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食欲不振的 8 个原因

宝宝食欲不振的 8 个原因

一、宝宝食欲不振的八大理由(论文文献综述)

曾欢[1](2020)在《个案工作介入初中生网瘾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脑逐渐进入普通家庭,在人们的生活及学习中普及开来。随着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也开始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很多幼儿都已经开始接触电脑,使用平板、手机等视频打游戏,而初中生使用电子设备的频率更高,且主要用于社交聊天,网络游戏等。由于初中学生尚且处于成长阶段,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自我管控及约束能力较差,极易受到网络娱乐项目的吸引从而沉溺其中,而网络娱乐项目中大多充斥了暴力等不利于初中生成长的因素,网络的不断渗透对我国初中生的影响越来越大,造成很多初中生人生观及价值观出现扭曲,影响着初中生的生理及心理健康,这将给初中生以后的成长带来极坏的影响。本文以C镇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文献研究法、深度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C镇Z初中生网瘾现状进行了分析,以C镇初中生X为案主,以社会工作个案方式介入X的网络成瘾问题干预,希望帮助X脱离网瘾。笔者通过与X、X父母及老师、同学等进行深入的交谈,充分了解了X的生活学习环境及网络成瘾现状,认真分析X网瘾的原因及评估需求后,制定了详细的个案介入计划,通过增强X网络使用的自控能力,培养有益的兴趣爱好转移网络注意力,改善亲子关系获得亲情关怀及网络使用监督及建立正常社交网络,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支持等方式,使X的网络成瘾问题得到较大改善。在个案介入后,X对网络有了正确的认识,培养了积极的兴趣爱好,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家庭亲子关系也得到了明显改善,结案时X从中度网络成瘾者逐步转变为了上网正常群体。在笔者记录了与X及其周边相关人员访谈交流及介入干预过程,对每次干预进行了总结。结案后对本次个案服务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深度反思,最后得出个案工作介入服务对象网瘾问题是科学可行的,可以通过个案介入帮助初中生改善网瘾问题,帮助其回归正常学业之余,还可以帮助网瘾初中生家庭构建更加亲密的亲子关系。

