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与前景

益生菌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与前景

一、微生态制剂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和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熊朝丽,李星星,徐茂文[1](2021)在《微生态制剂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与探索》文中提出微生态制剂以其绿色、安全、无药物残留等优点而在畜牧行业中作为一种替抗的无公害绿色添加剂被广泛重视和使用。本文概述了近几年微生态制剂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微生态制剂在家禽生产上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并进行小结和展望。

贺玉胜,曹淑华,崔志远,贺天阳[2](2021)在《微生态制剂在羊生产中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微生态制剂通过选育和驯化正常动物肠道内的生理性细菌,使其经过胃肠道消化后在消化道内稳定存在并繁衍,进而参与肠道菌群调节,发挥多种保护作用,最终达到改善动物多种不同性能的目的。微生态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中的非营养性添加剂,具有代替抗生素的良好潜力,已作为新型绿色环保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畜牧生产中,在促进动物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产品品质及饲料报酬等方面都表现出良好效果。因此,本文对微生态制剂的利用、原理及在羊生产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有望为今后微生态制剂在羊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与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杜晓雨[3](2021)在《不同前处理方式对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过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微生态制剂是饲用抗生素的有效替代品。枯草芽孢杆菌可形成抗逆性强的芽孢,在制剂过程以及动物胃肠道内保持高活性,是微生态制剂的高效菌种,提高枯草芽孢杆菌有效生物量是保证微生态制剂品质的关键。本文主要研究汽爆以及高温短时前处理对固态发酵基质理化性质、芽孢形成调控基因表达和生物量的影响,并揭示不同前处理方式对枯草芽孢杆菌有效生物量的影响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汽爆前处理有利于提高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水平。汽爆172℃,2 min-134℃,3 min条件下,发酵24 h时基质葡萄糖含量为35.82 mg/g培养基干重,较134℃,3 min前处理提高47.17%。葡萄糖含量提高,有利于菌体生长。发酵72 h有效生物量达2.83×1010CFU/g培养基干重,比134℃,3 min前处理条件提高了25.78%。(2)探究了高温短时前处理对固态发酵基质及有效生物量的影响。134℃,2 min前处理在发酵24 h基质内葡萄糖含量为32.43 mg/g培养基干重,比表面积为1.37 m2/g,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物质与生存空间。发酵72 h,134℃,2 min前处理有效生物量为2.92×1010CFU/g培养基干重,是134℃,3 min的1.30倍。(3)由主成分分析可得,发酵过程中生物量与基质内葡萄糖含量成负相关,与芽孢形成关键调控基因spo0A、sigF、sigE表达量成正相关。

赵恺[4](2021)在《干燥过程对枯草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品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微生态制剂是抗生素的绿色有效替代品,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行业。枯草芽孢杆菌因其可产生抗逆性芽孢,有利于在环境中生存,是微生态制剂重要菌种之一。有效生物量与芽孢性质是枯草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品质的关键特性。干燥是微生态制剂生产中继前处理与发酵后的重要环节,对枯草芽孢杆菌营养体、芽孢形成及性质的影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主要探究干燥过程对枯草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品质的系统影响及机制。分别采用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微波干燥,考察不同干燥过程对固态基质、有效生物量、芽孢形成关键基因及芽孢性质的系统影响,确定最优干燥条件并揭示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干燥过程影响培养基水分状态,进而影响芽孢形成。初始培养基中管腔水占比90%,结合水占比7.7%;60°C热风干燥4 h,80°C热风干燥2 h,真空冷冻干燥4 h,微波低火干燥20 min后培养基中管腔水占比分别降至12%、5.9%、7.2%、2.7%,结合水占比分别增加至88%、93.8%、92.4%、97.4%。结合水与发酵底物结合紧密,流动性弱,使得枯草芽孢杆菌可利用的水分减少,无法维持生存从而向芽孢转化,而培养基中葡萄糖、木糖的营养成分的减少,使得枯草芽孢杆菌的生存环境更为不利,转化为芽孢。2、60°C热风干燥5 h后培养基达到恒重,该干燥条件下有效生物量最大,达6.18×1010CFU/g干重,为干燥起始值的3.12倍;分别较80℃热风干燥,微波低火干燥,真空冷冻干燥提高5.03倍,7.97倍,12.01倍。3、干燥改变了枯草芽孢杆菌生存环境,从而影响芽孢形成关键基因spo0A、sig F及sig E表达。以干燥0 h基因表达量为对照,60°C热风干燥4 h后spo0A、sig F及sig E基因表达量分别为0 h的2.03倍、1.61倍、1.98倍;80°C热风干燥2 h后为1.49倍、1.19倍、1.48倍;真空冷冻干燥2 h后为1.75倍、1.55倍、1.24倍;微波干燥20 min后为1.71倍、1.51倍、1.37倍。spo0A、sig F及sig E基因表达量增加,调控芽孢形成,使得芽孢率均明显提高,热风干燥与微波干燥的芽孢率可以稳定在100%,真空冷冻干燥的芽孢率稳定在90%以上。4、干燥引起芽孢内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改变,芽孢中脂肪酸多以iso与anteiso形式存在,在所有干燥过程中,芽孢中都含有12:0、15:0anteiso、16:0iso、16:0四种脂肪酸为主体且含量均在40%-70%之间,稳定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使得芽孢衣、细胞膜结构稳定,芽孢的抗逆性增强,并且芽孢的形成温度越高,其耐热性越强。综上所述,60°C热风干燥5 h后有效生物量最大,为6.18×1010CFU/g,芽孢形成关键基因spo0A、sig F、sig E表达量增加,芽孢率达到100%,芽孢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稳定,芽孢结构稳定抗逆性强,且培养基达到恒重,为最优干燥条件。

