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吴同喜[1](2018)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文中认为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成就有目共睹,在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史上也是一个奇迹。然而,就目前现状而言,我国高职教育还存在着人才培养供给与社会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存在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特色不鲜明,社会认识度还不够高,仍处于高等教育的相对弱势地位等问题。同时,高职教育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不足与失误等“历史”问题。其实,高职教育的本质问题就是“人”的问题,就是“人”在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状态”与“发展”问题。面对时代发展的新趋势、改革开放的新问题、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以及“互联网+”的新媒体等中国现实,可以说,高职教育发展又一次迎来了历史性机遇与关键性挑战,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进行哲学性反思、创新性发展。在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关键问题就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而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不同的办学特色,它是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根本保障。但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还存在思想政治弱化、体制机制僵化、个性特色淡化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和制约着高职教育自身的健康发展,使得人才培养质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用人需求。为此,积极探索适应我国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富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视角,研究和探讨我国高职教育的思想嬗变和实践发展历程,通过历史脉络的逻辑分析、价值判断、综合归纳等研究方式和方法,找出问题、分析原因,以期实现马克思主义人学与中国高职教育的有机结合与融合,同时,用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论,发现学生个性,因材施教,探究学习,主动成长,构建现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如此,高职教育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培养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高职学生,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总体框架有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语,正文共五章,各章内容概述如下:第一章主要从人的本质、需要、价值、权利和发展等方面研究了马克思主义人学基本内涵,并阐释了人的发展的社会实践性和自我否定性的马克思主义人学两大特点;探究了从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江泽民的“三个代表”、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以及到习近平的“以人民为中心”治国理政思想这一发展脉络的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从当代社会发展的“客观实在性”即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来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发展性,这说明任何一个理论都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发展的;最后强调在现实社会实践中加强人学的运用,推进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第二章主要研究了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思想基本内涵,探究了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思想中国化发展历程,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思想成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分别探究了建国前期党的职业教育思想的初步形成,党对现代职业教育思潮的包容、整合与创新,党对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党对国外职业教育思想的中国化批判与借鉴等方面,进而全面探讨了我国职业教育思想的多元化整合过程,也是继承发展、学习交流、完善提升的过程。第三章追溯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发端,阐述了我国古代职业教育的启蒙与人的被压迫性,其具体表现为维持生存的“工具”、会说话的“工具”和被压迫的反抗性;阐述了我国近代职业教育萌芽、建立、兴起的发展过程与人的觉醒性;阐述了党领导的职业教育近百年来的实践过程与人的解放性过程,具体表现为反“帝封官”的斗争性、计划体制的能动性、市场经济的创造性。从而全面介绍了我国职业教育社会实践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各个阶段人的社会主体性基本特征。第四章主要阐述了新时代我国高职教育的新发展。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阐述工业化与高职教育,阐述了在工业化早期的“异化”和人的“异化”,但这只是工业化发展的特殊环节、暂时阶段;阐述工业化后期新型发展道路和人性的不断凸显,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了人性发展的社会基础与广阔空间。二是阐述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新特点、新要求、新布局的实践创新发展,以及这个阶段人的社会主体性特点——个性发展的自由性。三是阐述了新时代高职教育思想新成果即习近平职业教育思想。第五章是本论文的重点与核心,构建了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的我国高职教育“人本+工学整合”人才培养模式。分别从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树立以人为本个性化发展教育理念、明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工学整合”管理体制、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和加强SOF模式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打造多元化服务平台、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等几个关键构成要素进一步阐释了这一模式的基本内涵。最后注重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原则,运用所构建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案例实践载体,力求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改革创新,使得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得到进一步检验、丰富、完善与提升。

关雯文[2](2018)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引航下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快速发展,嵌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问题显得尤其突出,这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高等教育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发展方式转变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应当借助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睿智和深邃,对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的诸多问题进行价值观及方法论的指导和统摄,在“理念”上进行转型和澄明,这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开启转型发展之要。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论文研究得以开展的理论先导,一方面从史论论证维度阐述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演进及创新,另一方面运用这一方法论探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对策思路。其要义:一是追本溯源。