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谈“审计处理难”

还谈“审计处理难”

一、也谈“审计处理难”(论文文献综述)

刘庆尧[1](2019)在《政府审计处理处罚力度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政府审计处理处罚是政府审计机关对违法违规单位及个人履行职责的重要手段,它对于维护国家经济秩序、确立审计权威、服务经济建设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审计处理处罚权是审计机关发挥其威慑性的途径之一,在现行的政府审计制度中,对各审计对象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理处罚可以威慑和抑制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政府审计的价值。然而,在实际的政府审计工作中,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一威慑力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部分机关和个人对政府审计的权威不够重视,从而难以发挥政府审计的积极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对政府审计处理处罚力度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的研究,一方面期望能够丰富相关领域理论文献,另一方面旨在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树立政府审计的权威,让审计工作在各级政府及各机关间得到重视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保障政府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本文先是对以往的相关文献研究进行梳理并作出文献总结评述,接着阐述了政府审计处理处罚涉及到的相关理论基础:政府审计本质理论、威慑理论、博弈理论。然后结合涉及到的理论基础,本文从三个层面研究影响政府审计处理处罚力度的影响因素,分别为政治层面,预算层面和社会层面。接着本文对政府审计处理处罚力度的影响因素展开了机理性分析并且提出相关研究假设。之后选用中国31个省份的地方审计机关2010年-2016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政府审计处理处罚力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地方审计机关领导政治晋升动力、地方审计机关财政预算、公众关注度与政府审计处理处罚力度显着正相关,而地方政府首长政治晋升动力与政府审计处理处罚力度显着负相关。最后根据得出的研究结论并结合政府审计处理处罚的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旨在增强政府审计权威,推动政府审计实务发展。本文的预期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研究方法创新。以往对政府审计处理处罚研究主要是规范分析,本文利用面板数据,采用定性研究分析和定量研究分析的相互结合的方法,并经过固定效应回归分析方法检验了政府审计处理处罚力度的影响因素。(2)分析维度创新。基于不同维度梳理影响我国政府审计处理处罚力度的关键因素,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影响政府审计处理处罚力度的机理和路径,使研究视角更加多维化。

崔琦[2](2015)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研究 ——以在M单位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为例》文中认为国家审计的终极目标并非仅仅是检查和监督,而是通过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国家财政资金在预算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认识问题存在的严重性,并提出对策建议,从而解决问题、改善现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让财政资金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本文的写作目的是通过真实的案例再现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找出原因、提出建议并对其总结归纳,对国家审计对象在财政资金使用上提供规范性建议、对其他审计机关工作中遇到类似问题有所参考。通过研究发现的存在于预算执行审计中的主要问题有:审查中发现被审单位存在的部分问题在处理时缺少法律法规可参考,体现出我国财政预算和审计方面法律法规存在缺陷;受审计权限限制,很多问题无法深入调查,体现出我国国家审计的权力范围窄,影响审计工作有效性;人力资源缺乏,无论从审计人员数量和技术水平上都需要补充和提升;审计双方信息技术不匹配,造成审计效率低;重审查轻整改依然存在,体现出跟踪制度不完善。本文的基本研究结论和提出的对策建议面向国家政府机构和审计机关。意在通过两者共同作用,提高预算执行审计效率、提高国家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首先国家作为国家审计的强大后盾应提供足够的支持保障,具体做法为:完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有关法律法规、完善各权力机关的配合机制、扩大国家审计的权力范围、提升审计独立性。其次,对于审计机关,应重点关注人力资源问题,扩充审计人员队伍、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等。其他对策建议还包括:降低审计风险、加快信息技术对接等。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当前国内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结合并不紧密,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通过作者亲自参与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项目,在实践操作中总结归纳遇到的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来论述,并通过作者的思考,针对切实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砖加瓦的作用。

