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设计方案选择的模糊评价方法

工程设计方案选择的模糊评价方法

一、工程设计方案选择的模糊评判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于桂华[1](2020)在《变电站工程设计质量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家大力推行“煤改电”,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始大量集中地新建、扩建变电站,变电站工程的质量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项目的投资成本、工程质量及建成后变电站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因此提高变电站设计质量及对设计质量进行评价势在必行。本文开展了基于熵权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变电站设计质量评价研究。首先,本文分析了研究背景及国内外对变电站质量研究的现状,通过在设计质量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了变电站工程设计质量评价的重要性、设计质量管理的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根据以往工程中业主和评审关注的着重点提出构建变电站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一些影响因素。其次,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熵权法结合起来确定评价模型的计算方法及步骤,运用熵权法计算相对权重并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矩阵模型,按照初设中标后设计阶段的划分,确定设计质量评价模型二级指标,再在不同阶段中选取对本阶段影响较大的指标作为评价的三级指标,构建出评价模型。最后,介绍静海区一110kV变电站工程的概况,并以此工程为例对该工程设计质量进行了应用评价,得出此工程项目的评价等级。最后通过评价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设计时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同时结合平时的工作进行总结,提出相应的建设性的建议。通过本文的评价体系可以对变电站工程设计质量进行合理地评价,为评价此类项目提供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周楚[2](2019)在《引入设计监理的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管理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民用建筑设计质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和重视,设计质量对于建筑工程成本把控、进度、质量安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设计监理作为建设单位的设计统筹单位,通过对设计单位的监督与指导,可以提高设计质量、控制工程造价及工程进度。所以,在设计管理阶段加强管理、确保图纸质量以及重视设计质量管理的评价是建设单位需重点关注的。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设计质量评价体系与英美等国还存在不小差距,尚未构建成熟的设计质量评价体系。以往国内文献对建筑工程设计的评价多是评价设计单位施工图阶段图纸质量的,很少有从业主的角度评判设计各阶段管理质量的。本文立足于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管理评价,力求探寻出一个适用于从业主角度出发的设计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为后续项目设计的有序开展积累宝贵经验。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专家根据一、二级指标评价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两两比较打分,构造判断矩阵,经过一致性检测得到评价指标权重。通过邮件形式进行问卷发放回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C、Y项目的设计质量管理分别予以评价,并得出结果。研究表明,设计监理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项目设计质量带来提升,但需要在过程中予以严格把控;各专业图纸交圈落实度、策划定位报告匹配度、招标图纸质量等指标在设计质量管理中重要性排名前三,后续项目需重点关注。研究根据分析结果,最后结合K公司实际案例提出改善建议来指导后续工程实施。

吴定远[3](2019)在《大型园区基础设施综合设计协同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深圳蛇口工业区建设开始,中国大型园区建设如火如荼,未曾停歇。在这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大型园区不仅承载着各级地方政府进行政策实验和制度创新的重任,还肩负着实现产业聚集和升级、整合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进程等一系列重大使命。国家政策的引导加上地方政府的快速推进,使得大型园区在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提升政府招商引资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经济发展及转型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在大型园区建设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存在各自为政,缺乏系统策划和整体推进的现象,导致大型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园区功能定位不匹配,影响大型园区基础设施综合承载力的发挥。在大型园区基础设施设计管理上,大多采取传统设计模式,即把复杂的设计任务分解成多个静态化、离散化的设计工作组合,其管理的重点在于协调。而综合设计模式的提出,是以突破现有专业属性及行业管理的限定,从系统性、整体性的角度将复杂设计任务定义为一个有机整体,把多个设计主体粘结成一个具有整体功能的聚合体,充分发挥各设计主体的优势资源,通过分工协同,共同完成设计任务。其管理的重点是协同,即要求各设计主体的设计工作在动态上同步,以解决设计任务中涉及到的多专业深度融合,并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实现设计信息资源共享,提升设计效率和质量。因此,开展大型园区基础设施综合设计协同机制研究,对实现大型园区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结合大型园区基础设施综合设计的特点,本文运用博弈模型对综合设计模式下各设计单位的合作博弈收益进行研究分析,揭示了综合设计模式下各设计主体存在趋于协同的内在驱动。由于大型园区基础设施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主体参与且存在分阶段决策的特点,综合设计过程的协同内在驱动并非完全稳定。通过对大型园区基础设施综合设计协同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分析,识别出影响综合设计协同稳定的长期和短期关键因素。在综合设计协同稳定性研究的基础上,从法律法规、合约约束、组织约束三个维度构建大型园区基础设施综合设计协同管理约束机制,为大型园区基础设施综合设计协同管理营造良好环境。结合复杂系统理论,分析综合设计协同内涵及综合设计协同过程,指出综合设计模式协同管理存在信息管理不协同、设计环境缺失及缺乏配套综合设计流程三个问题。从数据协同、图形协同、文件协同三个层面,分构建协同工作平台、建立数据库、综合设计流程规划和形成综合设计流程有机整体四个阶段给出整体对策,系统地研究了综合设计协同管理的具体内容和协同管理的机理。并通过分析信息协同、工期协同、资源协同和质量协同四个方面协同内在动力与外部推动手段,构建综合设计协同管理目标体系,实现了大型园区基础设施综合设计协同全过程管理。为研究外部激励政策对协同机制动态演化的影响,本文基于贝洛索夫-恰鲍廷斯基(Belousov-Zhabotinsky,简称B-Z)反应模型模拟综合设计模式的协同机制演化过程,证明外部激励政策对大型园区基础设施综合设计协同机制动态演化具有显着的积极作用。在对大型园区基础设施综合设计协同内部推力、外部约束以及协同作用机理分析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从大型园区基础设施综合设计系统有序度出发,选择与系统有序度密切相关的工期、质量、资源以及信息等9个度量指标进行功效评价,并计算各指标在大型园区基础设施综合设计勘察设计、方案设计、图纸设计以及后期服务阶段的有序度,构建了大型基础设施综合设计协同度评价模型。随后,创新性地将内部满意度、客户满意度作为综合设计模式协同管理绩效的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的思想,构建了综合设计协同绩效评价模型。为研究协同机制协同度与协同绩效的关系,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的方法,分析大型园区基础设施综合设计工期子系统、质量子系统、资源子系统和信息子系统的协同度意外扰动对协同绩效的冲击程度。最后,以某大型园区基础设施综合设计案例为代表,研究协同机制在一般大型园区基础设施项目中的适用性。本文研究了该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综合设计的8条网络链,得出网络链4始终处在协同程度较高位置,表明网络链4中各参与单位不仅综合实力较强,相互之间信息共享程度、资源协调能力、配合默契程度相比其他网络链也较高。对该项目协同机制绩效研究则是取每半月整体满意度作为协同绩效数据指标,同样得出在协同机制作用下,项目综合设计过程的绩效评价分值不断提高,评级由较好提升到很好的结论。最终,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分析该项目中协同绩效对协同机制各子系统协同度扰动的脉冲响应结果,得出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为协同机制子系统协同度越高,则协同绩效越好。通过实证分析证明本文采用的协同度度量模型和协同绩效评价方法能够较好地应用于一般大型园区基础设施项目综合设计过程中。