首先对马克思发展观的历史生成、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贡献进行了简要阐述,接着概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国化的主要历程,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初步探索、邓小平的开拓创新到江泽民的推进拓展、胡锦涛的深化突破直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超越与升华,为研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敞开了宽广的理论视野。二是理论论证。论证了事实求是的理论基点、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反思批判的理性追求、改变世界的致思路向、以人为本的价值旨趣和交往实践的基本视界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理论品质,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结合、发展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协调、发展的连续性与超越性的同一、发展目的与发展手段的一致、发展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的叠合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鲜明特征。从对中国传统发展思想的传承与升华、与不同发展理论的殊异甄析、发展过程中累积的经验教训、当下社会发展中涌现出的问题等方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时代价值。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指导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做了较为扎实的理论论证。三是现实思考。从转型的缘起入手,指出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遵循了大学功能历史演进的必然逻辑、顺应了当下世界高等教育变革的主要趋势、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多样化和教育体系现代化的应势之举、是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之后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理性诉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外部困境,并对这一困境进行归因分析。四是理论建构。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指导下,从七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运用: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南,制定学校战略规划;运用社会有机体理论,找准自身“生态位”;以基本矛盾为动力,统筹推进学校全方位转型;遵从内外部关系规律,形成“校地互动”的良好机制;利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创建高品位的大学文化;应用普遍联系原理,创设有利于转型的内、外部环境;践行“以人为中心”理念,力促高级应用型人才全面自由发展。在此基础上,从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两方面探讨了转型发展中的教育价值诉求重建,并指明其理性承担。五是实践探索。以金陵科技学院作为转型发展的个案进行剖析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它有助于对我国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已经占据半壁江山的、正处于实践探索中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有具体的感性认识,并就这一类型的高校如何更好地开展“转型发展”从办学理念、发展战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学科转型、师资队伍、科研导向、服务社会等方面进行了路径探索。

梁中卿[3](2017)在《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发展若干问题研究》文中提出现代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依然是当前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形成,对我国现有人力资源结构与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多次强调经济增长方式要转型,产业结构要升级,社会发展要创新,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立足科学发展观,积极破解制约高职高专发展的瓶颈与难题,构建科学、合理的,能培养出满足社会生产需求的高技能型、综合型应用人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研究从高职高专发展现状入手,探究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从职业教育发展理论、终身教育理论、人本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就业理论等方面来阐述,并重点探析科学发展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关系;深入剖析了高职高专教育发展中的管理体制、投资体制、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就业等问题,提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分别从完善管理体制上,在优化投资体制上,在健全高职高专教育体系上,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在就业体系建设上,在职业教育法规建设上,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实现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刘春朝[4](2013)在《终身学习视角下的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当前,终身学习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城市社区人口结构的多元化和居民教育需求的多样化,迫切需要方便灵活、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服务。立足社区、服务社区的社区学院很好地满足了这种需求。同时,在我国作为终身学习和社区教育重要载体的社区学院,正肩负着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历史重任以及加快推动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历史使命,日益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被赋予更多的期望和责任。社区学院在我国尚处于萌芽和起步阶段,与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的社区学院相比,我国社区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存在着较多的理论困惑和实践问题。以终身学习视角系统研究我国社区学院的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课题利用质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和实证两个维度对我国社区学院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社区学院研究文献,并在明晰相关概念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界定了我国社区学院的内涵:我国社区学院是以专科教育为主,集高等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社会文化生活教育于一体,具有职业性、社区性和综合性的高等教育机构;剖析了目前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现状和价值诉求,在对比国外社区学院发展历程和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社区学院的外部定位、内部定位及其定位的指导思想。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焦点团体讨论等实证研究,提炼了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影响因素,构建了我国社区学院发展影响路径模型。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作为社区学院研究的结论和对策建议,提出了政府宏观引导、社区具体推动、社会团体积极参与、企业倾力支持和学院自主建设的社区学院发展的“五元驱动”思路,构建了以动力机制、运行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等“五大机制”为核心支撑的社区学院发展模式。

陈赞晓[5](2010)在《科学发展职教观探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点理性收获》文中研究表明科学发展职教观,是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综合思维和总体看法。倡导科学发展职教观的理论依据是职业教育学说,其现实底蕴是职教发展中的实践问题。科学发展职教观包括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观和战术观。它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运用和展开,也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广东要把握《纲要》的灵魂:"科学发展,先行先试",闯出一条科学发展职业教育的新路子。