宋皓杰[3](2015)在《政府审计处理处罚模式对审计效果的影响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政府审计是国家治理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通过权力监督权利,严肃查处贪污浪费、经济犯罪、损失资源、铺张奢侈等机会主义行为,最终达到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无论关于审计本质的“经济监督论”、“经济控制论”,还是“权利制约论”“民主法治论”,监督和查处都是最重要的手段,监督需要审计机关具有独立性,查处需要审计机关具有威慑性。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独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审计机关的权威。我国审计机关隶属于行政部门,拥有一定的审计处理处罚权。审计处理处罚权是审计机关发挥其威慑性的途径之一。审计机关在法定的职责权利范围内,对违规违法行为做出处理或者处罚,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对被审计单位的违规行为具有威慑和抑制作用。审计机关对违法行为不具有处理处罚权利但拥有处理处罚建议的可以移送纪检监察部门,及时制止违法行为,同时保障了刑侦或者检查机关及时取证,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有效打击。政府审计处理处罚有两种模式,一是单罚制,也就是只对违规单位或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理处罚;二是双罚制,也就是既对违规单位进行处罚,同时还对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罚。本文在分析国家审计本质的基础上,借鉴单、双罚制理论,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分析双罚制在我国的适应性:即我国审计处理处罚中的双罚制措施应该能起到抑制被审计单位违规行为的作用,根据全国地方审计机关的数据分析发现,单罚中的上交财政和归还原渠道资金对抑制被审计单位违规行为有抑制作用,而减少财政拨款、应调帐处理、移送处理都不具有显着作用,各种双罚措施都不具有显着作用。出现上述悖论的主要原因是单罚措施特别是对人的移送处理力度太小,从而对抑制被审计单位的违规行为没有显着作用。

雒亚祖[4](2013)在《谈《新疆通志·审计志》体例的继承与创新》文中研究说明30年审计工作自身发展变化为两部志书编纂奠定了深厚的资料基础。在内容上,第二轮《新疆通志·审计志》按照审计署"3+1"审计业务格局和"人法技"建设(审计机关基础建设)设计;在无题序应用上,统一章小序写法,反映各项审计业务的整体发展脉络。