张瑾[4](2019)在《BJ公司电网建设工程前期造价管理评价体系研究》文中指出国家电网公司为有效防范电网建设工程建设管理问题,要求各级单位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由于电网建设工程发展均呈现出规模大、投资多、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工程造价影响因素非常多,为了全面做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必须要持续做好电网建设工程的造价评价分析工作。BJ公司为解决目前工程造价评价分析工作准确度不高、判断结果主观等问题,积极寻求一种综合、全面、准确的评价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对工程项目经济性影响程度最高的电网建设工程前期造价管理阶段的评价为目标展开,运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调查法、模型方法、案例分析法等,分析电网建设工程前期造价管理因素,建立电网建设工程前期造价管理综合评价指标系,构建基于熵权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以XPB 110千伏变电站工程为例,展开工程前期造价管理评价研究工作,得出契合工程现场管理现状的造价控制研究成果。通过本次研究,为BJ公司造价管理评价工作提供一种全新、客观的评价检测手段,实现了更加全面、准确开展造价管理评价的目标。也为今后运用造价控制手段有效督促各专业在造价管理的相关阶段认真履责,实现对工程造价的预测、计划、确定、控制、评估等环节的管理,推动电网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全面实施,提高电网建设工程标准化、精益化管理水平并取得良好投资效果具有重大意义。

冯杰[5](2019)在《熵理论下对于工期风险等级的模糊评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大工程建设和规模不断壮大的背景下,我国对于工程事业的投入也越来越多,长期性的工程建设如果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难免会造成一定的风险,其中工程风险主要有工期风险、投资风险和质量风险。本文通过大量文献论述,认为在工程施工中对于进度的控制尤其是工期风险的评判对于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和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是很重要的。根据工期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选用了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进行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风险因素模糊的问题,采用熵理论并利用信息熵和熵权的转换确定风险指标的权重,进而可以确定主要的风险来源。另外综合考虑各方面对工期风险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工期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构建的熵模型和评价模型对各风险指标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本文的评判结果是通过模糊算子将评判结果向量与指标权重进行矩阵运算得到综合评分值,进而结合隶属等级函数图和最大隶属度原则评估出工期风险的级别。将建立的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应用到水库工程案例分析中,由指标体系中各组二级指标权重的计算得到4个一级指标的权重,从单因素方面评判风险并利用评分值确定了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工期风险可能性较大,最后通过综合评判确定水库工程的工期风险级别为中等。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说明了熵理论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工程风险的评估还是很适用的。

莫子端[6](2019)在《商品住宅项目建筑设计风险管理评价研究 ——以宏鼎景裕豪园住宅项目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房地产经济在我国乃至全球多个国家都以主要经济地位而存在。房地产市场的兴起伴随着城市化建设急剧扩张的步伐,其数量和质量都成为了当代主要的社会话题之一。商品房项目作为房地产领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项目设计、建设、使用过程中,存在多方面的风险因素,一旦风险转化为危机,将会引起较大的负面影响。而从设计源头就对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则是一条有效的风险控制方式。本文以宏鼎景裕豪园住宅项目为例,分析商品住宅项目中的建筑设计风险评价。论文的第一章内容阐述了商品住宅项目建筑设计的研究背景,整理了国内外关于商品住宅建筑设计的相关文献,提炼出有价值性的观点,作为论文指导理论依据。论述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说明了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技术路线。通过六步走的技术路线来研究商品住宅建筑设计项目风险管理评价课题。第二章内容介绍了商品住宅项目建筑设计风险管理评价相关概念及理论。论述了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风险管理包含了四个主要的内容,分别是风险管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以及风险处理。论述了几种成熟性的风险评价方法。第三章说明了商品住宅建筑设计项目中的风险辨识,介绍商品住宅建筑设计项目中的风险管理程序与内容,阐述当前商品住宅建筑设计项目工程设计风险管理现状。并对项目各个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辨识。第四章论述了商品住宅建筑设计项目风险评价内容,首先阐述本文所应用到的评价方法理论。对本课题的风险评价目的进行说明,并按照真实性、系统性、合理性、科学性、规范性的原则来执行风险评价过程,确定风险评价的步骤和方法。第五章通过宏鼎景裕豪园住宅项目对商品住宅项目建筑设计风险管理评价做出实证研究。本文创新性地通过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宏鼎景裕豪园住宅项目实际案例,确定了建筑设计流程中的风险因素,并根据风险因素的特点制定了切实可行风险控制策略。为行业的精细化管理工作提供了在设计风险评价这一方面的研究。第六章论述了商品住宅项目建筑设计风险的应对措施。首先设计了一套针对风险因素的规避方案,其中包括了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应对、风险缓解、以及风险自留,论述了针对规避方案的具体保障措施。