杨捷[2](2019)在《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是党的重要后备力量,是联系青年群众的重要纽带。共青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共青团97的奋斗历程,是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的历程,是党的青年工作长期奋斗历史经验的科学认知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青年化的发展历程。党的使命就是共青团的任务,党团关系始终体现出深层的政治逻辑、历史逻辑和社会逻辑,共青团始终紧跟党的步伐走在时代前列、走在青年前列,推动了我国青年事学迈出有力步伐,青年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青年的社会流动、价值观选择、行为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共青团体制机制壁垒凸显,传统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团员流动机制、工作方式、组织建设方式等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变化和工作任务,职能作用出现弱化;共青团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降低,对青年的吸引力、凝聚力、号召力下降;共青团存在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有脱离青年、被青年边缘化的危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重大论断。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共青团工作,对推进共青团改革从而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共青团工作进行重大安排部署。当代青年是与新时代同进同新的一代,国家与社会现代化的新征程需要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建功立学,走在时代前列、走在青年前列的现实要求需要共青团顺应新时代的发展大势,为完成党和国家发展的中心任务而引领青年方向、凝聚青年力量、汇聚青年人才、动员青年奋进。作为党的青年组织,共青团必须明确新的历史方位与时代背景,研判并明晰当前面临的困境与新挑战,做好新时代青年的引领、服务和联系工作,需要有效加强和切实改进共青团工作,致力于共青团创新发展对标党的新时代提出的目标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建设面向新时代的现代化政党青年组织,进一步巩固党的青年群众执政基础,成为共青团急需解决的重大命题。从上述问题出发,本文就新时代背景下的共青团建设问题进行了相关的论述。先从党团关系、团青关系等方面对共青团顺应党的历史发展沿革的大背景进行了探究。1922年建团以来,共青团始终以党的政治纲领为奋斗目标,以党的指指思想为行动指南,以党的中心任务为神圣使命,团结带领一代又一代共青团员和优秀青年,积极投身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学,为实现党在不同时论的历史任务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党的事学发展的先锋力量,共青团组织也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发展壮大,是党不可或缺的特殊力量和有力助手。新时代共青团工作迎来难得机遇,也面临重大挑战。本文坚持问题指向,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问卷分析、访谈结果分析,对当代青年特点、共青团功能及其实现、遇到的困境及存在的问论进行学学分析归纳,从而清晰判断共青团当前所处的方位和所面临的困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对于服务青年成长、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条件下,青年思想的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论益增强,对于提升思想引领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深刻改变着青年的流动、分布和聚集,对构建覆盖有效的新型组织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信息化深刻改变着社会组织运行机制和传播动员方式,对于共青团减少叠床架屋、实现扁平化运转,提升组织青年、宣传青年的核心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共青团工作现状和建设能力来看,共青团改革取得的成果还只是初步的、阶段性的,共青团事业正值攻坚克难、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还有许多与新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改革中遇到的许多新问题还没有有效破解,工作理念、方式、作风等方面的路径依赖依然普遍,“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四化问论的根源壁垒没有彻底清除。全团抓思想引领的主责主业自觉性还不够,吸引力、感染力还需持续加强。服务青年的能力、水平还有待提升。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不足,基层基础薄弱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新时论共青团作用的发挥。共青团出现了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有被青年边缘化、党政边缘化,失去组织存在的价值的危险。新时代的共青团任重道远,必须要有新形象、新担当、新作为。本文在最后一部分对探索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建设的方向、任何重点和实施路径提出建议。新时代新青年,当代青年将全程参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征程,新时代是青年大有可为的时代,是向世界展示大国青年形象的新时代。共青团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统领,解放思想、紧跟时代变革的要求,坚持以青年为本,科学把握青年特点和需求,解决机制体制、组织方式、“四化”等突出问题。坚持思想立团、固本兴团、改革强团、从严治团,着力增强共青团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去除“四化”问题,牢牢抓住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作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三个根本性问题,抓牢引领、服务、联系青年的根本生命线,当好党桥梁和纽带。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不断强化共青团的革命性锻造,从严管团治团,始终成为忠诚于党、紧跟党走的共青团,思想先进、信念坚定的共青团,心系青年、根植青年的共青团,勇于担当、奋发进取的共青团,朝气蓬勃、纪律严明的共青团,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努力把青年培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带领广大青年更好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永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刘春丽[3](2019)在《博士研究生抑郁和焦虑症状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某医学院校为例》文中指出目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是国际公认的最高层次的高等教育,随着博士生招生规模的逐年增加,我国教育管理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例如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创新博士生招生方式,鼓励硕博连读、本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等招生方式;提高博士学位申请条件等。虽然这些举措为我国博士生的培养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他们面临的经济、家庭、学业、就业、科研等方面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需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平衡好工作、家庭和学业之间的矛盾,这对博士生的心理承受力无疑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因此,博士生作为一个高学历的特殊群体,在读博期间的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是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一些博士生因巨大的精神压力而处于亚健康状态。抑郁和焦虑是常见的博士生心理疾病,且发病率较高。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分校的2015年一项研究发现,47%的博士生情绪低落、沮丧,有抑郁倾向。许多人无法按期毕业,延期的时间长达5-10年甚至更长,有的中途就逃离学术研究,放弃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世界着名期刊JAMA的一篇Meta分析论文认为医学生的抑郁症状比例在24%-29%,住院医师的抑郁症状比例在25%-33%。此外,医学生的倦怠也较高,可能与未来的自杀意愿增加相关。据美国的一项研究估计,大约14%的医学生有中度到重度抑郁的症状,大约5%的学生在医学教育和培养过程中有自杀想法。医学生患抑郁症的风险比一般人群高出约2.4倍。医学博士研究生作为医学院校中的较高层次学术研究者,面临的来自学业、论文发表、师生关系、经济方面、家庭和工作冲突方面的压力更大,抑郁和焦虑的水平要高于同校本科和硕士生。但是关于这方面的报道还很匮乏。师生关系是指学生与其导师之间的关系融洽程度、指导程度和学生对导师的认同水平。从社会认知角度,指导效率或指导功能被认为对研究生的项目有重要意义。导师承担着指导博士生完成博士项目的主要责任。已有研究表明师生关系对学生感知到的自我效能、学术产出及未来学术发展有关。