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腔静脉血管瘤1例

上腔静脉血管瘤1例

一、上腔静脉血管瘤1例(论文文献综述)

潘文成,王学锋,冯泽洲,王咏[1](2021)在《64例右心房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右心房肿瘤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效果及经验。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科收治的64例右心房肿瘤的病例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手术要点、术后并发症及转移复发情况。结果本组总体良性肿瘤占比78.1%,恶性肿瘤占比21.9%;手术组良性肿瘤占比83.0%,恶性肿瘤占比17.0%。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前三位依次为疲乏、胸闷胸痛或心前区不适感、面部或下肢水肿,最常见的术前合并症为房颤/房扑,其次为肺栓塞。住院总死亡率为3.1%,在院术后死亡率为1.9%。良性肿瘤患者中残留下腔静脉远端瘤栓无法取出1例;心律失常需介入手术干预1例;三尖瓣中至重度反流3例;转移性复发2例。接受手术的恶性肿瘤患者早期死亡1例,6例在半月到2年7个月间转移复发,2例失访。结论右心房肿瘤多为原发性良性肿瘤。手术治疗良性右心房肿瘤,即使对于复发病例,均安全且有效;选择性手术治疗恶性右心房肿瘤可改善血流动力学和临床症状,但总体预后不良。

张世新[2](2019)在《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980促进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功能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食管癌是临床常见且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据全球癌症统计,2018年新发食管癌有57.2万例,死于食管癌有50.9万例,分别排在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七位和第六位。中国食管癌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占全球的一半以上。根据组织学类型,食管癌主要包括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食管腺癌两种病理类型,我国90%以上的食管癌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目前,食管鳞癌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食管鳞癌起病隐匿,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进展期,即使通过外科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其5年生存率仅有15%25%。因此,研究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寻找其特异性的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对于提高食管鳞癌诊治水平和改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nt,不具有蛋白编码功能的RNA分子。lncRNA通过碱基互补和二级结构形成的茎环与DNA、RNA和蛋白相互作用,能在表观遗传、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等多个层面影响基因表达,参与染色质修饰、转录激活与抑制、核内运输等多种重要的调控过程。研究表明,一方面,lncRNA在正常生理活动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另一方面,lncRNA的失调涉及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特别是在肿瘤中。近年来,通过高通量芯片及RNA测序等技术,发现了许多在食管鳞癌中异常表达的lncRNA,已有多个lncRNA分子被证明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促癌或抑癌的角色。另外,部分lncRNA具有良好的功能特征,可作为食管鳞癌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虽然目前我们对于lncRNA的认识有明显的进步,但是lncRNA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机制多样,在肿瘤中的差异表达具有组织和细胞特异性。因此,寻找在食管鳞癌中特异性表达的lncRNA分子,探索其分子机制,对于改善食管鳞癌预后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前期选取了5对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进行lncRNA表达谱芯片检测,结果显示LINC01980(Long intergenic non-protein coding RNA 1980)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比相应癌旁组织高200多倍。我们通过NCBI GEO数据库进行检索,结果显示在其它肿瘤中未发现LINC01980的异常表达,提示LINC01980可能是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特异表达的lncRNA。目前尚未有关于LINC01980的研究报道,因此LINC01980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如何,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具有什么样的生物学功能,作用机制怎样,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LINC01980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食管鳞癌的转移和预后相关。为了验证芯片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利用反转录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74对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LINC01980的表达,结果显示LINC01980在91.9%(68/74)的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着高于癌旁组织(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LINC01980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原发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呈正相关。生存分析显示LINC01980高表达组的食管鳞癌患者预后更差。以上结果表明,LINC01980在食管鳞癌中可能发挥致癌作用,与食管鳞癌的生长、转移和预后相关,可以作为判断食管鳞癌预后的潜在的分子标记物。