茹媛媛[5](2021)在《乳酸乳球菌影响红螯螯虾生长和免疫性能及其肠道菌群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红螯螯虾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虾类之一,近年来,随着螯虾养殖业的发展,种质退化和病害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红螯螯虾的肠道健康问题引起普遍关注。大量研究表明,乳酸菌能够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动物健康生长,提高其免疫性能,但其在红螯螯虾方面较少进行研究和应用。本研究通过对比试验,探究饲料添加乳酸乳球菌对红螯螯虾生长和免疫性能及其肠道菌群的影响,为微生态制剂在虾蟹类养殖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试验数据。本研究将红螯螯虾饲养在相同的水体环境中,随机分为A、B、C、D四个组,每组设3个重复。以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A:1.5×106 CFU/g、B:1.5×107 CFU/g和D:1.5×108CFU/g浓度的乳酸乳球菌为试验组,对照C组基础饲料加PBS,投喂颗粒饲料的方式养殖红螯螯虾60d。养殖结束后,进行维氏气单胞菌攻毒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养殖结束后,试验A和B组红螯螯虾的体重和特定生长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D组螯虾的体重和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B组螯虾体重指标显着高于A组(P<0.05);添加乳酸乳球菌浓度为1.5×107 CFU/g的B组的促生长效果最佳。(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B组的淀粉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A和B组的胰蛋白酶活性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各组差异均不显着(P>0.05)。(3)养殖周期内,与对照组相比,B组和D组SOD1和SPI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的ALF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B组CHH基因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4)微生物组测序发现,各试验组螯虾的肠道菌群结构与对照组相比均发生了显着变化,以添加量为1.5×107 CFU/g的B组变化最大。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螯虾肠道优势菌门。γ-变形杆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芽孢杆菌纲(Bacilli)、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是三个优势菌纲。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组成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添加量为1.5×107 CFU/g的B组螯虾有较好的肠道微生态环境,微生物菌群最丰富,有益菌数量和种类均最多。(5)通过基因功能预测发现,红螯螯虾肠道菌群中有45%以上的基因与新陈代谢类功能有关,这说明肠道菌群参与了红螯螯虾的生理代谢过程。(6)攻毒后24h酶活性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A组和D组虾个体肝胰腺组织中的SOD和碱性磷酸酶(AKP/ALP)活性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A、B、D组的酸性磷酸酶(ACP)活性、PPO活性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D组的SOD1、ALF、SPI和CHH基因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A组和B组的SOD1和SPI基因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料添加乳酸乳球菌,显着提高了红螯螯虾的生长性能;提高了螯虾肝胰腺组织消化酶的活性;提高了螯虾的免疫性能;改善了螯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丰度。添加量为1.5×107 CFU/g浓度乳酸乳球菌对红螯螯虾促生长效果最佳;而添加量为1.5×108 CFU/g乳酸乳球菌对促进螯虾免疫性能提高的效果最佳。