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导师的领导风格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有显着影响。导师的指导对博士项目的完成十分重要,接近一半的中途退学博士生反映没有得到导师的充分的指导。2018年的一项调查表明与导师关系较弱是大多数研究生经历抑郁和/或焦虑的共同特征。科研自我效能是指学生感知到对成功完成科学研究课题的各项任务的自信心,是学生个体对自身科研水平和能力的自我评价。科研自我效能对学生的科研训练十分重要。自我效能帮助个体决定当他们准备完成任务时,会付出多少努力,当经历困难时会坚持多长时间,在不利的形势下会表现多么有韧性。有研究表明科研自我效能与未来科研投入和科研产出有显着正向相关关系。Schlosser等人发现师生关系对科研自我效能有显着影响。也有研究显示科研自我效能与学生的科研兴趣有正向相关关系。科研兴趣是学生对完成科研任务的兴趣和态度。科研兴趣会影响个体对科研活动的参与意愿。有研究表明科研兴趣可能影响科研自我效能水平,也间接的影响学生在完成科研项目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严谨性是科学研究的必备素质。具有严谨性人格特征的个体可能更容易受到导师的信赖,达到导师的要求,与导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终身学习意愿是医学生必备的素质。只有当医学生有终身学习意向和热情时,才能主动发挥自身学习潜能,有效地保证医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以提升自身专业、临床和科研水平,保证较高的岗位胜任力及竞争优势。本研究就在是这一背景下构思,我国博士研究生抑郁和焦虑的流行性情况如何?抑郁和焦虑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是那些?抑郁和焦虑水平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按贡献顺位排序依次是哪几个因素?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抑郁和焦虑的?本研究将为医学教育和管理者提供博士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基础数据,鉴别抑郁和焦虑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帮助管理者及时识别。筛选与抑郁和焦虑水平显着相关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为今后的教学改革和政策干预提供一定的支持。本文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设计调查问卷,对医学博士研究生抑郁和焦虑流行性调查;第二部分是医学博士研究生抑郁和焦虑症状发生危险因素研究;第三部分是医学博士研究生师生关系在科研自我效能和抑郁/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第四部分是博士研究生抑郁和焦虑影响因素的质性分析。研究方法:在第一部分,根据国内外文献综述及半结构化访谈,确定调查问卷中的指标和量表,设计调查问卷。2017年11月至12月期间,课题组连续招募某医学院校的在读博士研究生379人。在获得知情人同意后,采用自填式调查问卷搜集博士生的社会人口统计资料、读博特征情况;采用量表对抑郁、焦虑情况、科研自我效能、科研兴趣、严谨性人格特征、终身学习意愿、师生关系情况测量。利用Epidata3.1软件录入信息,SPSS19.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检验水准是α=0.05。在第二部分,用频率和频率分布表示计数资料的分布特征;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量表的信度检验采用Alpha系数进行内部信度评价。在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方面,先进行单因素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分别以博士研究生是否发生抑郁和焦虑状态作为因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抑郁和焦虑症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第三部分,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和博士特征的博士生抑郁和焦虑评分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变量与抑郁和焦虑的相关关系;应用逐步分层回归分析确定抑郁和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强度。以p<0.05作为显着性的标准。使用容忍度和VIF来判断变量间是否有共线性问题,容忍度<0.1(VIF>0.5)时,表示可能存在共线性问题。应用多元分层回归分析初步判断中介作用是否显着及解释大小;应用渐进再抽样进一步检验中介作用。采用5000个bootstrap样本进行估计。在第四部分,采用扎根理论的思想,利用Nvivo软件对调查问卷中开放式问题回答文本进行质性分析,通过三级编码方式归纳分析博士研究生抑郁和焦虑影响因素,从本文资料中整理和提炼类型、主题和概念;根据参考点数量划分核心影响因素、次核心影响因素和非核心影响因素;构建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从博士生、博士生导师和博士生管理机构三个层面提出抑郁和焦虑的预防和干预建议。结果:第一部分:通过文献综述分析和半结构专家访谈,搜集并归纳出基本情况、经济压力、养育子女负担、工作和就业共四类社会人口学指标;博士类型、读博情况、博士项目进展、与导师关系、导师指导情况、论文发表压力、读博的意义感知、毕业时间预期、在导师团队扮演角色、平衡工作、家庭和读博共十类读博特征指标;严谨性人格、主动性人格、科研兴趣、师生关系、终身学习意愿和科研自我效能六个研究变量。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发现379名博士研究生中,有87人(23%)博士研究生抑郁呈阳性,其中,中等抑郁的有45人,占11.9%;中等严重抑郁的有28人,占7.4%;严重抑郁的有14人,占3.7%。有70人(18.5%)焦虑呈阳性,其中,中等焦虑的44人,占11.6%;严重焦虑的有26人,占6.9%。博士研究生的抑郁水平是6.99±5.86,焦虑水平是5.50±5.38。第二部分:单因素分析表明职称晋升压力、临床博士生、与导师见面频率、与导师有不愉快经历、导师类型、预期达到论文发表要求难度、读博有意义感知、预期毕业时间、平衡工作、家庭和读博困难是抑郁和焦虑症发生的共同潜在危险因素。辅助导师申请课题或报奖、辅助指导论文写作、参与导师课题是抑郁症发生的特有危险因素;养育子女和导师指导博士生数量是焦虑症发生的特有危险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每学期与导师见面小于/等于1次的博士生患抑郁症的风险是每学期与导师见面2次的博士生的0.088倍;每学期与导师见面小于/等于1次的博士生患抑郁症的风险是每周1次的博士生的0.151倍;每学期与导师见面小于/等于1次的博士生患抑郁症的风险是每周2次的博士生的0.189倍;每学期与导师见面小于/等于1次的博士生患抑郁症的风险是每天见面的博士生的0.214倍。与导师有不愉快或冲突的经历的博士生患抑郁症的风险是没有与导师发生不愉快的博士生患抑郁症风险的3.111倍。平衡工作、家庭和读博之间有困难的博士生患抑郁症的风险是几乎没有困难博士生的2.738倍;师生关系每增加一个单位,患抑郁症的风险降低0.976倍;科研自我效能每增加一个单位,患抑郁症的风险降低0.995倍。经Logistic回归分析,每学期与导师见面小于/等于1次的博士生患焦虑症的风险是每学期与导师见面2次的博士生的0.166倍;每学期与导师见面小于/等于1次的博士生患焦虑症的风险是每周与导师见面1次的博士生0.142倍;平衡工作、家庭和读博之间有困难的博士生患焦虑症的风险是几乎没有困难博士生的3.542倍;师生关系每增加一个单位,患焦虑症的风险降低0.973倍;科研自我效能每增加一个单位,患焦虑症的风险降低0.991倍。第三部分:逐步分层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师生关系、论文发表难度、平衡工作、家庭和读博之间有困难、科研自我效能、经济压力感受、博士课题有意义、组会频率共解释了26.6%的抑郁变异程度。贡献顺位最多的前三个变量是师生关系(12.6%)、论文发表难度和(6.0%)平衡工作、家庭和读博有困难(2.7%)。经多元分层回归初步判定师生关系在科研自我效能与抑郁之间起到不完全的中介作用,经渐进再抽样方法再次验证了中介具有显着性。逐步分层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师生关系、论文发表难度、平衡工作、家庭和读博、科研自我效能、毕业预期、见面频率、博士意义感、经济压力感受、是否临床工作共解释了30.9%的焦虑变异程度。贡献顺位最多的前三个变量是师生关系(11.2%)、论文发表难度(6.6%)和平衡工作、家庭和读博有困难(3.2%)。经多元分层回归初步判定师生关系在科研自我效能与焦虑之间起到不完全的中介作用,经渐进再抽样方法再次验证了中介具有显着性。第四部分:三级编码显示,医学院校博士生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十个类属:“学习与科研能力”、“导师、团队和实验室”、“工作、家庭和子女”、“身心压力”、“经济压力”、“时间紧张”、“毕业压力”、“博士培养制度”、“读博意义认知”和“主动性和人际交往能力”。在博士研究生抑郁和焦虑症状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中,“学习与科研能力”、“导师、团队和实验室”、“工作、家庭和子女”相互作用通过“身心压力”间接影响抑郁和焦虑症状。结论:1.现况调查结果表明,379名博士研究生中,23%的博士研究生抑郁症状呈阳性,18.5%的博士研究生焦虑症状呈阳性。2.与导师见面频次分组、平衡工作、家庭和读博困难分组、师生关系和科研自我效能是博士生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发生的共同独立危险因素。是否与导师有不愉快经历是抑郁症状特有的独立危险因素。3.(1)抑郁症状得分的影响因素按贡献顺位依次是:师生关系、论文发表难度、平衡工作、家庭和读博有困难、科研自我效能、经济压力感受、博士课题有意义和组会召开频率。(2)焦虑症状得分的影响因素按贡献顺位依次是:师生关系、论文发表难度、平衡工作、家庭和读博有困难、科研自我效能、毕业预期、见面频率4、博士课题有意义、见面频率1、经济压力感受和是否在临床工作。(3)师生关系在科研自我效能与抑郁/焦虑之间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4.“学习与科研能力”、“导师、团队和实验室”、“工作、家庭和子女”、“身心压力”是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的核心影响因素;对抑郁和焦虑的预防与干预应从博士生、导师及博士生管理机构三方面联合开展。

