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离子乳化沥青的研制

阳离子乳化沥青的研制

一、阳离子乳化沥青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王怀庆[1](2021)在《SBR改性复配型慢裂乳化沥青制备及路用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乳化沥青是一种常温下就可以施工的沥青类型,乳化沥青产品使用方便,与矿料有很好的粘附性,乳化沥青混合料常温下有较好的流动性,对道路快速修复和养护有优异的效果,可以节约成本,延长施工季节。微表处和稀浆封层用的乳化沥青为慢裂型乳化沥青,目前大多乳化沥青为快裂和中裂,不适用于微表处和稀浆封层,而慢裂型乳化沥青的研究与应用又比较少。所以,本研究复配阳离子乳化剂与一种新型非离子乳化剂,结合两种乳化剂的优势,制备出慢裂型沥青乳化剂,用于微表处施工。本文介绍了乳化沥青以及复配型乳化剂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复配的优势,介绍了乳化沥青的作用机理。同时也分析了SM-100非离子乳化剂与以往使用OP-10非离子乳化剂的区别。通过大量实验确定了复配型乳化沥青的制备工艺。设计对比试验得到SM-100非离子和阳离子乳化剂的最佳配比,乳化剂和稳定剂的最佳掺量。软化点和储存稳定性在乳化剂配比为7:3时为最佳,稳定剂含量为0.4%时,软化点和5d储存稳定性最佳,乳化剂的掺量为2.5%时,性能最均衡。因此,得到乳化沥青最佳乳化配方:乳化剂配比为7:3,稳定剂掺量0.4%,乳化剂掺量2.5%。使用自制乳化沥青与OP-10非离子乳化剂的复配产品进行对比,发现自制乳化沥青技术指标较好。并且加入SM-100非离子乳化剂后,不仅乳化沥青的可拌和时间延长,而且破乳时间也延长。自制复配型乳化沥青属于慢裂型乳化沥青。使用SBR胶乳对复配型乳化沥青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改性。通过分析0%-5%胶乳使用量下蒸发残留物的技术指标,发现在胶乳掺量为5%时,针入度最小;软化点,延度,恩式粘度最大,因此最佳胶乳掺量为5%。使用差热-热重热性能分析仪对自制改性复配型乳化沥青与不同破乳速度的乳化沥青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慢裂型乳化沥青的吸热峰值热流量和峰值温度区间都要高于另外两种乳化沥青。使用差热-热重分析仪也可以对不同破乳速度的乳化沥青破乳过程和蒸发残留物含量进行测定。使用动态剪切流变仪测定自制乳化沥青、复配型乳化沥青和基质沥青的流变性能,发现SBR胶乳和非离子乳化剂对沥青的温度稳定性和抗车辙能力有较好的提高。使用自制乳化沥青进行微表处路用性能研究。级配选用MS-3级配,通过拌和试验测得最佳拌和水掺量为10%。水泥掺量为1%-1.5%时,拌和状态最好,综合拌和试验来确定最佳水泥掺量为1%。湿轮磨耗试验测定最低油石比为6.5%,负荷轮粘附砂试验测得最高油石比为7.5%,结合两个试验曲线得到最佳油石比为6.8%。由此确定了微表处混合料的最佳配合比。

刘状[2](2020)在《浅色沥青乳液制备页岩抑制剂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解决钻井液用沥青类页岩抑制剂胶质含量高、乳化稳定性差、环境污染、分散性差和封堵抑制性不强等问题,本文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浅色沥青页岩抑制剂。首先,以两种石油树脂和四种芳烃油为主要调和原料,筛选出软化点高的石油树脂和粘度高的芳烃油,调和出满足70#沥青标准的浅色沥青,并优化了其合成的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选用两种性能优良的浅色沥青乳化剂,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了浅色沥青乳液(LCAE)合成的乳化配方和合成条件。在优化的合成条件下,LCAE五天存储稳定性可达1.36%,乳液的平均粒径为5.08μm。为提高LCAE在钻井液中的应用性能与范围,通过添加SBS乳液和SBR乳液制备得到改性浅色沥青乳液(MLCAE),实验结果表明SBR改性乳液有更好的存储稳定性,其蒸发残余物的弹性恢复性能优于SBS改性乳液;当SBR乳液的添加量大于5wt.%时,MLCAE蒸发残余物的软化点趋于稳定。在此基础上将LCAE和MLCAE加入到常用的几种水基钻井液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二者与聚合物和钾钙基钻井液均具有良好的配伍性,在小于120℃条件下对钻井液的流变性能影响较小,且能提高钻井液的降滤失性能和抑制页岩膨胀的性能,满足石油天然气钻井中上部地层的页岩抑制剂的要求。优化的LCAE与MLCAE在钻井液中的最佳添加量为2wt.%,此时LCAE的页岩膨胀量相对降低率为52.84%,MLCAE的页岩膨胀量相对降低率为57.88%。实验结果表明SBR改性的MLCAE在钻井液中的实际应用性能更优。

符小红[3](2020)在《微表处用沥青乳化剂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交通重心从建设向养护方面的转移,微表处作为一种预防性养护方法,因其出色的养护效果得以广泛应用。微表处用沥青乳化剂须为慢裂快凝型,用其制备的乳化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的相关性能必须满足微表处的使用要求。然而,目前微表处用的乳化剂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价格较昂贵,制备过程比较复杂,对不同的沥青或不同的集料使用效果差异大,慢裂快凝效果不佳等。因此,研制综合性能突出且成本低廉的沥青乳化剂具有较大的工程意义。本文选择来源广泛、成本较低和无环境污染的脂肪酸和多乙烯多胺为原料,系统地合成了酰胺类乳化剂和咪唑啉类阳离子型乳化剂,考察了乳化剂的合成工艺和乳化工艺。并从两类乳化剂中选择性能最为优异的乳化剂与非离子乳化剂OP-10复配使用,以进一步提高乳化剂的综合性能,降低乳化剂的成本。最后,将两种复配型乳化剂应用于微表处,并测试了微表处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在系列酰胺类和咪唑啉类乳化剂的研究过程中,均以月桂酸和二乙烯三胺为原料研究了乳化剂的合成和乳化工艺。研究表明,酰胺类乳化剂的最佳合成工艺为: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6 h,反应原料酸和胺的摩尔比1:1.2;最佳的乳化工艺为:乳化剂掺量1.5%,胶体磨剪切时间4 min,皂液温度60℃。咪唑啉类乳化剂的最佳环化条件为:环化温度220℃,环化时间6 h;最佳乳化工艺为:乳化剂掺量2%,胶体磨剪切时间4 min,皂液温度60℃。两种阳离子乳化剂与非离子乳化剂OP-10的最佳复配比例均为6:4,此时制备出的改性乳化沥青的性能优良。将两种复配型乳化剂制备的改性乳化沥青进行稀浆混合料试验,探究了最佳油石比,并测试了微表处混合料的性能。结果发现,两种改性乳化沥青微表处混合料的耐磨耗性、抗水损害性、抗车辙性、抗滑性能和抗渗性能均很好地满足微表处使用的规范要求。

王天曜[4](2019)在《新型改性木质素胺沥青乳化剂的合成及在线红外光谱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使用木质素为原料,来合成公路建设和养护用的沥青乳化剂具有沥青乳化剂生产成本低廉,原料易于获得来源广泛,以及具有合成工艺简单的特点。研究利用木质素为原料合成木质素胺类沥青乳化剂的新工艺,可为木质素的综合利用开辟新技术途径,这样可极大地降低造纸黑液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问题,该研究意义符合我国大力提倡的循环经济、资源有效综合利用和节能环保的方针政策。在本研究论文中,首先,提出了三种改性木质素胺型沥青乳化剂的合成技术路线及合成方法,对该反应产率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分析,采用红外光谱(或称为静态FTIR)对所合成产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和结构解析,采用梅特勒-托利多(Mettler Toledo)公司的React IR 4000型在线红外分析系统(或称为动态FTIR,或on-line FTIR)进行了合成过程检测分析。其次,本研究论文进一步对这3种乳化剂进行改性,由此得到了9种新型木质素胺型沥青乳化剂。第三,同时也进行了乳化拌和性能测试。1.沥青乳化剂的制备(1)采用木质素(lignin)、β-羟乙基乙二胺(HEED)、氢氧化钠(NaOH)和甲醛(HCHO)为合成反应的原材料,合成制备出一种新型阳离子改性木质素胺沥青乳化剂(定义为目标产物a)。