LF-350型调幅灭茬翻转犁的主要零部件设计
    3.1 犁头及翻转机构的设计
        3.1.1 犁头设计
        3.1.2 翻转机构设计
        3.1.3 犁头及翻转机构的装配
    3.2 犁梁设计
    3.3 犁体设计
        3.3.1 犁体整体布局
        3.3.2 连接架设计
        3.3.3 左右犁体设计
        3.3.4 安全装置
    3.4 限深机构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关键部件有限元分析
    4.1 有限元分析流程图
    4.2 翻转轴的有限元分析
        4.2.1 翻转轴模型建立
        4.2.2 翻转轴材料属性定义
        4.2.3 网格划分
        4.2.4 约束条件添加及载荷创建
        4.2.5 翻转轴后处理及结果分析
    4.3 犁柱的有限元分析
        4.3.1 犁柱有限元分析前处理
        4.3.2 犁柱后处理及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田间试验
    5.1 田间试验的目的
    5.2 旱田的田间试验
        5.2.1 旱田的试验条件与准备
        5.2.2 旱田性能试验
        5.2.3 旱田试验结果
    5.3 水田的田间试验
        5.3.1 水田的试验条件与准备
        5.3.2 水田性能试验与试验结果
    5.4 不同地区作业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无奇异双向犁翻转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双向犁的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双向犁的发展现状
        1.2.2 国内双向犁的发展现状
    1.3 双向犁翻转机构发展现状
    1.4 机构奇异位形基本理论
    1.5 冗余机构研究现状
        1.5.1 驱动冗余
        1.5.2 运动冗余
    1.6 本学位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平面无奇异翻转机构运动学分析与优化
    2.1 引言
    2.2 普通型液压翻转机构
        2.2.1 普通翻转机构的运动分析
        2.2.2 普通型翻转机构受力分析
    2.3 新型翻转式双向犁及其组成原理
    2.4 平面无奇异翻转机构运动学分析
        2.4.1 位置逆解模型
        2.4.2 机构雅可比矩阵
        2.4.3 机构奇异性分析
    2.5 平面无奇异翻转机构的性能评价与优化
        2.5.1 全条件性能指标
        2.5.2 速度性能指标
        2.5.3 刚度性能指标
        2.5.4 承载力性能指标
        2.5.5 力传递矩阵和力传递性能指标
        2.5.6 性能优化
        2.5.7 多目标优化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型无奇异双向犁翻转机构逆动力学分析
    3.1 引言
    3.2 摩擦模型
        3.2.1 Coulomb摩擦模型
        3.2.2 Stribeck摩擦模型
    3.3 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3.3.1 各杆件质心加速度
        3.3.2 驱动支链质心加速度
        3.3.3 旋转角的物理模型
        3.3.4 翻转犁架和协调杆的动力学方程
        3.3.5 驱动支链的动力学方程
    3.4 动力学方程的求解
        3.4.1 不计摩擦时动力学方程的求解
        3.4.2 计及摩擦时动力学方程的求解
    3.5 仿真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无奇异双向犁翻转机构液压系统设计
    4.1 引言
    4.2 液压系统设计要求
    4.3 液压系统选择
    4.4 液压系统控制原理
        4.4.1 液压缸设计关键点分析
        4.4.2 液压缸位移
        4.4.3 液压缸工作原理
    4.5 样机实验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学位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4)高速梭式条件下水平摆式犁体耕作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虚拟设计的研究
        1.2.1 虚拟设计的发展进程
        1.2.2 机械设计中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发展现状
        1.2.3 虚拟设计在水平摆式双铧犁上的应用及其发展
    1.3 水平摆式双铧犁的研究现状
        1.3.1 铧式犁的发展概况
        1.3.2 国内外水平换向犁的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4.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5 结论
第二章 1LB-240 型水平摆式犁三维模型的重建
    2.1 引言
    2.2 特征的定义
    2.3 实体建模
    2.4 三维模型的干涉检验
        2.4.1 水平摆式犁三维模型的检测
        2.4.2 水平摆式犁三维模型的重建方法与步骤
    2.5 摆式犁三维模型的重建
        2.5.1 基于特征零件实体建模技术的摆式犁关键部件设计
    2.6 摆式犁的虚拟装配
        2.6.1 虚拟装配的概念
        2.6.2 圆柱销和螺栓螺母的虚拟装配
        2.6.3 水平摆式犁重建模型的干涉检验
    2.7 结论
第三章 多体系统动力学及有限元法的理论基础
    3.1 引言
    3.2 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方法及理论
        3.2.1 多体系统动力学基本概念
        3.2.2 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
    3.3 有限元法基础
        3.3.1 有限元法的基本概念
