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汉明码对突发干扰的纠错能力

提高汉明码对突发干扰的纠错能力

一、提高汉明码对突发干扰的纠错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张浩[1](2019)在《DMR通信系统关键技术及其在高铁车地通信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专用无线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无线对讲技术作为专用通信技术领域广泛应用的技术,其数字化也是必然的趋势。DMR(Digital Mobile Radio)技术是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推出的数字无线通信协议,常应用于专用无线对讲领域,例如车站站场调度,城市交通管理等,目前逐渐成为国际数字无线对讲通信主要采用协议。本文从DMR数字无线通信协议的基础协议入手,协议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于采用该协议的系统在竞争接入、高移动通信等特殊场景中的性能表现进行了研究。首先,本论文针对专用无线通信,特别是DMR系统的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进而从协议层级结构入手,阐述了各层级功能并对系统关键技术进行重点说明。其次,本论文研究了DMR协议常用编码方式的误码性能。DMR协议常用信道编码方式有汉明编码,Golay编码和BPTC(Block Product Turbo Code)编码等。本论文构建了DMR系统仿真系统,对上述编码方式的误码性能进行仿真研究,并用推导得到的误码率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进一步,本论文研究了DMR在接入竞争情况下的协议改进方案。DMR系统采用色码控制来实现信道接入的过程,通过DMR用户自身携带的色码(CC,Color Code)来区分不同用户的接入信道等级,不同的接入等级的用户采取不同的接入策略。为了解决DMR系统多用户通信时产生的信息拥塞问题,我们考虑采用随机竞争接入协议与DMR系统自身的色码控制协议相结合的方式,引入的随机竞争接入协议包括pure-ALOHA、slot-ALOHA和np-CSMA协议。论文仿真了DMR信道接入协议和上述三种竞争协议相结合情况下,终端业务量与吞吐量的关系,以及业务量与延迟数据分组数目的关系等,从而得到DMR系统采用不同的竞争协议的接入性能表现,并给出DMR协议在不同条件下多用户信息拥塞最佳解决方案。最后,论文基于高铁车地通信的特殊场景,对DMR通信系统系统的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评价了移动速度对相干与非相干接收性能的影响。进一步,论文提出将多天线技术应用于DMR系统中进行改进,从而有效了提升DMR系统在高铁车地通信的环境下的通信性能表现。

赵兵,王桁,郭道省[2](2018)在《交织技术对信道编码的性能影响研究》文中认为信道编码仅在检测和校正单个差错和不太长的差错串时才有效,但对移动通信信道的干扰和衰落等产生的较长的成串突发差错则无效,而交织技术不增加额外的冗余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因此,介绍行列分组交织编码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它对汉明码、BCH码和卷积码三种典型信道纠错编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信道无突发差错干扰时,交织技术对信道编码性能基本无影响;在信道存在突发差错干扰时,交织技术可显着提高信道编码性能,使误码率降低12个数量级。

董浩然[3](2013)在《采用混合差错控制的大容量声表面波射频标签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基于半导体芯片式射频识别的互补技术,声表面波射频识别技术具有纯无源无线、读取速度快、成本低以及可直接传感温度、应力等参数等优点。但作为一种纯靠被动查询传递信息的射频识别技术,声表面波射频识别系统的数据完整性问题一直无法完美的解决,成为制约其可靠应用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射频标签数据传输的完整性,需要对数据附加冗余位进行差错控制。传统的开关键控(OOK)、脉冲位置调制(PPM)以及组内多脉冲位置调制(MPPM)等编码方式的SAW RFID本身编码容量就不能满足EPC GLOBAL96位或128位的编码要求,至今为止只有脉冲位置结合相位调制编码方式(TOPPS)声表面波射频识别系统报道了循环冗余校验的差错控制方案。为了解决声表面波标签的数据完整性保护问题,本文详细分析了汉明码、循环冗余校验码和Reed-Solomon码这些差错控制编码的编解码实现过程及差错控制原理。其中Reed-Solomon码是一类线性循环分组码,且可以用于非二进制信息的编码。Reed-Solomon码的差错控制方式为前向纠错方式,具有纠错能力高、解码算法成熟等特点,非常适合应用于被动查询的声表面波标签之中。为了追求更大的编码容量来承载差错控制功能,本文对比了四种标签调制编码方案,并提出使用新的脉冲相延迟长度受限调制编码方式(PDLL)与Reed-Solomon码相结合进行标签的差错控制。之后,本文对所提出的标签编码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和解决PDLL编码与Reed-Solomon码结合中的难点,给出具体的编解码方案。为了提高方案的实用价值,本文提出混合检错纠错模式的编码方案并通过Monte Carlo理论对其进行仿真验证。最后,根据设计的编码方案对实物标签进行压力测试,并详细介绍了实验设备、设计理念以及实验结果。