高允乐[6](2021)在《中药微生态制剂在畜牧生产中的运用》文中认为在畜牧生产中运用中药微生态制剂既能依据畜牧业的发展要求全面分析,对中药微生态制剂类别合理选择,可对畜牧业稳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又能考虑到动物生长需求及要求,在中药微生态制剂运用影响下增强动物自身免疫力,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等。此外,在各类疾病预防与治疗过程中也有显着作用,为我国畜牧业长久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而在中药微生态制剂实际运用过程中,需注重中药微生态制剂使用量,各地区畜牧业及工作人员要积极参与,为养殖户进行专业化指导,确保中药微生态制剂使用规范,从而确保我国畜牧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姜碧薇[7](2021)在《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其纤维结构及滩羊生长性能和瘤胃菌群的影响》文中提出在反刍动物日粮中,粗饲料通常占40%~70%或更高,是反刍动物的重要营养来源。但粗饲料适口性较差,难消化。通过对粗饲料进行处理,改善其适口性,增强反刍动物对粗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提高了其生产性能、肉品质和养殖的经济效益。本试验以纤维素酶和复合益生菌(主要成分为酵母菌、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为处理剂,选取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作为粗饲料,分六个试验,分别研究了酶菌混合处理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对其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和纤维结构以及对滩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血液生化指标、瘤胃发酵参数、瘤胃菌群多样性、瘤胃微生物功能基因和瘤胃微生物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影响,系统研究该处理方式对提高粗饲料利用率的作用机理,以期为粗饲料处理提供更多方法,同时改善粗饲料适口性,为滩羊生长性能和肉品质调控提供技术手段和理论依据。试验一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其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分为五组,其中对照组为未经处理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试验Ⅰ组为单独使用纤维素酶处理(酶活≥l0000U/g)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试验Ⅱ组为单独使用复合益生菌处理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试验Ⅲ组为酶菌混合处理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酶菌比8:15),试验Ⅳ组为酶菌混合处理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酶菌比8:20),试验V组为酶菌混合处理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酶菌比8:25),经发酵30天后检测其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每组3个重复。结果表明,酶菌比8:20处理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均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且经该比例发酵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中酵母菌和乳酸菌数量最多,霉菌数量最少,菌落总数居中,并减少了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说明酶菌混合处理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的最佳比例是8:20。试验二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其纤维结构的影响根据试验一的方法对粗饲料进行处理,发酵30天后用扫描电镜对各组粗饲料进行纤维结构观察。分别取荞麦秸秆、稻草、苜蓿干草叶片和苜蓿干草茎秆的样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每组三个重复)。结果表明,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的纤维结构均有所破坏,破坏程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依次为:试验Ⅳ组>试验Ⅴ组>试验Ⅲ组>试验Ⅱ组>试验Ⅰ组>对照组。该结果表明,酶菌比8:20条件下对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纤维结构的破坏力最强,说明酶菌混合处理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的最佳比例是8:20。试验三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发酵和菌群结构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3月龄宁夏滩羊羯羊40只,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分为4组,每组10只。日粮精粗比为3:7,对照Ⅰ组饲喂基础日粮+未经处理的荞麦秸秆和苜蓿干草(荞麦秸秆与苜蓿比例为20:80),试验Ⅰ组饲喂基础日粮+纤维素酶(酶活≥10000U/g)+复合益生菌处理(酶菌比8:20)的荞麦秸秆和苜蓿干草(荞麦秸秆与苜蓿干草比例为20:80);对照Ⅱ组饲喂基础日粮+未经处理的稻草和苜蓿干草(稻草与苜蓿比例为60:40),试验Ⅱ组饲喂基础日粮+纤维素酶(酶活≥10000U/g)+复合益生菌处理(酶菌比8:20)的稻草和苜蓿干草,预饲期15 d,正饲期60 d。1)饲养试验结束当天,空腹口腔采集瘤胃液,分装保存后用于测定瘤胃pH值、氨态氮浓度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结果表明,用酶菌混合处理的粗饲料饲喂滩羊,显着降低了舍饲滩羊瘤胃内戊酸浓度(P<0.05),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瘤胃pH值、氨态氮浓度和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和异戊酸等挥发酸浓度,但差异不显着(P>0.05)。2)饲养试验结束当天,口腔采集瘤胃液后提取其中的DNA用于瘤胃细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酶菌混合发酵处理后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饲喂滩羊,提高了其瘤胃细菌的OTU数目,改变了滩羊瘤胃内细菌的多样性。门水平上,该处理方式提高了滩羊瘤胃内厚壁菌门的占比数量,降低了拟杆菌门、Kiritimatiellaeota、蓝藻门的数量;属水平上,该处理方式提高了滩羊瘤胃内普雷沃氏菌属、库特氏菌属、瘤胃球菌NK4A214属、鲁梅尔芽孢杆菌属和鞘氨醇杆菌属的数量,降低了滩羊瘤胃内克里斯滕森R7菌属的数量。试验四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微生物功能基因和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影响饲养试验结束当天,空腹口腔采集瘤胃液。分装保存后提取其中的DNA用于宏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用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后,对滩羊瘤胃细菌的功能基因和碳水化合物活性酶产生了一定影响。以酶菌混合处理的粗饲料饲喂滩羊,其瘤胃内主要功能酶是参与新陈代谢、遗传信息处理和环境信息处理的酶类。滩羊瘤胃内的嘧啶代谢(Pyrimidine metabolism)、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Amino sugar and nucleotide sugar metabolism)以及二羧酸代谢(Glyoxylate and dicarboxylate metabolism)这3条通路的基因数量极显着高于未处理的粗饲料(P<0.01)。说明用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提高了滩羊瘤胃细菌当中嘧啶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以及二羧酸代谢的基因数量。同时,用酶菌混合处理的粗饲料饲喂滩羊,其瘤胃内降解植物纤维素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主要是糖苷水解酶、糖基转移酶和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用酶菌混合处理的粗饲料饲喂滩羊,提高了滩羊瘤胃内的部分半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和部分非结构碳水化合物酶的活性,促进了滩羊对粗饲料的消化和吸收。试验五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分别于饲养试验开始当天、第30d和饲养试验结束当天空腹静脉采血用于血液生化指标测定,之后称重。结果表明,用酶菌混合处理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饲喂滩羊,可以极显着提高滩羊的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P<0.01),降低料重比(P<0.01),提高滩羊养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显着提高滩羊血清总蛋白含量和血清球蛋白含量(P<0.05),极显着降低血清尿素含量(P<0.01)。试验六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选择5只体重接近平均体重的羊只禁食24 h,禁水2h后屠宰,用于屠宰性能指标的测定。取相应肉样,规定时间内进行肉品质及羊肉营养成分检测。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屠宰性能指标、肉品质和羊肉营养成分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但试验Ⅰ组的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和眼肌面积分别比对照Ⅰ组提高了 2.56%、2.23%、3.22%和1.69%,GR值比对照组Ⅰ组降低了 8.43%;试验Ⅱ组的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和眼肌面积分别比对照组Ⅱ提高了 2.95%、1.29%、2.20%和2.58%,GR值比对照Ⅱ组降低了 1.28%,说明用酶菌混合处理的粗饲料饲喂滩羊,有提高滩羊胴体重、屠宰率、眼肌面积和净肉重的趋势,同时有降低GR值的趋势。试验Ⅰ组失水率、剪切力和滴水损失分别比对照Ⅰ组降低了 7.25%、1.79%和15.13%,熟肉率和肉色红度(a*)值分别比对照Ⅰ组提高了 5.64%和3.63%。试验Ⅱ组失水率、剪切力、滴水损失分别比对照Ⅱ组降低了 4.23%、1.55%和27.74%,熟肉率和肉色红度(a*)值分别比对照Ⅱ组提高了 6.02%和2.86%。试验Ⅰ组粗脂肪含量比对照Ⅰ组降低了 9.25%,粗蛋白质含量比对照Ⅰ组提高了 4.31%,试验Ⅱ组粗脂肪含量比对照Ⅱ组降低了 3.06%,粗蛋白含量比对照Ⅱ组提高了 6.39%。说明本试验日粮条件下,用酶菌混合处理的粗饲料饲喂滩羊,有提高滩羊产肉性能和胴体瘦肉率的趋势。同时,用酶菌混合处理的粗饲料饲喂滩羊,有改善滩羊肉色和肉品质、降低滩羊肉脂肪含量和提高滩羊肉蛋白质含量的趋势。综上所述,应用酶菌混合8:20处理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可显着降低其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改善发酵品质并破坏其纤维结构。用酶菌处理后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饲喂滩羊,可以提高滩羊的增重效果、经济效益、血清总蛋白含量和球蛋白含量,降低了其血清尿素含量,提高了屠宰性能,改善其肉品质,同时能够影响滩羊瘤胃细菌多样性,提高其瘤胃内部分纤维降解菌的数量和部分功能基因和部分碳水化合物酶的基因数量。因此,本试验日粮条件下,运用纤维素酶(酶活≥10000 U/g)与复合益生菌混合处理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的饲喂效果较优,有益于滩羊的健康养殖,可以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管雪婷,韩英,关鸿昆,马凯,任宣宇,邓清源,邹世瑞,陈伟兴[8](2021)在《水产“无抗饲料”中微生态制剂应用可行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为实现水产饲料无抗生素添加,微生态制剂可作为新型水产饲料添加剂,保证水产动物饲料安全、环保及水产动物的健康养殖,正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文章从微生态制剂基本类型,微生态制剂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关键技术和替代抗生素等方面相关研究进行阐述,分析微生态制剂在水产"无抗饲料"中应用的可行性。