李海霞[6](2010)在《科学发展观视阈中高职院校特色办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和跨越式的突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伟大事业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和战略性地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高职院校探索特色办学道路,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协调发展,确保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新的世纪里,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我国高职教育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很多高职院校的管理机制、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等还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要求,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存在着“千校一面”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着眼于我国高职院校的新实践和新发展,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新精神,以改变“千校一面”的现状,办出自己的特色,以求在国内外激烈竞争中生存和发展,这不仅是一个理论层面上的课题,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本文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在对科学发展观与高职院校特色办学的涵义与特征进行合理厘定的基础之上,深入地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了科学发展观对高职院校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作用;然后,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几个维度,详细地描述了当前高职院校特色办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接着,本文就如何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职院校的特色办学提出了相关的意见与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科学发展观为视域来检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当前所存在的问题与症结,并且根据科学发展观的精神与原则来统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特色办学的发展。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高职院校特色办学的路径和举措:首先,要落实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明确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其次,坚持全面、协调的总体要求,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另外,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举措,健全高职院校特色办学机制;最后,坚持持续有序的发展思路,完善高职院校特色办学体系。这些路径与举措,都为高职院校的特色办学提供了新的思路。科学发展观为高职院校的特色办学创设了新的语境、提供了新的平台、指明了新的方向。高职院校特色办学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现代教育理念与社会现实条件的互动下进行创新研究。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推进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创新,走特色办学之路,有利于增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增强高职院校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段志群[7](2009)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高等职业教育功能定位 ——基于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证分析》文中提出当今世界,知识经济、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劳动者的知识技能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担。在现阶段中国,如何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实现和发挥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功能,是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现阶段,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党和政府根据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积极完善高等教育体系的战略性举措,对于培养大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人才的合理分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深入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功能的现状,并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为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进行了理论探索,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路,以促进中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首先,对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具体内容、依据进行了分析,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通过对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等基本功能的分析,提出科学发展观与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关系,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功能充分实现和发挥的作用与影响。其次,分析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人才培养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专门人才质量不高与人才结构存在问题;在社会服务方面,定位不明确,专业设置与社会岗位需求相脱节;在功能实现方面,各项功能发挥存在不协调现象,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缺乏合作交流。第三,针对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第一,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高等职业教育价值观、知识观、服务观;第二,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结构,通过建立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学校和专业布局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的整体效益,通过搭建服务平台、改善教学和实训条件、打造“双师”教师队伍等措施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结构;第三,深化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专业设置、招生规模的计划与调整机制,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规范教材选用和评价机制,建立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等具体措施,确保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功能的有效实现和发挥。最后,对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功能定位进行了评估。指出学院抓住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根本任务,找准了促进区域发展的发展方向,不断深化改革以夯实学院根基,同时,也提出了学院制度建设滞后,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缺乏保障和动力等困难与问题。