2、体外和体内功能实验证明LINC01980能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我们通过RT-qPCR技术检测LINC01980在食管鳞癌细胞和正常食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LINC01980在食管鳞癌细胞KYSE150和KYSE450中的表达显着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和食管鳞癌细胞EC109,提示LINC01980的表达具有一定细胞特异性。我们利用siRNA干扰食管鳞癌细胞KYSE150和KYSE450中LINC01980的表达,并采用CCK-8和Edu实验,检测LINC01980对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构建慢病毒稳转细胞Del-LINC01980/KYSE450,通过荷瘤小鼠实验检测LINC01980对皮下成瘤能力影响。体外和体内实验证实,干扰LINC01980的表达能显着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生长、增殖以及裸鼠皮下肿瘤的形成,提示LINC01980能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我们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干扰LINC01980表达后食管鳞癌细胞KYSE150和KYSE450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显示,干扰LINC01980的表达能显着降低食管鳞癌细胞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增加细胞凋亡。本部分研究结果表明:LINC01980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3、体外功能实验证明LINC01980能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我们利用siRNA干扰和质粒过表达食管鳞癌细胞中LINC01980的表达,通过Transwell小室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LINC01980对食管鳞癌细胞侵袭、迁移和运动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证明,在KYSE150和KYSE450细胞中干扰LINC01980的表达可以显着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在EC109细胞中过表达LINC01980则会增加食管鳞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划痕实验表明干扰LINC01980的表达能显着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运动能力。以上结果表明LINC01980能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侵袭、迁移和运动能力。4、LINC01980分别通过上调GADD45A和ETV5的表达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生长和迁移。lncRNA的作用方式与其细胞亚定位密切相关。为了明确LINC01980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生长和迁移的作用机制,我们首先通过核质分离实验和RNA FISH技术检测LINC01980在细胞内分布情况,结果表明LINC01980在KYSE150和KYSE450的细胞核以及细胞质中表达均较丰富,提示其功能的多样性及调控机制的复杂性。然后,我们在KYSE450细胞中干扰LINC01980的表达,通过mRNA芯片分析研究干扰LINC01980表达后mRNA表达谱变化,把表达下调的mRNA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和功能富集分析,发现LINC01980参与了许多生物学过程和疾病,如MAPK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和转录失调等,其中,包括许多已知的与增殖和转移相关基因(例如,TGFB2、CDC25B、GADD45A、EP300、ETV5、BMP2K、CCNT1和ELK4等)。进一步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发现,生长抑制和DNA损伤诱导α蛋白(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 inducible alpha protein,GADD45A)和ETS转录因子5(ETS variant 5,ETV5)的表达下调较明显,提示GADD45A和ETV5可能受LINC01980调控。RT-qPCR结果显示GADD45A在50%(11/22)的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ETV5在72.7%(16/22)的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CCK-8实验显示,干扰GADD45A表达后,KYSE150和KYSE450细胞的生长能力减弱。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干扰ETV5表达后,KYSE150和KYSE450细胞的迁移能力减弱。回复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GADD45A可以减弱干扰LINC01980表达导致的食管鳞癌细胞生长能力的下降,过表达ETV5可以减弱干扰LINC01980表达导致的食管鳞癌细胞迁移能力的下降,说明GADD45A和ETV5是LINC01980发挥作用的靶基因。本部分研究结果表明:LINC01980在食管鳞癌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分布,LINC01980分别通过调控GADD45A和ETV5的表达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生长和迁移。综上所述,本课题发现LINC01980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高表达LINC01980与食管鳞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体内外功能实验证实LINC01980具有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生长、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机制研究表明LINC01980分别通过调控GADD45A和ETV5的表达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生长和迁移。本研究发现LINC01980在食管鳞癌中异常高表达,并阐明了LINC01980在食管鳞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初步探讨了LINC01980调控的下游靶分子,为理解lncRNA在食管鳞癌中的生物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分子标志物。