梁红玉,陈冬梅[4](2012)在《扩展汉明码的交织重排算法研究及其实现》文中研究表明从信道纠错编码的基本思想出发,讨论了汉明码、扩展汉明码以及交织的纠错检错能力,提出了对扩展汉明码进行交织重排的算法。然后采用C语言对该算法进行程序设计,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此种算法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提高了传输数据的可靠性。

张同升[5](2012)在《基于FPGA数据加密系统中信息传输可靠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加速了全球信息化的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数据的安全性传输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信息安全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而日益受到重视。信息安全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就是保密性问题,由于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容易被窃听,所以我们必须对要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防止其泄露。数据加密技术是防止数据泄露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第二个就是数据的完整性问题,其主要是为了保证在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完整性,确保其不被修改。香农定理是信息论学科最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其对信道编码技术提供了可行性的理论依据。本文首先介绍了密码学的基本理论和信息论基本原理,阐述了经典密码学和现代密码学的加、解密原理。设计了A5/1流密码。阐述了信道编码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硬件实现的可行性,介绍了汉明码和CRC码的编解码方法及其FPGA设计。介绍了EDA相关知识和设计流程,详细阐述了数据加密系统的FPGA设计及其测试环节。并将上述的信道编码理论融入其中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论文最后阐述了散列算法的基本原理并从生日悖论角度证明了其可以作为报文鉴别系统算法,设计了基于散列算法的报文鉴别系统。为加密系统的信息安全、可靠的传输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肖斌[6](2012)在《随钻通信系统传输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钻井技术的发展,需要了解井下的信息越来越多,而原先的电缆传输无法满足随钻测量的要求。所以,电磁波随钻测量技术作为气体井中一种新兴的技术,越来越受钻井行业的关注。随钻通信系统的传输技术作为随钻测量系统的核心部分,设计研究出一种有效合理的传输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分析影响电磁波信号传输的主要因素,本文探讨了电磁波信号的等效传输模型,深入研究了电磁随钻通信系统的信号激励方式,并根据等效传输模型对地层电阻率及地面接收信号强度随深度变化的关系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随着下钻深度的增加,钻杆顶端电位在前段下钻过程中急剧下降,当井下发射装置到达一定深度后,地面接收信号进入缓慢下降的稳定状态。此仿真结果可以为电磁波随钻通信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提供依据,同时可以用于分析现场试验过程中传输信号的强弱变化。由于电磁波信号传输容易受到地层特性干扰以及地面的工频噪声干扰,地面接收信号性对比较微弱,极易发生误码,影响数据准确性。为了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本文通过对比二相移频键控(BPSK)和最小移频键控(MSK),同时分析了汉明码和循环码这两种信道纠错编码技术,最终确定了本课题所设计的随钻通信系统采用BPSK调制方式以及循环码编码技术。本文还介绍了电磁波随钻通信系统传输技术所使用的以单片机为核心的信号处理硬件平台,阐述了随钻通信传输技术的设计与实现流程。同时,利用电磁波信号的等效传输模型,详细分析了电磁波随钻测量系统在试验过程中地面接收信号时强时弱的现象,并通过现场试验情况对随钻通信系统传输技术的性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评估。