雷俊生[5](2013)在《审计问责研究》文中指出国家权力的运行集中反映在财政资金的运行上,作为专门监督财政资金的国家审计,以其独立性、专业性,成为实现国家良治的重要工具。但实践中,审计问责难、整改更难、审而不责、屡审屡犯等问题,亟需强化审计问责,以保障行政财权“权责对等”的实现。本文以审计权的运行为主线,以制约行政财权、提高参与治理能力为目标,以审计问责的要素——问责主体、问责范围、问责方式和问责程序等为主要内容,通过对追责主体与担责主体、权力型追责主体与权利型追责主体、实体要素与程序规范等进行综合研究,找出妨碍审计目标实现的制度因素,提出完善之策。“审计问责的主体”包括追责主体、担责主体及其相互关系。担责主体是审计问责的落脚点。随着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应明确某些私主体的担责资格,合理界定担责主体的责任,增强担责主体的权利保障力度。追责主体分为权力型追责主体和权利型追责主体,前者包括审计机关、人大及其常委会等,审计机关是审计追责的主要主体;后者包括公众、媒体和非政府组织等,他们或直接参与问责、或影响权力型追责主体。问责主体应拓展到行政财权运行中的所有组织和个人,发挥其主体间性,促进相互协作,解决好“谁问责、谁担责”的问题。“审计问责的范围”,提出了界定范围的实体路径、程序路径、反向路径和综合路径;就实体路径而言,在分析人民利益观、财政资金观的基础上,构建出“客观维+主观维”的二维区域范围,使问责范围能直观反映治理需要。从功能侧重点看,我国现行审计问责范围以责任追究型为主,正向治理型过渡,对责任鉴证不够重视;可以强化责任鉴证,调整范围界定标准,将决策、绩效等纳入审计问责范围,拓展审计的功能空间,以解决“何种情形需要审计问责”的问题。“审计问责的方式”,分为独立型问责方式和协同型问责方式,前者是指审计机关独立实施问责的方式,包括审计鉴证、审计建议、审计处理和审计处罚。审计鉴证是审计问责的基础;审计建议是审计机关运用审计权实现审计目标的手段,基本上属于行政指导;审计处理重在矫正,审计处罚重在惩罚。各方式相互联结,形成一张实现审计目标的问责方式网。协同型问责方式是指审计机关协同其它主体实施问责的方式,包括审计公告、审计整改和审计移送,它们使问责的效应得到增强。为了指导问责方式的选择,在考量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并完善选择规范,公布指导选择的案例。它旨在回答“审计机关以何种方式实施问责”的问题。审计问责的程序,体现为审计权运行的先后次序和具体步骤,如审计问责的实施、裁量和协助等。完善的程序是实现审计问责目标的重要保证,可现行程序存在主体参与配置不足、裁量失范、协助不畅等缺陷;可以抓住审计实施中的关键节点——启动、告知、说理和回避等,搭建追责主体、担责主体的互动平台;明确裁量因素、完善说理程序等,优化裁量程序;健全审计机关与审计相对人之间的协力程序、权力型追责主体间的协助程序等,实现问责行为的整体优化,以解决“审计机关如何实施问责”的问题。“审计问责的救济”是矫正正义的体现,是担责主体合法权益的保障。目前的审计立法,规定了三种救济方式——政府裁决、审计复议、审计行政诉讼,这些方式各有其优势和不足,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完善,如重塑政府裁决的适用范围、改裁决终局为裁决前置、增强裁决机构的独立性,发挥政府裁决的救济功能。同时,由于大量的问责争议通过申请审计自纠予以解决,因此需要设置自纠标准、完善自纠程序,规范审计自纠行为。它回答“审计问责后的权利保障”问题。机制的问题需要用机制的完善来解决,审计问责机制的核心要素,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机制框架,促使财政支出合规高效。