秦鑫,秦蕾,刘又宁[3](2019)在《呼吸系纵隔血管瘤疾病的相关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呼吸系纵隔血管瘤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病理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知网1982~2018年杂志公开发表的52例呼吸系纵隔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结果①临床症状。52例患者中35例存在临床症状,咳嗽5例(9.6%),胸痛7例(13.5%),背痛2例(3.8%),胸闷7例(13.5%),吞咽困难4例(7.7%),神经压迫4例(7.7%),脊髓压迫3例(5.8%),上腔静脉压迫3例(5.8%)。② X线及CT影像学表现。患者纵隔血管瘤大小为2 cm×1 cm×1 cm~20 cm×16 cm×15 cm。前纵隔26例(50.0%),后纵隔19例(36.5%),中纵隔3例(5.8%),多区域4例(7.7%)。发生于单侧43例(82.7%),双侧9例(17.3%)。肿瘤边缘清楚34例(65.4%),模糊18例(34.6%);密度均匀42例(80.8%),密度不均匀10例(19.2%);有包膜13例(25.0%),肿瘤中可见圆点状钙化或静脉石14例(26.9%)。③病理诊断结果。52例患者中血管性肿瘤47例(其中14例肿瘤内有静脉石,且多为良性),其中海绵状血管瘤42例(80.8%),纤维血管瘤2例(3.8%),毛细血管瘤1例(1.9%),血管淋巴管瘤2例(3.8%,其中1例为低度恶性, 1例为良性)。肿瘤性血管瘤5例,其中外皮瘤4例(7.7%,其中1例良性, 3例恶性),平滑肌瘤1例(1.9%),无一例内皮瘤。结论纵隔血管瘤多无明显的临床表现, X线、CT表现各有特征,确诊需依据病理诊断。

蒋连勇,沈赛娥,梅举,王明松,肖海波,胡丰庆,胡睿,李国庆,谢晓[4](2017)在《巨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文中认为目的介绍巨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及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7月上海市新华医院心胸外科治疗21例巨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11个月79岁,平均年龄(34.62±22.95)岁,体质量10.890.5(58.07±22.24)kg。分析其临床表现、麻醉方法、外科治疗及预后。结果肿瘤体积最大25 cm×25 cm×8 cm,最小8 cm×6 cm×6 cm。胸部正中切口12例,前外侧切口5例,后外侧切口1例,胸骨"L"型切口2例,颈胸联合"]"型切口1例。所有患者肿瘤均完全切除,其中1例分期完成手术,12例肿瘤侵犯其他组织需同时切除。手术时间55480(207.86±87.67)min,术中出血量600(104 000)ml,术中输血量800(04 100)ml,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4.75(087)h,术后引流时间312(7.43±2.66)d,术后总引流量2954 940(1 584.76±1 173.98)ml,平均日引流量62494(204.90±105.76)ml,术后住院时间747(11.86±8.51)d。术后并发症包括:心包积液1例,霍纳综合征1例,左侧喉返神经损伤合并左侧膈神经损伤1例,右侧膈神经损伤1例和切口愈合不良1例。其余患者恢复顺利。所有患者随访1个月9年,截至2016年9月1日,5例死亡,2例肿瘤复发,其余患者目前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巨大纵隔肿瘤患者经充分评估后进行手术治疗安全性好,围术期死亡率低,良性肿瘤治疗效果好。

甘玲,高云华,谢满英,冯伟,刘山俊,杨浩[5](2017)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2D TEE)及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 TEE)对心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研究26例心脏占位性病变的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2D TTE)、2D TEE及RT3D TEE,并与手术结果做对比。结果:2D TEE对心脏占位诊断率(76.9%)明显高于2D TTE诊断率(30.8%),2D TEE诊断心脏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100%)及特异性(100%)高于2D TTE诊断敏感性(86.9%)、特异性(60.0%),2D TTE、2D TEE及RT3D TEE所测占位大小与手术标本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相关性比较,2D TEE相关性最好。结论:2D TEE较2D TTE能更清晰显示心脏占位的大小、形态、位置、毗邻关系等,在鉴别心脏肿瘤性质及辅助选择手术方式方面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魏志环,王云玲,陈轶杰[6](2017)在《产前超声诊断Galen静脉瘤的临床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Galen静脉瘤及合并症的产前超声图像特征,提高其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CT和MRI或引产尸检证实的Galen静脉瘤的产前超声表现,总结其图像特点。结果 5例均证实为Galen静脉瘤,其中2例合并右心扩大,三尖瓣返流,上腔静脉扩张;1例合并永存共同动脉干,羊水偏多;1例合并上腔静脉扩张,胎儿水肿,胸腹腔少中量积液,羊水过多;1例合并上腔静脉扩张,胸腹腔少量积液。结论产前超声诊断Galen静脉瘤及合并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在检出胎儿无明显原因心胸比增大、右心扩大及上腔静脉扩张时应仔细观察胎儿颅内情况,丘脑平面、近中线区、第三脑室后方及丘脑后下方检出无回声囊性结构,内可及高速低阻彩色血流是其重要声像图表现。