刘志君[7](2012)在《应用于油田电网的工频通信系统纠错编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油井远程监测对油田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电力线双向工频通信系统(Two Way Automatic Communication System,TWACS)能够跨变压器台区长距离传输,基于该技术传输油井监控信息具有设备成本低、无须运行服务费用、安装维护方便等优势。但电力线并非专门的通信线路,油田配电网的恶劣信道环境对工频通信的传输非常不利。本文根据油田配电网的供电线路结构、油井电机负载特点,通过仿真畸变信号的调制与计算收发端工频电压相位差,研究了油田配电网的信道特性,并基于此研究分析了通过时频分析确定信号调制时域的解调方法,这样与传统工频通信方式相比,通信性能大大提高。但油田电网工频通信系统噪声干扰强,通过纠错编码可以进一步提高油井监测数据传输成功率。针对油井监测数据结构复杂,安全性要求高,突发干扰极易出现的情况,对比汉明码、BCH码、RS码的纠错性能,对于极易出现突发差错的油田配电网工频通信系统选择进行RS编码。对于不同监测数据类型的帧长差异大的情况,采用较短的常规油井巡检数据选择RS(31,15)码和RS(31,23)码进行的纠错方法,而较长的油井示功图数据,选择RS(127,115)码进行检错纠错。对于不满足RS码信息位码字长度的,采用在编码前添加少量二进制0信息,译码后删减掉即可还原原有效信息。通过大量仿真实验及油井远程监测传输的现场实验,验证了本文研究方法的有效性。

刘志君[8](2011)在《双向工频通信中信道编码纠错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分析工频通信信号在油田电网的传输特性及噪声特性,仿真实现了工频通信突发干扰信道及汉明码、BCH码在该信道条件下的编码译码。通过分析信道编码后误码率与信噪比关系,得出BCH码较汉明码在相同信噪比下使得通信误码率更低,更适于油田电网的工频通信系统。

孔挺[9](2011)在《基于BCH码改进查找表译码算法的TPC编译码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差错控制编码(也称为信道编码或纠错码)是一种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及计算机系统中。在众多差错控制编码中,Turbo乘积码(TPC)因具有相对简单的编译码方法和接近香农限的纠错能力,已经成为信道编码领域的研究热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Turbo乘积码译码仍然存在计算量大、资源占用较多等问题,其中主要因素在于其子码译码器的复杂度。所以本文重点在于如何降低Turbo乘积码子码译码器的复杂度和译码时间,进而达到提高Turbo乘积码译码速度的目的。首先,本文概述了信道编码的发展历史,并概括性介绍了TPC常用的子码——BCH码的研究现状,以及TPC编译码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其次,深入研究了BCH码的译码方法,基于查找表译码方法提出了一种二进制BCH码改进查找表算法。该算法在查找表中仅存储BCH码信息位发生任意可纠正错误时的错误图样和对应的伴随式图样,利用查找表和伴随式的汉明重量判决码字的错误位置,从而极大地降低了译码复杂度,减少了资源损耗。对(15,5,7)BCH码的MATLAB仿真结果表明,改进查找表译码算法比传统查找表算法译码速度提高了约158%,较好地平衡了译码速度与译码资源之间的关系;在Quartus II环境下对同一码型采用改进查找表算法进行译码的FPGA仿真结果表明,在系统时钟为50MHz时,可在2个时钟内完成译码。最后,在深入研究基于Chase算法的Turbo乘积码迭代译码方法的基本原理、译码过程、软信息计算和迭代结构的基础上,以(31,21,5)BCH码作为Turbo乘积码的子码,将提出的BCH码改进查找表算法引入Turbo乘积码的迭代译码中,在MATLAB7.0环境下分别对基于Chase算法的TPC迭代译码算法和传统硬迭代译码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分析了不同参数设置下的实验结果,并对子码分别采用传统查找表算法和改进查找表算法时的TPC迭代译码速度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BER=10-5时,基于Chase算法的TPC迭代译码算法可比传统硬迭代译码算法提高约2.7dB的增益,在误帧率性能上,前者也明显好于后者;用本文提出的BCH码改进查找表算法对子码译码,不仅可以节省子码译码器的资源消耗,还可大幅提高Turbo乘积码的译码速度。