李翊菲[4](2016)在《基于社会建构论的中医西传路径研究 ——以中医养生学在英国的传播历史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中医西传问题是近年国内中医学界新兴的课题,在当前国家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医兼具人文与医学科学等多重属性,构成了中华文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的最佳载体。其中中医养生学和西方现代健康管理理念契合,同时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最易为西方人接受,也是能成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目标“走出去”的重要突破口。中医西传问题在本质上是一种异质科学知识体系在西方的接受问题。基于这种基本认知,本文从社会建构论的视阈重新评述中医养生学西传英国的路径选择和变迁,解析中医科学知识体系的接受之路和建构因素,从而为破解中医西传问题提供思考,更好的展示输出我国文化软实力,让世界人民分享中华智慧文明成果。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取文献资料分析法、个案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综合运用比较研究、内容分析等方法,重点阐述每个历史时期中医西传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方法的特征和变化,进而对其每个阶段的突出特征作出评价,弄清中医西传的传播特点,总结规律,实现总体进程描述和个案分析相互印证。研究内容:中医在西方的传播程度越来越高,但总体接受形势不容乐观。从社会建构论的角度讲,不存在一种单向度的“客观实在”的文明传递的可能。包括中医在内的东方文明在西方的传播时,互动的社会建构因素表现的非常突出。欧洲对东方的认知深刻影响了中医西传的变迁。明清时期,在来华传教士的传播下,欧洲人对中医有了初步的了解,接受度较高的主要是脉学和针灸,并被西方医学接纳。欧洲传教士力图将中医中药纳入西方医学的模式中予以理解,并向欧洲人予以介绍。这一时期中西方均处于强盛时期,在医学范式上也都处于自然医学阶段,大都依赖于草药的使用,学术界普遍认为这一时期中西方医学的交流是平等的,但实际上,中医西传一开始就存在被误读或者按照西方模式解读的问题。在18世纪之后,随着东方学的奠定,包括中医在内的东方科学都开始被视为是异类的。这种对中国科学的认识,在其后深刻影响了中医的传播。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西方的视野里从古老的文明国家,转变成为落后停滞的帝国,被赋予妖魔化的形象,这种转变直接影响到了英国人对中医的认识。中医被描述为理论紊乱、骗人的圈套。但同时,像伊博恩等在华西方医学学者,则开启了中药学的现代化研究,从西方药理学和现代植物学的角度对中药作鉴定和分析。伊博恩等人对中国药物的研究力图将中医药物纳入西医的范式之中。这本身即体现了西方科学技术对中医的建构作用。1971年尼克松访华后,欧美等国掀起了“中医热”、“针灸热”。但在1999年,随着媒体关于“中药肾病”污名化报道的增多,中医由媒体的“宠儿”转变为了批判的对象。总结来看,当代中医西传英国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中医被建构为“有魔力的”、古老的智慧,使得中医被东方化。二是中医在汉学层面的引介,一方面扩大了中医的影响力,但同时也使得中医被历史化为“东方文明遗迹”,从根本上并不利于中医西传。三是中医针灸被西方化建构,脱离了中医的传统理论基础。四是中医立法问题一再陷入困顿,历经十几年的努力,至今未见突破。从笔者进行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情况看,中医在英国的总体接受程度不高,英国人对中医疗效的感知并不明显。中医被认为缺乏科学根据是中医西传主要的阻碍因素,宗教因素的影响极小。结论:从中医西传英国的历程来看,中医从来不是作为一种单纯的医学技术被纳入英国社会,而是在不断的社会建构中曲折前行。主要可以归纳为四个基本的启示:一是传播过程没有自身的话语权,中医的范式竞争力始终不强。二是中医不是作为一个有益的知识价值体系被认知,中医的知识价值始终被西医范式所“过滤”。三是中医始终面临着西医群体的利益冲突,中医研究团体的作用有待发挥。四是中医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医西传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息息相关。以此来看,范式认同是中医西传的根本之途,应该推动中医建立现代化的科学范式,实现与西方医学的范式融合,同时促进中医养生学与西方健康管理的范式融合。同时,在现实战略层面,应从寻求中医立法的突破、充分彰显中医针灸的疗效、推广符合现代西方回归自然的潮流的中医养生等途径着手,形成推进中医西传的合力。在大国崛起的今天,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都远非近代中国所能比拟的了。西方对中国的认知也随着中国的崛起而不断发生着变化。中西方正在日益平等的地位上进行文化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讲,加上官方与民间的合力推广,作为民族瑰宝的中医,海外传播之路前景坦荡、未来光明。