其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木质素的加料量为20.0g,β-羟乙基乙二胺(HEED)的加料量为0.1mol,氢氧化钠(NaOH)的加料量(p)为0.43g,甲醛(HCHO)与β-羟乙基乙二胺(HEED)的摩尔比值(n)为3.16,反应温度控制在80℃,反应时间取3h。该条件下的反应产率为39.54%。(2)采用木质素(lignin)、二乙烯三胺(DETA)、氢氧化钠(NaOH)和甲醛(HCHO)为合成反应的原材料,合成制备出一种新型阳离子改性木质素胺沥青乳化剂(定义为目标产物b)。其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木质素的加料量为20.0g,二乙烯三胺(DETA)的加料量为0.lmol,氢氧化钠(NaOH)的加料量(p)为0.43g,甲醛(HCHO)与二乙烯三胺(DETA)的摩尔比值(n)为2.00,反应温度控制在80℃,反应时间取2.5h。该条件下的反应产率为56.03%。(3)采用木质素(lignin)、N-氨乙基哌嗪(AEP)、氢氧化钠(NaOH)和甲醛(HCHO)为合成反应的原材料,合成制备出了氨乙基哌嗪(AEP)/甲醛(HCHO)改性木质素胺(定义为目标产物c)。(4)以木质素(lignin)、氢氧化钠(NaOH)、二乙烯三胺(DETA)、N-氨乙基哌嗅(AEP)、β-羟乙基乙二胺(HEED)、甲醛(HCHO)、丙烯酸(CH2=CHCOOH)、三甲胺[N(CH3)3]水溶液(或三乙胺,或三乙醇胺水溶液)、工业盐酸(HC1)、环氧氯丙烷(ECH)为制备合成反应的基础原材料,制备合成出了九种新型改性木质素胺沥青乳化剂(定义为目标产物A、B、C、D、E、F、G、H和J)。2.结构表征采用静态FTIR对所合成制备的改性木质素胺沥青乳化剂(目标产物a、b和c,以及目标产物A、B、C、D、E、F、G、H和J)的化学结构进行了分析鉴定和表征。利用动态FTIR对该合成反应过程进行了动态在线追踪测试与分析,测试过程中检测到了中间产物的生成信息,并通过结合相关的分析检测实验数据,由此推断出较为合理的反应机理。3.拌和性能(1)经进行沥青的乳化实验,结果表明合成制备的改性木质素胺沥青乳化剂(目标产物a、b和c,以及目标产物A、B、C、D、E、F、G、H和J)对沥青具有很好的乳化效果,由此制备的乳化沥青乳液其储存稳定性良好;经与石料的拌和试验,表明该改性木质素胺(目标产物a、b和c,以及目标产物A、B、C、D、E、F、G、H和J)为快裂或中裂型沥青乳化剂产品,该类改性木质素胺产品在公路建设和养护工程粘层油和碎石封层施工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和前景。(2)通过不同沥青乳化剂的可拌和时间的测定,探讨了进一步合成改性对沥青乳化剂制备的乳化沥青乳液可拌和时间的影响规律。

周启伟[5](2019)在《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十三五末期,随着我国高速路网的完善,高速公路将由快速发展的建设期进入大规模的养护阶段。高性能乳化沥青作为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技术的核心材料成为广大道路工程师竞相研究的热点。树脂类材料以其具有强度高、黏结力强、应用工艺相对简单而被广泛应用于热熔胶材料中,如何将树脂类材料应用于乳化沥青中,并提升乳化沥青的综合性能是当前高性能乳化沥青领域的新靶点。基于树脂材料的特性,本文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类型的树脂材料对乳化沥青进行共混改性,提出了针对两种不同树脂的乳化沥青制备工艺,研究了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的宏观性能,同时采用微观手段分析了树脂-乳化沥青的细观特性及改性机理;最后进一步采用橡胶对共混物进行复合改性,并研究其宏观性能和细观特性;以期研究成果为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的工程应用提供科学的数据。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的制备及性能评价根据聚合物乳液共混理论,制备了双组份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基于拉拔试验、凝胶试验及动态热机械分析(DMA)试验评价了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的黏结性能、凝胶热线和动态热力学特性,得出了共混物的最佳比例范围;并借助荧光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揭示了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的微观相结构及共混机理;(2)增黏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的制备及性能评价根据相似相容原理制备了增黏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基于沥青三大指标试验、拉拔强度试验、乳化沥青贮存稳定性试验、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动态剪切试验和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MSCR)试验评价了增黏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的常规性能、黏结性能、贮存稳定性、动态热力学特性、流变特性和抗变形能力;得出了共混物的最佳比例范围;并借助荧光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揭示了其增黏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的微观相结构及共混机理;(3)胶乳-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性能评价采用两种不同胶乳对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共混物进行改性,基于拉伸试验、动态热机械分析(DMA)评价了两种胶乳对共混物拉伸性能、动态热力学特性的影响,得出了胶乳的最佳掺量,并借助荧光显微镜揭示了胶乳对共混物相结构的影响及三相共混物的强度形成机理;(4)SBS-增黏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性能评价基于沥青三大指标试验、乳化沥青贮存稳定性试验、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及动态剪切试验和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MSCR)试验评价了 SBS-增黏树脂-乳化沥青的常规性能、贮存稳定性、动态热力学特性、流变特性及抗变形能力;并借助荧光显微镜揭示了SBS-增黏树脂-乳化沥青的三相结构和共混机理。

杨雪[6](2019)在《复合改性冷拌沥青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道路工程建设及路面维修养护工程的迅猛发展,环保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及组织的高度重视。为此,国内外道路行业不断把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减少能源消耗寄托在冷拌沥青(Cold Mix Asphalt,CMA)混合料的研究上来。针对热拌沥青在施工方面污染大、耗能多等缺点,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先后开发制备两种适应于不同用途的冷拌沥青材料,分别是岩沥青改性聚氨酯(MDI)型CMA材料和复合离子乳化沥青材料。为成功研制出这两种CMA材料并验证其混合料性能,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利用MDI湿固化反应原理制备MDI改性沥青。通过对改性沥青三大指标、旋转黏度和流变性的试验测试,确定合理的MDI掺入量为15%。试验表明:MDI的加入对沥青的低温性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但高温性能方面较差。文中通过掺入岩沥青进行复合改性,以提升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2)开展基质沥青、MDI、MDI改性沥青及岩沥青改性MDI沥青的荧光显微镜试验和钨丝灯扫描电镜试验。通过SEM试验观察得出:在改性沥青中,纤维素主要呈三维网状结构,石油树脂和岩沥青均呈固体小颗粒状态;FM试验验证了MDI与水等成分在沥青中发生结构变化的过程,能够将分散的沥青粘结在一起,是强度增大的主要原因。(3)开展岩沥青改性MDI冷拌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和性能评价。室内试验表明:所制备的岩沥青改性MDI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高温性能和抗水损害性能均符合规范要求。室外修补试验表明:长达半年的观察期内路面状况良好。(4)研究制备高固含量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乳化沥青。试验研究表明:非离子型的稳定性高于阳离子型;二者按比例复配的乳化沥青其稳定性和乳化性能都能有所改善。复合离子乳化沥青混合料的强度能满足规范要求,且高于阳离子乳化沥青混合料。(5)复合乳化沥青与岩沥青改性MDI沥青混合料综合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岩沥青改性MDI沥青虽然在环保性方面比复合离子乳化沥青差,但在初期强度、终期强度和制备工艺方面均优于复合离子乳化沥青,本文推荐采用岩沥青改性MDI沥青混合料作为CMA混合料使用。