刘流[8](2009)在《科学发展观视角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内涵浅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将对高等职业教育产生巨大影响。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在科学发展观视角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可以概括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观、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文观、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观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观。

周济[9](2009)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文中研究表明2009年度教育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和总结2008年工作,研究和部署2009年工作。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一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周济[10](2009)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文中研究指明2009年度教育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和总结2008年工作,研究和部署2009年工作。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一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做好2009年的教育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二、科学发展观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科学发展观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一)选题的时代背景
        (二)选题的社会需求
        (三)选题的职业驱使
    二、研究意义
        (一)具有丰富发展理论的意义
        (二)具有正确指导实践的意义
        (三)具有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三、相关概念解读
        (一)人学的理解
        (二)模式的界定
        (三)人才培养模式解读
        (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概括
    四、研究述评
        (一)学界已取得的研究成果
        (二)已有研究的问题与不足
    五、研究框架及研究难重点
        (一)研究内容与框架
        (二)研究难点与重点
    六、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七、创新点和不足
        (一)本文的创新点
        (二)本文的研究不足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人学及其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内涵及其特点
        (一)基本内涵
        (二)基本特点
    二、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社会发展性
        (一)社会存在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人的全面发展内涵更加丰富
        (三)人性的解放更加自由与自觉
        (四)马克思主义人学与人的非理性情感
    三、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的价值取向
        (二)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三)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
    四、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体系
        (一)以和谐发展建设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
        (二)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以劳动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发展
        (四)坚持以人为本的终极价值目标
    五、启示:我国高职教育理念——以人为本
        (一)在人才培养理念上要以人为本
        (二)在教育教学管理上要以人为本
        (三)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以人为本
第二章 我国职业教育思想多元化整合与创新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思想及其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思想基本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思想的中国化
    二、党的职业教育思想形成与创新发展
        (一)建国前党的职业教育思想形成
        (二)建国后党的职业教育思想创新发展
    三、党对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一)近代职业教育理论的形成
        (二)对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四、党对国外职业教育思想的借鉴与发展
        (一)国外近代职业教育的率先发展
        (二)国外职业教育学习与交流的途径
        (三)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思想及模式
        (四)对国外职业教育的借鉴与启示
    五、启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模式——工学整合
        (一)做到工学整合
        (二)做好现代学徒制
        (三)做实知行合一
        (四)做强企业学院
第三章 我国职业教育实践及其人的主体性发展
    一、我国古代职业教育的启蒙与人的被压迫性
        (一)古代早期职业教育初级实践
        (二)我国古代社会职业教育人的主体性特点——“工具使用的压迫性”
    二、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学制形成与人的觉醒
        (一)职业教育运动的兴起
        (二)职业教育学制的建立
        (三)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百年丰碑
        (四)我国近代社会职业教育人的主体性特点—“主动抗争的觉醒性”
    三、党领导的职业教育实践创新与人的解放
        (一)革命根据地职业教育早期实践与人的“反‘帝封官’的斗争性”
        (二)建国初期职业教育缓慢发展与人的“计划体制的能动性”
        (三)改革开放四十年高职教育创新发展与人的“市场经济的创造性”
    四、启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理念——个性化发展
        (一)树立尊重的教育理念
        (二)搭建多元化成长平台
        (三)打造“仙人掌”式的人才发展模式
第四章 新时代我国高职教育的新发展
    一、工业化后期高职教育的新形势
        (一)工业化的“异化”与“异化”的人
        (二)“异化”是工业化社会发展的环节
        (三)国际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
        (四)工业化后期高职教育的新机遇
    二、新时代,党的职业教育思想创新发展
        (一)习近平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
        (二)习近平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内涵
        (三)习近平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观
        (四)习近平职业教育思想的时代特征
    三、新时代,高职教育实践创新发展
        (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变化
        (二)新时代高职教育新主题
        (三)高职教育“特高”建设新布局
        (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关键能力新内涵
        (五)新时代高职教育人的主体性特点——“个性发展的自由性”
    四、启示: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任务——立德树人
        (一)加强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
        (二)加强党的领导是根本保障
        (三)加强思政创新是基本要求
第五章 “人本+工学整合”HWSI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一、HWSI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变迁与新内涵
        (二)树立以人为本和个性化发展的教育观
        (三)明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四)建立“工学整合”管理体制机制