彭温雅[5](2013)在《消糖降压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阴虚阳亢夹瘀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阴虚阳亢夹瘀证的认识,通过临床研究,观察导师经验方消糖降压汤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阴虚阳亢夹瘀证患者症状、体征、血糖、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液流变学、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p细胞功能指数等方面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其防治本病的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阴虚阳亢夹瘀证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和西药降糖降压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中药消糖降压汤水煎剂每日一剂,疗程3月。治疗前后两组分别评价其症状、体征、血糖、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胰岛素敏感指数(IAI)、血液流变学等指标,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依从性。全部数据以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确诊并纳入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阴虚阳亢夹瘀证患者6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前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性差异,有可比性。①对症状体征的改善作用: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②降糖降压效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血糖、血压、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改善较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0.01),治疗组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改善较对照组有差异(P<0.05)。③调脂效果:治疗组患者TC、TG、LDL-C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1),HDL-C与治疗前比较升高(P<0.01);对照组患者TC水平下降(P<0.01),HDL-C水平升高(P<0.01),但TG、LDL-C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组间比较TC、HDL-C的改善情况两组无明显差异。④血液流变学:治疗组治疗后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粘度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对照组全血粘度(中切)和血浆粘度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但血浆粘度(高切、低切)治疗前后无差异。组间比较治疗组全血粘度(中切)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0.01),但血浆粘度的下降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红细胞压积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⑤空腹胰岛素: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胰岛素、HOMA2-IR均有所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HOMA2-%B指数有所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⑥安全性指标:肝肾功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从初步临床研究来看,西药治疗合用消糖降压汤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中药治疗既可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阴虚阳亢夹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糖、血压,调节血脂,还能改善血液流变学,且安全、有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马静[6](2011)在《台湾《醒报》词汇考察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台湾与大陆同用汉语,但是由于历史和政治上的影响,两岸的一部分词语出现了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岸人民的交流。本文以台湾《醒报》新闻网“今日必读”栏目的新闻稿作为语料进行词汇考察与研究,对这部分语料进行分析梳理和观察,形成了《醒报》词表,并与大陆《现代汉语常用词表》作对比。根据所选语料和词表,从词形的角度进行考察。在两岸用词有差别的部分中,大陆和台湾的词汇在词形上存在四个方面的不同,即,词形完全相同所指不同、所指相同而词形有异、台湾特有词、台湾保存下来的旧词。本文从这三个方面,结合具体词,分析产生差异的类别,并结合具体例子,得出了结论,产生差异的词主要存在于外来词和新兴事物造词方面;在两岸用词相同的部分,主要集中在历史传承词和行业词,以及部分词形一致的外来词上。根据所选语料,并对照词表,在对比台湾与大陆词汇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后,结合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相关知识,探究产生这些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历史的影响和台湾与大陆社会生活的不同。再结合语言的发展规律,认为一部分词汇会在两岸交流密切的领域得到融合,消除两岸交流的障碍。