        3.3.2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3.3.3 有限元分析流程和步骤
    3.4 结论
第四章 摆式犁液压缸伸缩特性对犁体耕作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摆式犁的运动学分析
        4.2.1 建立模型
        4.2.2 速度分析
        4.2.3 加速度分析
        4.2.4 受力分析
    4.3 液压缸伸缩特性对摆式犁犁体性能影响的分析
        4.3.1 液压缸伸缩特性对犁铧性能的影响
        4.3.2 液压缸伸缩特性对犁胸性能的影响
    4.4 结论
第五章 摆式犁梭式耕作过程对犁体耕作性能影响的分析
    5.1 引言
    5.2 犁耕阻力
    5.3 摆式犁犁耕阻力对犁铧耕作性能的影响
    5.4 摆式犁犁耕阻力对犁胸耕作性能的影响
    5.5 结论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悬挂翻转式深翻犁的结构优化与性能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深翻耕作的作用
        1.2.1 深翻耕作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1.2.2 深翻耕作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1.2.3 深翻耕作对土壤微生物以及酶活性的影响
        1.2.4 深翻耕作对土壤坚实度的影响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深翻犁结构优化方案的研究与分析
    2.1 农艺的要求
    2.2 深翻犁机具要求
    2.3 悬挂翻转式深翻犁存在的问题
    2.4 结构优化方案的提出
        2.4.1 翻转定位机构优化方案
        2.4.2 深翻犁犁体空间结构配置优化方案
    2.5 影响深翻犁结构优化设计的因素分析
        2.5.1 土壤类型分析
        2.5.2 土壤剖面结构分析
        2.5.3 土壤含水率分析
        2.5.4 土壤坚实度分析
        2.5.5 土壤抗剪强度分析
        2.5.6 土壤容重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深翻犁翻转定位机构结构优化
    3.1 翻转机构数学模型的建立与运动分析
        3.1.1 液压油缸的介绍
        3.1.2 翻转机构数学模型的建立
        3.1.3 翻转机构运动分析
    3.2 定位机构分析
        3.2.1 定位机构工作过程介绍
        3.2.2 定位机构力学模型建立
    3.3 基于ANSYS定位板静力学分析
        3.3.1 有限单元法分析步骤
        3.3.2 基于ANSYS定位板的分析
    3.4 定位板的结构优化
        3.4.1 结构优化方案一
        3.4.2 结构优化方案二
        3.4.3 结构优化方案三
        3.4.4 结构优化的选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深翻犁犁体结构优化配置与切土模拟实验
    4.1 深翻犁犁体结构优化配置的提出
    4.2 深翻犁犁体结构优化配置后的耕作方式介绍
    4.3 深翻犁犁体与土壤作用力学分析
    4.4 土壤切削力学特性分析
    4.5 犁体空间结构优化配置有限元分析
        4.5.1 ANSYS/LS-DYNA软件简介
        4.5.2 土壤的本构关系模型的简介
        4.5.3 犁体三维实体模型建立
        4.5.4 深翻犁切土有限元模型建立
        4.5.5 切土模型在LS-PREPOST软件中参数的设定
    4.6 优化结果与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深翻犁田间性能试验
    5.1 性能试验前的准备
        5.1.1 试验地的介绍
        5.1.2 试验设备及测量仪器介绍
        5.1.3 土壤数据的测定
        5.1.4 耕前植被种类、植株高度的测定
    5.2 深翻犁性能试验
        5.2.1 耕深及耕深稳定性测定
        5.2.2 耕宽及耕宽稳定性测定
        5.2.3 植被和残茬覆盖率测定
        5.2.4 土垡破碎率的测定
        5.2.5 入土行程的测定
        5.2.6 耕作速度的测定
        5.2.7 翻转到位率的测定
    5.3 试验小结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6)1LF-5.0型悬挂式翻转犁的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翻转犁的国内外研究发展状况
        1.2.1 国外翻转犁的研究发展状况
        1.2.2 国内翻转犁的研究发展状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1LF-5.0型悬挂式翻转犁的整体设计
    2.1 1LF-5.0 型悬挂式翻转犁的设计流程
    2.2 1LF-5.0 型悬挂式翻转犁的整体设计要求
        2.2.1 1LF-5.0 型悬挂式翻转犁作业效果的要求
        2.2.2 1LF-5.0 型悬挂式翻转犁的主要技术参数
    2.3 1LF-5.0 型悬挂式翻转犁的整体结构设计与工作原理
        2.3.1 悬挂式翻转犁犁体数与总耕幅的设计
        2.3.2 主犁体的配置和犁架底面至犁体水平基面高度
        2.3.3 悬挂式翻转犁的工作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1LF-5.0型悬挂式翻转犁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3.1 零部件的三维设计方法
        3.1.1 零件的三维设计方法
        3.1.2 部件的装配方法
    3.2 翻转机构的设计
    3.3 犁架的研究与设计
    3.4 翻转犁限深轮的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1LF-5.0型悬挂式翻转犁犁架的有限元分析
    4.1 有限元法及ANSYS WORKBENCH概述
        4.1.1 有限元的产生与发展
        4.1.2 有限元的基本理论
        4.1.3 ANSYS Workbench概述
    4.2 犁架的有限元分析法
        4.2.1 模型的简化及导入