张振龙,潘小杰,邱罕凡,郭天兴,欧德彬,丁杭[7](2017)在《血管修复重建术治疗胸部肿瘤引起的上腔静脉综合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采用血管修复重建术治疗胸部肿瘤引起的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的临床经验。方法2008年10月—2016年6月,收治26例胸部肿瘤伴SVCS患者。男18例,女8例;年龄2770岁,平均45.9岁。肿瘤类型:B1B3型胸腺瘤13例,胸腺癌6例,大B细胞淋巴瘤3例,T前体淋巴细胞性淋巴瘤1例,恶性畸胎瘤1例,右侧肺鳞癌1例,类癌1例。肿瘤直径815 cm,平均10 cm。患者均伴不同程度颈部、颜面部及上肢浮肿,颈静脉怒张,胸壁侧支循环静脉充盈。上腔静脉压力为2.455.39 k Pa。术中扩大切除肿瘤及受侵上腔静脉系统后,7例行上腔静脉成形修补术,19例行上腔静脉或无名静脉人工血管重建术。结果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上腔静脉阻塞症状均消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4例,呼吸肌无力1例,右侧乳糜胸1例。2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292个月,平均37个月;失访2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20/24)、41.7%(10/24)、25%(6/24)。存活5年的6例患者中,分别为B1型胸腺瘤1例,B3型胸腺瘤3例,大B细胞淋巴瘤2例。结论对经综合评估可切除的胸部肿瘤引起的SVCS,术中扩大切除肿瘤及受侵上腔静脉系统后,联合血管修复重建术,可达到迅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甘玲[8](2016)在《心肌超声造影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占位性病变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心脏占位性病变包括良、恶性肿瘤、血栓、脓肿、血肿等病变,以前三者多见。心脏血栓往往伴随心脏基础疾病例如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或瓣膜病等,可通过有效的溶栓治疗治愈,良性肿瘤首选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而恶性肿瘤则可根据其病理类型及病情选择手术、化疗及放疗等治疗方法。因而,明确占位的性质是选择治疗方法的前提。常规经胸超声检查是诊断心脏占位病变的首选方法,它可以显示占位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等基本信息,但在明确占位病变性质上其诊断价值有限。近年来,超声造影技术成熟的应用于肝脏、甲状腺、乳腺等脏器占位病变的诊断中,它能显示占位病变的微小血管及低速血流,从而有助于评价其性质;也有研究应用心肌超声造影(MCE)判断心脏肿瘤的性质,并认为MCE增强程度可帮助鉴别肿瘤良、恶性。此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因不受肋骨、肥胖、肺气等影响,能更清晰的显示心脏结构,其在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上的优势已被广大医生所接受,特别是实时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TEE)的开展,能实时、立体地显示心脏,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丰富更准确的信息。目的1.采用心肌超声造影(MCE)技术评价心脏占位性病变的血供情况,探讨其在鉴别心脏占位性病变中的价值;2.在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的基础上,采用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2D TEE)及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 TEE)技术评价心脏占位,探讨其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心肌超声造影在鉴别心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心脏占位患者48例,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2383岁,平均(52.3±15.9)岁。根据病理结果及临床诊断分为血栓组、良性肿瘤组和恶性肿瘤组。采用Philips i E3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S5-1探头扫查,患者左侧卧位,连接心电图,常规经胸超声观察占位病变的大小、形态、位置、内部回声、毗邻等情况。签署超声造影知情同意书。选取适当切面,启用心脏超声造影模式,经左肘静脉缓慢推注Sono Vue造影剂2.5ml,观察占位病变及周围心肌增强情况,评价占位病变有无增强,对有增强的占位还需半定量分析(包括增强程度、边缘增强特征及内部是否均匀增强三个半定量指标),并存储动态图像,运用Q-Lab软件定量分析,得出时间-强度曲线,并计算出A值、曲线斜率及达峰时间三个定量指标。所测数据使用SPSS 18.0专业统计软件分析,定量指标采用?x±s表示,良、恶性肿瘤组间定量指标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半定量指标采用绝对值表示,良、恶性肿瘤组间半定量指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TTE、TEE检查并经临床确诊的26例心脏占位患者,其中男11例,女15例,年龄2564岁,平均(38.57±10.21)岁。采用Philips公司i E33彩色超多普勒声诊断仪,对26例心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分别行2D TTE、2D TEE及RT3D TEE检查。患者签署TEE知情同意书,禁食8小时以上,检查前服用利多卡因胶浆局部麻醉咽部。患者左侧卧位,连接心电图,采用S5-1经胸探头及X7-2t实时三维经食管实时探头观察占位的位置、大小、形态、活动度及毗邻关系,并测量其相关指标,存储图像。旋转、切割RT3D TEE图像,清晰显示病变及周围结构。