卜雷雷[10](2010)在《基于FPGA的星载RAM抗SEU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空间环境中存在着众多的宇宙射线和高能粒子,运行于其中的星载计算机很容易受到这些射线和粒子的冲击从而产生各种辐射效应。星载计算机上的双稳态器件如静态存储器SRAM就可能在辐射的作用下出现单粒子翻转效应(Single Event Upset,SEU),导致存储器中的数据的某一位从一个状态变为另一个状态。在存储器中出现这样的错误如果不能及时的发现并纠正,则可能导致星载计算机出现误操作,甚至出现更严重的后果,所以很有必要对星载RAM进行抗SEU的设计。此外,由于卫星造价高昂,人们更希望在一颗卫星上完成尽量多的任务,所以卫星上会集成更多功能。这些不同的功能有不同的应用需求,对存储器的容量与抗辐射性能也有不同的要求,于是也很有必要对星载RAM的灵活性加以改善。本课题正是基于对以上问题的考虑,使用可调的存储器配置方案,同时采用(22,16)扩展汉明码编码与三模冗余(Triple Modular Redundancy,TMR)相结合的方式对星载RAM进行抗SEU的设计。本论文详细阐述了(22,16)扩展汉明码与TMR的检错纠错原理。使用VHDL语言分别实现了扩展汉明码检错纠错电路与TMR检错纠错电路。为了验证设计的有效性,使用TMS320C6713 DSP搭建验证电路平台,采用软件故障注入法对设计进行验证。经过本设计加固的星载RAM可以对存储器进行在线配置,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存储器检错纠错方式。同时,与典型的EDAC芯片相比,本系统实现了差错的实时回写。

二、提高汉明码对突发干扰的纠错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汉明码对突发干扰的纠错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DMR通信系统关键技术及其在高铁车地通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DMR协议概述及其信道编码研究
    2.1 DMR协议的层级结构
    2.2 DMR调制方式原理及实现
        2.2.1 DMR系统的频率范围及调制频偏
        2.2.2 DMR系统调制方式的实现
    2.3 DMR协议信道编码方式研究
        2.3.1 线性分组码理论
        2.3.2 汉明码
        2.3.3 Golay码
        2.3.4 BPTC码
    2.4 DMR协议常用编码方式差错概率理论分析
        2.4.1 DMR系统调制方式误差错概率分析
        2.4.2 码字差错概率的分析与推导
        2.4.3 汉明编码理论差错概率
        2.4.4 Golay编码理论差错概率
        2.4.5 BPTC编码理论差错概率
    2.5 DMR协议仿真结果的分析与研究
        2.5.1 汉明编码仿真结果及分析
        2.5.2 Golay编码仿真结果及分析
        2.5.3 BPTC编码仿真结果及分析
        2.5.4 仿真结果综合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DMR系统信道接入原理的研究与改进
    3.1 多址接入协议概述
        3.1.1 多址接入协议的分类
        3.1.2 多址接入协议的性能描述
        3.1.3 随机接入协议概述
    3.2 DMR接入协议及信道接入过程
        3.2.1 DMR协议信道状态及信道接入礼貌类型
        3.2.2 DMR协议信道接入过程
    3.3 仿真模型构建
        3.3.1 网络拓扑模型
        3.3.2 捕获效应
        3.3.3 信道接入仿真流程
    3.4 DMR系统采用竞争接入协议的仿真与研究
        3.4.1 DMR系统采用竞争接入协议流程
        3.4.2 DMR系统采用竞争接入协议仿真结果与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DMR系统在高铁车地通信环境中的性能仿真
    4.1 高铁车地通信场景与模型构建
        4.1.1 高铁通信环境下信道环境特征
        4.1.2 高铁车地通信信道模型构建
    4.2 高移动性对DMR系统通信性能的影响与仿真
        4.2.2 多普勒频移对DMR系统调制方式的影响
        4.2.3 仿真结果与分析
    4.3 DMR系统采用MIMO技术进行性能改进
        4.3.1 MIMO系统模型
        4.3.2 MIMO接收端检测算法的仿真研究
        4.3.3 高铁车地通信环境下MIMO系统的实现
        4.3.4 采用MIMO技术对DMR系统的改进的仿真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与总结
    5.2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2)交织技术对信道编码的性能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交织编码原理
2 仿真结果与分析
    2.1 汉明码
    2.2 循环码
    2.3 卷积码
3 结语