田东[7](2019)在《低冰点凝胶状高黏乳化沥青的研制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寒区道路都面临路面积雪结冰的问题,这使得路面抗滑性能严重不足,从而大大影响了交通的安全与快捷。低冰点类养护材料对在役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的同时可以有效抑制路面冰雪,但应用中发现,低冰点填料的加入会影响乳化沥青材料的稳定性,存在破乳过快,无法拌和施工的问题。凝胶状乳化沥青是当下兴起的新型材料,其相比普通乳化沥青具有如下特点:一、材料稠度较大,可稳定储存一个月以上,可以一次生产,多次使用,避免重复生产造成的资源浪费;二、材料粘结性能较好,能对石料形成有效裹附,对原路面形成高效粘结。在上述背景下,本论文探究将低冰点填料的抑制冰雪特性与凝胶状乳化沥青的优异使用性能相结合,制备低冰点凝胶状高黏乳化沥青,以更好地满足对在役路面进行养护和主动除冰雪的需要。首先,从凝胶状乳化沥青的使用特性出发,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组成材料对乳化沥青各项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乳化剂种类将全面影响乳化沥青的使用性能,为了获得良好的乳化效果,应关注乳化剂与沥青的配伍;同时,为了提高乳化沥青的储存稳定性、布氏黏度以及粘结性能,应重点进行乳化剂选择。分析了乳化沥青与低冰点填料的拌和稳定性,结果表明,阴离子型乳化沥青不能与低冰点填料拌和,阳离子型乳化沥青的拌和稳定性受其双电层结构强弱、体积平均粒径以及布氏黏度的影响。进行低冰点填料固体表面Zeta电位分析发现,低冰点填料对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乳化沥青微粒存在强烈的吸附作用,故不能拌和使用。低冰点填料组成成分影响分析表明,冰点下降剂对乳化沥青双电层结构影响最大,原因在于改变了乳液的pH,增加了乳液的离子浓度。低冰点填料物理性能影响分析发现,低冰点填料粒度组成过细,自然堆积密度过小会影响与乳化沥青的拌和。其次,对制备低冰点凝胶状高黏乳化沥青的基质沥青及沥青含量、乳化剂、稳定剂和改性剂做了优选并分析了其发挥的主要作用。其中,乳化剂的主要作用在于增强乳化沥青的双电层结构稳定性,保证与低冰点填料稳定拌和使用;稳定剂的作用在于对乳化沥青增稠、增黏,显着提高其储存稳定性;改性剂的作用在于提高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的粘结性能、高/低温性能以及弹性恢复能力。在此基础上,以拌和稳定时间、布氏黏度、低温粘结性能以及湿轮磨耗损失率为评价指标,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确定了低冰点凝胶状高黏乳化沥青的最佳配比。性能检验表明,低冰点填料赋予了凝胶状高黏乳化沥青优异的抑制冰雪特性;所制材料表观上呈凝胶状,针入度指数大于2,具有凝胶型结构;材料具有较好的粘结性能、弹性恢复能力、高温稳定性能与低温抗变形能力,玻璃化转变温度达到-38℃,实现了探究目标。最后,将低冰点凝胶状高黏乳化沥青制备成低冰点含砂雾封层材料,确定了其适宜施工用量。各项使用性能检验发现,该养护材料气候适应性强,拌和/施工均匀性好,具有憎水特性;此外,该材料渗透性能、抗渗水性能以及粘结性能表现优异;加速加载磨耗试验、抗冻融试验以及抑制冰雪耐久性检验发现,该低冰点含砂雾封层养护材料具有良好的路用耐久性能以及主动除冰雪耐久性能,具备实际工程运用条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张习斌[8](2019)在《废弃机油残留物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汽车拥有数量的增多,废机油(Recycled Engine Oil,REO)的年回收量也逐渐上升,但废旧机油经回收后产生了无法处理的废弃机油残留物(Recycled engine oil bottom,REOB)成为了新的环境污染物,因此REOB的回收利用成为了一大研究重点。本研究结合我国大部分高速公路已陆续进入中后期需要大量乳化沥青来进行维修养护的现状,通过研制粘层、改性粘层、改性封层、微表处、冷再生和改性稀浆封层六种不同用途下的废弃机油残留物改性乳化沥青,一方面解决REOB的处置问题,另一方面通过REOB替代一定比例的沥青及改性成分达到了节省资源的目的,从而节约成本。为确定通过REOB制备废弃机油残留物改性乳化沥青的可行性,以国内常见的三种REOB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将其按照不同比例融入老化沥青并进行三大指标的测试,挑选出对老化沥青再生效果最佳的三号REOB——REOB-3。对掺入REOB-3的老化沥青进行DSR试验和BBR试验,进一步研究REOB-3对老化沥青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棒状薄层色谱分析试验对REOB-3和掺加REOB-3前后的老化沥青进行分析,研究废弃机油残留物对老化沥青的再生作用机理,证明了REOB与沥青良好的相容性,确定了利用REOB制备废弃机油残留物改性乳化沥青的可行性。将REOB-3作为乳化沥青制备材料的一部分掺入后制备乳化沥青,并主要通过1d储存稳定性、恩格拉粘度、延度和针入度等试验方法对新型乳化沥青进行了性能验证,最终得出了六种不同用途的废弃机油残留物改性乳化沥青的材料配方与制备工艺。通过剪切试验和拉拨试验测试了粘层用途的新型乳化沥青的粘结性能,得出了该用途新型乳化沥青的最佳用量,并结合实体工程铺筑试验段,对废弃机油残留物改性乳化沥青的性能进行检测,与普通的乳化沥青相比,各项指标没有明显差异,性能稳定。

罗正斌[9](2019)在《沥青用SBS胶乳的制备及其在微表处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性乳化沥青是微表处的粘结材料,其质量好坏显着影响微表处的质量,目前改性乳化沥青中应用最广泛的改性剂是SBR胶乳。由于目前SBS改性乳化沥青制备基本采用先改性后乳化的方式得到,SBS改性沥青乳化比较困难,所以工业化生产存在限制。基于此,本文通过对SBS胶乳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得到性能优异的胶乳,并且将其应用于微表处。本文首先选择合适的良溶剂溶胀SBS,配制得到SBS溶液。研究不同条件下SBS溶液的流动性,确定SBS溶液中溶剂与SBS的质量比。根据SBS胶乳的乳化工艺对原材料进行选择并确定乳化工艺参数,采用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通过机械稳定性、Zeta电位、粘度等评价指标分析各因素对SBS胶乳性能的影响,确定了SBS胶乳的最佳配方。通过蒸馏工艺得到稳定性能良好的浓缩SBS胶乳,评价蒸馏前后的SBS胶乳性能。其次,采用先乳化后改性的工艺得到改性乳化沥青,并进行常规性能指标分析。最后选用SBS胶乳改性乳化沥青、SBS改性乳化沥青、SBR胶乳改性乳化沥青分别制备微表处混合料,对比三种改性乳化沥青对微表处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SBS胶乳配方为:水/SBS(0.8)、乳化剂(8%)、无机稳定剂(0.2%)和有机稳定剂(0.1%);其中乳化剂为阳离子乳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非离子乳化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1。对蒸馏前后的SBS胶乳进行性能评价,发现蒸馏前后的SBS胶乳粒径分布均匀,稳定性极好,且蒸馏后的SBS胶乳比蒸馏前的SBS胶乳更为稳定。通过对比SBS胶乳改性乳化沥青、SBS改性乳化沥青和SBR胶乳改性乳化沥青的性能,发现SBS胶乳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具有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采用荧光显微分析了SBS胶乳改性乳化沥青的微观结构,表明SBS胶乳在改性乳化沥青中分散良好,乳化效果优异。以不同改性剂的改性乳化沥青制备微表处混合料,进行常规性能对比分析,发现三种改性乳化沥青微表处混合料的耐磨耗性能、抗水损性能和抗车辙性能均符合规范要求,其中SBS改性乳化沥青性能最为优异,而SBS胶乳以及SBR胶乳两种改性剂性能相差不大。三种改性剂的微表处混合料都基本不渗水,均具有良好的防水功能。同时它们的摩擦系数相差不大且均大于技术要求,三种改性剂的微表处混合料均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