所测数据采用SPSS 18.0专业统计软件分析,心脏占位性病变最大径线用?x±s表示,各种方法测量心脏占位病变的最大径与病理标本最大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各种方法测量占位最大径与病理标本大小相关性比较,采用Pearson法。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心肌超声造影在心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结果48例占位中,良性肿瘤组27例(27/48,56.3%),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分别为18例黏液瘤、3例脂肪瘤、3例血管瘤、2例纤维瘤及1例心内平滑肌瘤病;恶性肿瘤组17例(17/48,35.4%),10例经手术证实(包括恶性胸腺瘤心脏转移病灶3例、肝癌心脏转移病灶及肺癌心脏转移病灶各2例、心包骨肉瘤、心包血管肉瘤及淋巴瘤各1例),7例未手术恶性肿瘤中5例化疗后缩小(均为肺癌心脏转移病灶),另2例活检穿刺证实(神经外胚层恶性肿瘤心脏转移病灶及心脏淋巴瘤各1例);血栓组4例(4/48,8.3%),经临床抗凝治疗病变缩小。48例患者经左肘静脉缓慢推注Sono Vue造影剂2.5ml后,无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同步心电图监测心率和心律无变化。MCE半定量指标:良性肿瘤组27例中,18例肿瘤边缘光整(18/27,66.7%),9例肿瘤边缘不光整(9/27,33.3%),其中8例为黏液瘤,1例为心内平滑肌瘤病;27例良性肿瘤中22例肿瘤呈低增强(22/27,81.5%),5例肿瘤呈高增强(5/27,18.5%),分别为3例血管瘤及2例脂肪瘤;27例良性肿瘤中18例肿瘤呈均匀增强(18/27,66.7%),9例肿瘤呈不均匀增强(9/27,33.3%),其中黏液瘤6例、脂肪瘤、血管瘤及心内平滑肌瘤病各1例;27例良性肿瘤中黏液瘤共18例,MCE18例黏液瘤均呈低增强(18/18,100%),6例黏液瘤呈不均匀增强(6/18,33.3%),8例黏液瘤边缘不光整(8/18,44.4%),但其常规超声心动图均具有典型声像图表现。恶性肿瘤组17例中,17例肿瘤边缘均不光整(17/17,100%);17例肿瘤均呈不均匀增强(17/17,100%);17例恶性肿瘤中12例肿瘤呈高增强(12/17,70.6%),5例呈低增强,包括肺癌心脏转移病灶、肝癌心脏转移病灶各2例及1例心脏淋巴瘤。血栓组4例均无增强。良、恶性肿瘤组间MCE半定量指标增强程度、边缘增强特征及内部是否均匀增强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CE定量指标:良性肿瘤组27例,22例肿瘤时间-强度曲线(TIC)低于周围心肌,5例肿瘤TIC高于周围心肌(3例血管瘤及2例脂肪瘤),恶性肿瘤组17例,12例肿瘤TIC高于周围心肌,5例肿瘤TIC低于周围心肌(肺癌心脏转移病灶及肝癌心脏转移病灶各2例、淋巴瘤1例),与半定量指标增强程度一致;良性肿瘤组肿瘤A/心肌A、曲线斜率、达峰时间分别为0.65±0.17、0.45±0.19、37.00±12.33秒,恶性肿瘤组肿瘤A/心肌A、曲线斜率、达峰时间分别为1.34±0.43、0.81±0.20、27.00±12.56秒,良性肿瘤组定量指标肿瘤A/心肌A及曲线斜率低于恶性肿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组达峰时间高于恶性肿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占位性病变中的检查结果26例占位,良性肿瘤15例(15/26,57.7%)均经手术证实,分别为10例黏液瘤、2例血管瘤、脂肪瘤、纤维瘤、乳头状弹性纤维瘤各1例;恶性肿瘤5例(5/26,19.3%),4例经手术证实(2例淋巴瘤、心包血管肉瘤及恶性胸腺瘤心脏转移病灶各1例),1例肝癌心脏转移经PET/CT诊断;血栓3例(3/26,11.5%)经TEE诊断、抗凝治疗后明显缩小;增厚界嵴2例(2/26,7.7%)经TEE诊断;血肿1例(1/26,3.8%)经手术证实。26例占位中,经2D TTE明确诊断8例(8/26,30.8%),分别为4例黏液瘤、1例乳头状弹性纤维瘤、2例淋巴瘤心脏转移病灶及1例胸腺瘤心脏转移,余18例仅提示占位病变。26例占位中,经2D TEE及RT3D TEE明确诊断20例(20/26,76.9%),其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2D TTE,明确诊断的肿瘤包括9例黏液瘤、1例乳头状弹性纤维瘤、1例脂肪瘤、2例淋巴瘤、1例胸腺瘤心脏转移病灶、1例肝癌心脏转移病灶、3例血栓及2例增厚界嵴,余6例诊断为占位病变。在2D TEE基础上,RT3D TEE能直观、生动显示占位病变整体形态、表面特征及与毗邻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26例占位中,21例行心脏CT检查(3例血栓及2例增厚界嵴经TEE明确诊断而未行心脏CT检查),经心脏CT明确诊断14例(14/21,66.7%),分别为8例黏液瘤、1例血管瘤、1例脂肪瘤、1例纤维瘤、2例淋巴瘤及1例肝癌心脏转移,余7例诊断为占位病变;心脏CT对具有典型CT表现的脂肪瘤、纤维瘤等具有较大的诊断优势。2D TTE、2D TEE、RT3D TEE及64排CT所测心脏占位最大径线分别为(39.00±15.39)mm、(40.36±14.05)mm、(42.50±18.63)mm、(41.50±14.19)mm,与病理标本最大径(43.06±17.29)m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4排CT所测结果与病理标本大小结果相关性最好(r=0.871,P<0.05)。结论1.通过MCE能鉴别血栓与肿瘤,半定量及定量指标对鉴别良、恶性肿瘤有一定的帮助:绝大多数良性肿瘤MCE呈低增强,绝大多数恶性肿瘤MCE呈高增强;MCE不均匀性增强、增强后边缘不光整对诊断恶性肿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典型的黏液瘤应用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高于MCE。2.评价心脏占位方面,2D TEE较2D TTE有明显优势,不受肥胖、肺气等干扰,可准确评价占位病变的大小、位置、形态、表面特征及内部结构,可显示2D TTE不能发现或不能明确的例如瘤蒂、增厚界嵴、小血栓等结构,能界定占位病变的边界、显示占位与周边结构毗邻情况。在2D TEE基础上,RT3D TEE能清晰显示占位病变的空间形态及毗邻情况。