罗艳芬[6](2012)在《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文中认为2003年以来的“审计风暴”“问责风暴”标志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责任政府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健全经济责任审计。乡镇在我国的政权层级组织机构中处于最基层,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直接承担者;乡镇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对农村发展至关重要,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有着重要意义。完善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有利于强化权力约束监督、完善权力运行机制;有利于加强干部监督、评价与考核,完善干部激励与约束机制;有利于促使乡镇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实现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本文借鉴国家审计理论、委托代理与博弈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公共选择及反腐败机制理论,应用制度分析、历史分析、博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判断抽样问卷调查资料,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并明确了评价标准、各项指标的权重与方法。通过研究,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实际验证了A、B两个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效果,提出了加强审计评价结果运用的政策建议。1研究内容(1)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借鉴。运用国家审计理论、委托代理与博弈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公共选择与现代反腐败机制理论等分析乡镇领导干部履职行为及经济责任审计动因,构建其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结果运用等相互之问的内在逻辑,构建论文框架结构。(2)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现实考察。从经济责任审计的历史沿革分析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内容与重点、程序与方法、实施现状、取得的成果与存在问题。(3)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在对现有研究成果评述基础上,构建评价内容体系——“经济管理责任”“经济决策责任”“经济政策执行责任”“经济发展责任”“廉洁从政责任”。基于受托经济责任拓展角度,将社会责任、环境保护责任、可持续发展责任等也纳入其中。根据评价内容与原则,结合实地调查问卷资料,筛选评价指标;根据专家调查问卷,运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各指标权重,从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4)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根据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要求,确定各个审计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具体评分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5)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模型及应用。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构建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两个案例检验模型的实用性。(6)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运用研究。分析目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运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提高审计质量、写好审计报告、健全联动问责机制、提高协作能力、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等审计评价结果的应用措施,建立救济制度以保护被审计对象及其单位部门的正当权益,同时降低审计风险。2研究方法(1)以规范研究方法为主。定性分析将制度分析、历史分析和博弈分析方法相结合,侧重理论演绎和归纳,引入国家审计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公共选择与反腐败机制理论、政府治理理论等分析工具和博弈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是数理统计分析,应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确定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权重。(2)调查方法主要以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为主。采用判断抽样方法,选择荣昌县审计局、荣昌县委组织部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审计人员作为专家,以荣昌县相关乡镇党政机关干部及工作人员、财政所、行政村领导及会计等作为调研对象,进行评价指标筛选及权重确定,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获得有关研究对象的整体信息和间接资料。(3)案例分析法。通过两个镇街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检验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综合模型的实用性。3研究结论(1)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理论和实践中取得了突出成绩,但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作为独具中国特色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既包括合规审计又包括绩效审计的内容,是一种复合性审计类型,丰富和发展了传统审计理论。十多年来,各地积极进行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探索与实践,通过审计客观评价乡镇领导干部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对强化权力约束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干部监督、评价与考核,完善干部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乡镇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实践中还存在审计力量与审计任务相矛盾、审计监督滞后、审计范围不规范、评价困难等问题,最突出的是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缺乏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因而为保证经济责任审计效率的实现,建立实用、科学合理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进行综合评价已成为当务之急。(2)构建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将评价内容概括为经济管理责任、经济决策责任、经济政策执行责任、经济发展责任和廉洁从政责任5个方面。根据文献梳理和调查访谈,全面衡量经济责任,将构建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加强基础建设、发展社会公共事业、耕地保护、共同富裕等内容纳入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中,通过调查问卷分析筛选出20个评价指标。根据专家调查问卷资料,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由此,构建了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3)确定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定性指标的评价标准分为三个档次,实际应用时通过问卷调查或座谈访问等方式得到被审计对象相应指标的档次,采用五分制打分。定量指标评价标准则根据法律、规章和政策规定,结合县(市)党委、政府对乡镇年度考核的指标、任期责任目标及国家统计部门规定的统计指标,如历史水平、行业水平等来确定评价标准。在具体评分时将定性评价方法与定量评价方法相结合。(4)构建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实证应用。评价主体根据评价标准对评价客体进行审计评价,采用定性或定量的评价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分值。这“分值”与该评价指标的权重的乘积即为该项评价指标的加权评分,将各指标的加权评分加总就得到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的总分。在综合评价时,可换算为百分制的综合得分。对应四个档次的总体评价结论:优秀、良好、一般、差。本文通过两个镇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际资料对综合评价模型进行了应用,检验表明综合评价模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5)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审计评价结果的运用。审计评价成果转化运用就是从机制、体制层面促进整改,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目的就是审计评价结果的运用。评价只是工具,关键是审计评价的结果得到充分有效的运用,才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落脚点和最终目的。为此,应充分认识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作用,提高审计质量,写好审计报告和审计结果报告;进一步健全联动问责机制,充分利用各方面信息,提高协作能力;完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建立救济制度以保护被审计对象及其单位部门,同时降低审计风险。4创新点(1)建立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根据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对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范围进行拓展,从“经济管理责任”“经济决策责任”“经济政策执行责任”“经济发展责任”“廉洁从政责任”五个评价内容设计评价指标,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指标筛选,最终确定了20个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注重传统评价指标的同时注入了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指标,形成了新的、比较完整的指标体系。(2)构建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模型。根据专家调查问卷,应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计算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这较之目前在此类审计中所用的主观确定权重(或不考虑各指标权重)就更具科学性;同时,确定各指标的评价标准,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方法相结合,主观判断客观量化,从而构建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模型。

雷云志[7](2011)在《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审计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就社会保障审计如何应对社会保障发展,从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和审计方式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保障社会保障资金的安全高效,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