刘平[7](2019)在《面向设计过程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智能预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城市规模与人口的不断扩大,多元化的出行需求与有限的交通供给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地铁以其快速、大运量、污染小、高效率等特点,成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战略中的骨干。近年来,在地铁建设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各种类型的施工安全事故却频繁发生,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如何既保证地铁建设速度,又保证地铁建设期内的施工安全,极具现实意义。虽然设计阶段具有提高施工安全绩效的潜力这一观点得到广大学者的认同,但是缺乏从面向设计过程来降低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的理论、模型和预控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本文从面向设计过程的角度入手,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导向,全新界定了地铁工程安全设计的内涵及形成机理,并从施工安全风险智能预测和预控措施推理等方面,开展了系统化的研究。研究成果有助于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预控措施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1)通过详细的文献综述,对安全设计(Design for Safety,DFS)、地铁施工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安全风险的监测识别、分析评估、预测预警、智能推理等相关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评述,指出现有研究不足: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的机理分析局限于对施工过程的风险因素建模,而从地铁工程设计的角度关注较少。针对现有研究不足,界定了论文的研究目标,明确了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2)全新界定了地铁工程安全设计的内涵,并从国内外现有的施工安全管理标准、规范和文献分析两个方面筛选出地铁建设期安全管理相关的20个影响因素,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和交叉影响矩阵相乘分类法对地铁建设期安全管理影响因素进行分层和分类,分析影响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而明确安全风险从设计过程开始的演化规律及与设计相关的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对其他因素的作用方式和传导路径。从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和轨迹交叉理论两个方面分析了设计与施工安全事故的关联性,并揭示了面向设计过程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形成机理。(3)在对我国2002-2016年发生的246起地铁施工安全事故类型及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界定出本文安全风险的研究范围和对象。根据面向设计过程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形成机理,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周边环境、工程设计方案和施工设计方案等五个维度识别出和设计过程相关的21项安全风险影响因素。通过对来自学术界和工程界的专家进行问卷调查,验证了影响因素的可用性和有效性。(4)利用粗糙集(Rough sets,RS)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优势互补的特点,提出RS-SVM组合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智能预测模型。在不改变样本分类质量的条件下,利用遗传算法进行RS属性约简,将基坑失稳与破坏案例样本约简为12项关键因素;周边环境破坏案例样本约简为9项关键因素,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属性约简,达到消除冗余信息,简化样本数据空间维数,提高后期预测模型的训练效率和精度的目的。(5)根据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的特点,设计了改进二叉树的多分类SVM预测模型,并提出利用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对SVM模型参数进行寻优。构建基于PSO-SVM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智能预测模型,以RS属性约简后的关键影响因素作为样本数据,实现了PSO-SVM模型对基坑失稳与破坏和周边环境破坏两类样本数据的训练和测试。研究表明:本文构建的PSO-SVM智能预测模型对于两类样本数据的训练集和测试集都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同时还可以实现对设计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和施工安全风险之间的复杂耦合关系进行智能分析,为找出降低地铁施工安全风险最重要的设计安全风险影响因素提供依据。(6)从如何利用智能推理技术制定出紧急情况下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提出基于CBR(Case-Based Reasoning,CBR)-RBR(Rule-Based Reasoning,RBR)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预控措施推理模型。结合面向设计过程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产生机理,提出基于框架的多层级、结构化的案例表示方法;提出分级式检索算法和最近邻算法相结合的二级检索策略;利用云模型理论实现对特征属性权重的启发式层次寻优,解决地铁施工安全事故特征属性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问题;通过计算综合相似度,在案例库中检索出相似案例的基础上,根据关键属性相似度运用规则推理对相似案例的预控措施进行适用性修改。

王凤[8](2019)在《基于价值工程的工业建筑功能设计质量控制》文中认为近年来,由于我国工业发展迅猛,工业建筑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在我国近几年完成的建筑工程投资额中,工业建筑所占的百分比在不断增大[1]。由此可见,我国的工业建筑将会以相当快的速度发展,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工业建筑设计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灵魂,是建筑工程水平前期计划和质量目标的具体化,是施工的直接依据。根据相关资料分析,从开始设计到完成技术设计的时间大概占整个建设期的四分之一,到施工图设计结束也不超过一半的建设期。但是从影响质量的角度来看,设计阶段的影响却是最大的,影响比例高达70%到90%。由此可见建筑的设计阶段是整个建筑工程的核心,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设计阶段的功能设计质量控制展开了研究。论文就工业建筑功能设计质量控制,构建了功能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模型以及功能设计成果的质量评价优化模型。工业建筑功能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模型在建立质量控制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和模糊因果分析法实现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功能设计成果的质量评价模型在建立功能设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用灰色层次分析法实现设计成果的质量评价。此外还建立了功能设计成果的优化模型,该模型在建立功能——成本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用价值工程理论的原理并结合工程实际实现功能设计的优化。最后将本文构建的功能设计阶段质量控制模型和功能设计成果质量评价优化模型运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验证了所构建模型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实用性。

袁腾方[9](2018)在《岩溶区高速公路路基强夯处治技术及其稳定性分析》文中提出随着西部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将不可避免地穿越大量岩溶地区,如湖南省炎汝、汝郴、郴宁、宁道、桂武、娄新等高速公路以及广西、贵州两省份的大部分高速公路均存在大量岩溶路基。此时,如何合理、有效的处治岩溶路基并评价其稳定性成为工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有必要在综合分析现有岩溶路基处治技术基础上提出更有效、更经济的处治方法,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为此,本文以湖南省桂阳至临武(桂武)高速公路为工程依托,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等手段开展岩溶区高速公路路基强夯处治技术研究,提出岩溶区高速公路路基强夯处治设计原则与设计参数及其稳定性评价方法,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岩溶形成与发育条件、岩溶形态及其特征、岩溶路基病害以及岩溶路基稳定性问题等方面的内容,对岩溶路基病害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六种常规方法与规范方法对高速公路岩溶路基塌陷可能性进行分析;进而以此为基础提出岩溶路基强夯处治技术,并在明确岩溶路基强夯处治目的基础上提出岩溶路基强夯处治的有效加固深度与影响深度、夯击能、间距与遍数、加固范围及间隔时间等设计参数的建议取值。(2)针对依托工程设计并完成了岩溶区高速公路路基强夯处治现场试验研究,根据现有地基强夯处治方法确定了岩溶区高速公路路基强夯的试验目的与内容,即在对强夯点进行详细地质勘查与静力触探基础上,测试距强夯点不同水平距离处的地表振动加速度与水平动土压力、不同深度处的竖向动土压力以及强夯点地表沉降量,确定了强夯试验能量选择标准、仪器埋设方法与注意事项等。通过现场强夯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分别获得了地表振动加速度、动应力与夯击数、水平距离的变化规律,验证本文所提出岩溶路基强夯处治设计参数的合理性。(3)考虑路基荷载与路面荷载对岩溶顶板的作用效应,提出岩溶路基稳定性分析受力分析模型,并在探讨路面车辆荷载与岩溶顶板荷载计算方法基础上,采用结构力学分析方法建立出考虑溶洞空间形态的岩溶顶板稳定性分析方法,即分别建立了岩溶顶板固支梁、抛物线拱、圆拱、双向板或壳体分析模型,并获得了由抗拉强度决定的各模型岩溶顶板最小安全厚度计算方法;通过典型工程案例探讨了岩溶顶板破坏模式与溶洞形态、几何平面尺寸、矢高及顶板围岩强度的相互影响规律,确定了岩溶顶板稳定性评价应重点探明溶洞空间形态及其矢高。(4)针对岩溶区双孔圆形土洞的地基稳定性,综合利用柯西积分法、Schwarz交替法与迭代求解方法建立出双孔土洞土层中任意一点应力值的求解方法,并基于应力坐标转换与Mohr-Coulomb强度准则构建出土洞稳定性评判方法,通过计算结果与精确解析解及ABAQUS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所建立方法的计算精度;探讨了土体侧压力系数、土洞半径比以及土洞相对位置等因素对双孔土洞稳定性的影响规律,获得了土洞稳定系数随各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5)采用强度折减法与数值方法分析高速公路下伏溶洞在施工荷载与强夯荷载作用下的顶板稳定性;通过探讨不同跨度、高度、埋深及顶板厚度等工况下的岩溶顶板变形量、大小主应力与安全系数的变化规律,获得了不同工况下岩溶顶板安全稳定性判断标准,并明确溶洞埋深在20m以上或顶板岩层厚度超过3m时可不予处理;通过不同工况岩溶路基强夯处治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获得了(200×20)kN·m的单击能强夯时岩溶顶板塌陷对应的各种可能工况,验证了所确定的高速公路岩溶路基强夯处治设计参数的合理性。(6)为了研究各种不确定因素会对岩溶区域的路基稳定性分析产生何种作用,提出了高速公路岩溶路基稳定性风险分析方法,同时采用模糊能度可靠性分析方法计算岩溶路基失稳概率,并建立岩溶路基风险损失确定方法;采用模糊能度可靠性分析方法确定岩溶路基失稳概率能充分考虑参数取值不确定性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并考虑抗弯与抗剪的共同作用;基于风险分析理论建立出岩溶路基风险损失确定方法以及稳定性风险分析方法。(7)将强夯处治技术应用于桂武高速公路岩溶路基处治,在综合分析桂武高速公路工程地质情况基础上提出了桂武高速公路岩溶区路基处治基本原则与具体的处治方案,通过综合优化分析在溶洞注浆的原设计方案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强夯+开挖回填+盖板跨越等的岩溶路基综合处治方案;结合六标岩溶路基工程地质情况提出了具体的强夯处治技术设计方案与盖板跨越设计方案。