许磊[10](2019)在《集料化学成分特性对乳化沥青传质和破乳速度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国内大部分高等级公路均需要进行养护,面对日益繁重的道路养护与维修任务,沥青混合料的就地热再生、温拌热再生技术在道路养护中得到了大量应用。与前两种道路养护技术相比,采用乳化沥青混合料进行道路养护具有更高的节能、环保效应。但目前乳化沥青混合料使用性能的不稳定影响到了该项技术的推广。在乳化沥青混合料中,乳化沥青是组成混合料的主要成分之一,其使用性能便直接影响到了乳化沥青混合料的使用。而目前研究发现,乳化沥青的使用性能与乳化沥青的破乳速度有很大关系。目前,国内外主要从乳化沥青本身的性质来研究乳化沥青混合料的破乳速度,对集料特性和集料化学成分特性与乳化沥青破乳速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且目前规范上仍采用主观经验法来判断乳化沥青的破乳速度。针对集料特性、集料化学成分特性与乳化沥青破乳速度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及乳化沥青破乳速度无法准确预估。本文以乳化沥青的传质吸附试验和乳化沥青胶浆的破乳速度试验来研究集料化学成分特性对乳化沥青传质和破乳速度的影响规律。(1)本文以STAC/SDBS乳化沥青的储存稳定性作为乳化沥青性能的考察指标。通过对STAC/SDBS乳化沥青制备工艺的考察,选择合适的乳化沥青制备工艺,并对制备出的用于传质和破乳速度试验的乳化沥青进行性能检测。(2)由于粗细集料存在较多不可控因素,本文采用集料的五种主要化学成分和碳酸钙来代替粗细集料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表面能参数、比表面积、pH值、碱值来表征集料化学成分特性,并通过灰色关联理论来分析特性指标之间的关联关系。(3)以集料化学成分/乳化沥青传质体系的电导率比值指标来表征传质体系的传质吸附效应强弱;根据乳化沥青胶浆的破乳模型来科学、客观地评价乳化沥青胶浆的破乳速度。(4)通过集料化学成分/乳化沥青传质体系的正交试验研究了集料化学成分、乳化剂含量、固含量对STAC/SDBS乳化沥青传质吸附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集料化学成分是影响电导率比值指标的显着因素。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集料化学成分特性与电导率比值之间的灰色关联关系。研究表明,在阳离子(STAC)乳化沥青传质体系中,电导率比值与pH值的灰色关联度最高;比表面积、表面能、碱值与电导率比值的灰色关联度也较大。在阴离子(SDBS)乳化沥青传质体系中,电导率比值与碱值的灰色关联度最高;表面能、pH值与电导率比值的灰色关联度也较大,比表面积与电导率比值的灰色关联度较小。(5)通过集料化学成分特性与乳化沥青胶浆破乳速度的灰色关联分析,发现了pH值、胶浆拌合比是影响STAC/SDBS乳化沥青胶浆破乳速度的关键因素;表面能、碱值对STAC/SDBS乳化沥青胶浆破乳速度的影响也较大;比表面积对STAC/SDBS乳化沥青胶浆破乳速度的影响较小。

二、阳离子乳化沥青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阳离子乳化沥青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SBR改性复配型慢裂乳化沥青制备及路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乳化沥青发展历史
        1.2.1 国外发展历史
        1.2.2 国内发展历史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乳化沥青研究现状
        1.3.2 改性乳化沥青研究现状
        1.3.3 非-阳离子乳化剂复配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复配型乳化沥青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2.1 乳化沥青的乳化机理
    2.2 乳化沥青的破乳机理
    2.3 原材料的选用
    2.4 仪器的使用
    2.5 复配乳化沥青配方设计
        2.5.1 制备工艺
        2.5.2 蒸发残留物含量
        2.5.3 正交试验
        2.5.4 单因素分析
        2.5.5 对比实验
    2.6 乳化沥青破乳速度试验
    2.7 乳化沥青拌和试验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SBR改性复配型乳化沥青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3.1 SBR胶乳改性剂
    3.2 改性乳化沥青制备工艺选择
        3.2.1 先改性后乳化
        3.2.2 先乳化后改性
        3.2.3 边乳化边改性
    3.3 胶体磨剪切时间
    3.4 SBR胶乳掺量确定
    3.5 差热-热重热分析
        3.5.1 快裂型乳化沥青热分析
        3.5.2 中裂型乳化沥青热分析
        3.5.3 慢裂型乳化沥青热分析
        3.5.4 自制改性乳化沥青热分析
    3.6 动态剪切流变性能分析
        3.6.1 复数剪切模量G*
        3.6.2 相位角δ
        3.6.3 车辙因子G*/sin?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微表处路用性能研究
    4.1 微表处材料技术要求
        4.1.1 改性乳化沥青
        4.1.2 集料
        4.1.3 其他材料
    4.2 微表处混合料级配设计
    4.3 微表处配合比设计
        4.3.1 可拌和时间试验
        4.3.2 粘聚力试验
        4.3.3 湿轮磨耗试验
        4.3.4 负荷轮粘附砂试验
        4.3.5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2)浅色沥青乳液制备页岩抑制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浅色沥青的制备
        1.1.1 黑色沥青胶结料
        1.1.2 浅色沥青胶结料
    1.2 乳状液的简述
        1.2.1 乳状液的定义
        1.2.2 乳状液的合成
        1.2.3 合成方式的选择
    1.3 浅色沥青的乳化
        1.3.1 乳化剂的选择
        1.3.2 乳化沥青的简介
        1.3.3 乳化沥青的制备
    1.4 页岩抑制剂的发展
    1.5 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1.5.1 技术路线
        1.5.2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软化点测试方法
        2.3.2 针入度测试方法
        2.3.3 延度测试方法
        2.3.4 四组分测试方法
        2.3.5 沥青流变性能测试方法
        2.3.6 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测试方法
        2.3.7 乳化沥青储存稳定性测试方法
        2.3.8 沥青弹性恢复试验