        4.2.2 划分网格
        4.2.3 施加约束和载荷
        4.2.4 求解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1LF-5.0型悬挂式翻转犁的田间试验
    5.1 1LF-5.0 型悬挂式翻转犁的试验目的
    5.2 1LF-5.0 型悬挂式翻转犁田间试验前的准备
        5.2.1 试验条件
        5.2.2 试验地况的测定
    5.3 性能试验
        5.3.1 试验项目
        5.3.2 试验方法
        5.3.3 试验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下一步工作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8)1LFS-340型秸秆还田液压翻转犁的设计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和附表清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翻转犁的类型
        1.1.2 翻转犁的特点分析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液压翻转犁研究现状
        1.2.2 国内液压翻转犁研究现状
        1.2.3 国内现有翻转犁存在的问题
    1.3 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目的和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1LFS-340型秸秆还田液压翻转犁总体设计
    2.1 1LFS-340型秸秆还田液压翻转犁设计要求
        2.1.1 农艺要求
        2.1.2 液压翻转犁机具要求
    2.2 1LFS-340型秸秆还田液压翻转犁的主要技术参数
    2.3 1LFS-340型秸秆还田液压翻转犁总体结构设计
        2.3.1 整机设计
        2.3.2 工作原理
3 1LFS-340型秸秆还田液压翻转犁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3.1 翻转机构的设计
    3.2 悬挂装置及定位机构
        3.2.1 悬挂装置
        3.2.2 定位机构
    3.3 犁架的设计
    3.4 限深轮的设计
    3.5 犁体整体设计
4 1LFS-340型秸秆还田液压翻转犁田间试验
    4.1 田间试验的目的
    4.2 试验条件和准备
        4.2.1 试验条件
        4.2.2 试验设备及工具
        4.2.3 试验依据及试验地状况的测定
    4.3 性能试验
        4.3.1 耕深和耕深稳定性测定
        4.3.2 耕宽和耕宽稳定性测定
        4.3.3 植被和残茬覆盖率测定
        4.3.4 土垡破碎率测定
        4.3.5 入土行程
        4.3.6 翻转到位率
    4.4 试验结果小结
    4.5 1LFS-340型秸秆还田液压翻转犁的优点
5 牵引力及提升力试验
    5.1 试验设备及传感器的校准
        5.1.1 试验设备及工具
        5.1.2 田间机械动力学参数遥测仪的工作原理
        5.1.3 传感器校准
    5.2 试验数据及分析
        5.2.1 提升试验
        5.2.2 牵引试验
        5.2.3 牵引阻力、犁耕比阻和功率消耗
    5.3 驱动轮滑移率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进一步提高机具适应性
        6.2.2 与其他机具进行联合作业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0)翻转双向犁的使用与调整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耕作前准备
    1.1 作业前检查
    1.2 挂接
    1.3 调整拖拉机轮距及翻转犁第一铧的配置
    1.4 连接液压油管
2 翻转操作
    2.1 有双阀分配器的拖拉机
    2.2 有多路阀的拖拉机
3 耕作中调整
    3.1 耕作深度调整
    3.2 垂直度调整 (犁架横向水平调整)
    3.3 平行度调整 (犁架纵向水平调整)
    3.4 耕宽调整
    3.5 入土角调整
4 使用注意事项
5 常见故障及处理

四、液压翻转双向犁的使用调整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翻转犁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雷智高,李向春,何兴村,王艳,段爱国,王忠,汤智辉,孟祥金,郑炫,杨怀君. 安徽农业科学, 2021(03)
  • [2]1LF-350型调幅灭茬翻转犁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 宋春波.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7)
  • [3]无奇异双向犁翻转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D]. 张转. 天津工业大学, 2020(02)
  • [4]高速梭式条件下水平摆式犁体耕作特性研究[D]. 彭双双. 安徽农业大学, 2016(06)
  • [5]悬挂翻转式深翻犁的结构优化与性能试验[D]. 曾小辉. 石河子大学, 2016(02)
  • [6]1LF-5.0型悬挂式翻转犁的设计与试验[D]. 徐山. 山东理工大学, 2016(02)
  • [7]悬挂式翻转犁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冯雅丽,杜健民,郝飞,张守德. 农机化研究, 2015(01)
  • [8]1LFS-340型秸秆还田液压翻转犁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 冯雅丽.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01)
  • [9]1LFT-435型调心调幅式液压翻转犁的研制[J]. 沈从举,陈雪峰,帅建民,郑炫,贾立波,任驰,何兴村. 新疆农机化, 2012(03)
  • [10]翻转双向犁的使用与调整方法[J]. 何兴村,任驰. 现代农业科技, 2011(05)

标签:;  ;  ;  ;  ;  

液压翻转式二通犁的使用及调整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