罗声扬[10](2016)在《房屋住宅工程项目防水质量控制及评价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住宅防水分部工程项目是房地产住宅项目的主要组成要素,是住宅项目应拥有的基本功能中的重要一项。住宅项目防水质量是保证人民正常生活环境以及财产安全的基石。首先本文根据住宅项目防水质量现状提出了住宅项目防水所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明确了涉及住宅项目防水质量优劣的防水设计方面、防水材料方面、施工方面、管理方面以及事后维保方面。然后叙述了住宅防水工程特点及要素,提出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对住宅防水工程进行质量全过程管理。然后在本篇论文之中,介绍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提出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层次分析法对住宅防水工程质量等级以及其各分项防水工程质量等级进行评判,并简述了该种方法的基本步骤。本文依据围绕涉及住宅项目防水质量的设计、材料以及施工质量管控出发,以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为中心,描述了住宅项目防水设计、原料和施工管理的质量管控问题及方法,建立了住宅项目防水全面质量管控体系。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选取住宅防水工程中的地下室防水工程为举例对象,对现场实际发生的住宅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问题进行了详细描述,通过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方案,并根据相关数据收集,得出方案对住宅防水工程的效果改善数据。最后根据工程实例所收集防水工程的各项数据,通过对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应用,对该工程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进行评价,以验证该评判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对住宅防水工程质量以及其各防水分项工程质量评价的可行性。