        2.3.9 粒度分布的测量方法
        2.3.10 钻井液性能的测试方法
        2.3.11 岩心膨胀量的测试方法
第3章 浅色沥青的制备及其性能分析
    3.1 浅色沥青的制备
        3.1.1 石油树脂的选型
        3.1.2 助溶剂的选型
        3.1.3 实验设计
    3.2 浅色沥青的性能分析
        3.2.1 添加量对浅色沥青基本性质的影响
        3.2.2 合成配方的正交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3.2.3 浅色沥青的结构性质分析
        3.2.4 浅色沥青的粘温性能评价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浅色沥青乳液的合成与改性
    4.1 浅色沥青乳液的制备
        4.1.1 非离子乳化剂
        4.1.2 阳离子乳化剂
        4.1.3 乳化剂配方的优化
    4.2 浅色沥青乳液的改性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浅色沥青乳液在钻井液中的应用性能考察
    5.1 常用水基钻井液的制备
    5.2 浅色沥青乳液应用性能考察
        5.2.1 流变性能与降滤失性能
        5.2.2 抑制页岩膨胀性能
    5.3 改性浅色沥青乳液的应用性能研究
        5.3.1 聚合物钻井液
        5.3.2 钾钙基钻井液
        5.3.3 饱和盐钻井液
        5.3.4 抑制页岩膨胀性能的比较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微表处用沥青乳化剂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乳化沥青的研究现状
        1.2.1 乳化沥青的概念
        1.2.2 乳化机理
        1.2.3 破乳机理
        1.2.4 乳化沥青的应用
        1.2.5 乳化沥青的发展
    1.3 沥青乳化剂的研究现状
        1.3.1 非离子沥青乳化剂
        1.3.2 阴离子沥青乳化剂
        1.3.3 阳离子沥青乳化剂
        1.3.4 两性离子沥青乳化剂
        1.3.5 乳化剂在微表处的应用
        1.3.6 沥青乳化剂的复配研究
    1.4 存在的问题
    1.5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脂肪酰胺类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原材料与仪器
        2.1.2 合成方法
        2.1.3 反应产率的测定
        2.1.4 亲水亲油平衡值的计算
        2.1.5 结构表征
        2.1.6 表面张力和CMC的测定
        2.1.7 乳化沥青的制备
        2.1.8 乳化沥青的性能测试技术指标
    2.2 结果与讨论
        2.2.1 乳化剂合成条件的优化
        2.2.2 合成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
        2.2.3 乳化沥青的乳化工艺
        2.2.4 脂肪酰胺类沥青乳化剂对沥青的乳化情况
        2.2.5 乳化沥青的性能测试
        2.2.6 红外分析
        2.2.7 表面张力和CMC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咪唑啉类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原材料与仪器
        3.1.2 合成方法
        3.1.3 结构表征
        3.1.4 表面张力和CMC的测定
        3.1.5 乳化沥青的制备
        3.1.6 乳化沥青的性能测试技术指标
    3.2 结果与讨论
        3.2.1 环化反应条件的优化
        3.2.2 乳化沥青的乳化工艺
        3.2.3 咪唑啉类阳离子乳化剂对沥青的乳化情况
        3.2.4 乳化沥青的性能
        3.2.5 红外分析
        3.2.6 表面张力和CMC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沥青乳化剂的复配及其改性乳化沥青的性能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原材料与仪器
        4.1.2 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过程
        4.1.3 改性乳化沥青的性能测试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酰胺乳化剂C18′-23与非离子乳化剂OP-10的复配研究
        4.2.2 咪唑啉乳化剂ImC18′-34与非离子乳化剂OP-10的复配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微表处混合料的设计与性能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原材料与仪器
        5.1.2 微表处性能测试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微表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5.2.2 微表处的路用性能
    5.3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主要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新型改性木质素胺沥青乳化剂的合成及在线红外光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沥青乳化剂的研究进展
        1.2.1 阴离子型沥青乳化剂
        1.2.2 阳离子型沥青乳化剂
        1.2.3 两性型沥青乳化剂
        1.2.4 非离子型沥青乳化剂
    1.3 当前存在的问题
    1.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羟乙基乙二胺(HEED)/甲醛(HCHO)改性木质素胺的合成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与仪器
        2.2.2 合成方法
        2.2.3 FTIR分析表征
        2.2.4 反应产率的测定
        2.2.5 在线红外光谱分析
        2.2.6 乳化沥青的性能测试
        2.2.6.1 乳化沥青的制备
        2.2.6.2 拌和实验
        2.2.6.3 乳化沥青带电微粒电荷类型的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工艺条件优化
        2.3.2 红外分析
        2.3.3 在线红外光谱分析
        2.3.4 反应机理初探
        2.3.5 乳化与拌和实验
        2.3.6 沥青乳化剂的电荷类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二乙烯三胺(DETA)/甲醛(HCHO)改性木质素胺沥青乳化剂的合成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合成方法
        3.2.3 FTIR分析表征
        3.2.4 反应产率的测定
        3.2.5 在线红外光谱分析
        3.2.6 乳化沥青的性能测试
        3.2.6.1 乳化沥青的制备
        3.2.6.2 拌和实验
        3.2.6.3 乳化沥青带电微粒电荷类型的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工艺条件优化
        3.3.2 红外分析
        3.3.3 在线红外分析
        3.3.4 反应机理初探
        3.3.5 乳化与拌和实验