刘迪[7](2009)在《中国宝贝》文中指出这是我们的孩子吗这本书的素材,来自于一个孩子的几本日记,以及这个孩子的妈妈所记的关于这个孩子的成长笔记,就是这样。所以,这是关于孩子的书,但和大人不无关系。严格地说,这些孩子,是中国的孩子,是中国发达地区大都市的

谭源生[8](2006)在《民国时期针灸学之演变》文中研究指明民国时期针灸学在整个针灸历史链条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一直以来,民国时期针灸学的演变没有人专门研究过,致使今天的针灸学与古代针灸脱节,人们已经不清楚今天的针灸学为什么会是现在的样子。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时代背景的分析,对民国时期针灸文献的考查,及古今文献的系统比较,对民国时期经络学、腧穴学及刺灸法学的主要演变进行了探讨。 经络学的演变探讨了经络学说的“科学化”。由于西医的冲击以及“科学化”的时代要求,针灸学界借用日本对于针灸机理的研究,对经络学说进行了西医学理的阐释,然而,由于对传统概念和西医的理解深度不够,并未真正实现“科学化”。但是,经络学说“科学化”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具有不可低估的历史作用,鼓舞了针灸学习者的信心,在中国迅速掀起了针灸学习的热潮。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前车之鉴,提示只有传统和现代都具备相当深度,才有经络学说的“科学化”的可能。 民国时期腧穴学的演变,探讨了腧穴定位中增加现代解剖学描述,和腧穴主治演变中出现“穴性”。腧穴定位中增加“解剖”是基于对穴位实质的认识,民国时认为穴位“实属神经枝干”,因此,“每穴必注明解剖”。随着人们对经络学说和腧穴本质认识进一步深化,不再将穴位认为仅仅是“神经枝干”。但是,出于针刺安全和分层次刺法的要求,腧穴的定位描述中“解剖”一项依然保存了下来。民国时期比附中药功能归纳的方式,提出了“穴性”理论。虽然是只提出了一个概念,却对针灸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在“穴性”理论基础上建立了针灸处方学,并且衍生出了与传统针灸辨证论治不同的体系。本文通过对传统针灸学为何没有用“穴性”的方式来归纳腧穴主治的原因,明确了传统针灸辨证论治体系和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存在区别,针灸是以辨病位为主的诊疗体系。 针刺手法的演变,探讨了“气至”、“得气”概念的演变和补泻手法的演变。“气至”是《内经》判断结束手法时机的依据,还具备判断预后的功能。但是,历代将“气至”和“得气”概念等同起来,民国时期继承了这种思想,“气至”概念丢失,同时导致了“气至”功能的丢失。此外,民国时期针灸学家对“得气”作出了西医学理的解释,增加了针刺时病人的感觉,发展了“得气”的概念。基于针刺反应的原理是“针下刺着神经”的认识,民国时期针灸学家用西医的观点指导针刺补泻,产生了以强弱刺激分补泻的观念。而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实际上以强弱刺激分补泻的方法和《内经》的实际操作是一致的。以强弱刺激分补泻,为针刺补泻手法进一步的量化和客观化开辟了道路。 总之,全文分析了民国时期经络学、腧穴学、针刺手法主要演变产生的原因及演变产生后对后世的影响,并从中吸取正反两方面经验,为当今针灸学发展提供借鉴。

叶广芩[9](2003)在《老县城》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开篇的话对于这座城我不知能写出些什么。常常是太熟识的东西太难写,这是作家们都有过的体验。1993年,我和陕西日报的田长山等一行五六个记者曾经沿着通往老县城的土路开车走了一段,我们走了不到百分之一。据说也到最后四十华里,只是羊肠小道,路径盘纡,道路陡斜,甭说车,连人走都困难。老县城对我们来说太遥远,太艰难了。

文清[10](2002)在《宝宝食欲不振的八大理由》文中研究指明

二、宝宝食欲不振的八大理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宝宝食欲不振的八大理由(论文提纲范文)