二、工程设计方案选择的模糊评判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程设计方案选择的模糊评判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变电站工程设计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工程设计质量的概念
    2.2 评价方法的选择
    2.3 现阶段设计质量管理体系简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变电站工程设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3.1 各设计阶段重点工作分析
    3.2 变电站工程设计特点
    3.3 变电站工程设计质量评价内容
    3.4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变电站工程设计质量评价方法应用
    4.1 静海区一110kV变电站工程概况
    4.2 设计质量综合评价
    4.3 权重计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变电站工程设计质量管理对策
    5.1 变电站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不足
    5.2 变电站工程设计质量改进建议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引入设计监理的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管理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管理评价现状和指标体系构建
    2.1 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管理评价现状及存在问题
        2.1.1 设计质量评价的概念
        2.1.2 设计质量管理评价主体
        2.1.3 设计质量管理评价标准
        2.1.4 存在的问题
    2.2 引入设计监理的工程设计质量管理评价模式
        2.2.1 评价内容
        2.2.2 评价特点
        2.2.3 评价流程
    2.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3.1 评价体系的建立原则
        2.3.2 重要评价指标的选取
        2.3.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4 指标体系的分析方法
        2.4.1 层次分析法
        2.4.2 模糊综合评价法
        2.4.3 问卷调查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指标的确定与体系评价
    3.1 指标体系评价模型
        3.1.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3.1.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及计算
    3.2 评价实例一(聘请设计监理)
        3.2.1 C项目背景介绍
        3.2.2 设计质量管理评价模型应用
    3.3 评价实例二(未聘请设计监理)
        3.3.1 Y项目背景介绍
        3.3.2 设计质量管理评价模型应用
    3.4 C、Y项目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评价结果讨论和设计质量管理改善建议
    4.1 评价结果讨论
        4.1.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1.2 评价指标中权重占比较大的指标分析
        4.1.3 评价指标中管理人员最不满意的指标分析
    4.2 设计质量管理改善建议
    4.3 研究局限与展望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3)大型园区基础设施综合设计协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概念界定
        1.2.1 大型园区的概念、分类及特征
        1.2.2 大型园区基础设施的定义及特点
        1.2.3 大型园区基础设施综合设计概述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相关文献研究评述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技术路线
        1.4.3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概述
    2.1 工业生态学理论
        2.1.1 工业生态学理论概述
        2.1.2 工业生态学理论要点
        2.1.3 工业生态学理论在工程项目的应用
    2.2 工程社会学理论
        2.2.1 工程社会学理论概述
        2.2.2 工程社会学理论要点
        2.2.3 工程社会学理论在工程项目的应用
    2.3 协同管理理论
        2.3.1 协同理论概述
        2.3.2 协同管理理论要点
        2.3.3 协同管理理论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2.4 信息不对称理论
        2.4.1 信息不对称理论概述
        2.4.2 信息不对称理论要点
        2.4.3 工程项目上的信息不对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型园区基础设施综合设计协同形成机制
    3.1 综合设计模式下设计单位间合作博弈关系的形成
        3.1.1 两个经典博弈模型的带来的启示
        3.1.2 大型园区基础设施设计存在合作博弈的基础
    3.2 综合设计模式下各设计单位的合作博弈分析
        3.2.1 合作博弈的基本定义
        3.2.2 综合设计模式下各设计单位的合作博弈收益分析
    3.3 大型园区基础设施设计模式稳定性分析
        3.3.1 综合设计模式下设计单位的分阶段博弈的收益分析
        3.3.2 综合设计模式稳定性的进一步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综合设计协同管理约束机制构建
    4.1 法规保障机制
        4.1.1 法律法规
        4.1.2 行业规章
    4.2 合约约束机制
        4.2.1 综合设计合约模式
        4.2.2 综合设计合约管理
    4.3 组织约束机制
        4.3.1 综合设计的组织层级结构
        4.3.2 综合设计的组织职能
        4.3.3 综合设计的组织目标
        4.3.4 综合设计的管理制度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综合设计的协同管理机理分析与实现
    5.1 综合设计协同管理的内涵及其协同过程
        5.1.1 综合设计协同管理模式的内涵
        5.1.2 综合设计协同过程分析
    5.2 综合设计协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5.2.1 综合设计协调管理存在的问题
        5.2.2 综合设计协同管理总体对策
    5.3 综合设计协同管理目标体系
        5.3.1 信息协同
        5.3.2 工期协同
        5.3.3 资源协同
        5.3.4 质量协同
        5.3.5 目标协同
    5.4 综合设计网络结构分析
    5.5 综合设计协同机制构建
        5.5.1 综合设计系统结构
        5.5.2 综合设计协同运行机制框架
        5.5.3 综合设计协同机制动态演化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综合设计协同度度量与协同绩效评价
    6.1 综合设计协同度度量模型的构建
        6.1.1 综合设计协同度度量定义与目的
        6.1.2 协同度度量方法的选取
        6.1.3 协同度度量模型构建依据
        6.1.4 综合设计多目标协同有序度指标选取
        6.1.5 综合设计协同度度量
        6.1.6 实证分析
    6.2 综合设计协同绩效评价
        6.2.1 协同绩效评价依据
        6.2.2 综合设计模式协同评价方法
        6.2.3 协同绩效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
        6.2.4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协同绩效评价
    6.3 协同度对协同绩效的脉冲响应分析
        6.3.1 协同度与协同绩效间VAR模型的构建
        6.3.2 ADF检验与稳定性分析
        6.3.3 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实证分析
    7.1 项目背景
    7.2 项目综合设计网络结构
    7.3 综合设计系统协同度度量
    7.4 综合设计协同绩效评价
        7.4.1 协同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7.4.2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协同绩效评价
        7.4.3 整体满意度的动态对比
    7.5 协同度对协同绩效的脉冲响应分析
        7.5.1 变量选取与数据采集
        7.5.2 ADF检验与稳定性分析
        7.5.3 脉冲响应
        7.5.4 方差分解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及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科研项目参与情况
    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附录 A 综合设计模式满意度的调查问卷
附录 B 综合设计模式内部满意度的调查问卷
附录 C 综合设计模式客户满意度的调查问卷

(4)BJ公司电网建设工程前期造价管理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网造价文献计量分析
        1.2.2 电网造价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项目综合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思路
    1.4 本章小结
2 电网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基本理论
    2.1 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特征
    2.2 电网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概述
        2.2.1 电网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含义与内容
        2.2.2 电网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计价标准体系
    2.3 电网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各阶段简述
        2.3.1 可行性研究阶段造价管理
        2.3.2 设计阶段造价管理
        2.3.3 招投标及合同管理阶段造价管理
        2.3.4 施工阶段造价管理
        2.3.5 竣工阶段造价管理
        2.3.6 工程造价审计阶段管理
        2.3.7 工程造价分析与评价应用阶段管理
    2.4 电网建设工程前期造价管理概述
        2.4.1 电网建设工程前期造价阶段划分
        2.4.2 电网建设工程前期造价控制基本原则
        2.4.3 电网建设工程前期造价的特点
        2.4.4 电网建设工程前期造价各阶段控制目标
    2.5 本章小结
3 电网建设工程前期造价管理关键因素分析
    3.1 电网建设工程前期造价管理因素辨识
        3.1.1 电网建设工程前期造价管理影响因素
        3.1.2 组建专家团队
        3.1.3 专家调查表设计
        3.1.4 多轮发函咨询、统计
    3.2 电网建设工程前期造价管理职责
    3.3 电网建设工程前期造价管理综合评价意义及基本过程
        3.3.1 电网建设工程前期造价管理综合评价意义
        3.3.2 电网建设工程前期造价管理综合评价基本过程
    3.4 本章小结
4 BJ公司电网建设工程前期造价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4.2 BJ公司电网建设工程前期造价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1 构建思路
        4.2.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3 BJ公司电网建设工程前期造价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4.3.1 可行性研究阶段指标的构成
        4.3.2 设计阶段指标的构成
        4.3.3 招投标及合同管理阶段指标的构成
    4.4 本章小结
5 BJ公司电网建设工程前期造价管理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5.1 采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5.1.1 权重计算法的选择
        5.1.2 熵权法确定权重的基本步骤
    5.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5.2.1 综合评价模型的选择
        5.2.2 模糊综合评价法理论
    5.3 基于熵权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步骤
    5.4 本章小结
6 XPB110千伏变电工程前期造价管理综合评价案例研究
    6.1 XPB110千伏变电工程概述
    6.2 XPB110千伏变电工程前期造价管理指标分析
        6.2.1 可行性研究阶段指标分析
        6.2.2 设计阶段指标分析
        6.2.3 招投标及合同签订阶段指标分析
    6.3 各评价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6.3.1 设计专家调查打分表
        6.3.2 确定模糊评价矩阵
    6.4 计算各级指标熵值Hj及权重Wj
    6.5 模糊综合评价
        6.5.1 单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6.5.2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BJ公司电网建设工程前期造价管理关键因素识别专家调查表
    附录B:XPB110千伏变电工程前期造价管理评价专家调查表