谢亮,陈刚,邓澄,唐继鸣,肖朴,周海榆,贲晓松,周子浩,叶雄,张冬坤[9](2016)在《累及心脏大血管的复杂纵隔肿瘤的临床外科处理》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累及心脏大血管的复杂纵隔肿瘤外科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2月至2014年5月38例累及心脏大血管的复杂纵隔肿瘤的围术期处理情况。男26例,女12例,年龄468(41.3±13.6)岁。采取多种个性化切除重建术式,部分患者综合采用两种或以上的技术,总计行右房部分切除3例,大血管切除、成形、置换16例,心包部分切除修补10例,肺楔形切除8例,肺叶切除2例;其中2例在体外循环下进行。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05282 min,出血量2001 50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1.2 d,ICU住院率47.4%,ICU平均住院时间1.8 d。并发症发生率23.7%,5年生存率57.0%。结论累及心脏大血管的复杂纵隔肿瘤手术难度及危险性较大,只要做好充分的围术期准备,采取适当术式,可安全顺利完成手术并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苏凯,林蒙,鲁海珍,陈舒兰,刘向阳,牟巨伟,高树庚,赫捷[10](2015)在《纵隔海绵状血管瘤10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纵隔海绵状血管瘤(CHM)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至2014年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0例纵隔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10例患者就诊时临床症状体征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可见纵隔囊性肿块,但术前不能确诊。通过手术完整切除肿瘤,病理确诊为CHM。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均无复发、死亡,最长随访时间为12年。结论纵隔海绵状血管瘤极易误诊。如CT发现纵隔低密度肿物或肿物内有钙化,应警惕CHM可能。手术中肿瘤典型的外观特点结合穿刺和冰冻病理可明确诊断。手术完整切除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