        3.3.6 沥青乳化剂的电荷类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氨乙基哌嗪(AEP)/甲醛(HCHO)改性木质素胺沥青乳化剂的合成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与仪器
        4.2.2 合成方法
        4.2.3 FTIR分析
        4.2.4 在线红外光谱分析
        4.2.5 乳化沥青的性能测试
        4.2.5.1 乳化沥青的制备
        4.2.5.2 拌和实验
        4.2.5.3 乳化沥青带电微粒电荷类型的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红外分析
        4.3.2 在线红外光谱分析
        4.3.3 反应机理初探
        4.3.4 乳化及拌和性能测试
        4.3.5 沥青乳化剂的电荷类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9种改性木质素胺沥青乳化剂的分子设计与制备合成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试剂与仪器
        5.2.2 合成方法
        5.2.2.1 木质素多胺类沥青乳化剂
        5.2.2.2 木质素环胺类沥青乳化剂
        5.2.2.3 木质素双胺类沥青乳化剂
        5.2.3 FTIR分析
        5.2.4 乳化沥青的性能测试
        5.2.4.1 乳化沥青的制备
        5.2.4.2 拌和实验
        5.2.4.3 乳化沥青带电微粒电荷类型的测定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红外分析
        5.3.1.1 木质素多胺类沥青乳化剂
        5.3.1.2 木质素环胺类沥青乳化剂
        5.3.1.3 木质素双胺类沥青乳化剂
        5.3.2 乳化及拌和性能测试
        5.3.2.1 木质素多胺类沥青乳化剂
        5.3.2.2 木质素环胺类沥青乳化剂
        5.3.2.3 木质素双胺类沥青乳化剂
        5.3.3 沥青乳化剂的电荷类型
        5.3.4 可拌和时间的探讨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的专利及学术论文(攻读硕士学位期间)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改性乳化沥青研究现状
        1.2.2 水性环氧树脂制备技术现状
        1.2.3 水性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应用现状
        1.2.4 存在的不足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制备工艺研究
    2.1 聚合物共混理念和工艺
    2.2 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的制备
        2.2.1 基础环氧增韧改性
        2.2.2 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制备
        2.2.3 乳化沥青的制备
        2.2.4 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的配伍性分析
        2.2.5 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的制备
    2.3 增黏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的制备
        2.3.1 增黏树脂基本特性
        2.3.2 增黏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的制备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宏观性能
    3.1 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宏观性能
        3.1.1 力学性能
        3.1.2 凝胶特性
    3.2 增黏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宏观性能
        3.2.1 常规性能
        3.2.2 黏结性能
        3.2.3 贮存稳定性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细观特性
    4.1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共混物细观特性分析
        4.1.1 相结构
        4.1.2 动态热力学
        4.1.3 共混机理
    4.2 增黏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细观特性分析
        4.2.1 相结构
        4.2.2 动态热力学
        4.2.3 流变特性
        4.2.4 共混机理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胶乳-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性能研究
    5.1 胶乳的性能
        5.1.1 胶乳的类型
        5.1.2 合成胶乳的基本性能
    5.2 胶乳对共混物拉伸性能的影响
        5.2.1 胶乳改性共混物制备
        5.2.2 拉伸试验结果及分析
    5.3 胶乳对共混物相结构的影响
        5.3.1 SBR胶乳对共混物相结构的影响
        5.3.2 氯丁胶乳对共混物相结构的影响
    5.4 胶乳对共混物动态热力学特性的影响
        5.4.1 胶乳掺量对共混物动态热力学特性的影响
        5.4.2 不同胶乳最佳掺量对共混物动态热力学特性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SBS-增黏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性能研究
    6.1 原材料及制备
    6.2 常规性能
    6.3 贮存稳定性
    6.4 相结构
    6.5 动态热力学
    6.6 流变特性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在公路沥青路面养护中的应用
    7.1 增黏树脂-乳化沥青微表处性能研究
        7.1.1 配合比设计
        7.1.2 路用性能对比
        7.1.3 试验段铺筑及检测
    7.2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防护性封涂层性能研究
        7.2.1 防护性封涂层的制备
        7.2.2 防护性封涂层最佳配比
        7.2.3 试验段铺筑及检测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及展望
    8.1 主要成果及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6)复合改性冷拌沥青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冷拌料的研究现状
        1.2.2 MDI的研究现状
        1.2.3 乳化沥青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MDI改性冷拌沥青的制备
    2.1 MDI的优点
    2.2 MDI湿固化原理
    2.3 MDI湿固化的配制
        2.3.1 试验仪器与实验材料的选择
        2.3.2 试验配方
        2.3.3 制备方法
        2.3.4 试验原理
    2.4 MDI的基本性能
    2.5 MDI的改性
        2.5.1 岩沥青性能
        2.5.2 岩沥青的改性方法
        2.5.3 改性沥青性能及对比
        2.5.4 旋转黏度试验分析
    2.6 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分析