(5)熵理论下对于工期风险等级的模糊评判(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当前工程建设的发展现状
        1.1.2 工程风险理论研究进展
        1.1.3 工期风险评判对于工程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1.2 国内外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
        1.2.1 以概率分析为基础的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1.2.2 计算机模拟下的蒙特卡洛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1.2.3 灰色关联分析法在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现状
        1.2.4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风险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1.2.5 模糊神经网络和网络分析法在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现状
        1.2.6 小结
    1.3 关于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工程风险评价中的研究
        1.3.1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工程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现状
        1.3.2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工期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现状
    1.4 风险评价中权重确定方法的研究
        1.4.1 德尔菲法在权重确定中的应用
        1.4.2 层次分析法在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1.4.3 熵理论在风险评价中的研究现状
        1.4.4 小结
    1.5 研究意义
2 工期风险研究方法概述
    2.1 模糊综合评判理论的应用
        2.1.1 模糊理论
        2.1.2 综合评判
    2.2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基本思路
        2.2.1 一级模糊综合评判
        2.2.2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
    2.3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应用特点
    2.4 熵理论的应用
        2.4.1 指标权重的确定
        2.4.2 信息熵
        2.4.3 熵权法
    2.5 熵权计算的基本思路
    2.6 熵权的应用特点
    2.7 本章小结
3 工期风险因素
    3.1 工程施工进度的影响因素
    3.2 工期风险的特点
    3.3 水利工程工期风险分析
        3.3.1 自然因素
        3.3.2 人为因素
        3.3.3 技术因素
        3.3.4 其他社会因素
    3.4 工期风险因素的划分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熵权的工期风险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
    4.1 工期风险评价的框架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1 指标体系确定的原则
        4.2.2 风险指标体系的建立
    4.3 工期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
        4.3.1 熵模型
        4.3.2 单一指标评判模型
        4.3.3 综合评判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水利工程工期风险案例分析
    5.1 工程概况
        5.1.1 基本资料
        5.1.2 工程设计和施工组织
    5.2 建立工期风险评判指标体系
    5.3 评判过程
        5.3.1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5.3.2 各一级指标风险评判
        5.3.3 工期风险综合评判
    5.4 评判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商品住宅项目建筑设计风险管理评价研究 ——以宏鼎景裕豪园住宅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商品住宅建筑设计风险管理评价方法选定
    2.1 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
        2.1.1 风险管理
        2.1.2 风险识别
        2.1.3 风险评估
        2.1.4 风险处理
    2.2 风险评价的相关方法理论及对比
        2.2.1 主成分分析法
        2.2.2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2.2.3 层次分析法
        2.2.4 模糊风险综合评价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商品住宅建筑设计项目风险辨识
    3.1 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3.2 风险管理的程序与内容
    3.3 工程设计风险管理现状
    3.4 项目设计各阶段基于核对表法的风险因素辨识
    3.5 风险因素确定
        3.5.1 风险管理利害关系人分析
        3.5.2 问卷调查
        3.5.3 信度分析
        3.5.4 调查结果统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商品住宅建筑设计项目风险评价
    4.1 商品住宅建筑设计项目风险评价方法的理论
    4.2 商品住宅建筑设计项目风险评价目的及原则
        4.2.1 商品住宅建筑设计项目风险评价目的
        4.2.2 商品住宅建筑设计项目风险评价原则
    4.3 风险评价的基本步骤
    4.4 风险识别方法的确定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商品住宅建筑设计项目实证研究
    5.1 商品住宅项目简介
    5.2 商品住宅项目建筑设计方案
        5.2.1 经济技术指标
        5.2.2 造型设计
        5.2.3 平面设计
        5.2.4 结构设计
        5.2.5 给排水设计
    5.3 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建筑设计项目风险管理
        5.3.1 建立设计风险管理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5.3.2 构造商品住宅建筑设计风险比较判断矩阵
        5.3.3 项目建筑设计风险权重的确定
        5.3.4 项目建筑设计风险模糊综合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商品住宅建筑设计项目风险应对措施
    6.1 商品住宅建筑设计风险因素的规避方案
        6.1.1 风险回避
        6.1.2 风险转移
        6.1.3 风险应对
        6.1.4 风险缓解
        6.1.5 风险自留
    6.2 商品住宅设计项目风险管理的保障措施
        6.2.1 商品住宅建筑设计风险管理总体把控
        6.2.2 商品住宅建筑设计风险管理过程把控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
    7.1 结论
    7.2 创新点梳理
参考文献
附录 A 房地产项目工程设计风险问卷调查
附录 B 房地产项目工程设计风险专家调查
附录 C 商品住宅设计项目16大风险因素重要性专家评判调查
致谢

(7)面向设计过程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智能预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不足
        1.2.1 安全设计相关研究
        1.2.2 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相关研究
        1.2.3 现有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界定
        1.3.2 研究目标
        1.3.3 研究内容
        1.3.4 研究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地铁设计与施工安全风险的关联性分析
    2.1 安全设计理念
    2.2 地铁工程设计特点与内容
    2.3 地铁建设期安全管理影响因素识别
    2.4 基于ISM与 MICMAC的建设期安全风险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分析
        2.4.1 ISM与 MICMAC基本原理
        2.4.2 集成ISM与 MICMAC方法的基本步骤
        2.4.3 基于ISM与 MICMAC的建设期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2.5 设计与施工安全风险的关联性分析
        2.5.1 基于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关联性分析
        2.5.2 基于轨迹交叉理论的关联性分析
        2.5.3 面向设计过程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设计过程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影响因素识别及验证
    3.1 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研究系统界定
        3.1.1 地铁施工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3.1.2 地铁车站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类型
    3.2 地铁施工安全风险影响因素识别
        3.2.1 孕险环境
        3.2.2 设计方案
        3.2.3 施工方案设计
    3.3 地铁施工安全风险影响因素验证
        3.3.1 问卷背景
        3.3.2 数据预处理和可靠性分析
        3.3.3 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描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粗糙集的安全风险预测指标约简
    4.1 地铁施工安全风险智能预测模型框架
    4.2 地铁施工安全风险案例收集
        4.2.1 调研思路
        4.2.2 专家访谈
        4.2.3 问卷调查
    4.3 粗糙集基本原理
        4.3.1 粗糙集的重要概念
        4.3.2 属性约简
        4.3.3 决策表约简
    4.4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条件属性约简
        4.4.1 属性约简算法的选择
        4.4.2 属性集合的确定
        4.4.3 属性约简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PSO-SVM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智能预测
    5.1 SVM概述
        5.1.1 线性支持向量机
        5.1.2 非线性支持向量机
    5.2 对SVM模型的改进
        5.2.1 改进二叉树的多分类SVM预测模型设计
        5.2.2 基于PSO的 SVM模型参数优化
    5.3 SVM预测模型的构建和实现
        5.3.1 SVM模型构建流程
        5.3.2 样本选取
        5.3.3 SVM预测模型的实现
    5.4 SVM预测模型应用
        5.4.1 工程概况
        5.4.2 施工安全风险预测
        5.4.3 影响因素动态调整下的预控措施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CBR-RBR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预控措施推理
    6.1 CBR基本原理及推理流程
        6.1.1 CBR基本原理
        6.1.2 地铁施工安全风险预控措施推理流程
    6.2 案例表示
        6.2.1 案例表示方法
        6.2.2 基于框架的地铁施工安全事故案例表示
    6.3 案例检索
        6.3.1 案例检索策略
        6.3.2 基于云模型的启发式权重获取算法
        6.3.3 相似度计算方法
    6.4 实证分析
        6.4.1 问题描述与案例表示
        6.4.2 案例检索
        6.4.3 预控措施制定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附录