刁永伟[8](2010)在《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对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深刻的探索。论文的第一部分对我国国家审计制度的演变发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第二部分是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存在的各种问题。第三部分是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存在问题的成因。第四部分是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完善的对策,包括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完善的原则;借鉴国外典型国家审计制度模式的经验;各种审计制度改革观点、分析及评价;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完善的设想。通过阐述,本文提出了一个立足于我国现有国情符合经济发展需要,并结合我国当前实际分“三步走”的国家审计制度完善的设想。第一步审计机关先变双重领导制度为垂直领导。第二步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逐渐把审计系统主要负责财政预算审计的人员,划归到人大建立审计委员会,主要从事预算审计工作,而政府的“审计署”主要进行政府经济监管所需要的各项审计监督工作。第三步是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能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力量时,即能有效地实现对行政权的制约与监督时,将审计署全部划归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领导。通过国家审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家审计才能发挥出“免疫系统”作用,才能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审计支持,才能在服务大局的过程中推进审计自身的发展。

吴雄生[9](2007)在《如何加强审计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文中认为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时,明确提出要"发挥司法机关和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这是党的十六大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强化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高度,赋予审计机关的重

杨国胜[10](2007)在《谈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的强化》文中认为我国审计制度还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审计执法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加强。从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规范经济秩序,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加强对权力制约的监督,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阐述强化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的重要性。分析了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弱化的原因。对如何强化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提出方案探讨。

二、也谈“审计处理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也谈“审计处理难”(论文提纲范文)