二、上腔静脉血管瘤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腔静脉血管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1)64例右心房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1.2.2 观察指标
2 结果
    2.1 年龄分布及临床特点
    2.2 手术结果及随访情况
3 讨论

(2)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980促进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功能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LINC01980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LINC01980促进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功能研究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LINC01980促进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在职攻博期间其它研究(一)
    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辅助下行纵隔肿瘤切除、上腔静脉置换术是安全可行的
在职攻博期间其它研究(二)
    回顾性分析28例肺隔离症的诊断和治疗:手术还是介入技术?
在职攻博期间其它研究(三)
    CanPatrol~(TM)技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性评价
文献综述 长链非编码RNA在食管鳞癌中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职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在职攻读学位期间的其它成就
致谢

(3)呼吸系纵隔血管瘤疾病的相关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
    2.2 X线及CT影像学表现
    2.3 病理诊断结果
3 讨论

(4)巨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麻醉及手术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3.1 检查及诊断
    3.2 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
    3.3 麻醉
    3.4 手术
    3.5 术后管理

(5)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与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心脏占位病变的病理诊断
    2.2 2D TTE表现
    2.3 2D TEE及RT3D TEE表现
    2.4 多种测量方法比较
3 讨论

(6)产前超声诊断Galen静脉瘤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8)心肌超声造影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占位性病变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心肌超声造影在鉴别心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2.1 引言
    2.2 资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全文结论
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心脏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撰写、发表论文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9)累及心脏大血管的复杂纵隔肿瘤的临床外科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围术期处理方法
        1.2.2手术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上腔静脉血管瘤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64例右心房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分析[J]. 潘文成,王学锋,冯泽洲,王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21(16)
  • [2]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980促进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功能及机制研究[D]. 张世新.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 [3]呼吸系纵隔血管瘤疾病的相关临床研究[J]. 秦鑫,秦蕾,刘又宁. 中国实用医药, 2019(02)
  • [4]巨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J]. 蒋连勇,沈赛娥,梅举,王明松,肖海波,胡丰庆,胡睿,李国庆,谢晓.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7(10)
  • [5]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 甘玲,高云华,谢满英,冯伟,刘山俊,杨浩.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7(06)
  • [6]产前超声诊断Galen静脉瘤的临床价值[J]. 魏志环,王云玲,陈轶杰. 中国医学工程, 2017(04)
  • [7]血管修复重建术治疗胸部肿瘤引起的上腔静脉综合征[J]. 张振龙,潘小杰,邱罕凡,郭天兴,欧德彬,丁杭.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7(02)
  • [8]心肌超声造影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占位性病变的应用研究[D]. 甘玲. 第三军医大学, 2016(05)
  • [9]累及心脏大血管的复杂纵隔肿瘤的临床外科处理[J]. 谢亮,陈刚,邓澄,唐继鸣,肖朴,周海榆,贲晓松,周子浩,叶雄,张冬坤.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6(01)
  • [10]纵隔海绵状血管瘤10例临床分析[J]. 苏凯,林蒙,鲁海珍,陈舒兰,刘向阳,牟巨伟,高树庚,赫捷. 中华医学杂志, 2015(20)

标签:;  ;  ;  ;  ;  

上腔静脉血管瘤1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