曾楠[9](2020)在《羊粪除臭菌的筛选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牛羊肉类产品的需求量也逐渐加大,因此畜牧养殖业也随之增多。但在饲养牛羊时,养殖场中的大量牛羊粪便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养殖场内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在牛羊粪便中最常见的并且危害最大的气体是氨气和硫化氢,若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这些有害气体,时间长牛羊会因此患上许多疾病,这不但会影响牛羊的身体健康,也会直接影响肉的品质和口感,同时人们长时间吸收这些气体也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引发多种相关疾病。因此抑制牛羊粪便中恶臭气体的释放已经成为畜牧养殖业的重中之重。微生态制剂除臭方法,是指在牛羊粪便上添加外源微生物,使微生物与牛羊粪便释放出的恶臭气体相互反应,通过微生物来降解利用氨气和硫化氢,降低恶臭气体的释放量,此方法不仅成本低,而且还能在源头上抑制恶臭气体的释放,因此微生态制剂除臭方法已经成为畜牧养殖业中处理动物粪便的最佳方法。在实验室保存好的十株菌种中筛选出四株优势除臭菌WZ1、WZ2、WZ4和JDF1,对其进行简单的初步鉴定,并对优势除臭菌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最后将优势除臭菌应用到羊粪便上进行除臭效果的研究。1.羊粪除臭菌的筛选。现实验室有保存好的十株菌,分别为KC1、CB1、JDF1、MM1、JM1、WZ1、WZ2、WZ3、WZ4和WZ5,在其中筛选出四株优势除臭菌。将这十株菌培养好后接种到新鲜的羊粪便中,使其在气体吸收装置中充分反应。通过硼酸吸收氨气滴定法测得粪便中氨气的释放量,经过实验筛选出去除氨气的优势除臭菌分别为WZ1、WZ2和WZ4,它们抑制氨气的浓度可以达到69%、61%和68%。通过用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测得粪便中硫化氢的释放量,经过试验筛选出去除硫化氢的优势除臭菌分别为WZ2、WZ4和JDF1,它们抑制硫化氢的浓度可以达到96%、93%和90%。实验初步筛选得出此四株菌为优势除臭菌。2.羊粪除臭菌的培养条件优化。本实验将优势除臭菌接种到细菌基本培养基中采用摇床培养的方式对筛选出的除臭微生物进行培养条件的优化,设定的优化培养条件分别为培养基的p H、培养温度和摇床转数,每个因素设定5个水平,分别做单因素实验,最终用722分光光度计测定其菌液浓度来确定最佳培养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结论综合可得WZ1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p H7.5,温度33℃,转数140r/min;WZ2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p H6.5,温度33℃,转数160r/min;WZ4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p H6.5,温度30℃,转数180r/min;JDF1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p H6.5,温度36℃,转数200r/min。3.羊粪除臭菌的应用研究。筛选出四株优势除臭菌后,在细菌基本培养基中分别用最适培养条件进行培养,应用在混合均匀的新鲜羊粪便上进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得出除臭效果的应用研究。实验结果可以得出WZ1菌株接种量为8m L时氨气降低率达到69%,WZ2菌株接种量为6m L时氨气降低率达到61%,WZ4菌株接种量为8m L时氨气降低率达到68%;WZ2菌株接种量为2m L时硫化氢降低率高达到96%,WZ4菌株接种量为8m L时硫化氢降低率达到93%,JDF1菌株接种量为6m L时硫化氢降低率达到90%。抑制氨气浓度的实验中,添加氨气优势除臭菌的氨气浓度与不添加氨气优势除臭菌的空白对照组的氨气浓度相比,氨气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抑制氨气浓度效果为WZ1>WZ2>WZ4;抑制硫化氢浓度的实验中,添加硫化氢优势除臭菌的硫化氢浓度与不添加硫化氢优势除臭菌的空白对照组的硫化氢浓度相比,硫化氢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抑制硫化氢浓度效果为WZ2>WZ4>JDF1。通过应用实验结果可以证明筛选出的羊粪优势除臭菌对羊粪中氨气和硫化氢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张滔滔[10](2020)在《酸汤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应激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为探索研究酸汤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断奶应激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31日龄,体重5.34(±0.86kg)的断奶仔猪54头,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试验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Ⅱ、Ⅲ、Ⅳ、Ⅴ组分别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0.5%、1%、1.5%、2%的酸汤,试验Ⅵ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0.1%复合益生菌,进行为期47 d的饲养试验,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40 d。饲养试验结束时,每组选留3头猪进行为期5天的消化试验。试验结果如下:(1)酸汤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与腹泻率的影响试验Ⅴ组与试验Ⅵ组的ADFI、ADG显着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Ⅰ组的ADG显着低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试验Ⅴ组的腹泻率最低,相比于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Ⅳ组分别降低了36.78%、38.90%、30.17%(P<0.05)。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酸汤微生态制剂与复合益生菌制剂能不同程度改善与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以及降低腹泻率,其中酸汤组中以试验Ⅴ组(酸汤2%组)的效果最好,与商品复合益生菌抗断奶应激效果大致相同。(2)酸汤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养分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Ⅴ组与试验Ⅵ组的粗脂肪和粗纤维消化率都显着高于试验Ⅰ组(P<0.05),粗蛋白消化率有所提高,但效果不显着(P>0.05);试验Ⅴ组与试验Ⅵ组的血清总蛋白显着高于试验Ⅰ组,分别提高了13.83%与16.29%(P<0.05);试验Ⅱ组、试验Ⅳ组、试验Ⅴ组、试验Ⅵ组的尿素氮都显着低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Ⅴ组的葡萄糖比试验Ⅰ组显着提高13.24%(P<0.05)。表明适量酸汤微生态制剂与复合益生菌制剂可提高断奶仔猪粗脂肪与粗纤维的消化率,增加血清总蛋白与葡萄糖含量,降低血液尿素氮。(3)酸汤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与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试验Ⅵ组Ig G最高,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5);相比于试验Ⅰ组,试验Ⅴ组与试验Ⅵ组的Ig G分别显着提高7.52%和14.66%(P<0.05);试验Ⅵ组的Ig A比试验Ⅲ组显着提高,提高9.85%(P<0.05);试验Ⅳ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最高,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5);试验Ⅴ组与试验Ⅵ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显着高于试验Ⅰ组,分别提高15.37%与10.25%(P<0.05);试验Ⅳ组的丙二醛(MDA)含量最低,比试验Ⅰ组显着降低16.57%(P<0.05)。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酸汤微生态制剂与复合益生菌制剂能不同程度增强断奶仔猪免疫机能和提高抗氧化能力,以试验Ⅴ组与试验Ⅵ组增强断奶仔猪免疫机能和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效果较好。(4)酸汤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小肠形态及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Ⅵ组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着高于试验Ⅲ组(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Ⅴ组的空肠绒隐比显着高于试验Ⅰ组,提高26.34%(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断奶仔猪盲肠菌群结构进行研究发现,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各试验组的主要菌门,酸汤组相比于对照组与复合益生菌组有增加厚壁菌门丰度、降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的趋势。各试验组之间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变化较大,在3.01%~30.80%之间。在属水平上,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为各试验组主要的菌属,试验Ⅴ组的乳杆菌属相对丰度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5),且其余菌属在各组之间的相对丰度也有明显改变。结果显示在断奶仔猪基础日粮中添加适量酸汤微生态制剂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仔猪小肠形态发育以及改善盲肠菌群结构。基于以上结果,添加适量酸汤微生态制剂能不同程度提高和改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部分养分消化率、免疫性能、血液生化指标以及抗氧化性能,能一定程度促进小肠形态发育以及改善仔猪盲肠菌群结构。适量的酸汤微生态制剂可与商品复合益生菌取得大致相同的抗仔猪断奶应激效果,且预防腹泻效果更好。