        (五)打造“双师型”队伍和加强SOF模式教学改革
        (六)优化实践选修课程
        (七)打造多元化服务平台
        (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九)健全程序质量体系
    二、HWSI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温州文化创意学院发展纪实
        (一)温州文化创意学院产生背景概括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德性+个性”办学理念
        (三)共享母体的“学园城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四)开展HWSI人才培养实践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2)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引航下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1.1.1 在梳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历史演进中彰显理论体系的价值指向
        1.1.2 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解答时代问题的研究视角
        1.1.3 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剖析高等教育热点问题的积极尝试
        1.1.4 为向应用科技大学转型发展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提供科学有效的理性引航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有关马克思主义发展观问题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有关应用型本科转型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创新之处
        1.3.1 本文的主要内容
        1.3.2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1.3.3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1.4 相关概念说明
        1.4.1 发展
        1.4.2 发展观
        1.4.3 应用型本科院校
        1.4.4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1.4.5 应用科技大学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历史溯源与当代解析
    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发展观
        2.1.1 马克思、恩格斯发展观的历史生成
        2.1.2 列宁对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贡献
    2.2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国化的历史演进
        2.2.1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初步探索
        2.2.2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开拓与创新
        2.2.3 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推进与拓展
        2.2.4 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深化与突破
        2.2.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超越与升华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理论内蕴与时代价值
    3.1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理论品质
        3.1.1 实事求是的理论基点
        3.1.2 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
        3.1.3 反思批判的理性追求
        3.1.4 改变世界的致思路向
        3.1.5 以人为本的价值旨趣
        3.1.6 交往实践的基本视界
    3.2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鲜明特征
        3.2.1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3.2.2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结合
        3.2.3 发展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协调
        3.2.4 发展的连续性与超越性的同一
        3.2.5 发展目的与发展手段的一致
        3.2.6 发展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的叠合
    3.3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时代价值
        3.3.1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对中国传统发展思想的传承与升华来看待其时代价值
        3.3.2 从与不同发展理论的殊异甄析中来看待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时代价值
        3.3.3 从发展过程中累积的经验教训来看待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时代价值
        3.3.4 从当下社会发展中涌现出的问题出发来看待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时代价值
第四章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现实要求及境遇
    4.1 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现实召唤
        4.1.1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遵循了大学功能历史演进的必然逻辑
        4.1.2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顺应了当下世界高等教育变革的主要趋势
        4.1.3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4.1.4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多样化和教育体系现代化的应势之举
        4.1.5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教育大众化、普及化之后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理性诉求
    4.2 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时代要意
        4.2.1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基本内涵
        4.2.2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方向性目标——应用科技大学
    4.3 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现实困境
        4.3.1 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外部困境
        4.3.2 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部困境
    4.4 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困境的归因分析
        4.4.1 转型发展中价值诉求的迷失
        4.4.2 转型发展中教育价值诉求的解读:缺乏科学正确发展观的指导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理论建构
    5.1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理论引航
        5.1.1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理论基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1.2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历史与逻辑起点:物质生产实践
        5.1.3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深刻动因:矛盾运动为核心的动力系统
        5.1.4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路径指向: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
        5.1.5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根本要旨: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和物质财富增加