(3)采用混合差错控制的大容量声表面波射频标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引言
    1.2 声表面波射频识别系统
    1.3 声表面波标签数据完整性研究现状
    1.4 无线通信中的差错控制编码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声表面波标签编码方式研究
    2.1 声表面波射频标签编码方式
        2.1.1 开关键控调制方式
        2.1.2 脉冲位置调制方式
        2.1.3 脉冲位置结合相位调制方式
    2.2 脉冲相延迟长度受限调制编码方式
    2.3 TOPPS 与 PDLL 编码容量的比较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差错控制编码的分析与选择
    3.1 常见的分组码编码方式
        3.1.1 汉明码
        3.1.2 循环冗余校验码
    3.2 Reed-Solomon 码
        3.2.1 伽罗华域
        3.2.2 Reed-Solomon 码编码原理
        3.2.3 关键方程及其求解方法
        3.2.4 Chien 搜索及 Forney 算法
        3.2.5 Reed-Solomon 码的优势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AW RFID 差错控制方案设计
    4.1 基于 RS 码的声表面波射频标签编码方式
        4.1.1 信息表示方式研究
        4.1.2 最大间隔N max取值方式研究
        4.1.3 基于 Reed-Solomon 码的标签编码原理
    4.2 基于 RS 码的声表面波标签解码方式
    4.3 采用 FEC 差错控制方案的标签纠错能力仿真
    4.4 HEC 差错控制方案设计
        4.4.1 对错误位置多项式 ( x)的次数进行判断
        4.4.2 对信息逻辑错误进行判断
    4.5 HEC 差错控制方案仿真
    4.6 标签实用性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验证与分析
    5.1 实验装置介绍
    5.2 实验设计及数据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4)扩展汉明码的交织重排算法研究及其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汉明码
2 扩展汉明码及其交织原理
    2.1 扩展汉明码编译码原理[6-10]
        2.1.1 编码原理
        2.1.2 译码原理
    2.2 交织原理
3 程序设计与验证
    3.1 编程设计流程
    3.2 程序实现与验证
        1) 无误传输, tt=0。在传输过程中不引入误码, 对接收码计算校正子矩阵得:
        2) 3位误码传输, tt=3。
tt>3。'>3) 有3位以上误码传输, 7>tt>3。
4 结语