二、微生态制剂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和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生态制剂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和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微生态制剂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微生态制剂
2 微生态制剂在家禽生产上的应用
    2.1 提高生产性能
    2.2 提高肉蛋品质
    2.3 提高机体免疫力
    2.4 改善舍内环境
3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菌种选择不合理
    3.2 产品存储易受污染
    3.3 使用方式不合理
    3.4 产品品质有待改进
    3.5 行业监管较难
4 小结与展望

(2)微生态制剂在羊生产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微生态制剂及其分类
2 微生态制剂的原理
    2.1 维持菌群平衡,降低发病率
    2.2 保护肠道健康,提高免疫机能
    2.3 促进机体生长
3 微生态制剂在羊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3.1 提高羊的饲料利用率及生长性能
    3.2 改善肉产品品质
    3.3 提高免疫力
4 存在问题
5 未来展望

(3)不同前处理方式对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过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抗生素使用现状及危害
        1.1.2 微生态制剂
        1.1.3 枯草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
        1.1.4 汽爆、高温短时灭菌前处理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技术路线图
二、不同前处理对固态发酵过程基质特性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固态培养基前处理
        2.2.3 制备种子液及固态发酵培养
        2.2.4 培养基葡萄糖测定
        2.2.5 培养基水分状态测定
        2.2.6 培养基比表面积测定
        2.2.7 实验仪器与设备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不同前处理发酵过程中培养基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2.3.2 不同前处理发酵过程中培养基水分状态的变化
        2.3.3 不同前处理发酵过程中培养基比表面积的变化
    2.4 小结
三、不同前处理对固态发酵芽孢形成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2.3 发酵过程枯草芽孢杆菌总RNA提取
        3.2.4 去除DNA及逆转录
        3.2.5 功能基因普通PCR扩增
        3.2.6 实时荧光定量PCR
    3.3 结果与讨论
        3.3.1 RNA提取浓度与纯度结果
        3.3.2 功能基因PCR电泳结果
        3.3.3 发酵过程中spo0A基因表达量的变化
        3.3.4 发酵过程中sigE、sigF基因表达量的变化
    3.4 小结
四、不同前处理对固态发酵过程生物量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菌体生长测定
        4.2.2 数据分析
        4.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前处理发酵过程中活菌数与芽孢数变化
        4.3.2 不同前处理发酵过程中有效生物量与芽孢率变化
        4.3.3 培养基理化性质、芽孢形成关键基因与生物量关系分析
    4.4 小结
五、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主持的项目