        5.1.6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原则:社会发展的整体性
        5.1.7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终极关怀:追求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5.2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理论运用
        5.2.1 转型目标指向: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南制定学校战略规划
        5.2.2 转型实践先导:运用社会有机体理论找准自身“生态位”
        5.2.3 转型动力机制:以基本矛盾为动力统筹推进学校全方位转型
        5.2.4 转型根本之道:遵从内外部关系规律形成校地互动的良好机制
        5.2.5 转型精神引领:利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创建高品位的大学文化
        5.2.6 转型实践准则:应用普遍联系原理创设有利于转型的内外部环境
        5.2.7 转型价值旨归:践行“以人为中心”理念力促高级应用型人才全面自由发展
    5.3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引航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教育价值重建
        5.3.1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教育理念的重建
        5.3.2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教育实践的重建
        5.3.3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教育价值诉求的理性承担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引航下的实践探索——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个案呈现
    6.1 办学理念的转型:扬长避短,特色发展
    6.2 发展战略的转型:顺势而为,跃迁发展
    6.3 人才培养的转型:素能本位,持续发展
    6.4 课程体系的转型:注重实践,融合发展
    6.5 教学方式的转型:协同育人,开放发展
    6.6 学科专业的转型:链接产业,定向发展
    6.7 师资队伍的转型:双师双能,借力发展
    6.8 科研导向的转型:应用转化,主动发展
    6.9 服务社会的转型:贴近地方,互动发展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3)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发展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一) 选题背景
    (二) 文献综述
        1 国外研究述评
        2 国内研究述评
    (三) 研究主要框架及内容
    (四)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2 比较研究法
        3 系统研究法
    (五) 本研究的创新点
二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一)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二) 社会转型期对高职高专教育的新要求
        1 社会转型期带来的新变化
        2 社会转型期对高职高专教育的新要求
    (三)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及战略定位
        1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
        2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战略定位
三 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研究基础理论
    (一) 基础理论
        1 职业教育发展理论
        2 人力资本理论
        3 以人为本教育理论
        4 终身教育理论
        5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6 现代就业理论
    (二)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要求
        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2 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三) 科学发展观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四 高职高专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一) 高职高专管理体制问题
        1 政府在参与管理中存在缺位、越位问题
        2 劳动人事制度与教育行政制度缺乏有效衔接机制
        3 办学主体自主性不足,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
        4 高等职业教育区域间协调发展不足
        5 职业教育法规体系不健全
    (二) 高职高专投资机制问题
    (三) 高职高专教育体系问题
        1 高职高专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并行而缺乏纽带联通
        2 高职高专学历体系不完整,缺乏教育竞争力
        3 高职高专学历体系与职业资格制度衔接不畅
    (四) 高职高专人才培育模式问题
        1 高职高专教育等同于学历教育与生产岗位需求脱节
        2 学科专业设置存在结构性矛盾
        3 教学内容陈旧,课程设置不规范
        4 高职高专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偏低
    (五)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问题
        1 毕业生人数多与需求岗位少之间的矛盾
        2 企业用人标准的唯学历论偏见的制约
        3 学校教学理念滞后、就业指导不到位的制约
    (六) 高职高专教育发展问题成因归纳
        1 传统教育理念中的消极因素是制约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首因
        2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高职高专发展的重要因素
        3 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是制约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4 生源质量低、办学水平不高是高职高专发展的内在因素
        5 就业准备不足,缺乏职业认知教育
五 以科学发展观来构建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 完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机制
        1 办学机制上突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模式
        2 制度建设上统一规划,优化衔接机制
        3 突出多主体办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度
        4 建立高职高专教育区域合作机制
    (二) 构建以公共财政为主体的综合型教育投资机制
    (三) 完善高职高专多层次协同发展体系
        1 健全高职高专完整职业教育层次结构
        2 优化高职高专与普通教育协同机制
        3 强调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体系
    (四) 构建“工学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1 推进“工学结合”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2 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途径
    (五) 开展就业观教育,完善就业体系建设
        1 就业观导向下提升高职高专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2 完善高职高专就业服务体系
        3 营造良好的社会就业环境
    (六) 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1 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
        2 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各参与主体的法律意识
        3 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违规行为的监督与查处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4)终身学习视角下的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Extended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图清单
表清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述评