(1)政府审计处理处罚力度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创新
2 文献回顾
    2.1 关于政府审计机关处理处罚权的研究
    2.2 关于政府审计处理处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2.3 关于政府审计处理处罚力度的研究
    2.4 关于政府审计处理处罚力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2.5 文献总结评述
3 理论基础
    3.1 政府审计本质理论
    3.2 威慑理论
    3.3 博弈理论
4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1 政治层面的影响
        4.1.1 地方政府首长政治晋升动力
        4.1.2 地方审计机关领导政治晋升动力
    4.2 预算层面的影响
    4.3 社会层面的影响
5 研究设计
    5.1 变量设计
        5.1.1 被解释变量
        5.1.2 解释变量
        5.1.3 控制变量
    5.2 模型设定
    5.3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3.1 样本选择
        5.3.2 数据来源
6 实证结果与分析
    6.1 描述性统计
    6.2 相关性分析
    6.3 回归结果分析
    6.4 稳健性检验
    6.5 研究结论
7 对策建议
    7.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强政府审计处理处罚力度
    7.2 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审计机关独立性
    7.3 进一步完善问责制度,建立终身责任追究制度
    7.4 加强审计整改跟踪力度,建立审计整改长效工作机制
    7.5 完善审计结果公开制度,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7.6 加强协同合作,促进审计监督和舆论监督结合
    7.7 不断提高审计人员业务能力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
    7.8 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能
    7.9 完善企业和审计机关内部控制制度
8 研究局限与展望
    8.1 研究局限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研究 ——以在M单位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目的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路线
        一、本文研究的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路线
    第三节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一、本文的创新点
        二、本文的不足
第二章 研究现状、国内体制和审计现状
    第一节 国内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研究现状
        一、国内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研究现状
        二、国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研究现状
        三、文献评述
    第二节 国内现行审计体制
    第三节 国内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现状
第三章 相关基础概念
    第一节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基础概念
        一、财政预算制度
        二、财政预算编制方法
        三、财政预算执行审计
    第二节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实施流程
        一、审计对象选择
        二、审计目标确立
        三、审计实施过程
        四、审计反馈和整改
        五、审计结果公布
第四章 在M单位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实例分析
    第一节 确定M单位为审计对象
    第二节M单位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实施过程
        一、M单位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目标
        二、M单位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组织分工
        三、M单位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技术方法
        四、M单位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内容、重点与查实情况
        五、M单位财政预算审计执行的结果、审计处理及建议
        六、M单位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公开
    第三节M单位预算执行审计的思考
        一、部分问题无规范性法规可依
        二、审计权力有限,各权力机关配合机制不完善
        三、审计处理难
        四、审计人力资源存在问题
        五、信息技术不匹配
        六、审计独立性与审计风险影响审计效果
        七、重审查、轻整改
第五章 相关政策建议
    第一节 法律法规的保障策略
        一、完善配合机制的法律法规
        二、完善审计权力的法律法规
        三、完善审计处理的法律法规
        四、完善审计整改的法律法规
        五、完善其他法律法规
    第二节 人力资源的保障策略
        一、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二、扩充审计人员队伍
        三、注重审计后备人才的培养
    第三节 其他对策建议
        一、提升审计独立性
        二、降低审计风险
        三、改进审计工作方法
        四、加快信息技术对接
        五、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3)政府审计处理处罚模式对审计效果的影响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双罚制理论的研究
        1.2.2 关于审计机关的审计处理处罚权
        1.2.3 关于审计机关如何进行审计处理处罚
        1.2.4 关于政府审计处理处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2.5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政府审计处理处罚模式效果的理论分析
    2.1 政府审计本质理论
    2.2 单罚制和双罚制理论
    2.3 威慑理论和博弈理论
        2.3.1 威慑理论
        2.3.2 博弈理论
    2.4 我国的政府审计处理处罚模式及效果理论分析
        2.4.1 政治视角的分析
        2.4.2 文化视角的分析
        2.4.3 法理视角的分析
3 政府审计处理处罚模式效果的数据分析
    3.1 假设
    3.2 变量设计和模型设定
        3.2.1 变量设计
        3.2.2 时间序列回归模型设计
    3.3 数据来源与描述统计
        3.3.1 样本选择和数据收集
        3.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3.4 回归结果分析
        3.4.1 相关分析
        3.4.2 时间序列分析
        3.4.3 稳健性检验
        3.4.4 结论
4 政府审计处理处罚效果未有效发挥的原因分析
    4.1 政府审计处理处罚决定执行层面问题
        4.1.1 政府审计处理处罚决定执行机制存在问题
        4.1.2 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4.1.3 政府部门考核机制存在问题
        4.1.4 审计成果利用程度小
    4.2 法律法规和制度设置方面存在问题
        4.2.1 政府审计处理处罚措施威慑性太小
        4.2.2 政府审计体制存在弊端
        4.2.3 审计机关项目组织结构不合理
        4.2.4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和政府管理存在问题
5 改善政府审计处理处罚效果的对策
    5.1 完善审计处理处罚决定实施机制
        5.1.1 创新审计整改机制
        5.1.2 实施审计项目分类审理制度
        5.1.3 创新政府考核机制
        5.1.4 建立审计专题分析报告制度
    5.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体制
        5.2.1 通过完善法规加大审计惩罚力度
        5.2.2 推行审计与监察合力遏制腐败
        5.2.3 改善审计机关的项目组织结构
        5.2.4 完善企业和审计机关内部控制制度
    5.3 其他相关对策
        5.3.1 从严对人进行问责和治理
        5.3.2 引入激励机制
        5.3.3 利用内部审计、民间审计、监管机构的工作
        5.3.4 审计人员努力提高执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4)谈《新疆通志·审计志》体例的继承与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30年审计工作自身变化变革实践及日益突出的审计监督成果, 为两部志书编纂奠定了资料基础
二、首轮、第二轮《审计志》在篇目设计上的发展、变化
三、第二轮《审计志》更重视无题小序的作用
四、重视反映审计业务全过程和审计成果