(4)干燥过程对枯草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品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1.1 微生态制剂
        1.1.1 微生态制剂定义及分类
        1.1.2 微生态制剂作用机理
        1.1.3 微生态制剂重要菌种—枯草芽孢杆菌
        1.1.4 微生态制剂发酵工艺
        1.1.5 微生态制剂应用现状
    1.2 干燥过程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不同干燥过程对基质特性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供试菌株
        2.2.2 试剂药品
        2.2.3 仪器设备
        2.2.4 培养基葡萄糖、木糖含量测定
        2.2.5 培养基含水率测定
        2.2.6 培养基水分状态测定
    2.3 结果分析
        2.3.1 不同干燥过程培养基含水率变化
        2.3.2 不同干燥过程培养基中葡萄糖、木糖含量变化
    2.4 小结
三、不同干燥过程对枯草芽孢杆菌有效生物量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供试菌株
        3.2.2 试剂药品
        3.2.3 仪器设备
        3.2.4 种子活化液制备
        3.2.5 固态发酵
        3.2.6 不同方式干燥条件
        3.2.7 活菌数、芽孢数与有效生物量测定
        3.2.8 芽孢率测定
    3.3 结果分析
        3.3.1 干燥过程中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芽孢数与有效生物量变化
        3.3.2 干燥过程中枯草芽孢杆菌芽孢率变化
    3.4 小结
四、不同干燥过程影响芽孢形成的分子机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仪器设备
        4.2.2 总RNA的提取
        4.2.3 RNA除杂与反转录
        4.2.4 关键基因PCR扩增
        4.2.5 实时荧光定量PCR
    4.3 结果分析
        4.3.1 功能基因PCR电泳结果
        4.3.2 spo0A基因定量结果分析
        4.3.3 sigma因子定量结果分析
    4.4 小结
五、不同干燥过程对芽孢性质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供试菌株
        5.2.2 试剂药品
        5.2.3 仪器设备
        5.2.4 枯草芽孢杆菌芽孢耐热性测定
        5.2.5 枯草芽孢杆菌芽孢脂肪酸组成与含量
    5.3 结果分析
        5.3.1 枯草芽孢杆菌芽孢耐热性曲线
        5.3.2 枯草芽孢杆菌芽孢脂肪酸组成及含量
    5.4 小结
六、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不同干燥过程枯草芽孢杆菌芽孢脂肪酸含量及组成表
致谢

(5)乳酸乳球菌影响红螯螯虾生长和免疫性能及其肠道菌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红螯螯虾及养殖现状
        1.1.1 红螯螯虾生物学特性
        1.1.2 红螯螯虾研究进展
    1.2 微生态制剂研究进展
    1.3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
        1.3.1 微生态制剂促进水产动物生长的机理
        1.3.2 微生态制剂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的机理
        1.3.3 微生态制剂增强动物免疫性能的机理
    1.4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1.5 乳酸菌的特性及其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1.6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动物与菌种
        2.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2.1.3 分析所用的主要数据库和软件
    2.2 试验设计
    2.3 乳酸乳球菌活化和饲料制备
    2.4 乳酸乳球菌生化鉴定及验证
    2.5 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
        2.5.1 红螯螯虾酶活性指标测定
        2.5.2 差异表达mRNAs的 qRT-PCR验证
        2.5.3 肠道菌群检测
        2.5.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乳酸乳球菌的生化特性检测结果
    3.2 乳酸乳球菌对红螯螯虾生长性能的影响
    3.3 乳酸乳球菌对红螯螯虾肝胰腺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3.4 乳酸乳球菌对红螯螯虾免疫性能的影响
        3.4.1 乳酸乳球菌对红螯螯虾肝胰腺酶活性的影响
        3.4.2 乳酸乳球菌对红螯螯虾肝胰腺组织免疫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3.5 乳酸乳球菌对红螯螯虾肠道菌群的影响
        3.5.1 测序深度评估
        3.5.2 Alpha多样性分析
        3.5.3 物种Venn图分析
        3.5.4 红螯螯虾肠道菌群群落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3.5.5 门水平上的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分析
        3.5.6 纲水平上的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分析
        3.5.7 属水平上的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分析
        3.5.8 红螯螯虾肠道样本组间显着差异性分析
        3.5.9 功能分析
    3.6 攻毒后乳酸乳球菌对红螯螯虾免疫性能的影响
        3.6.1 攻毒后乳酸乳球菌对红螯螯虾肝胰腺酶活性的影响
        3.6.2 攻毒后乳酸乳球菌对红螯螯虾肝胰腺组织免疫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乳酸乳球菌对红螯螯虾生长性能的影响
    4.2 乳酸乳球菌对红螯螯虾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4.3 乳酸乳球菌对红螯螯虾免疫性能的影响
    4.4 乳酸乳球菌对红螯螯虾肠道菌群的影响
5 结论
6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中药微生态制剂在畜牧生产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微生态制剂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1.1 中药应用效果显着
    1.2 毒副作用减轻
    1.3 确保体内菌群稳定
    1.4 较强的抵御作用
    1.5 增强动物机体免疫力
    1.6 净化生态环境
2 中药微生态制剂在畜牧生产中的实际运用
    2.1 中药微生态制剂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2.2 中药微生态制剂在养禽生产中的应用
    2.3 中药微生态制剂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2.4 中药微生态制剂在其他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3 结语