    1.5 研究的理论基础
    1.6 概念界定
    1.7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1.8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终身学习理念的传播和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研究的现实需要
    2.1 终身学习理念的历史发展与现实意义
    2.2 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价值诉求
    2.3 我国社区学院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2.4 小结
3 中外社区学院发展的比较分析
    3.1 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历程与现状
    3.2 我国社区学院建立的主要类型
    3.3 主要发达国家社区学院发展情况
    3.4 经验和启示
    3.5 小结
4 终身学习视角下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定位
    4.1 我国社区学院定位存在的问题
    4.2 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定位
    4.3 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定位依据与原则
    4.4 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定位构想
    4.5 小结
5 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影响因素确定与影响路径模型构建
    5.1 访谈主要目的
    5.2 访谈方案设计
    5.3 访谈资料分析
    5.4 测量量表的设计与测试
    5.5 我国社区学院发展影响路径模型构建
    5.6 小结
6 我国社区学院发展模式的构建
    6.1 我国社区学院发展模式提出的思路
    6.2 我国社区学院发展模式的构建
    6.3 小结
7 案例剖析
    7.1 HZXS 社区学院分析
    7.2 SHCN 社区学院分析
    7.3 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论文的创新点
    8.3 论文的局限性
    8.4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我国社区学院分布
附录2. 预试访谈提纲
附录3. 正式访谈提纲
附录4. 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研究预试问卷
附录5. 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研究正式问卷
附录6.访谈记录整理
附录7.HZXS 社区学院章程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科学发展职教观探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点理性收获(论文提纲范文)

一倡导科学发展职教观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底蕴
    (一)倡导科学发展职教观的理论依据
    (二)倡导科学发展职教观的现实底蕴
二科学发展职教的主要内容和价值评价
    (一)科学发展职教观的主要内容
        1职教发展的动力
        2职教发展的目标
        3职教发展的原则
        4职教发展的评价标准
    (二)对科学发展职教观的价值评价
三广东要闯出一条科学发展职业教育的新路子
    (一)要紧紧把握《纲要》的灵魂,科学发展职业教育,先行先试体制创新
    (二)要善于用足用好《纲要》的新鲜政策,增创职教发展的优势,转变职教发展的劣势
    (三)以实施《纲要》为新起点,找准路径,瞄准标杆,突破职教发展的“瓶颈”

(6)科学发展观视阈中高职院校特色办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相关研究综述
    1.4 具体研究方法
第2章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定义
    2.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2.1.1 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2.1.2 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2.1.3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2.2 办学特色的定义
        2.2.1 独特性
        2.2.2 优质性
        2.2.3 稳定性
        2.2.4 发展性
        2.2.5 导向性
    2.3 科学发展观与高职院校特色办学的关系
        2.3.1 科学发展观对高职院校特色办学的统领作用
        2.3.2 科学发展观对高职院校特色办学的指导作用
        2.3.3 科学发展观对高职院校特色办学的促进作用
第3章 科学发展观视阈中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
    3.1 培养目标定位不清,不能以人为本
        3.1.1 高职的培养目标:技术应用型人才
        3.1.2 对人才培养层次定位不清
        3.1.3 对人才培养领域定位不明
    3.2 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不能全面、协调发展
    3.3 学生能力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落后,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3.3.1 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3.2 教师队伍建设未走专兼结合的道路
    3.4 高职院校受外部环境的制约,不能实现统筹兼顾
第4章 科学发展观视域中高职院校特色办学的路径与举措
    4.1 落实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明确高职院校办学定位
        4.1.1 以人为本,明确培养目标
        4.1.2 突出特色,找准办学方向
        4.1.3 协调好规模与效益之间的关系
        4.1.4 合理规划,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
    4.2 坚持全面、协调的总体要求,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4.2.1 变革办学思想
        4.2.2 转变办学模式
        4.2.3 创新办学机制
        4.2.4 走品牌战略之路
    4.3 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举措,健全高职院校特色办学机制
        4.3.1 积极促进高职院校特色发展
        4.3.2 转变发展观念,增强特色办学意识
        4.3.3 适应变化,探索发展模式
        4.3.4 充分发挥政府调控和政策导引作用
    4.4 坚持持续有序的发展思路,完善高职院校特色办学体系
        4.4.1 围绕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设置专业
        4.4.2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4.3 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高等职业教育功能定位 ——基于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设计思路
    (四) 研究方法
一、科学发展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
    (一) 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1. 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2. 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客观依据
    (二) 高等职业教育功能定位
        1. 功能视角的基本含义
        2. 高等职业教育功能的历史扩张
        3.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
    (三) 科学发展观对高等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的意义
二、高等职业教育功能发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培养人才方面的问题
        1. 质量问题
        2. 结构问题
    (二) 社会服务方面的问题
    (三) 职能协调方面的问题
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一) 树立科学发展理念
        1. 以服务为宗旨的理念
        2. 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
        3. 工学结合发展理念
        4. 终身教育理念
    (二) 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结构
        1.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2. 改善教学、实训条件
        3. 打造“双师”教师队伍
        4. 开发体现岗位技能要求的优质核心课程体系