(1)个案工作介入初中生网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研究现状
        2.研究趋势展望
    (三)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概念界定
        2.理论基础
    (四)研究设计
        1.研究目标
        2.研究思路
        3.研究方法
        4.研究创新
二、网瘾初中生所处环境状况
    (一)学校现状
        1.学校概况
        2.在校学生网瘾问题调查情况
    (二)家庭现状
        1.C镇中学学生家庭基本情况
        2.家庭成员上网情况
    (三)C镇初中生网络成瘾现状
三、个案实务过程
    (一)个案背景
    (二)接案
        1.X面谈情况
        2.收集资料,签订工作协议,建立专业关系
    (三)预估
        1.问题分析
        2.需求预估
        3.策略和技巧
    (四)计划
        1.服务目标
        2.服务内容
        3.服务模式
        4.了解网瘾使用现状,制定服务计划
        5.服务计划及进度安排
    (五)实务过程
        1.纠正网络认知,逐步减少网络使用时间
        2.改善家庭亲子关系,减少网络依赖
        3.培养兴趣爱好,转移网络注意力
        4.争取多方资源,减少上网时间
        5.建立良好学习习惯,初步戒除网瘾
    (六)评估
        1.评估方法
        2.目标达成评估
        3.服务效果评估
        4.服务对象满意度评估
    (七)结案
四、总结与反思
    (一)总结
    (二)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一)重点难点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共青团组织的相关概念
    一、共青团组织的概念及内涵
        (一)共青团的内涵
        (二)共青团的属性
    二、共青团的组织机构设置
        (一)共青团的最高领导机关
        (二)共青团的代表大会
        (三)共青团的机构构成
    三、团员、青年的内涵
        (一)青年的概念
        (二)团员的内涵
    四、共青团与其他青少年组织的关系模式
        (一)与群团组织框架内青少年组织的关系模式
        (二)与群团组织框架外青年组织的关系模式
第二章 共青团的历史沿革和职能演变
    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职能演变
        (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诞生
        (二)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救国组织工作
        (三)在抗论战争时期的组织工作
        (四)在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建工作
        (五)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职能演变
    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的职能演变
        (一)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思想引领作用发挥明显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走在建设一线
        (三)“文革”时期工作停滞
        (四)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时期的职能演变
    三、在改革开放时期的职能演变
        (一)组织恢复和调整时期
        (二)在投身改革开放中探索发展
        (三)加强服务能力探索扩大工作外延
        (四)全面推进组织建设和工作方式创新改革
        (五)在改革开放时期的职能演变
    四、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共青团工作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
        (二)共青团进入新时代
    五、发展的历史经验启示
        (一)政治性是做好党的青年工作的根本保证
        (二)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事业前进的根本保证
        (三)先进性是始终保持生命力的力量所在
第三章 当代青年的特点和发展困境
    一、新时代对当代青年的影响
        (一)新时代成为青年成长成才的历史方位
        (二)国家发展的巨大成就为青年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三)党和国家对青年高度重视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重要保证
    二、当代青年的特点
        (一)价值观呈现求真务实、豁达自信
        (二)奋斗成为鲜明的人生基调
        (三)民主政治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
        (四)分布呈现流动、分化和重组的特点
        (五)网络化使青年更具国际视野
    三、当代青年发展存在的困难
        (一)价值观多元化冲击理想信念
        (二)身体与心理健康存在压力和不适
        (三)学业就业职业压力增大
        (四)婚恋社交存在差异化困难
        (五)物质和社会保障需求与现实矛盾凸显
第四章 共青团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四化”倾向使共青团有脱离青年的危险
        (一)“行政化”倾向
        (二)“机关化”倾向
        (三)“贵族化”倾向
        (四)“娱乐化”倾向
        (五)“四化”倾向产生的原因
    二、能力不足导致战斗力下降
        (一)思想引领能力弱化,凝聚力下降
        (二)服务青年和大局能力不足,吸引力下降
        (三)团青不分,先进性不足
        (四)共青团能力不足的原因
    三、团组织有效覆盖不足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一)组织覆盖存在空白点
        (二)基层组织建设依然薄弱
        (三)团组织有效覆盖不足的原因
    四、新媒体阵地建设能力不足,思想引领力弱化
        (一)新媒体弱化了共青团的政治影响力
        (二)新媒体对青年价值观产生巨大冲击
        (三)新媒体建设能力不足的原因
第五章 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性和基本遵循
    一、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性
        (一)夯实党执政治国青年群众基础的需要
        (二)共青团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之义
        (三)促进共青团自身发展的必然之举
    二、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基本遵循
        (一)坚持党管青年,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二)坚持用好马克思主义改革的方法论
        (三)坚持底线思维,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四)坚持问题指向,解决突出问题
        (五)坚持团要管团,加强组织保证
第六章 共青团改革融入新时代的路径研究
    一、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做指导,增强政治性
        (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工作
    二、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
        (一)加强对党的意志和主张的内化
        (二)增强对党的意志和主张的外化
    三、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
        (一)用党的先进事学激励青年,增强先进性
        (二)发挥团员示范引领作用,增强先进性
    四、践行群众路线,着力增强群众性
        (一)扩大工作有效覆盖,增强组织认同感
        (二)推动直接联系青年工作机制,有效服务青年全面发展
        (三)大力开展青年的网络“群众路线”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全面活跃
    五、打造共青团新媒体矩阵,提升思想引领影响力
        (一)提升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能力
        (二)打造“网上共青团”,实现组织建设和管理的灵活性
        (三)提升能力,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六、对标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团
        (一)从严治团,政治上要严
        (二)从严管好共青团的组织
        (三)从严管好共青团的干部队伍
        (四)从严管好团员队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3)博士研究生抑郁和焦虑症状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某医学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医学博士研究生抑郁和焦虑症状调查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医学院校博士研究生抑郁和焦虑症状危险因素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医学院校博士生师生关系在科研自我效能和抑郁症状/焦虑症状之间的中介作用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四部分 医学院校博士研究生抑郁/焦虑症状影响因素质性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附录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基于社会建构论的中医西传路径研究 ——以中医养生学在英国的传播历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研究
    1.1 研究专着方面
    1.2 研究论文方面
    1.3 研究的维度及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方法和存在的困难
第2章 社会建构论与东方学理论基础
    2.1 社会建构论的基本思想
    2.2 东方学与建构的中医
    2.3 中医西传研究的社会建构论分析框架
第3章 古代时期中医养生学在英国传播
    3.1 古代中医西传欧洲概况
    3.2 古代中医养生学在英国传播变迁
    3.3 个案分析:种痘术西传英国研究
第4章 近代中医养生学西传英国之变
    4.1 近现代中医西传欧洲概况
    4.2 近现代在英国的传播之变
    4.3 传播之变的个案解析:以针灸理疗为例
第5章 中医养生学在当代英国的传播
    5.1 当代的再传入、繁荣与挫折
    5.2 中医立法问题的分析
    5.3 当代中医养生在英国传播中的问题
    5.4 中医在当代英国接受度调查分析
第6章 社会建构论视域下的中医养生学西传路径思考
    6.1 中医西传历史的基本启示
    6.2 范式认同:中医西传的根本之途
    6.3 中医西传的现实发展战略路径的SWOT分析
结语:从“软实力”建设高度推动中医在西方传播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详细摘要