(7)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其纤维结构及滩羊生长性能和瘤胃菌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数量分布及利用情况概述
        1.2.1 农作物秸秆概念及种类
        1.2.2 中国秸秆资源利用现状
        1.2.3 秸秆的饲用价值
        1.2.4 影响秸秆饲料消化吸收的抗营养因子
        1.2.4.1 木质素
        1.2.4.2 植物单宁
        1.2.5 秸秆饲料的生物加工处理方式
        1.2.5.1 酶制剂处理方式
        1.2.5.2 微生态制剂处理方式
    1.3 饲用酶制剂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
        1.3.1 饲用酶制剂的发展
        1.3.2 纤维降解酶在植物细胞壁降解中的作用机理
        1.3.3 纤维降解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4 益生菌制剂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
        1.4.1 益生菌制剂的发展
        1.4.2 益生菌制剂的作用机理
        1.4.3 益生菌制剂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4.3.1 益生菌制剂在饲料中的应用
        1.4.3.2 益生菌制剂在饲料中的发酵机理
        1.4.3.3 益生菌制剂处理粗饲料
    1.5 粗饲料处理对其纤维结构的影响
        1.5.1 植物细胞壁的结构
        1.5.2 反刍动物对植物细胞壁的消化吸收
        1.5.3 扫描电镜的发展与应用
    1.6 粗饲料处理对反刍动物的影响
        1.6.1 粗饲料处理对动物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1.6.2 粗饲料处理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6.3 粗饲料处理对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功能基因及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影响
        1.6.3.1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功能基因
        1.6.3.2 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分类
        1.6.3.3 碳水化合物活性酶作用机理
        1.6.3.4 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研究进展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1.8 研究内容
    1.9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其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的处理
        2.1.2 样品收集与测定
        2.1.2.1 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的营养成分测定
        2.1.2.2 荞麦秸秆、稻草与苜蓿干草的发酵品质测定
        2.1.3 数据统计与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酶菌混合处理对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营养成分的影响
        2.2.2 酶菌混合处理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对其发酵品质的影响
    2.3 讨论
        2.3.1 酶菌混合处理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对其营养成分的影响
        2.3.2 酶菌混合处理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对其发酵品质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其纤维结构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日粮的处理
        3.1.2 试验器材
        3.1.3 试验试剂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酶菌混合处理对荞麦秸秆纤维结构的影响
        3.2.2 酶菌混合处理对稻草纤维结构的影响
        3.2.3 酶菌混合处理对苜蓿干草茎秆纤维结构的影响
        3.2.4 酶菌混合处理对苜蓿干草叶片纤维结构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发酵和菌群结构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时间与地点
        4.1.3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4.1.4 饲粮组成与营养水平
        4.1.5 试验仪器
        4.1.6 试验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方法
        4.1.6.1 瘤胃液的采集
        4.1.6.2 瘤胃发酵参数测定
        4.1.6.3 瘤胃菌群的测定
        4.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4.1.7.1 瘤胃参数相关数据统计
        4.1.7.2 瘤胃菌群测定数据瘤胃微生物多样性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4.2.2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4.2.2.1 16S rDNA基因V3+V4区域扩增结果
        4.2.2.2 稀释曲线
        4.2.2.3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细菌OTU及物种数量的影响
        4.2.2.4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细菌Alpha多样性的影响
        4.2.2.5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细菌Beta多样性的影响
        4.2.2.6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细菌门水平物种组成的影响
        4.2.2.7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细菌属水平物种组成的影响
        4.2.3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细菌群落与瘤胃代谢参数的影响
        4.2.3.1 对舍饲滩羊瘤胃细菌门水平相对丰度与瘤胃代谢的影响
        4.2.3.2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细菌属水平相对丰度与瘤胃代谢的影响
        4.2.3.3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细菌菌群与环境因子的影响
    4.3 讨论
        4.3.1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4.3.2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4.3.3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细菌群落与瘤胃代谢参数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微生物功能基因和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5.1.2 试验仪器
        5.1.3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5.1.4 日粮组成与营养水平
        5.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5.1.5.1 瘤胃液的采集
        5.1.5.2 宏基因组测定
        5.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酶菌混合处理荞麦秸秆和苜蓿干草对滩羊瘤胃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
        5.2.2 酶菌混合处理稻草和苜蓿干草对滩羊瘤胃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
        5.2.3 酶菌混合处理荞麦秸秆和苜蓿干草对滩羊瘤胃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影响
        5.2.4 酶菌混合处理稻草和苜蓿干草对滩羊瘤胃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影响
    5.3 讨论
        5.3.1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
        5.3.2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时间与地点
        6.1.3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6.1.4 饲粮组成与营养水平
        6.1.5 试验样品采集
        6.1.5.1 生长性能数据的采集
        6.1.5.2 血液样本的采集
        6.1.6 测定指标与方法
        6.1.6.1 生长性能指标
        6.1.6.2 血液生化指标
        6.1.7 数据统计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体重变化的影响
        6.2.2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体尺指标的影响
        6.2.3 经济效益分析
        6.2.4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6.3 讨论
        6.3.1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6.3.2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体尺指标的影响
        6.3.3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
        6.3.4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6.4 小结
第七章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动物分组
        7.1.2 试验日粮
        7.1.3 饲养管理
        7.1.4 样品和数据采集
        7.1.5 分析测定方法
        7.1.5.1 屠宰性能测定
        7.1.5.2 羊肉理化性质指标分析
        7.1.5.3 羊肉营养成分分析
        7.1.6 数据分析
    7.2 结果与分析
        7.2.1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7.2.2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肉品质的影响
        7.2.3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7.3 讨论
        7.3.1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7.3.2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肉品质的影响
        7.3.3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7.4 小结
第八章 论文总体结论与创新点
    8.1 总体结论
    8.2 创新点
    8.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水产“无抗饲料”中微生态制剂应用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微生态制剂概述
2“无抗饲料”中添加剂类微生态制剂的功能性研究
3“无抗饲料”背景下微生态制剂应用于水产饲料可行性
4 研究展望