(5)审计问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价值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价值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一、文献综述
        二、存在问题
        三、原因分析
    第四节 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框架
        三、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审计问责的主体
    第一节 审计问责主体的意蕴
        一、审计问责主体的内涵
        二、审计问责主体的分类
    第二节 担责主体
        一、担责主体的法律形态
        二、我国担责主体的实证考察
        三、国家治理视角下担责主体的拓展
    第三节 追责主体
        一、审计机关的追责能力考察
        二、追责主体的两种指向
        三、追责主体的现实困境与法律矫正
    第四节 担责主体与追责主体的关系
        一、审计问责主体的主体间性
        二、审计问责主体的权利变化
        三、审计问责主体间的角色转换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审计问责的范围
    第一节 界定审计问责范围的动因及路径
        一、界定审计问责范围的现实动因
        二、界定审计问责范围的四种路径
    第二节 审计问责范围的界定标准
        一、部分国家对审计问责范围的界定
        二、利益标准与资金标准的争论
        三、审计问责范围的二维建构
    第三节 审计问责范围的功能分析
        一、审计问责范围的功能类型
        二、我国审计问责范围的法律解读
        三、现行审计问责范围的功能局限
        四、我国审计问责范围的功能优化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审计问责的方式
    第一节 独立型审计问责方式
        一、甄别式问责:审计鉴证
        二、指导式问责:审计建议
        三、矫正式问责:审计处理
        四、惩罚式问责:审计处罚
    第二节 协同型审计问责方式
        一、审计公告
        二、审计整改
        三、审计移送
    第三节 审计问责方式的选择
        一、问责方式选择的心理调查
        二、问责方式选择的实证分析
        三、问责方式选择的法律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审计问责的程序
    第一节 审计问责的实施程序
        一、启动
        二、告知
        三、回避
        四、说理
    第二节 审计问责的裁量程序
        一、审计问责裁量的本质与规制
        二、审计问责裁量程序的现实扫描
        三、审计问责裁量程序的再造
    第三节 审计问责的协助程序
        一、典型国家的审计问责协助程序
        二、我国审计问责中的协力程序——以审计建议为例
        三、审计问责协力程序的类型化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审计问责的救济
    第一节 申请审计自纠
        一、审计自纠的范围
        二、审计自纠的方式
        三、审计自纠的缺损与修补
    第二节 申请政府裁决
        一、审计问责救济的内部化方式
        二、对政府裁决方式的争议
        三、政府裁决方式的重构
    第三节 提起审计复议
        一、审计复议的法律性质
        二、对审计复议的现实考察
        三、审计复议制度的完善
    第四节 提起行政诉讼
        一、审计行政诉讼之主体
        二、审计行政诉讼之限度
        三、审计行政诉讼之失灵与回应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前期成果
后记

(6)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1章 总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问题
    1.2 研究的意义与目标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4 研究的框架与创新
第2章 理论回顾与借鉴
    2.1 国家审计理论
    2.2 委托—代理与博弈理论
    2.3 公共选择与反腐败机制理论
    2.4 政府治理理论
第3章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现实考察
    3.1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历史沿革
        3.1.1 经济责任审计探索阶段
        3.1.2 经济责任审计法制化建设阶段
    3.2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3.2.1 审计主体的法定性
        3.2.2 审计对象的双重性
        3.2.3 审计内容的复杂性
        3.2.4 审计标准的多重性
    3.3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与审计重点
        3.3.1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3.3.2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重点
    3.4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程序与审计方法
        3.4.1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程序
        3.4.2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方法
    3.5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现状与问题
        3.5.1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现状与成果
        3.5.2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第4章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4.1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设计
        4.1.1 实证研究的技术路线
        4.1.2 调查对象的确定
        4.1.3 调研的具体过程
    4.2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设计
        4.2.1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原则
        4.2.2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
        4.2.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及各指标的含义
    4.3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筛选
        4.3.1 评价指标筛选调查问卷设计
        4.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3 评价指标筛选与评价指标体系确定
    4.4 基于AHP法的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4.4.1 层次分析法基本分析模型
        4.4.2 层次分析法的专家问卷调查设计
        4.4.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分析
第5章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与方法
    5.1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
        5.1.1 评价标准的确定
        5.1.2 评价标准的类别
        5.1.3 评价标准的获取
    5.2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构建
        5.2.1 部分评价指标的计算与说明
        5.2.2 相关指标的评价标准
    5.3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
        5.3.1 定性评价方法
        5.3.2 定量评价方法
第6章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模型与应用
    6.1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模型
        6.1.1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思路
        6.1.2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模型
    6.2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案例
        6.2.1 某县A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6.2.2 某县B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6.3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模型应用
        6.3.1 A街道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模型应用
        6.3.2 B街道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模型应用
第7章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运用
    7.1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运用状况
        7.1.1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发挥的作用
        7.1.2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运用现存的问题
    7.2 正确认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的作用
        7.2.1 充分认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作用
        7.2.2 正确认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局限
    7.3 完善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运用对策
        7.3.1 提高审计质量,写好两个报告
        7.3.2 健全问责机制,提高协作能力
        7.3.3 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7.3.4 建立救济制度
第8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审计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一、审计目标
二、审计内容
三、审计方法
四、审计方式