(5)消糖降压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阴虚阳亢夹瘀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西医学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认识
        1.1 西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
        1.2 西医学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认识
        1.3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现状
    2 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认识
        2.1 历代文献分析
        2.2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中医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病例选择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阴虚阳亢夹瘀证辨证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病例脱落标准
        2.6 脱落病例处理
        2.7 终止试验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试验设计及对照
        3.2 病例数量及来源
    4 治疗方法
        4.1 治疗方案
        4.2 药品来源
    5 观察指标
        5.1 一般项目
        5.2 疗效观察指标
        5.3 安全性观察
    6 疗效标准
        6.1 西医评定标准
        6.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6.3 安全性评价标准
    7 统计学处理
    8 结果
        8.1 病例入选与试验完成情况
        8.2 两组基线比较
        8.3 疗效指标比较
        8.4 不良事件及安全性分析
    9 讨论
        9.1 立论依据
        9.2 临床疗效分析
        9.3 方药解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6)台湾《醒报》词汇考察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序言
    1.1 研究对象、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语料来源、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3.1 语料来源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第2章 《醒报》词汇统计与分析
    2.1 《醒报》词表
        2.1.1 《醒报》词表的获取
        2.1.2 《醒报》词表分析
    2.2 《醒报》词表与大陆《现代汉语常用词表》对比分析
        2.2.1 《醒报》词表与《现代汉语常用词表》存在差异的部分
        2.2.2 《醒报》词表与《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相同的部分
第3章 《醒报》与大陆存有差异的词汇的分析
    3.1 词形完全相同所指不同
        3.1.1 使用范围有大小之别
        3.1.2 所指对象有别
        3.1.3 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3.1.4 由缩略语产生的词形相同的词
    3.2 所指相同而词形有异的词语
        3.2.1 外来词的差异
        3.2.2 词序相反
        3.2.3 语素相近
        3.2.4 新兴事物命名不同造成词形不同
        3.2.5 由于缩略造成的词形略有不同
    3.3 台湾特有词
        3.3.1 社会制度的不同产生的特有词
        3.3.2 具有特色的社会生活产生的特有词
    3.4 台湾保留下来的旧词语
第4章 《醒报》新闻用词中与大陆普通话用词的相同部分
    4.1 历史传承词
    4.2 使用一致的外来词
        4.2.1 来源于英语的外来词
        4.2.2 来源于日语的词
    4.3 行业词采用一致的用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民国时期针灸学之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2 民国时期“科学化”的时代背景
3 民国时期针灸文献简述
    3.1 民国时期针灸文献的数量
    3.2 民国时期针灸着作的特点
        3.2.1 澄江学派着作在民国针灸中占主导地位
        3.2.2 翻译日本针灸着作较多
        3.2.3 革新成为民国时期针灸的特色
4 经络学之演变
    4.1 民国时期经络学说的“科学化”
    4.2 民国时期经络学说“科学化”失与得
    4.3 对当今经络学研究的借鉴
5 腧穴学之演变
    5.1 腧穴定位中增加“解剖”描述
    5.2 腧穴主治演变之“穴性”
        5.2.1 “穴性”概念的提出
        5.2.2 “穴性”理论对后世的影响
        5.2.3 古代没有提出“穴性”理论原因分析
        5.2.4 “穴性”理论的启示
6 针刺手法之演变
    6.1 “气至”、“得气”概念的演变
        6.1.1 《内经》中的“气至”和“得气”
        6.1.2 历代对“气至”和“得气”的不同理解
        6.1.3 民国时期发展了“得气”,丢失了“气至”
        6.1.4 民国时期“气至”概念演变后对后世的影响
        6.1.5 小结
    6.2 针刺补泻之演变
        6.2.1 以强弱刺激分补泻
        6.2.2 强弱刺激分补泻与古法的比较及完善
        6.2.3 小结
7 结语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个人简历
11 附录

四、宝宝食欲不振的八大理由(论文参考文献)

  • [1]个案工作介入初中生网瘾问题研究[D]. 曾欢. 井冈山大学, 2020(02)
  • [2]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路径研究[D]. 杨捷. 河北师范大学, 2019(07)
  • [3]博士研究生抑郁和焦虑症状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某医学院校为例[D]. 刘春丽.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1)
  • [4]基于社会建构论的中医西传路径研究 ——以中医养生学在英国的传播历史为例[D]. 李翊菲.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11)
  • [5]消糖降压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阴虚阳亢夹瘀证的临床研究[D]. 彭温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5)
  • [6]台湾《醒报》词汇考察与分析[D]. 马静. 河北大学, 2011(11)
  • [7]中国宝贝[J]. 刘迪. 小说界, 2009(02)
  • [8]民国时期针灸学之演变[D]. 谭源生.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6(09)
  • [9]老县城[J]. 叶广芩. 中国作家, 2003(01)
  • [10]宝宝食欲不振的八大理由[J]. 文清. 母婴世界, 2002(01)

标签:;  ;  ;  ;  ;  

宝宝食欲不振的 8 个原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