(5)基于FPGA数据加密系统中信息传输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2章 密码学概述和信息论基础
    2.1 密码学概述
    2.2 信息论基础
        2.2.1 熵的概念
        2.2.2 香农(Shannon)保密系统信息理论
    2.3 密码学概论
        2.3.1 密码学基本概念
        2.3.2 经典加密算法
        2.3.3 现代加密算法
        2.3.4 加密系统的安全保密性
    2.4 序列密码理论
        2.4.1 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
        2.4.2 m 序列及其基本性质
        2.4.3 本原多项式
        2.4.4 m 序列的性质
    2.5 A5/1 加密算法
        2.5.1 A5/1 算法原理
        2.5.2 A5/1 算法的硬件实现
    2.6 A5/1VHDL 语言设计
        2.6.1 m 序列的 VHDL 语言设计
        2.6.2 多数函数发生器的 VHDL 语言设计
        2.6.3 异或模块设计
        2.6.4 A5/1 总体设计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通信系统信道编码技术研究
    3.1 通信系统的信道编码理论基础
        3.1.1 线性分组码概述
        3.1.2 线性分组的基本原理
    3.2 汉明码
        3.2.1 汉明码编码原理
        3.2.2 汉明码译码原理
        3.2.3 汉明码的 VHDL 语言设计
    3.3 循环码
        3.3.1 码多项式的模运算
        3.3.2 循环码的生成矩阵
        3.3.3 寻找任意(n,k)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的方法
        3.3.4 循环码的编解码方法
    3.4 循环码的 VHDL 语言设计
        3.4.1 循环码编码过程的 VHDL 语言设计
        3.4.2 循环码解码过程的 VHDL 语言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 FPGA 数据加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4.1 EDA 设计方法与步骤
        4.1.1 EDA 设计工具介绍
        4.1.2 EDA 设计步骤
    4.2 基于 VHDL 语言的 UART 设计
        4.2.1 UART 概述
        4.2.2 波特率发生器设计
        4.2.3 UART 发生器发送部分设计
        4.2.4 UART 发生器发送部分设计
    4.3 基于 FPGA 数据加密系统设计
        4.3.1 UART 加密系统设计原理
        4.3.2 数据加密系统设计
    4.4 加密系统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散列函数报文鉴别系统研究与设计
    5.1 散列函数
        5.1.1 散列函数性质
        5.1.2 散列函数安全性
        5.1.3 简单散列函数构造
    5.2 安全散列算法
        5.2.1 SHA-1 算法原理
        5.2.2 SHA-1 算法的压缩函数
        5.2.3 SHA-1 算法的 VHDL 语言设计
    5.3 MD5 算法
        5.3.1 MD5 算法原理
        5.3.2 MD5 算法压缩函数
        5.3.3 MD5 算法的 VHDL 语言设计
    5.4 散列函数的鉴别系统设计
        5.4.1 报文鉴别的必要性
        5.4.2 散列算法报文鉴别系统
        5.4.3 散列算法的报文鉴别系统设计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6)随钻通信系统传输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随钻通信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影响信号传输的主要因素
    1.4 本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2 随钻通信系统信号传输模型研究
    2.1 电磁波信号的等效传输模型
    2.2 等效传输模型的仿真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随钻通信系统编码调制技术
    3.1 通信频段选择
    3.2 调制方式选择
    3.3 编码方式选择
    3.4 本章小结
4 随钻通信系统传输技术的实现与测试
    4.1 随钻通信系统传输技术的实现
    4.2 随钻通信系统传输技术的现场试验
    4.3 本章小结
5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应用于油田电网的工频通信系统纠错编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论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工频通信与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2.1 工频通信信号的调制
    2.2 工频通信信号的解调
    2.3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状况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TWACS技术的油井监测数据传输系统
    3.1 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
    3.2 基于油田配电网的工频通信信道分析
        3.2.1 油田配电网的基本结构及负载特性
        3.2.2 工频通信信号的调制仿真及谐波特性
        3.2.3 信号收发端的电压相位差
    3.3 基于时频分析的数据解调
    3.4 油井监测数据误码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油井监测数据传输中的纠错编码应用研究
    4.1 油井监测数据的结构
        4.1.1 常规巡检数据
        4.1.2 油井示功图的传输数据
    4.2 纠错编码方式的选择
        4.2.1 基于汉明码与BCH码的纠错编码研究
        4.2.2 汉明码与BCH码在油田监测传输中的纠错性能分析
    4.3 基于RS码在油田监测传输中的纠错编码研究
        4.3.1 RS码编译码原理
        4.3.2 油井监测传输系统中RS码编译码器选择
        4.3.3 RS码编码研究与实现
        4.3.4 RS码译码研究与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油田配电网的现场实现
    5.1 油田配电网现场的实验环境
    5.2 纠错性能分析
    5.3 数据传输实验情况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8)双向工频通信中信道编码纠错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频通信信道及噪声分析
2 基于工频通信的纠错码matlab仿真
    2.1 汉明码, BCH码编码原理
    2.2 突发信道中的纠错码实现
3 结语