(8)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前言
一、我国国家审计制度的演变发展
    (一) 我国国家审计的起源
    (二)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我国国家审计制度的演变
    (三) 改革开放后我国国家审计制度的发展
    (四) 我国国家审计制度现状、特点
二、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 审计管辖范围导致了“审计盲区”
    (二) 审计机关具有很强的“内审”色彩
    (三) 审计机关人事、经费、工作重点和目标受制于政府
    (四) 审计机关双重领导状态很难实现
    (五) 审计透明度差
    (六) 审计问题处理难,批露难
    (七) 审计人员素质提高难、工作极积性差
三、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 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 我国国家审计制度设计上存在缺陷
    (三) 我国国家审计制度执行上存在缺陷
    (四) 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受人影响较大
四、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完善的对策
    (一) 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完善的原则
    (二) 借鉴国外典型国家审计制度模式的经验
    (三) 各种审计制度改革观点、分析及评价
    (四) 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完善的设想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0)谈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的强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家审计执法与处罚的重要性
    (一)强化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
    (二)强化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有利于规范经济秩序,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三)强化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是加强对权力制约和监督,促进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弱化的原因
    (一)现行行政型审计体制的影响
    (二)法制宣传不够深入,审计执法环境不尽理想
    (三)审计职能界限不清,处理不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
    (四)审计标准难以把握
    (五)审计手段单一,取证困难
    (六)人员因素的影响
三、强化审计执法处罚力度的方案探讨
    (一)改革现行审计体制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三)正确处理审计监督与服务的关系
    (四)进一步完善审计法律法规体系
    (五)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

四、也谈“审计处理难”(论文参考文献)

  • [1]政府审计处理处罚力度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 刘庆尧. 南京审计大学, 2019(08)
  • [2]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研究 ——以在M单位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为例[D]. 崔琦. 云南财经大学, 2015(02)
  • [3]政府审计处理处罚模式对审计效果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 宋皓杰. 南京审计学院, 2015(06)
  • [4]谈《新疆通志·审计志》体例的继承与创新[J]. 雒亚祖. 新疆地方志, 2013(S1)
  • [5]审计问责研究[D]. 雷俊生. 南京大学, 2013(05)
  • [6]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D]. 罗艳芬. 西南大学, 2012(05)
  • [7]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审计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J]. 雷云志. 商业文化(上半月), 2011(11)
  • [8]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 刁永伟. 吉林大学, 2010(09)
  • [9]如何加强审计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J]. 吴雄生. 审计与理财, 2007(11)
  • [10]谈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的强化[J]. 杨国胜.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07(03)

标签:;  ;  ;  ;  ;  

还谈“审计处理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