    2.7 本章小结
3 MDI改性沥青的微观结构试验
    3.1 钨丝灯扫描电镜试验SEM
        3.1.1 试验原理
        3.1.2 试验试样制备
        3.1.3 三种沥青形态对比
    3.2 荧光显微(FM)试验
        3.2.1 试验原理及方法
        3.2.2 试验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MDI改性冷拌沥青混合料的设计与性能分析
    4.1 混合料设计
        4.1.1 集料的性能评价
        4.1.2 MDI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
        4.1.3 矿粉含量的确定
        4.1.4 最佳油石比确定
    4.2 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4.3 高温性能试验
    4.4 抗水损害性能试验
        4.4.1 浸水马歇尔试验
        4.4.2 冻融劈裂试验
    4.5 室外试验
    4.6 本章小结
5 复合离子乳化沥青制备及混合料设计
    5.1 阳离子乳化沥青的制备
        5.1.1 阳离子乳化剂的选择
        5.1.2 稳定剂的选择
        5.1.3 试验装置
        5.1.4 制备方法
        5.1.5 试验结果对比
        5.1.6 蒸发残留物含量试验
        5.1.7 技术指标
    5.2 非离子乳化沥青的制备
        5.2.1 试验装置
        5.2.2 非离子乳化沥青乳化机理
        5.2.3 制备方法
        5.2.4 试验结果对比
        5.2.5 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含量试验
        5.2.6 非离子乳化沥青技术指标
    5.3 阳离子乳化沥青混合料
        5.3.1 乳化沥青破乳过程
        5.3.2 混合料试验
        5.3.3 试验调整
        5.3.4 试验结论
    5.4 阳离子与非离子复配
        5.4.1 非离子乳化剂复配的原因
        5.4.2 改善对比
    5.5 复合乳化沥青混合料试验
    5.6 本章小结
6 两种制备方式下冷拌沥青性能对比总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低冰点凝胶状高黏乳化沥青的研制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乳化沥青的研究与应用
        1.2.2 低冰点填料的研究与应用
        1.2.3 含砂雾封层的研究与应用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组成材料对低冰点凝胶状乳化沥青性能的影响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及制备工艺
        2.2.1 沥青
        2.2.2 乳化剂
        2.2.3 试验用水
        2.2.4 制备工艺
    2.3 凝胶状乳化沥青性能分析
        2.3.1 沥青与乳化剂配伍性分析
        2.3.2 储存稳定性分析
        2.3.3 黏度分析
        2.3.4 粘结性能分析
    2.4 凝胶状乳化沥青与低冰点填料的拌和稳定性分析
        2.4.1 凝胶状乳化沥青离子类型对拌和稳定性的影响
        2.4.2 低冰点填料表面电性对拌和稳定性的影响
        2.4.3 低冰点填料组成成分对拌和稳定性的影响
        2.4.4 低冰点填料物理性能对拌和稳定性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低冰点凝胶状高黏乳化沥青制备与优化
    3.1 引言
    3.2 原材料选择
        3.2.1 沥青及沥青含量
        3.2.2 乳化剂
        3.2.3 稳定剂
        3.2.4 改性剂
        3.2.5 低冰点填料
    3.3 低冰点凝胶状高黏乳化沥青配比优化
        3.3.1 多因素试验设计方法选择
        3.3.2 星点设计
        3.3.3 目标性能测试
        3.3.4 效应面优化分析
        3.3.5 低冰点凝胶状高黏乳化沥青制备
    3.4 低冰点凝胶状高黏乳化沥青性能检验
        3.4.1 材料抑制冰雪特性
        3.4.2 材料储存稳定性
        3.4.3 材料粘结性能
        3.4.4 材料低温性能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低冰点凝胶状高黏乳化沥青养护应用研究
    4.1 引言
    4.2 养护材料制备
    4.3 养护材料用量确定
    4.4 养护材料性能检验
        4.4.1 气候因素对材料固化性能的影响
        4.4.2 材料拌和/施工均匀性
        4.4.3 材料憎水性能
        4.4.4 材料的渗透性能
        4.4.5 材料的抗渗水性能
        4.4.6 材料的粘结性能
        4.4.7 加速加载磨耗分析
        4.4.8 材料抗冻融性能
        4.4.9 材料抑制冰雪耐久性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8)废弃机油残留物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乳化沥青的研究现状
        1.2.2 废弃机油改性沥青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废弃机油残留物改性乳化沥青的原材料
    2.1 废弃机油残留物
    2.2 沥青
    2.3 乳化剂
    2.4 改性剂
    2.5 助剂
3 废弃机油残留物对老化沥青的再生作用
    3.1 试验方案
    3.2 试验试样的制备
    3.3 试验结果分析
        3.3.1 常规三大指标试验
        3.3.2 动态剪切流变试验
        3.3.3 弯曲蠕变劲度试验
        3.3.4 棒状薄层色谱试验
    3.4 本章小结
4 废弃机油残留物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工艺研究
    4.1 试验方案
    4.2 乳化设备
    4.3 废弃机油残留物改性乳化沥青的研制
        4.3.1 粘层
        4.3.2 改性粘层
        4.3.3 改性碎石封层
        4.3.4 微表处
        4.3.5 冷再生
        4.3.6 改性稀浆封层
    4.4 本章小结
5 废弃机油残留物改性乳化沥青粘结性能验证及工程应用
    5.1 粘结性能对比试验
        5.1.1 试验方案
        5.1.2 试件制备
        5.1.3 剪切试验
        5.1.4 拉拨试验
    5.2 工程应用
        5.2.0 工程概况
        5.2.1 粘层油施工的一般规定
        5.2.2 粘层废弃机油残留物改性乳化沥青生产及施工工艺
        5.2.3 试验段检测
    5.3 本章小节
6 结论与创新点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一、发表学术论文
    二、其它科研成果

(9)沥青用SBS胶乳的制备及其在微表处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改性乳化沥青的研究现状
        1.2.2 微表处的研究现状
        1.2.3 SBS胶乳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SBS胶乳的研制与制备工艺研究
    2.1 原材料的选择
    2.2 试验仪器与方法
        2.2.1 试验仪器
        2.2.2 SBS胶乳的性能测试方法
    2.3 SBS溶液的配制
        2.3.1 溶剂的选择
        2.3.2 SBS溶胀程度的确定
        2.3.3 SBS溶液的流动性分析
    2.4 SBS胶乳的制备
        2.4.1 SBS胶乳的乳化工艺的确定