(9)基于BCH码改进查找表译码算法的TPC编译码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背景及意义
    1.2 信道编译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信道编码的起源
        1.2.2 信道编码的发展
        1.2.3 BCH码的国内外发展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Turbo乘积码编译码理论基础
    2.1 引言
    2.2 Turbo乘积码的编码方法
        2.2.1 乘积码的构造原理
        2.2.2 乘积码的纠错能力
        2.2.3 Turbo乘积码的常用子码
    2.3 Turbo乘积码的译码方法
        2.3.1 Turbo乘积码的硬判决译码
        2.3.2 Turbo乘积码的软判决译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BCH码改进查找表译码算法及其FPGA实现
    3.1 引言
    3.2 BCH的译码方法
        3.2.1 BCH码迭代译码算法
        3.2.2 传统查找表译码算法
    3.3 BCH码的改进查找表译码算法
        3.3.1 改进查找表算法原理
        3.3.2 性能分析
    3.4 BCH码改进查找表译码算法的FPGA实现
        3.4.1 FPGA最小系统
        3.4.2 改进查找表算法的FPGA实现
        3.4.3 仿真结果及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Chase算法的Turbo乘积码译码算法研究
    4.1 引言
    4.2 基于Chase算法的Turbo乘积码译码算法
        4.2.1 Chase算法的基本原理
        4.2.2 Chase算法的种类
        4.2.3 Chase-Ⅱ算法实现过程
        4.2.4 基于Chase算法的Turbo乘积码迭代译码算法
    4.3 算法的编程实现与性能分析
        4.3.1 仿真条件及仿真流程
        4.3.2 迭代次数对性能的影响
        4.3.3 不可靠位数p对性能的影响
    4.4 Chase算法与硬译码的性能比较
        4.4.1 Turbo乘积码的硬迭代译码性能
        4.4.2 软、硬判决译码方法的性能比较与分析
    4.5 译码速度的比较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基于FPGA的星载RAM抗SEU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单粒子翻转效应的研究
        1.2.1 历史回顾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内容的安排及研究的意义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SEU 及抗SEU 方法研究
    2.1 空间辐射环境
        2.1.1 宇宙射线
        2.1.2 地球辐射带
    2.2 各种辐射效应
        2.2.1 总剂量效应
        2.2.2 单粒子效应
    2.3 单粒子翻转效应的产生机制
        2.3.1 电荷淀积
        2.3.2 电荷收集
    2.4 抗单粒子翻转效应方法研究
        2.4.1 抗单粒子翻转效应方法
        2.4.2 从设计角度抗单粒子翻转效应的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扩展汉明码与 TMR 技术
    3.1 差错控制编码
        3.1.1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原理
        3.1.2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概念
        3.1.3 差错控制编码的选择
    3.2 扩展汉明码检错与纠错原理
        3.2.1 线性分组码
        3.2.2 扩展汉明码检错与纠错方法
    3.3 TMR 技术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CTEL FPGA 设计介绍
    4.1 Actel FPGA
        4.1.1 Actel FPGA 的优势
        4.1.2 ProAsic3 系列的特点
    4.2 Actel 公司FPGA 开发工具介绍
        4.2.1 仿真工具
        4.2.2 综合工具
        4.2.3 布局布线工具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抗 SEU 纠错电路的 FPGA 实现
    5.1 设计思想
        5.1.1 存储器配置方案
        5.1.2 抗 SEU 纠错电路的系统框图
        5.1.3 抗 SEU 纠错电路的特点
    5.2 纠错电路各功能模块的设计
        5.2.1 TMR 模块设计
        5.2.2 扩展汉明码模块设计
        5.2.3 总体电路设计
    5.3 电路综合与仿真
        5.3.1 电路仿真
        5.3.2 电路综合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抗 SEU 纠错电路的验证
    6.1 容错设计的可靠性验证
    6.2 验证电路的设计
        6.2.1 电路框图
        6.2.2 DSP 最小系统的设计
        6.2.3 FPGA 最小系统设计
        6.2.4 总体电路实现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提高汉明码对突发干扰的纠错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DMR通信系统关键技术及其在高铁车地通信中的应用[D]. 张浩.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2]交织技术对信道编码的性能影响研究[J]. 赵兵,王桁,郭道省. 通信技术, 2018(10)
  • [3]采用混合差错控制的大容量声表面波射频标签的研究[D]. 董浩然. 上海交通大学, 2013(07)
  • [4]扩展汉明码的交织重排算法研究及其实现[J]. 梁红玉,陈冬梅. 计算机应用, 2012(S1)
  • [5]基于FPGA数据加密系统中信息传输可靠性研究[D]. 张同升. 黑龙江大学, 2012(10)
  • [6]随钻通信系统传输技术研究[D]. 肖斌.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7)
  • [7]应用于油田电网的工频通信系统纠错编码研究[D]. 刘志君. 华北电力大学, 2012(02)
  • [8]双向工频通信中信道编码纠错性能研究[J]. 刘志君. 科技资讯, 2011(32)
  • [9]基于BCH码改进查找表译码算法的TPC编译码技术研究[D]. 孔挺.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1(05)
  • [10]基于FPGA的星载RAM抗SEU的研究与设计[D]. 卜雷雷. 电子科技大学, 2010(03)

标签:;  ;  ;  ;  ;  

提高汉明码对突发干扰的纠错能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