(8)基于价值工程的工业建筑功能设计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设计质量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价值工程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价值工程理论概述
        2.1.1 价值工程的概念
        2.1.2 价值工程的原理
        2.1.3 价值工程在功能优化中的应用
    2.2 工业建筑工程及功能的定义
        2.2.1 工业建筑工程的定义
        2.2.2 工业建筑工程功能的定义
        2.2.3 工业建筑功能类型
    2.3 工业建筑设计质量及设计质量控制的定义
    2.4 模糊层次分析法相关理论
        2.4.1 三角模糊数及相关运算法则
        2.4.2 FAHP法的主要步骤
    2.5 模糊综合评判法
    2.6 灰色层次综合评价法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工业建筑功能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
    3.1 工业建筑设计过程的阶段划分
        3.1.1 与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的技术衔接
        3.1.2 概念规划设计阶段
        3.1.3 方案设计阶段
        3.1.4 初步设计阶段
        3.1.5 施工图设计阶段
        3.1.6 现场技术指导服务阶段
    3.2 各设计阶段中的功能设计
    3.3 功能设计质量控制指标体系的构建
        3.3.1 指标选取原则
        3.3.2 质量控制指标体系的构建
    3.4 设计质量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及改进质量模型的建立
        3.4.1 设计质量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
        3.4.2 质量改进模型的建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功能设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功能成本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指标选取原则
    4.2 功能设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1 主体结构设计的评价指标
        4.2.2 工艺设备及设施设计的评价指标
        4.2.3 装修装饰设计的评价指标
        4.2.4 地基基础设计的评价指标
        4.2.5 技术经济指标
    4.3 功能设计质量评价指标的优化
    4.4 功能—成本指标体系的构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功能设计成果的质量评价及优化改进
    5.1 功能设计成果的质量评价
    5.2 功能设计成果的优化分析
    5.3 基于价值工程对功能设计成果作优化改进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案例分析
    6.1 项目介绍
        6.1.1 建设条件
        6.1.2 建设内容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2 该项目功能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
    6.3 功能设计成果的质量评价
    6.4 功能设计成果的优化分析
    6.5 基于价值工程的功能设计优化
        6.5.1 地基基础设计优化
        6.5.2 节能设计优化
        6.5.3 暖通设计优化
        6.5.4 设备配套设计优化
        6.5.5 其他地下工程设计优化
    6.6 该项目运营后评价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工业建筑功能设计评价指标研究调查问卷
    工业建筑功能设计质量评价的专家打分调查问卷
附录 B
    权重计算的MATLAB程序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岩溶区高速公路路基强夯处治技术及其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岩溶区路基稳定性分析方法
        1.2.1 定性分析方法
        1.2.2 半定量分析方法
        1.2.3 定量分析方法
    1.3 岩溶路基处治方法
    1.4 强夯法加固地基的发展历史
    1.5 强夯法加固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6 强夯处治技术在岩溶区路基处治中的应用
    1.7 岩溶路基质量控制方法
    1.8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岩溶区高速公路路基处治技术研究
    2.1 岩溶路基病害分析
        2.1.1 岩溶的形成及发育条件
        2.1.2 常见岩溶形态及其特征
        2.1.3 岩溶区路基病害分析
        2.1.4 岩溶路基稳定性问题
    2.2 高速公路岩溶路基塌陷分析
        2.2.1 常规方法
        2.2.2 规范方法
    2.3 岩溶路基强夯处治技术
        2.3.1 溶洞路基强夯处治目的
        2.3.2 强夯设计参数
        2.3.3 强夯处治施工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岩溶区高速公路路基强夯试验研究
    3.1 强夯试验目的
    3.2 强夯试验内容
        3.2.1 试验前夯点地质勘查与静力触探
        3.2.2 表层振动加速度测试
        3.2.3 地基竖向动土压力分布测试
        3.2.4 水平向动土压力分布测试
        3.2.5 强夯能量选择标准
        3.2.6 强夯仪器埋设及注意事项
        3.2.7 强夯试验具体步骤
    3.3 强夯测试数据及分析
        3.3.1 试验测试数据
        3.3.2 试验数据整理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速公路路基岩溶顶板稳定性分析方法
    4.1 概述
    4.2 路基作用效应分析
        4.2.1 作用类型
        4.2.2 影响因素
        4.2.3 路堤地基受力分析
        4.2.4 岩溶路基分析模型
        4.2.5 路基车辆荷载
        4.2.6 溶洞顶板荷载计算
    4.3 岩溶顶板单洞稳定性分析方法
        4.3.1 固支梁模型
        4.3.2 抛物线拱模型
        4.3.3 圆拱模型
        4.3.4 双向板或壳体模型
        4.3.5 岩溶顶板破坏模式与影响因素分析
        4.3.6 路基岩溶顶板稳定性分析过程
    4.4 岩溶顶板双洞稳定性分析方法
        4.4.1 计算模型及基本假定
        4.4.2 Schwarz交替法求解双孔土洞应力
        4.4.3 双孔土洞稳定性分析
        4.4.4 结果验证
        4.4.5 参数分析
    4.5 工程实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岩溶区高速公路路基强夯塌陷数值模拟分析
    5.1 概述
    5.2 岩溶顶板数值分析力学参数
    5.3 岩溶路基塌陷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5.3.1 几何分析模型及边界条件
        5.3.2 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
    5.4 强夯塌陷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
        5.4.1 顶板厚1m,洞跨5m时的塌陷分析
        5.4.2 顶板厚0.5m,洞跨2m时的塌陷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岩溶区高速公路路基稳定性风险评估
    6.1 概述
    6.2 风险分析基本理论
        6.2.1 风险的定义
        6.2.2 风险分析流程
    6.3 岩溶路基模糊能度可靠性分析方法
        6.3.1 岩溶路基模糊极限平衡分析模型