    (三)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1. 建立专业设置、招生规模的计划与调整机制
        2. 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 规范教材选用和评价机制
        4. 建立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
四、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功能定位评估
    (一) 抓住了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 找准了院校发展的方向:实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对接
        1. 瞄准河北钢铁产业发展特点,围绕钢铁产业链设置、开发专业
        2. 形成了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机制,构建了“产学互动、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 夯实了院校发展的根基:启动“名师”工程
    (四) 坚持了院校发展的中心:紧抓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五) 高职院校当前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 院校本身制度建设滞后
        2. 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缺乏保障和动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8)科学发展观视角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内涵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教育的历史使命
    (一) 坚持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
    (二) 坚持全面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
    (三) 坚持教育的协调发展
    (四) 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三、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一)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观
        1. 高职教育的发展背景。
        2. 高职教育的发展目标。
    (二)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文观
    (三) 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观
        1. 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
        2. 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基本途径。
        3.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基本保证。
    (四) 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观

(9)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一、把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首要任务, 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努力制定一个体现时代发展要求, 符合中国国情、人民群众满意的高质量的规划纲要。
    三、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 集中力量办好一些让社会公众满意、给教育发展增添动力的事情。
关于2009年教育重点工作
    一、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着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二、统筹城乡教育发展, 着力办好农村义务教育。
    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
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着力增强培养高素质人才、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
五、积极发展成人继续教育, 着力建设终身学习的支撑平台。
    六、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着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七、坚持促进教育公平, 着力落实教育惠民政策。
    八、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着力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九、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着力提高领导教育科学发展的能力。

(10)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一、把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首要任务, 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努力制定一个体现时代发展要求, 符合中国国情、人民群众满意的高质量的规划纲要。
    三、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 集中力量办好一些让社会公众满意、给教育发展增添动力的事情。
关于2009年教育重点工作
    一、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着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二、统筹城乡教育发展, 着力办好农村义务教育。
    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
    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着力增强培养高素质人才、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
    五、积极发展成人继续教育, 着力建设终身学习的支撑平台。
    六、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着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七、坚持促进教育公平, 着力落实教育惠民政策。
    八、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着力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九、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着力提高领导教育科学发展的能力。

四、科学发展观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D]. 吴同喜. 东北师范大学, 2018(06)
  • [2]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引航下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D]. 关雯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01)
  • [3]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发展若干问题研究[D]. 梁中卿.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7(03)
  • [4]终身学习视角下的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研究[D]. 刘春朝. 中国矿业大学, 2013(12)
  • [5]科学发展职教观探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点理性收获[J]. 陈赞晓.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2)
  • [6]科学发展观视阈中高职院校特色办学研究[D]. 李海霞. 湖南大学, 2010(04)
  • [7]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高等职业教育功能定位 ——基于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证分析[D]. 段志群. 河北师范大学, 2009(S2)
  • [8]科学发展观视角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内涵浅析[J]. 刘流.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9(10)
  • [9]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J]. 周济. 人民教育, 2009(Z1)
  • [10]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J]. 周济. 中国民族教育, 2009(02)

标签:;  ;  ;  ;  ;  

科学发展观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