(9)羊粪除臭菌的筛选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牛羊畜牧业的发展和污染环境的情况
        1.1.1 牛羊畜牧业的发展情况
        1.1.2 牛羊粪便的排放量
        1.1.3 牛羊粪便的污染现状
    1.2 羊粪便中产生的气体对牛羊的危害
        1.2.1 羊粪便产生的气体与危害
        1.2.2 NH_3对动物的危害
        1.2.3 H_2S对动物的危害
    1.3 微生态制剂在牛羊粪便中的发展情况
        1.3.1 微生态制剂的简介
        1.3.2 微生态制剂在养殖方面的发展
        1.3.3 微生态制剂在除臭方面的发展
    1.4 羊粪除臭菌的处理方法及研究进展
        1.4.1 羊粪除臭菌的处理方法
        1.4.2 羊粪除臭菌的研究进展
    1.5 本实验的研究进展及内容
第二章 羊粪除臭菌的筛选与形态观察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的菌种来源
        2.1.4 实验样品
        2.1.5 实验溶液的配制
        2.1.6 培养基的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菌种的活化
        2.2.2 菌种的培养
        2.2.3 吸收气体装置的确定
        2.2.4 羊粪中氨气、硫化氢排放量的测定方法
        2.2.4.1 羊粪中氨气排放量的测定方法
        2.2.4.2 羊粪中硫化氢排放量的测定方法
        2.2.5 硫化氢标准曲线的绘制
        2.2.6 菌株抑制羊粪便中氨气释放的情况
        2.2.7 菌株抑制羊粪便中硫化氢释放的情况
        2.2.8 除臭菌的形态观察
        2.2.8.1 菌落及形态结构观察
        2.2.8.2 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菌株抑制羊粪便中氨气释放的情况
        2.3.2 菌株抑制羊粪便中硫化氢释放的情况
        2.3.3 菌种初步形态观察的结论
第三章 除臭菌种的最佳培养条件优化
    3.1 种子液的制备
    3.2 菌种培养条件优化设计
        3.2.1 单因素p H条件优化设计实验
        3.2.2 单因素温度条件优化设计实验
        3.2.3 单因素转速条件优化设计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H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3.3.2 温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3.3.3 转数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3.4 单因素试验优势菌种的最佳培养条件
第四章 优势除臭菌在羊粪上的应用研究
    4.1 优势除臭菌的种子液培养
    4.2 对羊粪中氨气的去除应用
    4.3 对羊粪中硫化氢的去除应用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对羊粪中氨气的去除效果
        4.4.2 对羊粪中硫化氢的去除效果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羊粪除氨气优势菌的筛选
    5.2 羊粪除硫化氢优势菌的筛选
    5.3 羊粪除臭菌的生物形态观察
    5.4 羊粪优势除臭菌的条件优化
    5.5 羊粪除臭菌的应用研究
    5.6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酸汤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应激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仔猪断奶应激及产生原因
        1.1 仔猪断奶应激
        1.2 产生原因
        1.2.1 饲料因素
        1.2.2 环境因素
        1.2.3 心理因素
        1.2.4 免疫因素
    2 断奶仔猪生理特点
        2.1 仔猪肠道损伤
        2.2 体温调节失衡
        2.3 消化功能不完善
        2.4 肠道微生态区系紊乱
        2.5 免疫性能降低
    3 抗生素饲料添加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4 微生态制剂
        4.1 益生菌的种类
        4.2 益生菌的作用机制
        4.3 益生菌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4.4 微生态制剂存在的问题
    5 酸汤微生态制剂
        5.1 成分研究
        5.2 作用功效
    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1.3 饲养管理
        1.4 样品数据采集与检测指标
        1.4.1 生长性能及腹泻率
        1.4.2 养分消化率
        1.4.3 血清生化指标
        1.4.4 小肠形态
        1.4.5 肠道微生物区系
        1.5 数据统计分析
    2 试验结果
        2.1 酸汤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与腹泻率的影响
        2.2 酸汤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2.3 酸汤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4 酸汤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2.5 酸汤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2.6 酸汤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小肠形态的影响
        2.7 酸汤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2.7.1 稀释性曲线图
        2.7.2 韦恩图分析
        2.7.3 基于OTU的 PCA
        2.7.4 仔猪肠道菌群结构
    3 分析与讨论
        3.1 酸汤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与腹泻率的影响
        3.2 酸汤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3.3 酸汤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4 酸汤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3.5 酸汤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6 酸汤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小肠形态的影响
        3.7 酸汤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第三章 全文小结、创新点及后续研究展望
    1 全文小结
    2 创新点
    3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图版

四、微生态制剂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和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微生态制剂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与探索[J]. 熊朝丽,李星星,徐茂文. 中国动物保健, 2021(12)
  • [2]微生态制剂在羊生产中的研究进展[J]. 贺玉胜,曹淑华,崔志远,贺天阳. 畜牧兽医杂志, 2021(06)
  • [3]不同前处理方式对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过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杜晓雨. 内蒙古大学, 2021
  • [4]干燥过程对枯草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品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赵恺. 内蒙古大学, 2021
  • [5]乳酸乳球菌影响红螯螯虾生长和免疫性能及其肠道菌群的研究[D]. 茹媛媛.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6]中药微生态制剂在畜牧生产中的运用[J]. 高允乐. 中国畜禽种业, 2021(05)
  • [7]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其纤维结构及滩羊生长性能和瘤胃菌群的影响[D]. 姜碧薇. 宁夏大学, 2021(02)
  • [8]水产“无抗饲料”中微生态制剂应用可行性分析[J]. 管雪婷,韩英,关鸿昆,马凯,任宣宇,邓清源,邹世瑞,陈伟兴. 饲料工业, 2021(04)
  • [9]羊粪除臭菌的筛选与应用研究[D]. 曾楠. 大连工业大学, 2020(08)
  • [10]酸汤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应激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D]. 张滔滔. 贵州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益生菌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与前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