        6.3.2 计算参数三角模糊数确定方法
        6.3.3 岩溶路基模糊能度可靠性分析方法
    6.4 工程实例分析
        6.4.1 工程概况
        6.4.2 岩溶顶板模糊能度可靠性分析实施过程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桂武高速公路工程实例分析
    7.1 桂武高速公路工程地质概况
    7.2 桂武高速公路岩溶区路基处治基本原则
    7.3 桂武高速公路岩溶区路基处治方案
        7.3.1 桂武高速公路岩溶区路基处治工程特点
        7.3.2 桂武高速公路岩溶区路基处治方案比选
结论与展望
    结论
    本文主要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论文、科研及获奖情况)
    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10)房屋住宅工程项目防水质量控制及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住宅工程防水质量现状
    1.3 课题研究方法及内容
第二章 住宅防水工程概述
    2.1 建筑防水工程基本内容
        2.1.1 建筑防水工程的基本概念
        2.1.2 建筑防水的历史
        2.1.3 住宅防水工程的重要性
    2.2 住宅工程防水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第三章 住宅防水工程全面质量管理
    3.1 住宅防水工程的分类
    3.2 住宅防水工程特点及质量要素
        3.2.1 住宅防水工程问题的特点
        3.2.2 住宅防水工程的质量要素
    3.3 全面质量管理
        3.3.1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及发展历史
        3.3.2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3.3.3 全面质量管理的主导思想及意义
        3.3.4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与程序
        3.3.5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与程序
        3.3.6 贯彻全面质量管理的防水工程案例
第四章 住宅防水工程质量评价方法
    4.1 模糊综合评判法介绍
    4.2 住宅防水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的模糊综合评判法
        4.2.1 模糊综合评判法应用于住宅防水工程质量的思路
        4.2.2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4.3 住宅防水工程质量等级模糊综合评判框架图
        4.3.1 建立住宅防水工程层次分析模型
        4.3.2 一级模糊综合评判
        4.3.3 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4.3.4 质量等级判定
    4.4 对于住宅防水工程质量等级模糊综合评判总结
        4.4.1 住宅防水工程质量等级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特点
        4.4.2 住宅防水工程质量等级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意义
第五章 住宅防水工程质量控制与分析
    5.1 住宅防水工程质量控制概述
        5.1.1 住宅防水工程质量控制难点
        5.1.2 住宅防水工程质量控制的作用
    5.2 住宅防水工程施工关键要点
        5.2.1 防水施工方案管理
        5.2.2 工序质量控制
        5.2.3 防水施工质量成本控制与分析
    5.3 住宅防水工程过程分析
        5.3.1 施工阶段质量职能
        5.3.2 施工质量控制系统与组织
        5.3.3 施工质量控制系统工作流程
        5.3.4 施工质量控制依据
        5.3.5 施工质量控制监控方法
    5.4 关键过程控制技术
        5.4.1 关键过程控制的概念
    5.5 质量控制的方法和工具
        5.5.1 质量数据的概念
        5.5.2 随机抽样的方法
        5.5.3 质量数据特征值
        5.5.4 质量数据的分布规律
        5.5.5 质量控制工具简述
        5.5.6 实际应用
    5.6 住宅工程防水设计要求
        5.6.1 防水设计的意义
        5.6.2 防水设计理念及原则
    5.7 设计质量控制内容
        5.7.1 设计质量控制概念
        5.7.2 设计质量控制对象
        5.7.3 防水设计质量控制内容
    5.8 住宅防水工程材料质量问题分析
    5.9 住宅防水工程材料质量控制内容
        5.9.1 材料质量控制的意义
        5.9.2 防水材料质量控制原则
        5.9.3 防水材料质量控制要点
    5.10 防水施工方案及总结分析
        5.10.1 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案
        5.10.2 地下室渗漏部位与形式
        5.10.3 地下室渗漏问题原因分析
        5.10.4 屋面防水施工方案
        5.10.5 屋面工程渗漏分析总结
        5.10.6 厨卫间防水工程方案
        5.10.7 厨卫间防水工程渗漏分析总结
        5.10.8 外墙铝合金窗防水工程渗漏分析总结
第六章 实际应用案例
    6.1 某住宅防水工程案例概况
        6.1.1 工程概况及防水工程概况
        6.1.2 住宅工程防水设计理念及应用
        6.1.3 住宅工程防水材料及施工单位的选用原则
    6.2 实际案例分析
        6.2.1 地下室防水工程案例简述及防水效果
        6.2.2 地下室渗漏问题原因分析
        6.2.3 地下室渗漏问题解析及处理
        6.2.4 地下室渗漏问题整改后防水效果分析
    6.3 应用模糊分析法对该项目地下室防水工程实施评价及分析
        6.3.1 建立住宅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对应评价表格并确定评价矩阵
        6.3.2 模糊综合评价计算
    6.4 该工程地下室防水工程效果总结
第七章 结束语
    7.1 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工程设计方案选择的模糊评判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变电站工程设计质量评价研究[D]. 于桂华. 天津工业大学, 2020(01)
  • [2]引入设计监理的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管理评价研究[D]. 周楚.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3]大型园区基础设施综合设计协同机制研究[D]. 吴定远.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1)
  • [4]BJ公司电网建设工程前期造价管理评价体系研究[D]. 张瑾.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5]熵理论下对于工期风险等级的模糊评判[D]. 冯杰.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6]商品住宅项目建筑设计风险管理评价研究 ——以宏鼎景裕豪园住宅项目为例[D]. 莫子端. 广州大学, 2019(01)
  • [7]面向设计过程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智能预控研究[D]. 刘平. 东南大学, 2019(05)
  • [8]基于价值工程的工业建筑功能设计质量控制[D]. 王凤.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9]岩溶区高速公路路基强夯处治技术及其稳定性分析[D]. 袁腾方. 湖南大学, 2018(06)
  • [10]房屋住宅工程项目防水质量控制及评价方法研究[D]. 罗声扬.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工程设计方案选择的模糊评价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