        2.4.2 SBS胶乳的正交试验设计
    2.5 SBS胶乳的蒸馏浓缩
        2.5.1 SBS胶乳的蒸馏工艺参数的确定
        2.5.2 浓缩SBS胶乳的结构检测
        2.5.3 SBS胶乳的性能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3.1 原材料的选择
    3.2 试验仪器和方法
        3.2.1 试验仪器
        3.2.2 改性乳化沥青的性能指标测试方法
    3.3 SBS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工艺
        3.3.1 改性乳化沥青的乳化工艺
        3.3.2 SBS胶乳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
        3.3.3 乳化沥青的制备工艺参数
    3.4 改性乳化沥青的性能分析
        3.4.1 改性乳化沥青常规性能
        3.4.2 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性能
        3.4.3 改性乳化沥青微观形态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微表处混合料性能研究
    4.1 原材料的选择
    4.2 试验仪器与方法
        4.2.1 试验仪器
        4.2.2 微表处混合料性能测试方法
    4.3 微表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3.1 矿料级配的选择
        4.3.2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4.4 微表处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4.4.1 微表处混合料的常规性能
        4.4.2 微表处混合料的抗滑性能
        4.4.3 微表处混合料的抗渗水性能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集料化学成分特性对乳化沥青传质和破乳速度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液固相相间传质及传质机理概述
        1.2.2 乳化沥青概述
        1.2.2.1 乳化沥青体系概述
        1.2.2.2 乳化沥青的应用
        1.2.2.3 乳化沥青的发展前景
        1.2.3 乳化沥青的性能及破乳概述
        1.2.4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试验方案
        1.3.1 研究内容
        1.3.2 试验方案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乳化沥青的制备及其性能检测
    2.1 乳化沥青体系的形成及稳定性
        2.1.1 乳化剂的乳化机理
        2.1.2 乳化沥青体系的稳定机理
        2.1.3 乳化沥青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2.2 基质沥青的选取
    2.3 乳化剂及皂液概述
    2.4 STAC/SDBS乳化沥青制备工艺的考察
        2.4.1 STAC/SDBS乳化沥青的制备工艺流程
        2.4.2 沥青温度的考察
        2.4.3 乳化剂用量的考察
        2.4.4 油水比的考察
        2.4.5 皂液温度的考察
        2.4.6 皂液PH值的考察
        2.4.7 乳化沥青的制备工艺参数
    2.5 乳化沥青性能检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集料化学成分/乳化沥青体系相间传质的研究
    3.1 集料化学成分特性分析
        3.1.1 试验原材料
        3.1.2 集料化学成分的比表面积分析
        3.1.3 集料化学成分的表面能分析
        3.1.4 集料化学成分的pH值分析
        3.1.5 集料化学成分的碱值分析
        3.1.6 集料化学成分的电导率分析
    3.2 集料化学成分特性指标的灰色关联分析
    3.3 集料化学成分/乳化沥青体系的传质吸附试验设计
        3.3.1 试验设备与材料
        3.3.2 试验方案
    3.4 皂液及其组成成分溶液的电导率试验
        3.4.1 乳化剂溶液的电导率试验
        3.4.2 稳定剂溶液的电导率试验
        3.4.3 分析纯溶液的电导率试验
        3.4.4 皂液的电导率试验
    3.5 集料化学成分/皂液体系的传质正交试验
        3.5.1 集料化学成分+皂液的传质吸附试验步骤
        3.5.2 皂液传质体系的正交试验设计
    3.6 集料化学成分/乳化沥青体系的传质正交试验
        3.6.1 集料化学成分+乳液传质吸附试验步骤
        3.6.2 乳化沥青传质体系的正交试验设计
    3.7 皂液、乳化沥青的电导率参考标准
    3.8 集料化学成分/乳化沥青体系传质吸附试验表征指标的建立
        3.8.1 两种传质体系的异同点分析
        3.8.2 传质吸附试验表征指标的建立
    3.9 集料化学成分/乳化沥青传质体系的正交试验分析
        3.9.1 乳液的电导率比值正交试验设计
        3.9.2 电导率比值指标的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3.10 集料化学成分/乳化沥青传质体系的灰色关联分析
    3.11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集料化学成分特性对乳化沥青胶浆破乳速度的影响研究
    4.1 集料化学成分/乳化沥青胶浆的破乳试验设计
        4.1.1 试验材料及仪器
        4.1.2 试验方法
    4.2 乳化沥青胶浆的粘度生长曲线分析
    4.3 乳化沥青胶浆的破乳模型
        4.3.1 乳化沥青胶浆破乳模型的建立
        4.3.2 乳化沥青胶浆的龚帕斯模型分析
    4.4 乳化沥青胶浆破乳速度的表征
    4.5 乳化沥青胶浆的灰色关联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阳离子乳化沥青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SBR改性复配型慢裂乳化沥青制备及路用性能研究[D]. 王怀庆. 青岛理工大学, 2021(02)
  • [2]浅色沥青乳液制备页岩抑制剂的研究[D]. 刘状. 华东理工大学, 2020(01)
  • [3]微表处用沥青乳化剂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D]. 符小红. 长安大学, 2020(06)
  • [4]新型改性木质素胺沥青乳化剂的合成及在线红外光谱研究[D]. 王天曜. 山东大学, 2019(02)
  • [5]树脂-乳化沥青共混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周启伟.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4)
  • [6]复合改性冷拌沥青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杨雪.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7]低冰点凝胶状高黏乳化沥青的研制与应用研究[D]. 田东.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8]废弃机油残留物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张习斌. 山东交通学院, 2019(03)
  • [9]沥青用SBS胶乳的制备及其在微表处中的应用[D]. 罗正斌. 长安大学, 2019(01)
  • [10]集料化学成分特性对乳化沥青传质和破乳速度的影响研究[D]. 许磊.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阳离子乳化沥青的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